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居住环境差距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574460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居住环境差距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居住环境差距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居住环境差距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居住环境差距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居住环境差距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居住环境差距文档格式.docx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居住环境差距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居住环境差距文档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居住环境差距文档格式.docx

不少农户尽管已改造成了砖瓦房,但由于受资金制约,住房风貌普遍呆板难看,缺乏统一性,屋内外装饰简单,质量档次低。

尤其值得担忧的是,个别农户由于受灾、房屋垮塌等原因,至今还无房居住,有的甚至住在临时搭建的窝棚内。

不少贫困农户还居住在危房中,一遇大雨,提心吊胆,时刻威胁生命财产安全。

而这些农户,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差,无力拆除重建。

据县城乡建委在今年3月调查统计报告,全县共有D级危房户8924户,其中在村庄内聚居的D级危房户有3152户,散居的有5772户。

重点危房户按所处位置分,居住在高山地区1555户,居住在城镇周边751户,居住在交通干道两侧2374户,居住在大河两岸645户,居住在景区周边82户。

全县D级危房户28个乡镇都或多或少存在。

此外,全县农村还有C级危房户近20000户。

2、住房配套设施、环境条件落后于城镇。

我县农户居住较为分散,集中居住的不多,散居户多,自来水、公路、超市、卫生所、垃圾处理等公共服务无法像城镇那样集中配套,农户无法享受到城里人那样便捷的交通,方便的购物,周到的卫生、娱乐服务等。

由于人员分散,农村居民享受到公共绿地虽比城镇居民大,空气质量比城镇要好些,但近年来,农村村容环境也越来越恶化。

农村垃圾、粪便、生活污水处理较为随便,一般是“自生自灭”,随着农业产业化加强,畜禽养殖污染和农药、化肥、农膜等面源污染日益严重。

而城镇公共设施配套齐全,人均公共财政投入也比农村要高得多。

以忠州镇城区为例,虽然不是很完美,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加强,需要改进,但现有情况总体比农村好得多。

2010年县城13.83平方公里,城镇园林绿地面积470.22公顷,新增24.22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138.32公顷。

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了38.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4平方米。

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经费投入2252万元。

好几年前已建成污水处理系统和垃圾处置系统,全年污水处理量661万吨,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6.23%;

生活垃圾处理量7.99万吨,无害化处理率为97.0%。

3、农村住房中存在的其他问题。

一是由于近年来不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有的农户举家外出,农村住房闲置率非常高,有的乡镇可以说高达40%。

有的农户不惜血本或甚至举债建起的“高楼大厦”,里面却空无一人,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二是农村住房中缺乏统一规划,未批先建、随意占用承包耕地现象突出。

(二)全县农民新村、巴渝新居建设和农村危旧房改造情况2008年11月,市委三届四次全会关于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决定指出:

每年建设3万户巴渝新居,每年完成3万户农村危旧房改造,到2012年建成巴渝新居和改造农村危旧房各12万户。

从2008年开始,我市掀起一场以农民新村、巴渝新居建设和农村危旧房改造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房建设高潮。

我县也积极响应,工作推进顺利,巴渝新居建设走在了全市前列。

有关工作经验还在全市推广。

截止今年4月,全县建成农民新村38个,巴渝新居2538户,建设面积5.37万平方米,总投资4.3亿元。

农村危旧房改造7467户,改造面积143.5万平方米,总投资1.3亿元。

特别是市级农民新村示范点乌杨柏树湾建成巴渝新居328户,规模较大、设施齐全、功能配套,以独特风貌设计和群众全过程监管的建设模式,得到重庆日报、重庆晚报等媒体刊载。

农民新村和巴渝新居建设注重突出重点,全县重点在以下范围实施,即2条走廊:

高速公路沿线、长江沿线;

4条支线:

高速路新立出口拔山高速路永丰出口、高速路忠县出口至石宝寨沿线、高速路忠州出口至海螺居民点沿线、邓家垭口至黄金镇博富文加工厂沿线;

5个集中区:

海螺居民点、石宝寨景区及镇区、新立拔山施格兰、黄金镇博富文、涂井乡友谊村三个柑橘产业核心区域;

全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推进村,市领导联系帮扶的扶贫整村推进示范村即复兴镇天子村、白石镇望岩村、任家镇新开村。

同时全县注重环境功能配套建设,在拔山、汝溪、乌杨等镇启动了绿色乡村工程,完成农田林网面积0.41万亩;

庭院绿化面积0.75万亩;

荒山造林0.6万亩;

在集镇植树、竹、柑橘120余亩。

完成投资1080万元;

启动实施了马灌镇、汝溪镇污水处理厂、汝溪镇垃圾处理厂等建设。

全县农民新村、巴渝新居建设成效明显。

一是启动了农村“居住革命”。

农民新村建设在农房建设上实现了三个转变:

一是由过去的分散自建转变为联户集中统一建设;

二是由过去无设计建设转变为按巴渝新农村民居通用图集建设,小青瓦、坡屋顶、灰白墙、雕花窗,具有浓郁的巴渝地方特色,漂亮美观;

三是由过去个体砖匠建设转变为建筑企业(或劳务分包企业)规范建设。

这不仅降低了农房建设成本,而且提高了农房建设质量,提升了农房建设形象,应该说是农房建设上的重大变革。

二是助推了农村大发展。

大规模的农民新村建设,以“乘数效应”激活诸多因素,带动农村大发展。

钢筋、水泥、砂石、木材、砖等建材的大量需求,新家电、新家具的大量添置,刺激了农村消费市场,拉动了几个亿的社会投入,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加速流动,农民新村建设成为农村一定区域内要素的聚集地。

同时,促进了农业集约化经营。

农村人口集中居住,有利于促进土地流转,实行农业集约化经营;

土地流转集约经营,又有利于促进农民集中居住。

三是节约了土地资源。

农民新村实行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减少了过去农房分散建房土地上的浪费,节约了有限的土地资源。

据测算,农村分散建房户均占地420平方米左右,现在集中建房户均占地200平方米左右(含道路、绿化等公共用地)。

我县农民新村和巴渝新居建设原则上要求用原宅基地复耕置换,未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

四是丰富了城镇化内涵。

我县不少农民新村,白墙灰瓦的房舍整齐有序,宽敞的庭院干净整洁;

文化广场上健身设施齐全;

水泥路上好串门,下雨走路不湿鞋;

煮饭炒菜不用柴,沼气一开火就来;

吃水不用两肩抬,龙头一拧水就来;

孩子在家门口就可入托上学。

在许多方面,城乡居民已实现同步,城乡差距正逐步缩小。

二、主要问题调研中发现,近年来,我县农民新村、巴渝新居建设在推进过程中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进展不平衡。

全县总体推进速度较慢。

从面上看,有1/3以上乡镇农民新村建设形象进展相对滞缓。

从区域上看,长江沿线乡镇好于远郊。

以2011年为例,今年全县农民新村、巴渝新居建设及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总任务分别为10个、900户、6100户(其中D级危旧房2100户)。

截止7月30日,完成农村居民点建设1个,开工建设6个,18个乡镇已开工建设巴渝新居1211户,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34.6%,竣工420户,占年度目标任务的47%。

农村危旧房改造开工建设3231户,占年度目标任务的80.8%,竣工2744户,占年度目标任务的68.6%(其中农村D级危房开工建设834户,占年度目标任务的39.7%,竣工265户,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2.6%)。

农村居民点(农民新村)建设完成的乡镇只有新生镇,乌杨镇正常工作还未启动。

巴渝新居建设有乌杨、汝溪、拔山、石宝、新立等镇建设进度严重滞后。

农村危旧房改造完成任务的乡镇有新生镇、黄金镇、新立镇,石宝镇进度较迟缓,兴峰乡、善广乡还未启动D级危房建设。

(二)认识不统一。

少数地方觉得农民新村建设对乡镇财政得不到好处,况且提不到工作经费,因此,对此项工作重视不够,精力投入不多,个别地方畏难情绪大,存在等待、观望的现象。

少数乡镇用传统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对待农民新村建设,对农民新村建设推进机制领会不深、不细、不透,宣传动员、组织协调发生偏差,大包大揽,有的算账漏项,致使建设资金差口较大,有的不按图施工,擅改设计,影响新村建设形象,失去巴渝建筑风貌特色。

(三)投入不充足。

有的地方进场道路建设、场平工程、土地调整成本较高,欠账较大,上级补助资金远远不够。

部分农民新村房屋已经竣工,但由于没有其他新的项目资金投入,加之参与建房户又不愿自己投入(主要想依靠政府投入),新村内的排水沟建设、道路硬化,搭电搭水等,迟迟未能解决,致使新村难以投入使用。

农村危旧房改造,由于前几年补助标准低,市级财政每户只有3000元,县里也难以配套补助,资金缺口很大;

建房户多为贫困户,无力自行拆除重建;

补助资金少,乡镇、村组织建房的积极性也不高。

另外,还存在农民新村建设土地调整,村民宅基地置换,以及产业发展支撑没有及时跟进等问题。

三、对策建议如何加快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村容整洁”目标,缩小城乡居住环境差距,笔者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进一步提高改造农村居住环境的认识,增强机遇感和紧迫感。

改造农村居住环境,实施巴渝新居建设、建设农民新村,汝当前和今后几年正当其时,机遇多多,有“农转城”、扶贫移民、生态移民、移民后期扶持等系列政策机遇,中央、重庆市决心大,特别是农村D级危房改造,要求必须在2012年全面消除。

国家为此提高了补助标准,每户由原来的3000元补助提高到21000元,另刚性要求地方政府配套每户配套14000元。

要通过多形式宣传,鼓励农村居民向农民新村和城镇转移,因地制宜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加快推进我县城镇化进程。

打造橘海人家特色的新农村。

公共服务向“三农”覆盖,公共设施向“三农”延伸,加大农村人居环境项目(包括巴渝新居康居工程、农村危旧房改造、垃圾收运系统、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等)的规划安排力度,加快农村危旧房改造,实施康居工程,建设巴渝新居,提高农房建设质量。

综合整治村容环境,建立农村垃圾收运系统,逐步实现农村垃圾集中处置。

推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加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严格控制和降低农药、化肥、农膜等面源污染。

2、充分听取和尊重群众意愿。

建议采取“自愿参与,自主建设,自我监管”的“三自”办法建设农民新村。

一是自愿参与。

尊重农民的意愿,不搞任何形式的强迫或误导行为,通过在建设点整体布局文化体育、通讯、广播电视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农民群众入驻积极性。

二是自主建设。

农民新村建设管理权利归建房农户,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从选址、报名、调地、选图到农房造价、施工质量等各个环节都交与建房户自我作主,自我决定;

建房模式上,建议主要采用以农民联户集中统一自建为主。

三是自我监管。

建立由全体建房户代表参加的建设业主会议制度。

对规划方案、设计调整、施工队伍选择、造价核定、项目发包,以及对巴渝新居建设实施情况、建设进度、材料采购、工程质量、资金使用、成本控制等重大事项均提交建设业主会议讨论通过后实施。

3、多角度破解用地和资金难题。

要吃透用好各种政策,积极探索采取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利用村内空闲及闲置宅基地等存量建设用地、成片使用新建房指标用地,用原宅基地复耕置换等方式,用足用好用活中央赋予重庆的“地票”交易政策,开展农民新村建设。

要规范建设用地。

农民新村用地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中予以明确。

加大对已入住农民新村农民原宅基地的复垦整理工作力度,以确保建设用地占补平衡。

在资金方面,当务之急是应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丰富投融资渠道,鼓励更多资本参与农民新村建设。

同时,打好“整合”牌,充分整合巴渝新居建设、农村危旧房改造、扶贫移民、贫困村整村脱贫、生态移民、地灾避让搬迁、土地整治等涉农资金打捆使用,“集中小钱办大事”。

积极采用“地票”流转交易等方法为农民新村建设筹集资金。

对于资金整合,县里应出台刚性的整合办法,真正落到实处。

4、要通盘考虑,规划先行。

农民新村建设和巴渝新居建设,全县要统一规划布局。

全县各相关职能部门必须提前介入,通盘考虑,尽早拿出县的总体规划,为各个乡镇提供指导性意见。

每个农民新村点,要注意做好配套设施的规划,提前规划好污水管网、垃圾收运、生化池等环保设施,规划好入户的水、电、路、通讯等管网线路。

5、要完善保障,配套扶持,加强管理。

全县在建设农民新村时,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对已初具规模和初步建成的农民新村建设点,要整合资源,打好总体仗,做好水、电、气、路、通讯的配套,为入住农民新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和可持续发展创造较好条件。

要配套完善社保体系,解决动迁农民的后顾之忧。

积极为动迁农民就业增收创造条件,可配套引进更多实体,还可在集中居住区附近规划商贸点、创业点,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严格农民新村准入条件,坚决杜绝各种形式的“小产权”开发行为。

同时,将环境保护、土地集约集中、农村产业发展与农民新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研究落实后期管理措施,让农民新村建设经得起历史检验,真正让广大农民群众满意。

(2011年7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