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鹅沟自然风景区导游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57895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6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官鹅沟自然风景区导游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官鹅沟自然风景区导游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官鹅沟自然风景区导游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官鹅沟自然风景区导游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官鹅沟自然风景区导游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官鹅沟自然风景区导游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官鹅沟自然风景区导游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官鹅沟自然风景区导游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官鹅沟自然风景区导游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大家刚到宕昌,或许已经感觉到了这儿气候的与众不同。

在西北地区,陇南素有“陇上小江南”之称,而宕昌特殊的地理位置,却造就了宕昌独特的气候特征。

这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8.8℃,年均降雨量630毫米,平均无霜期181天,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宕昌温和的气候使得宕昌的河流众多且水能源相当丰富,境内有白龙江、岷江等大小河流78条,水能理论蕴藏量26.29万干瓦,可开发量6.6万千瓦,现仅开发的有8000多千瓦,占开发总量的15%。

此外,宕昌的森林占有量也相当丰富,目前,全县共有森林总面积125.18万亩,覆盖率达31.9%,木材蓄积量433.06万立方米。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宕昌之所以被称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也是有它的道理的,这里的土壤有褐土、黑土、暗棕土等13个土类,除适宜小麦、玉米、洋芋、蚕豆、辣椒等农作物之外,更可贵的是这里盛产许多经济作物及中药材,如花椒、核桃、柿子等经济作物以及当归、党参等560种家野生药材,使得宕昌自古就有“千年药乡”之美誉,特别是当归、大黄、党参、红芪,更是宕昌得天独厚的药材资源,不仅历史悠久,分布广,产量大,而且质优品高,闻名古今,誉满中外。

公元505年,宕昌王梁弥博把当归做为贡品进献给梁武帝尚衍;

公元753年,宕州大黄被鉴真和尚带到了日本,与日本大黄杂交后产生了新品种大黄,现在,国产优质品牌“双鹿牌”大黄已畅销国内各地及东南亚地区。

宕昌红芪可与著名的晋芪相媲美,在香港市场上被誉为“高级红芪”。

宕昌党参“狮子盘头菊花心,气味香甜嚼无渣”,居“陇药三宝”之一,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名。

境内还发现金属矿和非金属矿16种,尤其是铅、锌、金、铜、锑的储量相当丰富,为优势矿种。

大家一路行来,或许已经发现了这么一个现象,这里的山地多而耕地少,确实,宕昌自古以来是一个半农半牧县,地处农、牧交界地带,成为中原汉族和西北各少数民族的杂居交汇之地,这里生活着汉、回、藏、羌等八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分布遍及各乡镇,占全县总人口的97.43%。

宕昌地区的汉族,主要来源于外籍,同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也融入了一些接受汉文化的藏民。

宕昌羌族是西羌的一支,属“钟存羌”派系,秦汉时便在宕昌农耕畜牧。

藏族是本县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也是本县比较古老的一个民族,主要分布在宕昌县城以南的新城子、临江铺、甘江头和宕昌城关及西北的南河、贾河等乡,是以当地羌族为基础,外来吐蕃族为主导,经过长期地相互融合发展而成,同时也有少数汉族融合其中。

宕昌地区的回族,多系清代后期因经商和战乱从省内的张家川、临潭、岷县、武都等地流入,与汉族杂居而产生。

【历史沿革】

来到宕昌,或许很多朋友会以为,您只是来到了陇南一个偏僻的小县城,有的也只是风景的秀丽与神奇。

然而,在中国历史上,宕昌这块神奇的土地,也曾绽放过它耀眼的光辉,而宕昌国历时142年的历史更给宕昌历史涂上了浓重的一笔。

早在新石器时代,宕昌的先民们就已经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古羌人的主要居住地,三国时,魏国大将邓艾父子伐蜀过宕昌境内时,凿隧道,架渡桥,现今,古栈道遗迹仍然存在。

西晋永嘉元年(公元424)年,羌族首领梁勤建立宕昌国,建都宕昌城(即今宕昌城关镇旧城所在),据《魏书》记载,“宕昌国自仇池以西,东西千里,席水以南,南北八百”,辖区包括今临潭、岷县南部至天水界和武都北界一带,户两万,人口十万,传至第十二代梁弥定时,正值北周武帝天和元年(公元566年),宕昌国被北周大将田弘所灭,历时142年。

隋朝初年,这里称之为宕州,唐天宝元年改宕州为怀道郡,“安史之乱”后陷于吐蕃,北宋熙宁六年宋将王韶收复宕州。

明洪武初年,朝廷封马珍和党只官卜为世袭百户土司,马土司驻宕昌,管理蕃民16族,党土司驻麻竜,管理蕃民11族,后朝廷赐党土司的子孙姓赵,二土司良守封地,征收田赋,管理事务,行使行政权力,至清初,二土司奉旨投城,清廷允许仍袭原职,直到民国22年(1933年)改土归流,土司制度才被废除,前后长达561年。

1935年9月和1936年6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贺龙等中央领导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曾先后两次经过哈达铺,在此休整期间,进行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革命活动,特别是做出了到陕北建立革命根据地的重大战略决策。

这是红军长征路上的又一次伟大转折,对保存革命力量,推动抗日民族运动高潮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1949年11月1日,国民党西固县县长孙铁峰率领300多人在龙山寺举行武装起义,1949年12月9日西固县解放,受尽苦难的劳动人民终于翻身做了主人。

1954年6月西固县迁至宕昌,同年11月,西固县更名为宕昌县,由岷县、舟曲、武都三县边缘地带组合而成为一个新县。

1958年4月划归天水专区,12月与岷县合并,划归定西专区,1961年恢复宕昌县建制,划归武都地区,1985年,武都地区更名为陇南地区。

宕昌历史虽较为悠久,但建县比较迟,可以这样说,宕昌是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但是,由于自然条件严酷,经济基础薄弱,群众生活十分困难,宕昌目前仍居国列重点贫困县。

【旅游资源】

了解了宕昌悠久的历史与现代的文明之后,您或许对宕昌已经有了一个很理性的认识,概括地说,宕昌历史悠久,既有古石器文化的悠远,又有三国蜀道文化的神奇,更有红军长征文化的伟大,还有羌藏文化的神秘。

宕昌不仅具有雄奇的山峰、幽奥的峡谷、丰富的河溪、自然天籁等天色景观,而且还有森林、草地、珍稀动植物等生物景观,河溪潭瀑等水域景观。

这所有的一切,就形成了宕昌集旅游观光、修学教育、疗养娱乐、休闲度假于一身的的红、绿、古三色旅游资源。

红色旅游胜地——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

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筹建于1978年,1981年10月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4年以来,对几处主要旧址按原貌先后进行了恢复和维修,1985年10月正式建馆。

1994年12月,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被中共甘肃省委命名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0年5月被甘肃省国防教育委员会命名为“甘肃省国防教育基地”,2001年6月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同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12月,被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命名为全省党史教育基地。

2005年9月,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共同授予哈达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称号。

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为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提写了馆名。

纪念馆现存重要的旅游资源为哈达铺红军长征旧址,有毛泽东、张闻天住过的“义和昌”药铺,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及周恩来住过的小院“同善社”,一方面军团以上干部会议会址“关帝庙”,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及贺龙、任弼时住过的“张家大院”,原哈达铺“邮政代办所”五处旧址组成,总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700多平方米,另有“哈达铺苏维埃政府”、“苏维埃哈达铺游击队司令部”两处遗址占地面积420平方米,房屋18间,占地216平方米。

哈达铺是红军在甘肃长征途中革命文物陈列最多、原貌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故址,馆内现存有文物52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件,国家二级文物8件,国家三级文物14件,收藏有胡耀邦、张震、肖克、杨成武、杨得志、张爱萍等7位上将、22位中将、77位少将的题词、手迹116幅,省军级领导题词30多件,国内知名人士题词100多幅,将军简历106篇,照片80多幅,哈达铺游击队烈士生平简历20多篇。

建馆以来,先后接待了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际友人,港澳台同胞,国内各级党、政、军领导,解放军、武警部队、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学生,各种社会团体及各界来此参观旅游的人共20多万人次。

哈达铺纪念馆已成为全国人民群众和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全民国防教育的课堂,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之一。

绿色旅游——官鹅沟自然风景区

官鹅沟自然风景区地处宕昌县城郊,国道212线从沟口通过,沟内有15公里柏油路和水泥路,交通便捷,通讯覆盖,服务设施比较健全。

整个景区由官鹅沟、官亭沟、大河坝沟、缸沟、南河沟组成,总面积60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69%。

目前已开发的主要是官鹅沟。

官鹅沟景区内山岭重迭、幽谷纵横、青山碧水、奇峰怪石、瀑布飞溅、草甸雪山、湖泊激流、古木参天,四季色彩变幻无穷,春天野花竟发,争奇斗艳;

夏日绿荫蔽日,了无暑意;

秋来枫叶红遍,层林尽染;

冬则白雪覆地,琼花玉树,冰柱、冰挂、冰瀑晶莹玲珑,构成一幅幅精美的艺术品,实为赏冰玩雪之胜地。

官鹅沟内前14公里为20多个色彩斑谰的湖泊,后18公里为松柏茂密的原始森林,处处可见高耸入云的险峻峡谷,在长数百米,宽仅十米的各种形态峡谷中,河水震耳欲聋,凉风扑面,悬崖古松掩日,更有大大小小的瀑布飞泻直下,气势恢宏,最深处为高山草甸和终年不化的雪山,既有九寨沟之秀丽,又有黄山之雄伟和华山之奇险。

有专家称:

“官鹅九寨,燕瘦环肥,二美竟妍,东方奇绝”,其幽深雄奇、山势之美,在九寨之上。

在官鹅沟自然风景区的茫茫林海中,栖息着毛冠鹿、苏门羚、黑熊、蓝马鸡、褐马鸡、林麝等30余种珍稀动物,生长着云杉、冷杉、油松、落叶松、华山松、桧柏、栎类、桦木、白杨等乔木,灌木有牡丹、五角枫、芍药、野丁香、黄杨、虞美人、马兰花、杜鹃等41科700多种植物,是一个天然动植物园。

在官鹅沟两边的悬崖峭壁上,有许多形态各异,妙趣横生的岩石构造。

有的如树木年轮,环环排列;

有的如江河波浪,曲线涟漪;

有的呈人字形,有的呈V字型,有的呈S字型,有的呈三角形……生动记录了亿万年来地壳运动的剧烈演变,是名副其实的“地书”,被专家誉为最具观赏价值的“地质公园”。

古色旅游——羌藏古国遗风

宕昌历史悠久,据出土文物证明,早在新时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春秋战国时为羌人居住地。

西晋永嘉元年(公元424年),羌族首领梁勤建立宕昌国,历时142年。

全县现存的古城堡遗迹有21处,其中历史悠久,规模较大的有5处,其余16处属一村或数村为抗敌避寇而建造的堡寨。

宕昌古城遗址位于宕昌县城关镇旧城村,城堡呈长方形,长120米,宽约50米,从残址城墙量,最厚处5米,最薄处1.5米,最高10米,最低4米,城内发现新时器时代的陶片,据省考古专家考证,属州城堡。

羊马古城位于宕昌县城关镇西南方的山顶,城分前、中、后三处。

据《岷州志》载,此城为北宋“宕州”土蕃首领木令征所筑。

北魏时羌人建立了宕昌国。

虽经历代的变革,由于当时交通闭塞,文化落后,加之宕昌羌人的后裔居住深山林海,留有古代羌族的大部习俗,形成今日“羌族(木家藏族)”的民族风情。

【特色物产】

中药材

1、当归

当归,另名薜山、薜白蕲、秦归、乾归、僧庵草、麦灵子、文元、女二仙、地仙圆等。

我国现存的最早“本草”《神农本草经》、《汉代医简》、《居延汉简》、《敦煌汉简》等史书都有记载当归的文字。

唐朝《新修本草》云:

“当归产宕州都最良”,此时,宕昌当归就已闻名于世,为世人治病之良药。

根据《神农本草经》新记,当归野药变家种,早于汉代。

宕昌是岷归的主要产区,全县30多个乡(镇)均有种植,哈达铺、理川等14个乡(镇)为主要产区。

现已开发的各种中药材中,就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而言,首推当归,其生产历史悠久,产量可观,质优品高,目前已成为农村主要经济来源。

植物形态当归为伞形科三年生宿根植物,药用部分为根,属直系根,圆形、肉质、幼苗期生根明显,移栽时,因主根末梢被掐断,刺激侧根发达,主根渐不明显,根群繁多肥大,根头粗大者称当首,分枝称归身,须根称归尾,根的横切面呈白色,导管组织排列成菊花或梅花状。

髓心大,皮层较薄,表皮土黄色,且随土色不同而有差异,茎直立,长约80-150公分,茎杆紫褐色,间有绿色白色,主茎5-7节,中空无髓,外表皮光滑无毛。

从基部向上,逐渐由短到长,叶鞘中又生侧枝,右2-3单数羽分裂,收众多分裂小叶合成散叶,直径20-30公分,叶边缘呈尖锯齿缺刻,表面光滑无毛,深绿色,叶背有岗状脉,叶柄中空而长,叶鞘发达,包于茎上。

花小色白,花蕾紫红色,夏季簇生枝头,排列为复伞形花序,属两性花,予房下位,具有花托,花萼分5裂,花瓣5片,雄萼5枝,花柱2个,分果有棱5条,背枝线形隆起,侧棱展成宽而薄的翅,翅边缘淡紫色,横切面背部扁平,每个棱槽中有油管1个,接合面有油管2个,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长习性当归生长发育到成熟的整个过程,是有一定规律性的,从播种,出苗到结子,需越二冬跨三年,生长期785天,分育苗、栽药、返青、抽苔、开花、结子成熟6个生长期。

当归生长过程中,对外界环境既有适应性,又有需求性,性喜凉爽阴湿,忌高温酷热,冬季能耐受零下52℃左右的严寒,适宜在海拔2200至2400米之间,土壤湿度21%—23%,平均气温4—6℃,日照率达52%,年降水量450—650毫米,冷凉湿润或半湿润气候的环境中生长,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广,在大黑土、黑麻土、黑沙土、鸡粪土、黑沧土、白黄土、红砂土中均能生长,栽种当归的土地,要求土质疏松,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和排水良好。

野生当归主要生长在2700米以上的灌木林地带,湿度27%—30%,平均气候5—7℃,光照短,年降水量600—850毫米,冷寒阴湿区,土壤主要为腐殖质土。

本县哈达铺,理川两地是当归生长的良好地区。

药用功能及成份

药用功能,

性味:

甘、苦、辛、湿;

归经:

心、肝、脾。

功能:

补血、活血、调经、润燥、滑肠。

主治:

月经不调、痛经、崩漏、血虚、备瘀经闭、跌打损伤、痛疸仲育、风温痛、便秘等。

当归全身各部位的入经及疗效不同,据《本草纲目》载:

“归头止血上行,归身养血守中,归尾破血下流,全归治血不走”。

当归为常用药物,素有“十方九归”之盛誉,是妇科用药,欧洲人称之为“中国妇科人参”。

此外,我国许多地方的群众喜用当归煮粥、炖肉、炖鸡汤、或作饮料,以滋补身体,当归在80年代以来,有些地方还研制成了“当归美容霜”、当归食品等。

2、红芪

南宋药物学家陶工景考证:

“黄芪第一出陇西洮阳,色黄白、甜美,今亦难得”宕昌古属陇西,各个山上都产红芪,红芪主要生产之地为桓水两崖,良恭河两岸,白龙江流域等地。

药用功能红芪植物名称是膜荑黄芪,另有一种称为多序宕黄芪,红芪为豆科多年生枯草植物,性喜气凉爽,耐旱耐甘、微温,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疮排脓、利尿消肿,强心隆压的功能,并可加强毛细血管的抵抗作用,对痢疾肝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多种革兰氏阳性细菌亦有抵抗作用。

3、大黄

早在公元753年时,宕州大黄签被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时捎去,与日本大黄杂交,形成了日本纹州大黄。

从此,宕昌大黄便由野药变为家种,世代相传,俗称“中国大黄甲天下,铨水大黄素盛名”。

本县南阳地区和铨水交界,土质、水分、气候相同,西地所产双鹿牌大黄质优品高,远销欧洲各国。

大黄在本县各地均有分布。

解放后开始栽种,种植面积大,产量多的有竹院、好梯、狮子、官亭、秦峪、新寨等乡。

全县年均种植面积3000—4000亩,总产量120多万斤。

药用功能植物名掌叶大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长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山地阴湿处,性喜凉爽湿润,忌高温耐严寒,能安全越冬,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沙质土壤中生长良好,忌粘土,忌连作,性味苦、寒,含有草酸葱醌内衍生物的演下成份,有攻积导滞,演火凉血,活血祛瘀血阻滞,湿热黄胆吐血,咽喉肿痛,目赤口疮,牙痛,以及瘀血阻滞,湿热黄胆症等,因性寒,会伤元气,耗损阴血,大黄气味浓厚,沉而降,生用攻下力猛,称药中之将军,炒用缓下,炒炭止血,邪气在上,非酒不止,必用酒浸引上,称润军,故大黄乃足太阴、手足阳阴、手足厥阴五经血分之药。

4、党参

党参野生历史悠久,上下几千年均蔓生于阴湿山地。

宕昌党参品质优良,与纹党相提并论,驰名中外。

早在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874年)外销300余担。

民国32年(公元1943年)总销量为500担,每担重360斤,共计18万斤。

党参在全县各地均能生长,从1965年以后逐渐变为家种,80年代始大量种植。

全县年种植面积4000亩以上,总产量50万斤。

药用功能党参品种多,其中纹党质量最优,根供药用,性味甘平,能补中益气,主治因脾肺气虚所致的病症,可代人参补脾益肺,扶正祛邪。

【矿产资源】

1、金属矿

金:

明代,宕昌花儿坡设有金厂一处,良恭设金厂一处,解放后,矿点普查,花儿坡沿河有10公里的砂金矿分布,大河坝马圈沟、沙湾沙坝砂金矿均有不等量分布。

银:

明清于宕昌良恭镇、宕昌驿、西固所宕昌交界处均有银矿厂。

铜:

明清时,良恭镇设有采矿厂。

解放后,经普查,韩院乡铜矿量可达167337.5吨,铜金属含量3763.97吨,平均品位2.2%。

铁:

清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西固所宕昌交界处设有矿厂1处,解放后,经矿点普查,车拉乡代家庄村北1公里,有4处褐铁矿体,长10米至20米,品位10.08%—46.60%,九分地菱铁矿有3处矿体,一般和110—290米,品位30%—40%。

铅锌:

兴化乡丁藏里村,有3处矿体,主要化学成分,含铅(Pb)3.6%—6.69%,锌2.24%—10.58%,伴生有银每吨60克,金属铜44.9吨,金属锌大于570吨。

锑:

新城子乡老树川村藏有辉锑矿.其全体矿长328.4米,厚0.05—1.5米,锑矿最高品位18.5%,最低品位0.8%,表内储藏量4942.97吨,表外储藏量431.61吨,合计5374.53吨,甘江头乡银洞梁,矿体长25—136米,厚0.48—5.48米,最高品位16.9%,平均2.22%.锑金属I级储藏量1200吨.南河乡袁家湾、瓦窑沟锑矿长数百米,宽1—5米,锑金属藏量丰富,好梯乡安家山锑矿藏量也很丰富,宕昌镇大草滩沟,也有零星分布。

2、非金属矿

玛瑙:

南阳乡麻家、江玉一带公布有灰玛瑙、白红杂色玛瑙矿,藏量可观。

蛇纹石:

南阳小儿山的蛇蚊石矿是一种用于美术雕刻的主要矿石。

冰洲石:

韩院乡冰洲石矿,矿体不大,但纵深度高,是本县稀有矿石。

重晶石:

南阳西南1.8公里张家沟西坡,重晶石矿体长100米,宽3—4米,最厚达8米,品位:

硫酸钡87.79%,二氧化硅11.18%,铁0.35%,二氧化二铝0.18%,经普查含水量达M级,但有害成份二氧化硅偏高。

石膏:

沙湾乡上堠子大坝自然村,石膏矿体长500米,储藏量1亿吨,含氧化钙54%以上,含杂质少,质量甚优。

煤矿:

除庞家乡小石门煤矿有小型煤矿外,簸箕、新寨等地均有零星分布。

【特色小吃】

洋芋搅团

洋芋搅团,有些地方叫糍粑。

它的做法较独特,将洋芋煮熟去皮,放在木槽里,用木榔头反复砸,直到砸的象面团一样后,盛在碗里,浇上油炝辣椒、酸菜等食之,异香可口。

罐罐酒

罐罐酒,亦称黄酒。

据舟曲境内近年出土的文物证明,罐罐酒始于宋代。

宕昌南部的官亭、沙湾等地,人们普遍酿制罐罐酒。

其酒的酿制法:

将红谷、青稞、高梁等粮食煮熟后,拌以酒曲装入缸中,待发酵后将酒醅舀入煨罐,加水煮沸,插竹筒饮用。

罐罐酒醇香甘美,营养高,经常饮用可强身健体。

蜂糖酒

本县何家堡、新城子、临江、狮子、南阳、竹院等乡镇的一些靠近森林的山村,人们多酿制蜂糖酒。

其酿制法:

将蜂蜜加酒曲盛入罐内,封口月余,等发酵后,开封饮用,其色为赭,其味香甜,饮后见风沉醉,俗称“风糖酒”。

穹锅

本县哈达铺一带的穹锅皮黄如杏,瓣白如雪,形如蘑菇,香酥宜人,远近闻名。

近年来人们创做的花卷式穹锅,状似牡丹、似月季、似牵牛花,色形味俱佳,使人望而垂涎。

凉粉

本县理川、哈达铺、官亭、沙湾等地区,人们多做凉粉,其做法是:

将荞麦、大豆磨成珍珍,在水桶中洗成粉,然后撒在开水锅里搅匀,冷却后既成光滑、晶莹、柔软的凉粉,食用时拌上各种调料。

夏天食用可清神爽心,解暑除烦。

酿皮

本县有5大集镇所在地均做酿皮,其做法是,将白面团放在有水的木桶里搓洗,面团越洗越小,直到洗成峰窝状时,桶中水浑浊如浆,将面浆均匀地倒在平底锅中蒸半小时,蒸好晾冷后,将其一张张撕下来,就成了黄亮柔软的酿皮,吃时,把它切成细细的条子,抓在碗里调上各种调料,香柔可口。

甜醅

本县哈达铺、理川、宕昌等地区历来就做甜醅。

做时先把青稞或燕麦放在石窝里捣,边捣边倒水,捣掉皮后,将稞子煮熟,放入酒曲,三四天便可以发酵,食之醇香甜美。

官鹅沟景点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有“峻冠群山、奇夺天下”之称的陇上胜境---官鹅沟自然风景区。

下面,我将景区的一些基本的情况给大家做一简单的介绍:

官鹅沟自然风景区位于宕昌县西南部,总面积60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69%。

北界白浪滚滚的岷江,南靠林海莽莽的迭山,风光奇峻秀美,羌族风情神秘古朴。

整个风景区主要由官鹅沟、官亭沟、大河坝沟、缸沟、南河沟等五大沟系组成,五条沟连成一片,目前主要开发的是官鹅沟。

整个景区均处在兰州——哈达铺——官鹅沟自然风景区——武都万象洞——四川九寨沟组成的黄金旅游线路上;

另一条旅游热线:

兰州——拉卜楞寺——合作——哈达铺——官鹅沟自然风景区——武都万象洞——天水麦积山——西安也经过官鹅沟自然风景区。

官鹅沟景区原始古朴、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风景如画。

景区内山岭重迭、幽谷纵横、青山碧水、奇峰怪石、瀑布飞溅、草甸雪山、湖泊激流、古木参天,四季色彩变幻无穷,春有花、夏有阴、秋有果、冬有青,游人置身其间,妙趣横生,心旷神怡。

官鹅沟内前14公里为20多个色彩斑斓的湖泊,后18公里为松柏茂密的原始森林,处处可见高耸入云的险峻峡谷,在长数百米、高数百米,宽仅十米的各种形态峡谷中,河水震耳欲聋,凉风扑面,悬崖古松掩日,更有大大小小的瀑布飞泻直下,气势恢宏,最深处为高山草甸和终年不化的雪山。

经学者考察后普遍认为,官鹅沟自然风景区是全国少有的自然景区,空气清新、山水风光优美、环境质量好、景观观赏价值高,是一处集休闲度假、旅游观光、探险揽胜、科学生态、民俗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