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同学们聚精会神地注视和倾听着老师做实验。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笼罩(zhà
o)
褪尽(tuì
)
枯槐(huá
i)
迸溅(bì
ng)
B.伫立(chù
瀑布(pù
服侍(shi)
赤裸(luǒ)
C.颤抖(zhà
n)
孱头(cà
瞬息(shù
幼稚(zhì
)
D.沉淀(dià
灼灼(zhuó
忏悔(chà
矜持(jīn)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A.这群游客在见到了“奇峰三千,秀水八百”的张家界美景后,激动得语无伦次。
B.发展生产力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C.这次的学习经验交流会,学校很多同学和老师都认真聆听了我的发言。
D.新年联欢晚会上,同学们载歌载舞,大家都沉湎在欢快、热烈的气氛中。
6.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五四百年来的历史,铭刻着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卓著功勋;
;
。
①预示着国家民族的灿烂前程、美好未来
②承载着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光荣奋斗
③记录着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④展现着中华民族的浴火重生、奋发崛起
A.③②④①
B.②④①③
C.③④①②
D.②③①④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三月的薄唇
路来森
①整个春天里,一向觉得,最迷人的还是春三月。
②像一位女子,轻启了她的朱唇:
柔软、红艳、醇香,还有一份淡淡的迷茫,一份默默的怀想。
③“吹面不寒杨柳风”,风似柳,柳似风,一个劲地“软”。
④那“杨柳风”,就该是三月的风了。
三月的风,不凉不热,不呛不硬,轻轻的,浅浅的,柔柔的。
风,吹过水面,水面就荡起层层细浅的波纹,如一个人儿,淡淡的浅笑;
风,吹过山坡,山坡就皴出绿意茵茵,似是为谁铺展了一片温柔的情怀;
风,吹过枝头,枝头就绽放开花儿朵朵,似是大地举起了华灯万盏;
风,吹到一只鸟儿的身上,鸟儿会在天空,划出锐利、清脆的音响;
风,吹上人的脸庞,宛如一双柔软的手轻轻抚过,那份温情与和煦,直让人心荡神驰。
⑤人该是醉的,醉在这煦暖的三月春风里。
⑥早晨,一起床,推开窗户,一场春雨,正淅淅沥沥地落着。
举首望天,天空的云,只是浅浅的,绝对没有那种黑云压顶的郁闷感。
雨,落得不大,细密、缠绵,仿佛是裹带着万般柔情,人的心中,有一种小溪流淌般的愉悦感;
空气里,荡看浅薄的水汽,一阵阵地,抚着人的脸庞,滑滑的,有一种丝绸的质感。
看看庭院,地面是湿湿的,但那种湿,丝毫没有黏稠感,那是一种酥软的润湿,“春雨如酥”,或许就是这种效果。
细细看去,墙角的小草,刚刚钻出地面,嫩嫩的绿,像点点繁星,逼人眼目;
庭院中的树木,被细雨滋润着,树皮发着明亮的光泽。
一树桃花,正开着,那种薄薄的白,是如此的娇嫩,使人不敢靠得太近,怕呵出的气息,会弹破了它的柔瓣。
⑦那雨,仿佛也感受到了这一切,淅渐沥沥沥地落着,总是那样细,那样柔,那样的情意流转,用它轻柔的情愫,润湿这三月的薄唇。
⑧若在一个晴朗的早晨,站立村头,抬头望山,你就能感受到,三月的春山,该是怎样的春意迷蒙,像美人浅浅的眼眉儿。
⑨山,就在近处,并不渺茫。
不过,山高,你得抬头望山。
山上的树,还没有全绿,只是零零星星地发出一些嫩芽,所以,山,依旧疏朗,给人一种明净、通透的感觉。
但疏朗中,点缀着的那些点点的绿,就给山增加了盎然的生气。
你静静地望着,迷离中,仿佛那绿色,正在缓慢地生长,一簇簇,一团团,很快就朦胧了整个山头。
那,就是生机。
也许,大地轻翕一下它的嘴唇,春山,就焕发出一派明媚。
⑩太阳已经升起,金灿灿的阳光,照满山坡。
你能看到山坡上那些清浅的绿。
青草,还是一簇簇的,还不能蔓延成片,更不能绿满天涯。
那一簇簇的嫩草,也许只有在阳光下才能看得清楚,远看,就像一个个绿色的光点,斑斑驳驳地铺在那儿。
虽然浅,虽然薄,可,就是绿,就是亮,有一份耀人眼目的灿然,那是只有春草才有的色彩。
⑪“草色遥看近却无”,大概就是这般情味。
⑫看看村头,几株桃树,立在那儿。
树皮光滑而明净,散着殷殷的光泽;
桃花打着苞,正含苞待放,花苞透着浅浅的、薄薄的红,像是女的唇。
⑬不,是三月的薄唇:
柔柔,肉肉,软软。
7.文章主要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各有什么特点?
8.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描写春风的?
有什么作用?
9.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10.怎么理解“三月的薄唇”这个题目?
阅读《阿长与〈山海经〉》回答问题。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赶紧去接过来,
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
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11.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哪种人物描写方法,写出了我怎样的情感?
12.“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运用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16年8月30日,取“百柱成林,国学丛集”之理念的中国国学研究与交流中心建设竣工,该中心将集中展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成为普通大众学习中国古代典籍、阅读国学相关书籍、进行国学体验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文化场所。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文化工程,某学校组织了一次参观活动。
当他们来到了国学中心的正前方,甲同学就情不自禁地对它的外观进行了生动的描绘:
老师说:
“穿过国学研究中心的正南门,你们将看到24位从古至今对中国传统文化作出贡献的先贤铜人像,你们最想看到的是哪一位?
跟大家说说你的理由。
乙同学抢先说:
“我想看到
,是因为
参观结束后,老师让同学们畅说国学研究与交流中心的建设意义,丙同学一口气说了四条:
A.研究和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内涵;
B.让人们客观看待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
C.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D.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
某同学说,我不赞同其中的
老师和同学纷纷点头称是。
13.结合所给文字及图片,帮甲同学描绘国学研究中心的外观特点(含一种修辞)。
14.如果你是乙同学,你最想看到的先贤是
(人物),理由是
15.丙同学所说的四点“建设意义”,老师和同学不赞同的一条应该是()
A.研究和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内涵;
B.让人们客观看待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
C.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D.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
三、句子默写
16.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①__________,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②身不得,__________,__________,男儿烈。
(秋瑾《满江红》)
③持节云中,__________?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④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_____。
(苏轼《定风波》)
⑤醉里挑灯看剑,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⑥杏花疏影里,__________。
(陈与义《临江仙·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⑦中庭生旅谷,__________。
(《十五从军征》)
⑧《曹刿论战》中,曹刿用来反驳乡人的“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内阅读
17.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1.本文作者是
,
代文学家。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故虽有名马()②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③不以千里称也()④才美不外见()⑤其真无马邪?
()
3.
翻译下面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执策而临之,曰:
4.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用“千里马”比喻
,
用“伯乐”比喻
5.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一剪梅·
舟过吴江①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②。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③。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①该词作于南宋亡后作者飘零于姑苏太湖之滨时期。
②帘招,指酒旗。
③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意思是调弄镶有银字的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18.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首句点出了“春愁”这个主题,“一片”形容愁闷连绵不断。
“待酒浇”是急欲排解愁绪。
B.下片首句点出“归家”的情思,“何日”道出思归的急切,“洗客袍”是结束旅途的劳顿,换去客袍。
C.“流光容易把人抛”,感叹时光流逝之快。
D.全词以首句的“春愁”为核心,选取典型景物和情景层层渲染,突出了“春愁”的内涵,即倦游思归之愁。
19.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摇”字颇具动态感,刻画出了乘船的主人公的动荡漂泊之感。
“招”字,意为招徕顾客,透露了词人的视线为酒楼所吸引并希望借酒浇愁的心理。
B.“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用当地两个引人注目的地名和凄清伤悲的气氛对愁绪进行了渲染。
C.“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是词人实写归家后的温暖生活。
D.“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化抽象的时光为可感的意象,以两种植物的颜色变化来具体表现时光流逝之快,“红”“”绿”二字活用为动词,化静为动。
六、综合性学习
20.综合实践。
百善孝为先。
尽孝就应该奉养老人、尊敬长辈、孝顺父母、祭奠祖先。
学校正在开展以“弘扬孝道美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设计二项活动形式。
示例:
开展主题班会活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
2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
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梁启超《最苦与最乐》)
虽然我们的工作条件带给我们许多困难,但是我们仍然觉得很快乐。
(艾美·
居里《美丽的颜色》)
你对“乐”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
或者,在学习与生活中,你有那些关于“乐”的经历和感悟?
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
(1)自拟题目,自选文体;
(2)文中不要出现透露你个人身份的信息;
(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