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表格式文档格式.docx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表格式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表格式文档格式.docx(10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第
(1)题中有多种不同的摆法,第
(2)题是不能确定5个小正方体怎么样摆的。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2、通过练习巩固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来拼摆小立方体。
教学重点:
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辨认物体的形状。
能通过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来拼摆小立方体
一、复习铺垫: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观察物体的一些知识,你学会了什么?
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从一个和多个方向观察物体时要注意什么?
二、基础练习:
1、第3、4题学生自己独立练习,再交流。
对于第4题第
(2)小题,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请学生展示不同的摆法,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只看到一面是无法确定物体的形状
2、第5题:
可以让学生直接作出判断,再组织交流
3、第6题:
让学生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所观察的物体是什么立体图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
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
如果搭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最少需要3个正方体,还可能是4个、5个„„
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或在方格纸上画出,从不同的方向观察自己所搭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图形;
还可以让学生小组活动,由一名学生增加所给的条件,使其他人能准确地摆出这个立体图形。
4、第7题: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根据题意摆一摆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全班讨论。
三、课堂小结
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指名回答,一起交流,引导学生认识以下的重点:
通过三个面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只有一种可能。
2.当想象不出来的时候,用小正方体摆就变得简单了
(1课时)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第一课时因数和倍数
1、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知道因数和倍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教学准备:
课件。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军事演习吗?
下面这幅图画的是中国航空军事演习中的一幅画面,12架飞机排成两排,每排6架。
(出示课件)
2、像这样的情形我们用数学式子可以怎么表示?
(提示学生用乘法算式来表示)
3、指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像这样,我们说2和6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
4、下面是军事演习中的另一幅画面。
如果排成3排,每排4架,可以用什么式子表示?
由这个式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5、大家能自己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
(巡视,查看学生做题情况)
6、肯定学生,提醒:
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一般指的是整数。
(不包括0)
7、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引导学生一起总结):
如果两个非零整数相乘得到另一个整数,我们就说前两个整数是后一个的因数,后一个是前两个数的倍数。
)
8、那么大家能用一般的乘法算式来表示、归纳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吗?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得出表示式:
因数×
因数=倍数)
(板书课题)
二、探究因数和倍数的求法及其特点。
1、让学生看教材第18页例1:
18的因数有哪几个?
你能用几种方法球呢?
先请学生想一想:
18可以由哪几个数相乘得到?
2、除了写出乘法算式,我们是否可以通过除法算式来找因数?
3、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18的因数有哪些?
4、我们还可以怎样表示18的因数?
提示学生看教材的表示方法。
5、下面请同学们做课本第13页的“做一做”,找出30和36的因数。
(让学生在小组内活动)
6、大家分析一下这些因数,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因数的特点)?
(适时引导,及时表扬,教师板书结论)
7、引导学生学习例2:
学习了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我们再来看看倍数应该怎样求。
提示思考:
怎样才能得到一个数的倍数?
8、同样,倍数我们也可以用集合圈表示。
2的倍数的集合该怎么表示?
9、下面再请同学们做课本第14页“做一做”:
3和5的最小倍数非别是多少?
有最大倍数吗?
10、由此大家可以总结出什么结论?
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教师同步板书)
三、阅读材料,拓展知识。
让学生自由阅读教材第14页的阅读材料“完全数”。
四、总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五、作业设计。
1、24的因数有哪些?
分别用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写出,并用集合圈表示。
2、写出下列各数的因数或倍数。
因数
倍数(写出4个)
9
3
14
6
27
13
33
17
3、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圈中。
4162849305681144
7的倍数8的倍数
5、先分别列出36和48的因数,再找出既是36的因数又是48的因数的数。
36的因数:
48的因数:
既是36的因数又是48的因数的数:
六、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
18=18×
118÷
1=18
18=2×
918÷
2=9
18=3×
618÷
3=6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七、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因数和倍数练习课
1、巩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和特征。
2、能熟练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能熟练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练习二的练习题。
(课件)
一、复习引入。
1、复习提问:
同学们,在“因数和倍数”中,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可相互补充)
2、过渡:
这节课我们就通过练习来巩固一下这些知识点。
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二、练习巩固。
1、课件出示练习二第1题:
15的因数有哪些?
15是哪些数的倍数?
(提醒学生注意审题)
2、组织学生汇报结果。
3、课件出示练习二第2题:
找36和60的因数。
让学生比赛找因数,看谁找得又完整又快。
4、及时表扬学生,引导提问:
观察这两组因数,你发现了什么?
(适当提示)
5、课件出示练习二第3题:
找8和9的倍数。
6、在这道题中,你发现了什么?
7、同学们真能干。
下面同学们做一做第4题,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学生做完后,教师组织核对答案,集体订正。
三、拓展提高。
1、课件出示练习二第5题,让学生认真审题,自主作出判断。
2、谁来说说第一种说法为什么是错误的?
(指名回答,如学生回答不了,教师适当提示。
3、看来同学们对倍数和因数的概念理解的非常透彻了,那第二种说法呢?
(指名回答)
4、那第三、四种说法呢?
你发现了什么?
四、做猜数游戏。
让学生同桌合作,练习第6题“猜数游戏”。
提示答案:
(1)42;
(2)18;
(3)1。
教师巡视活动。
五、阅读材料,发现规律。
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16页下面的材料,看看能否发现什么规律。
2、让学生任意举例,验证自己发现规律。
(教师适时指导)
六、总结: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第一课时2、3、5的倍数的特征
1、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3、5的倍数的特征。
2、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或3的倍数。
3、知道奇数和偶数,能判断一个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2、3、5的倍数的特征。
(3的倍数的特征是难点)
一、引入新课。
讲解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前几节课中已经掌握了倍数和因数的特征。
像2、3、5这些特殊的数,它们的倍数又有哪些特征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二、探究2的倍数的特征。
1、引导:
同学们都看过电影吧?
电影票的票号和电影院入口一般都是怎样设置的?
2、出示教材第17页主题图,问:
双号的号码有什么特点?
3、引导学生明确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在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板书)
4、组织学生做“你说我判断”的游戏:
同桌合作,一个同学任意说一个数,另一个同学判断一下对方说的是奇数还是偶数;
交换角色再做。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些数,并判断是偶数还是奇数。
5、出示“做一做”的题目,让学生完成。
(巡视;
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探究5的倍数的特征。
1、刚才我们学习了2的倍数的特征,了解了奇数和偶数的概念,现在我来考考大家,看大家掌握的怎么样:
所有同学,学号是奇数的请举手。
(停顿,等学生举完手)所有的同学,学号是偶数的请举手。
2、好,同学们对奇数和偶数掌握的还是不错的。
下面我们继续做游戏:
学号是5的倍数的同学请举手。
3、同学们想一想,哪些数是5的倍数?
5的倍数有哪些特征?
4、出示教材第18页的表,让学生找出1至100中的5的倍数并涂上颜色。
提问:
涂一涂,你能从表中看出什么规律?
(指名板演)
5、观察一下这些数的个位数,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6、让学生做教材第18页“做一做”的练习,先分别找出2和5的倍数。
7、让学生再找一找既是2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
你是怎么找到的?
8、不错,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找到10的倍数。
有些同学还发现了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一定是10的倍数。
同学们在观察这些是10的倍数的数,大家能不能总结出10的倍数的特征?
四、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
1、刚才我们学习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又有哪些特征呢?
请同学们先把3的倍数找出来,在进行小组讨论,看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2、观察这些数,大家能不能找到3的倍数的特征?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讨论)
3、用老方法不能得出3的倍数的特征,怎么办呢?
提示:
同学们再看看12这个数,研究一下它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看看能发现什么?
4、表扬学生的发现,鼓励学生继续探讨:
非常棒!
同学们在研究一下15、18、21,看看这三个数是不是也符合这个规律。
5、现在大家是不是可以总结出3的倍数的特征了?
(教师同步板书)
6、现在同学们用自己得出的结论做“做一做”第1题,看看其他数是不是也是这样的。
7、组织学生做“我说你判断”的游戏。
8、让学生自主完成“做一做”第2题。
五、总结:
组织学生说说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以及有些什么收获。
六、作业设计。
1、下列哪些数是2的倍数,而不是5的倍数?
在对应的括号内画“√”。
8102412088185
()()()()()()
2、找出下列各数中是3的倍数的数。
457612127369012342994302578502073
3、写出三个既是3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的数。
4、写出三个是3的倍数但不是2和5的倍数的数。
5、在方框中填一个数,使每个数都是3的倍数。
851347831
七、板书设计
2、3、5的倍数的特征
在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也叫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如果一个数所有数位上的数字相加的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一定是3的倍数。
八、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2、3、5的倍数的特征练习课
1、通过练习巩固2、3、5的倍数的特征。
2、能利用2、3、5的倍数的特征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能利用2、3、5的倍数的特征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数字卡、练习三的情境图。
1、引导学生简单回顾上节课的知识。
2、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通过练习来巩固上节课的知识。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数是奇数,哪些数是偶数?
2、组织同桌做“我说你判断”的游戏。
3、让学生做练习三第4题,指两名学生板演。
集体订正。
4、出示第5题情境图,让学生迅速判断。
5、出示第6题主题图,引导学生读懂题意,明确问题。
三、课堂活动。
让学生拿出上面分别写有4、3、0、5的四张卡片,按照教材第10题的要求完成练习。
四、阅读资料,拓展知识。
让学生自由阅读第22页“生活中的数学”。
1、教材练习三第7、8、9题。
2、思考:
奇数与偶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奇数与奇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偶数与偶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六、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质数和合数
1、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能够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1、简单回顾因数和倍数的知识。
2、让学生列出1至20各数的因数,小组比一比,看谁列的快。
3、请同学们观察自己列出的这些数的因数,看看它们因数的个数有什么特点。
4、让学生按照汇报情况把这些数进行分类。
一个因数
两个因数
多个因数
5、列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同步板书)
二、学习质数和合数。
1、在刚才的分类中,1好像没有被分到哪一类。
那么1是质数还是合数呢?
2、了解了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现在同学们来判断一下,10以内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3、组织学生做“我说你判断”的游戏。
4、我们已经找出了10以内的质数,那么大家能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吗?
5、对,逐个判断比较麻烦,是否有什么方法可以很快的找出来?
用排除法可以吗?
6、下面同学们就用排除法来找一找100以内的质数吧。
7、现在请同学们把书上第24页表格中100以内的自然数用排除法找出质数吧。
三、阅读材料,知识拓展,进行课堂练习。
1、让学生阅读教材第24页阅读材料“分解质因数”,了解如何对一个数分解质因数。
提示学生:
“质因数”,顾名思义,就是指是质数的因数。
2、说出几个合数,让学生对这几个数进行分解质因数:
36、42、144、228。
3、让学生做练习四第1、2、3题。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个别指导)
四、作业设计。
1、下列各数中哪些是质数?
哪些是合数?
分别填入相应的圈中。
2937465867778313163549828799
质数合数
2、是质数又是偶数的数是几?
3、24的因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4、已知两个质数的和是18,积是65,你能说出它们各是什么树吗?
5、试对88和96分解质因数。
五、板书设计
质数和合数
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的数叫质数(也叫素数)。
除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其他因数的数叫合数。
我们规定:
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0以内的自然数:
2、3、5、7是质数;
4、6、8、10是合数。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一课时长方体
1、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
2、理解长方体各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
3、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探索与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1、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
3、发展空间观念。
课件、长方形框架、长方体实物若干。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大家回忆一下,以前我们都学过哪些图形?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类并板书)
2、拿出一些不同形状的实物,让学生说说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3、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的主题图:
长城上的砖、高楼、冰箱、衣柜、电视机包装箱都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闪动上述物体的长方体或正方体轮廓)
4、引导: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物体都是长方体的或正方体的。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吗?
过渡:
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长方体。
二、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指导学生直接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拿出大家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
(摸着长方体的面)长方体上这种平平的面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的面,请大家摸一摸;
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指长方体的棱)叫做长方体的棱,请大家用彩笔在自己的长方体上画出长方体的棱;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长方体的顶点,请大家摸一摸长方体的顶点。
2、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1)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那你们知道长方体有多少个面、多少条棱、多少个顶点吗?
长方体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请大家拿出长方体按照书上第28页表格中的顺序进行观察,在小组内交流,并把结果填在表格中。
(巡视指导,提示学生注意顺序。
(2)有没有形状大小都相同的面?
你是怎么发现的?
(根据回答,在表中同步板书)
(3)下面我们来数一数长方体棱的条数。
(为避免重复和遗漏,提示学生:
把每组互相平行的棱各自用同一种颜色或记号标出来,数一数每组中各有几条棱,再算出长方体一共有多少条棱)
(4)大家用尺量一量每一种颜色的棱的长度,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5)大家来数一数长方体的顶点有多少个?
(6)下面同学们一起来概括一下,长方体有哪些特征?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让学生小组合作,用细木条和橡皮泥做一个长方体框架。
(巡视指导)
(2)在制作过程中,大家有没有发现什么?
12条棱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3)长方体中相较于同一个顶点的棱有几条?
这几条棱的长度怎样?
(4)直接给出长、宽、高的概念:
我们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5)长方体的形状、大小和它的长、宽、高有关系吗?
(6)让学生把长方体横放、竖放、侧放,根据长方体摆放的不同情况,让学生说出他的长、宽、高。
4、出示一个长方体框架:
如果我想知道做这个长方体框架需要多长的铁丝,应该怎样计算?
5、哪种方法更方便?
三、教学效果测评。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9页“做一做“。
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练习五第1题。
3、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练习五第3题。
引导思考:
每一个面的长、宽又是多少呢?
和上面的结果有什么联系?
四、全课总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1、在家里找一个自己喜欢的长方体玩具或物体,仔细观察一下它的面、棱、顶点,或是一些材料,自己做一个长方体并涂上或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
2、长方体有()个面,()条棱,()个顶点。
通常面都是()形,相对的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形,相对的棱的长度都()。
长方体
(1)长方体有6个面。
(2)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
(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
(3)相对的面是完全相同的。
(4)长方体有12条棱。
(5)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6)长方体有8个顶点。
第二课时正方体
1、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掌握正方体的特征,形成正方体的概念。
2、理解正方体与长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探索与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1、理解正方体与长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发展空间观念。
课件、正方体框架、正方体模型。
1、上次课我们学了什么,还记得吗?
(老师简单列表板书)
2、拿出正方体的模型,引导:
大家看看我手上的这个立方体,它跟长方体有什么不一样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探究正方体的特征及其与长方体的关系。
1、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1)和上次课一样,大家自己动手数一数正方体有多少个面、多少条棱、多少个顶点?
(巡视指导,提示学生注意顺序)
(2)正方体的面都是什么形状?
它们的大小有什么特征?
(以表格形式板书学生汇报结果)
(3)大家再看看正方体的棱有什么特征。
(板书结果)
(4)指出:
其实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那正方体有没有长、宽、高之说呢?
(5)肯定学生的回答,指出:
由于正方体所有的棱的长度都相等,所以它的长、宽、高都叫做棱。
2、指导完成教材第30页“做一做”。
巡视指导,学生汇报结果。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比较。
既然大家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都有了解,现在我们就比较一下它们的特征有什么异同。
(提示学生可以从面、棱、顶点等方面将进行思考,列表格进行比较。
学生完成后教师作适当补充。
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1)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或比较,大家认为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关系呢?
它们有很多相同点,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2)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如果用集合图来表示它们的关系,应该怎么画?
你能讲一讲是什么意思吗?
三、巩固练习。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2题。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8题。
(1)大家先想像一下,应该用几个小正方体?
(2)到底是4个还是8个呢?
大家动手验证自己的猜想。
大家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1、练习五第5题、第9题。
2、正方体有()个面,()条棱,()个顶点;
所有的面都(),所有的棱都()。
正方体
形体
相同点
不同点
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