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武汉纺织大学学位论文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499430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武汉纺织大学学位论文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武汉纺织大学学位论文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武汉纺织大学学位论文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武汉纺织大学学位论文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武汉纺织大学学位论文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武汉纺织大学学位论文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

《2武汉纺织大学学位论文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武汉纺织大学学位论文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武汉纺织大学学位论文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

关键词指从学位论文中抽取用于表述论文主要内容的词或术语,是论文分类和建立索引的依据。

关键词选取3-8个,另起一行置于摘要下方,各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

研究类型包括:

a.基础研究,b.应用研究,c.综合研究,d.其它。

(五)英文摘要

1.用词应准确,使用本学科通用的词汇;

2.关键词按相应专业的标准术语写出;

3.中、英文摘要的内容应一致。

(六)目录

目录由标题名称和页码组成,包括论文主体部分(绪论、正文、结论)的一级、二级和三级标题和序号、参考文献、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致谢等内容。

(七)主要符号表

如果论文中使用了大量的物理量符号、标志、缩略词、专门计量单位、自定义名词和术语等,应将全文中常用的这些符号及意义列出。

如果上述符号和缩略词使用数量不多,可以不设专门的主要符号表,但在论文中出现时须加以说明。

论文中主要符号应全部采用法定单位,特别要严格执行GB3100~3102—93有关“量和单位”的规定。

单位名称的书写,可以采用国际通用符号,也可以用中文名称,但全文应统一,不得两种混用。

缩略词应列出中英文全称。

(八)论文主体部分

主体部分包括绪论(引言、前言)、正文、结论。

分章节撰写的论文,每章应另起一页。

1.绪论

绪论应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

应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不要成为摘要的诠释。

一般教科书中有的知识,在绪论中不必赘述。

2.正文

学位论文的正文是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

正文应该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推理严密,重点突出,图表、参考文献规范,内容集中简练,文笔通顺流畅。

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正文一般为3~4万字,专业型硕士学位论文一般为2~3万字。

由于研究工作涉及的学科、选题、研究方法有很大的差异,对正文内容不能作统一的规定。

但是,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实,合乎逻辑,层次分明。

论文不得模糊研究生与他人的工作界限,参考或引用了他人(含本人)的学术成果或学术观点,必须在引用处注出参考文献序号,严禁抄袭、占有他人的成果。

3.结论

结论是最终和总体的结论,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

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炼。

语句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词。

在结论中可提出建议、研究设想、仪器设备改进意见,尚待解决的问题等。

(九)参考文献

文后著录的参考文献务必实事求是。

论文中引用过的文献必须著录。

应遵循学术道德规范,避免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

1.参考文献一般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对学位论文有参考价值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应间接使用参考文献;

2.参考文献应具有权威性,要注意应用最新的文献;

3.引用他人的学术观点或学术成果,必须列在参考文献中;

4.参考文献在整个论文中按出现的次序列出;

5.参考文献的数量一般要求在30篇以上,其中外文参考文献应在10篇左右。

(十)附录

附录是作为论文主体的补充项目,并不是必须的。

1.附录的内容包括:

(1)正文中过长的公式推导与证明过程可在附录中依次给出;

(2)与本文紧密相关的非作者自己的分析,证明及工具用表格等;

(3)在正文中未列出的实验数据。

2.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专利、获奖及社会评价。

(一般只写目录清单即可)。

(十一)致谢

致谢中主要感谢指导教师和在学术方面对论文的完成有直接贡献及重要帮助的团体和人士,以及感谢给予转载和引用权的资料、图片、文献、研究思想和设想的所有者。

致谢中还可以感谢提供研究经费及实验装置的基金会或企业等单位和人士。

致谢辞应谦虚诚恳,内容简洁明了、实事求是,字数以不超过1000字为宜。

(十二)学位论文详细摘要(应另外单独打印装订,提供给校学位评定委员会)。

学位论文详细摘要可供答辩委员会成员和出版学位论文摘要汇编时使用。

详细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应能概括论文的要点和主要结论,充分反映论文的研究成果和价值。

这种摘要应控制在3000字左右,它实际上是硕士学位论文的缩影。

包括以下内容:

1.从事研究工作的目的和重要性;

2.研究内容和过程的概括性叙述;

3.获得的主要结论,论文的新见解中,这是本摘要的中心内容;

4.必要的少量图表;

5.结论的意义。

第三章学位论文的格式规范

第六条学位论文前置部分

前置部分包括封面、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及主要符号表。

(一)封面。

论文封面格式严格按研究生处提供的硕士论文封面格式模板执行。

(二)英文扉页。

英文扉页格式严格按研究生处提供的格式模板执行。

部分硕士学位类型英文简写如下:

哲学硕士:

M.P(MasterofPhilosophy)

法学硕士:

M.L(MasterofLaw)

文学硕士:

M.A(MasterofArts)

理学硕士:

M.S(MasterofScience)

工学硕士:

M.E(MasterofEngineering)

管理学硕士:

M.M(MasterofManagement)

艺术学硕士:

MasterofArtisticScience

工程硕士:

MasterofEngineering

工商管理硕士:

M.B.A(MasterofBusinessAdminstration)

艺术硕士:

M.F.A(MasterofFineArts)

(三)独创性声明与版权使用授权书。

此页严格按研究生处提供的内容严禁更改,学生及导师签名处严禁代签及打印。

(四)中文摘要。

排版要求如下:

摘要(另起一页,两字居中,中间空两格,三号黑体加粗)

摘要正文部分(隔行书写,段落按照“首行缩进2个字符”格式,采用小四号宋体,1.5倍行距)

关键词:

词;

…;

词(标题隔行顶格,小四号黑体,关键词3-8个,小四号宋体)

研究类型:

(标题隔行顶格,小四号黑体,内容为小四号宋体)

(五)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字体采用TimesNewRoman。

Abstract(另起一页,居中,三号加粗)

英文摘要正文部分(隔行书写,段落按照“首行缩进2个字符”格式,采用小四号,1.5倍行距)

Keywords:

(标题隔行顶格,为小四号加粗,内容为小四号,用“;

”隔开)

Thesis:

(标题隔行顶格,为小四号加粗,内容为小四号)

(六)目录。

①标题:

目录用三号黑体居中排,中间空2格,3倍行距。

②目录中最多包含三级标题(即章、节、小节),且均使用阿拉伯数字,如章为1,节为1.1,小节为1.1.1。

一级标题为小四号黑体,二级标题和三级标题为小四号宋体,各级标题左对齐,1.25倍行距,页码靠右对齐,不加括号。

标题与页码之间用“……”连接。

③目录页号另编,用罗马数字格式如:

Ⅰ,Ⅱ,Ⅲ,Ⅳ……,字体为宋体小5号字,居中排列,并加页眉。

④建议采用Word软件的目录自动生成功能生成目录。

(七)主要符号表。

①全文中常用的符号及意义在主要符号表中列出;

②符号排列顺序按英文其它相关文字顺序排出;

③主要符号表页码另编,并加页眉;

④标题:

主要符号表用三号黑体居中排,标准字间距,3倍行距;

⑤内容为小四号宋体字,左对齐,1.25倍行距,标准字间距。

第七条论文主体部分

(一)标题

每章标题按一级标题编排,每节标题按二级标题编排,每小节标题按三级标题编排。

“章”、“节”、“小节”的编号统一为:

1、1.1、1.1.1。

四级以后的标题和编号的编排采用

(1)、①、(ⅰ)格式。

编号与题目之间空一格。

一级标题(1XXX):

三号黑体,居中,1.25倍行距,段前、段后各设为0.5行。

二级标题(1.1XXX):

四号黑体,左对齐,1.25倍行距,段前、段后各设为0.5行,不接排。

三级标题(1.1.1XXX):

小四号黑体,左对齐,1.25倍行距,段前、段后各设为0.5行,不接排。

四级以后标题一律采用接排方式,用小四号宋体字,行距为1.25倍,标准字间距,段前段后不空行。

(二)字体大小、字距和行距

如无特殊说明,全文一律采用无网格、小四号宋体字,行距为1.25倍,标准字间距,段前段后不空行。

全文所有英文和数字用小四TimesNewRoman字体。

(三)页码

论文页码的第一页从正文开始用阿拉伯数字标注,直至全文结束。

字体为TimesNewRoman小5号字,居中排列,页码位于页面底端。

(四)插图、表格和公式

图、表、公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章连续编号,分别如:

图1.5、表2.3、(4.2)等。

图应有图题,表应有表题,并分别置于图号和表号之后,图号和图题应置于图下方的居中位置,表号和表题应置于表上方的居中位置。

引用图或表应在图题或表题右上角标出文献来源。

若图或表中有附注,采用英文小写字母顺序编号,附注写在图或表的下方靠左对齐。

1.插图

制图标准

制图应符合国家标准及专业标准。

机械工程图:

采用第一角投影法,严格按照GB4457~4460-84,GB131-83《机械制图》标准规定。

电气图:

图形符号、文字符号等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流程图:

原则上应采用结构化程序并正确运用流程框图。

对无规定符号的图形应采用该行业的常用画法。

(1)所有插图按分章编号,如第1章,第3张图为“图1.3”,注意章和图序号之间用点号标;

所有插图均需有图题(图的说明),图号及图题应在图的下方五号宋体居中标出,且图号和图题之间空一格;

(2)一幅图如有若干分图,均应编分图号,用(a),(b),(c)......按顺序编排;

插图须紧跟文述。

在正文中,一般应先见图号及图的内容后再见图,一般情况下不能提前见图,特殊情况需延后的插图不应跨节;

(3)图形符号及各种线型画法须按现行的国家标准;

(4)坐标图中坐标上须注明标度值,并标明坐标轴所表示的物理量名称及量纲(沿坐标轴指向顺序标出),应按国际标准(SI)标注,例如:

kw,m/s,N.m等;

(5)提供照片应大小适宜,主题明确,层次清楚。

图大小一般为高5—7cm左右,宽度应与原图成比例,不得变形。

特殊情况下,高度可以适当放大。

总之,一篇论文中,同类图片的大小应该一致,编排美观、整齐,比例协调;

(6)图应具有“自明性”,即只看图、图题和图例,不阅读正文,就可理解图意;

(7)插图中须完整标注条件,如实验条件、结构参数等;

(8)图中用字为五号宋体,如排列过密,用五号字有困难时,可小于五号字,但不得小于六号字;

(9)图上的标示部位说明放在图与图号之间,五号宋体字居中标出。

使用他人插图须注明出处。

2.表格

(1)表格应按章编号,如表2.1,并需有表题(表的说明),表格用三线表表示(特殊情况例外),与文字齐宽,上下边线粗1.5磅,表内线粗1/4磅。

表内同一栏的数字必须上下对齐。

表内不宜用“同上”“同右”“//”和类似词,一律填入具体数字或文字。

表内“空白”代表未测或无此项,在三线表中可以加辅助线,以适应较复杂表格的需要;

(2)表号标题用5号宋体加粗,在表格上方居中排列;

(3)表格的设计应紧跟文述。

表的编排一般是内容和测试项目由左至右横读,数据依序竖读,应有自明性。

若为大表或作为工具使用的表格,可作为附表在附录中给出,论文中的表格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

(4)表中各物理量及量纲均按国际标准(SI)及国家规定的符号和法定计量单位标注;

(5)使用他人表格须注明出处;

(6)表内字体为5号宋体,如排列过密,用五号字有困难时,可用小五号宋体;

(7)如某个表需要转页接排,在随后的页上应重复表的编号。

编号后跟表题(可省略)和“(续)”,如表1.2(续),续表均应重复表头和关于单位的陈述,文字靠表右边缘对齐。

3.数学、物理和化学式

(1)公式均需有公式号;

(2)公式号按章编排,公式号应置于小括号中,如第二章第三个公式标示为(2.3),公式居中,编号右对齐,如:

(2.3)

(3)公式下面的“式中:

”空两个字起排,单独占一行。

公式中所要解释的符号按先左后右,先上后下顺序分行空两个字排,再用破折号与释文连接,回行时与上一行释文对齐。

上下行的破折号对齐;

(4)公式中各物理量及量纲均按国家标准(SI)及国家规定的法定符号和法定计量单位标注,禁止使用已废弃的符号和计量单位;

(5)公式中用字、符号、字体要符合科学规范。

公式应另起一行,较长的公式,转行时居中排列,转行只能在+、-、*、/处,上下式尽可能在等号“=”处对齐。

公式中分数线的横线,长短要分清,主要的横线应与等号取平。

第八条参考文献

(一)参考文献是为撰写论文而引用的有关文献的信息资源,参考文献与注释在文中的标注:

1.参考文献采用实引方式,即在文中用上角标(序号[1]、[2]…)标注。

2.同一文献被多次引用的,全文中始终标注第一次引用的序号。

3.文中同一处引用多个文献时,将各个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内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隔开;

如为连续序号,可用“-”标注起讫序号。

示例:

张三[1]指出…李四[2,3]认为…形成了多种数学模型[11-13]…

4.一篇文献如只被引用一次,页码在文末的参考文献表中著录:

一篇文献如被多次引用,页码标注在文中上角标“[]”之外(如:

[1]32、[15]256…)。

5.参考文献亦可作为论文的组成部分。

如:

“…李×

×

[1]对此作了研究,数学模型见文献[2]”。

6.注释是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释、说明或补充,使用上角标(序号①、②…)标注,并采用脚注(页注)方式

在本页或文末进行说明。

在本页中的脚注(页注)列在相应正文同一页最下部并与正文部分用细线(版面宽度的1/4长)隔开。

标注规范同参考文献,用小五号宋体字,单倍行距,标准字间距。

序号为当页连续,用带圆圈序号①、②…。

(二)排版要求

1.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参考文献”按一级标题编排且不用标章节数字,正文为小四号宋体,英文用TimesNewRoman体,行距为1.25倍。

2.参考文献中的标点符号:

英文标点+半角。

3.文后参考文献表列示的参考文献的序号及出处等信息应与文中的标注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

文献的编号按在文中引用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外加方括号[],如[5]的方式列出。

所列文献的编号均左起顶格编排,换行时,左起的文字与前行的文字对齐。

4.文献中的作者不超过三位时全部列出,超过三位时,一般只列前三位,中文的后面加“等”字,英文的后面加“etal”,作者姓名之间用逗号分开。

(三)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志

根据GB3469规定,对参考文献类型在文献题名后应该用方括号加以标引,以单字母方式标志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类型及标识,见表1。

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类型及标识:

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Program)、光盘图书(MonographonCD-ROM)、电子公告(ElectronicBulletinBoard)等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类型的标识,见表2。

表1传统文献的类型标识

参考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专著

论文集

学位论文

专利

标准

报纸文章

报告

资料汇编

其他文献

类型标志

J

M

C

D

P

S

N

R

G

Z

表2电子文献的类型标识

数据库

计算机程序

电子公告

类型标识

DB

CP

EB

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作为参考文献时不必著明其载体类型,而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表明其载体类型,见表3。

这样,非纸张型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格式为:

[电子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如:

[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online)

[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onmagnetictape)

[M/CD]光盘图书(MonographonCD-ROM)

[CP/DK]磁盘软件(ComputerProgramondisk)

[J/OL]网上期刊磁盘软件(serialonline)

[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BulletinBoardonline)

表3非纸张型载体的类型标识

非纸张型载体

磁带

磁盘

光盘

联机网络

载体类型标识

MT

DK

CD

OL

(四)参考文献的具体著录格式

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应符合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各类引用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如下:

文献类型号

文献类型

格式示例

1

学术期刊

(共著录8项)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序号]作者.题名.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

起页-止页.

[1]高景德,王祥珩.交流电机的多回路理论[J].清华大学学报,1987,27

(1):

1-8.(完整的)

[2]高景德,王祥珩.交流电机的多回路理论[J].清华大学学报,1987

(1):

1-8.(缺卷的)

[3]ChenS,BillingSA,CowanCF,etal.PracticalidentificationofMARMAXmodels[J].IntJControl,1990,52(6):

1327-1350.(完整的)

2

学术著作

(至少著录7项)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序号]作者.书名.版次(首版免注).翻译者.出版地:

出版社,出版年.起页-止页.

[4]竺可桢.物理学[M].北京:

科学出版社,1973.1-3.

[5]霍夫斯基主编.禽病学[M]:

下册.第7版.胡祥壁等译.北京:

农业出版社,1981.7-9.

[6]AhoAV,SethiR,UlhmanJD.CompilersPrinciples[M].NewYork:

AddisonWesley,1986.277—308.

3

有ISBN号的论文集

(共著录10项)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序号]作者.题名.见:

(In:

)主编.(,eds.)论文集名.出版地:

[7]张全福,王里青.“百家争鸣”与理工科学报编辑工作[C].见:

郑福寿主编.学报编论丛:

第2集.南京:

河海大学出版社,1991.1-4.

[8]DupontB.Bonemarrowtransplantationinseverecombinedinmunodeficiency[C].In:

WhiteHJ,SmithR,eds.Proc.ofthe3rdAnnualMeetingofIntSocforExperimentalHematology(ISEH).Houston:

ISEH,1974.44-46.

4

学位论文

(共著录7项)

①②③④⑤⑥⑦

[序号]作者.题名:

[学位论文].保存地点:

保存单位,年份.

[9]张竹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

[博士学位论文].北京:

北京大学数学系,1983.

[10]余勇.劲性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南京: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1998.

5

专利文献

[序号]专利申请者.题名.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11]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法[P].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26.

6

技术标准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序号]起草责任者.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发布年.标准名称.出版地:

出版社,出版年.

[12]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六分委员会.CB6447—S6文摘编写规则[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1986.

7

报纸文献

(共著录6项)

①②③④⑤⑥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报纸名,出版日期(版面次序).

[13]谢希德.创新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8

电子文献

①②③④⑤⑥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电子文献类型标示/载体类型标示.文献网址或出处,更新/引用日期.

[14]王明亮.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新进展[EB/OL].

[15]万锦坤.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9

研究报告

(共著录7项)

①②③④⑤⑥⑦

[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份:

起始页码.

[16]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9-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