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照考试13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511060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42.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执照考试13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中医执照考试13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中医执照考试13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中医执照考试13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中医执照考试13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执照考试13文档格式.docx

《中医执照考试13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执照考试13文档格式.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执照考试13文档格式.docx

治疗应首选

A.甘麦大枣汤

B.黄连阿胶汤

C.黄连温胆汤

D.当归六黄汤

E.养阴清肺汤

D

盗汗的辨证论治。

根据题干所述,可以明确诊断为盗汗,证型为阴虚火旺证。

虚火内灼,逼津外泄,故可出现上述症状。

治疗宜选用能滋阴清热、固表止汗的当归六黄汤。

甘麦大枣汤适用于脏躁。

黄连阿胶汤适用于心肾不足,阴虚火旺。

黄连温胆汤适用于治疗痰热扰心证。

养阴清肺汤可用于治疗白喉。

5、患者精神恍惚,心神不宁,悲忧善哭,时时欠伸,舌淡苔薄白,脉弦细其治法是

A.养心安神

B.益气养血

C.疏肝解郁

D.补肾宁心

E.解郁化痰

郁证的辨证论治。

根据题干所述,可以明确诊断为心神失养证,营阴暗耗,心神失养,故可出现上述症状。

治疗宜选用养心安神之法。

B适用于气血亏虚证。

C适用于肝气郁结证。

的适用于心肾亏虚证。

E适用于痰气郁结证。

6、患者面浮肢肿,腹部胀满,咳嗽喘息,咳痰清稀,心悸,怕冷,纳差,尿少,便溏,舌胖苔白滑,脉沉细。

其治法是

A.温肾补肺,化痰利水

B.补肺纳气,化瘀平喘

C.温脾补肺,化瘀利水

D.温肾健脾,化饮利水

E.温肺补肾,化瘀利水

痰饮的辨证论治。

根据题干所述,可以明确诊断为痰饮,证型为脾肾阳虚证。

治疗宜选用温肾健脾,化饮利水之法。

温脾补肺,化瘀利水适用于脾肺两虚证。

补肺纳气,化瘀平喘适用于瘀血阻肺者。

温肾补肺,化痰利水适用于肺肾两虚证。

温肺补肾,化瘀利水适用于肺肾两虚兼有瘀血者。

7、患者呕吐多为清水痰涎,脘闷不食,头晕心悸,舌苔白腻,脉滑。

其证候为

A.脾阳虚衰

B.气滞痰阻

C.痰饮内阻

D.饮食积滞

E.脾胃虚弱

呕吐的证候诊断。

根据题干所述,可以明确诊断为呕吐,证型为痰饮内阻。

痰饮内停,中阳不振,胃气上逆,故可出现上述症状。

脾阳虚衰证表现为饮食稍多即吐,时作时止,兼有虚寒证,如面色咣白,恶寒喜暖,四肢不温,口干而不欲饮,舌质淡,脉濡弱。

气滞痰阻表现为恶心呕吐痰涎,不思饮食,食入即吐,胸胁胀痛,嗳气,脘腹胀满,苔滑腻,脉滑数。

饮食积滞证表现为呕吐酸腐,脘腹胀满,嗳气厌食,大便溏或结,苔厚腻,脉滑实。

脾胃虚弱表现为食欲缺乏,食入难化,恶心呕吐,脘部痞闷,大便不畅,苔白腻,脉虚弦。

8、患者突然昏仆,不省人事,肢体软瘫,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二便自遗,舌痿,脉微欲绝。

其中风属

A.脱证

B.中经络

C.阳闭证

D.阴闭证

E.后遗症

中风的辨证。

辨中经络、中脏腑时,主要是观察患者是否有无神志改变,中经络者虽有半身不遂等症,但意识清楚,而中脏腑者则昏不知人,或神志昏糊、迷蒙,伴见肢体不用。

辨中脏腑闭证与脱证时主要是观察神志改变的轻重程度,脱证属虚,为五脏真阳散脱,阴阳即将离绝之候,临床可见神志昏愦无知、目合口开等。

9、患者痰多胸闷,心烦口苦,舌苔黄腻脉滑数治疗应首选

A.导痰汤

B.黄连温胆汤

C.苓甘五味姜辛汤

D.麻黄汤

E.二陈汤

B

祛痰剂。

根据题干所述,可以明确诊断为痰热内结证。

治疗宜选用能清化痰热

的黄连温胆汤。

A燥湿祛痰,行气开郁,适用于痰厥。

C温化寒痰适用于寒痰症。

D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适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

E燥湿化痰,理气和中,适用于治疗湿痰咳嗽。

10、患者,男性,35岁。

素日嗜酒,外出着凉后,始见时时振寒,发热,继而壮热汗出,烦躁不宁,咳嗽气急,咳吐腥臭浊痰,胸满作痛,口干苦,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A.理中汤

B.《千金》苇茎汤

C.桑白皮汤

D.小蓟饮子

E.《济生》桔梗汤

肺痈的辨证论治。

根据题干描述,可以明确诊断为肺痈,为成痈期。

热毒蕴肺,蒸液成痰,热壅血瘀,酝酿成脓,故可出现上述症状。

理中汤能温中散寒,补气健脾,适用于治疗脾胃虚寒证。

《千金》苇茎汤清肺化痰,逐瘀排脓,适用于肺痈之成痈期,痰瘀较盛者,主治胸痛,咳嗽,吐腥臭痰或吐脓血等症。

桑白皮汤能清热肃肺化痰,适用于喘息,胸膈满闷,痰吐黄浊的痰热郁肺的喘证。

小蓟饮子凉血止血,利水通淋。

《济生》桔梗汤清肺

化痰,排脓泄壅,适用于肺痈溃脓期。

11、某患者暴饮过食之后,突然昏厥,气息窒塞,脘腹胀满,舌苔厚腻,脉滑实.经探吐治疗后,应首选

A.越鞠丸

B.枳实导滞丸

C.藿香正气散

D.藿朴夏苓汤

E.神术散合保和丸

E

厥证的辨证论治。

根据题干描述,可以明确诊断为厥证,证型为食积阻滞证。

食积阻滞,气机逆乱,气血阴阳升降不想顺接,故可出现上述症状。

治疗宜选用能消食和胃,化浊辟秽的神术散合保和丸。

越鞠丸能行气解郁,主治郁证,其中以气郁为主。

枳实导滞丸能消食导滞,清热祛湿,适用于治疗湿热食积。

藿香正气散能解表化湿,理气和中,适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

藿朴夏苓汤能解表化湿,适用于治疗湿温初起。

12、某患者,口干唇燥,不思饮食,大便燥结,甚则干呕,呃逆,面色潮红,舌红干少苔,脉细数。

A.肺阴虚

B.肝阴虚

C.肾阴虚

D.心阴虚

E.脾胃阴虚

虚劳的证候诊断。

根据题干描述,可以明确诊断为虚劳,证型为脾胃阴虚。

脾胃阴伤,失于濡养,故可出现上述症状。

肺阴虚表现为干咳,咽燥,甚或失音,咯血,潮热盗汗,面色潮红。

肝阴虚表现为头痛,眩晕,耳鸣,目光干涩,视物不明,急躁易怒,或肢体麻木,筋惕肉惘,面潮红。

肾阴虚表现为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干咽痛,潮热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

心阴虚表现为心悸,失眠,烦躁,潮热盗汗,或口舌生疮,面色潮红。

13、某患者尿血日久,体倦乏力,气短声低,面色不华,舌质淡,脉弱,治疗应首选

A.归脾汤

B.十灰散

C.小蓟饮子

D.知柏地黄丸

E.无比山药丸

尿血的辨证论治。

根据题干描述,可以明确诊断为尿血,证型为脾不统血证。

中气亏虚,统血无力,血渗膀胱,故可出现上述症状。

治疗宜选用能补中健脾,益气统血的归脾汤。

14、某腰痛患者,腰酸乏力,喜按喜揉,劳则益甚,卧则痛减,反复发作,伴有口燥咽干,手迁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A.湿热

B.肾阴虚

D.肾阳虚

E.瘀血

根据题于所述,可以明确诊断为腰痛,证型为肾阴虚证。

肾阴亏虚,腰腑失养,不荣则痛,故可出现上述症状。

湿热表现为腰部疼痛,重着而热,暑湿阴雨天症状加重,活动后可减轻,身体困重,小便短涩,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寒湿表现为腰部冷痛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病痛不减,寒冷和阴雨天则加重,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肾阳虚表现为腰部隐痛,酸软无力,缠绵不愈,局部发凉,喜温喜按,面色黄白,畏寒肢冷,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瘀血表现为腰痛如刺,痛有定处,痛处拒按,日轻夜重,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涩。

15、某患者胃痛暴作,恶寒喜暖,脘腹得温则痛减,口和不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脉弦紧。

A.良附丸

B.理中汤

C.藿朴夏苓汤

D.小建中汤

E.黄芪建中汤

胃痛的辨证论治。

根据题干描述,可以明确诊断为胃痛,证型为寒邪客胃证。

寒凝胃脘,阳气被遏,气机阻滞,故可出现上述症状。

治疗宜选用能温胃散寒,理气止痛的良附丸。

藿朴夏苓汤能解表化湿,适用于湿温初起。

小建中汤能温中补虚,缓急止痛的小建中汤,适用于中脏虚寒证。

黄芪建中汤能温中散寒,和胃止痛,适用于治疗脾胃虚寒证。

16、某患者发病急骤,痢下鲜紫脓血,腹痛剧烈,里急后重较甚,壮热口渴,舌红绛苔黄燥,脉滑数。

其诊断是

A.休息痢

B.寒湿痢

C.湿热痢

D.疫毒痢

E.以上均非

痢疾的证候诊断。

根据题干所述,可以明确诊断为疫毒瘌。

疫邪热毒,壅盛肠道,燔灼气血,故可出现上述症状。

休息痢多由于痢疾失治或治疗不当引起,常表现为下痢时发时止,日久难愈;

寒湿痢多因寒湿阴邪,内困脾土,脾失健运,邪留肠中,气机阻滞,则为下痢白多赤少之证。

湿热痢为外感湿热或内生湿热,壅滞腑气,则成下痢赤白,肛门灼热之症;

17、治疗因皮肤疮疡破溃而引发水肿,肿势自颜面而渐及全身,发热咽红,舌红苔薄黄,脉滑数的方法是

A.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B.宣肺解毒,利湿消肿

C.温运脾阳,以利水湿

D.健脾化湿,通阳利水

E.散风清热,宣肺利水

水肿的辨证论治。

根据题干描述,可以明确诊断为水肿,证型为湿毒浸渍证。

疮毒内侵脾肺,三焦气化不利,水湿内停,故可出现上述症状。

治疗宜选用宣肺解毒,利湿消肿之法。

A适用于肾阳亏虚证。

C适用于脾阳虚衰证。

D适用于水湿困脾证。

E适用于风水相搏证。

18、患者,男性,43岁。

喘逆上气,咳痰不爽,痰质稠、色黄,恶寒身热,无汗,舌红苔黄,脉浮滑而数。

A.银翘散

B.桑白皮汤

C.麻杏石甘汤

D.黄连解毒汤

E.清金化痰汤

喘证的辨证论治。

根据题干描述,可以明确诊断为喘证,证型为表寒肺热证。

寒邪束表,热郁于肺,肺气上逆,故可出现上述症状。

治疗宜选用能解表清里,化痰平喘的麻杏石甘汤。

银翘散能辛凉透表,清热解毒,适用于温病初起。

黄连解毒汤能泻火解毒,适用于三焦火毒热盛证。

清金化痰汤能清热化痰,理气止咳,适用于治疗痰热咳嗽。

19、患者3个月前患悬饮,经积极治疗,饮邪已退病情好转。

现仍胸胁灼痛,呼吸不畅,闷咳,天阴时明显,舌暗苔薄,脉弦。

A.香附旋覆花汤

B.柴胡疏肝散

C.柴枳半夏汤

D.小柴胡汤

E.栝蒌薤白白酒汤

根据题干描述,可以明确诊断为悬饮,证型为络气不和证。

饮邪久郁,气机不利,络脉痹阻,故可出现上述症状。

治疗宜选用能理气和络的香附旋覆花汤。

柴胡疏肝散能疏肝解郁,行气止痛,适用于治疗肝气郁滞证。

柴枳半夏汤能和解清热,宣肺利气,适用于治疗邪犯胸肺证的悬饮。

小柴胡汤能和解少阳,主治伤寒少阳证,妇人热入血室。

栝蒌薤白白酒汤能通阳散结,宽胸理气,适用于治疗胸痹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

20、患者小便短赤灼热,尿血鲜红,心烦口渴,舌红,脉数。

A.肾虚火旺

B.肾气不固

C.以上均非

D.下焦热盛

E.脾不统血

下焦热盛的证候诊断。

根据题干描述,可以明确诊断为尿血,证型为下焦热盛。

热伤阴络,血渗膀胱,故可出现上述症状。

肾气不固表现为久病尿血,血色淡红,头晕耳鸣,精神困倦,腰脊酸痛,舌质淡,脉沉弱。

脾不统血表现为久病尿血,体倦乏力,气短声低,面色不华,舌质淡,脉细弱。

肾虚火旺表现为小便短赤带血,头晕耳鸣,神疲,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舌质红,脉细数。

21、患者,女性,31岁,症见入寐困难1个月,多梦,胸闷胁胀,急躁易怒,伴头晕头胀,口干口苦,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治疗方剂是

A.泻心汤

B.当归龙荟丸

C.龙胆泻肝汤

D.滋水清肝饮

E.礞石滚痰丸

不寐的辨证论治。

患者肝火旺盛,则急躁易怒,伴头晕头胀,口干口苦,小便短赤,火旺上扰于心,而发不寐,故治法以疏肝泻火,镇心安神为主,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

22、患者,男性,45岁,。

哮喘反复发作5年,本次发作喘促不能平卧,咳痰清稀,无汗,头痛,脉浮紧.治疗应首选

A.膻中、列缺、肺俞、尺泽

B.太溪、肾俞、膻中、太渊

C.丰隆、太渊、肺俞、风门

D.膏肓、肾俞、太溪、丰隆

E.尺泽、膻中、天突、定喘

哮喘的辨证取穴。

本证为哮喘实证,为风寒外袭所致,故取手太阴肺经之背俞穴肺俞宣发太阳经气,祛邪外出;

膻中乃气之会穴,宽胸理气;

列缺为肺经的络穴;

尺泽穴为肺经合穴,肃肺化痰,降逆平喘。

痰盛者配丰隆;

喘甚者配定喘,肾气虚者配太溪、肾俞。

23、患者,女性,52岁。

右上齿痛半年,隐隐作痛,时作时止,脉沉.针灸治疗在合谷、颊车、下关的基础上,应加取

A.太冲、二间

B.外关、风池

C.风池、太冲

D.风池、侠溪

E.太溪、行间

牙痛的针灸辨证论治。

上述表现属于阴虚牙痛,治疗应在主穴基础上加太溪和行间。

24、治疗暴病耳聋,鸣声隆隆,伴畏寒,发热,脉浮,宜在翳风、听会、侠溪、中渚基础上,加取

A.风门、合谷

B.足三里、三阴交

C.太冲、丘墟

D.外关、合谷

E.丰隆、脾俞

耳聋的针灸辨证论治。

上述表现属于耳聋实证之外感风邪证,治疗在主穴基础上加取外关和合谷。

25、患儿,男性,9岁睡梦中遗尿,每夜1次,精神不振,脉细弱治疗应首选

A.脾俞、肺俞、中极、三阴交

B.胃俞、肾俞、中极、足三里

C.肾俞、膀胱俞、关元、三阴交

D.中极、三阴交、肺俞、三焦俞

E.关元、足三里、肺俞、膀胱俞

遗尿的辨证选穴。

由患儿的临床表现可辨证为肾与膀胱气虚型遗尿,治疗取穴以任脉及膀胱背俞穴为主,取关元、三阴交,再配肾俞与膀胱俞温补肾阳。

26、患者,男性,61岁。

两耳听力下降5年余,伴耳呜如蝉,腰膝酸软,脉沉细,治疗应选取

A.手、足厥阴经穴为主,兼取手少阳经穴

B.手、足少阳经穴为主,兼取手少阳经穴

C.手、足太阳经穴为主,兼取足少阴经穴

D.足厥阴、足少阴经穴为主,兼取手少阳经穴

E.手、足少阳经穴为主,兼取足少阴经穴

耳鸣、耳聋的针灸治疗。

耳为胆经所辖,手、足少阳经脉循耳之前后,故耳鸣、耳聋可取手、足少阳经的穴以疏导少阳经气,患者伴腰膝酸软,脉沉细是因肾气耗损、髓海空虚所致,因此治疗时兼取足少阴经穴。

27、患者,女性,38岁。

不喜运动,近4年出现腰部酸痛,右侧痛重,腰部肌肉僵硬,久坐加重,舌质淡暗,边有瘀点。

针灸治疗除主穴外,应加取

A.肾俞

B.膈俞

C.太冲

D.腰阳关

E.足三里

腰痛治疗。

28、患者,女性,34岁。

3个月前突发高热,热退后出现周身乏力,并见下肢痿软无力,食少纳呆,腹胀便溏,神疲乏力。

治疗本病应选用主要经脉是

A.手足太阴经穴、夹脊穴

B.手足厥阴经穴、夹脊穴

C.手足少阳经穴、夹脊穴

D.手足阳明经穴、夹脊穴

E.手足太阳经穴、夹脊穴

痿证的治疗。

29、患者,女性,38岁精神抑郁善忧,情绪不宁,伴胸胁胀满,脘闷暖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脉弦治疗除取主穴外,还应选用的穴位是

A.膻中、期门、曲泉

B.心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

C.三阴交、太溪、通里、心俞

D.行间、侠溪、外关

E.太溪、三阴交、肝俞、肾俞

郁证的主穴。

本病属郁证,又见脾胃不和之象,故本病还应选用心俞来调节心志,疏理情志,配脾俞、足三里以调理脾胃之气,对症治疗,在加三阴交穴以健脾益气,柔肝益阴,以疏理情志。

30、患者,女性,43岁。

气逆咳嗽,引胁作痛,痰少而黏,面赤咽干,苔黄少津,脉弦数.针灸治疗本病的取穴是

A.太渊、三阴交、肺俞、行间

B.肺俞、风门、列缺、合谷

C.肺俞、大椎、列缺、合谷

D.太渊、足三里、肺俞、膏肓

E.太渊、三阴交、肺俞、丰隆

咳嗽的治疗。

31、某患者一侧头痛反复发作,并常伴恶心、呕吐,对光及声音过敏者,宜为主的经穴位是

A.督脉,手、足阳明

B.督脉,手、足太阳

C.足厥阴,手、足少阳

D.督脉,手、足少阳

E.足厥阴,手、足阳明

头主穴,头痛的治疗。

32、患者,女性,48岁。

头痛多年,后头部疼痛固定不移,痛如锥刺,舌暗,脉细涩。

针灸治疗除百会、风池、足三里外,宜取

A.后溪、申脉、侠溪

B.太阳、太溪、侠溪

C.太冲、太溪、侠溪

D.阿是穴、血海、膈俞

E.三阴交、肝俞、脾俞

头痛的针灸取穴。

患者头痛多年,应为内伤头痛。

疼痛部位固定不移,痛如锥刺,舌暗,应考虑为瘀血头痛。

故取主穴百会、风池、足三里,配以阿是穴、血海、膈俞、内关等。

33、患者,男性,52岁两膝关节红肿热痛,兼身热,口渴,舌苔黄燥,脉滑数治疗除选取主穴外,应加用的腧穴是

A.脾俞、胃俞

B.血海、曲池

C.大椎、曲池

D.脾俞、气海

E.肾俞、合谷

热痹的主穴。

本病属热痹,当选大椎以疏风清热,曲池以清热行气消肿,治疗效果

较好。

A以调理补益脾胃为主,B中配穴可调理气血,但清热疏风之力弱,D重在补虚调气,E肾俞补肾,合谷重在调理气血,配伍后治疗热痹疗效较差。

34、患儿,男性,4岁,面色萎黄,形体消瘦,时有口干腹胀,不思饮食,烦躁啼哭,毛发稀疏,大便如米泔,舌苔黄腻,脉细。

在取相应经穴治疗的同时应加用的腧穴是

A.二白

B.三间

C.十宣

D.四缝

E.八邪

疳积的主穴。

本病属于小儿疳积,首选穴位为四缝,四缝为奇穴,是治疗疳积的经验效穴,其余诸穴无此神效

35、患者,女性,58岁。

腰部隐隐作痛3年,下肢酸软乏力,腰冷,脉细。

治疗除选取主穴外,应加用的腧穴是

A.命门、志室、太溪

B.风府、大杼、阳陵泉

C.合谷、三阴交、太冲

D.水沟、风府、足三里

E.风府、足三里、气海

肾虚腰痛的主穴。

本病属肾虚腰痛。

命门,志室正居腰部,起到近治作用,命门属督脉,可以培补肾中元阳,以止痛,太溪既为肾经输穴,又为原穴,故可调补肾阳,治腰痛。

其余选项中配伍均不能全部对症治疗。

36、患者,男性,25岁。

发热恶寒,寒重热轻,头痛身痛,鼻塞流涕,咳嗽,咳痰清稀,舌苔薄白,脉浮紧。

A.手少阴、手太阳、手太阴经穴

B.手太阴、手少阳、足少阳经穴

C.手阳明、足阳明、手太阴经穴

D.手太阴、手阳明、足太阳经穴

E.手太阴、足太阳、手少阳经穴

感冒的辨证论治以及治疗取穴。

根据题干可辨证为风寒感冒。

风寒之邪乘虚由皮毛、口鼻而入,引起一系列肺卫症状,风寒之邪中于皮毛、太阳经,又肺与大肠相表里,故取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阳膀胱经经穴。

37、患者,女性,55岁两膝关节红肿热痛,尤以右膝部为重,痛不可触,关节活动不利,并见身热,口渴,舌苔黄燥,脉滑数治疗除选用犊鼻、梁丘、阳陵泉、膝阳关外,还应加

A.脾俞、气海

B.肾俞、合谷

C.脾俞、胃俞

D.大椎、曲池

E.肾俞、关元

大椎、曲池对热证的治疗。

根据题干辨证为痹症之热痹。

大椎属督脉,为退热要穴,治一切热病;

曲池属手阳明大肠经,亦可治疗各种热病。

题干中患者除膝痛外并见热证之象,故除选用治疗膝痛的穴位外,配伍取用清热泻火的大椎、曲池。

38、患者,男性,40岁。

右下腹疼痛1天。

患者1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脐周疼痛,继而转移至右下腹,以手按之,其痛加剧,痛处固定不移,伴有发热,恶心,舌苔黄薄而腻,脉弦数.

A.梁门、合谷、上巨虚、足三里

B.曲池、天枢、足三里、阑尾

C.合谷、三阴交、太冲、内庭

D.太冲、阴陵泉、内关、合谷

E.合谷、委中、天枢、太冲

肠痈的辨证论治以及治疗取穴。

根据题干可辨证为肠痈。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及胃之下合穴,主治胃肠系疾病,并为强壮保健要穴;

阑尾穴为经外奇穴,治疗阑尾炎的特效穴;

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可转化脾土之热,燥化大肠经湿热;

天枢穴为大肠经募穴,可治疗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等肠腑病证。

4穴相配共奏清化大肠湿热、通里导滞之效。

39、患者心前区刺痛,心痛彻背,心慌汗出,面色晦暗,唇甲青紫,舌有瘀斑,脉涩,针灸取穴是

A.膻中、心俞、神阙、内关、阴郄

B.神阙、关元、内关、阴郄、膻中

C.内关、阴郄、膻中、中脘、丰隆

D.膻中、血海、太冲、内关、阴郄

E.内关、阴郄、膻中、心俞、脾俞

心绞痛的辨证取穴。

根据患者主诉,应考虑为心绞痛。

取穴主取内关、阴郄、膻中。

面色晦暗,唇甲青紫,舌有瘀斑,脉涩,应为气滞瘀,故配以血海、太冲。

40、治疗外感风寒,咽喉赤肿疼痛,吞咽困难,咽干,咳嗽的患者,应首选

A.鱼际

B.廉泉

C.内庭

D.合谷

E.太溪

合谷的治疗作用。

合谷为手阳明经原穴,主治五官诸疾、外感病证。

鱼际为手太阴肺经之荥穴,可治疗咳嗽、咯血、咽干、咽喉肿痛、失音等肺系热性病证;

廉泉穴属任脉,可治疗中风失语、暴喑、吞咽困难、舌缓流涎、舌下肿痛、口舌生疮、喉痹等咽喉口舌病证。

内庭为足阳明胃经之荥穴,主治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