就做一个调酒师文档格式.docx
《就做一个调酒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就做一个调酒师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短暂的一刻,改变了她的想法,乃至人生。
郑雯提出要去学花式调酒,母亲以为是兴趣爱好,同意了。
但没多久,她便发觉苗头不对,女儿似乎有些“走火入魔”,不再以学业为重。
“一个女孩子,怎么能天天研究各种酒水呢?
”母亲着急了,将女儿的酒瓶与教材统统没收,藏了起来。
有其母必有其女,郑雯骨子里比母亲更“拧”。
初中毕业,她瞒着家人,偷偷将报考档案从普通高中换到了职业高中。
调酒专业的录取通知书到了,这可把母亲气坏了。
“酒吧那种地方乱七八糟的,根本就不是女孩子待的地方。
再说了,你这么小,没有自制力,将来学坏了怎么办?
”母亲一百个不答应,赶忙给她联系了一所计算机培训学校。
郑雯没有妥协的意思,开学后直接搬进了职高,母女间的冷战由此开始并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那会儿我都倾家荡产了。
”郑雯说,母亲不给学费,她只好拿出从小到大积攒的压岁钱。
“练习用的瓶子都是进口的,160元一个。
”家里地方小,没地方甩酒瓶,郑雯放假时就跑到马路边,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
手指手臂被瓶子砸肿了,她还因为吃饭不规律,得了胃溃疡,被送进了医院。
命运垂青喜欢奋斗的人,郑雯第一次参加全国调酒比赛就拿了冠军。
“宣布结果时,我挺茫然的。
报名的初衷是锻炼一下自己。
”从那以后,郑雯更加卖力,一发不可收拾。
她盘点了一下,迄今参加的所有比赛全是冠军,公开场合表演从未摔过瓶子。
临近高考,母女俩又一次闹起了矛盾。
郑雯不想读大学,满脑子都想着工作,这与母亲“望女成凤”的心愿完全背离,“不上大学,你这辈子就毁了!
”为了说服女儿,母亲甚至跑去学校找老师帮忙,让他们做郑雯的思想工作。
拗不过家长与老师,郑雯最终走进了考场,但在考试过程中悄悄“使了坏”。
语文卷,只写了作文;
数学卷,挑了几道大题答;
英语卷,ABCD胡乱填……“我当时就想,万一考个不高不低的分数,被一所没有实力的大学录取,那就太悲惨了。
”郑雯记得交卷时的场景,同学们都看傻掉了,监考老师说了一句,“这孩子完了”。
高考落榜,父母难过,郑雯倒没觉得这是世界末日。
“我希望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选择今后的路怎么走,即便将来过得不好,那也是我自己的问题,我不会怨别人。
”郑雯特别反感家长们攀比子女学历的做法,“这些都是虚荣心在作祟,他们不考虑孩子的真实感受。
”
郑雯的成功哲学是“做喜欢的事”,对于人生方向,一直有着清醒的判断。
与之相反的是她的表哥,一个被从小到大都被家人夸为“好孩子”的博士生。
“我问他为什么一直留在学校,他说先读着呗,不然还得找工作。
”表哥的回答让表妹哭笑不得,“追求高学历不就是为了找份好工作吗?
表哥的例子让郑雯产生了很多想法。
“不少年轻人认为,拿到文凭就大功告成了,等走出校园才发现,原来工作这么不好找。
”在郑雯看来,调酒培训学校的招生情况就有一定的说服力。
几年前去报名的都是文化层次很低的人,但现在,慢慢出现了大学生、研究生的身影。
“就业难的主要责任不在于学生、家长与老师,而是保守、僵化的观念。
”郑雯说,“有时候,能够有权利去选择自己走怎样的路就是一种幸运。
母亲对于女儿的“荒唐”做法耿耿于怀,这几年才慢慢接受了。
曾经有人问过郑雯,上大学与学调酒并不冲突,干吗如此决绝,提前放弃学业?
“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埋头做一件事与同时做两件事的方式、效果不一样。
”郑雯清楚,万一自己年纪大了,梦想的火花或许会熄灭。
所以趁着年轻,找准一个方向,即便撞墙,也要把墙拆了。
“人活一辈子,不成功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勤杂工与行业明星
美国诗人罗伯特·
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TheRoadNotTaken)中这样写道: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每个人都被赋予选择的权利,但不见得谁都有“另辟蹊径”的勇气,这意味着不可预知的艰辛、孤独与委屈。
郑雯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酒吧洗杯子,每个月工资400元,那年她16岁。
“我不是为了钱,就是想看看调酒师平时怎么工作的。
”郑雯回忆,当时跑了好几家酒吧,没有人看得上这个穿着校服、背着双肩包的学生妹。
“后来有家店留下了我,因为洗杯子的大妈没来上班。
往事历历在目。
寒风凛冽的冬夜,别的孩子躲在家里享受暖气,郑雯在喧闹的酒吧洗杯子,水是冰冷的,为了避免杯子打滑,她咬咬牙,脱去了橡胶手套。
偶尔也会闹情绪,“凭什么啊,我一个北京孩子,衣食无忧,干吗非得跟自己过不去?
”发完了牢骚,郑雯继续干活,直到后半夜,酒吧才打烊。
一次偶然的机会,酒吧的调酒师请假,郑雯走到吧台甩了几下瓶子,娴熟的表演让老板吃了一惊,“你可以过来试一下。
”经过近两个月的煎熬,郑雯终于成为梦寐以求的调酒师,她的收入节节攀升,辞职时突破了五位数。
“钱对我来说没什么意义,我想要做的事,不仅能挣钱养活自己,还能拯救像我当年一样的孩子。
”当昔日同窗纷纷走进大学校园,郑雯拒绝了来自酒吧的高薪邀约,跑去调酒培训学校应聘教师岗位。
一个18岁的女孩拿起教鞭会是什么样子?
尤其当台下学生的年纪比她还大。
“上专业课时,我一点都不紧张,讲解的示范动作都会引来掌声。
”令郑雯感到头疼的是理论课,“别的老师可能要讲一个小时,但我说了五分钟就没话了,这是一个特别大的考验。
如今,郑雯适应了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变,手下教过的学生已逾万人,有的还来自国外。
“除了几个成名的,更多人默默地在咖啡厅、酒吧工作,做着平凡而快乐的事情。
”郑雯介绍,调酒师的待遇并不低,一个学生刚刚毕业,去了杭州,月收入4500元。
当年跟她同一批学调酒的,现在基本都当上了经理与主管。
对郑雯来说,仅仅教书还不够,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整个行业的形象,让更多像她母亲这样的人了解真实的调酒师。
“夜店里可能有这样的人,要么脸上纹一把火,要么剃个莫西干头,给顾客留下了颓废的印象,但这绝不是调酒行业的主流。
”教学过程中,郑雯不厌其烦地跟学生强调,调酒师是一份健康、阳光、时尚的职业。
而她自己,从来没有烫染头发,上课、演出都穿着工服。
课堂之外,郑雯的身影越来越活跃。
2008年,她被北京奥组委、北京市政府选为调酒行业的形象大使,拍了一组宣传片,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赴香港巡演时,郑雯给当地媒体留下了不错的印象,“20岁的她,处事待人,都像成年人。
在郑雯心目中,哪个城市也比不上家乡北京。
但为了推广花式调酒,她四处奔波,到不同的城市表演,频繁的出差让她成了“空姐”。
与郑雯约好的两次采访,她都是刚从外地赶回来。
“一个月去了10个地方,幸好有学生陪着,否则我早崩溃了。
出演电影《精舞门》、《爱情呼叫转移2》,创作歌曲《雯所未闻》,人们发现,郑雯开始涉足娱乐圈,不过她强调,自己其实并没有“变心”。
“我扮演的角色、歌曲的内容都围绕着调酒,用这种方式推荐整个行业,关注的人会更多,了解起来也更容易。
”“调酒皇后”偶尔也会遇到烦心事,她曾在微博上与网友探讨过“什么是成熟”,得出的结论是“抵制诱惑”。
何出此言?
原来在郑雯走红后,有经纪公司找上门来签约,想让她走娱乐路线,但遭到了拒绝。
“我做得很开心,这辈子不考虑转行,我会坚定地把它(调酒)做到最好。
”郑雯说得很真诚,她现在有意识地将学生推到台前,为他们创造展现自我的机会。
“我不需要再去证明什么,只想踏踏实实,远离浮躁,用更多时间去研究调酒。
无论在现实生活还是网络世界,郑雯经常成为年轻人的求助对象,问题一般是“不想读书了,我该怎么办?
”“学调酒,我行吗?
”这时,郑雯就会表现得像知心大姐一样,告诉他们:
“如果你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突破不了世俗眼光的包围,那就好好的念书;
一旦有了决定,就必须坚持到底,不要半途而废,否则没有意义。
二锅头与中式调酒
我问郑雯,如何评判一个花式调酒师是否优秀?
“看他对这个行业的贡献,能否用一杯精心调制的鸡尾酒带给顾客好的体验。
”她指出一些人的错误看法,他们认为抛接的瓶子越多,调酒师的水平越高。
“花哨动作只是招揽的手段,一杯酒的优劣与调酒师玩多少瓶子没有关系,顾客最在意的还是酒的口感。
调酒师的工作,远不是字面意义上的“调酒”那么简单。
郑雯的师傅胡永强出了一本教材,书中归纳了26项技能,包括清洁杯具与吧台,制作果盘、冰激凌、咖啡、布丁、奶茶等,掌握英式调酒与花式调酒的技法,还要学会品评酒……
所谓品评酒,就是依次对酒进行观色、嗅香与尝味。
以葡萄酒的观色为例,干白葡萄酒是黄中带绿,干红葡萄酒是宝石红色,甜白葡萄酒是金黄色,甜红葡萄酒是红棕色。
嗅香的步骤,要由浅入深,先浅闻再深闻,白葡萄酒闻其花香味或果香味,红葡萄酒嗅其酒香味,即酒液在发酵和陈酿时的香味。
至于尝味,则是品酒的决定性因素。
要品酒,必须得认识酒标,对任何一名调酒师来说,这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英文再好也没用,好多洋酒都是非英语国家的,比如意大利、法国、德国,你根本不会读那个音。
”郑雯深有体会,认酒标是学习调酒过程中最难的一个环节,程度甚于练基本功时的皮肉之苦。
想当年,师傅胡永强专门蹲守在北京的涉外饭店,厚着脸皮找老外请教。
郑雯的外语功底不行,但学起专业词汇来蛮有天分,不服输的脾气加上肯钻研的毅力,现在基本上没什么酒标能够难倒她。
身为调酒师,酗酒的行为是绝对不允许的,这将对味蕾产生伤害,影响品酒的判断。
不酗酒不等于不喝酒,偏偏郑雯对酒心存敬畏,一碰高度酒就会过敏,脸上起红疹。
为了熟悉酒的品性,她必须铤而走险。
“我最喜欢的酒,是不含酒精的酒。
”郑雯说的是实话。
出道至今,参加了很多期电视节目,郑雯最爱做的是彩虹酒。
把红石榴糖浆、绿薄荷利口酒、蓝色香橙利口酒等七种酒依次倒进酒杯,利用不同酒的糖分比重差异,形成色彩斑斓的视觉效果。
“没学调酒之前就觉得特别好看。
”郑雯说这款酒对自己影响最大,或许与自己的成长经历有关。
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有不一样的色彩,犹如彩虹一般,而每种色彩代表了不同时期的喜怒哀乐。
彩虹酒属于鸡尾酒中的利口酒类,关于这个鸡尾酒的来历,众说纷纭,有一个说法可供参考。
据传,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后,斗鸡盛行。
肯塔基州一个酒厂的酿酒师在观看比赛时,误将手边的许多酒混在一起喝,然后口沫四溅地跟别人吹牛。
“哥们,还有没有斗鸡的故事(Cock’sTale)?
”众人起哄道。
后来,人们取谐音,将混酒的喝法称为Cocktail,即鸡尾酒。
“中国人喝酒没太多讲究,但国外分得很细,分为开胃酒、佐餐酒、餐后酒。
”郑雯说,鸡尾酒的分类是一门学问。
按照酒精度与容量,分为长饮和短饮。
长饮,指酒精含量低(通常在10%左右),杯子容量大,饮酒者可长时间饮用且无太浓醉意;
短饮的酒精含量一般在30%左右,味道突出。
如果按照基酒区分的话,类别就更宽泛了。
因百老汇剧目而闻名的“红粉佳人”,基酒用的是金酒;
“玛格丽特”据说是调酒师为了纪念已故的恋人,以特基拉酒为基酒调制;
被誉为“鸡尾酒王后”的“曼哈顿”,相传是原英国首相丘吉尔之母的发明,她将威士忌作为基酒。
鸡尾酒是西方文化的代表元素,时至今日,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所熟知。
经过初期的“拿来主义”后,郑雯的师傅胡永强开始研究中国特色的鸡尾酒,徒弟也特别卖力,愿望很纯粹——“让大家知道,我们中国人也有自己的调酒,而且不比西方人差。
郑雯首先想到的是茶叶,但是“味道太特殊,顾客适应不了”,她不得不放弃。
五粮液与茅台酒呢?
结果证明,这两款昂贵的酒混在一起喝,味道反而是臭的。
在大家的反复试验下,中国鸡尾酒的配方越来越丰富。
“中国马天尼”——2盎司二锅头、1盎司玫瑰露、1颗青橄榄、1片柠檬,味美醇厚,酱香突出,适合男士在冬季饮用;
“雪影红”——2盎司洋河大曲、1/2盎司酸甜汁、1片鲜柠檬、1枚红樱桃,酒味幽香浓烈,适宜春秋季饮用。
郑雯跟我分享了一款最简单的中式鸡尾酒,用少量二锅头兑雪碧。
“鸡尾酒本来就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生活中很普通的饮品都可以拿来调酒。
”之所以对二锅头青睐有加,考虑的主要是制作成本。
在北京后海的酒吧,一杯酒的价格高达50元以上,郑雯希望“降低消费门槛,让更多的人可以品尝鸡尾酒,有机会走近调酒师。
多米诺与世界纪录
早年郑雯在酒吧工作时,不少老外都喝过她调的鸡尾酒。
“他们不喜欢含有添加剂的饮料,果汁必须是鲜榨的,否则没有好脸色给你看。
”因为是国际通用的配方,顾客往往喝不出什么差异来,不过对郑雯本人,他们表现出了别样的兴趣。
“在欧美国家,酒吧里的女调酒师并不多,能在调酒文化欠发达的中国遇见一个,确实感到意外。
”郑雯笑称,这叫物以稀为贵。
千万别小看了女调酒师,在培训学校读书期间,郑雯就曾上演过一回巾帼不让须眉的“壮举”。
当年,师傅胡永强准备成立一支花式调酒表演队,郑雯也想报名参加,但师傅对这个不爱打扮、腼腆内向的女孩没什么好感。
直接拒绝吧,怕伤了学生的自尊。
于是提出,半个月内学会抛接3个酒瓶的话,就要了她。
因为学习调酒时间不长,这项技能甭说女孩子,就连班上的小伙子也几乎没人会。
考核时,尽管郑雯的动作不怎么熟练,但瓶子硬是没掉。
同学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师傅无可奈何,只能点头。
女调酒师是点缀整个行业的奇葩,但再美的花朵也有凋零的时候。
家人担心郑雯未来的出路,按他们的理解,调酒师是一份吃青春饭的工作,年纪大了怎么办?
“我会—直做到白发苍苍,那时,人们走进酒吧,会看到一个身着时尚调酒装的白发老太在调酒,那个人就是我。
”郑雯相信,事实会证明一切。
多余的担心,说到底,还是源于对这份职业的陌生感。
由于是舶来品,调酒行业进入中国内地的时间并不长,调酒师基本上都是年轻人,但在发源地的欧美国家,老年人在吧台服务的场景司空见惯。
与郑雯闲聊时,她总喜欢提及一个素未谋面的英国调酒师,90多岁了,照样能调酒。
“我看了关于他的一些采访,很佩服他。
郑雯所说的那位老人应该是乔·
基尔默,世界上最老的调酒师之一,在泰晤士河畔的萨沃伊酒店工作,“首席”干了好几十年。
基尔默被尊为英国调酒行业的传奇人物,聪明、谦虚,与许多名人都有过交集,比如伊莉莎白女王、丘吉尔、杜鲁门、尼克松、卓别林、萧伯纳、海明威……
吧台空间有限,但调酒师能与各种背景的人打交道,在基尔默那里,就有一堆的名人轶事。
丘吉尔来酒吧,走的是特别通道,战时物资紧缺,他会自带威士忌。
萧伯纳经常光顾,却从来不碰酒精饮料。
卓别林每次来都喜欢喝两杯马天尼,因为女士不准进酒吧,他不得不将妻子留在门外。
基尔默的经历让所有的调酒师羡慕,如果没有这份幸运,那么可以通过国际大赛来赢得同行的尊重。
郑雯曾有两次走向世界的机会,但都失之交臂。
一次是2009年,国际调酒师协会(IBA)邀请她去德国柏林参加“世界调酒大赛”,偏偏遇上了甲型H1N1流感爆发,没能成行。
另一次是今年10月在波兰举行的比赛,郑雯卯足了劲,谁知因签证问题被挡在了国内。
没办法出国参赛,“中国调酒皇后”并不灰心,她琢磨着用别的方式来引起国外调酒界的注意,比方说创造世界纪录。
从去年开始,郑雯不断刷新世界最长鸡尾酒的“长度”,从100杯到150杯,再到300杯。
如果要描述现场的话,大致是:
盛有不同颜色酒的杯子被摆成高低两层,排成一条直线。
在推倒第1杯后,酒全部倒入下面的杯子,产生“深水炸弹”的效果,同时碰倒第2杯……瞬间,酒杯化身多米诺骨牌,神奇的景象令人过目难忘。
上月底,郑雯带着100名学生去央视参加节目,挑战2012杯鸡尾酒的“多米诺”。
数量庞大的酒杯摆成6米见方的酒杯阵,黄、绿、红、蓝四色的鸡尾酒犹如一条环形彩带,分外醒目。
据郑雯透露,光是摆酒杯就用去了整个上午的时间,学生们的动作都是小心翼翼,碰倒任何一杯都将前功尽弃。
“压力真的很大。
”挑战前,她笑得很不自然。
观众屏住了呼吸,郑雯轻轻碰了一下最前面的酒杯。
叮叮当当,杯子依次碰撞着,仿佛在交头接耳;
4种颜色的鸡尾酒你追我赶,蔚为壮观。
在电视镜头面前,最后一杯酒顺利倒下,掌声响彻全场,郑雯总算松了一口气。
2012杯鸡尾酒的“多米诺”也吸引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有限公司的兴趣。
12月初,他们将派专人来北京,亲眼见证郑雯的挑战过程。
如果成功,“中国调酒皇后”将被授予证书,她的名字也将被更多人记住。
“那么多学生看着我,我想成为一个成功的职业榜样。
”郑雯付出了很多,也得到了回报,“人们对于调酒师的印象正慢慢好转,包括我妈妈。
”(资料来源:
文汇报2011-12-29/作者:
黄春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