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怀仁县第八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453520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怀仁县第八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西省怀仁县第八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西省怀仁县第八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西省怀仁县第八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西省怀仁县第八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怀仁县第八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山西省怀仁县第八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怀仁县第八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怀仁县第八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散文需要写“实”,但写“实”并非终极目的。

散文的真正用意或精神是在铺垫好这些“基石”后,向情感、精神等“形而上”的领域大胆进发,构建出一个精神或心灵的大厦!

而这即是写“虚”。

写“虚”,又可向两方面发展:

一是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着力,走客观、向外的路,主“理”,重哲理感悟,求思想深邃,以理智的深刻、明澈取胜——杂文、随笔等走的即是此路;

二是在“人类自身”的观照上着力,走主观、向内的路,主“情”,重人性开掘,求心灵净化,以情感的明净、深沉动人——艺术散文走的即是此路。

1.下列对“现代散文”的有关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郁达夫认为现代散文是作家心灵的真实流露,它比以前的任何散文都更能体现作家的个性。

B.现代散文以白话代替了文言,在文字形式上实现了大的变革,从而和世界文学同步对接。

C.现代散文大大提升了散文的审美品位,使散文这种文体获得了思想的大解放而走向辉煌。

D.五四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个体对“自我”的发现,使现代散文不再只是“代圣贤立言”的文章。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散文是虚实结合的艺术,它既要建立在作家的生活基础之上,又要写出作家的情感、精神。

B.现实生活是作家营造精神家园的基石,散文应该真实地表现这种生活,而不能矫情、虚构。

C.散文的用意是表现出人的精神感悟和情感世界,并以此打动人,所以写实并不是散文的终极目的。

D.杂文和随笔着力于表现“人与社会”的关系,艺术散文则着力于关照作家自身的情感世界。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文意的一项是(  )

A.现代散文由于对“自我”的肯定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先秦之后的古代散文却完全淹没了自我,是没有“心”的应时之作。

B.郁达夫认为,文学作品都是变化了的作家的“自叙传”,因而他的散文都是其生活的真实再现,没有虚构和想象的成分。

C.只有以开掘人性、净化心灵为要务的散文才会深沉动人,这样的文章虚实结合,有着特殊的艺术魅力。

D.现代散文之所以广受读者喜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作家能依据“纪实性”原则,反映真实的生活,表达真挚的感情。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成都的春天

刘大杰

①成都天气,热的时候不过热,冷的时候不过冷,水分很多,阴晴不定,宜于养花木,不宜于养人。

因此,住在成都的人,气色没有好的,而花木无一不好。

在北平江南一带看不见的好梅花,成都有;

在外面看不见的四五丈高的玉兰,二三丈高的夹竹桃,成都也有。

据外国人说,成都的兰花,在三百种以上。

外面把兰花看重得宝贝一样,这里的兰,真是遍地都是,贱得如江南一带的油菜花,三分钱买一大把,你可以插好几瓶。

从外面来的朋友,没有一个人不骂成都的天气,但没有一个不爱成都的花木。

②成都这城市,有一点京派的风味。

栽花种花,对酒品茗,在生活中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

一个穷人家住的房子,院子里总有几十株花草,一年四季,不断地开着鲜艳的花。

他们都懂得培植,懂得衬贴。

一丛小竹的旁面,栽着几棵树桃,绿梅的旁面,衬着红梅,蔷薇的附近,植着橙柑,这种衬贴扶持,显出调和,显出不单调。

③成都的春天,恐怕要比北平江南早一月到两月罢。

二月半到三月半,是梅花盛开的时候,街头巷尾,院里墙间,无处不是梅花的颜色。

绿梅以清淡胜,朱砂以娇艳胜,粉梅则品不高,然在无锡梅园苏州邓尉所看见的,则全是这种粉梅也。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和靖先生的诗确是做得好,但这里的好梅花,他恐怕

还没有见过。

碧绿,雪白,粉红,朱红,各种各样的颜色,配合得适宜

而又自然,真配得上“香雪海”那三个字。

④现在是三月底,梅兰早已谢了,正是海棠、玉兰、桃、杏、梨、李、迎春各种花木争奇斗艳的时候。

杨柳早已拖着柔媚的长条,在百花潭浣花溪的水边悠悠地飘动。

大的鸟小的鸟,颜色很好看,不知道名字,飞来飞去地唱着歌。

薛涛林公园也充满了春意,有老诗人在那里吊古,有青年男女在那里游春。

有的在吹箫唱曲,有的在垂钓弹筝,这种情味,比起西湖上的风光,全是两样。

⑤花朝,是成都花会开幕的日子。

地点在南门外十二桥边的青羊宫。

花会期有一个月。

这是一个成都青年男女解放的时期。

花会与上海的浴佛节有点相像,不过成都的是以卖花为主,再辅助着各种游艺与各地的出产。

平日我们在街上不容易看到艳妆的妇女,到这时候,成都人倾城而出,买花的,卖花的,看人的,被人看的,摩肩擦背,真是拥挤得不堪。

高跟鞋,花裤,桃色的衣裳,卷卷的头发,五光十色,无奇不有,与其说是花会,不如说是成都人展览会。

好像是闷居了一年的成都人,都要借这个机会来发泄一下似的,醉的大醉,闹的大闹,最高兴的,还是小孩子,手里抱着风车风筝,口里嚼着糖,唱着回城去,想着古人的“无人不道看花回”的句子,真是最妥当也没有的了。

⑥到百花潭去走走,那情境也极好。

对面就是工部草堂,一只有篷顶的渡船,时时预备在那里,你摇一摇手,他就来渡你过去。

一潭水清得怪可爱,水浅地方的游鱼,望得清清楚楚,无论你什么时候去,总有一堆人在那里钓鱼,不管有鱼无鱼,他们都能忍耐地坐在那里,谈谈笑笑,总要到黄昏时候,才一群一群地进城。

堤边十几株大杨柳,垂着新绿的长条,尖子都拂在水面上,微风过去,在水面上摇动着美丽的波纹。

⑦没有事的时候,你可以到茶馆里去坐一坐。

茶馆在成都真是遍地都是,一把竹椅,一张不成样子的木板桌,你可以泡一碗茶(只要三分钱),可以坐一个下午。

在那里你可以看到许多平日你看不见的东西。

有的卖字画,有的卖图章,有的卖旧衣服,你有时候,可以用最少的钱,买到一些很好的物品。

郊外的茶馆,有的临江,有的在花木下面,你坐在那里,喝茶,吃花生米,可以悠悠地欣赏自然,或是读书,或是睡觉,你都很舒服。

高起兴来,还可以叫来一两样菜,

半斤酒,可以喝得醺醺大醉,坐着车子进城。

你所感到的,只是轻松与悠闲,如外面都市中的那

种紧张的空气,你会一点也感不到。

我时常想,一个人在成都住得太久了,会变成一个懒人,一个得过且过的懒人。

一九三六年三月末日于成都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从总写成都的天气宜于养花木开始,到方寸之地的茶馆结束,叙述层次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读来有一气呵成之感。

B.第⑤段引用“无人不道看花回”的句子写出了成都花会的盛况,成都人借花会的机会来尽情发泄,倾城而出的热闹画面。

C.第⑥段写百花潭的钓鱼人,用“无论”“总有”“不管”“总要”“才”等一组词语,写出了成都人爱谈笑、喜热闹的特点。

D.本文以华丽的语言、轻松悠闲的笔调,把成都春天的景象和风俗娓娓道来,给人以亲切感,表达出对成都春天的喜爱之情。

5.请赏析下面两个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5分)

(1)杨柳早已拖着柔媚的长条,在百花潭浣花溪的水边悠悠地飘动。

(2)堤边十几株大杨柳,垂着新绿的长条,尖子都拂在水面上,微风过去,在水面上摇动着美丽的波纹。

6.文章最后一句“我时常想,一个人在成都住得太久了,会变成一个懒人,一个得过且过的懒人”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由。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

“抒浩气而壮山河”的邓世昌

1894年中日甲午之战,涌现了许多英勇作战的官兵,至今为人们所颂扬,邓世昌就是其中著名的将领。

邓世

昌牺牲后举国震动,光绪皇帝曾垂泪撰写悼念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李鸿章也在《奏请优恤大东沟海军阵亡各员折》中为邓世昌表功,说:

“邓世昌首先冲阵,攻毁敌船,被溺后遇救出水,自以阖船俱没,义不独生,仍复奋掷自沉,忠勇性成,一时称叹,殊功奇烈。

”邓世昌不仅是北洋海军的骄傲,也是矗立在人们心中的丰碑。

1868年,邓世昌怀着救国的志愿,以优异的成绩进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航海,成为福州船政学堂驾驶班第一届毕业生。

1871年被派到“建威”练船,随船巡历南洋各岛。

1874年被任命为“琛海”兵船大副,以后历任“海东云”“振威”“飞霆”等舰船管带。

1879年,李鸿章筹办北洋水师,“闻世昌熟悉管驾事宜,为水师中不易得之才”,遂将其调入北洋水师,任“飞霆”“镇南”炮舰管带。

1888年10月,北洋水师正式组建成军,邓世昌任中军中营副将,仍兼“致远”舰管带。

他因训练有功,获“噶尔萨巴图鲁”称号。

邓世昌是北洋水师中唯一没有出国学习或实习经历的舰船管带,可以说是中国自己培养的海军人才。

他勤于钻研海军战略战术理论,注意学习西方海军的先进技术和经验,细心研究军事装备和训练方法,取长补短,为我所用,李鸿章对其颇为赞许。

1880年,邓世昌随同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赴英国接收“超勇”“扬威”两舰,这是北洋水师首次到国外接收战舰,李鸿章派出的操舰管带无疑是北洋水师中出类拔萃的。

8月17日,“超勇”“扬威”两舰从英国纽卡斯尔港起航,开始了由英国到中国的漫长航行。

这是中国海军首次驾驶军舰航行北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印度洋——西太平洋航线,途径的各国始知中国也有海军,均鸣礼炮致敬,极大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也开阔了邓世昌的眼界。

在他的精心训练下,“致远”舰“使船如驶马,鸣炮如鸣镝,无不洞合机宜”,成为北洋舰队中整训有素、最有战斗力的主力战舰之一。

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之后,日本联合舰队一直在寻找机会,与北洋水师决战。

9月16日凌晨,丁汝昌奉命率“定远”“镇远”“济远”“致远”等18艘舰船从大连出发,护送增援平壤清军,当日午后抵达大东沟。

9月17日上午10时30分左右,北洋舰队正准备起锚回航旅顺,发现日本联合舰队自西南驶来,丁汝昌当即命令舰队起锚迎战。

据18日丁汝昌电报,“昨日在大东沟外,十二点与倭船开仗,五点半停战,我军致远沉,经远火……”实际情况是12时50分,双方在大鹿岛西南3海里处开始交火。

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在“阵云缭乱中,气象猛鸷,独冠全军”。

在日舰围攻下,“致远”舰多处中弹起火,船身倾斜。

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然虽死,而海军声威弗替,是即所以报国也!

”后弹药用尽,邓世昌认为“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抱定死战的决心,

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

力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

“吉野”号日军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舰射击,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

邓世昌坠落海中后,随从以救生圈相救,他拒绝并说:

“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

”邓世昌所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用嘴衔住他的胳膊,不让他沉没,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把爱犬也按入水中,随同自己亦沉没于波涛之中,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邓世昌曾说:

“人谁不死,但愿死得其所尔。

”他的英勇牺牲,正是对自己理想的践行。

在获悉邓世昌牺牲的消息后,举国震动,光绪皇帝亲笔撰写挽联,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追封“太子少保”,入祀京师昭忠祠,御笔亲撰祭文、碑文各一篇,褒奖其“臣心不二,抒浩气而壮山河;

大节在三,留英光以争日月”。

据说李鸿章得到噩耗后老泪纵横,反复念叨“不料今世尚有此人”。

清政府还赐给邓世昌母亲一块用1.5公斤黄金制成的“教子有方”大匾,拨给邓家白银10万两以示抚恤。

邓世昌的家人用此款在原籍广东番禺为邓世昌修建了衣冠冢,并建起邓氏宗祠。

山东威海百姓被邓世昌的忠烈行为感动,于1899年在成山上为邓世昌塑像建祠,以志永久敬仰。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邓世昌是福州船政学堂驾驶班第一届毕业生,作为管带的他精心训练,使“致远”舰成为北洋舰队中整训有素、最有战斗力的主力战舰之一。

B.甲午海战中,“致远”舰在冲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时,不幸被鱼雷击中,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舰船沉没,邓世昌也随即坠海溺亡。

C.邓世昌为国捐躯后,举国震动,光绪皇帝亲笔写挽联,李鸿章老泪纵横,并上奏折为他表功,山东威

海百姓在成山上为他塑像建祠。

D.甲午战败,在褒扬邓世昌气壮山河、光照日月的以身报国的壮举的同时,我们每个人更应该牢记历史,不忘国耻,为国担当。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A.从内容上看,开篇点出甲午战争背景,把人物放在大背景下表现,并且引用皇帝和大臣的话,点明文章的主旨,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B.从开篇手法看,采用插叙的方式,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心生对邓世昌的崇敬之情。

从结构上看,既自然地引出下文的追述,又与文章结尾相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C.邓世昌在中日甲午海战中英勇无畏,指挥若定,身先士卒,虽遭遇敌舰围攻,也绝不退让逃避,堪称豪杰,显示出坚决抵御外敌入侵的“浩气”。

D.在最后危急存亡关头,邓世昌还与敌舰周旋,弹尽之后还果断决定要撞沉敌军主舰,誓与敌军同归于尽,最后不幸爆炸沉没,可谓“壮山河”。

E.邓世昌落入水中,拒绝同胞

的拯救,甚至将救他的爱犬一同按入水中,英勇殉国。

这正是文章借用李鸿章评价邓世昌的话“抒浩气而壮

山河”作标题的原因之一。

9.北洋水师的舰船几乎都是从西方购入,北洋水师中唯一没有出国学习或实习经历的邓世昌却成为了最优秀的舰船管带,原因何在?

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

十月而拔蓟城。

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

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

“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

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①。

”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上,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

秦复进兵攻之。

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

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

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②,匿作于宋子③。

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彷徨不能去。

每出言曰:

“彼有善有不善。

”从者以告其主,曰:

“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

”家丈人④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

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

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

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

“高渐离也。

”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⑤。

使击筑,未尝不称善。

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扑秦皇帝,不中。

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注】①社稷幸得血食:

国家或许得到保存。

血食,享受祭祀。

②庸保:

帮工,伙计。

庸,同“佣”。

被雇用的人。

③宋子:

地名。

④家丈人:

东家,主人。

⑤矐其目:

弄瞎他的眼睛。

矐,熏瞎。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B.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C.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D.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B.皇帝,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号。

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自己的封号。

C.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D.诸侯,周初的诸侯由中央统一控制。

春秋时,诸侯强大,周王室衰微,诸侯脱离周天子控制并

出现割据纷争的局面。

汉以后也称分封的诸王和列侯为诸侯。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秦王被燕国派刺客的行为激怒,立即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并在十个月后攻克了燕国的都城蓟。

B.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人搜查燕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高渐离改变姓名藏匿在宋子做佣工。

C.高渐离在得知别人知道了他的身份后,不再担惊受怕地躲藏了,于是换上了自己原来的行装。

D.秦始皇怜惜高渐离擅长击筑,于是赦免了他的死罪,熏瞎了他的眼睛,让他击筑。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

(2)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4.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

此联描绘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E.尾联

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表达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

15.品读全诗,发挥想象和联想,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分,每空1分)

(1)《诗经·

氓》中的“,”两句,女主人公自诉婚后早起晚睡、日日辛劳,与受到氓的“凶暴”形成对比,表达内心的不满。

(2)《鸿门宴》中指出大丈夫应不拘小节的一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屈原《离骚》中写用荷叶裁成上衣来表明自己高洁品性的句子是:

_______。

第Ⅱ卷阅读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小镇为中心的河湾山峦间,有数以万计的崖墓,蓊蓊郁郁,密如蜂房。

B.从全球范围内各经济体发展过程中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看,传统宏观经济学倡导的经济增长“三驾马车”理论一直被奉为圭臬。

C.各地公安部门联合行动,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犯罪分子如涸辙之鲋,惶惶不可终日。

D.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市防汛指挥部指出,今年防汛形势依然严峻,有关部门要对人民群众生命

财产和城市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扎扎实实地把防汛部署落到实处。

B.青铜器馆门窗的构成是由磨砂板和防砸板两部分组成,磨砂板可隔绝紫外线,防砸板有强大的抗砸击功能,均按古建筑保护要求设计安装。

C.日前国家发布司法解释,明确危害食品安全相关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如将“地沟油”用作食用油等行为,根据刑法相关规定将被定罪。

D.第十二届财富全球论坛是成都自改革开放以来举办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际盛会,是成都推进和发展国际化建设进程面临的重大历史性机遇。

19.与“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一句修辞手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B.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C.特别好看的是悬崖上那一堆给秋霜染得红艳艳的野草,简直像是满山的杜鹃了。

D.刚从远处看到的那个笔直的山峰,就站在巫峡口上,山如斧削。

20.依照横线上的句子,再续写一句。

要求引用毛泽东的诗词。

诗词,如一束空谷幽兰,沁人心脾;

诗词,如一声冲霄舒啸,豪迈坦荡。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让我仿佛看到了陶渊明的境界超然;

21.请你展开联想,仿照例句,看看自己能从下面小事中发掘出哪些深刻的意义。

(至少写两点)(6分)

例:

(1)看见秋风中的落叶,我想到了①人生暮年/②奉献(落叶归根)。

(2)看到沿街叫卖的小贩,我想到了。

(3)看到拔河比赛,我想到了。

4、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始终微笑看、态度很温和的刘和珍倒在了血泊中,触动了鲁迅,遂为之“纪念”;

活泼可爱的小狗包弟躺在解剖桌上,巴金心怀“歉意”,写下“随想”;

学识渊博、幽默风趣的梁任公站在讲台上,激起了梁实秋的思念,“笔而记之”。

请撷取生活中最能触动你心灵的人或事,以“难以忘却的记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如果写人,力求展现人物的特征;

如果叙事,写出事件的波调;

②字连工整,卷面整洁;

③不少于800字。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答案(语文)

1.解析:

选B。

 张冠李戴,“从而和世界文学同步对接”是由于散文在内容上对“自我”的发现。

2.解析:

选D。

 曲解文意,艺术散文观照的是“人类自身”而不只是作家自身的情感世界。

3.解析:

A项,主观臆断,由原文“奠定了‘自我’在现代散文中的主体地位”和“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可知,中国古代散文也有“自我”存在;

B项,过于绝对,“都是其生活的真实再现,没有虚构和想象的成分”错;

C项,以偏概全,“只有以开掘人性、净化心灵为要务的散文才会深沉动人”错,在“人与社会”关系上着力的散文一样可以动人。

4.解析:

选A。

 B项,“成都人借花会的机会来尽情发泄”表述太肯定、绝对。

文中说的是“好像是”“借这个机会来发泄一下似的”。

C项,“写出了成都人爱谈笑、喜热闹的特点”错误,从语境看,应是表现成都人的轻松、悠闲。

D项,本文的语言特点平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