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9 第2单元 7 白居易诗四首.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45838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819 第2单元 7 白居易诗四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819 第2单元 7 白居易诗四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1819 第2单元 7 白居易诗四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1819 第2单元 7 白居易诗四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1819 第2单元 7 白居易诗四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819 第2单元 7 白居易诗四首.docx

《1819 第2单元 7 白居易诗四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19 第2单元 7 白居易诗四首.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819 第2单元 7 白居易诗四首.docx

1819第2单元7白居易诗四首

7 白居易诗四首

[预习·夯实基础]

[知识梳理]

1.字音识记

(1)朱绂(  )     

(2)紫绶(  )

(3)樽罍(  )(4)衢州(  )

(5)京畿(  )(6)蠲免(  )

(7)醅酒(  )

【答案】 

(1)fú 

(2)shòu (3)léi (4)qú (5)jī(6)juān (7)pēi

2.词语释义

(1)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帝心恻隐知人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晚来天欲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切细的肉 

(2)新酿的米酒,表面上浮着细小如蚁的酒渣,微呈绿色,故称“绿蚁” (3)对官员考评定级,以定升降 (4)困顿 (5)下雪

3.名句背诵

(1)食饱心自若,________。

(2)________,虚受吾君蠲免恩。

(3)________,紫绶或将军。

(4)虐人害物即豺狼,________!

(5)晚来天欲雪,________?

【答案】 

(1)酒酣气益振 

(2)十家租税九家毕(3)朱绂皆大夫 (4)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5)能饮一杯无

[作者名片]

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今属山西),祖上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生于新郑(今属河南)。

贞元十六年登进士第,历任左拾遗、翰林学士。

元和十年因上书请急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被贬为江州司马。

后历任忠州、杭州、苏州刺史,官终刑部尚书。

晚年闲居洛阳,皈依佛门,自号“香山居士”,世称白香山。

白居易是中唐新乐府诗歌创作的主要倡导者。

受历代乐府诗特别是杜甫乐府“即事名篇”影响,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创新乐府,指斥时弊,反映民疾,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与元稹交厚,世称“元白”。

晚年居洛阳与刘禹锡唱和颇多,世称“刘白”。

一生有诗近3000首,自分为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其中讽喻诗以《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感伤诗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

白居易诗善于叙述,语言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开中晚唐浅俗诗风,影响深远。

[探究·精研文本]

轻 肥

[背景介绍]

此诗为诗人《秦中吟》十首组诗之七,约作于元和三四年。

《秦中吟》自序云:

“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问,有足悲者。

因直歌其事,命为《秦中吟》。

”唐代中叶以后宦官专权越来越严重,而且过着骄奢淫逸、豪华糜烂的生活。

他们朋比为奸,操纵朝政,甚至敢于废立皇帝;另一方面,天下民不聊生,苦难深重。

元和三、四年,江南大旱,竟至民间有人人相食的惨状。

诗人将两方面结合起来写,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对宦官骄横跋扈的痛恨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

[文脉梳理]

[文本深读]

1.本诗是如何从正面描写宦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开头八句写宦官们赴宴时骄横跋扈之状。

首四句先写宦官们令人惊异的骄横情形:

意气之骄,竟能满路,鞍马之光,竟可照尘。

这些宦官居然都穿着朱绂和紫绶,做了高官,大权在握,怎能不骄?

“军中宴”的“军”指保卫皇帝的神策军,宦官们掌握了神策军的军权,盛气凌人,“夸赴”,写出耀武扬威之态;“走马去如云”,写出旁若无人的骄横。

“满”“照”“皆”“夸”“如云”等字眼,告知人们宦官是一大帮,令人触目惊心。

这里语含讽刺,暴露了贞元、元和之际,宦官、藩镇、官员相互勾结的畸形的社会现实。

2.试分析作者如何描绘“军中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樽罍溢九酝”这六句写军中宴会的豪华场面。

菜单是相当奢侈的:

九酝、八珍、洞庭橘、天池鳞,均为天下美味,而“溢”“罗”“擘”“脍切”等词,表现了宴会之奢靡。

“食饱”二句,呼应首句,赴宴时已是“骄满路”,如今酒酣足食,更是不可一世了。

3.《秦中吟》共十首,“一吟悲一事”集中暴露了官场的腐败,权贵们的骄横奢侈及其对劳苦民众的多重欺压,请结合本诗分析此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前文极力揭露宦官、权贵之间相互勾结、极度奢靡的生活,最后两句“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用重笔转折,直赋其事,以惨不忍睹的血淋淋的现实进行对比,揭示了当时广大人民的悲惨处境。

这一乐一悲,令人惊心动魄,揭露了悲惨的社会现实。

4.结尾时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试分析其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运用对比手法。

将宦官的奢华糜烂、灯红酒绿的生活与江南百姓人食人的悲惨绝望生活相对比,其用意不言而喻。

诗人不作一句评说,不发一句议论,把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并列写出,让读者悟出应有的结论,这比主观议论更有说服力,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名句鉴赏]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鉴赏】 这两句诗由内臣奢侈写到骄横。

“气益振”遥应首句。

赴宴之时,已然“意气骄满路”,如今食饱、酒酣,意气自然益发骄横,不可一世了!

花非花

[背景介绍]

白居易诗原本以通俗著称,这首诗却相当朦胧,作于何时,为何而作,均无从定论,它被白居易自编于集中“感伤”部分。

诗取前三字为题,近乎“无题”诗。

[文脉梳理]

《花非花》

博喻―→

[文本深读]

1.“夜半来,天明去”是否指“梦”?

“梦”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夜半来,天明去”不是指“梦”。

从下句“来如春梦”四字看,“梦”是诗人在作比,用“春梦”比喻稍纵即逝的美好事物。

2.“来”“去”二字在诗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夜半来,天明去”,这里“来”“去”二字,在诗情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由此生发出“来如”“去似”两个新鲜比喻。

3.如何理解这首诗的“感伤”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夜半来”者如春梦也,春梦虽美却短暂,于是引出一问:

“来如春梦几多时”?

“天明”见者似朝云也,朝云虽美却易幻灭,于是引出一叹:

“去似朝云无觅处”。

这样,通过如花、似雾,如春梦、似朝霞的比喻,诗歌表现出一种对于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

[名句鉴赏]

花非花,雾非雾。

【鉴赏】 这句诗给人一种捉摸不定的感觉。

“非花”“非雾”均系否定,却包含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

似花、似雾。

因此可以说,这是两个灵巧的比喻。

苏东坡似从这里获得一丝灵感,写出了“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水龙吟》)的名句。

苏词所咏为杨花柳絮,而白诗所咏何物未尝显言。

但是,从“夜半来,天明去”的叙写,可知这里取喻于花与雾,在于比方所咏之物的短暂易逝,难持长久。

杜陵叟

[背景介绍]

此诗是《新乐府五十首》的第三十首,自序说是“伤农夫之困”,作于唐宪宗元和三年前后,当时江南和长安周围遭受严重旱灾,诗人时任左拾遗,上疏奏陈民间疾苦,请求“减免租税”,“以实惠及人”。

据《资治通鉴·唐纪·宪宗纪》载:

“(元和四年)上以久旱,欲降德音。

翰林学士李绛、白居易上言,以为欲令实惠及人,无如减其租税。

”宪宗虽然颁布免税的命令,但具体执行政策的官吏们照旧谄上欺下,横征暴敛,农民们并没有得到丝毫的实惠。

这首诗即是通过杜陵叟在大旱之年的不幸遭遇,严加痛斥了贪官污吏们的可耻行径,替被剥削压迫者发出了不平之鸣。

杜陵,在今陕西西安东南十公里少陵原上,秦代为杜县之地,汉代宣帝葬于此处,故称杜陵。

[文脉梳理]

《杜陵叟》

[文本深读]

1.诗的开头“杜陵叟”七句主要写了什么?

特别点明“三月”“九月”两个时间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