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练习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516336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内科学练习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医内科学练习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医内科学练习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医内科学练习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医内科学练习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学练习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医内科学练习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学练习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内科学练习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4.眩晕的发生,与下列哪些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肝、脾、肾

25.患者突发眩晕,耳鸣,头目胀痛,口苦,失眠多梦,遇烦劳、郁怒而加重,甚则仆倒,颜面潮红,急躁易怒,肢麻震颤,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肝阳上亢

26.眩晕,头重昏蒙,或伴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苔白

腻,脉濡滑。

治疗应选方:

半夏白术天麻汤

27.中风的病理基础是:

肝肾阴虚

28.中风阳闭和阴闭的区别在于有无:

火热

29.中风的病理因素为:

30.患者高血压病史多年,今晨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大小便自遗,肢体软瘫,舌萎,脉细弱或脉微欲绝。

应选方:

小续命汤

31.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苔白腻,脉沉滑缓。

证属中风:

阴闭(苏合香丸)

32.瘿病心肝阴虚证的证机概要是:

气火内结,心肝之阴耗伤

33.黄药子有小毒,长期服用对肝脏损害较大,必须慎用。

用量一般不宜超过:

10g

34.治疗疟疾时,服药一般在:

疟发前2小时

35.病情危重、凶险的疟疾是:

瘴疟

36.正疟的治法是:

祛邪截疟,和解表里

(二)X型题

1.胁痛的病理因素主要是:

湿热;

血瘀;

气虚;

气滞

2.瘀血阻络证胁痛的表现为:

痛处拒按;

痛有定处;

舌质紫暗;

脉象沉涩

3.黄疸胆腑郁热证的特点为:

黄疸鲜明;

上腹右胁疼痛;

疼痛牵引肩背;

寒热往来;

脉弦滑数

4.积证日久可出现:

出血;

黄疸;

鼓胀

5.鼓胀的病变脏器主要在于:

肾;

脾;

6.鼓胀病后期导致的危重证候有:

大量呕血;

神昏谵语;

虚脱;

痉厥;

鼻衄、齿衄

7.逐水法主要适用于鼓胀的何证型:

水热蕴结证;

水湿困脾证

8.内伤头痛之病机多与哪三脏的功能失调有关:

肝;

9.内伤头痛的病因有:

情志不遂;

饮食劳倦;

跌仆损伤;

体虚久病;

房劳过度

10.眩晕的病位在于头窍,其病变与以下哪些脏腑相关:

11.中风阳闭证可用以下药物治疗:

至宝丹;

安宫牛黄丸;

礞石滚痰丸;

清开灵注射液;

醒脑静注射液

12.瘿病证属心肝阴虚者,可选方:

一贯煎;

天王补心丹(滋阴降火,宁心柔肝)

13.《神农本草经》明确记载有治疟功效的药物是:

常山;

蜀漆

二、判断题

1.有关胁痛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

2.《临症指南医案●胁痛》云:

“久病在络,气血皆窒”。

3.胁痛实证以气滞、血瘀、湿热为主,三者又以气滞为先。

4.复元活血汤具有祛瘀通络,消肿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跌打损伤胁下积瘀肿痛。

5.《诸病源候论》首先提到“阴黄”证。

6.《医学心悟》创制茵陈术附汤治疗阴黄。

7.《金匮要略》把黄疸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五类。

8.《金匮要略》提出“黄家所得,从湿得之”。

9.目睛黄染是黄疸病的主要特征。

10.急黄属阳黄中的一种危急重症。

11.积聚的病位主要在于肝脾胃肠。

12.积聚的病机主要是气机阻滞,瘀血内结。

13.积聚与痞满有自觉症状,痞满没有结块可扪及。

14.聚证多实,治疗以行气散结为主。

15.聚证多实,积证初实,中后虚。

16.聚证日久可转为积证,积证日久可转为出血、黄疸、鼓胀。

17.鼓胀的病变脏器在于肝脾肾。

18.鼓胀的基本病理变化总属肝脾肾受损,气滞、血瘀、水停腹中。

19.鼓胀主要为肝、脾、肾功能失调,水肿主要为肺、脾、肾功能失调。

20.鼓胀病后期可导致大量出血、昏迷、虚脱多种危重证侯。

21.鼓胀患者腹水不退,尿少便秘,脉实有力者,可酌情使用逐水之法。

22.鼓胀偏实者疏肝运脾,偏虚者温阳利水和养阴利水。

23.鼓胀总属本虚标实错杂,治当攻补兼施。

24.鼓胀之瘀结水留证的主方是调营饮。

25.瘿病的发生与水土因素有密切关系。

26.瘿病的辨证需辨明在气在血、火旺与阴伤的不同及病情的轻重。

27.治疗瘿病痰结血瘀证的主方为海藻玉壶汤。

28.“牝疟”是指多寒者之疟疾。

29.疟疾因感受山岚瘴毒之气而发者称为“瘴疟”。

30.疟疾休作时间的长短,与疟邪伏藏的深浅有一定关系。

31.疟疾的治疗以祛邪截疟为基本治则,区别寒与热的偏盛进行处理。

32.湿阻的病变部位以中焦脾胃居多。

33.若湿热夹时邪疫毒伤人,病势暴急有传染性,表现热毒炽盛,波及营血的危重现象,称之为急黄。

34.聚证以腹内有结块,聚散无常,或痛或胀,以胀为主,痛无定处,时作时止为临床特征。

35.湿阻湿从寒化,多易损伤脾阳;

湿从热化,多易损伤胃阴,这是湿邪寒化或热化的发展趋势。

36.黄疸病证的病理属性与脾胃阳气盛衰有关的表现是湿从热化或湿从寒化。

37.疟疾迁延日久,耗伤气血,遇劳则发为劳疟。

38.黄疸病因主要责之于湿,治疗以利小便为基本大法。

39.瘿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体质因素等,肝郁则气滞,脾伤则气结,气滞则津停,脾虚则酿生痰湿,痰气交阻,血行不畅,则气、血、痰壅结而成瘿病。

40.寒战、发热、出汗周期性发作,间歇期症状消失,形同常人,为诊断疟疾的重要依据。

41.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其中尤以目睛黄染为主要特征。

42.使用化学制品,药物等病史对黄疸的诊断有意义。

43.湿阻之病,主要是由于外感水湿重浊之邪,内困脾胃导致升降失常、运化不健。

44.胁痛是指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属临床较常见自觉症状。

45.疟邪传染流行,病及一方,同期内发病甚多者,是谓疫疟。

肾系病证

1.水肿的治疗,《内经》提出“开鬼门”一法,是属于八法中的:

汗法

2.阳水辨证属风水相搏者,其治疗佳选方是:

越婢加术汤(疏风清热,宣肺行水)

3.阳水辨证属湿热壅盛者,其治疗最佳方是:

疏凿饮子

4.风水泛滥导致的水肿哪一脏腑的关系最为密切:

5.一患者,小便不甚赤涩,溺痛不甚,但淋沥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即发,腰酸膝软,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弱,其最佳选方应为:

无比山药丸(补脾益肾)

6.水肿的治疗《内经》提出“洁净府”一法,是属于八法中的:

消法

7.阳水若见汗出恶风,卫阳已虚者,其最佳选方是:

防己黄芪汤

8.阴水辨证属脾阳虚衰者选方是:

实脾饮(健脾温阳利水)

9.治疗膏淋辨证属实者的选方为:

程氏萆薜分清饮

10.血淋辨证属虚者,其治疗的最佳选方是:

知柏地黄丸

11.气淋实证,其选方最宜用:

沉香散(理气疏导,通淋利尿)

12.血淋与尿血的主要鉴别在于:

小便时有无疼痛

13.无比山药丸可用于治疗下列何种病证:

劳淋

14.一水肿患者,症见全身高度浮肿,气喘,心悸,腹水,小便不利,脉沉而有力,治疗宜选用:

十枣汤

15.《金匮要略》首先将水肿分为五类,其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涌水

16.最早提出用导尿术治疗小便不通的医书是:

《千金要方》

17.首创用探吐法治疗小便不通的医家是:

朱丹溪

18.癃闭最基本的病机是:

膀胱气化失调

19.下列哪项不属于癃闭的实证:

肾阳衰惫证

20.小便量极少而短赤灼热,小腹胀满,口苦口粘,舌质红,苔黄腻,脉数。

清利湿热,通利小便

21.癃闭脾气不升证的代表方是:

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

22.六磨汤可用于:

癃闭肝郁气滞证

23.下列除哪项外,均可导致阳痿:

肺痿

24.下列哪项不是阳痿的常见病因:

欲念不遂

25.阳痿命门火衰证,用枸杞子、当归的目的是:

从阴求阳

26.梦遗主要责之于:

心肾不交

27.首先将遗精分为梦遗与滑精的医家是:

28.妙香散治疗遗精的哪一型:

劳伤心脾证

29.遗精心肾不交,火灼心阴者,应选用:

天王补心丹

30.癃闭之病名,首见于:

《内经》

31.癃闭的治疗原则是:

以通为用

32.最早提出用导尿术治疗小便不通的医书是:

《备急千金要方》

33.“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出自:

《素问·

宣明五气》

34.“三焦者实则为癃,虚则遗溺,遗溺则补之”出自:

35.最早用于导尿术的器具是:

葱叶

1.水肿的治疗,主要有:

发汗、利尿、健脾、温肾、攻逐

2.水肿的严重变证可表现为:

恶心呕吐、小便量少、神昏肢冷、口有尿味、心悸喘促

3.热淋在临床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

八正散(清热利湿通淋)、小柴胡汤、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

4.淋证的发生主要与下列哪些脏器有关:

肝、脾、肾、膀胱

5.下列水肿哪些属阳水范畴:

风水、皮水

6.下列哪些是癃闭的变证:

喘证、水肿、关格

7.癃闭肝郁气滞证可选用:

沉香散(理气解郁,通利小便)、六磨汤

8.下列哪几项是古代对阳痿的称谓:

阴痿、阳事不举、筋痿、阴器不用、宗筋弛纵

9.遗精的病因主要是:

劳心太过、饮食不节、欲念不遂、恣情纵欲

10.遗精病位在肾,还与哪些脏器密切相关:

心、脾、肝

小豆30g。

1.水肿病辨证应首先辨阳水、阴水。

2.风水、皮水属于阳水。

3.如患者为肝性水肿,腹水较多,不应按水肿的治疗原则积极治疗。

4.对于久病水肿者,虽无明显瘀阻之象,临床上亦常合用益母草、泽兰、赤芍、桃仁、红花等以活血利水,可重用赤芍。

5.淋证辨证应首先辨六淋之类别。

6.马兜铃、关木通、木防己、青木香等,亦可导致肾脏损伤,应尽量避免大剂量、长时间使用。

7.肿甚者,断盐酱。

8.严用和将水肿分为阴水、阳水两大类。

9.水肿乃肺、脾、肾三脏气化失调,而导致水液泛滥肌肤。

10.对于水肿的描述,在《金匮要略》首先提出“风水”“正水”“石水”。

11.腰肿无纹理,是肺败不治。

12.《仁斋直指方》创用活血利水法治疗瘀血水肿。

13.《金匮要略》首先将水肿分为风水、皮水、正水、黄汗五类。

14.阳水属实,多由外感风邪、疮毒、水湿而成,病位在肺、脾。

15.癃闭起病可突然发作,或逐渐形成。

16.癃闭的病理因素有湿热、热毒、气滞、痰瘀。

17.癃闭由癃转为闭则病势加重。

18.1个月遗精1~2次属生理现象。

19.遗精的基本病理变化总属甚失封藏,精关不固。

其病位在肾,与心、肝、脾三脏密切相关。

20.君相火旺,心肾不交而遗精者应重用:

天王补心丹,三才封髓丹(清心泻肝)。

21.水肿外感内伤均可引起,但病理变化主要在肺脾肾三脏,其中以肾为本。

22.癃闭是以小便量少,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要特征的病证。

23.水肿的发生,主要是全身气化功能障碍的表现,是肺、脾、肾三脏相干为病,而导致水液泛滥肌肤。

24.水肿先从眼睑或下肢开始,继及四肢和全身。

轻者仅眼睑或足胫浮肿,重者全身皆肿。

25.淋证其临床症状有两类:

一类是膀胱气化失司引起的证候,一类是各种淋证的特殊症状。

26.水肿轻者仅眼睑或下肢浮肿,重者全身皆肿,甚则腹胀气喘不能平卧。

更严重者可见尿闭、恶心呕吐,甚则神昏、谵语等危象。

27.阳水多因风邪外袭,水湿浸渍导致肺不宣降,脾不健运而成。

29.癃闭的病位是在膀胱,但和三焦、肺、脾、肾、肝均有者密切的关系。

30.鼓胀病部位在腹部,病变脏腑在肝脾肾。

气其病机为肝脾肾功能失调,气血水互结于腹部。

31.淋证主要病变部位在膀胱及肾。

32.关格,主要是指小便不通并见呕吐者,小便不通谓之关,呕吐时作谓之格。

33.阴水多因脾肾亏虚,气化不利所致。

34.淋证的病因以膀胱实热为主,病位在肾与膀胱,初起多为邪实之证。

气血津液系病证

1.郁证这一病证名称首先见于:

《医学正传》

2.强调精神治疗对郁证治疗的重要性,提出“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的医籍是:

《临证指南医案·

郁》

3.郁证主要的病因是:

情志内伤

4.郁证的形成常以何者为先:

气郁

5.各证型的郁证均可出现:

气郁症状

6.郁证肝气郁结证的最佳选方是:

柴胡疏肝散

7.患者咽中不适,如有物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胸中窒闷,舌苔白腻,脉弦滑。

其最佳的治法是:

化痰利气解郁

8.郁证气郁化火证的最佳选方是:

丹栀逍遥散(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9.治吐血三要法:

宜行血不宜止血,宜补肝不宜伐肝,宜降气不宜降火,出于: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10.将止血、消瘀、宁血、补血确立为通治血证之大纲的医籍是:

《血证论》

11.治疗鼻衄热邪犯肺证的最佳选方是:

桑菊饮(清热泻肺,凉血止血)

12.咳嗽阵作,痰中带血鲜红,烦躁易怒,胸胁疼痛,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苔黄,脉弦数,治疗宜用:

泻白散合黛蛤散(清肝泻肺,凉血止血)

13.患者喉痒咳嗽,痰中带血,口干鼻燥,舌质红,脉数,治疗宜用:

桑杏汤(清热泻肺,宁络止血)

14.治疗脾胃虚寒所致的便血,宜选用:

黄土汤

15.治疗肠道湿热所致的便血,若便血日久,湿热未尽而营阴已亏,应清热除湿与补益阴血双管齐下,宜选用:

清脏汤

16.区别尿血与血淋的关键是:

尿时痛与不痛

17.反复发生肌衄,久病不愈,神疲乏头晕目眩,面色苍白,食欲不振,舌质

脉细弱。

辨证应属:

气不摄血证

18.“痰饮”的病证名称首见于:

《金匮要略》

19.狭义的痰饮是指饮邪留于:

胃肠

20.治疗悬饮邪犯胸肺证宜选用:

柴枳半夏汤(和解宣利)

21.消渴病的病理变化主要是:

阴虚燥热

22.消渴的病变脏腑主要是:

肺、胃、肾

23.患者烦渴多饮半月余,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黄,脉洪数有力。

治则宜用:

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24.患者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时或尿甜,口干舌燥,舌红,脉沉细数。

治法宜用:

滋阴固肾

25.汗证,自汗或盗汗,神疲气短,面色不华,舌质淡,脉细。

心血不足证

26.汗证,夜寐盗汗,或有自汗,五心烦热,或兼午后潮热,两颧色红,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

辨证应属;

阴虚火旺证

27.最先提出“内伤发热”这一病证名称的中医书籍是:

《症因脉治》

28.可谓是后世甘温除热治法先声的方剂是:

小建中汤

29.午后或夜间发热,不欲近衣,手足心热,烦躁,少寐多梦,盗汗,口干咽燥,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阴虚发热证

30.金匮肾气丸在治疗内伤发热中体现的意义主要在于:

引火归原

31.对“五劳”、“六极”、“七伤”具体内容作了说明的中医著作是:

《诸病源候论》

32.强调脾、肾二脏在虚劳中重要性的中医著作是:

33.虚劳证,咳嗽无力,痰液清稀,短气自汗,声音低怯,时寒时热,平素易于感冒,苔薄白,脉弱。

肺气虚证

34.虚劳证,心悸,气短,劳则尤甚,自汗,神疲乏力,苔薄白,脉弱。

心气虚证

35.肥胖,多食,消谷善饥,脘腹胀满,面色红润,心烦头昏,口干口苦,胃脘灼痛嘈杂,得食则缓,苔厚腻,脉弦滑。

胃热滞脾证

1.与郁证中的梅核气相比较,虚火喉痹的特点有:

多见于青中年男性、多有咽干咽痒、感受外邪易加重、多因感冒、烟酒过多而引发

2.郁证主要的临床表现有:

心情抑郁、咽中如有异物梗阻、易怒善哭、情绪不宁

3.脏躁的临床特点是:

多见于青中年女性、间歇发作,不发时可如常人、发病与精神因素有关

4.感受热邪或湿热之邪,常导致的血证有:

咳血、衄血、吐血、便血、尿血

5.饮酒过多或过食辛辣厚味,以致滋生湿热或损伤脾胃,常导致的血证有:

衄血、吐血、便血

6.血证的发病机理主要有:

气不摄血、热迫血行、阴虚火旺、瘀血内阻

7.血证的治疗原则可以归纳为:

治血、治气、治火

8.《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提出著名的治吐血三要法包括:

降气、补肝、行血

9.广义的痰饮包括:

痰饮、悬饮、溢饮、支饮

10.狭义痰饮的辨证分型有:

脾阳虚弱证、饮留胃肠证

11.引起消渴的病因主要有:

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

12.诊断消渴病的主要依据是:

“三多”症状、中年之后发病、嗜食膏粱厚味、消渴病家族史

13.在汗证治疗中,常配伍的固涩敛汗药是:

麻黄根、浮小麦、糯稻根、牡蛎

14.内伤发热的病机主要有:

阴精亏耗、肝经郁热、瘀血阻滞、中气不足、痰湿内停

15.对内伤发热实证常用的治法有:

解郁泻热、活血化瘀、化痰燥湿

1.郁证的发病多发于青中年女性。

2.除药物外,精神治疗对郁证极为重要。

3.正确对待各种事物,避免忧思郁怒,防止情志内伤,预防调护郁证最重要的措施。

4.《临证指南医案・郁证》认为“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

5.肝癌病位在肝,与脾、胆、肾、胃密切相关。

其病机复杂,统而言之为正虚于内、邪毒凝结。

6.肥胖是指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并多伴有头晕乏力、神疲懒言、少动短气等症状的一类病证。

7.内伤发热临证当注意辨其虚实。

8.消除及避免引起虚劳的病因是预防虚劳的根本措施。

9.消渴的病机主要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胜,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10.消渴病变的脏腑主要在肺、胃、肾,尤以肾为关键。

11.《血证论》提出的止血、消瘀、宁血、补血的治血四法是通治血证的大纲。

12.血证其基本病机可以归纳为火热熏灼及气虚不摄两大类。

13.内伤发热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少数患者临床表现可有自觉发热或五心热,而体温并不升高。

14.治疗血证,主要应掌握治火、治气、治血三个基本原则。

15.肺癌是因虚而得病,因虚而致实,是一种全身属虚,局部属实的疾病。

16.肾阴亏虚是消渴病机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先天禀赋不足,阴虚体质者最易罹患本病。

17.血府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

18.消渴病变的脏腑主要在肺、胃、肾,尤以肾为关键。

19.内伤发热主要由于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衡所致。

20.肺癌的实证不外乎气滞、血瘀、痰凝、毒聚之病理变化。

21.内伤发热虚证有气、血、阴、阳的亏损失调所导致。

经络肢体病证

1.痹证的治疗宜重视养血活血,即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这种治则首载于:

《医宗必读·

痹》

2.下列哪项不是风湿热痹的特点:

肌肤麻木不仁

3.肢体关节疼痛较剧,部位固定,遇寒痛甚,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治疗方剂宜选:

乌头汤

4.痹证日久,可由经络累及脏腑多见:

活血化瘀止痛法

5.对于痹证久病入络,抽掣疼痛,肢体拘挛者,应用下列何种止痛方法:

搜风止痛

6.痹证与痿证的鉴别要点首先在于:

痛与不痛

7.关节疼痛日久,肿胀局限,或见皮下结节者为:

8.关节肿胀,僵硬,疼痛不移,肌肤紫暗或瘀斑等,辨为:

9.下列不是痉证发病特点的是:

口舌歪斜

10.高热烦躁,神昏谵语,项背强直,甚则角弓反张,舌质红绛,苔黄少津,脉细数,宜选用:

清营汤(清心透营,开窍止痉)

11.内伤发痉多为虚证,治宜:

滋阴养血

12.痉证之邪壅经络,若寒邪较甚,背强急,肢痛拘挛,可选用:

葛根汤

13.项背强直,肢体酸重,筋脉拘急,胸脘痞闷,身热,渴不欲饮,溲短赤,苔黄腻,脉滑数,宜选用:

三仁汤

14.强调“痿病无寒”的医著是:

《儒门事亲》

15.提出“泻南方,补北方”治痿原则的是:

16.下列何项不是痿证形成的原因:

风寒外袭

17.病起发热,热后突然出现肢体软弱无力,肌肉瘦削,皮肤干燥,心烦口渴,咳呛少痰,咽干不利者,治疗该证的代表方为:

清燥救肺汤(清热润燥,养阴生津)

18.久痿虚极,脾肾精气虚败,病情危笃,常出现:

舌体瘫软

19.肢体困重,萎软无力,下肢痿弱为甚,手足麻木,扪之微热,喜凉恶热,胸脘苦闷,治疗该证的代表方为:

加味二妙散

20.痿证多属五脏内伤,精血受损,阴虚火旺,临床少见:

寒证

21.治痿慎用:

风药

22.下列哪项不属颤证的特点:

项背强直

23.下列哪项不是颤证的病因:

感受外邪

24.颤证各证型,均可适当配伍下列何种药物:

熄风药

25.某男,66岁,头摇肢颤,持物不稳,腰膝酸软,失眠心烦,头晕耳鸣,善忘,神呆,舌质红,苔薄白,脉细数,证属颤证之:

髓海不足证

26.下列不属外感腰痛致病病邪的是:

27.下列不是内伤腰痛特点的是:

腰痛明显

28.腰部疼痛,重着而热,暑湿阴雨天气症状加重,身体困重,舌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治宜:

清热利湿,舒筋止痛

29.肾虚腰痛,无明显阴阳偏盛者服用:

青娥丸

30.下列不是湿热腰痛特点:

腰部冷痛

31.瘀血腰痛,治宜选用:

身痛逐瘀汤(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32.下列不是寒湿腰痛特点的是:

腰痛如刺

33.腰痛的基本病机为:

筋脉痹阻,腰府失养

34.下列不是腰痛病因的是:

饮食不节

35.治疗行痹,应首选:

防风汤

36.下列各项,属着痹症特点的是:

关节酸痛、重着、漫肿

37.双合汤主要用于痹证之:

痰瘀痹阻证

38.痛痹的代表方宜选:

1.着痹的主症为:

肢体关节肌肉酸楚、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

2.风湿热痹的治疗主方为:

白虎加桂枝汤(清热通络,祛风除湿)、宣痹汤

3.痹证的致病病因有:

风、寒、湿、热

4.在痹证发生发展过程起重要作用的是:

痰浊、瘀血、水湿

5.痹在下肢,可选用:

独活、川牛膝、木瓜

6.痿证病变部位在筋脉肌肉,但与下列何脏有关:

肝、心、脾、肺、肾

7.痿证的治疗,虚证宜扶正补虚为宜用:

滋养肝肾、益气健脾

8.颤证的病理因素中风的病机有:

肝阳化风、血虚生风、阴虚生风、瘀血生风、痰热动风

9.腰痛初发急性期,常选用下列哪些小剂量的药物以养血补血,温通血脉:

当归、川芎

10.腰痛日久,屡次复发者,可用活血化瘀配合搜风通络的药物,如:

三七、莪术、水蛭、全蝎、蜈蚣

11.颤证的病理因素为:

12.颤证之痰热风动证,治宜选用:

导痰汤、羚角钩藤汤

13.颤证之髓海不足证,治宜选用:

大定风珠、龟鹿二仙膏

14.颤证与下列何脏关系密切:

15.腰痛肾阴不足,常有相火偏亢,可酌情选用:

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

16.因房劳过度而致肾虚腰痛者,可用血肉有情之品调理,如:

河车大造丸、补髓丹

1.着痹重着而痛,手足笨重,活动不灵,肌肤麻木不仁。

2.痹症治疗时以祛邪通络、宣痹止痛为基本原则。

3.痉证以突然起病,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其证候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