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文学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557770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36.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古代文学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一古代文学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一古代文学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一古代文学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一古代文学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古代文学文档格式.docx

《一古代文学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古代文学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古代文学文档格式.docx

《诗经》中也有不是一韵到底的,也有一诗之中换用两韵以上的,甚至还有极少数无韵之作。

《诗经》的语言不仅具有音乐美,而且在表意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诗经》时代,汉语已有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段,为诗人创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诗经》中数量丰富的名词,显示出诗人对客观事物有充分的认识。

《诗经》对动作描绘的具体准确,表明诗人具体细致的观察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

③风、雅、颂不同的语言风格:

但雅、颂与国风在语言风格上有所不同。

雅、颂多数篇章运用严整的四言句,极少杂言,国风中杂言比较多。

小雅和国风中,重章叠句运用得比较多,在大雅和颂中则比较少见。

国风中用了很多语气词,如“兮”、“之”、“止”、“思”、“乎”、“而”、“矣”、“也”等,这些语气词在雅、颂中也出现过,但不如国风中数量众多,富于变化。

国风中对语气词的驱遣妙用,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达到了传神的境地。

雅、颂与国风在语言上这种不同的特点,反映了时代社会的变化,也反映出创作主体身份的差异。

雅、颂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出自贵族之手,体现了“雅乐”的威仪典重,国风多为春秋时期的作品,有许多采自民间,更多地体现了新声的自由奔放,比较接近当时的口语。

简述之,赋、比、兴是其手法句式的章法以四言为主,采用雅、颂不同的语言风格。

2、《左传》的叙事特点:

①《左传》叙事,往往很注重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

《左传》叙事最突出的成就在描写战争。

《左传》的战争描写,全面反映了《左传》的叙事特点。

一般说来,《左传》写战争,不局限于对交战过程的记叙,而是深入揭示战争起因、酝酿过程及其后果。

②《左传》对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还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

以《左传》中常出现的预兆为例,这些预兆大都有道德化倾向:

符合礼义要求之事,常有吉兆,而悖于礼义之事,则常有凶兆。

这些预兆有时是智者的言论,有时则是占卜、梦境、天象等的神秘暗示。

作者面对既成的历史事实,根据历史人物的言行得失,在叙述历史事件时,加入种种神秘化的传说故事,来预示事件的结局,解释事件的因果关系。

这反映了春秋时代人们的世界观和认识水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③《左传》是一部历史著作,但作者有时就像一个故事讲述者,把事件叙述得颇具戏剧性。

大量生动的戏剧性情节,使这部作品充满故事性。

不仅如此,《左传》有的叙事记言,明显不是对历史事实的真实记录,而是出于臆测或虚构。

这种写法,可以看作后代小说家为人物虚拟对话的萌芽。

《左传》中还记述了大量的占卜释梦和神异传闻。

④人物是叙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左传》中描写了各种人物,但《左传》的写人还不像纪传体历史著作在一个专章中叙述一个人物的生平事迹,也没有像后世小说那样塑造人物形象。

由于它是编年史,人物的言行事迹大多分散记录在事件发生的各个年代,很少对某一人物集中描写,只有把同一人物在不同年代的事迹联系起来,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

《左传》广泛描写了各种人物,其中许多人物写得个性鲜明。

《左传》有些描写还展现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表现了人物性格的变化。

《左传》叙事中人物的行动、对话构成了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段,而绝少对人物进行外貌、心理等主观静态描写。

通过人物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言行,人物性格得以展现,形象得以完成。

⑤《左传》在战争描写中还有许多与整个战局关系不大的事,这些事只是反映了战争的一些具体情状,在战争中并不具有重要意义。

《左传》还在复杂的战争过程、政治

事件中,大量描写细节。

作为历史著作,这些描写内容完全可以不写或略写,但《左传》却大量地描写了这些琐事细节,它们在叙事生动和人物刻画方面具有文学意义。

3、《论语》、《孟子》的说理性:

①《论语》:

作先秦理论文的萌芽,也是语录的典范。

语言的精炼、含蓄是《论语》的突出成就。

其写作特点如下:

  1.语录成文:

本书用语录体的方式记载,文字浅显,近于口语,称为语录体。

2.语言含蓄精炼:

本书辞简短,文字精炼,每章篇幅不长,但含义极丰、发人深省,书中的嘉言训语,如:

“学而时习之”,“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也”,仍为现代人所习用。

3.人物言行真实:

书中描写部份颇能表现人物的生动形象,使人感到神淡和平的对话。

②《孟子》:

孟子一书现存七篇,是孟子弟子记载孟轲与时人论辩的文字,是孔子以后儒家的最要典藉,其作品特色如下。

1.气势雄放:

孟子最浩然之气,文如其人,宏放好辩,说服力强,后世韩、析之文,受孟子影响极大。

2.善用比喻:

书中“杀人以梃人以刃”等比喻极有力地抨击那些不仁的统治者。

3.寓言说理:

书中如“揠苗助长”,“齐人有一妻一妾”等故事,生动有趣,寄意深远。

4.造句不凡:

孟子虽是语录体,但和论语的短篇不同,每能用对话方式,纵横议论,并且善用排句,偶句,使议论文的成就迈进一步。

5.用字精妙:

孟子长于论辩说理外,亦善于刻物心理,突出人物形象个性,如在《庄暴见孟子章中》中,用“变乎色”三字,即将齐宣王奢言好乐尴尬神情表现无遗。

4、《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

庄子和《庄子》一书寓言为主的创作方法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想象和虚构形象恢诡的论辩富有诗意的语言。

先秦说理文,最有文学价值的是《庄子》。

《庄子》哲学思想源于老子,而又发展了老子的思想。

“道”也是其哲学的基础和最高范畴,既是关于世界起源和本质的观念,又是至人的认识境界。

庄子人生就是体认“道”的人生。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齐物论》)精神上冲出渺小的个体,短暂的生命融入宇宙万物之间,翱翔于“无何有之乡”(《逍遥游》),穿越时空的局限,进入无古今、无死生超越感知的“坐忘”境界(《大宗师》)。

庄子的体道人生,实为一种艺术的人生,与艺术家所达到的精神状态有相通之处。

这种哲学思想的表现形式,具有明显的文学特质。

《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天下》)。

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

人们习惯于以“我”为是非标准,为避免主观片面,把道理讲清,取信于人,必须“藉外论文”(《寓言》)。

重言即借重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为使自己的道理为他人接受,托己说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

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穷,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

《庄子》一书,大都是用“三言”形式说理。

这三种形式有时融为一体,难以分清。

《庄子》一书的文学价值,不仅由于寓言数量多,全书仿佛是一部寓言故事集,还在于这些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

《庄子》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深奥玄妙,具有高深莫测、不可捉摸的神秘色彩,用概念和逻辑推理来直接表达,不如通过想象和虚构的形象世界来象征暗示。

同时,从“道”的立场来看待万物,万物等齐一体,物与物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而且,庄子认识到了时间的无限,空间的无限,宇宙的无穷,他不仅站在个人的立场看待世界万物,也站在宇宙的高度看待世界万物。

《庄子》诡奇的想象,是为了表达其哲学思想。

“寓真于诞,寓实于玄”(《艺概•文概》),是《庄子》的主要特征。

《庄子》中奇幻的想象,不仅形象地表达了他深邃的哲学思想,而且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认识,充满批判精神。

《庄子》奇丽诡谲的艺术形象,是其哲学思想的反映,同时也是其深沉情感迂回曲折的流露。

《庄子》作者尽管主张忘情寡欲,心斋坐忘,但也有强烈的个性与感情。

楚狂接舆歌中,表现出生于乱世的绝望和悲哀(《人间世》);

《庄子》以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构成了瑰玮諔诡的艺术境界,具有散文诗般的艺术效果,但《庄子》毕竟是哲理散文,和其他诸子说理文一样,属于议论文。

只是它的说理不以逻辑推理为主,而是表现出形象恢诡的论辩风格。

《庄子》常以寓言代替哲学观点的阐述,用比喻、象征的手法代替逻辑推理的论述。

较少直接发表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而是让读者从奇特荒诞、生动形象的寓言故事中,去体味、领悟其中的哲理。

而在论辩过程中,往往又表现出作者精辟的思辨能力。

庄子站在相对主义的立场上提出的一系列命题,如齐是非、等寿夭、合同异等等,从形式逻辑上来说,都近于诡辩。

《庄子》中一些比较纯粹的议论文字,则注重逻辑推理,常运用演绎归纳等逻辑方法,层层推论。

但若仔细考察其推论过程,在逻辑上并非十分严密。

《庄子》的论辩,与其说读者是被其逻辑推理所征服,不如说是被奇诡的艺术境界、充沛的情感所感染。

5、

楚辞的特点:

楚辞的文体特点:

一、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征。

如《离骚》充满奇幻不拘的想象,抒发真情层进反覆。

二、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由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三、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涌现,另外,“兮”字、“些”字作为虚词叹语成为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

作为一种诗体,楚辞的想象力丰富。

楚地巫风盛行,祭祀时往往以巫觋扮演诸神,表演一些神话传说故事,以娱乐神人。

这些都培育了楚人丰富的想象力,使作品带有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如《离骚》、《九歌》等均是如此。

楚辞“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1]”,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楚辞的语句参差,富有变化,常用语助词“兮”、“些”等。

并且结构一般比较宏大,篇幅一般比较长。

6、司马迁《史记》艺术成就:

《史记》的艺术成就主要有三点:

(一)《史记》创立了以描摹人物为中心的传记,为我国的传记文学奠定了基础。

《史记》塑造人物塑造主要采用了三种方法:

1、精于选材,力求突出人物的主要思想性格。

如《项羽本纪》,作者为突出项羽叱咤风云、英气盖世的霸王气质,着力描写了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等事情。

这样既多方面地写出项羽的霸王气质,也写到他的成功和失败。

再如《李将军列传》和《廉颇蔺相如列传》。

2、注重对人物进行生动的描写、细微的刻画。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是注重细节描写。

《史记》往往在人物传记的开篇以一两个琐事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预示人物以后的发展。

如《项羽本纪》开头项羽学书、学剑、学兵法的细节,既表现出其少年大志的霸王气质,也暗示出其重武轻文的不足。

其他如《李斯列传》、《酷吏列传》、《淮阴侯列传》和《孙子吴起列传》。

二是情节生动曲折,注意在事物的发展和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

如《项羽本纪》中的“鸿门宴”一节,情节几起几落,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人物性格鲜明、生动。

其他如《范睢蔡泽列传》、《刺客列传》、《游侠列传》《魏公子列传》等。

3、“互见法”的运用。

即在人物传记中,常把人物的主要方面放在本传里写,而把次要方面放到别的传里叙述,这是司马迁首创的一种叙史方法。

如《项羽本纪》“广武对峙”中有“汉王数之”四字,具体内容没写,而在《高祖本纪》中详写刘邦对项羽的指斥,列其十大罪状,篇幅较长,这样组织材料,是为了更好地突出项羽的灭秦之功和英雄性格,另外也更好地突出了刘邦的斗智。

“鸿门宴”在《项羽本纪》中记述最详,在张良和樊哙的传记中记述简略。

这种“互见法”既保留了历史的真实,又能突出该篇人物传记中所写人物的主要特点,也避免了叙述的重复。

(二)精湛的语言艺术。

1、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能形象地传写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心理状态和境遇神情。

如刘邦、项羽见秦始皇出游场面时所说的话即显示出两人不同的性格。

再如,《张丞相列传》写周昌的结巴话,2、说理抒情,淋漓尽致,吸收民间语言,俚而不俗。

3、崇尚自然,求合唇吻。

(三)《史记》以丰富生动的形象,描绘了波澜壮阔的历史风貌,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杰作。

7、汉乐府的特点:

汉乐府诗打破了自《诗经》以来,以四言为诗歌正宗的传统,创造了杂言体的诗歌,并首先创制了完整的五言诗。

汉乐府诗中有较多的叙事诗,标志着中国古代叙事体诗歌的新发展。

南北朝乐府在形式上则以五言四句的短章为主,间或也有一些四言、七言和杂言体。

它对后世“绝句”诗的兴起,有直接影响。

基本特点是形式自由多样。

汉乐府民歌没有固定的章法、句法,长短随意,整散不拘,一篇之中,由一二字到八九字乃至十字的句式都有,如《孤儿行》“不如早去下从地下黄泉”便是十字成句的。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汉乐府民歌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

这一特色是由它的“缘事而发”的内容所决定的。

它的高度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

(一)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

有的采用对话的形式。

对话外,也有采用独白的,往往用第一人称让人物直接向读者倾诉。

汉乐府民歌并能注意人物行动和细节的刻划。

(二)语言的朴素自然而带感情。

汉乐府民歌的语言一般都是口语化的,同时还饱含着感情,饱含着人民的爱憎,即使是叙事诗,也是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三)形式的自由和多样。

汉乐府民歌没有固定的章法、句法,长短随意,整散不拘,由于两汉时代紧接先秦,其中虽有少数作品还沿用着《诗经》古老的四言体,但绝大多数都是以新的体裁出现的。

从那时来说,它们都可以称为新体诗。

这新体主要有两种:

一是杂言体。

另一是五言体。

这是汉乐府民歌的新创。

在此以前,还没有完整的五言诗,而汉乐府却创造了像《陌上桑》这样完美的长篇五言。

(四)浪漫主义的色彩。

汉乐府民歌多数是现实主义的精确描绘,但也有一些作品具有不同程度的浪漫主义色彩,运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8、古诗十九首的诗意美:

《古诗十九首》在内容上主要分三大类:

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苦;

宦途失意者的伤时失志之悲;

一些知识分子的生活点滴之感和情怀。

《古诗十九首》具有很高的的艺术成就。

它长于抒情,情感真挚而且富于概括性,同时也很委婉。

情景、物我交融,构成优美的艺术境界。

语言浅近自然而又工整细致。

因此,《古诗十九首》的整体风格可以概括如下:

在语言上,《古诗十九首》没有很艰涩的词语,用很明白易懂的话道出要说的话。

①在叙事上,最大的特点就是直率真诚,这在封建社会是很不常见的。

它的语言又是浓缩的,沉淀已久的,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丰富的表现力。

适中的很多名言警句都简洁生动,哲理深而诗意浓。

古诗十九首还揭示出了许多人生哲理。

涉及到了以下的这些关系:

永恒与有限的关系(《青青陵上柏》、《驱车上东门》);

人的心态与生命周期的关系(《行行重行行》、《冉冉狐生竹》);

来去亲疏的关系(《西北有高楼》、《明月皎夜光》)。

《古诗十九首》主要是由羁旅他乡的游子所作,漂泊的生活也让他们有很多独特的感受:

对季节,时间变化的敏锐感觉(《回车驾言迈》);

微妙的空间感(《迢迢牵牛星》、《客从远方来》);

深切的世态炎凉感(《西北有高楼》、《明月皎夜光》);

在抒情方面,《古诗十九首》是古代抒情诗的典范,抒情非常的委婉。

许多诗篇都能巧妙地起兴发端,很少一开始就抒情明理。

许多诗篇以情景交融,物我互换的笔法,构成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

《凛凛岁云暮》和《明月何皎皎》展示的都是典型的意境。

9、建安七子的艺术成就:

1、诗歌:

七子"

以写五言诗为主。

五言诗是直到东汉后期才兴盛起来的新诗体,桓、灵之世"

古诗"

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初步成熟。

而"

的优秀五言之作,写得情采飞扬,变化多致,使五言诗在艺术上更臻于精美。

如徐干的《室思》就比同一题材的《青青河畔草》或《冉冉孤生竹》写得细腻深厚。

而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阮瑀《驾出北郭门行》等都作于汉末战乱发生之前,其写作时间不一定比"

晚,它们在五言诗发展史上的重要性就更加值得重视。

2、辞赋:

“七子”写了大量的小赋,他们在张衡、蔡邕等已经取得的成就基础上,为小赋的进一步繁荣作出了贡献。

“七子”的小赋有三点值得注意:

①取材范围更加扩大,题材的普通化、日常化进一步冲淡了过去大赋的贵族性质;

②反映社会现实的功能更趋加强,直接描写政治事件的作品有所增多;

③抒情色彩愈益浓厚。

对于"

的赋,曹丕在《典论·

论文》中曾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刘勰在《文心雕龙·

诠赋》中也表示了同样的意见,还特别认为王粲、徐干二人是曹魏一代的"

赋首"

,说他们可与宋玉、司马相如、左思、潘岳等并列。

3、散文:

孔融的章表,陈琳、阮瑀的书记,徐干、王粲的论说文,在当时都能独树一帜。

它们的共同优点就是曹丕所说的"

文以气为主"

[1](《典论·

论文》),贯注了作者独特的气质。

"

散文名篇有孔融《荐祢衡疏》、《与曹公论盛孝章书》,陈琳《移豫州檄》、《为曹洪与魏太子书》,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王粲《务本论》、《荆州文学记官志》等。

散文在形式上有逐步骈化的趋向,尤以孔融、陈琳比较显著。

他们的一些作品对偶整饬,又多用典故,成为从汉末到西晋散文骈化过程中的一个不能忽略的环节。

4、作品集:

著作,原集皆已佚,今独存徐干的政治伦理专论《中论》。

明代张溥辑有《孔少府集》、《王侍中集》、《陈记室集》、《阮元瑜集》、《刘公干集》、《应德琏休琏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清代杨逢辰辑有《建安七子集》。

10、陶渊明的田园诗和散文的艺术特征:

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一、恬淡自然,质朴无华的风格。

陶渊明田园诗的好处是在平淡的外表下,蕴涵着炽烈的思想情感和浓郁的生活气息,细读韵味隽永。

(一)平淡与醇美的统一。

(二)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二、高远拔俗,天然浑成的意境。

他善于寓情于理,把自己对人生、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形象化,把诗情与哲理、与景物紧密结合起来,因而给人以清新自然、毫不枯燥的感觉。

可谓发乎事,源于景,缘乎情,而以理为统摄。

三、质朴自然、不着雕饰的语言。

陶诗的声韵和节奏,舒缓而沉稳,给人以蔼如之感。

四、清新自然、细腻传神的笔法。

陶渊明的田园诗植根于田园生活,他把对田园生活的切身感受,融化在诗歌之中,体现其革新精神。

陶诗刻画田园山水,绝不追求华丽的词藻,而是随意点染,清新自然,且有无尽的神韵。

五、浓厚的亲农意识和隐逸情怀。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体验并描写农耕生活的第一位田园诗人。

散文的艺术特征:

淳真自然,清新隽永;

缘景生情,寓情于境;

设想奇特,构思巧妙。

11、

南北朝民歌的风格:

南北朝乐府民歌是继周民歌和汉乐府民歌之后以比较集中的方式出现的又一批人民口头创作,是我国诗歌史上又一新的发展。

它不仅反映了新的社会现实,而且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一般说来,它篇制短小,抒情多于叙事。

南北朝民歌虽是同一时代的产物,但由于南北的长期对峙,北朝又受鲜卑族统治,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都大不相同,因而南北民歌也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情调。

南北朝乐府民歌,开辟了一条五言、七言绝句抒情小诗的新道路。

南北朝民歌绝大多数是五言四句,这种刚健清新民歌的出现,对当时形式主义文风起了冲击的作用,因而影响很大。

同时,在表现手法上,如口语的运用,对后代诗人也有借鉴作用。

一、南朝民歌的艺术特点:

1.南朝民歌风格委婉缠绵、清新自然。

南朝民歌感情的表达体现了细腻缠绵、含蓄委婉的特征。

语言既有清新浅近、自然天真的一面,也有明丽婉转的一面;

既有朴素的方言口语入诗,也有语言技巧的巧妙运用。

2.南朝民歌最突出的艺术技巧就是利用汉语的谐音构成双关隐语。

双关隐语的运用既体现了作者的丰富联想,也使感情的传达显得含蓄委婉。

其次,南朝民歌也善于利用景物传达出深婉的情思。

3.南朝民歌大多体制小巧,多五言四句。

个别也有较长的如《西洲曲》,但也是四句一解。

二、北朝民歌的艺术特点:

1.北朝民歌风格粗犷豪放,质朴刚健。

北朝民歌多收入《鼓角横吹曲》中,北朝民歌多反映北方少数民族大漠、草原上的游牧、征战生活。

这种生活造就了民族的粗豪性格,情感体验没有南朝民歌的细腻深婉,而是率直裸露,反映在诗歌的创作风格上就形成了粗犷豪放,质朴刚健的特征。

2.北朝民歌的艺术虽然没有南朝民歌细腻委婉、优美精致的特点,但是在粗疏质朴中也别开另一种艺术境界。

首先,简单质朴的语言造就了凌厉的气势。

其次,语言虽然朴素,但是却能创造出浑朴的意境。

最典型的就是《敕勒歌》,只是随口唱来,短短几语,那苍茫的景象和雄浑的境界便应声而出,成就了千古绝唱。

另外,朴素的语言却也有鲜明生动的形象。

3.北朝民歌的形式除五言外,还有四言、七言、杂言等,不似南朝民歌形式比较单调。

12、王勃的《滕王阁序》:

(详见补充内容)

《滕王阁序》的写景颇有特色,作者精心构画,苦苦经营,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法描写山水,体现了一定的美学特征。

  1.色彩变化之美。

文章不惜笔墨,浓墨重彩,极写景物的色彩变化。

2.远近变化之美。

作者采用恰当的方法,犹如电影的拍摄技术,由近及远,构成一幅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的全景图。

这种写法,是《滕王阁序》写景的最突出特点,体现了作者立体化的审美观,把读者带进了如诗如画的江南胜境,读者和景物融为一体,人在景中,景中有人。

3.上下浑成之美。

4.虚实相衬之美。

实写虚写,相互谐调,相互映衬,极尽铺叙写景之能事。

总之,《滕王阁序》一文的写景颇具匠心,字字珠玑,句句生辉,章章华彩,一气呵成,使人读完后犹如身临江南水乡,难怪韩愈情不自禁地称赞说:

“江南多临观之类,而滕王阁独为第一。

13、

陈子昂对文风的革新:

在唐诗发展史上,陈子昂这篇《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标志着唐代诗风的革新和转变。

陈子昂继承了刘勰、钟嵘及王勃的主张,一针见血地指出初唐宫廷诗人们所奉为偶像的齐梁诗风是“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近乎苛刻。

在当时流弊盛行的情况下,执拗就是坚持,不如此不足以扭转风气。

作为改革的办法,陈子昂高举“复古”大旗,实现诗歌内容的真正革新。

把建安、正始文学视为典范,明确提出“汉魏风骨”这一口号。

要求恢复建安、正始文学的优良传统,有高尚充沛的思想感情,有刚健充实的现实内容。

同时,他又提出“风雅兴寄”,主张恢复《诗经》以来的批判现实的优良传统,对社会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