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508035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实践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综合实践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综合实践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综合实践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综合实践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实践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综合实践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实践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综合实践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活动时间:

2010年3月

活动场所:

学校校园、家庭、医院及所在社区

一、活动主题的产生

吸烟有碍身心健康,这是人们都知道的,而且还略有所知的,可是还有许多的人,仍然在吸着,而且还在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在农村,目前有许多青少年正在吸烟,然而吸烟危害着人们的健康。

我们青少年处于成长发育状态,正在学习中,吸烟威胁着我们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他们不顾学校的三申五令,校规校纪的规定,明的不行,就来暗的,打游击式的,躲在厕所、田头地角吸,而且是屡禁不止。

为什么有许多人,虽然他们也知道吸烟有很多的害处,可为何还是要去吸,有的人甚至为此丢了生命呢?

二、活动的具体目标设计

所以本次活动要紧紧围绕两点:

1.吸烟给人带来的危害;

2.如何解决青少年吸烟的问题

通过本活动的调查,让学生了解香烟的成分,清楚的知道青少年吸烟的危害,帮助青少年戒除烟瘾,从而摆脱吸烟所带给我们的危害。

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做到:

1.学会对问题进行分类整理,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探讨问题。

2.学会写调查报告、日记。

3.通过活动实践,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增强同学间的合作精神。

4.通过了解吸烟的危害,激发学生的健康意识,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尝试去劝阻身边吸烟的人。

5.通过一系列的调查活动,引导学生关注活动过程,关注活动感受,学会全面正确地看待问题。

三、活动准备:

本活动分教师和学生准备两个阶段。

(一)教师准备阶段

1.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类整理,从不同的方面了解吸烟的危害。

2.指导学生从自己的兴趣和对问题关注的程度选择不同的小组,并推选出各小组组长。

3.教学生写调查报告和调查笔记及活动日记。

4.指导各小组进行活动策划。

5.及时、深入每个小组了解具体情况,协助小组寻找更多的指导人员。

6.细心观察各小组活动的进程,关注组员参与活动的态度,保证活动的有效实施。

(二)学生准备阶段

1.通过归纳整理,确定成立各个小组。

(1)、第一小组:

分析烟的主要成分资料

(2)、第二小组:

收集吸烟容易得到的一些疾病资料

(3)、第三小组:

收集吸烟的害处资料

(4)、第四小组:

资料汇总(由数学、科学、信息教师配合)

(5)、第五小组:

编排黑板报(由语文、美术教师配合)

2.学会写调查报告和调查笔记及活动日记。

(由语文老师指导)

3.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策划。

四、活动实施过程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策划(利用课余时间进行)

(1)收集香烟的主要成分(利用上网查询)

(2)吸烟的害处(上网查询、向科学教师请教、查资料)

(3)吸烟容易得到的一些疾病(走访医院、上网查资料)

(4)有关吸烟的琐事(查资料)

2.各小组积极主动地开展各项活动

(1)各种资料汇总(请教数学教师,可运用数学中统计知识进行,在课内完成)

编撰宣传材料(可自己编写、下载,向美术教师、语文教师请教指导)

(2)小组与小组之间实现资源共享

3.活动成果汇报

五、活动总结、交流

1.各小组管理日记:

(课余时间记载)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各个小组活动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所以设立了“小组管理日记”的评价方式。

小组活动管理日记

2.总结评价

通过活动总结评价让学生从更多方面来看待这次活动。

(利用班团活动课时间进行)

五、活动反思

1.活动前,教师应该作好指导的充分准备

刚开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一心认为学生们能够充分发挥主动性,不管什么事情总是让学生自己去做。

可是效果没有意想的那么好,似乎学生们有点盲目性,随意性。

所以活动前,应该作好准备。

2.活动中,教师应随时细心关注各组的活动动态。

3.综观活动,寻找不足,为下次活动做准备

六、活动延伸

1.将调查所取得的材料,编写成一个宣传资料,向全体学生开放。

2.根据上述活动整理的调查资料,向全学校的同学们写一封倡议书,号召全体珍爱生命,自觉地摆脱吸烟,并向自己的父母亲及亲朋好友作宣传,让他们都投入反吸烟运动中去,为人类创造一个无烟草的环境。

3.争取通过学校所在社区组织的支持,举办一次“珍爱生命,杜绝吸烟”的戒烟宣传倡议活动。

课题:

生活中的数学美

活动目的  

1、考察、查阅资料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美,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数学美,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加深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美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过活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学习技能,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参与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形成团结合作的精神提高与人合作及与外界交往的能力。

3、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运用多种感官品味生活,发现数学几何知识,从网络等多方位搜集并利用PPT来展示自己的搜集成果,展示自己的发现。

这一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并检验理论的探讨方式,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受到美的熏陶,使学生主动地全方位参与学习,深层认识所学的平面对称图形的本质特征,了解对称在当今各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及发展,并创造性地设计出自己满意的轴对称图案、美化生活。

4、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特长,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逐渐学会学习、利用数学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活动过程设计  

(一)准备阶段  

1、明确活动目标  向学生展示活动目标,使学生明确本次活动的活动目标,了解活动主题、活动内容及活动方式。

2、分组:

  根据合作的原则,全班46位同学自由组合成8个小组,每组约6人,并选出小组长,教师根据分组情况对各小组进行合理调配。

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及活动要求进行分工,确定活动工作岗位。

(二)活动的实施阶段  

1、选定考察对象:

  小组讨论,根据服从大多数的原则选定自己小组感兴趣的一个考察对象。

确定实地考察日期。

将考察对象名称和考察日期上报老师实际情况进行调配,尽量避免项目重复。

2、实地考察:

  各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对生活中有关数学的物品及现象进行考察,并摄影留为资料。

考察完毕由小组长向老师汇报考察情况,老师对其考察情况进行分析,资料不足者要再进行补充。

3、资料收集:

  各小组针对考察对象,通过上图书馆、上网等方式收集有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

4、撰写考察报告和活动感想:

  每小组根据考察情况写成一篇报告。

小组组员根据自己在活动中所负责的工作和所遇到的事情写一篇活动感想。

具体的活动案例如下:

案例题目:

生活中的数学美——对称美

活动主题:

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美,深入生活,去发现、去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美。

活动目的:

1、了解一些在课堂上、书本上学习不到的,但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知识。

开拓我们的视野,从而达到增长见闻的目的。

2、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同学、与外界交往的能力。

活动过程:

1、分组:

根据合作、自由的原则,我们7个同学志趣相投,共同组成一个小组,并投票选出小组长。

2、选定考察对象:

由于我们对生活中的数学的了解并不全面,所以我们最后经过多次激烈的讨论和考察后,我们选定了生活中的数学美——对称美。

3、实地考察:

利用课余时间,观察生活中与对称有关的事物,并把相关的资料摘抄下来。

4、资料收集:

针对考察对象,我们上图书馆去查找有关的书籍、文献。

但由于资料有限,我们又在互联网上收集有关剪纸的资料。

然后进行整理和编辑。

5、撰写报告:

根据之前上图书馆、上网和实地考察所收集到的资料写成了考察报告。

报告内容可分为:

考察对象的对称性,及它的对称美,及人们利用对称性的相关历史。

让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运用多种感官品味生活,发现数学几何知识,从网络等多方位搜集并利用PPT来展示自己的搜集成果,展示自己的发现。

6、展示活动成果:

在活动课后,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方式把泉州的剪纸艺术生动地展示出来。

使人们对泉州剪纸有了全面的认识,激发了他们对剪纸的兴趣。

“让我们来学做数学

(1)――跟我学”课例报告

 情景创设

同学们,数学是我们的朋友,它伴随我们成长,要想正确地用数学解决问题,就要掌握解数学题的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究这个问题。

(多媒体出示)

问题1:

这道题目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入学考试题:

请在下图1的图形符号中找出它们所蕴含的内在规律,然后在横线上的空白处填上一个恰当的图形。

问题2:

把一个正方形的四个内角剪去一个,还剩几个内角呢?

师问:

你会做这两道题吗?

你是怎样想的?

你有什么体会?

甲生:

问题1的形状都是关于数字“1、2、3、4、5、7”的轴对称图形,并且按自然数顺序排列,所以我认为可填由两个6构成的轴对称图形。

问题2剪去一个内角后,余下的图形还剩五个内角。

同学们默认了这一答案。

师点拔说:

观察、比较、动手实验往往会有更多的发现,大家试试看好吗?

(部分学生思考,部分学生开始动手)

不一会儿,乙生站起来说:

问题1中由两个6拼成的图形还有一种拼法,那就是。

丙生兴奋地举起自己的剪刀,告诉大家:

我从正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向邻边剪去一个内角后,可以得到一个四边形,它有四个内角;

从正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向相对的一个顶点剪去,可以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它有三个内角。

这时,甲生说:

我不赞成乙的答案,因为将图形的对称轴画出来,可以发现对称轴右边的数是正立的,左边的数刚好和右边的数相反。

师赞赏地说:

观察的很仔细,你们的见解很独特。

你们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生小声议论)

片刻,生丁说:

“第一个问题可以分两种情况,一种和实际相符,一种和实际不符;

第二个问题可以分成三种情况,每种情况都和实际相符。

”同学们用掌声表示认同。

生乙说:

“想问题要善于动手实验、勤于思考,才能发现和解决好问题。

师适时跟进:

“刚才同学们发现解决一个问题,往往要分成几种情况来论证,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分类。

本节我们就利用分类策略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什么是“做数学”。

情景之二 探究

问题3:

如图2所示的3╳3的方格图案中有多少个正方形呢?

                   

提出问题:

你能否按问题2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题目?

让我们一块来探究吧。

1、设计解题计划。

仿问题2,设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个单位,那么图中包含哪几类正方形?

2、分组探索,比一比,哪个小组做得最好?

同学们展开热烈讨论,师进行指导,并参与两个小组的讨论。

B组最先举手发言:

我们是这样探究的,设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个单位,则图中包含边长分别为1、2、3的三类正方形。

把这三类正方形的个数相加就是图中正方形的总数。

图中边长为1的正方形有9个;

边长为2的正方形有4个;

边长为3的正方形有1个。

所以正方形的总数为9+4+1=14。

D组抢着汇报说:

我们将这样的正方形剪开可以得到三类正方形,它们分别是边长是1、2、3的正方形,所以边长为1的方格图案中包含有1个正方形,边长为2的方格图案中包含有5个正方形,边长为3的方格图案中包含有14个正方形。

示意图如下:

1╳1  2╳2  3╳3

A组同学补充说:

我们组把D组的方法用表格表示出来,更能清楚说明这个事实。

方格所含正方形个数

1╳11

2╳24+1

3╳39+4+1

E组同学说:

我们发现把3╳3方格图案的边用数字表示出来,可以用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来表述它。

那么,它所包含的正方形的个数是32+22+12=14。

对同学们的发现,师感到十分欣喜,以赞赏的语调说:

数学就是这样,通过观察,猜想,实验,归纳,类比,论证的探索,在尝试中寻找规律,总结经验。

(多媒体动画演示分类计数,推求结果的过程。

)师接着说:

刚才同学们的方法非常优秀,在实际运用中,我们应该如何选用恰当的方法去操作呢?

请大家对下面的问题各述已见。

延伸1、如果是4╳4的方格图案,有多少个正方形?

如果是5╳5呢?

 

延伸2、如果是n╳n呢?

延伸3、如果是一个4╳5的长方形,在这个图形中有多少个长方形?

推选代表,到黑板展示小组探究成果。

学生评出优秀方案。

情景之三 感悟(数学史话)

1903年在纽约的一次科学报告会上,数学家科尔做了一次不说话的报告,他在黑板上先算出267-1,又算出了193707721╳761838257287,结果完全相同。

他一声不吭地回到了座位上,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原来,他就这样回答了一个多年来没有弄清楚的数学问题:

267-1是不是质数?

他的演算证明:

267-1是一个合数。

这几分钟无声的报告,是他花了三年中的全部星期天。

经过反复不断的观察、实验和运算才得到的结果。

所以,你碰到了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要细心地观察、实验、计算,并要经过归纳、类比和猜测,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因此“做数学”,既要掌握方法,还要刻苦勤奋,并要养成独立思考及合作交流的习惯。

情景之四 拓展

问题4:

甲、乙、丙三位同学参加羽毛球比赛,每两名同学之间赛一次,一共需要进行多少场比赛?

4名同学呢?

5同学呢?

(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全班交流,互评。

生甲:

因为每两名同学之间赛一次,3名同学比赛,每名同学都要和另两名同学之间赛一次,3名同学之间共赛3╳2次,由于每两人之间重复一次,因此,3名同学共赛3╳2÷

2=3次。

同理,4名同学共赛4╳3÷

2=6次;

5名同学共赛5╳4÷

2=10次。

生乙:

我发现把3个同学看着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顺次连接这三个点,构成一个三角形,它的边数就是它的比赛场次。

师:

两名同学从两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真了不起!

沿着这个思路,你还有什么发现?

不等老师说完,丙异常高兴地说:

用乙同学的方法来思考这个问题,4名同学参赛,可以构造一个四边形,而比赛的场数刚好是四边形的边与对角线的条数。

如果是5名同学参赛,比赛的场数刚好是五边形的边与对角线的条数。

同学们露出欣赏的目光,师说:

想的非常好!

如果延伸一下,大家能解决吗?

延伸:

如果m名同学参加上述比赛,共需要几场比赛?

刷的一下子有五六个同学举手,争着回答这一问题。

生丁取得了发言权,他说:

按照我们刚才的方法,推算下去,可知,比赛场数是。

这时,沉默有三分钟的生庚说:

我把同学的思路归纳在一起,发现了一个大秘密:

这个问题可以转化成几何图形,又可以用字母的形式表示出来。

哗地一声同学们鼓起掌来,真得使学生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给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快乐,更多的是智慧的光芒。

情境之五 应用

问题5:

如下图所示,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

多少个三角形?

(探究过程略)

情境之六 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

掌握了哪些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或方法?

你体验到了什么?

(运行过程略)

操作说明

1、本案例是根据“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的实践与理论研究”组制定的“引导学生自我发展”操作指南为指针,进行的校本教研实践课,得到校教学处、教研处的全力支持。

2、本案例的要点是让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自己发现自己的创造潜力,自己发挥自己的创造潜力,自己加强自己的创造潜力,从而使学生形成自我发展的“自定向、自操作、自评价、自激励”的四自学习模式,以实现教育主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3、本课例第一步从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入手,在经历中初步感受数学解决问题的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从而以积极心态进入下一步的学习。

同时介入分类讨论思想,为问题3 的合作探究铺路。

第二步通过学生对问题3的观察、猜想和尝试,制定解题计划,把较难的问题转化为较易的问题,初步认识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使问题从抽象而具体,再抽象,紧扣学生的认知特点。

采用合作学习,意图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交往能力、表达能力,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在互助中利用学生的个体差异,取长补短,达到差异互补,满足多样化学习的需要。

4.学习即经历。

本课例让学生在充满探索和创造的学习过程中,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估计、求解、验证解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的过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化难为易,进而再转化为代数问题,让学生感知数形结合构建数学基本模型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感受构建数学基本模型,借助模型解题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换言之,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自我反思

存在的问题

一是在学习过程中弱化了“自我发展”的四自学习模式的养成训练,偏重于问题的探究;

二是独立活动过程,对学困生关注不力;

三是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课标理念的磨合不到位,传统理念不自觉地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1)教案

教学目标:

在问题创设、变式的解决过程中,掌握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在问题解决的同时,渗透运用观察、实验等数学方法及数学建模的思想,体会数学的生活性。

教学重点:

掌握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及直接设元法与间接设元法的体会与选择;

教学难点:

“配套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分析;

教学准备:

4人一组,组内每人准备2cm*2cm正方形硬纸片5片、2cm*3cm长方形硬纸片3片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与解决

(查看各组硬纸片准备情况后,)

【设计说明:

“硬”纸片是为了课堂小组活动时,拼搭操作的可行性与简易性。

每名学生准备的片数因不同班额而调整。

我也准备了2cm*2cm正方形硬纸片5片、2cm*3cm长方形硬纸片3片。

昨天我在剪的过程中发现:

我剪好2片正方形与1片长方形硬纸片共用时20秒,全部剪好共用时55秒。

若每一片正方形硬纸片剪的时间相等,每一片长方形硬纸片剪的时间相等,你知道老师剪一片正方形硬纸片与剪一片长方形硬纸片各需多少秒吗?

试用方程或方程组说明。

创设问题情景后,可让学生尝试用一元一次方程或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选用学生的不同解法,类比复习(归纳)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在提出课题的同时渗透运用数学建模解决问题的思想。

二、情境转变与解决

下面将用同学们准备好的硬纸片为模型,来解决应用题中的一类问题:

“配套问题”。

每组准备好18片正方形硬纸片与12片长方形硬纸片,问:

若全部用完,可拼搭成如图所示的完整的正方体和长方体各多少个?

试用二元一次方程组验证方案的正确性。

创设问题情景后,可让学生小组合作,体会“配套”含义,拼搭出可行的方案;

然后尝试用二元一次方程组验证方案的正确性,以巩固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及复习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在问题解决的同时渗透运用观察、实验与验证(反思)的数学思维方法。

三、问题变式1与解决

那么,拿出每组全部的纸片:

20片正方形硬纸片与12片长方形硬纸片,问:

试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

强调“检验”的双重要求与重要性。

创设问题情景,巩固对“配套”的理解,学生小组合作后发现不能拼搭出完整的模型;

教师引导学生尝试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释原因(必须让学生解方程组,发现非整数解,继而反思方程组解的实际意义,体会“检验”的双重要求:

1、满足方程组2、符合题意。

)。

四、问题变式2与解决

那么,拿出5片正方形硬纸片与10片长方形硬纸片,问:

若全部用完,可拼搭成如图所示无盖的竖式及横式的长方体各多少个?

通过此题,可检验学生对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的掌握程度及对“配套”问题的理解与解决能力。

前面练习的铺垫,逐步降低“配套”问题的难度,旨在突破难点;

创设“无盖”问题情景后,教师引导学生(或让学生尝试解决)理清两种长方体模型中,正方形与长方形的“配套”数量关系,尝试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

本题中还可复习加减法的运用。

五、问题变式3与解决

回到开头,昨天我在剪的过程中发现:

那么,按照这样的剪的速度,我一个人剪好20片正方形与12片长方形硬纸片,共需用时多少秒?

呼应开头,适度拓展。

创设此问题情景后,学生会有“不知如何设元”的问题,从而引入本章应用题解答过程中用到的两种方法:

直接设元法与间接设元法;

引导学生根据题意,选择合适的设元方法;

同时,若时间允许,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估算法的运用。

六、课堂小结:

问题解决的反思: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