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行为观察与辅导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451661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行为观察与辅导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儿童行为观察与辅导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儿童行为观察与辅导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儿童行为观察与辅导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儿童行为观察与辅导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童行为观察与辅导Word格式.docx

《儿童行为观察与辅导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行为观察与辅导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儿童行为观察与辅导Word格式.docx

5.注意每個學生的個別差異。

兒童學校恐懼症

行為特徵:

兒童平常即表現出焦慮,甚至是恐慌的狀態。

一想到上學或到校時,即產生生理

不適之現象,甚至有恐慌的反應。

容易有課業學習困難的現象,經常缺課。

嚴重

的「懼學」,有人際關係不良的現象。

成因:

可能因兒童缺乏安全感的依附,產生逃避的心理狀態;

父母期望太高,或孩子覺得父

母的期望很高;

曾經受到老師當眾羞辱;

同儕關係不佳;

懼怕在學校中可能發生無法應付的問題;

缺乏自信、缺乏安全感。

課業適應問題。

兒童承受極度壓力的心理狀態。

行為輔導:

1.預防性輔導,請輔導老師或校外輔導機構協助診斷,多透過各種動態、靜態活動,以增進同學間彼此的認識與了解。

2.對於剛入學或重新編班的學生,多給予關懷和輔導。

3.注意班上的同儕互動情形,以協助人際關係不良學生的適應。

4.多和家長溝通聯繫,以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5.注意個別差異,協助學生作適性發展。

6.立即性處理,與家長聯繫,請家長協助接送上、下學。

7.了解缺課原因,訂定輔導策略。

8.會同其他任課老師,勿給予太大壓力,多給予鼓勵;

進行個別的補救教學。

9.利用同儕的支持力量,增強其到校的動機。

兒童人際關係不良

1.兒童的自我封閉,生活在自我世界裡,失去人際關係學習機會;

沈默寡言,很少與同學交談。

面對陌生人會退縮;

說話緊張,無法完整表達自己的意思。

2.缺乏人際溝通技巧,自我意識強烈,堅持己念,不願合群,易與人產生誤會和爭論。

有時候意見特別多,任何事情常持懷疑的態度;

喜好爭辯,常與人針鋒相對。

3.孤僻的人際溝通,出言不遜,行為偏激,人際間不協調,偶有衝突事件發生。

如言行偏激,態度傲慢;

不服管教,頂撞師長;

耍老大,欺負弱小。

1.兒童缺乏人際交往能力,不善於表達意思。

2.以自我中心的形式思考,與同儕互動時,易導致自私自利,不易與人妥協。

3.主觀意識強烈,自我封閉,自信心不足,缺乏安全依附,人格發展較不健全。

1.從團體活動中,設計活動,讓學生學習溝通技巧。

教導學生人際交往的良好方式。

2.實施個別輔導,促使學生開放自己,接納他人。

輔導以理性溫和的言詞代替辯論。

3.落實自治活動,培養領導的能力,學習服從的態度。

培養民主風度,尊重他人看法,接

納不同意見。

4.透過小組討論方式,鼓勵學生發表意見,表達看法。

輔導學生提出建設性意見,減少負

面批評。

5.培養兒童的多元興趣,結交朋友,擴展人際關係。

培養學生發展出健全人格;

6.請輔導老師或校外資源協助了解學生真正問題或聯絡心理輔導機構、心理醫師協助

醫療。

三、兒童特殊行為與異常行為輔導『定義多依照美國心理疾病診斷及統計手冊(DSM-IV)』

1.反抗偏差行為(oppositionaldefiantdisorder)

2.行為失常(conductdisorder)

3.精神分裂症

4.情感性疾病【俗稱躁鬱症】

(affectivedisorders)有雙極情緒疾病或混合型

注意有自殺傾向:

注意警訊、不輕忽童言童語小心弄假成真!

*※四、心理衛生與兒童心理輔導

(1)健康的人格發展

(2)兒童心理防衛機制(當孩子遭遇到痛苦或困難之時的反應):

1.合理化2.反向作用3.轉移作用4.投射作用5.潛抑作用6.認同作用7.昇華作用8.補償作用9.退化作用10.否認作用。

(3)心理衛生與健康:

….如何在家庭方面讓兒童建立心理衛生:

1.端正父母身教2.不溺愛不偏愛3.以仁慈、和藹、進取與榮譽教導子女4.關心子女的心理健康與精神愉快5.注意子女行為6.家庭境遇不影響子女7.消除代溝8.安排適當的休閒活動9.坦承認錯10.接納子女合理意見;

在學校:

1.對學生付出真誠的愛心耐心與關懷2.多獎勵、讚美少苛責處罰學生3.鼓勵學生多餐與正當休閒活動4.訓練學生表達自己的感受5.與家長保持聯絡

第九章特殊家庭不適應行為與輔導

一、家庭關係對兒童行為的影響

功能健全的家庭是兒童安全感、自信與快樂的來源。

健康的家庭系統包括有以下幾種特質:

1.默契與承諾

2.有齊聚一堂的時間

3.互相讚美與感激

4.有良好的溝通模式

5.精神上的福祉

6.應付危機與壓力。

一旦家庭關係產生改變與失調,將會對兒童的成長以及整個家庭的發展產生

巨大的影響。

二、家庭結構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

1.親子關係與子女偏差行為有密切關係。

2.親職功能未能發揮,子女就無法培養自我控制的能力,而形成低自我控制人格。

3.不良的手足關係:

偏差行為可能會藉由手足關係之間的緊密結合,進而相互模仿與學習。

特殊家庭對兒童之影響

1單親家庭的孩子因社會大眾的標籤及負向的態度,影響社會上的適應。

2過度寬容溺愛與放任的家庭成長的青少年將使其無法準備好去面對挫折與責任,也無法對他人表達基本尊重,常表現專橫、自我中心、自私的態度,易感到不安、找不到的方向與不確定感,同時將他們也會將沒被關愛或是引導他們的責任歸咎於父母。

3家暴(7%)的兒童會有情緒傷害、發展遲緩,罹患憂鬱症的風險,比一般小孩高。

4隔代教養可能造成的兒童問題像是情緒問題、生理健康問題、行為問題、教育適應問題。

5外籍配偶與新移民問題包括語言、習俗文化人際溝通與子女教養問題等;

其子女在此家庭結構較不健全之情形下,健康、學習、認同、行為表現等甚易遭致莫大困擾,甚至很可能產生偏差行為。

新移民家庭兒童教養:

新移民問題對社會的影響。

台灣外籍配偶與新移民目前存在的問題包括語言、習俗文化人際溝通與子女教養問題等;

大致分三個方面:

(一)社會適應、文化調適問題:

台灣的弱勢男子和東南亞的弱勢女子所共同組成的跨國婚姻家庭,不僅須面對婚姻調適、子女生養等問題,更需要面對跨文化適應所帶來如風俗民情、生活價值觀差異、和語言溝通隔閡等衝擊,加上「買賣婚姻」烙印、雙方結婚動機不同,台灣男子為解決延續後代的壓力,東南亞女子則以經濟為最重要考量因素之一,跨國婚姻必然會比同國同種族結合之婚姻家庭容易產生婚姻不協調、夫妻關係衝突及養育小孩等問題。

(二)家庭婚姻問題:

非以感情為基礎的婚姻,短段時期可能基於經濟的因素未被當事者所重視,但長時間對婚姻及家庭產生的效應,實待觀察、輔導。

(三)親子教育問題:

就東南亞新娘普遍教育水平差,語言能力不足,無論父職或母職部分,同樣限於夫妻社經地位或身心障礙困難,在提供下一代教育產生障礙。

二、新移民問題與不適應行為的原因

(一)新移民有許多是外籍配偶,他們來台的主要動機是經濟誘因因素。

(二)外籍配偶嫁到台灣之後所面臨的生活適應困擾包括在飲食習慣、語言、生活習慣上及人際互動的困擾,其中以人際關係困擾為最主要困擾。

長期下來即產生情緒困擾,如想家、想哭、睡不著、寂寞、生氣、焦慮、後悔等等,對其子女行為表現會有較負面影響。

三、新移民子女教養問題

(一)新移民的子女由於受到父母社經地位較低、管教態度較放任疏忽、家庭成員溝通困難、家庭衝突頻繁及主要照顧者語言能力不好、忙於家務生計等不利因素影響,致使子女在行為表現上似乎有負面表現,學業成就較低落,語言程度較差的現象。

(二)新移民子女在學業成就上,以語文發展能力較為遲緩,行為表現上,負面行為表現較多,如打架、遊蕩、頂撞大人等等。

四、新移民家庭兒童學習困擾的行為與輔導方式

(一)外籍配偶子女學習困擾的行為特徵:

學習能力低落,學習動機缺乏;

有些是先天學習能力較低,學習基礎較差。

上課不專心,注意力散漫。

精神不振,常打瞌睡。

不守秩序。

學業成績低落。

不懂學習方法,沒有學習計劃,學習習慣欠佳。

先前學習不順,導致銜接困難。

家長的鼓勵、關懷較少。

貪玩,睡眠時間不足。

想引起別人注意和關心。

被動,不能主動學習。

(二)新移民家庭兒童學習困擾的學習輔導方式

1.學科教師應先教學習方法,再教教材內容。

2.運用開放性的發問技巧,培養學生創造思考能力。

3.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善用「小老師」協助學習。

4.酌減作業份量,並多樣化作業內容,提高學習興。

5.輔導學生擬訂預習特質。

6.協助了解學生性向、多方面發展專長。

7.實施補救教學,增進學習效果。

8.教學方法活潑、多元,提高學習興趣

9.妥善運用獎懲原則,多獎少罰,以獎為主,以罰為輔。

10.改進命題技術,給予成就感。

三、親子溝通與親職教育

(一)有效的親子溝通:

(二)親子間的緊張關係

(三)解決親子衝突方式:

父母管教方式:

(1).管教時的適當角色定位

(2).民主的管教模式。

(四)管教方式對兒童行為的影響

第十章特殊兒童行為與輔導

一、特殊教育分類

1.智障:

輕度50-70;

中度35-49;

重度20-34;

極重度20以下

2.腦性麻痺(CP)徐緩型、僵直型、混合型

3.肢障

4.聽障

5.視障

6.多重障礙

7.學障

8.自閉

9.自閉系列:

發展遲緩、亞斯伯格、智障引起的自閉、雷特症、兒童期崩解(早老)、黏多醣症、萊希-亨利症

10.注意力缺陷過動(ADHD)

11.情障

一、注意力缺陷過動兒的定義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的兒童俗稱過動兒,主要的症狀是其行為持續的表現在注意力不足或過動和衝動方面的障礙。

二、注意力缺陷過動兒的成因與診斷

(一)注意力缺陷過動兒的成因:

兒童在三歲以前的過動與注意力短暫是正常反應,但是六七歲後兒童仍然表現過動與注意力缺陷則須考慮其生理障礙反應。

造成「過動兒」真正的原因並不清楚,可能與大腦方面的問題與遺傳因素有關,目前國內可能有多少「過動兒」仍沒有相關的調查,在國外約有3%~5%的孩童可能有這樣的問題,在台灣可能平均十個兒童會有一個是過動兒;

一般來說他們過動的行為隨年齡的增加會逐漸消失,但如果在小時候沒有給予正確及有效的協助,由於兒童時期注意力缺陷可能造成其學習上的遲緩,及衝動及過動的行為所造成的人際關係不佳,而影響到他們的自信心。

(二)注意力缺陷過動兒的診斷

在精神疾病診斷及統計手冊(DSMIV)它的正式名稱為「注意力缺陷/過動疾患」或是我們簡稱的ADHD,這類的小孩可能出現二種類型的特徵:

1.過動(hyperactivity)、易衝動(Impulsivity):

過動顯示在孩子的活動量偏高,很難乖乖坐好,經常變換動作;

衝動方面顯得較沒有耐心,要什麼總要求立即的滿足。

可能出現下面某幾項的狀況:

◎經常手忙腳亂或坐時扭動不安。

◎在課堂或其他需好好坐在座位上的場合,時常離開座位。

◎在不適當的場合經常過度地四處奔跑或攀爬(在青少年或成人可僅限於主觀感覺不能安靜)。

◎經常有困難安靜地遊玩或從事休閒活動。

◎經常說話過多。

◎經常在問題未說完時即搶答。

◎需輪流或排隊時有困難等待。

◎經常打斷或打擾他人。

2.注意力不良(Inattention):

做事較難專心,不易一件事從頭做到尾,容易分心,念書時常會有

漏字、加字或跳行,亦常無法定下來專心聽人說話,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丟三落四。

◎經常粗心不易注意細節,或易受外界刺激而分心。

◎在課堂或活動時不易維持注意力。

◎經常看起來不易專心聽別人正對他說的話。

◎經常有困難把事情或功課做完。

◎經常逃避、不喜歡或排斥需全神貫注的事。

◎經常難以規劃工作及活動。

◎經常遺失東西或遺忘事物。

三、注意力缺陷過動兒的行為影響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的兒童,常因注意力缺陷或過動/衝動的症狀,導致生活、學習及人際適應的嚴重困難,妨礙個人在社會、學業、或職業上正常的功能。

有些過動兒也會有情緒或學習困難和動作不協調的情形,容易發生違規、意外事故、人際關係不良或學業成績低落現象。

四、注意力缺陷過動兒的輔導與協助

(一)過動兒很難單純由家長或校方來確定,當有這方面的耽心時請向專業的精神科醫師或臨床心理師做進一步的診斷。

相信及尊重醫師的診斷與治療,有助於注意力缺陷過動兒的生理改善,進而改善其行為表現。

(二)輔導過動兒原則:

1.盡量少說「不」或「不要」,應明確的告訴他該做什麼、怎麼做。

2.對他說話時聲音盡量放低、放慢、少做手勢、平心靜氣的講。

3.請他做事時,要一件做完,再交代下一件事。

4.除了用語言外,也要配合動作或圖表幫助孩子瞭解其所要做的事。

5.養成規律化的日常生活。

6.選擇活動量不高、不調皮搗蛋的孩子為玩伴。

7.做功課時避免視聽方面的刺激。

8.用行為改變技術的方法,多予鼓勵與制約正確行為建立。

二、學習障礙兒童的行為輔導

學習障礙兒童的行為特徵:

(一)、視知覺功能失常,迅速正確辨認字型或影像。

(二)、聽知覺能力失常:

對聲音的分析或再認聲音較差,聽覺記憶不好。

(三)、注意力失常:

分為注意力不足及注意力過度,因而干擾學習。

(四)、記憶力失常:

在記憶力和記憶策略使用較差,影響學業及學習困難。

(五)、空間或時間定向能力不足:

對於時間的意義缺乏了解,空間定向的概念較差。

(六)、學業表現困難。

(七)、動作活動失常:

有時會過於頻繁,無法專心,有時又會過於缺乏活動力,出現倦怠的現象。

(八)、社會適應與情緒問題:

學習障礙的兒童個性較內向害羞,難與同儕建立關係,面對新環境

也會較容易不安,產生一些不適應的現象。

學習障礙兒童的行為輔導目標:

1.讀書習慣改變:

因讀書習慣不佳導致學習困難,可針對讀書習慣加強。

2.上課行為表現的改善:

因上課常會不專心,在課堂上的學習障礙,輔導策略就訂定在孩子上課

行為表現的改善。

3.社交能力技巧改善:

在社交技巧,或是在人際關係中,較難與人建立關係,可以針對社交能力

技巧來做加強;

確立友善人際關係。

4.加強自信心的重建及自我看法提昇,強化兒童的自我摡念,協助兒童學習社交技巧,幫助兒童

學習符合環境的要求,並且引導其認知自己的潛能。

三、學習障礙兒童的生活輔導原則

1.建立與兒童的信任與和睦關係。

2.真誠、接納與關懷學習障礙兒童的感受與困難。

3.利用同理心專注引導澄清等技巧協助兒童解決學習困難及人際關係等問題。

4.協助兒童獲得正確學習態度與學習習慣、學習方法。

5.利用行為改變方式增強及鼓勵兒童的正確學習。

四、學習障礙兒童的學習輔導舉例

1.如兒童在組字規則和部件辨識出現困難時,可以利用部首教學法,在教學的時候先講解

各部首的基本涵義後,再教導此部首的字,建議一次敎的字之間字意最好要有關連或是相同類別,讓兒童在記憶時就可以用較深度的認知處理方式來記憶。

例:

「水」,閃示「河川」、「水滴」等圖卡,再將溪、河、江、湖、海…等同類字一起敎,另建議先敎可以具象化的字,再來才延伸到抽象化的字,讓兒童更能深刻地記憶。

當兒童學會各部首代表不同的意義後,即可教導他學會區辨形似字,建議使將這些字編成韻文的形式,幫助他記憶。

2.在閱讀讀理解較弱兒童,可以從閱讀理解的指稱、因果關係、擷取大義、類比、精緻化、譬喻等六種文章中的意涵而了解兒童閱讀理解的缺陷處,提供適當的教學。

如兒童是因為缺乏因果關係概念,則可加強邏輯思考能力:

先列出一詞的原始意義,確定孩子已理解該意義後,請他造句。

再列出含有引申意義的例句,但將該詞挖空或是以語句完成的形式呈現,先詢問孩子這一格應該是什麼意思?

若孩子可以用自己的話說出符合題意的辭彙,則可以進一步教導該字與孩子所說的辭彙的關連性。

三、自閉兒的行為與輔導

自閉症兒童的特徵

自閉症是一種先天腦部功能受損傷而引起的發展障礙,通常在幼兒兩歲半以前就可以被發現。

自閉症者從小就可能表現出語言理解和表達困難、難以與身旁的人建立情感、對各種感官刺激的異常反應,以及一成不變難以更改的固定玩法與行為等和一般兒童不同的特性。

1.自閉兒的智力發展:

自閉症的智力平均數大約在50左右,大約70%-80%的自閉症兒童的智力屬於智能不足的範圍,一半以上的自閉症兒童智力分佈在中度和重度智能不足的範圍.

2.自閉兒的社會互動:

自閉兒經常表現出視覺迴避,視若無物,缺乏依附行為,嬰兒期缺乏社會性微笑或伸出手臂等行為,對陌生人缺乏害怕,害羞和焦慮反應;

缺乏面部表情,缺乏身體接觸時的柔順反應,無法發展適當的同儕關係,缺乏社會及情緒相互行為;

抗拒環境的改變;

缺乏求援性。

3.自閉兒的語文和非語文溝通:

自閉兒出生後口語發展遲緩,自閉症兒童中約有20%-56%會有語言退化現象,,有較嚴重的語言問題.

4.自閉兒的行為是刻板化,興趣是有限的,對刺激的過度選擇,堅持特定的,非功能性的常規或儀式行為。

5.自閉兒感官方面的特徵:

自閉兒對某些感官刺激的過度選擇,聽覺的低度敏感,視覺的異常反應,嗜吃或排斥某些食物;

痛覺的異常反應,會出現自我傷害行為,感覺統合功能的異常。

6.自閉兒易發生自傷行為及自我刺激反應。

二、自閉兒童的社會技能訓練

傳統的社會技能訓練如諮商方法、示範、觀察學習、及團體社會技能訓練,但是自閉症兒童社交技能訓練上有其限制。

目前自閉症兒童的社會技能訓練主要有直接教學、社會溝通訓練及社會故事等。

三、自閉症兒童的輔導與治療方式

(一)自閉症兒童的輔導原則

1.自閉兒的輔導,除了從行為改變著手外,還要再輔以藥物的治療,要輔導自閉症兒,真的要有

相當的耐心和愛心,可以透過一些早療課程,讓他們學習一些社會和情緒表達的方式以獲得

改善。

2.與自閉兒建立彼此信賴的關係:

老師能真誠接受自閉症兒童,建立彼此溝通默契,有助於輔導

進行及老師的教學。

3.訓練自閉兒正確的人際溝通技巧與社會適應能力。

4.提供自閉兒溝通、語言的表達訓練,用逐步漸進的行為改變技術教導自閉兒口語表達與溝通能

力。

5.對於自閉兒童所設計的課程及矯治內容可以彈性組合及多變化,以訓練孩子的類化能力,提昇

認知程度。

6.自閉兒宜採用實用化、具體化、生活化及功能性的教學原則。

(二)自閉症兒童的治療方式

1.遊戲治療:

自閉兒童無法明確的使用語言表達及理解,可以利用身體動作遊戲取代語言作為溝

通的方法。

在遊戲的過程中,兒童可了解人我分離,並學習人際社交技巧,培養社會適應力。

遊戲治療的目的就是藉遊戲的特質發揮兒童本身的自我治癒力,以抒發內在的情結,使人格

得以正常發展。

2.行為改變技術:

自閉兒教育中最常被採用且有效的方法。

是應用制約及操作制約方式改善自閉

兒童不適應行為或使用增強建立兒童正確的適應行為與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3.感覺統合療法:

利用兒童的視覺、聽覺、觸覺、前庭覺及肌肉關節動覺等五種基本感覺的刺激

加以統合作適切反應。

感覺統合療法的目的在於提供兒童感覺刺激的輸入,並適當的控制,

讓兒童依內在驅策力引導自己的活動,自動形成適應性的反應,達到感覺的整合和統一。

4.藝術治療:

目的是是藉著繪畫及其創造性的自由表現活動將潛意識內壓抑的感情與衝突呈現出

來,並且從繪畫過程中獲得抒解與滿足,而達到診斷與治療。

5.音樂治療:

讓自閉兒即興、自由的敲打以達到自我宣洩、解放及自我表現的目的。

音樂治療可

協助自閉者集中注意力、培養想像力、穩定情緒、促進社會化與語言互動、發展新的休閒技

能與新的興趣。

*註:

特殊兒童的發展特徵

1.認知方面:

除了智障者或多重障礙者有智能偏低狀況外,其他類的智能與常人無大差別,但殘

障者因身體缺陷,無法和正常人享受相同平等的教育和期望,使得大多數殘障者認

知技能缺乏,包括思考、推理、問題解決能力的受限。

2.自我觀念方面:

大都缺乏自信心,缺乏對自我的了解,逃避面對自己的缺陷易自卑。

3.行為和社會能力方面:

缺乏自我控制力、對人防衛心強、易有攻擊和敵意、缺乏積極性參與感、

過度焦慮和缺乏安全感、外表邋遢、動作怪異、逃避與人接觸等現象。

4.溝通表達方面:

缺乏溝通技巧、表達能力笨拙自卑、害怕與人交流,擔心別人的嘲笑。

5.生活適應方面:

自我定向上自主定向和追求方向比正常人低。

價值觀偏向外斂,相信成敗非自

己能掌握。

自我覺知及決策力偏低,個人技能及工作技能與正常人無差異,工作適

應力較低。

家庭與社會適應力尚可。

三、特殊兒童的親子溝通

1.覺知:

父母親必須要隨時注意孩子的面目表情、行為舉止,這樣才能瞭解孩子的生理與心理狀

態,進而能主動的與子女交談,產生溝通的動機,也才能適時的給予輔導與協助。

2.傾聽:

當孩子想要表達自己的看法,或吐露自己的感受時,父母應該要讓孩子覺得父母是很「全

神貫注」地在注意聽你的想法與感覺,適時的給予回應或支持,會讓彼此的關係更為接

近。

3.關注:

縱使父母親本身太忙,關心的話語與眼神還是不可或缺的,或是偶而身體動作的接納(如

擁抱、摸摸頭),以縮短彼此之間的距離。

4.同理心:

站在孩子的立場來思考,會讓彼此的感覺更為接近,也才能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體

會孩子的喜怒哀樂,「將心比心」是最好的形容詞。

5.主動的鼓勵與開口:

主動發現孩子的優點,多給孩子鼓勵,就算孩子做錯事,也應該讚賞孩子

做事的努力。

6.注意語氣與聲調:

不要老是用責備的口吻,多使用和善、建議的語氣。

7.我訊的應用:

我訊包含三個因素,行為-當你…、感受-我覺得…、後果-因為…,可以讓孩子瞭

解他的行為,會造成什麼傷害或後果,儘量表達自己的情緒,切忌責罵或處罰。

8.衝突的解決:

親子難免會發生衝突,針對問題與孩子一起思考辦法,和平的解決問題,更可以

培養親子間的良好關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