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数学面试真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数学面试真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数学面试真题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引出课题《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讲解新知
可设置学生自主思考环节,结合学
结合导入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不能直接计算的原因,生回答指出:
分母不同,即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
小组活动,用纸折-折、再涂色看一看,认真思考、讨论异分母的分数的加法该如何利用已有
知识解决。
结合学生讨论成果,师生共同总结,借助实物涂色的方法,将一张长方形卡纸平均分成份,先涂色2份得到2,再涂色1份,最后观察卡纸的涂色情况。
或者先1/2和1/4通分将,化成同分母分数再进行计算。
引导学生规范解题步骤,注意回答问题:
一共占这块地的3/4。
可设置学生自主探索活动,尝试计算并总结计算方法,并找学生上黑板板演计算过程。
教师结合学生计算过程进行讲解,并强调通分通常找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及计算结果要化成最简形式。
并提示学生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
师生共同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先通分化为同分母分数,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计算,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能约分的要约分。
(三)课堂练习
(四)小结作业
小节: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作业:
总结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
例1:
1/2+1/4=2/4+1/4=3/4
例2:
5/6-1/3=5/6-2/6=3/6=1/2
练习:
1-4/9=9/9-4/9=5/9
先通分。
化为同分母分数,再加、减。
答辩题目解析】
1.你认为学生学习分数加减法有什么意义
小学数学《认识“身体尺”》
1.题目:
认识“身体尺”
2.内容:
你的一拃、一步大约各是多少厘米?
一庹大约比1米多多少厘米?
一脚(穿上鞋后)大约长多少厘来?
先量一量,再填表。
一柞、一步、一庹、一脚,都是我们身体上的“尺”。
你知道1米大约有几非?
大约有几步?
大约有几脚长?
先量出1米,再用这些“身体尺”量一量。
3.基本要求:
(1)试讲时间约10分钟;
(2)教学中应注重过程性评价;
(3)通过操作活动,引导学生了解自己身上“尺”的长短;
(4)通过小组合作,指导学生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答辩题目
1.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什么,你是怎么看的?
2.你的板书为什么这样设计?
、考题解析【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单元回顾提问:
近期主要学习内容是什么?
总结学生回答,并带领学生回顾之前的学习方法,即通过用几拃、几个铅笔盒长、几个数学书长分别尝试测量课桌长度,从而学习认识直尺及部分长度单位。
结合复习内容顺势引出课题——《认识“身体尺”》
(二)探索新知
回顾之前所遇到的“身体尺”,带领学生一起总结。
组织小组活动,先引导学生明确拃、步、庹、脚和所学厘米与米的大小关系,之后尝试测量:
一拃、一步大约各多少厘米;
一庹大约比1米多多少厘米;
一脚(穿上鞋后)大约长多少厘米。
测量后填写相应表格。
教师明确,一拃、一步、一庹、一脚,都是我们身体上的“尺”。
(三)应用新知类比之前所见的“尺”及其作用,组织学生小组活动:
用适当的“身体尺”测量1米。
师生共同总结:
1米大约有7拃、1米大约有2步、1米大约有5脚长。
课后作业:
类比之前“尺”的作用,尝试用“身体尺”对之前所测量过的物体长度进行测量,尝试选用不同的“身体尺”并选取最合适的“身体尺”。
一拃、一步、一庹、一脚,都是我们身体上的“尺”。
1米约()拃()步()脚
【答辩题目解析】
小学数学《8和9的组成》
8和9的组成2.内容:
(1)试讲时间约10分钟;
(3)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4)结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2.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你通过哪些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注:
图片节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2页
(一)导入新课
展示8个★和9个•,组织学生思考将五角星和圆圈分别分成两组,应该如何分?
引出本节课内容的学习——《8和9的组成》。
(二)讲解新知
明确先研究将8个★如何分成两组。
教师先邀请一名同学和教师配合将8个★分成两组,再
带着全班同学分析这两组中★的个数,并通过板书的形式展示8的组成。
再组织学生同桌之间为一小组,探究还可以分成哪些情况。
找学生汇报情况,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分析8的组成的几种情况,总结:
组织学生说说上述表达形式的意思,再引导学生思考上述的书写方式还可以如何表示,组织学生说一说,加深对8的组成的理解。
提供9个•,组织学生以数学小组为单位,探究将9个•分成两组有哪些情况,并找学生呈现结果。
根据学生呈现的结果,带领学生分析9的组成,先带领学生分析9可以分成1和8,通过书写一种情况,另一情况让学生自己想象。
接下来让学生通过对不同情况的分法,尝试填空完成9的组成:
再组织学生说说,还可以表示的形式以及每种形式的意思是什么。
1.
2.圈出能组成8的两个数。
2.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你通过哪些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考题回顾
大屏幕展示体育课上六
(1)班学生自由活动的情境图,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找出图中进行不同活动的人数,并计算各项运动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填入表格。
(四)小结作业课堂小节:
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
课后作业:
思考总结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自的特征,分析三种统计图的优缺点;
完成课后练习1、2题。
板书设计】
展示主题图片:
老奶奶喂鸡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各种物品及小动物的数量,进行比较,提问:
哪种小动物或物品的数量最多,哪一种又最少?
引入本课《1-5的认识》。
活动一:
结合导入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共同得出:
小狗的数量最少,南瓜的数量最多。
提问:
是否可以用其它方式表示小狗的数量?
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经验,预设学生可以得
到用1根小木棍、1根手指都可以表示。
讲解:
小狗的数量我们把它读作1,并板书。
继续结合小木棍认识2-5,引导学生用木棍对应数字进行拼摆。
还有哪些物品的数量可以用1-5来表示?
活动二:
结合算珠和点子图,认识1-5的数序。
教师用算珠逐步从1个增加到5个,让学生说出对应的数字,并用点子图表示。
引导学生思考、理解,1-5中每个数字都有其位置,1-5是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活动三:
讲解1-5的书写方法。
教师将1-5正确书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观察特点。
师生共同总结:
1像粉笔、2像小鸭、3像耳朵、4像小旗、5像秤钩,数字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
布置学生活动:
按照起笔顺序,描红写数字。
找出身体上藏着的数字1-5,数一数、写一写。
今天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回顾:
数字1-5的读、写法。
数一数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并且写出其数量。
3();
一袋苹果约重2();
(1)导入新课选取恰当的质量单位进行填空的小游戏,如:
一只小兔大约重
只蜂鸟约重10()⋯⋯
顺势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质量单位:
千克与克。
一头蓝鲸重165(),应选哪个质量单位?
引出课题《吨的认识》。
认识吨(t)。
屏幕展现教材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重点关注图中的质量信息。
预设学生得到集装箱的质量为2吨,一节火车的质量为60吨,顺势讲解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
解决导入问题,一头蓝鲸重165吨。
讲解中注意引导学生对“数”与“量”的思考。
可设置学生同桌交流活动,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较重的物体可以用吨作单位。
例如大象、轮船、汽车等。
间接感受1吨有多重。
1吨有多重?
首先屏幕展示图片,每袋大米重100千克,请学生计算10袋大米重多少?
顺势给出吨与千克的换算关系:
1吨=1000千克。
接着设置学生小组活动,先测量组内学生体重,互相背一背,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再估一估、动笔算一算,多少个这样体重的同学重1吨,充分想象,形成间接经验。
(3)课堂练习
填上具体数量。
1头奶牛重500千克,()头奶牛重1吨;
1桶食用油重5千克,()桶食用油重1吨。
(四)小结作业小结:
师生总结吨的概念及符号表示,回顾吨与千克的换算关系。
第二天分享交流。
作业:
搜集古代人民测量质量的小故事,并找出哪些可以用吨作质量单位,
创设情境问题:
大家上学几时起床?
你能说出小红几时起床吗?
引出课题——《认识钟表》。
根据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提问:
大家是怎么发现小红7时起床的?
教师组织学生观察钟表报考图,明确时针(较短,走得慢)、分针(较长,走得快),并配合7
时认识电子表。
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做钟表模型,教师分别展示8时、3时、6时的表盘,提问学生是几时,如何表示。
师生共同总结可用汉字表示为8时、3时、6时,也可以用电子表盘表示为8:
00、3:
00、
6:
00。
教师明确:
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即电子表中“:
”后为“00”,“:
”
前是几,就是几时。
“小明的一天”
(1)仿照电子表盘的形式写出各图中的时间。
(2)小明几时吃午饭?
钟面上怎么只有1根针?
(3)小明几时在看动画片?
6时的钟面有什么特点?
(4)小明9时在做什么?
为什么答案不一样?
(4)小结作业课堂总结:
怎么看钟面和电子表上的整时?
(1)同桌间互相说出整时,在钟表模型上拨出。
(2)拨动钟表模型,思考一天的时间变化。
(3)搜集资料:
古代如何确定时间。
),引导学生分
多媒体展示水坝的梯形横截面图,创设相关情境(比如给水坝截面涂特殊材料
析出需要求梯形的面积大小。
引入课题。
(二)讲解新知请学生类比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方法,思考:
梯形的面积该如何计算学生根据之前学习图形面积的经验可得出:
可以先把梯形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再比较转化前后图形之间的关系。
梯形水坝横截面,上底20米,下底80米,高40米。
求堤坝横截面的面积。
通过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回家找一个梯形面,借助直尺测量,计算出面积;
总结已学过图形的面积公式与推导方法。
复习导入:
2和5的倍数的特征。
追问:
还想知道哪些数的倍数特征?
学生任意回答。
教师明确本节课按照数字规律依次来学习。
引出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1.观察猜想
我们研究了2、5倍数的特征,猜想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学生讨论汇报说明,根据
2、5倍数特征猜想个位数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请学生从倍数概念出发列出乘法算式。
学生容易发现12个位不是3、6、9但是是3的倍数,而13个位是3却不是3的倍数,因而得到根据个位数字不能进行判断。
教师引导学生多写出一些
3的倍数,并将找出的3的倍数在课前下发的百数表中做出标记。
标记结束,以小组为单位,
5分钟时间,根据标记结果,探讨3的倍数有哪些特征。
学生汇报展示,教师总结:
3的倍数在几条斜线上,个位数字没有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个位、
十位两个数字,并提示学生观察一条斜线上数的特征,学生容易发
现每一条斜线上的数字,
从第二行起十位、个位数字的组成都是第一行数字的拆分,如:
3、
12、21。
根据发现,学生猜想十位、个位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时,这个数是3的倍数。
教师补充:
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的数也就是3的倍数。
2.验证猜想
教师任意给出大于100的数让学生根据结论进行验证。
如:
2019、375、2020等。
学生自行验证,之后与其他同学分享验证结果。
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圈出下面各数中3的倍数。
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呢?
让父母任意写几个数字,利用今天所学知识判断是否是3的倍数。
、考题解析
小结:
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
课后练习1、3题。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
课后练习题。
【孜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创设悄墳;
讲述大头儿子在参加智力闯关游戎遇到难题向学生求助的故事,并在異板上写出算式5+7,5÷
8>
4÷
S>
3+9,2+9。
引出课题"
3・2加几》O
(二)讲解新知
帯领学生回忆学习9、A7、6加几的问题都是如何探究的,明确亲要将另一个加数和9、8、7、6台成10进行计算。
芾领学生分析5+7,利用类比的方式得出:
将7分成5和2,用,和,相加得出10,再加2,律出最后结果为12。
组组小组唇动,让学生以数学小组为单位探究,5÷
8,4+8,3+9、2+9。
讨i仑结束
找学生派代表回答,师生总结:
WS,可以将8分成5和3,用5加5得出10,再加3潯出最后结皋为135
将9分成7和2,用3加7得出10»
再加2得出最启结果12;
2+9,艳9分成§
和1,用2加9存出10,再加1得出最后结果11。
教师及时肯定学生舍案,并给出就励性评价O
引导学生思考有无更加简单的计算方式,提示可以去试用之前学习的9^8χ7、6加几的知识邊行解决,也可引导学生思考计M5÷
7把谁麦10更简单,发现5+=可以也5旅成2和3,3和7凑10计算。
再组织学生用简便的方达i+M3+8χ4÷
8.3÷
9.2+9,让学生自己感受i+算方法的简便性。
蒂领学生总结5、」、八2加几的计算方法:
对于5、4.3、2加几的逬位加法,可以将
5、4、3d用凄10法进行计算•也可以将较犬的数透10计尊。
皺励学生用自己言欢的方法逬行计算o
(三)课堂练习
□o□=□
2.
9-5=
44=
S*3=
5-9=
4*9=
S-S=
6≡
7=
7-
3.
5÷
∙
4*•
θ=
8=
9=
9≡
□o□=□w≡2-9≡
8≡
3÷
(四)小结作业
学生总结计算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Q作业;
回家制作结果等于13的加法算式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