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城市规划思维Word文件下载.docx
《后现代主义城市规划思维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后现代主义城市规划思维Word文件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后现代主义将城市社会看作一个没有边际的整体,认为其复杂的功能并不能简单地通过分解、理解要素来认知,而整个有机体将会自我维护着一种动态的自动平衡。
C.Alexandex说:
“城市就是一个重叠的、模糊的、多元交叠集合起来统一体。
”而R.Venturi更是提出:
“杂乱而有活力胜过明确统一。
”
后现代主义以有机思想来理解城市的发展与城市空间的组织,强调城市中多元社区文化、精神单元并存,并尽可能“自给自足”,以反映城市的宽容性、功能的叠合性、结构的开敞与灵活性,达到“不和谐之和谐”的目标。
3)文脉主义的规划情感
后现代主义规则思想强调城市为了保持它的持久魅力,必须实现历史的延续,返璞一种被现代主义所割裂的历史情感。
后现代城市规划常用的文脉主义手法有:
—地区/环境文脉手法:
把整个地区的居民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模式作为一个整体单元加以延续,它倾向于“传统式”(如“拼贴城市”)。
—时间/文脉手法:
讲求从传统城市空间中提取符号和传统的历史信息,赞同现代与传统结构的兼容,它倾向于“现代式”(如慕尼黒市中心通过步行系统组织历史街区)。
后现代主义强调的文脉主义,并不是一种片面复古的历史情结,而是更加体现了现代、未来社会对传统、人性回归的渴求。
4)模糊空间的规划理念
后现代主义所推崇的城市空间结构是以软环境为主导的,具有历史的特定性和人的主性,因而也是一种无限与不定的理想模式。
后现代主义赞赏用非理性的隐喻手法来进行城市空间组织,既增加了运动感和深度,又加强了城市的想像力。
C.Jackns曾生动地把后现代主义追求的城市空间形态比喻成中国园林空间的意境:
“把清晰的最终结果悬在半空,以求一种曲径通幽、永远达不到的某种确定目标的路线。
”
L.芒福德:
当代人本主义规划思想的巅峰
我们曾经在前文提到过近现代人本主义规划思想的三位大师,L.芒福德就是20世纪最具世界声望的城市规划思想家,他的理论思想对西方当代城市规划发展与评判价值体系的确立产生了重大影响:
他关心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自诩为“事通教授”;
他著作等身,而所有的文字中都闪烁着人主义思想的光辉;
他是一个社会正义者,从来没有因为压力而改变过自己的价值判断……正是因为如此,芒福德虽然离世不久,但是却成为世界规划思想史中最受人崇敬的巨星,并且当之无愧地屹立在20世纪人本主义规划思想的巅峰。
相比于霍华德、盖迪斯,芒福德是一个更加激进的社会改良主义者,他主张对美国的社会、体制进行一场革命以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经济体系[308]:
“倘若土地私有制妨碍了作为人类原则。
”他甚至把他的主张称为“共产主义”,提出要建立人道的“绿色共和国”,他对美国政府许多政策的批评虽然给他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了很多麻烦,然而这也更使他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并决心用自己的方法去促进社会的进步。
芒福德对城市、区域的许多问题都有其深刻而独到的研究,但是人主义思想都无一例外地成为其所有学说的核心主线,这里简要地介绍一些他有关城市发展、规则的重要思想。
1)芒福德的城市观
芒福德始终坚持从历史发展观的角度认识城市,因而他倾力研究文化和城市的相互作用。
他认为:
“从历史上看,城市是社区权力和文化的最集中点,生活散射的各种光芒在这里全面聚焦,并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意义,城市是社会整体关系的形式和标志。
”[310]他于1938年出版的《城市文化》与1961年出版的《城市发展史:
起源、演变和前景》两部著作,都是从文化的角度来深刻认识城市的发燕尾服过程。
芒福德把西方的城市发展历史、现在与未来概括为6个阶段:
原始城市(Eopolis)、城邦(Polis)、中心城市(Metropolis)、巨型城市(Megalopolis)、专制城市、(Tyannopolis)、死城(Nekropolis),并分别阐述了城市在不同发燕尾服阶段的社会以、文化演变特征,高度强调城市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极端重要性:
“城市的生命过程在本质上不同于一般高级生物体,城市可局部成长、部分死亡、自我更新”;
“城市文化可以从遥远或长久的孕育中突然新生;
它们可以借助于多种文化的三班倒来延续它们的物质组织;
它们可以通过移植其他地区健康赛区或健康文化的组织而显现出新的生命”[。
这些观点芒福德虽然早在1930年代就已经提出,但是他认为即使到了1970年代,这种认识“依然处于现行思想的前列”。
2)芒福德的区域观
所有的人本主义思想家者极其关注区域的问题,芒福德更是将区域理解为城市的生态环境,并把城市社区赖以生存的环境称为区域。
所谓区域,作为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是既定的;
而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化单元则部分是人类深思熟虑的愿望和意图的体现。
因而,芒福德所理解的区域事实上是人文区域(HumanRegion),它是地理要素、经济要素和文化要素的综合体。
恰恰与大都市带的热情支持者相反,芒福德坚持认为都市带并非是一种新型的区域/城市空间形态,而是城市无限度生长和蔓延的结果,将会抹掉农村、模糊人类处境的真实状况,最终成为“类城市混合体(UrbanoidMishmash)”。
3)芒福德的规划观
芒福德对现代西方城市规划中的许多思想持批判态度(包括高速公路与小汽车支持下的城市形态和方式,以及Megalopolis等区域形态),指出全社会对金钱、物质、技术的崇拜已经发展到了否定人类政党生理需要、心理需要和社会需要的程度。
他经常用“无机”(机械)、“有机”(生物技术)等对立的词汇来形容两种根本对立的规划思想:
是盲目炫耀机械、技术的进步,还是用新的技术来不断改善人类的生活。
他对现代城市规则中所充斥的种种形式主义的表现予以了坚决的批判,把那些不考虑社会需要的城市布局称之为“非城市”(Non-City),这样的规划也因而被称为非规则(Non-Plan),芒福德明确地提出了“城市的最好运作方式是关心人,陶冶人”这一崇高的思想命题。
新城市主义的思想与实践
1)新城市主义思想的产生
1993年J.康斯特勒出版了《无地的地理学》,严厉地提出二来美国松散而不受节制的城市发展模式造成了城市沿着高速公路无序向外蔓延的恶果,并由此引发了巨大的环境和社会问题[345]。
他因而提倡要改变这种发展模式,必须从以往的城市规划中寻找合理的状况,即新城市主义(New-urbanism)思想。
新城市主义主要强调的是通过重新改造那些由于郊区化发展而被废弃的传统的旧市中心区,使之重新成为居民集中的地点建立新的密切邻里关系和城市生活内容,后来又进一步发展到有关对郊区城镇采用紧凑开发模式的探索。
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城市主义是西方过去城市更新、城市复兴政策的一种持续推进。
二战以后,一些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经历了不受节制的郊区化蔓延过程,出现了“增长危机”、“非都市化”(高成本低效率、生态环境不可持续、内城衰败、城市结构瓦解、侵蚀社会生活)等矛盾。
1980年代末以后,在美国等西方国家中形成了对郊区化增长模式的一股强大反思[346],“新城市主义”领导了这个潮流,并已经成为1990年代后西方国家城市规划中最重要的探索方向之一。
新城市主义以“终结郊区化蔓延”为己任,倡导“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思想,努力统进的纲领之一[347]。
新城市主义的代表人物有PeterCalthorpe、Elizabeth、Moule、
StefanosPolyzoides、DanielSolomon、AndresDuany、ElizabethZyberk夫妇以及后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宗师LeonKrier等。
1993年10月,在美国的亚历山大市召开了第一届新城市主义代表大会(theCongressfortheNewUrban-ism.CNU),CNU也已经始作俑者一个精英论坛发展成为目前融会广泛社会阶层的主流力量、具体国际性影响的一个组织。
在一系列新城市主义的实验社区取得商业成功之后,越来越多的政府与开发商也积极加入到支持新城市主义者的行列之中[348]。
1996年的第四届CNU大会签署了《新城市主义宪章》(TheCharteroftheNewUrbanism),标志着新城市主义的宣言和行动纲领正式得以确立。
2)新城市主义的基本思想
在西方有关新城市主义的规划思想述中,有两个术语是会被新城市主义者常常提及的:
Highway66MainStreet。
Highway66是贯穿美国东西的主要干道,它代表了当年由东向推动形成的城市扩张、蔓延精神,是美国现代主义城市的代名词;
而MainStreet是大多数美国城市中心区主要干道的名称,以它来代表历史的、温情的、具有人情味的新城市主义规划模式。
新城市主义思想的核心,是以现代需求改造旧城市市中心的精华部分,使之衍生出符合当代人需求的新功能,但是强调要保持旧的面貌,特别是旧城市的尺度,最典型的案例是美国巴尔的摩、纽约时报广场、费城“社会山”以及英国道克兰地区等的更新改造。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新城市主义与简单的“文物保护”项目不同,它具有发展、改造、提供新的内涵等更为明确、更为宽泛的动机。
而在城市的郊区,新城市主义则提倡采取一种有节制的、公交导向的“紧凑开发”模式。
1990年代以后,“紧凑城市”(CompactCity)被西方国家认为是一种可持续的城市增长形态。
从侧重于小尺度的城镇内部街坊角度,AndresDuany和ElizabethZyberk夫妇提出了“传统邻里发展模式”(TrabditionalNeighborhoodDevelopment,TND)从侧重于整个大城市区域层面的角度,PeterCalthorpe则提出了“公交主导发展模式”(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TOD)。
TND、TOD是新城市主义规则思想提出的有关现代城市空间重构的典型模式,它们共同体现了新城市主义规划设计的最基本特点:
紧凑、适宜步行、功能复合、可支付性以及珍视环境。
总之,新城市主义成功把多样性、社区感、俭朴性和人性尺度等传统价值标准与当今的现实生活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
新城市主义者给自己制定的明确任务是:
①修复大城市区域现存的市镇中心;
恢复强化其核心作用;
②整合重构松散的郊区使之成为真正的邻里社区及多样化的地区;
③保护自然环境;
④珍存建筑遗产,其最终目的是要扭转和消除由于郊区化无序蔓延所造成的不良后果,重建宜人的城市家园[350]。
为此,他们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核心规划设计思想:
①重视区域规划,强调从区域整体的高度来看待和解决问题;
②以人为中心,强调建成环境的宜人性以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支持性;
③尊重历史和自然,强调规划设计与自然、人文、历史环境的和谐性[315]。
如今新城市主义在城市与区域规划的各个领域中都已形成了广泛的影响。
在区域规划层面,美国新城市主敲锣打鼓主要实践活动有:
俄勒冈州波特兰市区域规则、波特兰2040年规则、芝加哥大都市区面向21世纪区域规划项目、纽约大都市区“拯救危机中的区域”、盐湖城区域规则项目;
而更多的新城市主义规划实践是集中在城镇层面和邻里社区尺度,代表性的有:
佛罗里达州的“海滨社区”(Seaside)、芝加哥的WestGarfieldPark社区重建、弗吉尼亚州DiggsTown改造、纽约曼哈顿BryantPark再生项目等等。
针对有人提出新城市主义的规则思想、设计手法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欧洲的老城改造、环境保护主义等活动相比,并没有太多“新意”的批评时,新城市主义者坦承他们并无意去创建什么前所未有的奇思妙想。
相反,他们提醒人们与其挖空心思去一味求新、求异,不如把目光转向那些早已存在的、历经时间考验而生命力依早的东西,去探究蕴藏在其中的持久不变的物质。
精明增长与管理
1)有节制增长思想的产生
与西欧许多国家在二战后就已经明确确立了控制大城市无序增长的思想不同,美国、加拿大战后城市增长的高潮、放任的郊区化造成了畸形的城市蔓延(UrbanSprawl)。
长期以来在北美,增长都被认为是正面、引以为荣的[354]。
虽然美、加两国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这种蔓延增长方式提供了空间基础,高速公路、小汽车的发展为提供了技术支撑,但是由此导致的生态、社会方面的负效应[355],使得1990年代后北美学者不得不开始检讨传统的这种不受控制的城市增长方式,提出要对土地开发活动进行管制以提高空间增长的纵使效益[356],即增长管理(GrowthManagement)的思想。
受到生态主义和新城市主义等思想的影响,1997年美国马里兰州州长P.N.G.Lendening首先提出了精明增长(SmartGrowth)的概念,并在后来被戈尔副总统作为总统竞选纲领—21世纪的可居议程(NewLivabilityAgendaforthe21stCentury)中的重要内容。
简单地说,实现精明增长是目标,实施增长管理是手段。
1999年,美国规划师协会(APA)在联邦政府资助下花了8年时间,完成了对精明增长的城市规划立法纲要。
到了2000年包括佛罗里达州(1985)、佛蒙特州(1988)、华盛顿州(1990)等在内,已经有20个州建立了增长管理计划或制定了各自的“精明增长法”(SmartGrowthAct)与“增长管理法”
2)精明增长的目的与做法
一般认为精明增长的三个主要目的是:
①通过城市增长采取可持续、健康的方式、使得城乡居民中的每个人都能受益;
②通过经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相互耦合,使得增长能够达到经济、环境、社会的公平;
③新的增长方式应该使新、旧城区都有投资机会得到良好的发展[357]。
因此,精明增长特别强调对城市外围有所限制,而更要注重发展有城区。
精明增长提出的基本做法主要有如下一些方面:
(1)保持良好的环境,为每个家庭提供休憩的场所。
扩展多种交通方式,借鉴新城市主义的思想,强调以公共交通和步行交通为主的开发模式。
(2)鼓励市民参加与规则,培育社区意识。
鼓励社区间的协作,促进共同制定地区发展战略。
(3)通过有效的增长模式,加强城市的竞争力,改变城市中心衰退的趋势。
(4)强调开发计划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已开发的土地和基础高州,鼓励对土地利用采用“紧凑模式”,鼓励在现有建成区内进行“垂直加厚”。
(5)打破现绝对的功能分区思想和严格的社会隔离局面,提倡土地混合使用、住房类型和价格的多样化。
3)增长管理定义与手段
事实上西方对于增长管理还没有形成明确而统一的定义,收集有关的主要观点有:
(1)美国城市土地协会(ULI,1975)在《对增长的管理与控制》中指出:
增长管理是“政府运用各种传统与先进的技术、工具、计划及活动、对地方的土地使用模式,包括发展方式、区位、速度和性质等进行有目的的引导。
(2)B.Chinitz(1990)指出:
增长管理是积极的、能动的、旨在保持发展与保护之间、各种形式的开发与基础高州的同步配套之间、增长所产生的公共服务需求与满足这些需求的财政供给之间以及进步与公平之间的动态平衡。
(3)Foder(1990)指出:
增长定理泛指用于增长与发展的各种政策与法规,包括从积极鼓励增长到限制甚至阻止增长的所有政策法规。
总体而言,增长管理强调的主要方面是:
①它是一种引导私人开发过程的公共的、政府的行为;
②管理是一种动态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编制规划与后续的行动计划;
③必须强化预测并适应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限制发展;
④应能提供一定的机会和程序,来决定如何在相互冲突的发展目标之间求得适当的平衡;
⑤必须确保地方的发展目标,同时兼顾地方与区域之间的利益平衡。
在具体做法中,增长管理一般是对城市增长的不同类型区域,对那些需要促进增长的地区(优先资助区)予以鼓励和支持,而对不应该增长的地区(非优先资助区)则要求坚决予以控制。
最著名的增长管理实践是美国俄勒冈州划定的“城市增长界线”(UrbanGrowthBoundaries,UGBS)—将所有城市增长都限定在界线之内,其外只发展农业、林业和其他非城市用途,在这个新土地。
除了通过规划以外,增长管理的手段还包括法规、计划、税收、行政手段等多方面。
4)对增长管理与精明增长的评价
毫无疑问,实行增长管理与精明增长的措施在北美地区取得了大量的积极效果:
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了城市的蔓延,保护了土地和生态环境;
有助于保护与改善社区生活质量,保证老街坊和商业区的活力;
确保各社区之间的财政与社会公平;
政府借此拓展了住房和就业机会,降低了公共、私人开发过程中的投资风险,等等。
但是,也有人反对增长管理与精明增长的政策,例如Shaw、Utt等人就指责由于实施空间管制造成了土地供应紧张、房价上涨,加重了中低收入者的负担;
Duanny、Plater-Zyberk等人认为UGBS是“预见到并切实鼓励未来20年的恶性增长,把大量最常见的蔓延包容在界线以内”;
Gordon、Richardson则通过成本—利润、土地压力、发展潜力、社会公平等方面的分析,认为紧凑型的开发是不可取的;
也有人对美国公共北能发展的历史轨迹与实际效果(如轨道交通交通费用占了全国公交开支的25%,但运量却承担了不足总量的2%)进行分析,怀疑TOD模式的有效性;
A.Bartheet则更毫不留情地批评到:
精明增长与“愚蠢增长”是殊途同归,不过是“五十步笑一百步”而已。
(来源:
定鼎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