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50838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doc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doc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有30个选择题,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每道小题2分,共计60分。

1.王夫之在评论某制度时,认为该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

”该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科举制

2.孙中山在评价“科举制”时说:

“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材料中孙中山认为科举制

A.利弊参半 B.利大于弊 C.弊大于利 D.主张废除

3.史载:

管仲“设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齐人皆悦”。

这是说管仲改革中推行国家食盐专卖政策,深得民众欢迎。

这主要反映了

A.春秋时期国家垄断经济开始形成 B.管仲在齐国建立起了君主专制制度

C.管仲以抑商政策来发展农业经济 D.国家加强经济调控有利于稳定民生

4.儒家《春秋公羊传》对四民的解释是:

“德能居位曰士;辟土植谷曰农;巧心劳手成器曰工;通财货曰商。

”材料对“士农工商”的划分依据是

A.社会地位 B.职业分工C.道德品质D.知识水平

5.《十二铜表法》第五表规定:

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这表明《十二铜表法》

A.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B.维护了平民的利益

C.缓和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D.维护了贵族的利益

6.公元6—7世纪是古代西方文明的成熟时期,而同时期的中华文明也取得了重大发展,这里的“成熟”和“重大发展”分别指的是

A.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中央集权制度完善

B.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世卿世禄制被废除

C.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D.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世袭制度被彻底废除

7.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

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

”伯利克里这段演讲强调的是

A.权力制约B.公民意识C.平民政治D.法律至上

8.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

”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B.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9.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

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

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A.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B.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C.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10.钱乘旦说:

大革命后法国“社会持续动荡……工业化进程缓慢。

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

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这说明作者

A.否定法国大革命的作用 B.强调兴民权的重要性

C.强调政治协商的重要性 D.反对大规模社会变革

11.阿萨·勃里格斯在《英国社会史》中写到:

“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乎又变成野蛮人。

从这条污浊的排水管中,排出人类工业的最大一股潮流去滋润全世界:

从这条肮脏的下水道中,排出纯金的潮流。

在这里,人类的发展成就既是最完备的,又是最野蛮的。

”以下各项对这段话的理解认识,正确的是

①工业革命改变了全球的贫困面貌 ②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

③工业革命带来了环境污染的问题 ④工业革命加深了西方的殖民掠夺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2.下表是中国近代不同年份的对外贸易状况表。

它主要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经济

A.是外向型发展模式 B.半殖民地经济特征明显

C.能够充分利用外资 D.发展水平较高

13.1911年10月16日,湖北军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鄂州约法》。

约法规定:

“鄂州政府由都督任命的政务委员、议会、司法等部分构成……;人民一律平等,有言论、集会结社、通讯、信教、居住等自由……都督由人民公举,任期三年,连任以一次为限……议员由人民中选举产生,议会可以向政务委员提出条陈、质问,要求答辩或弹劾。

”据此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它的颁布标志着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B.它实施了伏尔泰关于国家政体的主张

C.它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精神与主要原则一致

D.它是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精神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14.下图是我国一种经济形态的发展曲线图,下列关于这种经济形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是近代一种进步的经济

B.它的发展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

C.它在近代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D.它一度成为中国占主导地位的经济

15.1912年10月,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正式通过了《服制法》,规定礼服礼帽“料用本国纺织品”。

该规定实质上反映了

A.中国民族工业生产水平的落后 B.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C.政府极力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 D.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16.《全球通史》中说:

“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

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

这一现象

A.推动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B.保障了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

C.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 D.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

17.费正清在《观察中国》说:

“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清除古代旧有的阶段贵贱的社会差别。

”中国近代最有利实现这两个梦想是在

A.大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8.读欧美18—19世纪大事年表(部分)。

以下对该表解读,不符合历史实际的是

A.资本主义尚处在不断上升和发展时期

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条件还不具备

C.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运动

D.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发展

19.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

“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

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

”材料中“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A.进行武装斗争 B.开辟农村根据地

C.领导城市暴动 D.建立统一战线

20.1935~1936年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8.86%。

1936年国民生产总值约230亿美元,为日本的1.8倍,占世界经济的近4%,是近代中国经济的最高点。

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政府的推动 B.国内政局的稳定

C.国际社会的支持 D.科技发展的影响

21.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了“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的主张。

这表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中共党内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不断滋长

C.中国共产党放弃了革命领导权 D.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

22.《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中写道: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启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新纪元。

”对材料中“新纪元’’理解正确的是

A.在法律上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 B.确立了国家根本政治制度

C.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

23.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参加北平市首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后,感慨万端:

“我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

”材料中的“第一次”从侧面反映出新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变革具有

①平等性②广泛性③继承性④深刻性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4.右表是1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趋势示意图。

根据该表,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960年工业出现峰值是因为“一五计划”的实施

B.自然灾害是导致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C.优先发展农业使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

D.“八字方针”实施使工农业比例趋于平衡

25.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不少流行词语,下列各组中,都是从属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流行的是

A.阶级斗争一国两制无私奉献B.体制改革中国特色经济特区

C.市场经济勤俭节约休闲娱乐D.和谐文明注重环保小康社会

26.1984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出的67号文件中规定:

国有企业在完成指令性计划以后,超产部分的价格允许在不高于计划价格20%的范围内浮动。

对于这种价格“双轨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带有鲜明的计划经济特征 B.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特殊产物

C.不利于调动国有企业的积极性 D.使非公有制经济获得了一定生存空间

27.1980年8月,邓小平在回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提出的“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化大革命’这样可怕的事情”时指出:

“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

”为此,我国采取的重大措施有:

①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加强民主法制建设③把“依法治国”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写入宪法④提出并实践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8.根据中国国情,我国政府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

三者的共同之处是都

A.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B.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C.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D.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主权

29.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用于采购商品和支付劳务费用的总金额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的

1/5,并鼓励资本家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

这表明

A.政府加强了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 B.开始走上了计划经济的道路

C.美国的黄金储备减少,美元贬值加剧 D.经济进入“滞胀”阶段

30.“压迫与反压迫、剥削与反剥削、侵略与侵略的斗争,以及革命、起义、暴动等等事件与过程,常常被列为重点。

实事求是地讲,这些事件中的大部分,多半是属于为争取文明进步而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