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kmh高铁线路动静态检查管理细则制度办法Word格式.docx
《50kmh高铁线路动静态检查管理细则制度办法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0kmh高铁线路动静态检查管理细则制度办法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静态检查包括使用仪器测量检查以及人工目视检查等。
3.钢轨检查包括钢轨探伤车、钢轨探伤仪及人工检查等。
4.春秋季检查按铁路总公司、南宁铁路局、沿海公司相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动态检查
一、动检车、轨检车检查
1.检查项目及内容:
轨道检查车和综合检测列车检测项目及标准按铁路总公司相关规定执行,通过轨道检查车和综合检测列车的检查,了解和掌握线路局部不平顺(峰值管理)和线路区段整体不平顺(均值管理)的动态质量及钢轨磨耗情况,指导线路养护维修工作。
2.检查周期:
综合检测列车或轨道检查车原则上10~15日检查1遍;
铁路总公司综合检测列车无法按检查周期安排时,由局工务处安排轨道检查车检查。
二、车载式线路检查仪检查
通过安装在动车组车载式线路检查仪,每日对线路检查不少于1遍,实时动态检查线路垂直加速度和水平加速度。
三、添乘检查
1.检查内容。
(1)线路设备质量。
检查线路质量、道床是否良好、有无病害和安全隐患,排水设施是否畅通。
(2)工务标志。
检查线路桥隧涵标、坡度标、曲线标、公里标、半公里标、警冲标等标志设置是否齐全。
(3)沿线路料管理。
检查沿线路材路料堆码是否整齐、牢固,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4)安全防护设施情况。
检查隔离栅栏(墙)有无缺损、开口、倾斜情况,下穿立交桥防撞架设置是否齐全,上跨铁路防护网有无缺损。
(5)沿线施工管理。
核对现场限速是否符合规定,施工安全防护标、慢行限速标是否准确到位;
临近线路的大型施工机械是否存在倾倒后侵入铁路限界的可能。
(6)沿线环境及线容线貌。
检查沿线边坡、危岩、防护挡墙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影响行车的树木是否清除,有无垃圾、杂草等。
2.人员要求:
添乘组人员要求工作认真负责,有较强责任心,熟悉工务相关业务、规章制度、应急处置流程,同时应有铁路工务2年以上工作经历,3个月以上添乘经历;
并经过专业培训,考试合格。
不具备上述条件的新进人员,需由线路技术科长(副科长)及以上职务人员带领添乘。
3.检查周期:
添乘组每日专人携带添乘仪覆盖添乘线路不少于1遍(原则上添乘速度最快列车),雨季、高温等时节,按规定加密进行添乘检查;
主管高铁副段长、线路技术科长每半月人工添乘检查1遍;
检查监控车间主任(副主任)每月人工添乘检查不少于2遍;
高铁车间主任(副主任)每周人工添乘检查不少于1遍;
其他专业技术干部添乘频次由线路技术科制定。
第八条静态检查
一、检查计划
线路检查工区、线路工区、钢轨探伤工区每月编制次月检查计划报线路技术科审核,线路技术科副科长对各工区次月检查计划进行统筹安排,经签认后返回工区实施。
二、检查内容
线路静态检查包括轨道几何状态、轨道结构(含轨温调节器)、线路外观检查及CPⅢ控制网复测和日常精测等。
1.线路轨道状态:
重点检查轨道几何尺寸、轨枕、连接零件、道床、轨面光带、线路标志、线路外观等项目。
2.道岔状态:
道岔静态检查内容见下表。
道岔检查内容
序号
检查内容
1
轨距、水平、支距、高低、轨向
2
斥离尖轨非工作边与基本轨工作边最小间距
3
查照间隔
4
护轨轮缘槽宽度
5
尖轨与基本轨、心轨与翼轨、短心轨和叉跟尖轨间隙、尖轨与滑床台、心轨与滑床台间隙,尖轨与顶铁、心轨与顶铁间隙
6
辊轮状态
7
滑床台与基板脱焊及台面磨耗情况
8
扣件状态
9
弹性夹、拉簧状态
10
弹性铁垫板、弹性基板等各种垫板状态
11
限位器、间隔铁、顶铁、轨撑、接头铁、连杆等联结螺栓松动、变形或损坏情况
12
其它零件损坏、变形或缺失情况
13
尖轨各控制断面相对于基本轨高差
14
心轨各控制断面相对于翼轨高差
3.扣件系统状况:
检查内容见下表。
扣件检查内容
扣件安装状态、部件缺损、预埋件等
有螺栓弹条紧固状态(弹条V型扣件)
钢轨、绝缘轨距块、轨距挡板间隙
无螺栓弹条扣压力(弹条IV型、FC型扣件)
4.轨温调节器状况:
调节器检查内容
轨距、水平、高低、轨向
尖轨与基本轨、尖轨与扣件间间隙、轨撑间隙
扣件、垫板、轨撑状态
尖轨控制断面相对于基本轨高差
三、检查周期
(一)线岔设备检查、巡查
1.段管辖的高速铁路分为高速铁路区段、高速铁路低速区段、高速铁路客货共线繁忙区段、高速铁路客货共线一般区段,根据高速铁路各区段的实际情况特制订以下周期性检查:
1.高速铁路区段:
邕北线K5+690~K103+500为高速铁路区段,由线路检查工区每季度用轨检仪对正线、到发线及其道岔全面检查1遍;
线路工区每月手工对站线及其道岔全面检查1遍(线路检查工区检查月份可代替检查),曲线正矢在轨检仪检查的基础上,线路工区每半年手工检查1遍;
线路工区每季应对线路设备结构状态巡检1遍。
2.高速铁路低速区段:
邕北线南宁东至五象南上下行(K0+000~K5+690)、钦防线钦州北至防城港北上下行(K0+015~K9+580)为低速区段,由线路检查工区每月用轨检仪对正线全面检查1遍;
曲线正矢在轨检仪检查的基础上,线路工区每半年手工检查1遍;
线路工区每月应对线路设备结构状态巡检1遍。
3.高速铁路客货共线繁忙区段:
钦防线K9+580~K51+100为高速铁路客货共线繁忙区段,由线路检查工区每季度用轨检仪对正线全面检查2遍;
线路工区每月手工对站线及其道岔全面检查1遍(线路检查工区检查月份可代替检查);
4.高速铁路客货共线一般区段:
邕北线K103+500~K196+700为高速铁路客货共线一般区段,由检查工区每2个月用轨检仪对正线全面检查1遍;
5.玉洞疏解线(上、下行)、钦州东客车联络线线路工区每月手工全面检查1遍。
6.邕北线、钦防线由检查工区每季手工对到发线、站线及其道岔全面检查1遍。
(其中杨屋X1、X3#、钦州北2#、8#、10#、12#、14#道岔每月全面检查一遍)。
2.道岔及轨温调节器加密检查:
线路工区每月手工对轨温调节器检查1遍,每周徒步检查1遍,重点检查钢轨、轨枕、连接零件、道床、轨面光带、线路标志等项目;
每周对正线、到发线道岔巡查2次,重点巡查尖轨、心轨轨件、连接零件状态。
3.无缝线路位移观测:
由线路检查工区每季度观测1次并记录建立台帐,重点地段增加观测次数;
无缝线路、道岔及调节器钢轨位移观测记录格式见附件2。
(二)重点设备检查
1.焊缝表面质量及平直度检查:
由高铁线路车间每一年利用电子平直尺或1m钢平直尺检查1遍,并及时修正台账。
2.胶接绝缘接头检查:
每月由线路工区检查1遍,重点检查螺栓松动、轨缝拉开、接头吊板、轨端肥边等情况。
3.CPⅢ控制网复测由有资质的单位每1~3年复测1次,并将复测结果交公司基础部、技术科负责及时修正CPⅢ控制网档案。
(三)季节性检查或临时检查,由高铁线路车间按要求组织进行检查并记录。
(四)干部检查规定:
1.段长、主管副段长、线路技术科正副科长、监控车间主任周期性地检查线路设备,每年至少应对重点线路、道岔检查1遍,对关键地段、薄弱设备、病害处所每月应进行抽查不少于2处/人。
2.车间干部每月应有计划地参加静态检查工作,每季度应对管内线路、道岔设备徒步检查1遍。
3.对关键地段、薄弱设备、病害处所应加密检查,车间干部每月检查不少于1遍。
四、道岔设备及钢轨伸缩调节器检查要求
道岔设备应使用专用量具进行检查,主要部件参照附件3要求检查;
可动心轨单开道岔检查记录按附件4要求填写;
钢轨伸缩调节器比照道岔进行检查,检查记录按附件5要求填写。
第九条钢轨检查
一、钢轨检查方式
采用以钢轨探伤车为主、探伤仪及人工目视检查为辅的探伤方式进行钢轨周期性探伤;
探伤车检查发现的伤损须采用探伤仪进行复核。
二、探伤周期
1.线路:
探伤车对正线、正线道岔区钢轨每月检查1遍;
探伤仪对正线每季检查1遍,到发线每年检查6遍,其它站线每年检查2遍。
2.道岔及轨温调节器:
探伤仪对正线道岔及轨温调节器每月检查1遍,对到发线道岔每年检查6遍,其它站线道岔每年检查2遍。
3.全断面焊缝探伤:
厂焊焊缝每5年检查1遍;
现场闪光焊焊缝每年检查1遍,铝热焊焊缝每半年检查1遍,对加固伤损焊缝每月检查1遍。
三、钢轨外观及表面伤损检查
1.应采用巡检设备与人工巡视相结合的方式对钢轨外观进行检查。
人工巡视检查每年不少于1遍。
发现钢轨擦伤、鱼鳞裂纹、磨耗、锈蚀及其他伤损时,应进行复核。
2.对磨耗达到轻伤的钢轨、道岔及调节器应使用钢轨轮廓(磨耗)测量仪每季度至少检查1遍。
3.对达到轻伤的锈蚀钢轨应使用专用卡尺每季度至少检查1遍。
4.对剥离裂纹、表面裂纹和擦伤每季度检查1遍,必要时进行涡流和磁粉探伤。
涡流探伤主要用于曲线区段钢轨表面及近表面缺陷,特别是表面斜裂纹检查;
磁粉探伤主要用于焊后焊接接头表面及近表面缺陷检查。
5.对正线钢轨现场焊焊缝平直度应使用钢轨平直度测量仪每年至少检查1遍,对低塌达到轻伤的焊接接头每季度至少检查1遍。
6.应对钢轨外观及表面伤损检查结果作好记录,记录要求按附件6填写。
第十条秋季检查
每年9月底前,由线路技术科、路桥技术科组织钦州高铁车间进行1次秋季设备检查,并结合设备检查进行线路设备状态评定,10月20日前汇总并分析秋季设备检查结果报公司。
第四章数据分析
第十一条线路数据班分析要求
一、综合检测列车、轨检车分析。
要求每趟1分析,具体分析要求:
1.基本统计分析:
以图例、表格形式统计检查基本情况,如平均分、Ⅱ级偏差、优良率、单项出分比、出分区段等,与上次检查结果进行对比,掌握线路设备质量变化趋势,并提出考核意见。
2.对TQI值超标地段、高分公里、集中出分地段进行分析,由技术科提出成段整治建议计划和主要措施,对曲率不良的曲线进行分析并提出测量计划。
3.Ⅱ级及以上和接近Ⅱ级偏差分析:
利用波形图对每处Ⅱ级及以上和接近Ⅱ级偏差逐点分析,定位定性,并与上次波形图进行重叠对比,形成统计分析表,掌握线路变化趋势。
根据分析结果下达检查、测量计划。
4.作业分析:
每次综合检测列车检测后,组织高铁车间将两次动态检查之间的动道作业进行分析比较,内容包括波形重叠后变化趋势、动态数据情况,掌握作业效果,并提出考核意见。
5.单项病害分析:
对惯性、顽固病害地点,通过波形图分析病害综合原因,标注相对准确的范围位置,下达测量计划。
6.以下病害需重点进行分析:
(1)周期性连续三波及多波的轨道不平顺中,幅值为4mm的轨向不平顺,5mm的水平不平顺,6mm的高低不平顺。
(2)对于70m范围内有3处大于以下幅值的轨道不平顺:
4mm的轨向不平顺,5mm的水平不平顺,6mm的高低不平顺。
(3)周期性轨道长、短波不平顺。
(4)轨向、水平逆向复合不平顺。
7.每次检测后及时下达分析报告,挂网公布。
二、车载式线路检查仪及添乘仪(含人工添乘)分析
1.日分析:
(1)每日对大峰值地点或人工感觉严重晃车地点按多车对比原则通过最近一次综合检测列车波形图查找相对位置和病害原因,要求高铁车间2日内安排天窗上道进行静态核查,存在静态超临修病害时要立即组织处理。
对突然新增的出分地点要结合最近一次可用的动态波形图谱、当天天气、出分点前后风速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无外部影响因素时要在2日内安排天窗上道检查核实。
(2)对公司公布的线路下沉点的出分情况进行重点分析,有劣化趋势时及时发出预警。
2.周分析:
导出Ⅱ、Ⅲ级偏差病害,对本周内所有动态添乘和晃车仪数据按多车对比原则进行统计分析。
确定重点地段后结合最近1次综合检测列车波形图进行分析确认,确定是否属于轨道状态不良,排除车辆本身和风力等外因造成的误判。
确有病害的,提出检查和整治建议,纳入周计划安排测量和静态核查。
3.月分析:
(1)绘制出本月Ⅱ、Ⅲ级偏差走势图,掌握线路动态变化趋势,为线路技术科月度生产计划安排提供建议;
(2)根据统计结果提出考核意见。
三、静态病害分析
每天收集检查超临修病害,下达病害整修整治计划,并发布病害信息;
每月对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对成段不良地段安排测量计划。
第十二条车间分析要求
一、动态病害
1.综合检测列车及轨检车:
对每处Ⅱ级及以上和接近Ⅱ级偏差处所利用波形图全面分析,并形成截图,在图上标明偏差详细资料,其中Ⅲ级偏差在24小时内必须进行静态核查和处理。
2.车载式线路检查仪及添乘仪(含人工添乘):
根据段通知Ⅲ级偏差及人工添乘晃车病害,及时安排人员现场复核,根据现场病害情况,制定整治措施后进行整治。
二、静态病害
掌握检查结果,及时安排超临修病害的复查、消灭和结构病害整治,每月对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对成段不良地段提出测量计划。
三、作业前分析
每日动道作业地点均须编制作业方案,并按审批的作业方案实施,对临时增加的作业地点均须按波形图分析→现场核查→作业消灭流程实施。
第十三条分析数据利用
一、线路数据分析班对综合检测列车、晃车仪和添乘仪分析资料作为技术科编制大机作业计划和高铁车间集中安排重点病害整治、周计划的主要依据。
二、线路检查工区的静态检查分析资料作为高铁车间编制成段保养计划的主要依据。
编制的作业方案作为班组现场作业的重要依据。
三、线路检查工区的测量和班组的现场核查结果作为高铁车间编制作业方案的主要依据。
第十四条班组根据车间下达的核查计划,到现场核查轨道几何及设备结构状态,并反馈核查结果。
第五章病害整修
第十五条动态病害限速规定
铁路总公司轨道检查车、动车组综合检测车、铁路局轨道检查车、车载式轨道动态监控装置检查出现Ⅳ级偏差时,应立即对Ⅳ级偏差、Ⅲ级偏差且车辆动力学指标超限处所及其前后各不少于1000m线路范围限速160Km/h及以下。
第十六条动态限速、紧急抢修要求
一、病害信息传递
1.铁路局轨道检查车检测出Ⅳ级偏差时,段添乘人员立即将需限速的线别、行别、区间或车站、里程、限制速度电话通知工务驻公司调度中心联络员,及段调度信息中心,经复诵确认后,双方同时做好电话记录。
公司调度中心列车调度员接通知后立即发布限速命令,段调度信息中心立即通知工区人员到现场及时处理。
2.铁路总公司轨道检查车、综合检测车检测出Ⅳ级偏差、Ⅲ级偏差且车辆动力学指标超限处所时,添乘人员立即将需限速的线别、行别、区间或车站、里程、限制速度电话通知工务驻公司调度中心联络员及段调度信息中心,经复诵确认后,双方同时做好电话记录。
公司调度中心列车调度员接通知后立即发布限速命令,调度信息中心立即通知工区人员到现场及时处理。
二、限速办理
段调度信息中心通知工区派驻站联络员到车站,根据现场检查情况及时在《行车设备检查登记簿》内办理登记,明确行车速度。
三、紧急整修
1.接到线路动态检查Ⅳ级偏差、Ⅲ级偏差且车辆动力学指标超限处所通知后,主管高铁副段长必须立即组织人员检查整修,并赶赴现场指导、督促。
2.设备紧急整修需要电务、供电等单位配合时,由段调度信息中心书面或电话通知电务调度和供电段调度,电务或供电部门接通知后须立即组织人员配合整修。
3.紧急整修按照先防护后处理的原则进行,认真贯彻铁路总公司、南宁铁路局相关规定,在调度中心(车站)、工地设置防护后,封锁本线,邻线限速120Km/h,再安排人员对偏差地点前后200范围内线路进行全面细致检查,查明偏差产生原因,制定整修方案,整修完毕要全面检查线路设备状态,达到放行列车条件后方可开通线路。
4.设备整修后,列车限速应按照速度阶梯逐步提高,由工务驻站联络员在《行车设备检查登记簿》内办理手续。
车站值班员根据工务驻站联络员登记情况及时报告列车调度员,由列车调度员发布调度命令。
5.要及时将线路动态Ⅳ级偏差、Ⅲ级偏差且车辆动力学指标超限处所检查消灭情况报段调度信息中心,再有段调度信息中心报公司调度中心。
四、人工添乘感觉严重不良处所,可参照动态检查Ⅳ级偏差对后续列车采取限速160Km/h及以下措施。
第十七条动态Ⅲ级偏差整修要求
一、信息传递
1.铁路局轨道检查车检测出Ⅲ级偏差时,段添乘人员应及时通知线路技术科,同时上报段调度信息中心。
2.车载式轨道监控装置检测出Ⅲ级级偏差时,以无线信息发送方式通知钦州工务段。
二、病害处理
1.线路技术科接到线路动态检查Ⅲ级偏差通知后,当天已申报天窗点时,在天窗点内增补作业计划进行处理,当天未申报天窗点时,申请临时天窗处理,同时邻线须限速120Km/h。
线路技术科要及时将线路动态Ⅲ级偏差病害检查、消灭情况报公司调度中心。
第十八条伤损钢轨处理
一、重伤钢轨处理
现场检查发现重伤钢轨时,应及时采取加固措施,并根据钢轨伤损情况,在封锁天窗开通前办理限速措施,开通最高速度不得超过160km/h,并在24小时内更换下道(次日维修天窗);
需申请临时天窗处理时,邻线须同时限速120km/h,并将更换情况报公司调度中心。
二、钢轨折断按应急预案要求执行。
第十九条线路动静态不良处所处理按下表规定执行。
高速铁路动静态不良处所处理规定
检查类型
处理规定
1.轨检车、综合检查车检查
(1)Ⅳ级偏差
限速160Km/h运行,立即整修处理尽快恢复常速。
(2)Ⅲ级偏差、动力学超限
由主管副段长组织处理,24小时内消灭。
(3)Ⅱ级偏差
按“严检慎修”要求,测量或检查后制定作业指导书,由高铁车间组织有计划处理。
2.车载式线路检查仪检查
限速160Km/h及以下运行,立即整修处理尽快恢复常速。
(2)重复Ⅲ级偏差
由工务技术科长、车间主任组织处理,24小时内消灭。
(3)Ⅲ级偏差
按“严检慎修”要求,测量或检查后制定作业指导书,由高铁车间组织处理。
(4)Ⅱ级偏差
3.便携式检查仪及人工检查
(1)添乘严重不良处所
可限速160Km/h及以下运行;
由主管副段长立即组织处理。
(2)重复Ⅲ级偏差
(3)Ⅲ级偏差
4.静态检查
(1)限速
限速160Km/h及以下运行。
(2)临时补修或重伤轨
(3)经常保养
第二十条动态线路设备质量控制标准
一、设备质量控制指标
1.轨检车(综合检测车)动态检查消灭Ⅲ级及以上偏差(动力学偏差)和失格线路;
便携式线路检查仪检查消灭Ⅲ级及以上偏差;
车载式线路检查仪检查杜绝Ⅳ级预警,消灭Ⅲ级偏差重复报警。
2.轨检车(综合检测车)优良率、平均扣分、每公里Ⅱ级偏差、添乘仪Ⅱ级偏差处/百公里控制标准按下表执行。
线路动态质量控制标准
检查方式
考核项目
单位
控制指标
轨检车
优良率
%
100
平均扣分
分/公里
每公里Ⅱ级偏差
处/公里
综合检测车
二、动态线路设备质量检测标准按铁路总公司相关标准执行。
第二十一条静态设备质量控制标准
线路、道岔设备质量按照线路、道岔综合维修验收评分标准及线路、道岔保养质量评定标准进行验收,设备质量达到优良,杜绝失格线路、失格道岔。
二、线路、道岔轨道结构控制标准
(1)消灭重伤钢轨,钢轨硬弯矢度不大于;
无失效轨枕,无超标焊缝(顶面控制在0~,侧面控制在-~0mm,轨底焊筋凸出钢轨母材基准面不大于)。
桥上、隧道内不允许有轻伤及以上钢轨。
(2)道床无翻浆。
(3)胶垫无失效,无超垫或光板,无串动、歪斜。
(4)各部连接零件齐全,扭矩达标。
2.道岔:
(1)无伤损轨件,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