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考试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
《国际贸易考试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考试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0)=140
2001年世界出口贸易量/1991年世界出口贸易量=(30000×
100)/(14000×
100)=1.34
贸易出口变化量=34%
对外贸易依存度:
一个在一定时期进出口贸易值与该国同时期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对比关系。
公式:
外贸依存度=对外出口贸易额/国民经济生产总值(GDP)×
100%
贸易条件:
一个在一定时期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对比关系。
一般用贸易条件系数表示。
贸易条件系数=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
100
>
100,贸易条件得到改善,<
100,贸易条件得到恶化
对外贸易商品价格:
一国在一定时期各类别进出口商品占整个进出口贸易额的份额。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泛指全世界围,在进行商品价换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商品交换的商品种类。
商品结构:
二战前,初级商品;
二战后,工业制成品。
对外贸易地理向(分布):
表明一国出口货物和服务的去向地和进口货物和服务的来源地,从而表明一国或地区与其他或地区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
国际贸易的分类
按商品及劳务流动向分:
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转口贸易、过境贸易、复出(进)口贸易
按贸易政策分:
自由贸易、保护贸易按国境与关境划分:
总贸易、专门贸易
按交易对象的性质分:
有形商品贸易、无形商品贸易按贸易关系分:
直接贸易、间接贸易
按参与贸易国的多少分:
双边贸易、三角贸易、多边贸易
按清偿式的不同分:
现汇贸易、记账贸易、易物贸易
按交易式的性质分:
商品贸易、加工贸易、补偿贸易、租赁贸易
加工贸易:
指利用本国人力、物力、技术优势从国外输入原材料、半成品、样品或图纸在本国加工制造或装配成成品在向国外输出,以加工性质为主的一种贸易式。
补偿贸易:
指参与两国贸易的双,一以对提供的贷款购进机器、设备或其他技术,或是以对提供的机器设备或技术进行生产和加工的活动,待一定时期后,该用该项目下的产品或其他产品或产品销售的收入去偿还对的贷款或设备、技术款项的一种贸易式。
租赁贸易:
由租赁公司以租赁的式将商品租给国外用户使用,租户不交付商品货款而交付商品租金的一种交易式。
第二章国际分工、市场的价值与价格
国际分工:
世界各国之间劳动的分工。
国际分工与社会分工的联系与区别:
⑴联系:
国际分工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都是劳动分工,都是由劳动神产率的发展导致的。
⑵区别:
①形成的历史时期不同,有先有后;
②商品的交换式不同,社会分工是围所进行的,而社会分工是不同之间进行的;
③受制约的价值规律不同,国际分工受制于国际价值规律。
国际分工的分类:
垂直型国际分工(不同发展水平之间),水平型国际分工经济水平相同同产业之间),混合型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发展的阶段:
阶段
开始(标志)
生产式
1、萌芽阶段
地理大发现
手工业---工厂手工业
2、形成阶段
第一次产业革命
工厂手工业---大机器工业
3、发展阶段
第二次产业革命
4、深化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
2、形成阶段特点:
①大机器工业的建立为国际分工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②这一时期的国际分工基本上以英国为中心形成的;
③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世界市场上交换的商品日益为大宗商品所替代;
④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式的确立与巩固,欧洲殖民推行国际专业化生产的手段也发生了改变,才能够过去的野蛮、暴力掠夺和超经济强制手段转向比较和平的贸易或经济法,利用交换行为逐步把亚、非、拉落后的农业经济纳入国际国际分工体系。
3、发展阶段的特点:
①国际专业化分工继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分工以英国为中心变为一组,扩展到美、德、法;
②工业国之间发展成为一种水平式的分工。
4、深化阶段的特点:
①国际分工的格局发生很大变化,工业国之间与发达之间的国际分工占据主导地位;
②国际分工的形成有很大改变,由部门产业间的分工—部门分工转变;
③过于之间的分工类型与制度显著变化,垂直---水平;
④区域经济集团成员国之间的分工逐步增强;
⑤服务业国际分工逐渐形成;
⑥跨国国外部员工构成分工的主要组成部分。
国际分工的影响因素:
①自然条件因素:
气候,水流------基础因素;
②社会生产力因素-----决定性因素;
③人口与生产规模因素;
④资本国际化因素;
⑤生产关系因素(影响国际分工的性质与作用);
⑥经济贸易政策(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1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②各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③生产力水平决定国际分工的形成、广度和深度;
④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国际分工产品容;
⑤科学与技术在生产力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作用:
①在世界围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形成各国间的优势互补;
②国际分工有可能是各国在其具有相对优势的部门或产品上扩大生产规模,形成规模经济;
③国际分工,国贸,国际市场都意味着国际竞争,与国竞争相比,国际竞争更激烈,这会促使各企业提高技术、改进经营管理,以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产品质量不断推出新产品;
④国际分工,国贸,国际市场要求在世界围实行生产要素的流动,这意味着资源在流动过程中接近最有效的配置,有利于资源的节约和生产的发展。
世界市场:
世界各国交换产品、服务、技术的场所,是由世界围通过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国部的市场综合组成。
当代世界市场的特点:
①世界市场的容量速扩大;
②世界市场的垄断性不断加强;
③世界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
④世界市场的国际协调与管理逐步发展;
⑤世界市场的投机日益加剧。
国际价值:
国别价值:
不同形成的价值。
国际价值与国别价值的联系与区别:
本质相同,都是人类劳动凝结的成果。
①量不同。
国别价值,每一个在生产某商品时所消费的本国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国际价值,世界围,生产一单位某产品时所消耗的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其来衡量商品的国际价值。
②性质不同。
国别家之一该国货币表示,国际价值以国际货币表示。
影响国际价值量的因素: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各国商品出口量在总出口量中的比重。
价值规律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价值规律: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①调节国际分工和各国出口商品生产;
②促进贸易各国改进出口和销售技术;
③加深了各国间的不平衡发展;
④促进一些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
国际市场价格:
进入世界市场的各种商品的买卖价格。
国际生产价值是国际价格的转换形态,轨迹市场价格围绕国际市场价格上下波动。
影响商品国际价格的因素:
①生产费用;
②供求因素;
③垄断因素;
④通货膨胀因素;
⑤汇率;
⑥各国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
商品国际价格的分类:
世界自由市场价格;
封闭市场价格(包括:
调拨价格,垄断价格,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的价格,国际商品协定下的价格)。
调拨价格:
也叫转移价格,指跨国公司为最大成度获取利益或减少税务-逃避东道国的外汇管制等目的,总部和子公司之间进行劳务和买卖所进行的交易价格。
格垄断价:
垄断组织利用其势力同组之外的进行交易时的价格。
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的价格:
成员国经过签订协议组成经济贸易组织,组织成员之间的交易价格。
是用来衡量在一定时期一个出口相对于进口的盈利能力和贸易利益的指标,反映该国的对外贸易状况,一般以贸易条件指数表示
百分制贸易条件指数=出口商品价格指数/进口商品指数×
百分比贸易条件=出口商品价格指数/进口商品指数×
贸易条件类型:
净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单(项)因素贸易条件,双项因素条件
净贸易条件:
也叫商品贸易条件。
N=Px/Pm=出口商品价格指数/进口商品价格指数×
以1990年为基期是100,2000年时出口价格指数下降5%为95,进口价格指数上升10%为110,那么该2000年的贸易条件为:
N=95/110×
100=86.36<
收入贸易条件:
也叫购买力贸易条件。
I=Px/Pm×
Qx(Qx:
出口商品质量指数)
若出口数量指数从1990年的100提高到2000年的120.I=95/110×
120=103.63>
单因素贸易条件:
S=Nx×
Zx×
100%=Px/Pm×
100%(Zx:
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
若出口商品生产率指数由1990年的100提升到2000年的130.S=95/110×
130=112.27
双项因素贸易条件:
D=Px/Pm×
Zx/Zm×
100(Zm:
进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
若进口商品生产率指数由1990年的100提高到2000年的105.D=95/110×
130/105=106.92
第三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
(早期)货币是财富的唯一表现按形式;
只有对外贸易,且出口>
进口,贵重金属才会流入本国;
贵金属是保证一个强大军事力量的基础;
贸易是零和贸易。
重商主义发展阶段:
早期重商主义威廉.斯塔福出口>
进口;
晚期重商主义托马斯.孟
重商主义经济政策:
①重金政策;
②特定贸易政策:
“奖入限出”;
③控制行业生产、劳动;
④推动低工资政策;
⑤争夺殖民地;
⑥管制海上运输。
大卫.休谟思想:
①若一国总是出口>
进口,在国产出不变,产品价格由货币表示,由于流通中货币增加,价格上升,在国际市场上出口会下降;
②贵金属不可能永远停留在一国。
(价格--金币流动机制)
亚当.斯密⑴思想:
货币是财富的唯一表现形式。
认为货币只是获取财富的一种手段,真正的财富是一国居民可的消费的本国产品或外国产品的数量。
⑵缺陷:
①混淆了货币财富概念;
②只有对外贸易才能取得利润;
③利润产生于流通领域,忽略了生产环节
(亚当.斯密)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分工的结果,表现在?
①分工能提高技术熟练程度;
②分工能缩短从一个工作转到另一个工作的时间损失;
③分工能将人的注意集中在单一事物上,有利于创造发明。
绝对成本说亚当.斯密1.基本假设:
“二二一”模型2.基本容:
国际分工和贸易形成的原因或基础是各国存在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
绝对优势的衡量(确定):
国交换比价;
机会成本;
劳动生产率(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率);
生产成本(单位产品的要素投入量)。
相对成本说大卫.嘉图
⑴基本假设:
①两个,两种产品;
②坚持劳动价值论,以两国的真实劳动成本的差异建立起来的比较成本说,并假定所有的劳动都是同质的;
③生产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进行;
④无运输费用;
⑤包括劳动在的生产要素是充分就业的,在国完全流动,在间不能完全流动;
⑥生产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⑦收入分配无变化;
⑧物物交换贸易形式;
⑨不存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
⑵结论:
①国际分工与贸易的基础不限于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只有相对差异,产品生产成本出现相对差异从而使不同在不同产品生产商具有比较优势;
②集中生产具有比较优势;
③由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是有利的。
确定产品间的相对(比较)优势:
相对劳动生产率;
相对成本;
机会成本。
第四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生产要素禀赋论假设:
同种产品在两个密集型相同适用成本最小化原则:
在生产成本最小化的情况下,选择投入量最大命令。
生产要素均等化定理:
同一种商品在不同的价格趋于相等化。
-----赫克歇尔.俄林
不同的同一种生产要素价格完全相等。
-----萨缪尔森
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
贸易不仅使两种商品的价格趋于均等化,且使两种生产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同时也使生产产品的密集度也趋于均等化。
斯托尔伯---萨缪尔森定理:
认为工厂对生产要素收益的长期影响在出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本国的丰富要素)的报酬提高,在进口产品生产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稀缺)的报酬降低,而这不论这些要素在哪个行业中使用。
雷布津斯基定理:
认为如果商品的相对价格保持不变,某种生产要素的增加,将是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产量增加,是密集使用其他生产要素的商品产量减少。
第五章新古典贸易模型与扩展的应用
新古典贸易模型包括:
里昂惕夫之谜,生产要素禀赋论。
第九章跨国公司概述
1、什么是跨国公司?
2、当代跨国公司发展的特点?
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3、跨国公司采取的经营战略?
4、跨国公司贸易的相关理论?
三个:
垄断优势理论,部化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第十章对外贸易政策
对外贸易政策:
一国政府在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总目标下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对对外贸易活动进行有组织的管理和调节的行为。
对外贸易政策类型:
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
自由贸易政策:
对贸易活动不加以直接干预,既不鼓励出口,也不限制进口,使商品和生产要素在之间自由流动,在国外市场进行自由竞争。
保护贸易政策:
政府广泛采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服务和投资的竞争,并对本国商品、服务出口和对外投资给予优惠和补贴。
凯恩斯的国际贸易理论:
⑴对古典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提出批判,提出鼓励顺差、扩大有效需求。
①认为古典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过时了;
②鼓吹贸易顺差有利,贸易逆差有害;
③扩大有效需求的目的在于救治危机和失业。
⑵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增加投资—对生产资料需求增加---生产资料提供着收入水平上升---生活中消费品的需求增加---消费品生产者收入增加—追加投资。
K=1/(1-边际消费倾向)=1/(1-△C/△Y)=1/(1-β)=1/(△S/△Y)边际消费倾向∈[0,1]
第十一章战略性贸易政策
战略性贸易政策:
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政府干预对外贸易获取较大利益,发展本国某些产业的贸易政策。
通过政府的干预改变和鼓励企业既定的战略行为发展本国产品的出口和相应产业的竞争优势。
进口关税承担取决于:
出口企业产品供给弹性;
进口国消费者对进口产品的需求弹性。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实际支付的价格
需求弹性取决于:
进口消费者对产品本身的需求弹性的大小;
进口国消费者对来自国外企业的产品的依赖程度;
外国厂商产品替代的多少。
供给弹性取决于:
出口企业对进口国市场的依赖程度。
最佳关税:
进口国由征收进口关税所引起的额外损失与额外收益相等时的关税水平,不是禁止性的关税,也不是零关税。
0<
最佳关税<
禁止性关税
在需求弹性一定的情况下,最佳关税水平取决于外国厂商产品的供给弹性。
弹性越大,最佳关税水平越低;
弹性越小,最佳关税水平越高。
进口关税的目标:
短期目标,从国外垄断上哪里抽取垄断资金以获得经济效益(获取垄断资金);
长期目标,通过制定适宜的关税来保护和发展本国工业。
当目标是不完全竞争市场,来自不同的企业处于挂同垄断竞争时,政府的支持与否对于国际竞争有重要的影响。
战略性贸易政策意义: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相分离;
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存在的条件下,政府的直接干预可以转移他国利润以提高本国的福利水平,从而为进一步干预对外贸易活动提供了依据。
第十二章国际贸易措施
关税税则(海关税则):
一国对进出口商品征税的规章和进出口的应税与免税商品加以分类的一览表,包括海关课征税的规章条例和关税税率表。
关税税则分类:
⑴按税率栏目个数:
单式税则(一栏税则),复式税则(多兰税则)
⑵按税率制定者的制定权限:
自主税则(自定税则),协定税则
国际贸易商品分类:
海关合作理事会税则目录(CCCN)1974;
《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
《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协调制度》)
关税保护程度
关税名义保护率:
对一种商品实行保护而引起的国市场价格超过国际市场价格的部分与国外市场价格的百分比。
关税保护率=(国市场价格-国际市场价格)/国际市场价格×
对全部生产过程均在一国完成的产品,关税保护率能够真实反映现行进口关税率对国产品的保护程度,而其他情形则不能。
有效关税保护率:
用来测定关税或其他保护措施对某产品生产过程中每一单位产出增加值的影响或提供的保护程度。
ERPj=(Vj’--Vj)/Vj×
100%Vj’(Vj):
存在关税或其他保护措施条件下(自由贸易条件下)j行业单位产品增加值
ERPij=(tj--∑aijtij)/(1--∑aij)×
100%aij:
自由贸易条件下,生产最终产品的各种投入占产品价格的比例;
tij:
对投入i征收的名义关税率;
tj:
j行业最终产品的名义关税率。
假如对整车进口征收50%,发动机征收30%,轮胎征收40%,整车价值500万美元,发动机250万美元,轮胎50万美元,求这种汽车的有效保护率?
法一:
EPR汽=(50%--250/500×
30%--50/500×
40%)/(1--250/500-50/500)×
100%=77.5%
法二:
Vj’=500(1+50%)—250(1+30%)—50(!
+40%)=335
Vj=500—250—50=200ERPj=(335—200)/200×
进口配额制:
是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数额加以直接的限制,在规定时限,配额以的货物可以进口,超过配额则不准进口,或者征收较高的关税、附加税或罚款后才能进口。
--
关税配额:
对商品进口的绝对量不加限制,而是在一定时期,在规定配额的进口商品给与最低关税、免税或减税待遇,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征收较高的关税或征收附加税或罚款。
绝对配额:
全球配额(无来源地限制);
国别配额(自主配额,协议配额)
“自动”的出口配额制:
协定的出口配额制,非协定的出口配额制
公开一般进口可证:
对进口国别或地区没有限制,凡列明产品公开一般进口可证的商品只要填写公开一般进口可证后即可获取进口。
(公开,自动)
特种进口可证:
进口商必须向政府提出申请,经批准才能进口。
外汇管制:
一国政府通过对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实行限制来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本国货币汇价的一种制度。
外汇管制种类:
数量性外汇管制,成本性外汇管制,混合性外汇管制
进出口垄断经营:
在对外贸易中,对某些或全部商品的进出口规定由机构直接经营,或把某些商品的经营权给与某些垄断组织,主要集中在烟、酒、农产品、武器。
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
制定法令,规定政府在采购是要优先购买本国产品的做法。
国税:
在一国境,对生产销售使用或消费的商品所应支付的捐税。
技术性贸易壁垒有:
技术标准,卫生检疫标准,商品的标准和标签的规定,绿色贸易壁垒(产品的健康、环保标准)。
鼓励出口的措施:
①出口信贷;
②出口信贷担保制;
③出口补贴;
④倾销;
⑤海外促销;
⑥促进贸易的经济特区措施。
限制出口的措施:
①出口关税;
②贸易禁运。
出口信贷:
买信贷,卖信贷
出口信贷担保制:
由设立专门结构出面进行担保,在外国进口尚未到期付款或拒绝付款时,制定的银行部分或全部提供贷款付款清偿。
出口补贴:
对本国出口的产品进行直接或间接补贴。
(现金补助;
生产、销售等过程中财政税收上的优惠)
外汇倾销:
出口国政府通过对外贬值来提高本国出口商品的出口的作用是双重的,达到预期要过有效条件:
货币贬值程度>
国物价上涨程度;
其他不采取相应的措施。
海外促销的式:
①设立专门为外贸出口服务的组织,外贸研究,调研机构对出口企业提供指导性建议;
②对外援助来带动出口;
③利用金融机构来促销;
④进出口连锁免费制。
促进贸易的经济特区措施的形式:
①自由港或自由贸易;
②保税区(保税仓库);
③出口加工区;
④自由边境区;
⑤过境区(也叫中转贸易区)。
出口补贴与出口产业的生产补贴的区别:
①补贴对象不同。
出口补贴金给出口产品补贴,生产补贴对所有生产产品进行补贴,无论该产品在国或国外市场销售。
②对国产品的价格影响不同。
出口补贴会形成本国产品的过度出口,出库补贴会造成国价格上涨,国消费减少;
生产补贴对国市场价格的影响则取决于供给的变化。
③使用的限制不同。
出口补贴是禁止补贴,限制使用;
生产补贴如若没有落入黄项的围是不受限制的。
出口管制商品种类:
①战略物资,先进技术资料;
②紧缺原料产品,以及国供应不足的某些商品;
③为了缓和进口国的摩搽自愿出口限制的商品;
④古董、艺术品、黄金等特殊商品。
重点:
有效保护率国际贸易征税价格
战略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非关税壁垒措施要素均等化定理跨国公司的三个理论
名词解释部分:
1、贸易术语——在长期的国际贸易实践中产生的、用来表明商品的价格构成,说明货物交接过程中有关的风险、责任、费用划分问题的专门术语。
2、象征性交货——卖只要按期在约定的地点完成装运,并向买提交合同规定的、包括货物权凭证在的有关单证,就算完成了交过义务,而无须保证到货。
卖凭单交货、买凭单付款。
3、良好平均品质——一定时期某地出口货物的平均品质水平,一般指中等货而言。
(指农产品的每个生产年度的中等货、指某一季度或者某一装船月份在装运地发运的同一种商品的"
平均品质"
)
4、品质公差——国际上公认的产品品质的误差。
在工业制成品生产过程中,产品的质量指标出现一定的误差有时是难以避免的。
5、品质机动幅度——某些初级产品的质量不稳定,为了便于交易顺利进行,在规定其品质指标的同时,可另订一定的品质机动幅度,允卖所交的货物的品质指标在一定幅度有灵活性。
6、溢短装条款——卖在交货时,可按合同中的数量多交或少交一定的百分比,他一般是在数量条款中加订的。
(散装货:
粮食、矿砂等)
7、中性包装——即不标明生产国别、地名、厂商名称,也不标明商标或者品牌的包装。
(无牌中性包装、定牌中性包装)
8、定牌——卖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