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规范指南规范doc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546063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规范指南规范doc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规范指南规范doc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规范指南规范doc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规范指南规范doc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规范指南规范doc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规范指南规范docWord下载.docx

《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规范指南规范doc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规范指南规范docWord下载.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规范指南规范docWord下载.docx

智慧校园建设要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政府主导,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多渠道多途径参与智慧校园的建设与服务,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机制。

坚持融合创新。

要充分发挥智慧校园对高素质人才培养和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智慧校园建设关键在于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核心业务的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教学和管理模式的变革。

智慧校园建设要坚持应用驱动的基本原则,学校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发展目标,从信息化应用需求出发,整体规划、有序实施,通过应用服务的智能化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打造特色鲜明的智慧校园。

坚持区域推进。

智慧校园建设要与当地智慧城市和社会整体信息化建设协调发展,避免出现“信息孤岛”。

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总体规划设计智慧校园基本要求,通过研究、试点和示范引领,促进区域内学校的合作,具有通用流程、高度共享需求的应用系统,采用教育云公共服务模式,具有校本特色的平台系统,采用自建模式,从而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调发展。

 

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评价指标

分值分配表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分值(分)

一、师生发展(30分)

学生发展

15

教师发展

二、应用融合(60分)

管理应用

20

教学应用

25

应用服务

三、资源共享(40分)

建设模式

共享模式

四、基础支撑(40分)

基础设施

10

信息终端

8

多媒体教室

6

智慧教室

创新实验室

5

智能安防系统

五、组织保障(20分)

组织机构

机构人员

经费保障

7

六、特色创新(10分)

课题研究

2

特色应用

3

创新机制

创新成果

江苏省义务教育智慧校园建设

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内容

学生发展(15分)

①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认识到信息对生活、学习的重要性,能利用工具获取、分析、加工、评价信息并创造信息、传递信息,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交流协作、知识建构、作品创作和知识创造。

②学生能熟练地使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以及其它终端设备,并掌握合适地选择技术工具,探索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③学生能通过个人空间进行个人学习资源管理、网络交流、在线测试等各种网络学习活动。

在教师的指导下,应用信息技术灵活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个性化学习等。

4

④能充分发挥创造性,利用计算机、3D打印机等创造创客作品。

100%的学生有数字作品,5%以上的学生有创客作品。

⑤近两年内学生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竞赛获奖。

⑥能遵守网络文明礼仪,自觉尊重知识产权,不使用盗版软件,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1

教师发展(15分)

①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善用技术教学,善用技术支持自身专业发展。

②能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能获取、加工和集成教学资源,支持课堂教学;

能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参与校本和区域教研活动;

能利用信息技术记录和反思自己的专业发展过程,能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对象、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和评价。

③能熟练应用个人空间进行教学资源管理、学习活动设计、教学任务安排等各种网络教学活动,并对教学空间进行个性化设置。

④有教师在省级以上(含省级)刊物上发表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成果,有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含市级)信息化教学大赛并获奖。

①具有安全的校园门户网站,能对校内外公开信息,提供信息检索、统计、日志管理等服务,并为智慧校园应用提供统一入口,门户信息及时更新。

㈠管理应用(25分)

②单点登录,提供统一的电子身份,支持多平台、多终端统一的用户认证方式,能将各种应用系统无缝集成。

③智慧校园平台拥有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研训、智慧展现与分析、互动智慧社区管理等应用系统,实施办公管理、教学管理、成绩与学分管理、图书与实验管理等应用。

各网络空间和应用系统互联互通,并与省、市区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及服务互联互通。

13

④面向学校管理层,设置数据分析模型和评估指标体系,能及时动态提供学校建设和发展的现状数据,能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决策提供有力的动态数据支撑的平台。

具有基于大数据的学生学习行为分析功能,为教师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具有基于大数据的教师教学行为分析功能,为科学评定教师教学工作提供依据。

㈡教学应用(30分)

①为教师提供专题性素材、知识点学习(探究)工具、学科编辑工具(自主研制微课)等多种形式的备课支撑平台,能将资源库、题库有机集成,支持与多媒体互动教学系统融合。

具有备课结果的上传、浏览、查看、下载、统计、评价等功能,且能有机集成到教师网络空间中。

②积极开展智慧课堂研究,综合运用学科教学工具、网络空间、数字实验室或学习体验中心等开展智慧课堂教学,有效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与学方式。

各学科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泛在学习、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等,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③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授课课时数与总课时数的比例达到90%以上;

应用交互式设备和网络教学系统、数字实验室或学习体验中心进行教学课时数与总课时数的比例达到60%以上。

④注重教与学过程大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实现教师教情、学生学情的及时精准反馈,实现个性化的学习。

⑤根据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为学生开通实名的网络学习空间,帮助学生利用网络空间进行讨论、作业、考试、拓展等创新型开放学习。

⑥以手机等移动学习终端为载体,帮助学生利用移动学习系统,通过电子教材阅读、教学视频点播、作业下载等功能,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个性化学习。

㈢应用服务(5分)

用专用APP关注两种模式实现智能手机的免费接收信息,进行有效的家校互通,包括交流学生出勤情况、学习情况及在校表现等。

提供校内外科学、文化、艺术、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的信息发布功能。

定期开展科学、文化、艺术、社会等课外活动,并发表相关报道或文章。

㈠建设模式(20分)

①数字教育资源建设采用区域统建模式,通过江苏教育网实现省、市、县(区)教育资源中心互联互通,学校主要建设校本资源。

资源建设与“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同步推进。

资源平台无缝嵌入教师、学生空间,能实现资源个性化展示及定向推送等功能。

学校按照区域教育资源中心的技术标准及整体规划建设校本教育资源中心,并与区域教育资源中心无缝对接。

资源全面系统,内容涵盖学校全学科、全学段。

12

②教师个人空间是进入包括校本资源平台等各类信息化应用的唯一入口。

资源平台的各类功能应能方便教师使用、鼓励教师共建共享资源。

③区域建有数字图书系统,支持数字图书与学校纸质图书管理系统数据的互联互通。

有统一的信息门户网站,能实现用户统一查询、浏览数字图书资源和纸质图书简介,并支持移动阅读。

数字图书内容应包含电子期刊、电子图书、视频和音频等不同的数字化资源,数字图书馆各类资源每年应有更新,更新率与纸质图书更新率相匹配,能满足教学、科研和教师进修、学生成长的需要。

㈡共享模式(20分)

①教师100%能通过教师个人空间的数字化教学平台使用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

50%的教师能运用远程教学系统开展远程互动教学,通过视频直播、远程互动等形式为学生答疑解惑。

②学生个人空间嵌入学生远程学习平台,提供课程选修、在线学习、配套资源推送等功能,为探索个性化学习、翻转学习、深度学习等新型教学模式提供支撑。

所有学科都能为学生提供相应的选修课程资源。

50%学生通过远程学习平台开展自主学习、深度学习,获取学习资源,并能与同学、老师开展远程互动,解决学习中碰到的各种问题。

③建立资源共建共享的机制,对教师使用资源、共享资源均有相应的激励机制。

资源建设逐步进入良性循环。

信息基础设施(10分)

①校园网能满足“智慧校园”管理、安全与教学等功能要求,接入江苏省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有独立或共享的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

学校网络出口配置固定教育网IP地址。

②网络服务全覆盖,千兆以上带宽到楼宇,千兆带宽到桌面,拥有功能完备的网络运维管理平台。

无线网络能支持移动学习、移动办公等应用。

③建有基于校园网络的数字广播系统、数字电视系统和数字会议系统。

信息终端(8分)

①学校各教育教学行政管理部门、教科研业务部门至少配备1套含办公用电脑、打印机及其他日常工作所需的常用信息化终端设备,配备高速扫描仪,配备能支撑对全校学生成绩分析。

也可以根据学校实际购买服务。

②学生的移动学习终端数能足够支持学生学习;

教师数与教师使用终端比例不低于1:

1,拥有支撑移动学习和交流的智能终端及配套设备,满足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教研活动的开展。

③学校主要公共服务区域(图书馆、活动室、行政楼等)至少配备一套为全体师生提供各类信息化服务的公用终端(如触控一体多媒体服务终端等)。

校内智能一卡通系统,提供校内消费、图书借阅、门禁管理、考勤管理、宿舍管理、访客管理、学生自助服务等诸多功能。

一卡通终端数量不小于全校师生数的20%。

多媒体教室(6分)

①每个教室配备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达到《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装备标准》中的一类标准,能实现互动教学功能,满足教学需求。

②具备智能型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实现教室内主要电子设备的集中控制。

智慧教室(6分)

①依托区域教育云和教学资源平台、智能学科辅助工具、在线学习社区以及第三方服务,实现课堂教学云端一体化。

实现深度学习、翻转教学、个性化教学等教学模式变革与创新,提升教学效率和学习成绩,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②有条件的学校建设一间未来教室。

以人工智能、教育大数据、模式识别技术为基础,结合多种互动教学方式,解决学情数据采集、智能批改、学情动态诊断与个性化补救等关键问题。

形成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教学及评价体系。

支持面向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全方位学情分析及教学改进服务。

创新实验室(5分)

借助人机交互、传感感应、三维仿真、虚拟现实等技术,建有智能机器人、动漫制作、虚拟仿真实验室、开放式互动体验室等智能实验室或学习体验中心。

建有STEM创客教室。

分设加工区、编程区、3D打印区、测试区、展示区等,满足不同级别STEM创新课程需求。

㈥智能安防系统(5分)

①有独立出口的必须配置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系统、漏洞扫描系统、有害信息过滤系统和WEB应用防火墙等网络安全设备。

配有统一上网管理设备,可控制和管理对互联网的使用,功能包括对网页访问过滤、网络应用控制;

或通过区域统一上网认证进行上网。

校园网必须配备日志记录和查询系统,并保存至少60天的网络日志。

②建有一套智能校园安防系统,与区域行政部门数据同步,与当地公安部门安全防范系统联网。

安防系统实现对校园视频监控、入侵报警、紧急呼叫求助报警、电子巡更、电子监考、学生出入控制、访客管理的统一管理和控制。

③有条件和特殊需要的学校,可以部署消防报警系统、紧急广播与疏散系统、视频智能识别系统、应急(紧急)定位求助系统和其他特殊类型安防子系统。

信息化领导小组及相应机构(8分)

①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智慧校园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

每学年召开2次以上校级会议并有记录。

②学校管理者具有较强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校长每年至少参加1次区县级以上教育信息化相关培训与学习,达到《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试行)》要求。

㈡机构人员(5分)

①组建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教师队伍,职能明确并常态化开展工作。

②有专业人员负责,24个(含24个)教学班以上的学校,应配备4名及以上专(兼)职工作人员,24个教学班以下学校应配备2名专(兼)职工作人员。

专职管理人员需持市级以上(含市级)相关证书。

㈢经费保障(7分)

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资金列入各级财政教育经费预算,学校用于数字资源、数字化实训系统的建设经费不低于生均公用经费的10%。

设立运维专项资金,每年投入的资金不少于信息化总投入的5%,且逐年增加。

㈠信息化科研(2分)

有省级及省级以上立项信息化专项科研课题不少于1个,进行了开题论证,取得阶段性成果。

结题成果鉴定为二等奖(良)以上,获省级以上信息化单项和综合荣誉。

㈡特色应用(3分)

①参与信息化企业、高校、政府信息化合作的前沿教育信息化实验项目,持续3年以上,并取得创造性成果,得到市级以上行政和相关部门认可并推广。

②结合学校办学特色,自主探索和创新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教育教学应用,取得明显成效并在全市甚至全省、全国范围内产生较大影响。

③参加省、市组织的教学能手大赛、信息化素养大赛等活动并获奖。

㈢创新机制(2分)

积极探索“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创新机制,保障“智慧校园”的可持续发展。

㈣创新成果(3分)

①有根据学校办学特色而独立开发的信息化应用平台,并持续使用3年以上,覆盖全体教师或学生。

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创新社会化社交软件应用,网络文化建设具有特色。

③智慧课堂研究和大数据应用卓有成效,有一定的影响力。

江苏省普通高中教育智慧校园建设

能解决信息技术应用中的常见软、硬件问题。

③学生能通过个人空间进行个人学习资源管理、网络交流、在线测试、选修课程等各种网络学习活动。

④能充分发挥创造性,利用计算机、3D打印机、数控工具等创造创客作品。

④支持新高考模式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和走班听课排课的教学教务管理系统。

⑤面向学校管理层,设置数据分析模型和评估指标体系,能及时动态提供学校建设和发展的现状数据,能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决策提供有力的动态数据支撑的平台。

数字图书内容应包含电子期刊、电子图书、视频和音频等不同的数字化资源,数字图书馆各类资源每年应有更新,更新率与纸质图书的更新率相匹配,能满足教学、科研和教师进修、学生成长的需要。

①学校各教育教学行政管理部门、教科研业务部门至少配备1套含办公用电脑、打印机及其他日常工作所需的常用信息化终端设备。

配备高速扫描仪,配备能支撑对全校学生成绩分析。

1,拥有支撑移动学习和交流的智能终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