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47920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方案.docx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方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方案.docx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方案

呼图壁县职业中等技术学校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重点专业建设方案

根据《国家中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建设标准》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的发展及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在我县的教育需求以及乌昌地区产业发展的用工需求前景制定本建设计划。

一、需求论证

1、行业背景

从新疆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看:

乌昌地区全力打造新型工业园,其中以石油化工为主体的米东工业园区,以高新科技为主的高新技术经济开发区,以机电设备为主的乌昌工业园区,以粮油食品加工为主的昌吉经济开发区等新兴工业园区,其特征都是以日益先进的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为标志,这些设备的生产、售后服务、维修和维护都需要大量第一线机电技术应用人才。

2、人才需求

根据我区、州、县劳务市场的相关调查资料表明,对机电人才的需求非常大,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现有企业的机电技术工人,多数未经过系统培训,知识老化,技能单一,仅靠岗位培训是无法弥补的。

二是随着我区以及县域经济的发展,工业产业迅速发展,企业对合格机电人才缺口非常大,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

根据我县人力资源及社会保障部门的预测,2012年到2014年每年需要培养机电应用型人才600人左右,显示出本地区对机电技术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需求较为旺盛。

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对人才的需要,我县的工业园,有大量的现代化企业入驻,带来了大量的用工需要。

尤其是机械电子类企业众增多,迫切需要懂得机电和机械加工技能的人才。

同时我县又是传统的农业大县,有大量的农民需要从土地转移出来,进入城市企业工作,这就给我校机电专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

二、专业建设的可行性

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发展成为学校的骨干专业。

1、准确的办学定位和先进的办学理念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

努力服务于新疆呼图壁县化工业园区、乌昌工业园区、昌吉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和经济建设,培养社会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

2、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见成效

本专业始终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2003年以来本专业先后及新疆秦域设备安装有限公司、新疆亚中机电、新疆新地海纳工贸有限公司、新疆众友机械制造厂、新疆金普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新疆电器开关厂等企业合作,签订协议按照“订单”为企业量身打造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技能人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学生在校三年中第1、2学期主要学习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程。

树立正确的入生观、价值观,良好的职业道德。

掌握学习专业知识、技能必须的运算和分析基础知识;为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第3、4学期主要学习专业技能,取得职业资格并在第3学期安排为期4周的专业见习。

初步认识企业了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文化。

熟悉工作环境、第5、6学期主要安排到企业顶岗车习练就扎实的岗位技能,成为企业的“准”员工。

同时及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初步形成了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3、依据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毕业

生在新疆呼图壁县化工业园区、乌昌工业园区、昌吉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企业主要从事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调研,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行动领域,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特点,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课程,同时参照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和特种行业(电工)从业标准,形成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4、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初见规模

学校现已建有PLC可编程控制器实训室、电工技术实训室、电工电子实训室、钳工等实训室,基本满足学生的技能训练要求。

5、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5人,另外正式聘请了8名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组成23人的教师队伍,初步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学团队。

其中专业基础课教师5人,专业课教师10人,外聘教师8人,其中双师素质教师15人,占65%;有高级职称的15人,占65%,中级职称的8人,占35%;另外正式聘请了8名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

三、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入才市场需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坚持以技术应用能力为培养主里线,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重视专业及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及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及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二书及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及终身教育对接;探索任务驱动。

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大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努力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四、建设目标

继续摸索和完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从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出发确定专业课程;以“双证书”为基本质量标准;建立以能力本位为主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创建共享性教学资源库;以中级钳工和维修电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

建成高标准校内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实训中心,完善校外实习基地的运行及管理制度建设和顶岗实习教学内容建设、建设一流的校外实习基地;以全面打造“双师”结构教师团队为目标,培养和引进并举,建成高水平师资队伍;将本专业建成以教学、培训、鉴定为一体以分岗位能力层次的模块化教学为主要特色。

面向本地区经济建设和市场需求;培宗企业急需的较强专业知识和事件操作能力的中级技术工人,代表本地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改革和发展方向的示范性专业。

为本地区机电行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五、组织及政策保证

1、加大领导力度,成立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领导小组

2、资金保障

在现有基础上,学校将在2012-2015年对本专业加大建设资金,使机电技术专业在实践教学条件、课程体系和教学内涵水平、“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水平达到本地区一流水平。

3、制度保障

为切实保证建设方案中规划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按时完成,校、系分别通过专项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责任机制、科学的工作规范和严格的管理及考核办法,加大领导和管理的力度,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制度约束。

六、建设内容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在现有实训设施基础上通过扩建和新建部分实训室,增加实训工位,拓展实训功能。

建设一流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综合实训中心。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计划购买SYPLC-02APLC可编程控制器实验装置、电气控制实验室、网孔型电工电子综合技能实训装置,共计61台套。

投资150万元。

该专业实训设备总值达到190万元,生均设备5000元以上,达到规范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增加手工电弧焊模拟焊接仪、自动焊接机器人、焊接实习工位等15台套,投资180万元。

该专业实训设备总值达到220万元,生均设备5000元以上,达到规范化专业标准。

1.1、钳工实训室

—一建设理由:

钳工技能是机电专业基本技能、我校现有实训虽有很大改善,但配套设备存在数量不足或严重老化现象,已不能满足本专业钳工技能训练的要求,仍急需补充或更新。

—一承担实训项目:

钳工锯、錾、锉、划线、钻孔、铰孔、攻(套)螺纹等钳工基本操作。

—一鉴定工种:

机修钳工

—一购置设备:

钳工工具及检测测量工具。

—一资金预算:

设备购置费5万元。

1.2、电机维修检测实训室

—一建设理由:

电机检修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核心技能。

我校目前尚无独立的电机实训室,相关实训科目只能在电工实训室内进行,条件简陋,能提供的实训项目较少。

建设该实训室可进行系统的电机及变压器检测、维修实训,为提高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电气运行及控制专业学生对电机及变压器理论知识的理解、运用,强化维修技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承担实训项目:

可进行单相变压器、单相电容运转异步电动机和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的拆装、重绕、维修、检测技能训练。

—一鉴定工种:

维修电工。

—一购置设备:

THPDS-1电机维修及检测实训装置13套。

—一资金预算:

仪器设备购置费40万元

1.4、工厂供电实训室

—一建设理由:

工厂供电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核心技能。

我校目前尚无独立的工厂供电实训室,相关实训科目只能在电工实训室内进行,条件简陋,能提供的实训项目较少。

建设该实训室可进行系统的工厂供电电气接线图的认知、工厂自动装置实训、提高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电气运行及控制专业学生对工厂供配电的理解、运用,强化维修技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承担实训项目:

电气试图、道闸操作、典型低压电气线路等技能训练。

—一鉴定工种:

值班电工。

—一购置设备:

THPDS-1电机维修及检测实训装置4套。

—一资金预算:

仪器设备购置费50万元

2、尝试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充分利用本地区企业的资源优势,建议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校企合作共同编写《顶岗实习工作任务书》。

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会作,根据合作企业生产特点和顶岗实习岗位技能要求,编写《顶岗实习工作任务书》,学生在每一个实习阶段都有相应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及时检验学习成效,使学生将顶岗实习阶段的工作和学习真正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校外实习基地运行及管理制度建设。

校企双方在实训基地管理机构设置、实习岗位设置、实习学生数量、校方实习指导教师管理及指导学生以及参及生产管理的职责、企业委派实习指导教师的职责、实习生考核、实习学生管理办法、实习管理安全预案等方面形成共识,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校外实习基地运行及管理制度。

3、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以实施“订单式”培养、岗位见习、顶岗实习为手段,进一步完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及之配套的组织体系和管理制度,具体措施如下:

—一在三年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实施过程中,加入“听、看、练”三个环节:

第1学年“我来听”,即邀请企业专家、优秀毕业生进课堂,让学生聆听企业用人标准、就业及择业观念、毕业生成才之路等讲座,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第2学年“我来看”,即安排为期一个月的跟岗见习,了解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管理制度、企业文化,让学生为进入企业工作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第3学年“我要练”,即安排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预就业),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又是准企业员工)、双重任务(工作任务和技能学习任务),双重考核(企业考核和学校考核)。

促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统就扎实的岗位技能。

4、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建设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特点,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课程。

形成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包括三个部分,即:

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顶岗实习。

4.1、建立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公共基础课程体系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德育、文化基础、体育及健康、艺术等课程。

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沟通,学会创新。

通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把理论教学及实践锻炼、专业教育及素质教育、学校育入及社会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促进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形成。

4.2、根据岗位需求建立完善的专业技能课程体系

根据工业企业机电设备及自动化生产线安装、操作、维护岗位工作过程的知识技能需求,通过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转换、学习情境设计,建立一套完整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按照课程所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在工作中所处的地位,将课程分为基础模块、核心模块、拓展模块组织教学。

—一按照维修电工职业标准确定本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

《电工拖动》、《电工技能训练》、《钳工工艺及技能训练》、《PLC控制技术》、《工厂供电》等。

—一基础模块要为核心技能提供必备的理论和技能支撑,主要包括《机械制图》、《机械基础》、《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