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简答论述复习题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576152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77.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电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简答论述复习题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最新电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简答论述复习题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最新电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简答论述复习题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最新电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简答论述复习题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最新电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简答论述复习题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电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简答论述复习题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最新电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简答论述复习题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电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简答论述复习题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电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简答论述复习题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5.马原的“元叙事”是怎么回事?

26.孙甘露的“语言实验”有些什么内容?

27.先锋小说解除体后,先锋小说还有吗?

28.先锋小说发生变化的原因和趋势是什么?

29.余华小说从先锋到世俗的变化,对于先锋小说的有什么意义?

30.应该怎样看待王朔小说的人物形象和主要内容?

31.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当代文化有些什么特点?

32.社会转型期的市场经济对文学的影响很大吗?

33.如何理解"

文学读物"

兴盛的社会文化背景?

34.王朔在八九十年代文学中,有什么特殊地位?

人们对王朔有些什么不同的看法?

35.王朔的文学创作在文学史上有何意义?

36.王朔小说的人物形象和主要内容。

37.八九十年代中国当代文化的主要特点,特别是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的重要性。

38.王朔在八九十年代文学中的特殊地位和矛盾现象,以及人们对王朔截然不同的看法。

39.“反叛精神”常常是与“先锋精神”联系在一起的。

作为大众文化代表人物的王朔,为什么也有反叛精神?

40.以具体作品为例,掌握王朔作品中的“顽主”形象。

41.请简要说明王朔与老舍小说的异同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

42.“样板戏”在中国的戏剧性遭遇。

43.戏剧艺术家和观众在京剧现代戏和“样板戏”创作过程中的影响,以及斗争哲学和道德理想在其中的作用。

44.京剧现代戏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语境。

45.“样板戏”的产生与京剧现代戏的关系。

46.九叶诗人为什么主张“诗歌戏剧化”,而汪曾祺又反对“小说的戏剧化”?

47.“新生代”诗人(包括“后朦胧”和“第三代”)都是在朦胧诗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他们为什么又要打出反朦胧诗的旗号?

48.请简要说明王安忆小说的创作过程,并重点说明其变化的原因,以及具有转折意义的几部作品的主要特点。

49.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是否也具有某些“先锋”的特点?

请以作品的具体内容为例加以说明。

50.《"

锻炼锻炼"

》"

想批评中农干部中的和事佬的思想问题"

但客观上却表现了当时农村中日趋激化的"

干群矛盾"

而受到了批判.你认为,赵树理是否有可能逃脱这场批判为什么

51.将以北岛,舒婷为代表的"

新诗潮"

称为"

朦胧诗"

是不是一种误解为什么

52.阿庆嫂与胡传魁,刁德一之间的"

智斗"

主要内容是什么精彩之处是什么为什么会受到大家的欢迎并经久不蓑

53.1959年,《文艺报》组织的"

文艺作品如何反映人民内部矛盾"

的讨论中对《锻炼锻炼》的讨论,最终导致了对赵树理的否定性意见,认为这篇作品是对农村现实的歪曲,丑化了正在进入共产主义的农民形象.这些意见是否符合作品实际产生这种意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4.在20世纪60年代为什么会产生“样板戏”?

“样板戏”是否具有文学价值?

  

55.在王安忆的创作生涯中,《长恨歌》是成功之作还是失败之作

56.有人认为,新中国成立“十五年来,基本上(不是一切人)不执行党的政策,做官当老爷,不去接近工农兵,不去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这种说法对不对?

为什么?

57.《三里湾》虽然也是歌颂合作化运动的,但却因没有表现出“无比复杂和尖锐”的两条道路的斗争而受到严厉批评。

请问,所谓“两条道路”指哪两条道路?

这部小说对两条道路斗争的“消解”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作者采取这种表现方式的主要原因什么?

58.王朔和老舍的小说都以北京的市民生活为题材,也都具有很浓重的幽默色彩,但又有很大的区别,这是为什么?

59.应该如何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待汪曾祺小说的意义?

60.贯穿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主要精神线索是什么?

61.简述晚清文学思潮,并论评其与“五四”时期文学运动的历史联系

62.什么说文学革命使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文学革新运动?

文学革命的意义是什么?

63.为什么在五四新文学初期,散文的成就最大?

64.分别说明杨朔、秦牧和刘白羽散文的主要特点和不足

65.《沙家浜》在“样板化”的过程中,将主要人物由阿庆嫂改为了郭建光,这是为什么?

改后的效果怎样?

66.为什么说“关于朦胧诗的论争是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奇特现象”?

67.《三里湾》和《创业史》、《山乡巨变》都是歌颂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作品,为什么《三里湾》受到了较多的批判?

68.以鲁迅(或巴金、沈从文)的具体作品为例,说明新文学建设与传统文学的关系

69.钱钟书的《围城》在描写知识分子的性格和命运方面有什么新的特点和独到之处?

为什么说《围城》具有某种深刻的反思意味和哲学意味?

70.茅盾曾自评其《子夜》说“吴荪甫的悲剧是带有某些悲壮性的”,你是否同一这种评说?

结合对作品的分析,阐明你同意或不同意的理由

71.朦胧诗主将北岛、舒婷、顾城各自的诗歌个性是什么?

如何定位朦胧诗的文学史地位?

72.什么是文艺的“工农兵方向”?

结合解放区创作思潮,谈谈你对这一方向及其文学实践的认识与理解

73.以丁玲、张爱玲、王安亿为例,谈一谈时代思潮对20世纪中国女性创作主题形成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下作家形成的创作个性。

74.为何新时期文学会以整体转变的形式(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寻根文学——现代派文学)形成一个又一个文学高潮,这种浪涌式文学发展对文学自身建设有何影响?

75.《阿Q正传》和《小二黑结婚》在对农民及其文化的评价上发生了那些重大变化?

请结合二部作品具体谈一谈这种变化对于文学的影响。

76.王安忆在八九十年代的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作品和特点是什么?

77.京剧现代戏产生的“文化语境”主要指的是什么内容?

请给予简要说明。

78.北岛与舒婷诗歌在表达方式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请试举一例简要说明。

79.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特征主要体现在小说结构上。

请简要说明这一特征,并试举一例。

80.王朔作品的大众文化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81.出现在90年代的第三次女性写作高潮表现了什么样的不同情况?

请举例说明。

82.应该如何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待汪曾祺小说的意义?

83.对于以韩东、于坚为代表的“第三代”诗歌的大规模出现而在诗坛上引起的一次“美丽的混乱”,你是怎样看的?

84.说先锋小说的变化是“胜利大逃亡”的主要用意是什么?

85.王安忆小说在张爱玲小说的基本上既有继承也有发展,以《长恨歌》为例简要说明。

86.后朦胧诗人与朦胧诗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87.样板戏重新走红的原因

88.从先锋小说的特征看余华小说的代表性。

89.余华小说的创作风格。

90.比较王安忆的《荒山之恋》与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在表现爱情对“命运的认同”上的异同

91.以王琦瑶和白流苏为例,说明作家对现代都市的态度在他们身上的表现

92.对赵树理的评价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20世纪40年代后期、新中国成立前后至“文革”、“文革”结束至今,请简要说明这三个阶段赵树理研究的主要特点。

93.汪曾棋曾说:

“散文化小说是抒情诗,不是史诗……”请以《受戒》为例,简要说明汪小说的散文化特点。

94.《沙家浜》在“样板化”的过程中,主要人物作了什么样的修改?

修改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改后的效果如何?

95.如何辩证地评价样板戏

96.试以朦胧诗和先锋小说的发展变化,说明先锋文学自身局限的不可超越性。

97.以《一切》和《这也是一切》为例,简要说明北岛诗歌与舒婷诗歌的主要异同

 

1、女性写作的这三次高潮都有些什么特点?

  答:

女性写作的三次高潮分别出现在20世纪初的"

五四"

时期、20世纪70年代以后和20世纪末的90年代,不同的时代也就决定着不同高潮的基本特点。

  第一次高潮的主要特点是"

人的觉醒"

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主要有冰心的《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去国》、《庄鸿的姊姊》等小说,以及《繁星》和《春水》两部诗集和《往事》、《寄小读者》等散文;

陈衡哲的《一日》;

庐隐的《海滨故人》、《曼丽》;

冯沅君(淦女士)的《卷葹》、《春痕》;

凌叔华的《花之寺》、《绣枕》;

谢冰莹《空谷幽兰》、《一个女兵的自传》、《女兵十年》等。

  第二次高潮的主要特点是"

女性意识的觉醒"

最有代表的作家作品有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

张辛欣的《在同一地平线上》、《疯狂的君子兰》、《我在那儿错过你》;

铁凝的《麦秸垛》、《玫瑰门》;

王安忆的"

三恋"

、《岗上的世纪》、《弟兄们》、《米尼》、《我爱比尔》、《长恨歌》;

戴厚英的《人啊,人》、《诗人之死》;

谌容的《人到中年》、《人到老年》;

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

张抗抗的《夏》、《北极光》、《情爱画廊》;

叶文玲的《心香》;

乔雪竹的(电影文学剧本)《十六号病房》、《北国红豆》、《山林中的头一个女人》;

残雪的《山上的小屋》、《种在走廊上的苹果树》、《阿梅在一个太阳天里的愁思》、《美丽南方之夏日》;

池莉的《烦恼人生》、《来来往往》、《小姐你早》;

方方的《黑洞》、《风景》、《祖父在父亲心中》;

舒婷的《致橡树》、《四月的黄昏》;

迟子建的《左面是篱笆,右面是玫瑰》;

蒋子丹的《黑颜色》等。

第三次高潮的主要特点是"

个人化写作"

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有林白的《同心爱者不能分手》、《子弹穿过苹果》、《一个人的战争》;

陈染的《与往事干杯》、《私人生活》;

徐小斌的《对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调查》、《迷幻花园》、《双鱼星座》;

徐坤的《先锋》、《游行》、《行者妩媚》;

海男的《我的情人们》、《疯狂的石榴树》;

张欣的《绝非偶然》、《真纯依旧》;

须兰的《红檀板》、《纪念乐师良宵》、《思凡》,以及翟永明的组诗《女人》、卫慧的《上海宝贝》等。

2、"

所谓"

,应该是指一种由女性作家创作的主要表现女性意识的文学。

"

和"

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我们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自学指导》中说过,"

原指强调女性身体等生理特征的写作,现泛指极富包容性的考察女性身份和作家生平背景在创作中的深刻影响和复杂关系的文学?

quot;

指以女性为创作主体,呈现女性意识和性别特征的文学。

这一概念具有多义性。

当然,对于什么是"

,也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只要写的是女性,无论是男作家还是女作家创作的作品,都可以称为"

也有人认为,只要是女作家的作品,都可以称为"

还有人认为,只要是女作家写的女性的生活,就可以称为"

因此,"

  "

无论是对于中国和世界文学史来说,还是对于文学作者和读者来说,都是一个崭新的概念。

在文学发展的主要历史过程中,一直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女性在这个漫长的历史中,始终没有自己独立的地位,也不可能?

的产生。

的提出,既可以说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也可以说是一种历史的嘲讽。

也许,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在80年代以前,许多女性作家都不愿意在自己的作家身份前面加上一个"

性别"

的标记,而研究者们对于是否应该提出"

这一概念,也一直持怀疑和犹豫的态度。

  我个人认为,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女作家的创作已经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但"

这一概念真正进入大众的视野并得到女性作家自己的认可,却是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后的事。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方面随着国外女性主义文学(?

)的兴起,"

成为了一种时髦,再加上国内文坛内外商业性炒作的风行一时,"

便成为一些先锋的女性作家和现代传媒共同看好的一个"

卖点"

另一方面,由于世界妇女大会在中国的召开,女性问题受到了研究者们的较多关注,女性作家在中国当代文学上的突出成就和与男性作家创作的不同特点也引起了大家的重视,文学界对"

的态度有所改变。

因此,也可以说,"

这个词,从它出现的第一天起,既带有严肃的学术性,也沾染上了金钱的铜臭。

关于这一点,大家还可以讨论。

3、"

其实也可以说是"

的一种变通说法"

从本质上讲,是对男性社会的一种反抗,是"

女权运动"

在文学上的一种表现形式。

由于女权运动和由此基础上产生的女权主义批评,强调的是女人的政治性和社会性特征,有意识地遮蔽女人的生理特征,(正如西蒙•波伏娃所说:

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变成的。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争取"

男女平等"

的社会地位,因此,"

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和攻击性,其作品不仅仅是通过对女人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展示,来引起人们的喜爱和怜惜,而常常是通过对女性意识的展现,来破坏现存的社会意识,起到惊世骇俗的阅读效果。

在西方?

是一回事;

但在中国,"

则比"

具有更广泛的含义,或者说,更多一些文学意义,更少一些政治意义。

因为中国女性很少有人赞同或参与女权主义运动。

4、"

这一概念原本就是对"

概念的反叛。

很显然,在西方,"

基本上是一个概念的两种不同说法,而"

则是与"

有着本质区别的不同概念,它不但不遮蔽反而强调女人的生理特征,正如埃莱娜•西苏在《美杜莎的笑声》中所说的,女性写作的特点是由她们的生理特点所决定的。

在中国,很少人用"

的概念,因为它是与"

女权主义运动"

联系在一起的;

而"

则比较接近,其区别仅仅在于前者常常局限于文学,而后者则包含着更为广泛的内容。

因为在中文里,"

写作"

的内容并不仅仅是"

文学"

因此,在理论上,中国人用的"

与西苏的理论无关,也就是说,与女人的生理特点无关。

但是,事实上,新一代"

美女作家"

的创作又正是在努力地实践着西苏的身体理论。

5、作为最重要的女性写作者,王安忆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哪些独特的文学经验?

对性爱描写的认识很重要,但并不独特:

王安忆把"

性"

看作是人性最本质最实在的因素,这与郁达夫、沈从文,以及当代最伟大的小说文体家米兰•昆德拉等世界级的文学大师的看法是一致的。

  她的独特,主要在于:

一,对于"

爱情的宿命表达"

如《荒山之恋》。

参见教材第306页。

在王安忆看来,爱情导致悲剧是很正常的,并不一定都与社会有关,更重要的是由他们的性格所决定的,当一个人遇到他生命中的另一个人,就会相爱,当他们的相爱不能被社会接受,就会发生悲剧。

二,对于"

性行为"

母性"

力量的崇拜和臣服。

如《小城之恋》。

参见教材第307页。

性行为使人疯狂,而母性的力量使人宁静。

三,对女性的精神之恋的推崇。

如《锦绣谷之恋》。

参见教材第307-308页。

精神恋爱,又称"

柏拉图式的恋爱"

,不需要肉体的接触,或没有肉欲。

她证明在现代社会的女性中仍然是可以合理地存在的。

四,对纯物质性的性爱关系的认可。

如《岗上的世纪》。

参见教材第308页。

这是对精神恋爱的反证。

认为纯粹的肉体关系在现代社会中也是可以合理地存在的。

五,对女性魅力的歌颂。

  在这方面,大家还可以通过阅读作品,做出自己的总结。

6、《长恨歌》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我们知道,上海是中国近现代兴起的一个商业大都市,它是在殖民文化和移民文化的基础上建构起自己的文化形象的。

王安忆的《长恨歌》的特出之处,恰恰在于它摒弃了一般"

上海寻梦"

创作的虚幻性,而去捕捉上海这座大都市的精魂,把握上海的文化精神和历史的生活情感。

7、上海的文化精神又是什么呢?

从作品中可以感知到,上海文化对中国文化传统作了某种断裂,随着移民文化的进入而逐渐形成的商业化与个性化,是一种民间性与移民性相融汇的现代都市文化,其文化精神的象征性意象,便是"

弄堂"

小姐"

弄堂是上海文化精神赖以生存的基础,在这里可以生出各种上海文化现象。

小姐是上海文化精神的生命体现,它既显示着上海的繁华,同时也揭示着繁华背后的腐烂。

自由浪漫而又充满悲剧色彩的文化精神便游荡于其中。

王安忆在表现上海文化精神时,没有采用"

以来知识分子的宏大叙事视角,而是以个人的立场,构建起一个都市民间世界,紧紧抓住弄堂和小姐这两大最具有上海文化特色的意象进行开掘,并将其景象推向抽象,使其具有了抽象的文化精神意义。

  在展现上海的文化精神时,王安忆以其知识女性特有的文化气质,表现出一种典型的生活情怀。

她的叙事风趣而典型,其间充满诗情画意,创造了一种古典诗词式的意境。

其次,作品有意识地淡化社会生活,特别是社会政治生活对人物及其生存环境的作用,而以个人化的民间立场,去描绘一幅都市民间生活图象,呈现的是自成一体的上海文化风景。

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生活情景典型而富有诗的韵致,其间又渗透着繁华的梦幻,以及这种梦幻的凄婉与悲剧色彩。

这种情景不是一种记忆的状态,具有着文化记忆的虚拟性,创造的是一种淡淡的艺术氛围。

正是在这种氛围中,生出了王琦瑶,并赋予她一定的荡漾着生命活力的诗情。

不少论者都认为,王安忆笔下的这种情景是对张爱玲的承续与发展。

但就文化精神而言,我们总觉得王安忆与张爱玲相比,还缺少那么一点东西,就是溶于生命之中的贵族意味。

8、在《长恨歌》中,王安忆是怎样表现都市与女性的关系的?

《长恨歌》借一个女人(王琦瑶)的一生,完成了对一个城市(上海)的书写。

在她看来,王琦瑶的历史就是上海的历史。

在这里,要注意两点:

一是王安忆对上海这个城市的所有描写都与她自己的个人记忆有关,而她自己正是一位女性;

二是王安忆认为女性与现代都市有着某种天然的联系,都市是为女人而设的,为女人提供了施展自己的空间,在传统社会中,在现代都市没有出现之前,女人一直是处于社会的边缘,是一个弱势群体,但在现代社会中,特别是在现代大都市中,女人所有弱势都变成了优势,她们成了男人追逐的对象,也成为男人欣赏和吹捧的目标,她们也因此而大放异彩。

9、《长恨歌》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贡献是什么?

《长恨歌》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贡献,就在于王琦瑶这一艺术形象的塑造。

王琦瑶作为"

上海弄堂的女儿"

,她代表的是上海"

过去时"

的历史与现状构成的一个"

上海旧梦"

的神话。

在她的身上,体现着权力与金钱的双重力量的腐蚀作用。

王琦瑶的特殊价值,在于作家将赋予的双重意义:

既关注上海的小家碧玉(在她身上包含了上海小市民生活场景的某一侧面),又具有着文化的象征意义,在现实与历史的互相映衬中,成为了一种城市文化人格与一个人含有的城市意义的综合体,体现着作家对于上海文化精神与生活情韵的深刻体验。

10、《叔叔的故事》在叙述手法上的变化与王安忆小说观念发生的变化是否有关?

答:

受先锋小说的影响。

自1985年先锋小说在叙述手法上有所突破后,"

叙事"

成为了一个受到广泛重视的"

艺术"

形式。

,也就是一种富有变化的"

叙述策略"

《叔叔的故事》与其他先锋小说一样,在叙述手法上主要用"

复调"

的手法打破传统小说的单一叙述形式,而多种不同的叙述视角又故意造成矛盾,而"

解构"

叙述的真实性。

这种方法的采用,与王安忆小说观念的变化直接有关。

这就是她对小说中的"

虚构"

艺术的重新认识。

她在这之前的《纪实与虚构》中有所尝试,但在她于80年代末的一年停笔中有所升华,开始自觉地营造一种虚构的世界。

而《叔叔的故事》正是她停笔后创作的第一部作品。

11、王安忆小说在描写城市变迁与都市女性命运方面,与张爱玲有什么特点?

可以再看看教材第301-303页。

主要可重视两点:

一是作家对现代都市的态度;

一是家族力量在作家身上的不同作用。

  白流苏对社会的恐惧,更多地代表着传统女性对现代都市的恐惧,实际上也正是张爱玲对社会的恐惧;

而王琦瑶对对社会化大都市的运行规则的坦然接受,则更多地代表着现代女性对现代都市的向往,实际上也正是王安忆这种"

南下干部"

的后代,习惯于坦然地接受一切的态度。

  两个作家对社会的态度不同,又主要在于她们的出身背景不同。

我们可以看到,在出身大家族的张爱玲身上,家族力量的强大是不容低估的,这个力量投下的阴影也是无法摆脱的,而王安忆的出身与家族无关,家族力量在她的身上几乎是不起任何作用的。

12、张爱玲与王安忆之间主要是一种什么关系?

张爱玲对王安忆有影响,而王安忆对张爱玲也有发展。

王安忆自己并不承认张爱玲对她有多大影响。

但我们可以看到,她们在写上海和写上海女人这两点上,两人的创作是有着共同的契合点的。

我们已经知道,张爱玲小说主要写了两座城:

上海和香港。

而张爱玲笔下的香港,实际上也可以看作是上海的翻版。

张爱玲写上海写得最好的就是上海的女人,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葛微龙、《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和《金锁记》中的长安。

而王安忆小说的主要题材,也集中在乡村小城镇和上海这两大环境中,前者可以"

和《岗上的世纪》为代表,后者则可以《本次列车终点》、《流逝》、《好婆与李同志》、《米尼》、《悲恸之地》、《纪实与虚构》和《长恨歌》为代表。

特别是《长恨歌》发表后,研究界普遍认为,这部作品填补了张爱玲之后中断了数十年有"

海派小说"

的空白,甚至直接把王安忆看作了张爱玲的传人,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但是,这个影响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人们的看法并不一致。

有人认为主要体现在创作的题材上;

也有人认为主要体现在人物的塑造上;

还有人认为主要体现在作品的风格上,等等。

我们在专科教材《中国当代文学》中指出,"

在《长恨歌》中,王安忆追求着一种古典式的情愫、一种舒缓的叙事语调。

作品在风趣而典雅的叙述语言之中,透露出的是一种王安忆作为知识女性所特有的古典情愫和写作姿态。

在王安忆的笔下,不论是对生活琐事的叙述,还是对人物心境的描绘,都富有古典诗词一般的意境,即使是性爱描写也充满了诗意。

作家拒绝90年代那种外露而自然的性爱描写,创造了一种荡漾着生命活力的诗情。

王安忆的这种情愫,主要得益于张爱玲的影响。

……王安忆得益于张爱玲,不是摹仿张爱玲的风格,也不是学张爱玲的神韵,而是从大处着手,把握住了张爱玲在现代文学史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