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妇科护理常规1精复习过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55035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妇科护理常规1精复习过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妇科护理常规1精复习过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妇科护理常规1精复习过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妇科护理常规1精复习过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妇科护理常规1精复习过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妇科护理常规1精复习过程.docx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妇科护理常规1精复习过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妇科护理常规1精复习过程.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妇科护理常规1精复习过程.docx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妇科护理常规1精复习过程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妇科护理常规——2产科一般护理常规

2.1按中医妇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2产前护理

2.2.1遵医嘱做好各项化验检查。

2.2.2保持待产室清洁、安静及冷暖适宜。

指导孕妇尽量采取左侧卧位,注意休息。

2.2.3指导孕妇进食营养丰富的食物,如富含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及含铁、钙、纤维素的食物。

2.2.4孕36周以上如乳头扁平或凹陷时,指导孕妇适当向外牵拉乳头。

2.2.5讲解分娩配合知识。

2.2.6观察产程

2.2.6.1定时观察胎动和胎心音。

2.2.6.2观察生命体征及产程进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适时送至产房。

2.3产后护理

2.3.1了解分娩过程,协助产妇卧床休息;有会阴部伤口的产妇,嘱其向健侧卧位。

2.3.2观察子宫复旧及阴道出血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协作处理。

2.3.3产后4小时,应指导并协助母亲和新生儿皮肤接触、新生儿吸吮乳头。

2.3.4产后2小时,应鼓励产妇排尿。

产后6小时未排尿者,参照“癃闭”护理常规。

2.3.5鼓励产妇早期下床活动,但避免久坐、久站、当风坐卧,避免受凉、受热,衣服被褥厚薄适宜,禁用冷水。

2.3.6剖腹产按妇科手术术后护理。

2.3.7保持会阴部清洁,产后3日内每日冲洗1次。

会阴水肿者遵医嘱湿敷。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妇科护理常规——10胎漏、堕胎、胎动不安、小产、滑胎

妊娠期间因冲任气血不调、胎元失固,或禀赋虚弱、脾肾气虚,或血热,或跌仆损伤,或服药不慎等所致。

以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者,称为“胎漏”;胚胎在12周以内自然损堕者,称为“堕胎”;腰酸腹痛,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妊娠12~28周,胎儿自然殒落者,称为“小产”;小产连续发生3次以上者,称为“滑胎”。

其病位在胞宫。

先兆流产、先兆早产、习惯性流产及早、晚期流产等均可参照本病护理。

10.1护理评估

10.1.1停经史,早孕反应及伴随症状。

10.1.2妊娠史,既往史。

10.1.3阴道出血及腹痛情况,或有无胚胎组织排出物。

10.1.4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10.1.5心理社会状况。

10.1.6辨证:

肾气亏虚证、气血虚弱证、血热内扰证、外伤损络证。

10.2护理要点

10.2.1一般护理

10.2.1.1按中医妇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10.2.1.2卧床休息,出血停止3~5日后,可下床适当活动,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再次伤胎。

10.2.1.3严禁房事,防止损伤肾气;避免阴道检查及灌肠,以防加重出血。

10.2.1.4保持会阴部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

10.2.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0.2.2.1观察腹痛、腰痛、胎动、阴道出血等情况,以及神色、血压、脉象的变化。

10.2.2.2阴道出血量较多,伴腰酸、腹痛阵阵加剧,且有下坠感或尿频,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10.2.3给药护理

10.2.3.1中药汤剂宜温服,药后静卧少动。

10.2.3.2如有外伤,伤势严重者,遵医嘱给药,严禁使用伤湿止痛膏,以防流产。

10.2.4饮食护理

10.2.4.1饮食均衡,营养丰富,多食鱼、肉、蛋、动物内脏及蔬菜、水果等,以补充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10.2.4.2忌食辛辣动火、生冷寒凉、饮酒等碍胎之品。

10.2.5情志护理

10.2.5.1对阴道出血、腹痛,或担心胎儿健康的患者,应多给予关心,讲解胎漏、胎动不安经积极治疗后,可顺利孕育健康婴儿的病例,以增强治病信心,主动配合治疗。

10.2.5.2耐心解释,使孕妇了解精神因素与胎漏的关系,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刺激,妊娠早期多听音乐,调节情感。

10.2.6临证(症施护

10.2.6.1肾气不足滑胎者,应卧床休息。

10.2.6.2妊娠期外伤后,观察有无阴道出血、腹痛等情况,不可随意服用治伤药,以免破血动胎。

10.2.6.3滑胎者,应坚持药物治疗。

10.2.6.4阴道若有组织物排出,应保留排出物,遵医嘱送病理检查,并做好刮宫术的准备。

10.2.6.5小产或行刮宫术后,应注意观察排出之胚胎组织物是否完整及宫缩、阴道出血等情况。

10.3健康指导

10.3.1指导患者做好孕期保健。

10.3.1.1慎房事,早孕期及晚期妊娠禁房事。

10.3.1.2慎起居,生活规律,避免负重、攀高、防止跌仆。

10.3.1.3合理膳食,饮食宜富有营养,易于消化。

10.3.1.4重胎教,睡眠充足,保持心情舒畅。

10.3.1.5衣服宜宽大、轻松、柔软,勿紧束胸腰,以免影响胎儿成长及乳房发育。

10.3.1.6定期产前检查。

10.3.1.7妊娠期穿平底软质鞋,忌烟酒,避免过劳。

10.3.1.8孕期出现阴道出血时,应卧床静养,及时就诊。

10.3.1.9凡安胎失败者,应劝慰患者不要急于再次妊娠,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消除紧张心态。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妇科护理常规——11异位妊娠

因脏腑虚弱、气血劳伤,或情志不畅、气血郁滞,或风、湿、热邪损伤冲任,而致孕后凝聚于少腹,不达子宫。

以停经、少腹疼痛、阴道出血、腹部膨大,甚则痛剧厥阴、血脱、昏不识人为主要临床表现。

由于受精卵着床部位的不同,分为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子宫间质部妊娠。

临床以输卵管妊娠最为常见。

11.1护理评估

11.1.1月经史,生育史,既往史。

11.1.2生命体征变化及伴随症状。

11.1.3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阴道出血情况,有无并发症。

11.1.4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11.1.5心理社会状况。

11.1.6辨证:

休克型、包块型、不稳定型。

11.2护理要点

11.2.1一般护理

11.2.1.1按产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11.2.1.2保持外阴清洁,每日用温开水清洗外阴,勤换内裤。

11.2.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1.2.2.1观察腹痛腹胀、阴道出血、阴道排泄物、肛门有无坠胀感以及面色、神志、血压、汗出等情况,做好阴道后穹隆穿刺的准备。

11.2.2.2出现下腹剧痛、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血压下降时,应做好手术及抢救准备。

11.2.2.3出现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冷汗淋漓、脉微欲绝时,报告医师,做好手术及抢救准备。

11.2.3给药护理

11.2.3.1中药汤剂宜饭前温服,如有恶心呕吐者,中药宜浓煎,少量多次频服。

11.2.3.2包块型者,遵医嘱局部外敷中药散剂,促进包块吸收。

11.2.3.3服用活血化瘀药时,观察腹痛、阴道出血及有无胚胎组织物排出。

11.2.3.4使用药物杀伤胚胎时,应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11.2.4饮食护理

11.2.4.1饮食宜高营养、清淡、易消化为原则,忌生冷、油腻、辛辣刺激之品。

11.2.4.2不稳定型、休克型以流质、半流质饮食为宜。

11.2.5情志护理

11.2.5.1安慰患者,解释病情,消除不良精神刺激,调节情绪。

11.2.6临证(症施护

11.2.6.1不稳定型者,禁止腹部热敷和不必要的妇科检查。

11.2.6.2休克型者,按厥脱护理常规。

11.2.6.3需手术者,按妇科手术护理常规。

11.3健康指导

11.3.1治疗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预防异位妊娠的发生。

11.3.2注意经期和性生活卫生,减少炎症发生。

11.3.3指导患者选择避孕方法,做好避孕工作,减少人工流产及引产次数。

11.3.4定期门诊复查,特别是术后和包块型患者。

11.3.5妊娠失败者,嘱与下次受孕时间不得太近。

再次妊娠后,注意是否宫外孕,如出现腹痛、阴道出血时及时就诊。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妇科护理常规——12子痫

因禀赋不足、肝肾阴虚、或脾虚湿盛,又复妊娠重虚所致。

以妊娠晚期、临产时或新产后,出现眩晕头痛,昏不知人,两目上视,牙关紧闭,四肢抽搐,全身强直、时醒时发,甚或昏迷不醒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胞宫。

先兆子痫、子痫,可参照本病护理。

12.1护理评估

12.1.1妊娠中晚期有高血压、水肿、蛋白尿等病史。

12.1.2晕厥状况,水肿、体重增加的程度以及伴随症状。

12.1.3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12.1.4心理社会状况。

12.1.5辨证:

肝风内动证、痰火上扰证。

12.2护理要点

12.2.1一般护理

12.2.1.1按中医产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12.2.1.2绝对卧床休息。

子痫发作期,安置单人房间,室内光线宜暗,避免声、光的刺激,采用深色窗帘。

12.2.1.3做好防护工作,若昏迷烦躁者,加床档,防止意外发生。

四肢抽搐者,忌强力按压,以免骨折。

12.2.1.4做好口腔护理,取出假牙。

牙关紧闭者,宜侧卧位,并用开口器或牙垫,防止咬伤唇舌。

12.2.1.5各种治疗护理操作集中进行,动作轻柔、准确、迅速。

12.2.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记录血压、胎心音、抽搐、神志、小便以及浮肿等变化,备齐急救物品,配合抢救。

12.2.3给药护理

12.2.3.1中药汤剂宜温服。

12.2.3.2昏迷者鼻饲给药。

12.2.4饮食护理

12.2.4.1子痫发作时应禁食;昏迷者,采用鼻饲饮食;抽搐得以控制并完全清醒后,可进清淡低盐而富有营养的食物。

12.2.4.2体瘦患者,应加强营养,多食利水及富营养食物。

12.2.5情志护理

12.2.5.1加强精神护理,对患高血压、水肿、蛋白尿的孕妇,应告知本病知识,以消除患者恐惧心理,预防子痫的发生。

12.2.5.2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思想工作,给患者以安全感。

12.2.6临证(症施护

12.2.6.1抽搐时,给予氧气吸入,吸出痰液和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12.2.6.2测胎心音,注意宫缩、宫口扩大及阴道出血等情况,做好接产或手术准备。

若手术者,按妇科手术护理常规处理。

12.2.6.3昏迷者,按昏迷护理常规处理。

12.3健康指导

12.3.1子肿、子晕或轻、中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者,应及时治疗,以免发展为子痫。

12.3.2子痫发作控制后,应加强原发疾病的治疗。

12.3.3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因素的刺激。

12.3.4讲解镇静、解痉、降压等药物的功效;嘱孕妇若有异常反应时,应及时报告。

12.3.5因子痫而终止妊娠者,应做好产后随访,待血压稳定后指导患者再次妊娠。

12.3.6加强卫生宣教,阅读有关的妊娠指南,防病治病,未病先防。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妇科护理常规——13产后发热

因产后感染邪毒、正邪交争,或外邪袭表、营卫不和或阴血骤虚、阳气浮散等所致。

产褥期内出现高热寒战,或发热持续不退,伴有腹痛及阴道分泌物的量、色、质、气味等异常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

其病位在胞宫。

产褥感染可参照本病护理。

13.1护理评估

13.1.1分娩史,有无难产、创伤产史等。

13.1.2发热、腹痛、阴道出血等情况。

生活自理能力。

13.1.3产科检查、血常规等。

13.1.4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13.1.5心理社会状况。

13.1.6辨证:

热毒炽盛证、气血瘀滞证。

13.2护理要点

13.2.1一般护理

13.2.1.1按中医妇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13.2.1.2卧床休息,恶露未尽者取半卧位,有利瘀浊排出。

13.2.1.3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