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木雕中的民间故事毕业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54892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潮州木雕中的民间故事毕业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潮州木雕中的民间故事毕业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潮州木雕中的民间故事毕业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潮州木雕中的民间故事毕业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潮州木雕中的民间故事毕业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潮州木雕中的民间故事毕业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潮州木雕中的民间故事毕业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潮州木雕中的民间故事毕业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潮州木雕中的民间故事毕业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近年来,由于国家对传统文化、传统工艺的重视,潮州木雕这种传统民间艺术在新时代绽放异彩,有关潮州木雕的研究也逐渐增多。

就现有研究文献来看,有关潮州木雕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对潮州木雕的雕刻技艺、发展现状的研究:

如李小军的《潮州金漆木雕的漆工艺研究》对金漆木雕的材料、工具、工艺及背景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研究,为金漆工艺的传承、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夏仲在《关于潮州木雕传承与发展的调查及思考》中,通过分析潮州木雕的生存环境、发展现状,得出潮州木雕正面临生存空间狭小,传承困难等问题的结论,进而提出潮州木雕的发展须“注重传承与创新并重”“面向市场,打造品牌”“宣传引导,政策扶持”的保护和发展措施;

韩宁馨在《潮州木雕发展源流及其艺术意蕴探究》中,通过分析潮州木雕的历史来源、发展影响因素及潮州木雕的艺术特色三个方面,阐述了潮州木雕的精美造型、文化魅力和艺术成就。

其二,对潮州木雕文化符号、造型语言的研究,如杜延在《潮州木雕题材元素符号的文化诠释》中,从民俗文化维度对潮州木雕的各种题材元素符号进行了文化解读;

顿春林在《潮州木雕<

二十四孝>

造型语言研究》中,通过木雕花板《二十四孝》的人物造型语言、整体构图语言和精神内涵三个方面,探究潮州木雕的价值,继而总结其现状,探讨潮州木雕的继承与发展问题。

其三,对潮州木雕创新应用方面的研究,如刘颖、郭琼、林秋丽在《潮州木雕艺术在家具设计中的创新应用》中,从潮州木雕题材内容、研究现状、艺术特征等方面和创新实践的角度分析,指出将潮州木雕创新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应用,不仅为现代家具设计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思路与方法,同时也符合潮州木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其四,将潮州木雕与中国其他地区的木雕进行对比研究,如肖洁妮在《东阳与潮州两地近现代木雕花板对比研究》中,通过调查和对比研究,分析两地木雕花板的历史背景、题材内容、工艺技巧等,探究两地木雕花板艺术的异同点,进而究其差异的根源所在。

可见,前人研究对潮州木雕的工艺技艺、文化符号、造型语言和创新应用方面的研究比较重视,这方面成果较多,但对木雕图像中所讲述的民间故事却研究较少,有待进一步探讨。

基于此,本文以潮州木雕的民间故事为对象,通过搜集文献资料、实地调研和图像分析,还原、阐述这些民间故事,揭示其与潮州木雕的内在关系。

一、潮州木雕概述

(一)潮州木雕的渊源和演变

潮州木雕历史悠久。

从现存文献可知,唐昭宗年间(867—904)任职广州的刘恂在《岭表录异》中就有对潮州雕刻的记载,其中提到了“油画枹木履”这一木雕作品,是早期潮州木雕的雏形。

现存最早的潮州木雕制品就出自唐代潮州开元寺,可见唐代的潮州便有木雕艺术了。

明代《永乐大典》中的《刻漏记》有载“丱金涂漆”一词,指在木刻构件完成之后的饰金涂漆,这是潮州木雕使用漆金工艺最早可寻的文献记载,出自北宋致和元年(1054)。

在开元寺现存的木雕制品中,无论是出自唐代的“木鱼”,还是宋代所造的铜钟的悬梁——“木龙”,其雕刻技法都较为简朴,相对与我国其他地区的木雕来说,唐宋时期是潮州木雕发展的萌芽阶段或者说是前期阶段。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潮州木雕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明清时期中国及潮汕地区商品经济活跃,人们对建筑的美观、实用等方面的要求逐渐提高,为潮州木雕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明朝时期,潮州木雕开始不断发展并形成自己的特色,在此期间出现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如明代潮州府衙门楼的栏杆柱头饰件——“府楼猴”,雕刻比例精确,线条流畅,造型生动有趣。

又如明代潮州开元寺的千佛塔,构思巧妙,造型庄重,外观华丽,是明代金漆木雕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至清末潮州木雕走向鼎盛,随着潮州地区对外通商贸易的活跃,以及大批华人华侨回乡,建屋造祠成为财富的象征,财力丰厚的富商力求精致华美,使民间建筑一时间出现极尽繁荣的盛况,工匠们互相比试技巧,精致的木雕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如至今还闻名海内外的“虾蟹篓”。

新中国成立以来,潮州木雕又重获新生,经历了战争和灾难的洗礼,潮州木雕再一次以新的面貌,新的时代内涵,展现在世人眼前

(二)潮州木雕的技艺特点

潮州木雕的艺术风格具有饱满繁复、精巧细腻的特点,整体上呈现玲珑剔透又光彩夺目的效果,这与潮州木雕的选材和雕刻技艺密不可分。

樟木是潮州木雕的首选材料,不易崩塌、虫蛀,多用于家具等器物的雕刻。

其次还有杉木、花梨木等多种木材。

杉木材质轻松且细腻,容易加工,但在雕刻过程中易起毛,甚至崩坏、残缺,不宜作精雕细刻的作品,因此多用于建筑物或大型家具上。

沉雕、浮雕、通雕和圆雕是潮州传统木雕最主要的四种雕刻技法,其中多层次的镂通雕在雕刻上最具特色。

明代,木雕艺人已能够综合运用这四种技法,加以塑造典型,雕饰从平面向单层通雕发展,技艺越发纯熟。

如明代的“髹漆贴金千佛塔”就综合运用了圆雕和浮雕的技法。

从明末到清初的作品如“府楼猴”、《天姬送子》、潮州开元寺“佛殿龛桌”等,可看出平面通雕作品已逐步过渡到向单层次、双层次镂通雕刻技法发展。

这是清初潮州木雕向多层镂通雕发展的开端。

在鬼斧神工的雕刻技巧上,木雕艺人们又与漆画、彩绘、贴金等多种技法相结合。

调制各色颜料融合于漆料中,对木雕饰件的外表进行髹漆,或绘画各种纹饰,同时涂上金属粉箔,使作品色彩和结构更加饱满,让潮州木雕呈现精巧细腻又光彩夺目的视觉效果。

这也是最具潮州特色的特点之一,所以潮州木雕又被称为“金漆木雕”。

同时,潮州木雕将绘画与雕刻糅合成一体,工匠艺人们大胆地将不同历史时空的故事用平面绘画的形式加以描述,并将其糅合在木雕作品中,使木雕呈现立体生动的效果。

这一门艺术,多体现在潮州木雕的镂通雕刻技法上,并逐渐形成完整的体系,如国内外木雕史上最大型的镂空通雕挂屏《大观园·

庆元宵》。

(三)潮州木雕的题材

1.动物题材

潮州木雕题材丰富多样,古代人民多愿意通过各种外在的形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福,因此,潮州木雕也自然而然地成为其中的载体之一。

在传统的木雕题材中,多用祥禽瑞兽以驱邪、祈福、纳吉之用。

在民间,龙、凤、麒麟皆为瑞兽,在古代神话传说中这些神兽就是人民敬畏的存在,百姓们认为这些动物可保人民四季风调雨顺、全家平安健康,象征祥瑞和吉利。

除此之外,现实生活中的狮子、老虎、猴子、龟、喜鹊等动物,也多被应用于雕刻艺术之中。

在潮州木雕中,出现最多的动物题材便是狮子,无论是用于建筑还是装饰上,都是许多工匠们优先选择的题材。

在潮汕地区甚至是广东地区,狮子是人们崇敬的存在。

狮子在大自然中是百兽之王,象征着权威,震慑四方,也代表吉祥、繁荣、生生不息。

“狮”与“世”谐音,潮州木雕也多以双师、四狮、五狮、九狮等组合寓意“成双成对”“四世同堂”“五世其昌”“长久吉祥”等。

其次,老鼠在潮州木雕中出现的频率也很高。

对于人人敬而远之的老鼠,在潮汕人眼中却有着另外一层寓意。

潮汕人勤劳勇敢,却也传统迷信,许多人都有追求多子多福的观念,而老鼠作为繁殖能力极强的动物,在潮汕人眼中,便有了多子多福的象征。

(图:

老鼠戏葡萄)

2.植物题材

古人多爱给植物赋予各种象征意义。

潮州木雕中,人物多有山水树木搭配,博古多以花卉、果品相衬。

树木花果再现了自然山水的秀丽风光,也用来表达丰富多彩的人生。

岁寒三友——松、竹、梅是工匠们百用不厌的题材,象征高洁的人格和品质。

花卉瓜果多有象征富贵的牡丹、象征长寿的桃子、多子多福的葡萄和石榴。

荷花、梅花、菊花更不用说,多是象征高尚的人格。

在潮州木雕中,树木花果等植物也常和动物题材中的动物两两组成一个画面出现,如葡萄、石榴、桂圆等植物和麒麟、老鼠等动物组合在一起,体现百姓对子孙繁衍的期盼。

通雕仙人花卉博古纹神龛门肚)

3.生活题材

潮州木雕的生活题材多反映民俗风情,民俗风情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对美好未来的热爱和向往,这一类题材的木雕多出现在民间居室的床、柜子等家具用品中。

多有劳动人民日常生产生活的画面,如男女耕织、渔民捕鱼、牧童放牧、樵夫砍柴和货郎卖货等场景,生活气息浓郁。

同时还有地方风光和名胜古迹,如“西湖渔筏”“湘桥春涨”“凤凰时雨”等风景。

将生产生活和习俗融合为一体,贴近人民大众的生活。

通雕耕织图花板)

4.文学题材

木雕中文学题材的表现多以人们熟知的戏文或小说故事为主,木雕艺人多截取流传甚广的某个章节的场景或某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来突出所表达的整体。

小说故事被广泛应用的除了四大名著之外,还有《封神演义》《聊斋志异》等文学作品,取其中流传广泛的片段作为雕刻的主要内容。

如《水浒传》中的“三打祝家庄”,《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隋唐演义》的“薛仁贵封王”“郭子仪拜寿”等。

戏文故事以潮汕地区的传统戏曲——潮剧中的故事为主要题材,如“陈三五娘”“梁山伯与祝英台”“王茂生进酒”等。

与本土戏曲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反应当地民间审美和风俗民情。

通雕王茂生进酒)

5.宗教题材

宗教是古代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样,对于至今还保留许多宗教传统的潮汕地区来说,宗教题材一直是潮州木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中国民间信仰中,道、儒、佛三教合一,是传统木雕中具有精神教化意义的题材。

木雕创作中多有不同神明形象的存在。

道教多以八仙的人物形象体现,八个神仙性格各异、特点鲜明,代表男女老少、富贵贫贱等方面,寄予百姓们美好的愿望和期盼,代表作品有《八仙过海》《何仙姑》等。

佛教题材的作品多是观音、弥勒等民间信奉的佛教人物,传递慈悲,广结善缘等思想。

儒家思想题材则有《二十四孝》《郭子仪祝寿》等作品,突出纲常伦理,歌颂忠孝节义,体现礼制教化。

在木雕作品中,道、儒、佛三教有时单独体现,有时又糅合成一体,是人民在追求现实生活中的精神依托。

金漆木雕廿四孝图大寿屏)

(四)潮州木雕的功能

潮州木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主要用于楼房建筑、家居用品、祭祀器具的装饰等,几乎占据了古代潮州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不管是婚姻嫁娶等礼俗,还是祭祀祈福,都与潮州木雕有关。

楼房建筑上,如潮州已略黄公祠中就随处可见潮州木雕的身影:

位于祠堂大厅前的一处拜亭里,便有十八只金漆木雕凤凰置于木载之下,更有以民间故事为题材雕刻的木雕作品,这些木雕,既起到装饰的作用,又升腾了梁架,成为梁架之间的支柱;

在大厅前门楣上,装有一幅金漆画——《郭子仪拜寿》;

大厅中槽设有梁架,梁架之间的拱枋雕满图案,并全部漆金,令祠堂整体呈现金碧辉煌的效果。

在家居用品方面,古代潮汕人民的家中,从木制的沙发、柜子,到卧室的床,以及喝茶用的茶具等,都不乏有木雕作为装饰,精美别致,给人以美的享受。

直至今天,我们都能在潮汕地区看见木雕家具的使用。

潮汕地区多有祭祀活动,祭祀用的神龛、椟仔、香架等祭祀器物,都使用了潮州的漆画和雕刻技艺。

潮州木雕的内容多反应社会生活,题材多是人们喜爱和熟知的故事,表达人们内心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或对社会现实的讽刺等情感。

如在反帝斗争时期创作的《洋鬼子烛台》,表达了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不满和反帝斗争的决心;

《二十四孝》作品,以“孝”作为雕刻题材,传播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观念;

作品《苦肉计》则运用历史典故,歌颂勇敢机智的品质。

这些木雕题材,都饱含世俗道德观念,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博古人物故事小神龛)

二、潮州木雕中的民间故事

潮州木雕中所叙述的故事多取材民间,民间故事是劳动人民根据历史事实或现实生活改编并口耳相传的具有散文形式的文学作品。

从远古时期,民间故事就以一种奇异的存在形式在人们的口头间流传,在潮汕地区又有一些故事以戏文的形式传播。

因此,在文献搜集的过程当中,笔者多从地方志入手,如吴颖、贺宽于顺治十八年(1661)纂修的《潮州府志》,其中记录了许多流传较广的民间传说。

此外,郭子章的《潮中杂记》、郑昌的《韩江见闻录》和林大川的《韩江录》等“异闻”“杂录”,也有大量的民间故事。

最后,今人谢任爽先生所著的《潮汕民间故事集》,也是重要的研究资料。

把以上文献记载的民间故事,与潮州木雕中故事图像进行对比,就可以了解潮州木雕民间故事的基本情形。

(一)潮州木雕民间故事的形态类型

潮州木雕中的民间故事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题材内容从现实生活出发又不局限于现实生活的框架,许多故事还融合了人们对自然、对神明等超出科学范畴的想象,是特定时代劳动人民生活的侧面反应。

段宝林先生在《中国民间文学纲要》中对民间故事做下如此定义:

“民间故事是人民口头创作中叙事散文作品的总称,按题材内容及流传的不同情况可分为神话、传说、生活故事、笑话、寓言、童话等六类”。

根据这一定义,从各种有关的木雕作品来看,潮州木雕中记录的民间故事多为神话、传说、生活故事几个类型:

1.神话

神话多起源于社会生产落后的远古时期,人们面对自然的种种现象无法用科学合理的事实去解释,因此通过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理解幻想、改编出神、鬼、怪等物,以此来解答人类起源、万物伊始等问题。

神话有对自然浪漫的想象,也有对现实社会英雄人物的改编,从中也反应了原始社会人们解释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

如戏曲中常被传唱又被木雕工匠们拿出来反复表达神话作品——《八仙过海》;

又如当地人民信奉的神明——“三山国王”。

“三山国王”发源于揭阳市揭西县,是潮汕本土的神祗,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存在于潮汕民间庙会等民俗文化活动中,是潮汕人民的信仰。

三山国王)

2.传说

传说分为历史传说、人物传说和地方风物传说。

历史传说是根据历史事实改编而成的故事,如潮州木雕常出现的历史小说题材——《三国演义》中的“桃园结义”“长坂坡”“空城计”等;

潮州木雕中所表现的人物传说多是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故事,以此来突出人物形象,歌颂和赞扬英雄人物,如“岳飞抗金”“穆桂英挂帅”等英雄人物故事;

地方风物传说多有名胜风景、习俗、动植物传说这几个方面,如当地的成人礼——“出花园”、风景传说——“鳄渡秋风”、节日活动——游神赛会等。

这些都是深受木雕艺人喜爱的雕刻题材。

3.生活故事

生活故事多包涵人民生活场景、爱情故事等一些小人物的故事,带有一些哲理性,表达对机智善变的赞扬、对愚蠢呆笨的讽刺。

这类题材是潮州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潮州人民文化审美和文化认同的精神载体,具有人文主义色彩。

如作品《陈三五娘》就是流传于闽南地区的描写陈三和五娘爱情的经典故事,以此故事来表达对美好爱情的讴歌;

《耕读渔樵》中有樵夫挑柴、农夫耕作、渔夫撒网等画面,也有书生读书进而带着书童进京赶考的场景,生动传神地体现潮汕沿海人们辛勤劳作的场景和书香满盈的生活气息,是百姓安居乐业的写真,也是对美好家庭的憧憬。

(二)潮州木雕民间故事的特点

潮州木雕民间故事多以口头叙事的形式存在,许多故事取材、改编于现实生活,具有地域性的特点。

如围绕当地八个著名景点流传的故事,其中有为村民募捐造桥的僧人、率师抗元的文天祥、为人民祈雨的韩愈等;

又如为赞美来到潮州做刺史并有大功绩的韩愈所做的《蓝关雪》。

潮州木雕的民间故事也多取材于历史事件和历史题材小说,具有历史性,如《穆桂英挂帅》《空城计》《赵云救阿斗》等。

从文化角度看,也不难看出其传达出的儒学思想。

古人提倡读书、入仕,如歌颂当地七位乡贤上京赶考和做官的《七贤上京》,体现当时人民对金榜题名的追求;

主张中庸之道,木雕花板亦有“百忍堂”等这类题材的作品;

追崇帝王,重君恩,《文王访贤》这一故事体现了百姓们一种理想化的帝王思想;

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自然也是潮汕人民千百年来奉为圭臬的准则,许多故事中都暗含尊敬老人、赡养父母、公正无私、举止有度等内容。

潮州木雕的民间故事传达了一定时代下人民的价值趋向,也通过这种文学形式,给人民的精神上一道道德的枷锁,束缚人们自觉形成社会约定俗成的伦理道德观念。

通雕“百忍堂”窗花)

(三)潮州木雕代表性民间故事分析

1.“雀替”传说

雀替是古建筑物中位于立柱与梁枋之间的物件,即“屋檐之下,头顶之上”。

关于雀替,在潮汕民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很久以前,有一位老妇人独自生活在一个村庄里。

她的丈夫为国从军,却不幸战死于沙场,儿子长大后代父从军,远走他乡。

孤独的她,饲养了一只雀儿,整日与雀为伴。

在早春的一个深夜里,大雨倾盆,狂风呼啸,似要将老妇人的这一间破旧的房屋掀翻了去才罢休。

而老妇人熟睡在梦里,对即将到来的危险一无所知。

看见即将就要倒塌的房顶,雀儿急得直转,在最后一刻化为木鸟支撑住摇摇欲坠的房屋。

风雨骤停,老妇人做了一场美梦,而雀儿,也将在这屋檐下,永久地陪伴老人。

故事通过展开丰富的想象,用平铺直叙式的手法,展现故事内容,整个故事充满浪漫的色彩。

这个承载着美丽传说的雀替,在长久的历史中,被赋予美好的意义,并由最初的建筑功能转变为结构与美学相结合的产物,。

龙纹雀替)

2.《荔镜记》故事

《荔镜记》是潮州地区脍炙人口的爱情故事,被奉为戏曲的经典,而潮州木雕中常雕刻的陈三和五娘就是根据这一故事改编和创作的。

故事中的陈三(陈伯卿)是泉州人,送兄嫂前往广南赴任,路经潮州,又恰逢元宵佳节,在游街赏灯时与少女五娘(黄碧琚)相遇并互生爱慕之情。

但当地的富豪林大觊觎五娘已久,于是买通媒婆前往五娘家说亲。

五娘父母皆为趋炎附势之人,因此便应下亲事,瞒着五娘将她许配出去,五娘得知消息后抑郁不安。

下聘之日,五娘将媒人赶走,亲事就此搁置。

第二年,陈三再次来到潮州,两人再次重逢。

相遇时,五娘将荔枝、手帕作为定情信物投给陈三,陈三会意,装扮成磨镜匠,骗过了五娘的父母。

在磨镜时陈三故意打破黄家传世宝镜,以卖身为黄家家仆作为补偿,得到与五娘相会的机会。

在各种波折下,陈三和五娘最终逃出黄府,远走高飞回泉州,至此,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一故事在叙事时,按一定的因果关系,层层渐进,将故事推向高潮和结局,体现不同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荔镜记》不仅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美好爱情的祝愿和向往,也是人民超越世俗,与反抗财富权势理想愿望。

荔镜记(局部))

3.《七贤上京》故事

《七贤上京》是潮州木雕独具地方特色的题材之一,潮州历史上出现过几次科举鼎盛时期,因此潮州木雕中的“七贤”有“前七贤”和“后七贤”之说。

分别讲不同历史时期科举登第、进京为官的七位乡贤的故事。

“前七贤”指宋代的七位乡贤,其中有向皇帝“赋颂”以陈灾异、针砭时弊的刑部郎中许申,南中诸郡中介清操第一的张夔,“厘剔宿弊”、岁凶“免民租”、“辨冤狱”的知州刘允,南归读易的林巽,文章学识出众、直言刚正的礼部尚书王大宝,事亲至孝的卢侗和志趣超逸的吴复古。

潮州木雕在表现前七贤的画面中,多有七位人物骑马、穿官服、挺胸抬头等特点,将形态各异、身份地位不同的人物表现得淋漓尽致。

“后七贤”指明代时的郭之奇、翁万达、林大钦、许国佐、黄奇遇、罗万杰、萧端蒙这七位贤人同榜登进士的故事,多有七位书生与书童赴京赶考,行于山野道路的情景。

无论是前七贤还是后七贤,通过潮州木雕所雕刻的画面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个年代进京赶考、进京为官的场面。

也能体会到当时潮州人民对科举的推崇和对进京为官人士的骄傲和崇敬。

通雕七贤进京图屏风窗花)

三、潮州木雕的图像叙事

潮州木雕中的许多图像均以叙事为主要特点,如前文提及的《陈三五娘》《七贤进京》等具有故事情节的民间文本,以图像的形式再现人物、场景、故事情节等,糅合于潮州木雕的创作当中,可见其具有叙事性,也是将民间故事具体形象化的过程。

(一)潮州木雕图像叙事性特点

潮州木雕将装饰技艺广泛运用于楼房建筑、家具用品及祭祀器物之上,并采用髹漆贴金工艺,使其呈现金碧辉煌的效果,具有浓郁的岭南特色和潮汕风情。

雕刻花板周身布饰,刻饰题材丰富,雕刻手法独具一格,使图像整体繁而有序,在叙事上显得精巧且别致。

1.故事情节的处理

潮州木雕通过图像叙事,常在有限的空间里,将复杂的故事情节通过前后错开,上下重叠的形式,将叙事内容合理、完整地呈现在花板上,并在图像中排列出亭台楼阁、山峦曲径,丰富画面中的意象。

叙事上多呈现线性的叙事结构,叙事时突出内在的因果关系,按一定的线性逻辑,层层渐进,将叙事内容逐渐推向高潮和结局,这样可以确保叙述的完整性,故事情节稳定、逻辑清晰,更易于让故事在传承中保持原貌。

以通雕人物故事花板《赵云救阿斗》为例,该图像运用平铺式的手法,将赵云七进七出最终救出了阿斗,并向刘备报告阿斗已经安然无虞的故事表达完整。

叙事顺序从两边到中间,整个救人的场面从两边开始并不断发展,将故事一步步推向最中间的部分,也就是高潮和结局。

再如通雕《郭子仪庆寿》花板,叙事顺序呈“Z”字形分布,沿着这一路径将故事串成一条线索,故事开端从“Z”字形字母的右下角出发,最远处的人策马赶来,宾客置于两端,还有人吹着唢呐、敲锣打鼓,场景热闹非凡,沿着这一路线到最上方,便是郭子仪和其夫人,在画面的中间处接受大家的贺寿。

这两个花板的图像,不仅叙事条理清晰,在构图上用法巧妙,还用精湛的雕刻手法让有限的空间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

两个花板中的亭台楼阁、花草树木错落有致,用通雕的技法置于人物之后,既不喧宾夺主,又起到衬托和装饰的作用,使场景热闹非凡,画面立体饱满,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显得华丽庄重,玲珑瑰丽。

2.人物的刻画

人物是图像叙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叙事的中心环节。

木雕花板中的人物刻画写实,比例合理,运用合理夸张的手法,突出人物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使人物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同样以《赵云救阿斗》和《郭子仪祝寿》为例,两个花板的图像中,人物的头部均被按比例放大,神情刻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