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行走在历史上的文明古城综述洛阳城历史沿革与变迁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473244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906.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洛阳行走在历史上的文明古城综述洛阳城历史沿革与变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洛阳行走在历史上的文明古城综述洛阳城历史沿革与变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洛阳行走在历史上的文明古城综述洛阳城历史沿革与变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洛阳行走在历史上的文明古城综述洛阳城历史沿革与变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洛阳行走在历史上的文明古城综述洛阳城历史沿革与变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洛阳行走在历史上的文明古城综述洛阳城历史沿革与变迁Word文档格式.docx

《洛阳行走在历史上的文明古城综述洛阳城历史沿革与变迁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洛阳行走在历史上的文明古城综述洛阳城历史沿革与变迁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洛阳行走在历史上的文明古城综述洛阳城历史沿革与变迁Word文档格式.docx

在市区发现有多处仰韶文化和河南龙山文化的遗址。

夏代太康为王时,赶走了在洛阳居住的一个部落斟鄩族,定都斟鄩。

斟鄩为城名,其遗址在今洛阳偃师二里头村。

斟鄩打开了洛阳为都之先河,奠定了洛阳在七大古都中为都年代最早之地位。

夏代洛阳城位置

商朝时期的都城有两座,分别称为“东亳”,“西亳”,即现存的郑州商城和洛阳商城。

商都西亳同样也位于偃师县,建于洛水北岸,坐北朝南。

考古勘探、发掘揭示出偃师商城遗址分为早期小城和晚期大城。

早期小城四面中部各辟一门,小城中部偏南置宫城,小城西南部为府库建筑区遗址。

晚期大城是在早期小城基础之上扩建而成的,与此同时在宫城东北部修建了新的府库建筑群。

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商城遗址平面示意图

二、周朝时期

商王朝为周王朝所取代,周武王灭商后,都城丰、镐均位于今日陕西西安西北,早毁于西周末犬戎入侵之际。

夏商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中原地区,灭商而建的周王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在“天下之中”的洛阳地区建立了“成周”。

“成周”建成之后,都城镐京改称“宗周”,“成周”与“宗周”同时作为西周王朝的都城。

及东周平王东迁,乃正式奠都于此,“成周”更名“王城。

后因年久废弃,汉代又建河南县城于其上,原貌遂湮没难寻。

但据《逸周书·

作雒解》记载:

成周“城方千七百二十丈,郛方七十里,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郏山,以为天下之大凑。

”可见成周的范围不小。

从华夏地理的角度来说,洛阳恰好位于“天下之中”,即“五岳四渎”的核心位置。

从统治者的角度出发,国家的都城刚好位于其控制区域的核心,不仅体现了对周围领土控制的优势,也表现出一种居中而治的象征性意义。

而此后的封建王朝,统治者多选择洛阳为都,从这一时期开始,洛阳作为国家的核心,也成为华夏文明的传播及发展的源头。

东周王城图

三、汉魏时期

战国时,始有雒阳之名。

洛河古时名雒水,其位居雒水之北,“水北为阳”,故名雒阳。

此名既为地理区域名亦为城名,一直沿用。

秦朝时,五行学说盛行,秦始皇按“五德终始”进行推理,认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应为水德,因此改雒阳为洛阳。

东汉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因汉尚火德,复名雒阳。

三国时魏以魏为土行,“水得土而乃流,土得水而柔”,改为“洛阳”,后世沿用至今,唯明朝光宗朱常洛为讳“洛”字改“洛”为“雒”。

秦、西汉之间,城市的发展,是封建经济繁荣的标志。

当时虽以长安为首都,关中为根据地,在洛阳却建了许多宫殿、武库为前哨据点,借以控制全国,所以洛阳仍不失为中原一大都会。

西汉初为了选择都城,曾有一番争论。

结果是以洛阳的地理形势不如长安的险要,因而没有被选为都城。

这里只设了个河南郡,虽是一郡,而治所却仍然是一个大商业都会。

在西汉末年灼战乱中,洛阳也受到相当程度的破坏。

至公元25年,东汉光武帝刘秀,复国时的根据地在南阳,因长安已残破,便在洛阳原成周城的基础上加以扩大修筑建都。

这个时期的洛阳都城,继承了我国汉长安那种以宫室为中心,南北轴线的布局手法,并对以后魏邺城的规划建设起了很大影响。

东汉洛阳城平面图

公元220年至264年,曹魏王朝建立。

曹王认为洛阳地理条件好,又建都于此。

在汉之故址重建新殿,在城北大营园圃—芳林园。

传五主,计46年。

以后司马炎代魏自立为西晋,传三主,都在此建都,续有兴建。

到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又遭长期战乱兵炙,这座都城又再次被毁。

北魏孝文帝于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迁都洛阳。

在汉、晋洛阳城基础上加以扩建。

汉魏宏伟的洛阳城就在北魏分裂为东西两魏后又遭受到严重的破坏。

西魏都长安,东魏在孝静帝天平元年(公元534年)由洛阳迁都于邺(今河北临漳)。

北魏洛阳城布局特点是宫城居于城之中央偏北。

宫城南门外的铜驼街是宽广的一条御道,直通宣阳门。

道两旁均为中央机构和社搜、祖庙等重要处所。

以这条御道为骨干建置东西、南北端直的街道。

街道两旁则是方三百步的里,共有二百二十座里卿。

这是百姓以及达官贵族居住的地方。

商业则另有区划。

商业集中的大市、小市、马市和四通市都在城外,靠近河流和水渠,并在大道之旁,商业的发展和商人的活动都是便利的。

北魏洛阳想象平面图

四、隋唐时期

隋唐时代的洛阳与长安称为“两京”,即东京洛阳与西京长安。

隋唐两代的东都洛阳,并未建立在汉魏故城旧址,而是建在西周王城附近。

东都洛阳城周两万七千六百余公尺,约计六十里余。

城址西距王城五里,东距汉魏故城十七里余。

也就是位于谷水之东,渡水从北向南流经城的西部,洛水从西向东横穿城内。

隋唐东都洛阳远较王城规模宏大。

城墙南北长约六至七公里,东西宽约七公里左右,达到了洛阳城市发展的顶峰。

洛、渡两水流经城中。

西苑是洛阳城的一个延伸部分,是保卫东都的军事要地,谷水又在苑中流入洛水。

洛、渡、谷三水都从洛阳穿过。

隋唐之后洛阳虽仍有发展,但始终无法达到同隋唐时期相比的高度。

而隋唐时期的洛阳城成为现今古都洛阳城市整体的基础。

仁寿四年(604年),隋太子杨广称帝,即隋炀帝。

袭北周之制,以洛阳为陪都,称“东京”。

隋炀帝对东京进行大规模营建称“东都”,并迁都洛阳。

与此同时,隋炀帝以百万民工凿通以洛阳为中心,南达杭州,北至涿郡,举世闻名、世界最长的南北大运河,把江淮河海四大水系沟通起来,形成一个庞大的内河航运系统,江南、山东、河北的量十五字可以通过水运经黄河进入洛阳,使洛阳城的地位更趋重要。

隋洛阳城为唐代继续使用,洛阳城基本格局与前无大变动。

唐初建洛阳宫,公元657年,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徙居洛阳,封洛阳为“东都”。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女皇帝———武则天,天授元年(690年)称帝,改国号为周,洛阳号为神都。

武则天当政时期的神都洛阳,达到了洛阳历史上的发展顶峰。

洛阳城整个城址以洛水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南宽北窄,略呈正方形。

宫城在郭城的西北隅,宫城北面有圆壁、暇仪两小城。

宫城南面的应天门,东宫附于宫城的东南角。

隋唐洛阳城平面图

五、“五代”时期

五代时,后梁、后唐、后晋均以洛阳为都,后汉、后周、北宋、金为陪都。

梁称“西都”,后唐称“雒京”,后晋至北宋称“西京”,金称“中京”。

公元909年一923年,朱温废唐自立在开封即位后,又建都洛阳计15年,叫后梁。

公元923一936年五代的后唐也在洛阳建都13年。

六、宋元以后

由于战乱的催残,时代的变迁,五代以后,这座古都名城逐渐衰落,由全国政治中心沦

为一个地区性的城市。

特别是宋金以后,千载都城,雄伟宫阔,均已扫地。

现在的老城是宋金年代在隋唐城的东市周围旧城建起来的,明清重新作了修复,呈四方形(1。

8平方公里)。

七、近现代时期

1912年,民国建立,废河南府,设河洛道,道尹公置驻洛阳,辖洛阳、偃师等19县。

1923年,河南省长公署迁于洛阳,洛阳成为河南省会。

1932,日军进攻上海,国民党政府定洛阳为行都,并一度迁洛办公。

1939年秋,河南省政府再次迁洛,洛阳第二次成为河南省会。

1948年,洛阳解放,析洛阳县城区置市。

洛阳市人民民主政府成立。

1949年12月,洛阳市人民民主政府改称洛阳市人民政府。

1954年,洛阳市升格为河南省直辖市。

1955年,洛阳县撤销,一部分并入洛阳市,其余部分划入偃师、孟津等县。

1956年,建成洛阳市老城区、西工区和郊区,次年成立瀍河区。

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新成立吉利区。

1983年新安、孟津、偃师改隶洛阳市,洛阳所辖登封市划归郑州市管辖。

1986年,洛阳地区撤销,洛宁、宜阳、嵩县、栾川、汝阳、伊川改属洛阳市。

1993年,偃师县改为偃师市。

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洛阳郊区更名为洛龙区。

八、结语

13个封建王朝的入主,15次地名变迁,洛阳的历史变迁,是一部洛阳的兴衰史,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兴衰演变的缩影。

正如司马光所云: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参考文献】

[1]古都洛阳的城市发展与变迁,彭子伊,《城市规划》

[2]洛阳历史地理研究,陈代光,《地域研究与开发》,1988年12月第7卷第1期

[3]从考古发现看洛阳东周王城的城市布局,聂晓雨,《中原文物》,2010年第3期

[4]古城洛阳之历史地名变迁,《地名溯源》

[5]九朝故都考古述略,吴戈、张剑,《中原文物》,1983年第4期

[6]洛阳,从汉魏至隋唐的变迁,曹尔琴,《唐都学刊》,1986年第1期

[7]洛阳古都地理景观变迁研究,姚亦锋、陶潇男,《中国名城》,2015年第4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