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21.99KB ,
资源ID:2157446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157446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居住环境差距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居住环境差距文档格式.docx

1、不少农户尽管已改造成了砖瓦房,但由于受资金制约,住房风貌普遍呆板难看,缺乏统一性,屋内外装饰简单,质量档次低。尤其值得担忧的是,个别农户由于受灾、房屋垮塌等原因,至今还无房居住,有的甚至住在临时搭建的窝棚内。不少贫困农户还居住在危房中,一遇大雨,提心吊胆,时刻威胁生命财产安全。而这些农户,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差,无力拆除重建。据县城乡建委在今年 3月调查统计报告,全县共有 D级危房户 8924户,其中在村庄内聚居的 D级危房户有 3152 户,散居的有 5772户。重点危房户按所处位置分,居住在高山地区 1555户,居住在城镇周边 751户,居住在交通干道两侧 2374户,居住在大河两岸 645户

2、,居住在景区周边 82 户。全县 D级危房户 28 个乡镇都或多或少存在。此外,全县农村还有 C 级危房户近 20000户。2、住房配套设施、环境条件落后于城镇。我县农户居住较为分散,集中居住的不多,散居户多,自来水、公路、超市、卫生所、垃圾处理等公共服务无法像城镇那样集中配套,农户无法享受到城里人那样便捷的交通,方便的购物,周到的卫生、娱乐服务等。由于人员分散,农村居民享受到公共绿地虽比城镇居民大,空气质量比城镇要好些,但近年来,农村村容环境也越来越恶化。农村垃圾、粪便、生活污水处理较为随便,一般是“自生自灭”,随着农业产业化加强,畜禽养殖污染和农药、化肥、农膜等面源污染日益严重。而城镇公共

3、设施配套齐全,人均公共财政投入也比农村要高得多。以忠州镇城区为例,虽然不是很完美,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加强,需要改进,但现有情况总体比农村好得多。2010年县城 13.83 平方公里,城镇园林绿地面积 470.22公顷,新增 24.22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 138.32 公顷。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了38.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 10.4平方米。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经费投入 2252万元。好几年前已建成污水处理系统和垃圾处置系统,全年污水处理量 661 万吨,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 66.23%;生活垃圾处理量 7.99 万吨,无害化处理率为 97.0%。3、农村住房中存在的其他问题。一是由于近年来

4、不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有的农户举家外出,农村住房闲置率非常高,有的乡镇可以说高达 40%。有的农户不惜血本或甚至举债建起的“高楼大厦”,里面却空无一人,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二是农村住房中缺乏统一规划,未批先建、随意占用承包耕地现象突出。(二)全县农民新村、巴渝新居建设和农村危旧房改造情况 2008年 11 月,市委三届四次全会关于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决定指出:每年建设 3 万户巴渝新居,每年完成 3 万户农村危旧房改造,到 2012年建成巴渝新居和改造农村危旧房各 12万户。从 2008 年开始,我市掀起一场以农民新村、巴渝新居建设和农村危旧房改造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房建设高潮。我县也积极响应,工

5、作推进顺利,巴渝新居建设走在了全市前列。有关工作经验还在全市推广。截止今年 4 月,全县建成农民新村 38个,巴渝新居 2538 户,建设面积 5.37 万平方米,总投资 4.3 亿元。农村危旧房改造 7467户,改造面积 143.5万平方米,总投资 1.3亿元。特别是市级农民新村示范点乌杨柏树湾建成巴渝新居 328户,规模较大、设施齐全、功能配套,以独特风貌设计和群众全过程监管的建设模式,得到重庆日报、重庆晚报等媒体刊载。农民新村和巴渝新居建设注重突出重点,全县重点在以下范围实施,即 2 条走廊:高速公路沿线、长江沿线;4条支线:高速路新立出口拔山高速路永丰出口、高速路忠县出口至石宝寨沿线、

6、高速路忠州出口至海螺居民点沿线、邓家垭口至黄金镇博富文加工厂沿线;5个集中区:海螺居民点、石宝寨景区及镇区、新立拔山施格兰、黄金镇博富文、涂井乡友谊村三个柑橘产业核心区域;全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推进村,市领导联系帮扶的扶贫整村推进示范村即复兴镇天子村、白石镇望岩村、任家镇新开村。同时全县注重环境功能配套建设,在拔山、汝溪、乌杨等镇启动了绿色乡村工程,完成农田林网面积 0.41万亩;庭院绿化面积 0.75万亩;荒山造林 0.6 万亩;在集镇植树、竹、柑橘 120 余亩。完成投资 1080万元;启动实施了马灌镇、汝溪镇污水处理厂、汝溪镇垃圾处理厂等建设。全县农民新村、巴渝新居建设成效明显。一是启动

7、了农村“居住革命”。农民新村建设在农房建设上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由过去的分散自建转变为联户集中统一建设;二是由过去无设计建设转变为按巴渝新农村民居通用图集建设,小青瓦、坡屋顶、灰白墙、雕花窗,具有浓郁的巴渝地方特色,漂亮美观;三是由过去个体砖匠建设转变为建筑企业(或劳务分包企业)规范建设。这不仅降低了农房建设成本,而且提高了农房建设质量,提升了农房建设形象,应该说是农房建设上的重大变革。二是助推了农村大发展。大规模的农民新村建设,以“乘数效应”激活诸多因素,带动农村大发展。钢筋、水泥、砂石、木材、砖等建材的大量需求,新家电、新家具的大量添置,刺激了农村消费市场,拉动了几个亿的社会投入,促进人流

8、、物流、信息流的加速流动,农民新村建设成为农村一定区域内要素的聚集地。同时,促进了农业集约化经营。农村人口集中居住,有利于促进土地流转,实行农业集约化经营;土地流转集约经营,又有利于促进农民集中居住。三是节约了土地资源。农民新村实行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减少了过去农房分散建房土地上的浪费,节约了有限的土地资源。据测算,农村分散建房户均占地 420平方米左右,现在集中建房户均占地 200平方米左右(含道路、绿化等公共用地)。我县农民新村和巴渝新居建设原则上要求用原宅基地复耕置换,未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四是丰富了城镇化内涵。我县不少农民新村,白墙灰瓦的房舍整齐有序,宽敞的庭院干净整洁;文化广场上健

9、身设施齐全;水泥路上好串门,下雨走路不湿鞋;煮饭炒菜不用柴,沼气一开火就来;吃水不用两肩抬,龙头一拧水就来;孩子在家门口就可入托上学。在许多方面,城乡居民已实现同步,城乡差距正逐步缩小。二、主要问题 调研中发现,近年来,我县农民新村、巴渝新居建设在推进过程中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进展不平衡。全县总体推进速度较慢。从面上看,有 1/3 以上乡镇农民新村建设形象进展相对滞缓。从区域上看,长江沿线乡镇好于远郊。以 2011 年为例,今年全县农民新村、巴渝新居建设及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总任务分别为 10 个、900户、6100 户(其中 D级危旧房 2100户)。截止 7月 30日,完成农村居民点建

10、设 1个,开工建设 6个,18 个乡镇已开工建设巴渝新居 1211 户,占年度目标任务的 134.6%,竣工 420户,占年度目标任务的 47%。农村危旧房改造开工建设 3231户,占年度目标任务的 80.8%,竣工 2744 户,占年度目标任务的 68.6%(其中农村 D 级危房开工建设834 户,占年度目标任务的 39.7%,竣工 265 户,占年度目标任务的 12.6%)。农村居民点(农民新村)建设完成的乡镇只有新生镇,乌杨镇正常工作还未启动。巴渝新居建设有乌杨、汝溪、拔山、石宝、新立等镇建设进度严重滞后。农村危旧房改造完成任务的乡镇有新生镇、黄金镇、新立镇,石宝镇进度较迟缓,兴峰乡、善

11、广乡还未启动 D级危房建设。(二)认识不统一。少数地方觉得农民新村建设对乡镇财政得不到好处,况且提不到工作经费,因此,对此项工作重视不够,精力投入不多,个别地方畏难情绪大,存在等待、观望的现象。少数乡镇用传统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对待农民新村建设,对农民新村建设推进机制领会不深、不细、不透,宣传动员、组织协调发生偏差,大包大揽,有的算账漏项,致使建设资金差口较大,有的不按图施工,擅改设计,影响新村建设形象,失去巴渝建筑风貌特色。(三)投入不充足。有的地方进场道路建设、场平工程、土地调整成本较高,欠账较大,上级补助资金远远不够。部分农民新村房屋已经竣工,但由于没有其他新的项目资金投入,加之参与建房

12、户又不愿自己投入(主要想依靠政府投入),新村内的排水沟建设、道路硬化,搭电搭水等,迟迟未能解决,致使新村难以投入使用。农村危旧房改造,由于前几年补助标准低,市级财政每户只有 3000 元,县里也难以配套补助,资金缺口很大;建房户多为贫困户,无力自行拆除重建;补助资金少,乡镇、村组织建房的积极性也不高。另外,还存在农民新村建设土地调整,村民宅基地置换,以及产业发展支撑没有及时跟进等问题。三、对策建议 如何加快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村容整洁”目标,缩小城乡居住环境差距,笔者提出如下对策建议:1、进一步提高改造农村居住环境的认识,增强机遇感和紧迫感。改造农村居住环境,实施巴

13、渝新居建设、建设农民新村,汝当前和今后几年正当其时,机遇多多,有“农转城”、扶贫移民、生态移民、移民后期扶持等系列政策机遇,中央、重庆市决心大,特别是农村 D级危房改造,要求必须在 2012 年全面消除。国家为此提高了补助标准,每户由原来的 3000 元补助提高到 21000元,另刚性要求地方政府配套每户配套14000元。要通过多形式宣传,鼓励农村居民向农民新村和城镇转移,因地制宜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加快推进我县城镇化进程。打造橘海人家特色的新农村。公共服务向“三农”覆盖,公共设施向“三农”延伸,加大农村人居环境项目(包括巴渝新居康居工程、农村危旧房改造、垃圾收运系统、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程、农业

14、面源污染防治工程等)的规划安排力度,加快农村危旧房改造,实施康居工程,建设巴渝新居,提高农房建设质量。综合整治村容环境,建立农村垃圾收运系统,逐步实现农村垃圾集中处置。推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加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严格控制和降低农药、化肥、农膜等面源污染。2、充分听取和尊重群众意愿。建议采取“自愿参与,自主建设,自我监管”的“三自”办法建设农民新村。一是自愿参与。尊重农民的意愿,不搞任何形式的强迫或误导行为,通过在建设点整体布局文化体育、通讯、广播电视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农民群众入驻积极性。二是自主建设。农民新村建设管理权利归建房农户,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从选

15、址、报名、调地、选图到农房造价、施工质量等各个环节都交与建房户自我作主,自我决定;建房模式上,建议主要采用以农民联户集中统一自建为主。三是自我监管。建立由全体建房户代表参加的建设业主会议制度。对规划方案、设计调整、施工队伍选择、造价核定、项目发包,以及对巴渝新居建设实施情况、建设进度、材料采购、工程质量、资金使用、成本控制等重大事项均提交建设业主会议讨论通过后实施。3、多角度破解用地和资金难题。要吃透用好各种政策,积极探索采取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利用村内空闲及闲置宅基地等存量建设用地、成片使用新建房指标用地,用原宅基地复耕置换等方式,用足用好用活中央赋予重庆的“地票”交易政策,开展农民新

16、村建设。要规范建设用地。农民新村用地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中予以明确。加大对已入住农民新村农民原宅基地的复垦整理工作力度,以确保建设用地占补平衡。在资金方面,当务之急是应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丰富投融资渠道,鼓励更多资本参与农民新村建设。同时,打好“整合”牌,充分整合巴渝新居建设、农村危旧房改造、扶贫移民、贫困村整村脱贫、生态移民、地灾避让搬迁、土地整治等涉农资金打捆使用,“集中小钱办大事”。积极采用“地票”流转交易等方法为农民新村建设筹集资金。对于资金整合,县里应出台刚性的整合办法,真正落到实处。4、要通盘考虑,规划先行。农民新村建设和巴渝新居建设,全县要统一规划布局。全县各相关职能部门必须

17、提前介入,通盘考虑,尽早拿出县的总体规划,为各个乡镇提供指导性意见。每个农民新村点,要注意做好配套设施的规划,提前规划好污水管网、垃圾收运、生化池等环保设施,规划好入户的水、电、路、通讯等管网线路。5、要完善保障,配套扶持,加强管理。全县在建设农民新村时,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对已初具规模和初步建成的农民新村建设点,要整合资源,打好总体仗,做好水、电、气、路、通讯的配套,为入住农民新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和可持续发展创造较好条件。要配套完善社保体系,解决动迁农民的后顾之忧。积极为动迁农民就业增收创造条件,可配套引进更多实体,还可在集中居住区附近规划商贸点、创业点,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严格农民新村准入条件,坚决杜绝各种形式的“小产权”开发行为。同时,将环境保护、土地集约集中、农村产业发展与农民新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研究落实后期管理措施,让农民新村建设经得起历史检验,真正让广大农民群众满意。(2011年 7 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