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区七校1718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科学试题附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456170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4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鄞州区七校1718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科学试题附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鄞州区七校1718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科学试题附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鄞州区七校1718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科学试题附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鄞州区七校1718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科学试题附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鄞州区七校1718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科学试题附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鄞州区七校1718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科学试题附答案Word格式.docx

《鄞州区七校1718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科学试题附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鄞州区七校1718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科学试题附答案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鄞州区七校1718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科学试题附答案Word格式.docx

A. 

杯中的水是水蒸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B. 

杯中的水是空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C. 

有水滴产生时,白玉温度比周围空气温度低 

D. 

利用杯子在缺少水源的崇山峻岭中能自动“生”水

9.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不相符的是(▲)

A.用向食品包装中充氮气来防腐—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较稳定

B.许多物质可在氧气中燃烧—氧气具有可燃性

C.稀有气体能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稀有气体在通电时发出不同的颜色光

D.干冰可用做制冷剂——干冰升华吸热

10.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A.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泊或海洋中

B.在农田中使用过量的农药化肥并且渗入土壤水和地下水中

C.任意堆放垃圾,经过雨水把有害的物质带入河水中

D.以上都是

11.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实验(纸花浸透紫色石蕊试液后晾干),以下说法不合理的是( 

▲)

实验I中向纸花上喷稀醋酸证明酸性溶液能使石蕊变色

B. 

实验II中向纸花上喷水证明水不能使石蕊变色

实验III中直接放入二氧化碳中证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

D. 

实验IV中可以看到纸花变蓝,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

12.水能灭火的原因是(▲)

A.水变成水蒸气,可使燃烧物与空气隔绝

B.水变成水蒸气,可降低燃烧物质的温度

C.水不是可燃物

D.水变成水蒸气,既可降低燃烧物的温度,又可使它与空气隔绝

13.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t1℃时,甲和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t2℃时,用等质量的甲和乙固体配制饱和溶液,得到乙溶液的质量大于甲溶液

C. 

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至t2℃,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乙大

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析出甲的质量一定比乙的大

14.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空气成分的微小变化都会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你关注每天的空气质量报告吗?

在空气质量报告中一般不涉及(▲)

A.二氧化硫B.二氧化碳C.氮氧化合物D.可吸入颗粒物

15.蜡烛(足量)在如下左图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下右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蜡烛熄灭后瓶内没有氧气

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16.晴朗的天气,阳光通过枝叶的间隙,在树荫下的地面上洒下片片光斑,这些光斑的形状是(▲)

A.间隙是不规则的,所以光斑也是不规则的

B.是太阳在地面上留下的影子,所以一定是圆的

C.是太阳通过枝叶的间隙在地面上形成的像,所以一定是圆的

D.是太阳通过枝叶的间隙发生了色散现象,所以一定是圆的

1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把木条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条立即燃烧

B.将铁丝插入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引燃后,铁丝燃烧,有明亮的火焰出现并生成黑色固体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火焰,产生白烟

18.衣服上沾有碘很难洗净,碘在下列四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

溶质

溶剂

酒精

汽油

苯(有毒)

溶解性

微溶

可溶

易溶

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判断,能最快洗净衣服上的碘污渍且对人体无害的是(▲)

A.水B.酒精C.汽油D.苯

19.如右图所示,容器底部放水,水上面浮有一层沸点比水高的油,如果对容器底部加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先沸腾,油后沸腾,但水和油同时蒸发

B.开始油蒸发,水不蒸发,然后同时沸腾

C.油蒸发,水不蒸发,然后同时沸腾

D.油蒸发,水不蒸发,直到水全汽化后,油沸腾

20.将等容积、等质量(含瓶塞、导管、燃烧匙及瓶内少量的细砂)的两集气瓶氧气置于天平的左右两盘,并调至平衡,然后同时迅速放入点燃等质量的白磷和木炭(如图所示),使二者充分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后,此时的天平(▲)

A.指针偏向右B.指针偏向左

C.仍处于平衡状态D.指针先向左后向右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21.在罗蒙环球城玩波浪翻滚以后,会发现塑料雨衣内部有一层水珠,这是雨衣内的空气▲(填水的三态变化)导致的,这个过程中会▲(选填“吸热”或“放热”)。

22.下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

(1)在图中的电源上A是▲极(填“正”或“负”)

(2)试管1与试管2中气体体积比为▲;

在相同条件下试管1内气体的溶解度大于试管2内气体的溶解度,实验中测得结果比理论值偏▲(填“小”或“大”)。

(3)根据上述实验可以得出:

水是由▲和▲组成的。

23.下图是小华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上图中的玻璃仪器分别是广口瓶、量筒、  ▲和玻璃棒,其中玻璃棒在此操作中的作用是▲。

(2)指出图②中的一处错误操作▲。

(3)通过计算确定需要水的质量是▲g,配制时应选择▲(填10、50或1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

量水时,量筒必须平放,视线要跟量筒中▲处保持水平。

(4)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

24.白光通过红色玻璃照在蓝色的字上,字显▲色,照在白纸上,白纸显▲色,照在红纸上,红纸呈▲色。

25.用同一热源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图线a所示,若其它条件不变,

(1)仅增加水的质量;

(2)仅增大液面大气压强;

(3)既增加水的质量,同时减小液面大气压强.则三种情况中,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分别对应_▲_、__▲___和__▲__(选填图中“a”“b”“c”或“d”)。

26.KNO3和K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C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

度/g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KCI

27.6

31.0

34.0

37.0

40.0

42.6

45.5

48.3

(1)依据上表数据,绘制KNO3和KCl的溶解度曲线,右图中能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_▲__。

(填“m”或“n”)

(2)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KNO3和KCl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

(3)10℃时,131g饱和KCl溶液中含KCl的质量为_▲__。

27.课堂上老师做了一个实验:

将液态空气倒入一只烧杯中,发现立即冒出大量气泡,把一根燃着小木条置于烧杯口,小木条火焰熄灭;

过一会儿再把燃着的小木条置于烧杯口,此时小木条不但没有熄灭,反而燃烧更旺,据此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液氮的沸点比液氧的沸点▲(填“高”或“低”),导致▲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

(2)“过一会儿,小木条不但没有熄灭,反而燃烧更旺”,其原因是▲。

28.小明同学了解了小孔能成像的情况后,想设计实验探究其规律.如图所示,小明在一张不透光的纸上用针扎了一个直径约为1mm的小孔,让白炽灯泡发出的光穿过小孔射到白纸上,请回答以下问题:

(1)小明会在白纸上看到一个清晰的______状的光斑;

(2)保持灯泡和白纸的位置不变,向上移动小孔,像将变______;

(3)这个现象叫做______;

它是由于______而产生的。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4分) 

29.1.为了探究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三组实验:

因素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实验温度

20℃

80℃

加入溶剂种类

加入溶剂质量

20g

10g

加入固体种类

硝酸钾

食盐

加入固体质量

溶解固体质量

6.2g

0g

3.1g

3.6g

(1)分析上表,第一组实验研究的因素是________;

(2)由上述实验可知,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温度②加入溶剂种类③加入溶剂质量④加入固体种类⑤加入固体质量

(3)在第二组实验中,该同学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实验(假设溶液损失不计)

①用电子天平称取10.0g硝酸钾,放入烧杯中;

②量取10.0mL水,倒入上述烧杯中,称量烧杯、硝酸钾和水的总质量为m1g;

③搅拌至硝酸钾不再溶解为止;

④过滤,称量所得硝酸钾溶液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2g;

⑤计算:

m1-m2=________g(结合第二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将溶质改为食盐,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实验。

由实验可知,20℃时食盐的溶解性________(填“>”“﹦”“<”)硝酸钾的溶解性。

(4)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论正确的是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100g水 

2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1%

第三组实验中的硝酸钾溶液为80℃时的饱和溶液 

20℃的任意一杯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一定相等

30.小李学习二氧化碳知识后,进行了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溶解性的探究,其实验步骤及装置如下.

①用大号针筒抽取200毫升二氧化碳气体;

②试剂瓶中加入200毫升水(恰好加满),塞紧双孔橡皮塞;

③连接大号针筒和试剂瓶,缓慢推动活塞,将二氧化碳注入水中。

(1)试剂瓶中加入的水应时__▲____.

A、蒸馏水 

B、自来水C、矿泉水D、小溪水

(2)推动活塞时尽量缓慢,其目的是__▲____.

(3)当向水中注入CO2气体体积达到120毫升时,红色油柱开始向上移动.实验表明在该条件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__▲____体积的二氧化碳.

31.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

铁丝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

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

(2)探究一:

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右图所示)。

由此可知:

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____▲____(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3)探究二:

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温度/℃

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

1535

2750

约1600

660

2327

约1240

查阅资料

由上表可知:

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__▲___(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

由此推测:

铝在氧气中燃烧时___▲___(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四、计算题(每空2分,共6分)

32.20℃时,向甲烧杯中加入100g水和25g固体固体A,向乙烧杯中加入100g水和25g固体B(A、B两种物质均不与水反应).充分搅拌后,甲烧杯中固体剩余,乙烧杯中固体全部溶解。

(1)20℃时,甲烧杯中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一定能使甲烧杯中的固体A继续溶解的方法是▲。

(2)求乙烧杯中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请列式计算)

2017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科学期中考试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A

D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26分)

21.液化;

放热

22、

(1)正

(2)1:

2;

小。

(3)氢元素和氧元素。

23、

(1)烧杯,搅拌,加快溶解速度。

(2)药品与砝码位置放错。

(3)95,100,最低。

(4)④②①⑤③。

24、黑,红,红。

25、

(1) c、 b和 a。

26、

(1) m。

(2) 34g<x<37g。

(3)31g。

27、

(1)低,液氮。

(2)温度升高,液氧汽化,氧气能助燃。

28、灯丝,大,小孔成像,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8分)

29、

(1)溶剂种类

(2)①②④(3)6.9;

>(4)A,D

点燃

30.

(1)A

(2)使二氧化碳充分溶解(3)0.6

31、

(1)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2)气态。

(3)沸点。

没有。

32、

(1)饱和;

加水。

(2)解:

B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x100%=20%

答:

乙烧杯中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