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考语文模拟专家卷1 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江苏省高考语文模拟专家卷1 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高考语文模拟专家卷1 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段被人供奉膜拜,一段成了人的玩物。
被雕成猴的树根埋怨雕匠说:
“我们同是树根,命运却如此截然不同,都是因为你,我们的命运都是你一手雕刻而成的啊!
”
“我哪有这等本事,去雕刻别人的命运!
”雕匠缓缓说道:
“其实,从土里出来的时候,你们一个长得像神,一个长得像猴,我只是按你们的形状略加雕刻而已。
示例:
命运取决于自身,而非别人(内容恰当2分,语言表达2分)。
4.阅读下面这段材料,然后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5分)
一位中学生骑车上学,却不小心撞坏了一辆“宝马”车。
车主并不知情,是悄然离开,还是留下等待车主?
这个问题的答案,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
这位中学生没有选择逃走,而是在现场等待了近半小时后,留下了一张附有联系方式(手机号码)的纸条并说明了情况。
此事通过微博很快传遍全国,中学生的做法受到网民的纷纷称赞。
如果你是车主,你将如何回复这位中学生?
如果你是称赞他的网民,你又将如何跟帖?
请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
车主回复:
(不超过50字)(3分)
网民跟帖:
(不超过50字)(2分)
孩子,没关系。
谢谢你,你洗涤了我们久被尘俗浸染的心灵,让我获得了久违的感动。
”(分,
得分点:
“没关系”、影响与感动、得体)
网民跟帖:
(1)“敢于承担,勇于负责,他的言行让世界充满阳光、和谐。
”
(2)“孩子的世界才是美好善良的,给了成人世界一股清泉!
”(2分,得分点:
对责任、诚信、善良等美好品质的肯定,修辞)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书剑侠事
清·
王士祯
新城令崔懋,以康熙戊辰往济南。
至章邱西之新店,遇一妇人,可三十余,高髻如宫妆,髻上加毡笠,锦衣弓鞋,结束为急装。
腰剑,骑黑卫极神骏,妇人神采四射,其行甚驶。
试问何人,停骑漫应曰:
“不知何许人。
”“将往何处?
”又漫应曰:
“去处去。
”顷刻东逝,疾若飞隼。
崔云;
“惜赴郡匆匆,未暇蹑其踪迹,疑剑侠也。
从侄鹓因述莱阳王生言:
顺治初,其县解官银数千两赴济南,以木夹函之。
晚将宿逆旅,主人辞焉,且言镇西北里许有尼庵,凡有行橐者,皆往投宿。
因导之往。
方入旅店时,门外有男子著红帩头,状貌甚狞。
至尼庵,叩门久之,有老妪出应。
告以故,妪云:
“但宿西廨,无妨。
”役相戒勿寝,明灯烛、手弓刀以待曙。
至三更,大风骤作,山门砉然而辟。
方愕然相顾,倏闻呼门声甚厉,众急持械谋拒之。
廨门已启,视之,即红帩头人也。
徒手握束香掷地,众皆仆。
比天晓,始苏,银已亡矣。
急往市询逆旅主人。
主人曰:
“此人时游市上,无敢谁何者,唯投尼庵客,辄无恙,今当往诉耳。
然尼异人,吾须自往求之。
至则妪出问故。
曰:
“非为夜失官银事耶?
”曰:
“然。
”入白。
顷之,尼出,命妪挟蒲团跌坐。
逆旅主人跪白前事。
尼笑曰:
“此奴敢来作此狡狯,罪合死。
吾当为一决!
”顾妪入,牵一黑卫出,取剑背之,跨卫向南山径去。
其行如飞,倏忽不见。
市人集观者数百人。
移时,尼徒步手人头驱卫返,驴背负木夹函数千金,殊无所苦。
入门呼役曰:
“来,视汝木夹函官封如故乎?
”验之,良是。
掷人头地上,曰:
“视此贼不错杀却否?
”众聚观,果红帩头人也。
罗拜谢去。
比东归,再往访之,庵已空无人矣。
市人云:
尼三
四年前,挟妪俱来,不知何许人。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妇人神采四射,其行甚驶
驶:
迅捷
B.以木夹函之
函:
木匣
C.逆旅主人跪白前事
白:
禀报
D.比东归,再往访之
比:
等到
B(作动词用,函:
包,装)(3分)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女子侠义之状的一组是(3分)
①遇一妇人,可三十余,高髻如宫妆。
②又漫应曰:
”③徒手握束香掷地,众皆仆。
④此奴敢来作此狡狯,罪合死。
⑤牵一黑卫出,取剑背之,跨卫向南山径去。
⑥挟妪俱来,不知何许人。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②④⑤
D(①是女子的正常装束;
③是红帩头人恶行。
)(3分)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写了两位女剑侠,同样的衣饰风采,同样的骑驴疾行,但前者略记一个特写镜头;
后者稍详写一个片断。
读后感觉这两女似是一人,又仿佛不是一人。
B.新城令崔懋所见侠女,不知哪里人氏,可能三十多岁,穿锦衣弓鞋,一身男士装束,腰带宝剑,骑着黑驴,人驴都极有精神,和人言语时总是迅疾而行,如飞隼向东逝去。
C.顺治初年莱阳县县官押送官银数千两去济南,经旅店主人的引导投宿尼庵,但深夜银两为红帩头人所盗,再经店主指点亲自找到了与尼姑一同到来的老妪,向她们求援。
D.尼姑举止神奇,办事迅疾,接到求援后一段时间,就徒步手拿人头,驱驴背负封记如故的数千官银返回,之后就带老妪离开了尼庵,行踪无迹。
B(“一身男士装束”错,应为“穿着便于行动的紧身衣服”;
“与人言语时迅疾而行,如飞隼向东逝去”错,应为女侠“停骑漫应”)(3分)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惜赴郡匆匆,未暇蹑其踪迹,疑剑侠也。
(3分)
(2)役相戒勿寝,明灯烛、手弓刀以待曙。
(3)此人时游市上,无敢谁何者。
8.
(1)可惜匆匆忙忙奔赴郡里,没有时间跟踪她的踪迹,怀疑是剑侠。
(3分。
每句1分)
(2)差役相互告诫不要睡觉,点亮灯烛、手拿弓刀来等待天亮。
(4分。
“相戒”“明”“手”及语句通畅各1分)
(3)这个人时常在街市上游荡,没有人敢问他是谁人。
“游”“谁何”及语句通畅各1分)
【参考译文】
新城县县令崔懋,于清康熙二十七年去济南,到了章邱西边的新店,遇到一个妇女,大约三十多岁,高高的发髻好像皇宫里的装束,发髻上戴着一个毡斗笠,锦缎衣服,弓鞋,穿着便于行动的紧身衣。
腰里佩剑,骑一匹非常精神的黑驴,妇女神采四射,走得很快。
尝试着问她是什么人,停住毛驴随便回答说:
“不知道是什么人。
”“要去哪里?
”又随便答道:
“去要去的地方。
”一会儿向东跑去,快得飞鹰也追不上。
崔懋说:
“可惜我急忙着要到济南去,来不及追踪她的踪迹,我怀疑她是剑侠。
表侄鹓于是叙述莱阳的王生的话说:
顺治初年,莱阳县有些差役,押解官银数千两到济南,用木夹拼成方匣状,把官银装着,晚上要到旅馆住宿,主人拒绝了,并且说,镇西北一里路左右,有个尼姑庵,凡是有行李的人,都去那里投宿。
于是引导他去,刚到旅店时,门外有个男人戴着红帩头(头巾),相貌非常狰狞。
到了尼姑庵,进门,有三间房屋,开门向东,床具设置完备;
北而是观音大士殿,殿旁边有小门,锁着。
敲门许久,才有个老妇人出来应门。
把投宿的缘由告诉她,老妇说:
“只管住在西边房子里吧,不会有妨害的。
”差役们彼此告诫不能睡觉,点着灯烛,手拿弓箭、刀,等天亮。
到了三更天,突然起了大风,山门轰然打开,正在吃惊地彼此看来看去,突然听到很凶暴的叫门声,大家急忙拿起兵器准备抵御。
门已经开了,看去,原来是戴着红十肖头的那个人。
手里空空,只拿着一束迷香,扔在地上,所有人都倒地。
到了天亮,才苏醒过来,银子已经没有了。
急忙去集镇询问旅店主人,主人说:
“这个人不时在集镇上游走,无人敢过问他,只有去尼姑庵投宿的客人,才会没事,现在你们应当去尼姑庵投诉他。
但尼姑是一个有神异的人,必须我亲自前往求她。
到了尼姑庵,老妇人出来询问是什么事。
说
:
“莫非是为了昨夜官银的事情么?
”回答她说:
“是的。
”进房子里说话。
一会儿,尼姑出来,命令老妇人拿了蒲团盘膝而坐,旅店主人跪着告诉了她先前发生的事。
尼姑笑着说:
“这个奴才敢来做这种狡诈奸滑的事,罪孽应当处死,我当为你们做一决断。
”于是示意老妇人进入里问,牵了一匹黑驴出来,取剑背在背上,跨上驴背向南山径直驶去。
行走快如飞,一下子就看不见了。
市镇上围观的人有好几百,过了一阵子,尼姑徒步,手拿人头,赶着驴回来。
驴背背着木夹装着的几千两银子,好像一点也不重的样子。
进门叫差役道:
“来,看你的木夹盒子,官文封印和原来
一样不?
”检验了,果然和原来一样。
把人头扔在地上,说:
“看我没有杀错人吧。
”大家围观,果然是戴红头巾的人。
县衙门团团围绕着行礼,道谢了离开。
到了从东回来的时候,再去造访,尼姑庵已经空无一人了。
市镇上的人说:
尼姑三四年前,和老妇人一起来的,不知道是什么人。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
欧阳修
去时梅萼初凝粉,不觉小桃风力损。
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归期无定准?
栏干倚遍重来凭,泪粉偷将红袖印。
蜘蛛喜鹊误人多,似此无凭安足信!
(1)上片是如何写时序变化的?
这样写作用是什么?
(2)下片前两句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请简要分析。
(3)试分析下片后两句的抒情特色及效果。
9.⑴通过梅花、桃花和梨花的依次开落来表达时序变迁。
突出等候之久,为下文抒发怅惘之情作铺垫。
⑵通过时时倚楼望远,偷偷拭泪的细节,刻画了痴情而哀怨的闺中女子形象。
⑶托物抒情,借埋怨蜘蛛喜鹊多次误传喜讯,表达了自己久盼不归的失望,从侧面体现出思念之殷切,委婉动人。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是故无贵无贱,▲,▲,师之所存也。
(韩愈《师说》)
(2)▲,恐美人之迟暮。
(屈原《离骚》)
(3)吾尝终日而思矣,▲。
(荀子《劝学》)
(4)亲小人,远贤臣,▲。
(诸葛亮《出师表》)
(5)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
”(郦道元《三峡》)
(6)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
(苏轼《赤壁赋》)
(7)▲,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10.(8分)
(1)无长无少,道之所存
(2)惟草木之零落兮(3)不如须臾之所学也(4)此后汉所以倾颓也(5)猿鸣三声泪沾裳(6)横槊赋诗(7)为人性僻耽佳句
五、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信
梁实秋
早起最快意的一件事,莫过于在案上发现一大堆信——平、快、挂,七长八短的一大堆。
明知其间未必有多少令人欢喜的资料,大概总是说穷诉苦、琐屑累人的居多,常常令人终日寡欢,但是仍希望有一大堆信来。
Marcus
Aurelius曾经说:
“每天早晨离家时,我对我自己说,‘我今天将要遇见一个傲慢的人,一个忘恩负义的人,一个说话太多的人。
这些人之所以如此,乃是自然而且必要的,所以不要惊讶。
’”我每天早晨拆阅来信,亦先具同样心理,不但不存奢望,而且预先料到我今天将要接到几封催命符式的讨债信,生活比我优裕而反来向我告贷的信,以及看了不能令人喜欢的喜报,不能令人不喜欢的讣闻等。
世界上是有此等人、此等事,所以我当然也要接得此等信,不必惊讶。
最难堪的,是遥望绿衣人来,总是过门不入,那才是莫可名状的凄凉,仿佛有被人遗弃之感。
有一种人把自己的文字润格订得极高,颇有一字千金之概,轻易是不肯写信的。
你写信给他,永远是石沉大海,假如忽然间朵云遥颁,而且多半是又挂又快,隔着信封摸上去,沉甸甸的,又厚又重——放心,里面第一页必是抄自尺牍大全,“自违雅教,时切遐思,比维起居清泰为颂为祷”这么一套,正文自第二页开始,末尾于顿首之后,必定还要标明“鹄候回音”四个大字,外加三个密圈,此外必不可少的是另附恭楷履历硬卡片一张。
这种信也有用处,至少可以令我们知道此人依然健在,此种信不可不复,复时以“……俟有机缘,定当驰告”这么一套为最得体。
另一种人,好以纸笔代喉舌,不惜工本,写信较勤。
刊物的编者大抵是以写信为其主要职务之一,所以不在话下。
因误会而恋爱的情人们,见面时眼睛都要迸出火星,一旦隔离,焉能不情急智生,烦邮差来传书递简?
Herrick有句云:
“嘴唇只有在不能接吻时才肯歌唱。
”同样的,情人们只有在不能喁喁私语时才要写信。
情书是一种紧急救济,所以亦不在话下。
我所说的爱写信的人,是指家人朋友之间聚散匆匆,暌违之后,有所见,有所闻,有所忆,有所感,不愿独秘,愿人分享,则乘兴奋笔,借通情愫。
写信者并无所求,受信者但觉情谊翕如,趣味盎然,不禁色起神往。
在这心情之下,朋友的信可作为宋元人的小简读,家书亦不妨当作社会新闻看。
看信之乐,莫过于此。
写信如谈话。
痛快人写信,大概总是开门见山。
若是开门见雾,模模糊糊,不知所云,则其人谈话亦必是丈八罗汉,令人摸不着头脑。
我又尝接得另外一种信,突如其来,内容是讲学论道,洋洋洒洒,作者虽未要我代为保存,我则觉得责任太大,万一庋藏不慎,岂不就要湮没名文。
老实讲,我是有收藏信件的癖好的,但亦略有抉择:
多年老友,误入仕途,使用书记代笔者,不收;
正文自第二页开始者,不收;
横写或在左边写起者,不收;
有加新式标点之必要者,不收;
没有加新式标点之可能者亦不收……因为有这样多的限制,所以收藏不富。
信里面的称呼最足以见人情世态。
有一位业教授的朋友告诉我,他常接到许多信件,开端如果是“夫子大人函丈”或“×
×
老师钧鉴”,写信者必定是刚刚毕业或失业的学生,甚而至于并不是同时同院系的学生,其内容泰半是请求提携的意思。
如果机缘凑巧,再加上铨叙合格,连米贴房贴算在一起足够两个教授的薪水,他写起信来便干干脆脆的称兄道弟了!
我的朋友言下
不胜欷歔,其实是他所见不广。
师生关系,原属雇佣性质,焉能不受阶级升黜的影响?
书信写作西人尝称之为“最温柔的艺术”,其亲切细腻仅次于日记。
我国尺牍,尤多精粹之作。
但居今之世,心头萦绕者尽是米价涨落问题,一袋袋的邮件之中要拣出几篇雅丽可诵的文章来,谈何容易。
11.“信”在本文中有哪四个别称?
▲ ▲ ▲ ▲
书、简、函、尺牍(每点1分)。
12.第2、5两段中画线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朵云遥颁:
▲ 阶级升黜:
▲
隔个好久(从老远)来了一封信地位待遇改变(每问2分)
13.作者收藏信件应符合什么样的要求?
请结合文中第4段内容,用自己的话概述,不超过20个字。
(6分)
▲▲
亲笔作书,开门见山,行款正确,文字清通。
(答出任1点得2分,2点得3分,3点得5分,答全得6分。
)
14.从本文可以看出梁实秋的散文具有什么样的独特风格?
请试作探究。
▲▲
11.
14.典雅清丽,中西合璧,洞达人情,幽默风趣。
(答出其中任意3点即可。
六、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报恩于万一
[美]鲁思·
本尼迪克特
“恩”是债务,而且必须偿还。
但在日本,“报恩”被看作与“恩”全然不同的另一个范畴。
在我们的伦理学中,这两个范畴却混在一起,形成中性词汇,如obligation(义务、恩义)与duty(义务、任务)之类。
日本人对此感到奇怪,感到不可理解。
对日本人来讲,称之为“恩”,一经接受,则是永久常存的债务;
“报恩”则是积极的,紧如张弦,刻不容缓的偿还,是用另一系列概念来表达的。
为报恩而积极献身之时就是行有美德之始。
美国人要想理解日本人的这种德行,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经常把这种德行与金钱交易作比较,并且要看到其幕后对不偿还的制裁。
犹如我们在财务交往中都要求履行合同,谁要是巧取豪夺,我们决不宽容。
你对银行有债务,就必须偿还,不能还不还随便。
债务人不仅要还本,还必须付息。
这些,与我们对爱国、爱家庭的看法是非常不同的。
对我们来讲,爱是一种感情,不受任何约束而自由给予,这才是最高尚的。
爱国心意味着把我们国家的利益看得高于其它一切。
我们认为,一个人应该同情、援助贫困的双亲,不能殴打妻子,必须抚养子女。
但是,这些既不能像金钱债务那样斤斤计较,也不能像做生意成功那样获得回报。
但在日本,这些却被看作像美国人眼中那种金钱债务—样,其背后有强大的约束力,就像美国人的应付账单或抵押贷款的利息一样。
这些观念时刻笼罩心头的阴影,和纽约的农民时刻担心抵押、华尔街的资本家卖空脱手后盯着行情上涨一样。
日本人把恩分为各具不同规则的不同范畴:
一种是在数量上和持久时间上都是无限的;
他们把这种恩称之为“义务”,也就是他们所说的“难于报恩于万一”。
义务分两类:
一类是报答父母的恩--孝;
另一类是报答天皇的恩--忠。
这两者都是强制性的,是任何人生而具有的。
另一种是在数量上相等并须在特定时间内偿还的。
人的一生中的偶然事件可能改变义务的某些细节,但义务则是自动加在一切人身上并超越一切偶然情况的。
七世纪以来,日本一再从中国引进伦理体系,“忠”、“孝”原来都是汉文。
但是,中国人并没有把这些道德看成是无条件的。
在中国,忠孝是有条件的,忠孝之上还有更高的道德,那就是“仁”,它的含义几乎包罗了西方一切良好的人际关系。
统治者如果不“仁”,人民可以揭竿而起,反对他。
“仁”是忠义的先决条件。
天子之所以能享有帝位,是因为他在施仁政。
文武百官也是如此。
中国伦理学的这一前提,日本从未接受。
伟大的日本学者朝河贯一在论及中世纪两国的这种差异时写道:
“在日本,这些观点显然与天皇制不相容,所以,即使作为学术理论,也从未全盘接受过”。
事实上,“仁”在日本是被排斥在伦理体系之外的德目,丧失了它在中国伦理体系中所具有的崇高地位。
在日本,“行仁”或“行仁义”,即使身居高位也不是必须具备的道德了。
由于“仁”被彻底排斥在日本人伦理体系之外,致使“仁”形成具有“法律范围以外之事”的
含意。
比如提倡为慈善事业捐款、对犯人施以赦免等等。
但它显然是份外的事,不是必需如此。
15.文中划线句子对论述日美两国不同的“恩”与“报恩”观念有什么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比论证,将日本人对于报恩的心情和美国人对于金钱债务的心情作比较(3分)。
更有力地证明了,对日本人说“恩”是一种刻不容缓必须偿还的债务(3分)。
16.日本人的“恩”包括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
一种在数量上和持久时间上都是无限的,也就是“义务”(2分);
它可以改变某些细节,但在一切人的身上都具有必然性(2分);
另一种是在数量上相等并须在特定时间内偿还的(2分)。
17.请简要分析文章末节的论述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首先指出中国道德体系中还有更高的要求“仁”(2分);
然后分析日本没
有接受这一理论的原因(2分);
最后阐明“仁”在日本被赋予的与中国所不同的新含意(2分)。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70分)
晏子是齐国的国相。
一次外出,他车夫的妻子从门缝中偷看,见她的丈夫头顶着巨大的车伞,鞭打着四匹马,十分得意。
车夫回到家,她的妻子要求离去。
丈夫问她原因,妻子说:
“晏子身高不到六尺,做齐国的国相,扬名诸侯。
今天我看他外出,志虑深沉,面无喜色。
而你身高八尺,给人做车夫,却趾高气扬,觉得很满足,我因此要求离去。
”从那以后,她的丈夫一改故态。
晏子感到奇怪,就问他,车夫照实回答,晏子举荐他做了大夫。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评分要求
作文判分等级表
分
类
赋
切题
立意
说理/记叙
谋篇布局
语言表达
一
70
↓
63
切
题
独到深刻
剖析透彻,辩证,见解独到/记叙生动,细节感人
严谨,
精巧
准确,鲜明,生动
二
62
56
准确正确
分析较为正确,层次分明/记叙真实,叙议得当
完整,
有特点
恰当,形象,
清顺
三
55
49
基
本
基本正确
列举论据,分析说理尚不足或层次清楚,逻辑关系不紧;
写人叙事一般
基本完整
平实,通顺
四
48
42
略有牵强
逻辑层次不清,无章无法
不通顺,有明显语病和多个错别字
五
41
28
不
牵强附会
硬贴标签
堆砌几乎没有意义的论据,无分析,“油水分离”;
记叙描写能力弱
六
27
不正确
云里雾里,颠三倒四;
胡乱编造
无章无法
文字表达差
语文附加题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为附加题,共2页。
满分40分,考试时间为30分钟。
由选考历史的考生完成。
2。
所有答案在加试题答题纸上完成。
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发作答一律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