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499506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心理学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发展心理学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发展心理学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发展心理学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发展心理学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展心理学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发展心理学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心理学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展心理学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二)、各主要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其学说的核心是“发生认识论”。

1.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心理发展实质上是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应;

*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与环境的平衡;

*心理起源于动作,动作是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

*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

*属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

2.皮亚杰的心理发展建构说

*认知结构:

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对外界事物做出反应的组织方式;

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图式:

动作或活动的结构或组织;

最初来自遗传

*同化:

量变;

纳入整合到已有图式

*顺应:

质变;

改变创造新认知结构

*平衡:

认知结构+外部环境相互作用

3.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

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平衡

4.心理发展阶段说

特点:

1连续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

2每阶段独特典型特征;

3发展次序固定;

4前后阶段连续,前是后的前提、量的积累过程、包含融合于后。

*感知运动阶段:

婴儿0-2y;

当前直接感知;

手抓取嘴吸吮;

客体永久性(9-12m)

*前运算阶段:

学前2-6/7y;

表象系统,语言、符号;

泛灵论,自我中心,思维不可逆,未掌握守恒(本质)

*具体运算阶段:

小学6/7-11/12y;

具体(象),逻辑(关系),守恒、可逆

*形式运算阶段:

中学11/12-14/15y;

假设,演绎推理,抽象逻辑思维

皮亚杰采用含有道德判断的对偶故事,对4―12岁儿童进行研究,根据研究结果,他把儿童对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前道德(4-5y,行为结果);

他律/道德实在论(4/5-8/9y,物质后果,不重动机);

自律/道德相对论(8/9以后;

主观价值标准)

(二)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心理社会危机:

主要特点:

1人格发展是自我逐渐形成的过程;

2阶段性和连续性统一;

3连续一生;

4二维性

*婴儿前期:

0-2y;

信任——怀疑;

希望

*婴儿后期:

2-4y;

自主——羞耻;

意志

*幼儿期:

4-7y;

主动——内疚;

目标

*童年期:

7-12y;

勤奋——自卑;

能力

*青少年期:

12-18y;

角色同一性——角色混乱;

诚实

*成年早期:

18-25y;

亲密感——孤独感;

*成年中期:

25-50y;

繁衍感——停滞感;

关心

*成年后期:

50y以后;

完善感——失望/厌恶感;

智慧、贤明

(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认知+思维,认知+行为,主动积极性

1、三元交互决定论:

人的内部因素、行为、环境影响

2、观察:

替代强化,间接经验,最主要的社会学习形式

3、主体的自我调节作用:

(四)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和心理发展观

*心理机能分低级+高级;

精神生产工具——符号、语言

*心里的实质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

*内化:

将社会文化的外部活动形式转化为内在的心理结构

*低级——高级心理机能的标志:

1随意(主动有意);

2抽象概括(语言文字);

3新质的心理结构;

4个性化

*最近发展区:

现实水平与潜在水平的距离;

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学习的最佳期限(正在开始尚未形成,最容易接受)

(五)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道德两难故事法,3个水平6个阶段,范围;

先后顺序固定不变;

环境文化只决定发展的速度或改变道德内容

*前习俗:

1、服从和惩罚的道德:

一个人

2、相对论快乐主义:

两个人

*习俗:

3、好孩子:

口碑,周围人

4、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

国家

*后习俗:

5、社会契约:

社会,灵活

6、普遍道德原则:

自然

 

第二节、婴儿期(0―3岁)

一、婴儿期的动作发展★

1、意义:

心理发展源泉前提、外在表现;

促进空间认知、社会交往能力发展

2、动作发展规律性:

*从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

*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

*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头尾原则、近远原则、大小原则

3、主要动作的发展:

手的抓握动作(五指分化、手眼协调)、独立行走(成熟是训练的前提,训练对成熟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二、婴儿期的认知发展

1、感知觉发展:

最早发生,最早成熟;

主动、有选择性的心理过程

研究方法:

习惯化范式(习惯化、去习惯化);

优先注视范式/刺激偏爱程序(时间)

*视觉:

技能1视觉集中2追踪3颜色优先4对光的察觉5视敏度

*听觉:

听觉辨别(感受抚慰、警觉、痛苦);

语音感知;

音乐感知;

视听协调

*味觉(出生最发达)、嗅觉、肤觉

*空间知觉:

深度知觉(吉布森,视崖,6m)

2、记忆的发展:

延迟模仿——表象记忆和再现能力初步成熟

3、思维的发展/感知运动阶段:

直觉行动思维;

特点直观性行动性、间接性概括性、缺乏预见性计划性、狭隘性、语言形象性★

4、言语的发展(理论、发展)★

*后天学习理论:

强化说;

社会学习/选择性模仿

*先天成熟理论:

乔姆斯基,普遍语法—语言获得装置—个别语法

*环境主体相互作用理论:

认知

*言语发展:

语音、词汇、句法

*发音发展阶段:

单音节(0-4m);

多音节(4-9m);

有意义(学话萌芽阶段,9-12m);

3y基本掌握母语全部发音

*1.5-2.5y是婴儿获得母语基本语法的关键时期

三、婴儿期的社会性发展

1、情绪的发展

*笑:

自发性,无选择社会性,有选择社会性;

*哭:

饥饿、瞌睡、身体不佳、心理不适、感到无聊;

*恐惧:

本能,与知觉经验相联系,怕生,预测性恐惧

2、气质:

托马斯、切斯:

容易型、困难型、迟缓型、混合型

3、社会性依恋

*阶段:

无差别,有差别社会反应阶段,特殊情感联结阶段

*类型:

艾斯沃斯,安全型、回避型、反抗型

4、自我意识的发展——第一次飞跃(第二次飞跃为青春期11-14岁)

主体我的发展(5―15个月):

客体我的发展(15―24个月):

四、婴儿期的心理卫生

1、保证婴儿充足的营养和睡眠

2、关注婴儿的情感需要,建立安全依恋(反应、情绪、社会刺激)

3、针对不同类型的气质特点教养

4、促进婴儿认知(适宜刺激、活动空间)

第三节、幼儿期(3―6岁)

一、幼儿的游戏

*游戏是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

*理论:

精力过剩、精神分析、练习、重演、娱乐、认识同化

*婴儿游戏:

成人-婴儿(1y以内);

实物(2y);

模仿(末期)

*幼儿游戏:

象征性游戏;

1现实替代物2行为类似3重过程4想象5概括

*童年:

规则游戏,情境角色内隐,规则外显

*游戏发展:

独自、平行、联合、合作游戏

*意义:

认知、社会生活、自我价值、创造力、健全人格、体质

二、幼儿期的认知发展

1、言语的发展

*幼儿期是儿童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词汇数量增加最快,口头言语发展关键时期

*词汇:

数量(3-4y,70%);

内容丰富,词义深刻;

词类扩展(名词、可见外部动作词汇)

*语法:

简单—复合;

陈述—多形式;

无修饰—修饰;

短句—长句

*口语:

对话—独白;

情景—连贯(标志)

*容量先快后慢;

无意识、机械、形象记忆;

没策略(5岁以前);

过渡(5-7y);

主动自觉(10岁以后)

*记忆策略:

视觉复述,特征定位,复述策略

3、思维的发展

*具体想象思维:

具体形象性、不清晰性、易变性、符号功能、一定的计划性、预见性

*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发展:

提问类型(为什么),概括能力(本质特征)

三、幼儿期的社会性发展

1、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评价:

独立、内在品质、具体、客观性

*自我控制:

运动抑制、情绪抑制、认知活动抑制、延迟满足★

2、道德行为的发展

*亲社会行为:

利他行为

*攻击/侵犯行为:

哈普特;

工具型—对物,敌意型—对人;

性别差异

3、性别角色社会化

4、同伴关系的发展:

社会认知交往,自我概念,归属爱尊重,人格

5、第一反抗期:

三、四岁;

第二反抗期(青春期)

四、幼儿期的心理卫生

1、组织多种形式游戏;

2、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

3、培养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4、培养独立性

第四节、童年期(7―12岁)

一、童年期的学习(生活主导)

*一般特点:

间接经验、教师指导下、一定程度被动强制

*学习兴趣的发展:

内容,分化,游戏减少★

二、童年期的认知发展

1、记忆的发展★

*容量5-9;

有意、意义、词的抽象;

记忆监控

*策略:

复述;

组织(归类——简单联想,功能关系,概念;

系列化)

*元记忆:

自我;

记忆任务;

记忆策略

2、思维的发展★

*特点:

质变,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10y左右是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转折期

*概括能力发展阶段:

直观形象,形象抽象,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推理能力:

演绎;

归纳;

类比

*新思维:

掌握守恒;

思维可逆(反演、互反);

补偿

*逻辑推理规则的掌握:

类别体系化,系列化

三、童年期的社会性发展

1、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概念:

具体性、绝对性

独立性、批判性、内容扩大深化(身体,活动,社会,心理)、稳定性;

具体到抽象,外显行为到内部心理

2、亲子关系的发展★

交往时间、问题类型、控制力量(父母控制-6y前;

共同控制6-12y;

儿童控制12y以后)

3、同伴关系的发展★

*人气特点:

受欢迎,不受欢迎,受忽视

*伙伴集团关系期:

依从性,平行性,整合性(5、6年级依从性高峰)

4、友谊的发展

*认识阶段:

短线游戏伙伴,单向帮助,双向帮助,亲密而相对持久的共享关系

*影响选择因素:

相互接近;

行为、品质、学习成绩和兴趣;

人格尊重并相互敬意;

人际交往中的协同关系

5、欺负与被欺负★

理论:

竞争、外部特异、依恋、心理(能力)

四、童年期心理卫生

1、学会学习:

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

2、培养良好的品行

第五节、青春期(11、12岁-15、16岁)

一、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矛盾性

1、生理发育高峰

*身体外形:

第二发展加速期,升高、体重、头面部

*生理机能;

性(性器官、第二性征、性机能)

2、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

*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

*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

*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

*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

二、青春期的认知发展

1、记忆的发展★:

容量最大,黄金时期,最佳时期

2、思维的发展★:

形式运算,建立假设和检验假设,思维形式与内容分离

三、青春期的社会性发展

1.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

关注外貌体征、能力成绩、人格情绪(第一次为婴儿期)

2.情绪变化的特点:

波动、躁动

3.第二反抗期★:

第一行为动作,第二全面人格;

生理、心理、社会原因(第一次为幼儿期3、4岁)

4.人际关系的发展★:

*择友标准(志趣、烦恼、性格、理解);

先疏后近

*父母反抗,教师品头论足

四、青春期的心理卫生

1、青春期性教育

2、尊重独立,帮助渡过反抗

反抗期的矛盾焦点:

成长者对自己发展的认识超前,父母对他们发展的认识滞后

3、教给情绪调控的方法,消除不良情绪

第六节、青年期(17、18-35岁)

一、青年期的一般特征

1、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达到成熟水平

2、进入社会,承担社会义务

3、生活空间扩大

4、开始恋爱、结婚

二、青年期的认知发展

1、智力的发展:

卡特尔

*流体智力:

神经系统;

25岁左右达到顶峰

*晶体智力:

随经验增加

*帕瑞发展阶段:

二元、相对、约定

*拉勃维维夫:

实用性,变通性,知觉、灵感

三、青年期的社会性发展

1、自我意识:

发现自我、关心自我;

修正;

自我接纳、自我否定

2、人生观和价值观:

*理论、经济、审美、社会、政治、宗教

*影响因素:

个体成熟(抽象逻辑、自我意识、社会化);

社会因素;

个人经历经验

3、亲密感:

恋爱、结婚

4、社会关系的变化:

人生护航舰:

夫妻恋人、家庭成员、朋友

5、职业的适应:

影响因素:

家庭、教育智力、性别、人格

6、人格的变化:

成熟

四、青年期的心理卫生

1、树立正确择偶观,正确对待爱情中的挫折

2、增强择业意识自主性,促进职业生涯顺利发展

3、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积极适应社会变化

第七节、中年期(35或40―60或65岁)

一、中年期的生理变化

更年期★第二个青春期,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二、中年期的认知发展

1、感知觉最先开始衰退;

2、对表面细节记忆下降,意义主题记忆不变

3、创造力的发展:

人文科学高峰(自然数学—青年期)

三、中年期的社会性发展

1、自我意识的发展:

积极满意

2、人格的变化★:

内省、男女同化、心理防御机制成熟、为人处事圆滑

3、职业的发展★:

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

4、人际关系的变化:

与同事领导竞争合作;

朋友数量减少亲密度高

四、中年期的心理卫生

1、劳逸结合,避免心理疲劳

2、培养豁达人生观,战胜中年危机

3、正确处理家庭工作关系

第八节、老年期(60岁以后)

一、老年期心理变化观

1、老年丧失观:

心身健康、经济基础、社会角色、生活价值

2、毕生发展观★:

巴尔特斯;

1心理发展贯穿一生;

2发展形态速率有差异;

3生长+衰退;

4个体可塑性;

5影响因素成熟年龄阶段、社会历史文化、非规范事件

二、老年期的认知变化:

退行性

感知觉;

记忆(编码、提取;

速度、容量);

思维(个体差异大、自我中心、智慧)

三、老年期的社会性变化

1、退休前后:

期待期、退休期、适应期、稳定期

2、人际关系:

与子女接触次数与其主观幸福感没有关系

3、人格的变化★:

不安全感、孤独感、适应性差、拘泥刻板速度减退、趋于保守、回忆往事

4、死亡的来临:

库伯勒-罗斯;

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抑郁、接受

四、老年期的心理卫生

1、提前做好退休后生活准备

2、生命不息,活动不止

3、保持良好人际关系

4、坦然面对死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