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3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高考语文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527965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点23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高考语文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考点23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高考语文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考点23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高考语文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考点23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高考语文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考点23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高考语文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点23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高考语文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

《考点23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高考语文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23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高考语文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点23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高考语文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

A项,以:

第一句,连词,用来,表目的;

第二句,连词,表修饰。

B项,所:

第一句,助词,与动词一起构成名词性短语;

第二句,前面的“为”和后面的“所”构成“为……所……”的固定结构,表被动。

C项,焉:

第一句,句末语气词;

第二句,代词,他们。

D项,之:

两句都是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故选D。

名师点睛

1.强化语法复习,掌握虚词用法。

文言虚词的词性有诸多种类,如介词、副词、连词、助词等。

这些词都有自己固定的语法功能和搭配习惯,因此了解虚词的词性,对推知其意义和用法是非常重要的。

在常见的文言虚词词性中,最容易混淆的是介词和连词,而高考试题也常常以此为重点进行考查。

考生应明确的是,介词一般都带宾语,从而构成介宾短语,充当句子成分;

连词的作用是把词、短语、分句,乃至上下文,按一定的关系连接起来。

2.紧密联系语境,推断虚词词性。

有些词兼有实词和虚词的双重性质。

对此,考生如果根据上下文判断出其词性不同,就能推知其用法也肯定不同。

如第2题的B项,由语境推断出两个“之”的词性不同,从而确定其意义和用法也不同。

3.抓住标志,辨明词性。

副词、介词、连词等大都有固定的语法搭配:

副词一般修饰谓语动词,介词一般连接名词或名词性结构,连词一般连接语法功能对等的两部分。

考生只要抓住了这些标志,便不难明确其用法。

如第2题的D项,第一个“其”修饰动词“至”,是副词。

考向二根据语境辨析虚词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的“焉”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B.焉用亡郑以陪邻

C.且焉置土石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解析】这四句话都出自教材,分析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时要注意结合教材内容。

D项中的“焉”和例句中的“焉”一样,均为兼词,“于此”。

A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B项,疑问代词,“怎么”。

C项,疑问代词,“哪里”。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于单于。

单于愈益欲降之。

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吞之,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

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

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

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

王死后,人众徙去。

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下列句子中“乃”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B.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

C.羝乳乃得归

D.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

解答此类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

A项,副词,“就”的意思。

B项,副词,“就”的意思。

C项,副词,“才”的意思。

D项,副词,“就”的意思。

故选C。

1.树立语境意识。

文言虚词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才具有一定的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因此,解答文言虚词类试题时,考生一定要根据语境,结合全句意思来准确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比如文言虚词中的语气助词,在句子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同。

如第2题的B项,第一个“也”在句末,用来表示判断语气;

第二个“也”在句中,用来表示停顿语气。

2.仔细分清虚实。

文言虚词大都是从实词借用或虚化而来的,因此,有的词既是实词,又是虚词。

如第2题的C项,第一个“而”是连词,“因而”;

第二个“而”是代词,“你的”。

考向三根据关系辨析虚词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和例句中加点的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A.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B.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C.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D.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解析】C项中的“于”和例句中的“于”一样,都是介词,在。

A项,介词,向。

B项,介词,被。

D项,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向。

字景倩,颍川人,魏太尉彧之第六子也。

幼为姊婿陈群所赏。

性至孝,总角知名,博学洽闻,理思周密。

魏时以父勋除中郎。

宣帝辅政,见

奇之,曰“荀令君之子也”。

擢拜散骑侍郎,累迁侍中。

为魏少帝执经,拜骑都尉,赐爵关内侯。

难钟会《易》无互体,又与扶风王骏论仁孝孰先,见称于世。

时曹爽专权,何晏等欲害太常傅嘏,

营救得免。

及高贵乡公立,

言于景帝①曰:

“今上践阼,权道非常,宜速遣使宣德四方,且察外志。

”毌丘俭、文钦果不服,举兵反。

预讨俭等有功,进爵万岁亭侯,邑四百户。

文帝辅政,迁尚书。

帝征诸葛诞,留

镇守。

甥陈泰卒,

代泰为仆射,领吏部,四辞而后就职。

承泰后,加之淑慎,综核名实,风俗澄正。

咸熙中,迁司空,进爵乡侯。

年逾耳顺,孝养蒸蒸,以母忧去职,毁几灭性,海内称之。

文帝奏,宜依汉太傅胡广丧母故事,给司空吉凶导从。

及蜀平,兴复五等,命

定礼仪。

上请羊祜、任恺、庚峻、应贞、孔颢共删改旧文,撰定晋礼。

咸熙初,封临淮侯。

武帝践阼,进爵为公,食邑一千八百户。

又诏曰:

“昔禹命九官,契敷五教,所以弘崇王化,示人轨仪也。

朕承洪业,昧于大道,思训五品,以康四海。

侍中、司空

,明允笃诚,思心通远,翼亮②先皇,遂辅朕躬,实有佐命弼导之勋。

宜掌教典,以隆时雍。

其以

为司徒。

”寻加侍中,迁太尉、都督城外牙门诸军事,置司马亲兵百人。

顷之,又诏曰:

“侍中、太尉

,温恭忠允,至行纯备,博古洽闻,耆艾不殆。

其以公行太子太傅,侍中、太尉如故。

时以《正德》、《大豫》雅颂未合,命

定乐。

事未终,以泰始十年薨。

帝为举哀,皇太子临丧,二宫赙赠,礼秩有加。

诏曰:

“侍中、太尉、行太子太傅、临淮公

,清纯体道,忠允立朝,历司外内,茂绩既崇,训傅东宫,徽猷③弘著,可谓行归于周,有始有卒者矣。

不幸薨殂,朕甚痛之。

其赐温明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袭。

谥曰康。

”又诏曰:

“太尉不恤私门,居无馆宇,素丝之志,没而弥显。

其赐家钱二百万,使立宅舍。

(选自《晋书》,有删改)

【注】①景帝:

司马师,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废魏帝曹芳,改立曹髦为帝。

司马炎称帝后,追尊他为晋景帝。

②翼亮:

辅佐。

③徽猷:

善道,美德。

A.幼为姊婿陈群所赏为魏少帝执经,拜骑都尉

B.以母忧去职思训五品,以康四海

C.朕承洪业,昧于大道可谓行归于周,有始有卒者矣

D.及高贵乡公立及蜀平,兴复五等

【解析】本题重在对辨析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考查。

A项,两个“为”易被混淆成都是表被动或介词,第一个“为”与后面的“所”相搭配,构成“为……所”的结构,表被动;

第二个“为”后面跟宾语,组成介宾结构,所以它是介词,可译为“给”。

B项,第一个“以”是介词,“因为”;

第二个“以”是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

C项,两个“于”都是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但二者意义不同,第一个可译为“对于”,第二个可译为“到”。

D项,两个“及”都是“等到……时候”的意思,用法也相同,都是介词。

在文言虚词中,有好多在关系上容易混淆的词语,让考生头痛不已,但我们只要冷静地思考,熟练地把握其中的一些规律,便能轻而易举地解决问题。

1.结构分析法。

考生可以通过分析句子的不同结构,来掌握同一个虚词在句子中的不同用法。

如第2题B项的“以”,当“以+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时,“以”一般为介词;

当“以+分句”时,“以”一般为连词。

因此,“以母忧去职”中的“母忧”是名词,“以”是介词;

“以康四海”中的“康四海”是分句,“以”是连词。

2.语境辨析法。

词离不开句,辨析词的用法可以从句子入手,联系其上下文进行推断。

如苏轼《赤壁赋》一文中“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中的“而”,其前面的“一世之雄”是赞许之词,后面的“今安在”表达的是遗憾之情,所以“而”是转折连词,可译为“但是”。

3.位置比较法。

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因此,对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搭配习惯等进行比较,对于辨析易混淆的虚词来说非常重要。

如虚词“乎”,当它位于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时,做介词;

用于形容词后面,表示比较关系时,也做介词;

当它位于句末时,是语气词;

当它做形容词词尾或用在句中表示停顿时,是助词。

检测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李叔明字晋,阆州新政人。

本鲜于氏,世为右族。

兄仲通,字向,天宝末为京兆尹、剑南节度使。

兄弟皆涉学,轻财务施。

叔明擢明经,为杨国忠剑南判官。

乾元中,除司勋员外郎,副汉中王瑀使回纥,回纥遇瑀慢,叔明让曰:

“大国通好,使贤王持节。

可汗,唐之婿,恃功而倨,可乎?

”可汗为加礼。

复命,迁司门郎中。

东都平,拜洛阳令,招徕遗民,号能吏。

擢商州刺史、上津转运使。

久之,以疾辞,除太子右庶子。

崔旰扰成都,出为邛州刺史。

旰入朝,即拜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徙治梓州。

建中初,吐蕃袭火井,掠龙州,陷扶、文、远三州。

叔明分五将邀击,走之,以功加检校户部尚书。

梁崇义阻命,诏引兵下峡,战荆门,败其众,襄州平,迁检校尚书左仆射。

德宗幸兴元,出家赀助军,悉衣币献宫掖,加太子太傅,封蓟国公。

初,东川承兵盗,乡邑雕破,叔明治之二十年,抚接有方,华裔遂安。

后朝京师,以病足,赐锦辇,令宦士肩舁以见,拜尚书右仆射。

乞骸骨,改太子太傅致仕。

贞元三年,卒,谥曰襄。

始,叔明与仲通俱尹京兆,及兼秩御史中丞,并节制剑南,又与子昪俱兼大夫,蜀人推为盛门。

叔明素恶道、佛之弊,上言曰:

“佛,空寂无为者也;

道,清虚寡欲者也。

今迷其内而饰其外,使农夫工女堕业以避役,故农桑不劝,兵赋日屈,国用军储为

耗。

”德宗善之,以为不止本道,可为天下法,乃下尚书省杂议。

子昪,以少卿从德宗梁州。

叔明严敕以死报,故昪有功,擢禁军将军。

贞元初,迁太子詹事。

坐郜国公主,贬罗州别驾。

叔明素豪侈,在蜀殖财,广第舍田产。

殁数年,子孙骄纵,赀产皆尽。

世言多藏者以叔明为鉴云。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A.恃功而倨,可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B.久之,以疾辞,除太子右庶子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C.叔明与仲通俱尹京兆则与一生彘肩

D.佛,空寂无为者也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蹇义,字宜之,巴人,初名瑢。

洪武十八年进士。

授中书舍人,奏事称旨。

帝问:

“汝蹇叔后乎?

”瑢顿首不敢对。

帝嘉其诚笃,为更名义,手书赐之。

满三载当迁,特命满九载,曰:

“朕且用义。

”由是朝夕侍左右,小心敬慎,未尝忤色。

惠帝既即位,推太祖意,超擢吏部右侍郎。

永乐二年兼太子詹事。

帝有所传谕太子,辄遣义,能委曲导意。

帝与太子俱爱重之。

七年,帝巡北京,命辅皇太子监国。

义熟典故,达治体,军国事皆倚办。

时旧臣见亲用者,户部尚书夏原吉与义齐名,中外称曰“蹇、夏”。

仁宗即位,义、原吉皆以元老为中外所信。

帝又念义监国时旧劳,尤厚倚之。

义视原吉尤重厚,然过于周慎。

士奇尝于帝前谓义曰:

“何过虑?

”义曰:

“恐卤莽为后忧耳。

”帝两是之。

杨荣尝毁义。

帝不直荣。

义顿首言:

“荣无他。

即左右有谗荣者,愿陛下慎察。

”帝笑曰:

“吾固弗信也。

宣宗即位,委寄益重。

时方修献陵,帝欲遵遗诏从俭约,以问义、原吉。

二人力赞曰:

“圣见高远,出于至孝,万世之利也。

”帝亲为规画,三月而陵成,宏丽不及长陵,其后诸帝因以为制。

迨世宗营永陵,始益崇侈云。

英宗即位,斋宿得疾。

遣医往视,问所欲言。

对曰:

“陛下初嗣大宝,望敬守祖宗成宪,始终不渝耳。

”遂卒,年七十三。

赠太师,谥忠定。

义为人质直孝友,善处僚友间,未尝一语伤物。

士奇常言:

“张

之不饰玩好,傅尧俞之遇人以诚,范景仁之不设城府,义兼有之。

(选自《明史》,有删改)

A.帝与太子俱爱重之吾欲之南海,何如

B.义、原吉皆以元老为中外所信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C.义视原吉尤重厚,然过于周慎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D.其后诸帝因以为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刑赏忠厚之至论

苏轼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

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

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

故其吁俞之声,欢休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

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

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

传曰:

“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

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

当尧之时,皋陶为士。

将杀人,皋陶曰:

“杀之。

”三。

尧曰:

“宥之。

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

四岳曰:

“鲧可用。

”尧曰:

“不可。

鲧方命圮族。

”既而曰:

“试之。

”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

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

《书》曰:

“罪疑惟轻,功疑惟重。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呜呼!

尽之矣!

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

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

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

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

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

刑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也,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

先王知天下之赏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

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

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

故曰忠厚之至也。

《诗》曰:

“君子如祉,乱庶遄已;

君子如怒。

乱庶遄沮。

”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

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

《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改)

A.何其爱民之深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B.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赏之过乎仁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D.古者赏不以爵禄皆以美于徐公

高考链接

一、【2018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1)积微,月不胜【1】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

凡人好傲慢小事,大事至然后兴之务之,如是则常不胜夫敦比【2】于小事者矣。

是何也?

则小事之至也数,其悬【3】日也博,其为积也大。

大事之至也稀,其悬日也浅,其为积也小。

故善日者王,善时者霸,补漏者危,大荒者亡。

故王者敬日,霸者敬时,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

霸者之善著焉,可以时记也,王者之功名,不可胜日志也。

财物资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

“德輶【4】如毛,民鲜克举之。

”此之谓也。

(取材于《荀子》)

注释:

【1】胜:

超过。

本句意思是,月不如日重要。

【2】敦比:

注重从事。

本句意思是,像这样,那么只顾处理大事的就不如注重从事小事的。

【3】悬:

悬挂,此处意思是存在。

【4】輶:

分量轻。

(2)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谿,若白垩之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

且【1】治乱存亡则不然。

如可知,如可不知;

如可见,如可不见。

故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犹尚有管叔、蔡叔之事【2】与东夷八国不听之谋。

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

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

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

孔子曰:

“赐失之矣。

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

”取其金,则无损于行;

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

“鲁人必拯溺者矣。

”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取材于《吕氏春秋》)

【1】且:

连词,表示转折。

【2】管叔、蔡叔之事:

指叛逆之事。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不胜月时:

季节

B.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戚:

为……悲伤

C.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相与:

一同、都

D.取其金,则无损于行行:

行为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故善日者王王者敬日

B.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不可胜日志也

C.此之谓也若白垩之与黑漆

D.察其秋毫其人拜之以牛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事之至也数

小事出现得很频繁

B.大荒者亡

政事很荒疏的国家就会灭亡

C.霸者之善著焉

霸主的功业很显赫

D.赐失之矣

赐,你丢失了机会啊

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

②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5.以上两则短文都讲到要重视微小的事物。

请根据要求作答。

①分别写出两则短文中能作为中心论点的一个句子。

②分别为两则短文拟定标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标题字数限定2—5字)

二、【2017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

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

贞幼聪敏,有至性。

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

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亲族莫不奇之。

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

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谓所亲曰:

“此儿方可大成,至如‘风定花犹落’,乃追步惠连【注】矣。

”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尤善《左氏传》,工草隶虫篆。

十四,丁父艰,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

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乃谓贞曰:

“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

”自后少进

粥。

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

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

太建五年,贞乃还朝。

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

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

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

后主乃诏贞入掌中宫管记,迁南平王友。

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主览而奇之。

尝因宴席问确曰:

“卿表自制邪?

”确对曰:

“臣表谢贞所作。

”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

“谢贞在王处,未有禄秩,可赐米百石。

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

顷之,敕起还府。

贞累启固辞。

敕报曰:

“虽知哀茕在疚,而官俟得才,可便力疾还府也。

”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

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俱来候贞,见其形体骨立,祚等怆然叹息。

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

贞曰:

“弱儿年甫六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

”是夜卒。

后主问察曰:

“谢贞有何亲属?

”察因启曰:

“贞有一子年六岁。

”即有敕长给衣粮。

(节选自《陈书·

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注】惠连:

谢惠连,南朝宋文学家。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奇:

稀奇

B.工草隶虫篆工:

擅长

C.唯贞与卓独不坐坐:

受株连而获罪

D.贞累启固辞启:

禀告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晋太傅安九世孙也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B.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C.太建五年,贞乃还朝良乃入,具告沛公

D.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B.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C.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D.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贞天性聪慧,小时候读过不少典籍,有的读过就能背诵,有的粗通大意;

他八岁时写的诗就深得长辈称赞。

B.谢贞受府长史周确委托,为他撰写辞让都官尚书的表文。

陈后主读过之后,怀疑该表文不是周确亲笔所作。

C.谢贞非常孝顺,小时候祖母因病难以进食,他便也不进食;

父亲去世他悲痛欲绝,之后,奉养母亲未曾间断。

D.母亲去世后,谢贞一心守丧,极度悲痛,骨瘦如柴,令人叹息。

他忧病而死后,后主下令长期供他儿子吃穿。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