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Word文件下载.docx(8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无机盐,
糖类
有机化合物脂质
蛋白质(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
核酸
4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试剂:
斐林试剂(甲液:
0.1g/ml的NaOH乙液:
0.05g/ml的CuSO4)
注意事项:
①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②甲乙液必须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液中,现配现用,③必须用水浴加热(50—65)
颜色变化:
浅蓝色砖红色
(2)脂肪的鉴定
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
①酒精的作用是:
洗去浮色
②需使用显微镜观察
橘黄色或红色
(3)蛋白质的鉴定
双缩脲试剂(A液:
0.1g/ml的NaOHB液:
0.01g/ml的CuSO4)
①先加A液1ml,再加B液4滴
变成紫色
(4)淀粉的检测和观察
碘液
变蓝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氨基酸及其种类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结构要点:
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氨基酸的种类由R基(侧链基团)决定。
二蛋白质的结构
氨基酸二肽三肽多肽多肽链一条或若干条多肽链盘曲折叠蛋白质
氨基酸分子相互结合的方式:
脱水缩合
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的水。
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
三蛋白质的功能
1.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肌肉毛发)-------结构蛋白
2.催化细胞内的生理生化反应),---酶
3.运输载体(血红蛋白)
4.传递信息,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胰岛素)激素
5.免疫功能--(抗体)6.调节功能—部分激素7.受体---糖蛋白
四蛋白质分子多样性的原因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肽链空间结构不同导致蛋白质结构多样性。
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导致蛋白质的功能的多样性。
规律方法R
1、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
NH2-C-COOH
根据R基的不同分为不同的氨基酸。
H
氨基酸分子中,至少含有一个NH2和一个COOH位于同一个C原子上,由此可以判断是否属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第三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核酸的分类DNA(脱氧核糖核酸)
RNA(核糖核酸)
DNA与RNA组成成分比较1.构成碱基种类不同2.构成五炭糖不同3.存在部位不同。
二、核酸的结构
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核苷酸由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磷酸、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化学元素组成:
C、H、O、N、P
三、核酸的功能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观察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材料: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甲基绿、吡罗红
混合染色剂
•盐酸的作用: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DNA是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分布。
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少量存在于细胞核中。
第四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细胞中的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
糖类的分类
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脱氧核糖)
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
多糖(淀粉,纤维素,糖原)
细胞中的脂质
的分类
脂肪:
储能,保温,缓冲减压
磷脂:
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主要成分
胆固醇
性激素
维生素D
第五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细胞中的水包括
结合水:
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自由水:
细胞内良好溶剂运输养料和废物
许多生化反应有水的参与
细胞中的无机盐
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无机盐的作用:
1.细胞中许多有机物的重要组成成分2.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4.维持细胞的渗透压
类别
DNA
RNA
基本单位
脱氧核糖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核苷酸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鸟嘌呤核糖核苷酸
胞嘧啶核糖核苷酸
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碱基
腺嘌呤(A)鸟嘌呤(G)
胞嘧啶(C)胸腺嘧啶(T)
胞嘧啶(C)尿嘧啶(U)
五碳糖
脱氧核糖
核糖
磷酸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知识网络:
1、研究细胞膜的常用材料:
人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2、细胞膜主要成分:
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
成分特点:
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
3、细胞膜功能:
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还有分泌,排泄,和免疫等功能。
一、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
原理:
渗透作用(将细胞放在清水中,水会进入细胞,细胞涨破,内容物流出,得到细胞膜)
选材:
人或其它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原因:
因为材料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
提纯方法:
差速离心法
细节:
取材用的是新鲜红细胞稀释液(血液加适量生理盐水)
三、细胞壁成分
植物:
纤维素和果胶
肽聚糖
作用:
支持和保护
四、细胞膜特性:
结构特性:
流动性
功能特性:
选择透过性
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一、细胞器之间分工
(1)双层膜
叶绿体:
存在于绿色植物细胞,光合作用场所
线粒体:
有氧呼吸主要场所
(2)单层膜
内质网:
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脂质合成的场所
高尔基体:
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
液泡:
植物细胞特有,调节细胞内环境,维持细胞形态
溶酶体:
分解衰老、损伤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3)无膜
核糖体:
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
中心体:
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二、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合成肽链)(加工成蛋白质)(进一步加工)(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蛋白质释放)
三、生物膜系统
1、概念:
细胞膜、核膜,各种细胞器的膜共同组成的生物膜系统
2、作用:
使细胞具有稳定内部环境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
为各种酶提供大量附着位点,是许多生化反应的场所
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保证生命活动高效、有序进行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渗透作用
(1)渗透作用:
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
渗透作用)
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
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
原生质层:
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
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复原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就,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质壁分离产生的条件:
(1)具有大液泡
(2)具有细胞壁
3、质壁分离产生的原因:
内因:
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伸缩性
外因:
细胞液浓度
二、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1、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1)逆相对含量梯度——主动运输
(2)对物质是否吸收以及吸收多少,都是由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决定。
2、细胞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3、选择透过性膜:
细胞膜上具有载体,且不同生物的细胞膜上载体种类和数量不同,构成了对不同物质吸收与否和吸收多少的选择性。
四.质壁分离说明的问题:
判断细胞的死活。
测定细胞内外的浓度。
细胞膜的伸缩性。
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
▲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磷脂双分子层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三、糖蛋白(糖被)
组成:
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
四、作用:
细胞识别、免疫反应、血型鉴定、保护润滑等。
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被动运输:
物质进出细胞,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称为被动运输。
(1)自由扩散:
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2)协助扩散:
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
二、主动运输:
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方向
载体
能量
举例
自由扩散
高→低
不需要
水、CO2、O2、N2、乙醇、甘油、苯、脂肪酸、维生素等
协助扩散
需要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低→高
氨基酸、K+、Na+、Ca+等离子、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3、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胞吞、胞吐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一节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细胞代谢与酶
1、细胞代谢的概念:
细胞内每时每刻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2、2、酶的概念: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3、酶的特性:
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较温和
4、活化能:
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二、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难点)
1、底物浓度
2、酶浓度
3、PH值:
过酸、过碱使酶失活
4、温度:
高温使酶失活。
低温降低酶的活性,在适宜温度下酶活性可以恢复(不失活)。
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一、ATP
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中文名称叫做三磷酸腺苷
二、结构简式:
A-P~P~P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三、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
ADP+Pi+能量ATP
ATP酶ADP+Pi+能量
ADP转化为ATP所需能量来源:
动物和人:
呼吸作用
绿色植物:
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2、有氧呼吸
总反应式:
C6H12O6+6O2酶6CO2+12H2O+大量能量
第一阶段:
细胞质基质C6H12O6酶2C3H4O3(丙酮酸)+少量[H]+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
线粒体基质2C3H4O3+6H2O酶6CO2+大量[H]+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
线粒体内膜24[H]+6O2酶12H2O+大量能量
3、无氧呼吸
产生酒精:
C6H12O6酶2C2H5OH+2CO2+少量能量
发生生物:
大部分植物,酵母菌
产生乳酸:
C6H12O6酶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
动物,乳酸菌,马铃薯块茎,玉米胚
反应场所:
细胞质基质
注意:
无机物的无氧呼吸也叫发酵,生成乳酸的叫乳酸发酵,生成酒精的叫酒精发酵
讨论:
1有氧呼吸及无氧呼吸的能量去路
有氧呼吸:
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生成ATP,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了。
无氧呼吸:
能量小部分用于生成ATP,大部分储存于乳酸或酒精中
2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的去路:
氧气用于和[H]生成水
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
叶绿素a(蓝绿色)
叶绿素叶绿素b(黄绿色)
绿叶中的色素胡萝卜素(橙黄色)
类胡萝卜素叶黄素(黄色)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白光下光合作用最强,其次是红光和蓝紫光,绿光下最弱。
二、捕获光能的结构——叶绿体
结构:
外膜,内膜,基质,基粒(由类囊体构成)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于基粒的类囊体及基质中。
光合作用色素分布于类囊体的薄膜上。
四、光合作用的原理
1、光合作用的过程:
(熟练掌握光合作用原理图)
CO2+H2O(CH2O)+O2
其中,(CH2O)表示糖类。
根据是否需要光能,可将其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光反应阶段:
必须有光才能进行
场所:
类囊体薄膜上
反应式:
ATP形成:
ADP+Pi+光能ATP
光反应中,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暗反应阶段:
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叶绿体基质
CO2的固定:
CO2+C52C3
C3的还原:
2C3+[H]+ATP(CH2O)+C5+ADP+Pi
暗反应中,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CH2O)中稳定的化学能
联系: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合成ATP的原料ADP和Pi
五、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1)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①光照强度
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时,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②光照时间
光照时间长,光合作用时间长,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
(2)CO2浓度
在一定范围内,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着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浓度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
(3)水分的供应
当植物叶片缺水时,气孔会关闭,减少水分的散失,同时影响CO2进入叶内,暗反应受阻,光合作用下降。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细胞的增殖
一、限制细胞长大的原因
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
2细胞的核质比
二、细胞增殖
1.细胞增殖的意义:
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一)细胞周期
(1)概念:
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2)两个阶段:
分裂间期:
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
分裂期:
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3)特点:
分裂间期所占时间长。
(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主要特点:
1.分裂间期
特点:
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结果:
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
2.前期
①出现染色体、出现纺锤体②核膜、核仁消失
染色体特点:
1、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心附近。
2、每个染色体都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3.中期
①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②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
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
故中期是进行染色体观察及计数的最佳时机。
4.后期
①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并分别向两极移动。
②纺锤丝牵引着子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
这时细胞核内的全部染色体就平均分配到了细胞两极
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加倍。
5.末期
①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
②核膜、核仁重现。
③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并扩展成分隔两个子细胞的细胞壁
四、植物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比较
相同点:
1、都有间期和分裂期。
分裂期都有前、中、后、末四个阶段。
2、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组成完全相同且与母细胞完全相同。
染色体在各期的变化也完全相同。
3、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分子数目的变化规律。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完全相同。
不同点:
五、有丝分裂的意义:
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从而保持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的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六、无丝分裂:
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第二节细胞的分化
一、细胞的分化
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过程:
受精卵增殖为多细胞分化为组织、器官、系统发育为生物体
持久性、稳定不可逆转性
二、细胞全能性:
(1)体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
由于体细胞一般是通过有丝分裂增殖而来的,一般已分化的细胞都有一整套和受精卵相同的DNA分子,因此,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新个体的潜能。
(2)植物细胞全能性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全能性。
(3)全能性大小:
受精卵>
生殖细胞>
体细胞
第三节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一、细胞的衰老
1、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单细胞生物体,细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或死亡。
多细胞生物体,个体衰老的过程就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2、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1)在衰老的细胞内水分减少。
2)衰老的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降低
3)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的衰老而逐渐积累。
4)衰老的细胞内分裂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
5)细胞核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二、细胞的凋亡
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也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2、意义:
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
3、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
细胞凋亡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
第4节细胞的癌变
1.癌细胞:
细胞由于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不能正常地完成细胞分化,而形成了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2.癌细胞的特征:
(1)能够无限增殖。
(2)癌细胞的形成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3)细胞膜上糖蛋白含量明显减少,粘着性降低,癌细胞容易发生转移
3.致癌因子的种类有三类:
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
4.细胞癌变的原因:
致癌因子使细胞的原癌基因从抑制状态变为激活状态。
正常细胞转化为癌细胞。
生物必修二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
(一)
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
(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
(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
(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孟德尔利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①选用豌豆,自然状态下是纯种,相对性状明显作为实验材料。
②先用一对相对性状,再对多对相对性状在一起的传递情况进行研究。
③用统计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④孟德尔科学地设计了试验的程序。
(杂交—自交—测交)
(实验---假设---验证---结论)
3.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
(1)性状:
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
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兔的长毛和短毛;
人的卷发和直发)
性状分离:
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相同性状的亲代相交后,子代出现两种或以上的不同性状,如:
Dd×
Dd,子代出了D__及dd的两种性状。
红花相交后代有红花和白花两种性状。
)
显性性状:
在DD×
dd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
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
如高茎用D表示。
隐性性状:
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隐藏起来)。
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
(2)纯合子:
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
如DD或dd。
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能稳定遗传(能做种子)
杂合子:
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
如Dd。
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杂交:
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
DD×
ddDd×
ddDD×
Dd)。
自交:
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
DDDd×
Dd)
测交:
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
dd),
正交和反交:
二者是相对而言的,
如甲(♀)×
乙(♂)为正交,则甲(♂)×
乙(♀)为反交;
如甲(♂)×
乙(♀)为正交,则甲(♀)×
乙(♂)为反交。
4)等位基因:
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的位置,并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如D和d)
非等位基因:
染色体上不同位置控制没性状的基因。
表现型:
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如:
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基因型:
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做基因型。
高茎的豌豆的基因型是DD或Dd)
5)完全显性:
基因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就能使显性遗传性状完全显现出来。
即DD和Dd为相同性状(如DD和Dd均为红花)
不完全显性:
F1的性状表现介于显性和隐性的亲本之间。
即DD和Dd为不同的性状(如DD为红花而Dd为粉花dd为白花)
4.常见遗传学符号
符号
P
F1
F2
×
♀
♂
含义
亲本
子一代
子二代
杂交
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