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543225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心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心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心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学心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学心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心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小学心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心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心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3、再认——是识记过的事物再次出现在面前,能够把它认出来的过程。

34、重现——是指经验过的事不在眼前时能够把它回想起来的过程。

35、遗忘——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再现,或者错误的再认和再现,这种现象叫遗忘。

36、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可以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7、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38、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的目的,在一定刺激作用下,自然而然产生的想象.

39、有意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在意识的控制下,自觉进行地想象.

40、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描述和图样示意,在人脑中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41、创造想象——是人运用已有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地心理过程。

42、幻想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于未来想象。

43、动作思维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叫动作思维.

44、形象思维以直观形象为支柱的思维叫形象思维.

45、抽象思维——以概念为支柱直接反映事物本质的思维,叫抽象思维.

46、发散思维——朝着多个方向,形成多种正确答案的思维,叫发散思维.

47、集中思维——朝着一个方向,导出单一正确答案的思维,叫集中思维.

48、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是思维过程的基础,并贯穿于整个思维过程。

49、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50、心境——是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51、应激——是由出乎意料情况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52、道德感——道德情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准则去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53、美感——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客观事物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54、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55、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过程。

56、意志行动——在意志支配下进行地行动叫。

57、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容动力。

是需要动力作用的直接体现。

58、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一个人在行动中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对自己行动的目的具有清楚而深刻的认识,并有效地支配自己行动地意志品质。

59、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一种善于明辩是非,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并积极执行决定的意志品质。

60、意志的坚持性——是指不屈不挠地把决定贯彻始终的意志品质。

61、意志的自制性——是指一个人善于控制和协调自己行动的意志品质。

62、个性——现代心理学通常把个性理解为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一个人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

63、需要——是人们在个体或社会生活中欠缺某种东西,并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心理倾向。

需要反映某种客观存在和要求的必然性,并成为个人活动的积极性的源泉。

64、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倾向于某种事物,力求认识、参与某种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

这种倾向具有稳定性特征,能够较长时间地维持在某种事物或活动上。

65、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地心理特点。

66、间接兴趣——是指由事物或活动的结果所引起的兴趣.

67、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保证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总是和活动联系在一起,成为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因素。

68、性格—是指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对客观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69、气质—在心理学中,把一个人在心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比较稳定的动力特征,称为气质。

所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心理活动的强度、变化的速度、灵活性与稳定性以及指向性特点。

70、一般能力——是人在各种活动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注意力。

71、创造能力——是指在活动中,有目的的创造出有社会价值的、新颖的、独特的思想与产品的能力。

72、学习——广义的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较持久的行为变化。

是指人和动物的学习。

73、意义学习——通过符号使学习者在头脑中获得相应的认知内容的学习,叫意义学习

74、机械学习——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实质性和人为性的联系.

75、接受学习——是教师引导学生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是课堂学习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

76、发现学习——是教师启发学生独立发现事物意义的学习.

77、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某种学习需要的外显。

78、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究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

79、概念——是指由符号所代表的具有共同的关键特征的一类事物。

80、概念同化——是指学习者将概念的定义直接纳入自己认知结构的适当部位,通过辨别新概念与原有有关概念的异同而掌握新概念.

81、创造性——是产生独特非凡而具有一定人类价值产品的能力。

也称创造力,或创造心理。

82、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83、品德——即道德品质,又称品性、德性。

是指个人依据一定德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德稳定心理特征和倾向,是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

84、观察学习——是个体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现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

85、顺从——是表面接受他人的意见和观点,在外显行为方面与他人一致,而在认识和情感上与他人并不一致.

86、认同——是在思想、情感和态度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比顺从深入一层.

87、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88、学校心理健康指导——是指在学校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导。

即心理学专家及教育工作者,对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为有认知缺陷、情绪障碍、行为问题、学习障碍的学生,提供心理咨询与帮助,促使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89、健康——不仅是没有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90、心理障碍——是指影响个体正常行为和活动效能的异常心理。

是心理活动中,由挫折而形成的轻度创伤。

91、学习障碍——是学生某种学习能力的缺乏,而导致学习活动的明显困难。

92、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专门技术,通过咨询者与来访者的良好人际交流,帮助来访者自强、自主、独立,客观分析所面临的困扰并加以克服,增进心理健康,提高适应能力的过程。

 

二、简述题: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

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与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其中认识过程的主要内容有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2)个性心理具体表现在人的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三个方面。

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性格。

2、学习心理学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什么意义?

(1)在理论上:

心理学的研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科学的论据。

心理学理论有助于克服和批判各种唯心主义思想。

心理学研究有助于邻近学科的发展和学习。

(2)实践意义:

心理学对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提高生产劳动效率有重要意义。

心理学有助于做好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

心理学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提高医疗效果。

心理学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研究心理学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

4、唯心主义心理观与唯物主义心理观的区别是什么?

(1)唯心主义认为心理是不依赖于物质而存在的,心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2)唯物主义认为心理的产生有赖于物质的存在,物质是第一性的,心理是第二性的,心理是物质的产物。

5、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关系怎样?

(1)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2)两种信号系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独有的;

第二信号系统是在第一信号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的,第二信号系统调节和控制着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产生人的心理。

6、简述条件反射形成的生理机制及其建立的条件:

条件反射形成的生理机制是无条件刺激物和条件刺激物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了暂时神经联系。

条件反射的形成是有条件的,即:

条件刺激物与无条件刺激物有时间上要有一定的重合;

条件反射需无条件刺激物给予强化才能巩固。

·

7、注意的品质有哪些?

注意的范围、集中性、稳定性、分配、转移。

8、中学生注意的特点有哪些?

(1)有意注意进一步发展,开始发展对抽象材料的稳定注意

(2)有意后注意得到较快的发展(3)注意的品质得到了较好的发展(4)注意的个别差异明显

9、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哪些?

(1)客观原因:

刺激物的强度、新异性、活动变化和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2)主观原因:

人的需要、兴趣和态度;

人的知识经验;

人对事物的期待;

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10、引起和维持无意注意的条件是什么?

对活动的目的和任务的理解;

培养间接兴趣;

排除干扰。

合理地组织活动。

11、简述知觉的基本特征:

知觉的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12、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有哪些?

(1)客观因素:

对象和背景的差别;

对象的活动状况;

对象和背景的组合关系。

(2)主观因素:

人的需要、兴趣、经验和情绪状态

13、简述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感觉的适应现象;

感觉的相互作用;

不同分析器活动的相互作用;

同一分析器感觉的相互作用;

实践与感受性的变化。

14、影响知觉整体性的因素有哪些?

对象各部分的强度关系;

对象各部分的依存关系

(2)主观因素:

人的经验、知识水平。

15、遗忘的原因是什么?

衰退说;

是记忆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的结果。

干扰说;

遗忘是因为有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

目前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干扰是主要原因。

16、简述遗忘的规律: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

17、简述记忆的过程:

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

18、影响再认的因素是什么?

(1)对原有材料识记的巩固程度

(2)当前呈现的材料同原来曾识记过的材料的相似程度(3)当前事物所处环境和该事物过去被识记时所处环境的类似程度。

19·

简述思维的过程:

(1)分析与综合过程

(2)比较与分类过程(3)抽象与概括过程(4)系统化与具体化过程

20·

简述思维的品质:

思维的品质是指个体在思维活动中智力特征的表现,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思维活动上表现的差异

(1)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

(2)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3)思维的逻辑性(4)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21、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有何区别?

(1)含义不同;

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描述或图样示意,在人脑中形成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是不根据责成的描述,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2)二者内容的创造性程度不同,再造想象的创造性在程度上不如创造想象。

22、情感的功能有哪些?

信号功能、调节功能、感染功能

23、初中学生情感的特点有哪些?

(1)情绪情感的半外露、半隐蔽性特点

(2)情绪和情感不够稳定,存在明显的两极性(3)高级情感得到迅速发展

24、情感调控的方式有哪些?

理智调控、转移调控、激励调控。

25、意志有哪些品质?

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

26、初中生意志的特点有哪些?

近景动机占主导地位,意志行动的动机容易动摇;

说和做相脱离;

克服困难的毅力逐步增强;

(4)在意志品质上的特点:

自觉性和幼稚性、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矛盾状态:

果断品质有发展,反应快、行动快,有轻率行为表现:

自制力有所增强,但自制力水平不高:

坚持性还很不成熟,其行为容易虎头蛇尾、半途而废。

27、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可以分为哪些阶段?

(1)采取决定阶段:

可分为三个环节,即动机斗争、确定目标、选择行动方法和制定行动计划。

(2)执行决定阶段。

28、意志行动的特征有哪些?

自觉目的性、以随意动作为基础、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29、个性有哪些基本特征?

个性的整体性、个性的独特性、个性的稳定性、个性的社会制约性

30、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内容: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1、简述个性的心理结构:

个性的心理结构就是个性的构成。

个性是多侧面、多层次的复杂的统一体,它一般由如下三个部分组成:

(1)个性倾向性

(2)个性心理特征(3)自我意识

32、影响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主要有先天因素、社会环境两大因素。

社会环境又可分为社会生活条件、教育、个体的社会实践和个人主观能动性三方面因素,

(1)先天因素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

(2)社会生活条件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决定因素(3)教育在个性形成中起主导作用(4)个体社会实践活动和个体主观能动性。

33、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是怎样的?

能力和知识、技能是密切联系的。

一方面,能力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活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以离开了学习和训练,能力是得不到发展的。

另一方面,掌握知识、技能也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依赖于能力的发展。

能力与知识、技能虽然联系紧密,但是它们的发展并不完全一致。

34、气质与性格的关系怎样?

气质与性格关系密切,二者相互融合,相互影响。

气质是与生俱来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性格是在后天实践中形成的。

(1)气质可以影射性格的形成和发展速度

(2)气质可以影响性格的表现方式(3)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相同的性格特征,同一气质类型的人也可以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

性格也可以影响气质,气质虽然是稳定的心理特征,但它仍受到后天生活实践的影响,发生一定的变化,其中性格特征可以克制气质类型中的某些特征。

35、结合实际分析影响性格形成的影响:

要点:

(1)家庭影响:

家庭的社会地位、生活条件;

父母的性格和思想作风、对子女的期望;

家庭的教育方式。

(2)学校文化;

教育内容:

教师的性格和思想;

学生集体。

(3)社会影响(4)自我教育。

36、简述性格的结构内容:

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

性格的情绪特征;

性格的意志特征;

性格的认知特征

37、意义学习的条件有哪些?

(1)意义学习的客观条件:

学习材料自身具有的逻辑意义。

这里说的逻辑意义,是指材料本身能与学习者的有关观念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性垢联系而言的。

(2)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

是指学习者的内因。

第一、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如果学习材料本身有逻辑意义,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又具备适当的知识基础,那么这种学习材料对于学习者就构成了潜在意义。

第二,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意义学习的心向,是指积极主动地把符号抽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38、制约学习兴趣的因素有哪些?

(1)熟悉而新颖的刺激

(2)学生事物有愉快的情绪体验。

兴趣伴随着积极的情感体验,能使学生学习需要得到满足。

产生愉快、惊喜等积极情感体验的活动易引起兴趣(3)适合学生个性的活动。

兴趣受制于人的需要、能力、气质和性格。

个性特征是学生兴趣发展的重要基础。

责任感和义务感。

39、制定学习目的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1)舍远求近。

即要完成的某项学习任务就是眼前的事,而不是指向遥远的未来的目标。

(2)具体明确。

具体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建立在可观察到的行为结果上。

(3)非难非易。

具有适中的挑战性。

40、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客观因素:

刺激呈现的模式;

问题的具体性;

多余刺激的干扰;

练习的多样性。

主观因素:

认知结构;

定势的作用;

智慧发展的水平;

动机强度。

41、学习为什么会迁移?

学习迁移之所以会发生,一般取决于两个条件:

(1)客观条件,两种学习之间存在共同成分

(2)主观条件,学习者必须具有概括出两种学习之间共同成分的能力。

42、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

很多,客观因素有家庭、社会和学校因素:

主观因素有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以及道德认知水平。

43、学生不良品德的原因有哪些?

客观原因:

家庭的不良教育;

学校教育工作上的缺点和错误;

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主观原因:

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被强烈的个人欲望所驱使;

意志薄弱,道德观念不能战胜不合理的需要;

不良行为习惯的作用。

44、中学生面临的基本心理冲突有哪些?

性发育迅速成熟和性心理相对幼稚、性知识缺乏的矛盾;

情感激荡要求释放与外部表露趋向内隐的矛盾;

自我意识迅速提高和社会成熟相对迟缓的矛盾。

45、简述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1)了解自己并肯定自己

(2)正视度接受现实(3)有良好的人际关系(4)善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5)热爱生活、乐于工作(6)智力正常,心理、行为特征与年龄特点相符合

46、学生心理健康有何重要意义(影响)?

(1)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重要条件。

(2)心理健康是强化智力活动,促进智力发展,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工作效率的保障(3)心理健康是优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47、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思路和途径有哪些?

(1)指导学生自觉遵循心理规律,了解心理保健方法;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接纳“现实我”。

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主动与人交往。

积极参加文体活动。

(2)对少年期学生进行必要的性教育(3)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4)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5)教学中讲究的心理卫生

48、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问题的预防

(2)开展心理咨询工作(3)诊断生评价(4)行为矫正5)学习指导(6)职业指导。

三、填空、选择题

1、《绪论》人的心理现象极为复杂,它可以概括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心理现象(又被称为心理活动)不仅人有,动物也有,我们所学的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心理学是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冯特《生理心理学原理》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心理研究应遵循的原则有客观性原则(最基本的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教育性原则。

研究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观察法和实验法。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华生。

个性心理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并表现出来的。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马斯洛。

2、《心理实质》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上是脑的机能。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神经系统可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大脑皮层上有三条显著的沟裂,将大脑皮层分为四个区,称为叶,即:

额叶、顶叶、枕叶、颞叶。

人的心理活动就其产生的方式来说都是反射。

第一信号系统是由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包括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与抑制。

条件反射的原理是由巴甫洛夫提出来的,心理现象就其产生方式是反射活动。

3、《注意》注意可以分为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其基本特征是指向性、和集中性。

注意的三种基本功能是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与注意的稳定生相反的品质是分心。

正在上课时突然的事件引起学生产生的是无意注意。

老师讲课时,,抑扬顿挫,富于变化,引起学生无意注意。

“一目十行”是注意的广度的的表现,“一心二用”是注意的分配的表现。

专心做功课是有意注意,人的注意是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

听课又做小动作,这是注意的分散,听课做笔记是注意的分配,良好的教学活动应充分利用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相互转化。

刺激物的强度一般是指相对强度和绝对强度。

4、《感觉》一般地,微弱刺激物能提高其它感觉的感受性,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是反比的关系,根据感觉反映事物的属性的特点,可以把感觉分成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大类,外部感觉有视觉、听、嗅和味觉。

内部感觉有肤觉、内脏觉、平衡觉和运动觉。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根据知觉对象的特点,可以把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根据知觉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可以把知觉分为正确知觉和错误知觉。

“窥一斑而知全豹”,这是知觉的整体性,“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是感觉的适应现象,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称为错觉,人们往往把相似的,接近的,连续的事物知觉视为一个整体,这是由于知觉的选择性。

由于一系列弱光的持续作用,致使视觉感受性不断提高的过程叫做暗适应。

反映头部运动频率和方向的感觉叫做平衡觉,对自己的身体的运动和位置状态的感觉叫做动觉。

5、《记忆》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三个基本环节。

记忆表象具有直观性和概括性的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