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142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541672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142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142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142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142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142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142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142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142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142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D.潜伏收获最终扬眉吐气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广大考生和家长高度关注高考政策的变化,因为这些变化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考生未来的命运。

B.怀着迫切的心情读完了这部亚洲销量最大的被誉为有史以来最具想象力的悬念小说,使我心潮起伏,思绪万千。

C.章太炎出身于书香门第之家,幼年跟随外祖父读经,接受启蒙教育;

后又在其长兄指导下“一意治经,文必法古”。

D.最近出台的进口、信贷以及PMI等前瞻性经济数据表明,在经历了两年的增速下滑后,中国经济正在走出下行区间,回升态势已确立。

5.下列对文学名著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对王熙凤描写的笔墨不下于宝、黛、钗,她是贾琏之妻,有着出众的才干和权术,《协理宁国府》就表现了她非凡的治家本领。

B.巴尔扎克是法国19世纪最具代表的现实主义大师,其代表作《高老头》中的面条商高老头、江洋大盗伏脱冷及穷大学生拉斯蒂涅都个性鲜明。

C.《大卫·

科波菲尔》是狄更斯的代表作,不少地方取材于作者亲历的生活,但作者并没有采用“纪实”的方法,而是把它们都“化用”了,使小说成为充满创新的艺术品。

D.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莱特》中,英国王子哈姆莱特被塑造成敏感多思的人文主义者,剧作浓墨重彩地表达了一位企图单枪匹马重整乾坤的年轻理想主义者的迷惘、痛苦和悲怆。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某留美人士在接受提问“美国人为什么这么不喜欢中国人?

”时答道:

“因为中国人没有信仰。

早就有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薄弱环节是宗教资源的稀缺。

这话大体不错。

因为作为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思想从源头上就和宗教情怀各执一端,而长期以来,儒家在文化思想领域内占据着统治地位,这种统治地位又和封建王朝专制制度互为依托,形成一个“超稳定结构”,这自然就没有给任何宗教的发展留下适宜的空间和条件。

中国人缺少宗教情怀不假,但不信教并不等于什么也不信。

事实上,中国文化中关于道德信仰方面的分量并不低于任何一种高级宗教。

中国人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信仰,其所经历的艰苦思想过程,使它在人类精神文明史上居于一个相当高的层次。

比如,“孝”知“以孝治天下”观点的提出,就反映出在信仰问题上的煞费苦心和独一无二。

先儒们早就发现,人的精神层面的进步必然植根于对动物本能的抵制、疏离和克服,在这个过性中,“孝”正是最中心的环节。

处于文明早期阶段的人类没有“孝道”这一说,相反历史上许多游牧种群都有歧视老人的风俗,时至今日,西方发达世祭的伦理秩序中,下一代也仍然排在上一代之前。

这种对下一代的关爱,是和动物的本能完全一致的,只有“孝”却是反其道而行——它是一种和动物本能逆向的理念。

能够在这点上取得突破,推而及之,其他道德信仰的贯彻就变得切实可行了,这就叫做“百善孝为先”。

因此可以说,“以孝治天下”确实是很高明的政治哲学。

在中国历史上,道德信仰的众多原则的实践远非至善至美。

不过,只要国家大体安定,文化建设总还是统治者不可或忘的大事,道德教化也就得到有效的传承,有时候甚至表现出强大的力量,足以媲美于各种宗教。

为信仰献出生命并不是宗教徒的专利,相反,近代以来许多为实现政治理想而慷慨赴死的事例与宗教毫无联系,但为理想而不惜生命的原则是一致的。

上面是对传统文化中道德信仰方面的正面评估,是一种积极的说法。

而要做到客观公允,它消极的另一面也不能回避。

由于对生命意义的探索缺失了“彼岸情结”的支撑,道德信仰的状况常常受时代环境的左右,在一个反常的、险恶的社会条件下,又较容易受到蛊惑,因而其坚定性确实赶不上各种高级宗教。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中国历史上有那么多令人厌恶现象的原因之一。

而在权力场中,无论是谄媚逢迎的瞒心昧己、虐杀无辜,或者是垂涎财富的崇洋媚外、惟利是图,内涵虽然不同,嘴脸一样丑恶。

而且,从表面看来,其来源和过程毫不相干甚至互相对立的东西,能够按照当权者的意志接踵而至,一夜之间便蔚为风气。

这在宗教传统很深的国家是很难看到的。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西班牙和巴尔干地区发生过猛烈的碰撞,反反复复的改宗斗争是一个相当漫长而惨烈的过程,时至今日,巴尔干人民还在饱尝这一惨剧留下的苦果。

相对他们而言,中国人倒该是有福的了,在这里所谓“坏事变好事”的逻辑得到了证明:

不是吗?

如果我们也十分执著于某种信仰,那中国和世界今天会是何等模样?

说到这里,再回到开篇的问题:

美国人为什么不喜欢中国人?

那位留美学者的答案“没有信仰”

云云,便很值得怀疑。

6.下列关于“信仰”的说法,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从某种意义上说,宗教资源的稀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薄弱环节,这使得中国人缺少信仰。

B.为信仰献身不是宗教徒的专利,在中国历史上的某些时期,道德教化表现出的强大力量足以媲美于各种宗教。

高考资源网

C.儒家思想在文化领域内的统治地位和封建王朝专制制度互为依托,没有给其他宗教信仰在中国的发展留下任何空间和条件。

D.道德信仰易受时代环境左右,在反常的、险恶的社会条件下,其坚定性往往比不上其他宗教信仰。

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对动物本能的抵制、疏离和克服,体现出人的精神层面的进步,从这一点上讲,先儒们“孝”的观念的提出,可谓煞费苦心和独一无二。

B.中国人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信仰之所以在人类精神文明史上居于相当高的层次,正是因为它经历了艰苦漫长的过程。

C.中国历史上,在国家基本安定的情况下,统治者总会重视文化建设,道德教化也会得到有效传承。

D.由于对生命意义的探索缺失了“彼岸情结”的支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信仰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消极的一面。

8.依据原文的信息,不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也许缺少宗教信仰,但是中国文化中的道德信仰并不逊色于任何一种高级宗教,所以,宗教对于一个民族并不是不可或缺的。

B.“百善孝为先。

”“孝”道得到推行,其他道德信仰的贯彻就变得切实可行了。

今天,我们仍然应该推行“孝”道。

C.从中国历史的发展来看,道德信仰有其消极性,也有积极性。

因此,我们不能盲目崇尚宗教,仍应加强道德建设。

D.中国和平安宁,而巴尔干地区还在饱尝漫长而惨烈的改宗斗争,这表明道德信仰优于宗教信仰。

三、古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汤琵琶传

王猷定

汤应曾,邳州人,善弹琵琶,故人呼为“汤琵琶”云。

幼好音律,闻歌声辄哭。

已学歌,歌罢又哭。

世庙①时,李东垣善琵琶,江对峰传之,名播京师。

江死,陈州蒋山人独传其妙。

时周藩王有女乐数十部,咸习其技,罔有善者,王以为恨。

应曾往学之,不期年而成。

闻于王,王召见,赐以碧镂牙嵌琵琶,令著宫锦衣,殿上弹《胡笳十八拍》,激楚动人。

王深赏,岁给米万斛,以养其母。

应曾由是名著大梁间。

后征西王将军招之幕中,随历嘉峪、张掖、酒泉诸地,每猎及阅士,令弹塞上之曲。

戏下②颜骨打者,善战阵,其临敌令曾为壮士声,乃上马杀贼。

一日大雪,至榆关,马上闻觱篥,忽思母痛哭,遂别将军去。

襄王闻其名,使人聘之。

居楚者三年。

偶泛洞庭,风涛大作,舟人惶扰失措,应曾匡坐弹《洞庭秋思》,稍定。

舟泊岸,见一老猿,须眉甚古,自丛箐中跳入蓬窗,哀号中夜。

天明,忽抱琵琶跃水中,不知所在。

自失故物,辄惆怅不复弹。

已归省母,母尚健,而妇已亡。

母告以:

“妇亡之夕,有猿啼户外,启户不见。

妇谓我曰:

‘吾迟郎不至,而闻猿啼,何也?

吾殆死,惟久不闻郎琵琶声,倘归,为我一奏石楠之下。

’”应曾闻母言,掩抑哀痛不自胜。

夕陈酒浆,弹琵琶于其墓而祭之。

自是猖狂自放,日荒酒色。

值寇乱,负母鬻食兵间。

曾年六十余,流落淮浦。

有桃源人见而怜之,载其母同至桃源。

后不知所终。

轸石王子③曰:

戊子秋,予乞食遇曾公路浦,已不复见君曩者衣宫锦之盛矣。

明年,复访曾,曾坐土锉④中作食,奉匕箸于母。

人争贱之,予肃然加敬焉。

曾仰天叹日:

“世鲜知音,吾事老母百年后,将投身黄河之岸矣!

”予凄然许曾立传。

越五年,乃克为之。

呜呼!

世之沦落不偶,而叹息于知音之寡者,独曾也乎哉?

(选自《明文授读》,有删节)

[注]①世庙:

明代崇祯皇帝庙号。

②戏下:

麾下。

③轸石王子:

作者自称。

④土锉:

土锅。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临敌令曾为壮士声为:

B.吾殆死,惟久不闻郎琵琶声殆:

大概

C.值寇乱,负母鬻食兵间鬻:

D.已不复见君曩者衣宫锦之盛矣曩:

从前

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说明汤应曾弹琵琶有高超的技艺的一组是()

①幼好音律,闻歌声辄哭。

②殿上弹《胡笳十八拍》,激楚动人。

③每猎及阅士,令弹塞上之曲。

④其临敌令曾为壮士声,乃上马杀贼。

⑤见一老猿,须眉甚古,自丛箐中跳入蓬窗,哀号中夜。

⑥夕陈酒浆,弹琵琶于其墓而祭之。

A.②③④B.①⑤⑥C.①③④D.②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汤应曾是一个有天赋的艺人。

他从小对音乐很有兴趣,长大后弹得一手好琵琶。

他曾在王公贵人家中献技。

B.汤应曾对母亲、妻子充满感情。

他为了生计远离家乡,连妻子死去都来不及见一面,妻子临死之前的一番埋怨他的话使得他后来不再操旧艺,最后猖狂自放,日荒酒色。

C.汤应曾六十多岁的时候,流落在淮浦一带,后来他和母亲跟随桃源人一同到了桃源。

然后就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了。

“汤琵琶”就这样淡出人们的视野,这个结局也为下文作者的议论抒情张本。

D.作者对汤应曾十分同情,并且借他的身世,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知音难逢的感慨。

同时作者善于运用点染、烘托等多种手法来写人叙事。

12.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9分)高考资源网

①闻于王,王召见,赐以碧镂牙嵌琵琶。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应曾匡坐弹《洞庭秋思》,稍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越五年,乃克为之。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段中划线的部分断句。

(断句不超过6处,3分)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梁,吾仇也;

燕王,吾所立;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14.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注:

周邦彦,北宋末期著名词人,祖籍江南,因一文由白衣提拔为京官,一直旅居他乡。

(1)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但情景之间关联密切。

请说说二者有什么关系,联系两片之间感情纽带的是哪个意象。

(4分)

(2)这首词炼字多有胜处,请任选两字作简要赏析。

15.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如答题超过5处,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

①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辘辘远听,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②__________________,惟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③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

④_________________,红巾翠袖,搵英雄泪。

(辛弃疾《水龙吟》)

⑤这次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声声慢》)

⑥此去经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永《雨霖铃》)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⑧__________________,画船听雨眠。

(韦庄《菩萨蛮》)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周老爷小传

光绪三年,淮河发大水,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河南济源偏北有一铁牛镇也来了几十个衣衫褴褛的灾民。

这铁牛镇虽然有几个富户,但个个悭吝,比铁公鸡还抠,大伙儿私下里称铁牛镇为“铁公鸡镇”。

灾民等待施舍,但富户们家家大门紧闭。

饥肠辘辘的灾民们正绝望之时,镇北的周家忽然传出消息:

周家将开粥棚!

消息震惊了铁牛镇!

要知道,在众多铁公鸡中,周老爷子的吝啬可是鼎鼎有名的。

周老爷子今年七十了,家里虽不是铁牛镇的首富,但财力着实雄厚,只是周老爷子吝啬持家,周家上下连一个胖子都没有,他自个更是瘦骨嶙峋。

前阵子他的小儿子成亲,宴席上的馒头居然是一半白面一半糠麸,菜也是素多荤少,规格比有些穷人家的婚宴还差。

如今他居然肯设粥棚,颇令人大惑不解。

可眼瞅着几口大锅支了起来,家丁们劈柴烧火,不像是假的。

很快,周家放出规矩:

“领粥时,必须说‘周老爷真慷慨,周老爷真是大善人’,然后跪下来朝周家大门磕个头……”一碗稀粥居然让人家磕头,太过分了。

但饿肚子的滋味真不好受,灾民们只好自觉地排起了长队。

水滚开时,围观的百姓们看着周家的伙计朝大锅里下了两瓢米,不由嘀咕道:

“这么大的锅,下这么点儿米,这粥可真够稀的!

”这时,那伙计又打开另一口袋子,舀出来一瓢东西,大伙儿一看,惊叫道:

“米糠?

”一锅粥,两瓢米加五瓢糠,粥是稠了,味道可就……没想到老爷子做善事也打折扣,这不明摆着让大家戳脊梁骨吗?

家人很不满,小儿子年轻气盛,跑到堂屋跟老爷子吵了起来。

“爹,韩信衣锦还乡本可杀了那个让他钻裤裆的家伙,但他让人做了官,赢得了好名声。

可你呢?

做个粥棚,一天花上一袋米,一个月也就三十袋米而已……”“你有本事给我弄三十袋米来,站着说话不腰疼,我辛苦攒下的家业迟早要被你们这些败家子败光!

”周老爷子气呼呼地走了。

灾民们感谢周家做善事,跪在地上朝坐在太师椅上的周老爷子磕了个头,才换得一碗黄粥,泪眼婆娑地蹲在一边喝。

牺牲了尊严才换来的东西,虽然果腹,心里却在滴血……灾民们磕头讨饭,眼泪汪汪地喝粥,这幅凄惨的情景使铁牛镇的上空弥漫着悲伤的气氛。

周老爷的慈善活动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反而被人骂得狗血淋头,那些没有施舍的富户们则耻笑周老爷子做了件蠢事。

周老爷子似乎也意识到了,便改了规矩,领粥时可以不跪,但必须为周家做一天活。

这个规矩倒还不错,但周家哪有那么多活给人干?

于是周老爷子将家里的佣工全部遣走,这些人聚拢起来朝周老爷子讨说法,周老爷子的回话倒也简单:

谁干活只要三餐饭,不要工钱,就可以留下。

小儿子担心:

“爹,灾民们固然用着便宜,可他们总有走的一天,到时候咱们家再找人可就难了。

”周老爷子说他们肯定会非常珍惜这份来之不品的活计。

小儿子豁然开朗,这老爷子真算计到家了,够狠!

结果铁牛镇的小工价格直线下降。

水灾过后,铁牛镇又恢复了原样。

但是,周老爷子的名声迅速在半年里变得臭不可闻,大家提起他,干脆以“老鬼”相称。

这年周老爷子病重,临死前对孩子们说:

“我知道你们对我颇有微词,但你们不知道,我这么做,既为他们好,也是为你们好。

我原来也讨过饭,当时和我一起讨饭的好朋友,他一生都在讨饭,你们知道为什幺吗?

”大家惊奇地听着。

“因为他运气好,遇到了一个好人家,大米饭白馒头管够,让他觉得讨饭的日子真不错;

而我运气不好,讨饭被狗咬,被人打,所以我恨透了讨饭。

”周老爷子沉痛地说,“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别人不做粥棚,我做,但我不会让灾民们觉得讨来的饭特别香。

钱花好了能帮人,花不好就毁人,我落了个坏名声,却总好过给铁牛镇增加一批乞丐……”

说罢,溘然长逝。

周家子孙将丧礼办得非常寒酸,百姓们纷纷议论周家孩子不孝,但周家人不在意。

几十年后,周家还在,子孙兴盛,出了好几个人才,而其他富户没有逃过“富不过三代”的规律,相继败亡。

1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饥民流落“铁公鸡镇”,吝啬的周老爷子开粥棚救济,但是他规定,领粥要磕头,那米少糠多的粥引起了大家的不满。

B.周老爷子施粥遭骂,他意识到自己确实做得过分了,于是不得不改规矩,变磕头为干活,并遣走了佣工。

C.水灾过后,周老爷子名声很快变得臭不可闻,而他的临终之语却让家人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

D.周家为老爷子办的丧事非常寒酸,正是这吝啬的传统让周家逃过“富不过三代”的规律,子孙兴盛。

E.这篇小说显示了作者对“持家”“行善”等的思考,有很强的现实警示作用。

语言质朴通俗,读来耐人寻味。

17.小说开头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小说在塑造周老爷子这个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就其中主要的两种进行简要赏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周老爷子临终那番话颇有深意,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文本并联系社会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

20.请从下面论文简介中提取三个反映其主要信息的关键词语。

这篇文章对中国文明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士”在先秦时期的演进做了全景式的追寻,有助于人们对“士”的源起及早期衍变形成一个完整而清晰的印象。

关键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在下面横线处,仿照前面画波浪线的句子,各补写一个例子。

(4分)

人们从读书学做人:

从往哲先贤那里,人们学得他们的品格,从孔子学得仁爱的情怀,从鲁迅学得批判的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古今中外的著述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史记》的严谨态度,文天祥《正气歌》的浩然正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22.下面是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中的一段景物描写,请从表达效果的角度予以点评,要求:

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不超过40字。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

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

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

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点评:

六、写作(共60分,共1小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

我们常常要经过十字路口,红绿灯、交通警……车来车往的都是喧嚣。

方向与选择,混乱与规则,从众与坚守……瞬间的生活场景,往往也能带给我们丰富的感受和思考。

请针对上述现象及其反映的问题,以“十字路口”为题写一篇文章。

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注意: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

2013—2014学年度高中二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答案

1、BAguì

CtāoDlà

i2、CA霄B诀D采3、B

4、AB主语残缺,去掉“使”C重复,去掉“之家”D“出台”与“数据”搭配不当5、D丹麦王子

6.B(A项“这使得”不准确,因为还有其他原因;

“中国人缺少信仰”错,中国人还有“道德信仰”。

C项“没有给其他宗教在中国的发展留下任何空间和条件”错,原文是“没有给任何宗教的发展留下适宜的空间和条件”。

D项“其他宗教信仰”错,应是“各种高级宗教”。

7.B(“思想”一词漏掉了“漫长”)

8.D(“道德信仰优于宗教信仰”的说法不对。

)9、A弹奏

10、A①是说汤应曾从小对音乐有深厚兴趣,⑥是说在墓地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