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手册转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45148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07 大小:7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手册转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手册转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手册转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手册转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手册转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手册转载.docx

《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手册转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手册转载.docx(10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手册转载.docx

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手册转载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

2008.7.22

实验医学的飞速发展以及循证医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广泛应用,检验学科已经从”医学检验”发展成了”检验医学”,检验科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辅助科室,已成为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临床联系更加密切,正凭借全新的检验理念、现代化的检测技术及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定格为临床医学的专业科室,在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发挥着重大作用,并成为衡量一所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临床医师是患者诊疗方案的制订人,从检验项目的选择到检验结果的合理应用都贯穿于整个医疗过程。

如何合理选择检验项目,使其发挥临床最大的功效是每个医师必考虑的问题之一。

在具体诊疗过程中,一方面要求医师有针对性地申请检验项目,尽量选择对某种疾病有特异性诊断价值的项目,另一方面还应对该检验的方法学原理、临床意义及干扰检验的生理、病理、药理等深入理解,掌握检验结果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不同疗程的变化。

考虑到临床一线医师工作的繁重及实验医学的快速发展,本院检验科编写了这本《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手册》,手册涵盖了本院检验科开展的大部分检验项目,尤其最近开展的新的检验项目,对项目的具体临床应用情况以及临床意义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希望该手册有助于本院临床医师选出最佳、合理、经济实用的检验项目和合理应用检验结果诊疗疾病,同时也希望该手册有助于本院“精品医学中心”的建设。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

李蜀光

2008.7.22

1.肝肾胰功能

项目

参考范围(方法)

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40U/L

血清ALT95%的参考范围是5-35u/L,有三个医学决定水平,分别为20、60、300u/L。

<20u/L可排除肝细胞损害,唯一例外是广泛严重的肝细胞功能不全,但可从临床进行判断。

>60u/L可确定为肝细胞损害,30-60u/L之间往往无肝细胞损害征象,难以找出ALT升高原因。

>300u/L表示严重肝细胞损害。

增高见于肝胆疾病:

病毒性肝炎、肝硬变活动期、肝癌、中毒性肝炎、阿米巴性肝病、脂肪肝、细菌性肝脓肿、肝外阻塞性黄疸、胆石症、胆管炎、血吸虫病等。

严重肝损伤时出现ALT与黄疸分离,即黄疸日益加重,而ALT却逐渐下降。

重症肝炎及肝硬变有肝细胞再生者,可有AFP升高,而ALT下降。

其他ALT升高的疾病:

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时肝瘀血、脑出血等)、骨胳肌疾病(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内分泌疾病(重症糖尿病、甲脏腺功能亢进)、服用能致ALT活动性增高的药物或乙醇等。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40U/L

增高:

急性心肌梗塞:

6-12小时内显著升高,48小时内达到峰值,3-5天恢复正常。

急性或慢性肝炎、肝硬变活动期等肝胆疾病。

胸膜炎、心肌炎、肾炎、肺炎、皮肌炎、服用肝损害的药物等。

碱性磷酸酶(ALP)

15-112U/L

增高:

肝胆疾病:

阻塞性黄疸、急性或慢性黄疸性肝炎、肝癌等。

ALP与转氨酶同时检测有助于黄疸的鉴别。

阻塞性黄疸,ALP显著升高,而转氨酶仅轻度增加。

肝内局限性胆管阻塞(如肝癌)ALP明显升高,而胆红素不高。

肝细胞性黄疸,ALP正常或稍高,转氨酶明显升高。

溶血性黄疸ALP正常。

骨胳疾病:

纤维性骨炎、成骨不全症、佝偻病、骨软化、骨转移癌、骨折修复期。

ALP可作为佝偻病的疗效的指标。

乳酸脱氢酶(LDH)

128-258U/L

增高见于心肌梗塞、肝炎、肺梗塞、某些恶性肿瘤、白血病等。

溶血可致LDH假性升高。

Υ-L-谷氨酸转肽酶

(Υ-GT)

16-74U/L

增高:

原发性肝癌、腺癌、乏特氏壶腹癌等,血清Υ-GT活力显著升高,特别在诊断恶性肿瘤患者有无肝转移和肝癌手术后有无复发时,阳性率可达90%。

嗜酒或长期接受某些药物,如苯巴比妥、苯妥因钠、安替比林等。

口服避孕药会使Υ-GT值增高20%。

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阻塞性黄疸、胆道感染、胆石症、急性胰腺炎等。

腺苷脱氨酶(ADA)

<25U/L

反映肝损伤的敏感指标,与组织学恢复一致,有助于探测急性肝炎的残留病变和肝病进程,ALT恢复正常而ADA持续升高者,常易复发或易迁延为慢性肝炎。

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肝硬变患者ADA较ALT增高率大且升高幅度大。

肝硬化患者血清ADA活性差异关键在于肝纤维化程度,随纤维化增加,ADA活性不断增加,因此有助于肝硬化诊断。

阻塞性黄疸ADA活性多数正常,肝细胞性黄疸ADA活性多数升高,有助于黄疸鉴诊。

结核性胸、腹膜炎患者胸腹水及血清ADA活性显著高于癌症及炎性患者,对早期诊断结核性胸、腹膜炎有较高的敏感性和一定的特异性。

脑脊液ADA测定可用于结核性脑膜炎的早诊、病性观察和愈后判断,并有助于结核性和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

亮氨酸氨肽酶(LAP)

<30U/L

增高:

肝胆管阻塞性疾病(如胆汁瘀滞、毛细胆管性肝炎等),子痫,肝炎,肝硬变,肝胰癌肿,胰腺炎,妊娠后3月等。

口服避孕药,氯丙嗪、雌激素、吗啡等使血LAP升高,Ca离子、Cu离子、Pb离子、Hg离子及Fe离子使LAP值降低。

胆汁瘀滞最好指示酶。

总胆汁酸(TBA)

<12μmol/L

是胆固醇在肝内分解以及在肠肝循环中的代谢产物,是反映肝实质性损伤程度的灵敏指标。

肝细胞发生病变时,血液中胆汁酸的含量升高。

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时胆汁酸明显升高。

特别是肝硬化、肝癌时胆汁酸的升高率(95%)大于ALT(20%)。

拟加入全肝功组合。

α-岩藻糖苷酶(AFU)

<40U/L

AFU是原发性肝癌(PHC)的标志物,对PHC诊断灵敏度64%~84%,特异性90%。

其升高与AFP无相关性,AFP阴性PHC患者有58%~81%血清AFU活性升高。

如果AFP和AFU同时测定,可将PHC的检出率提高至90%以上。

血清AFU活性升高幅度及阳性率与病灶大小无明显相关性,病灶<3cm的PHC患者AFU升高可达70%~80%,明显高于AFP阳性率37%~40%,而且AFP升高多见于晚期病例。

PHC患者经手术或化疗后,病灶局限时,其血清AFU活性降低,复发或恶化时再度升高,因此AFU可用于PHC病情观察和愈后判断。

肝硬化和急性肝炎患者血清AFU活性也可升高(升高率12%~13%)。

前白蛋白

(PA)

0.17-0.42g/L

降低:

肝病、营养不良,>0.2为肝炎临床恢复的临界指标。

总胆红素

(TBIL)

1.7-17.1μmol/L

增高:

各种原因引起的黄疸。

直接胆红素(DBIL)

0-8.8μmol/L

增高:

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

间接胆红素(IBIL)

3.4-16.7μmol/L

增高:

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

总蛋白

(TP)

64-88g/L

增高:

脱水和血液浓缩、多发性骨髓瘤(主要是球蛋白合成增加)。

降低:

肝脏疾病、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广泛烧伤、肾病综合征、大量反复放胸腹水、溃疡性结肠炎、水潴留使血液稀释等

白蛋白

(ALB)

35-55g/L

增高:

脱水和血液浓缩。

降低:

白蛋白合成障碍:

营养不良、肝脏疾病、慢性消化道疾病。

白蛋白消耗或丢失过多:

消耗性疾病、恶病质、肾病综合征、急性大出血、严重烧伤、腹水形成等。

其他:

妊娠晚期、遗传性无白蛋白血症。

球蛋白

(GLO)

20-35g/L

增高:

主要以Υ-球蛋白增高为主。

见于感染性疾病(结核病、疟疾、黑热病、血吸虫病、麻风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肝硬变)、多发性骨髓瘤。

减低:

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后、先天无丙种球蛋白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白蛋白/球蛋白(A/G)

1.0-2.5:

1

减低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肾病综合征、类脂质肾病、低蛋白血症等。

前白蛋白

(PA)

0.17-0.42g/L

前白蛋白是存在于血浆中的一种急性相反应蛋白,半衰期(1.9天)短,用于反映急剧发生的肝损害,如急性、亚急性肝坏死,尤其在起病后一周内的肝功能改变远较白蛋白敏感。

0.20g/L可作为肝炎临床恢复的临界指标。

PA与肝细胞的损害成正比关系,损害越严重,PA的降低越明显。

当PA含量持久下降者预后极差。

PA浓度升高的临床意义不大。

用于营养状况的评价和治疗效果监测,中度营养不良为0.1-0.16g/L,重度营养不良为<0.08g/L。

胱抑素C(CysC)

0.54-1.25mg/L

CysC的生成速度和血浓度稳定,不受其他病理变化影响,肾脏是其唯一的滤过和代谢器官,因此可作为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的一种理想的内源性指标,较血清BUN、Cr、β2-MG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临床用于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早期损伤,估计肾功能的损伤程度和指导治疗,肾移植排斥反应和治疗反应的监测,其他原因引起的GFR异常(如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管阻塞及尿路梗阻、肾小球损伤)。

GFR89-71ml/min时,血Cr全部正常,CysC45%-70%正常;GFR70-61ml/min时,血Cr50%左右正常,CysC90%以上异常;GFR61-51ml/min时,血Cr24%左右正常,CysC100%异常。

尿素氮

(BUN)

2.9-7.5mmol/L

BUN在60%~70%肾单位功能受损时才升高。

BUN只能作为肾功能早期受损的敏感性差指标。

减少较为少见,常表示严重的肝病,如肝炎合并广泛的肝坏死。

增高:

肾前性因素:

各种疾病引起的血液循环障碍(肾供血减少)及体内蛋白代谢异常。

肾性因素:

肾功能减退,如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晚期、肾结核、肾肿瘤、肾孟肾炎等。

肾后性因素:

尿道阻塞,如前列腺肿大、尿路结石、膀胱肿瘤致使尿道受压等。

肌酐

(CRE)

34-133μmol/L

肾脏疾病早期CRE通常不高,直至肾实质损伤时才增高,CRE对晚期肾脏病临床意义较大。

正常情况下CRE:

BUN为15-24:

1。

在肾病早期,BUN增高比CRE更明显,肾前原因引起BUN明显增高。

尿道阻塞而使非蛋白含氮滞留,致CRE、BUN同时成比例增高。

严重肾小管损害时,CRE:

BUN<10:

1。

增高:

肾病初期肌酐值常不高,直至肾实质性损害,血肌酐值才升高。

其值升高3-5倍提示有尿毒症的可能,升高10倍,常见于尿毒症。

如果肌酐和尿素氮同时升高,提示肾严重损害,如果尿素氮升高而肌酐不高常为肾外因素所致。

降低:

肾衰晚期、肌萎缩、贫血、白血病、尿崩症等。

血尿酸

(UA)

男:

214-488μmol/L

女:

137-363μmol/L

UA是嘌呤类的终末产物,主要从肾脏排出,肾功能减退时UA增高。

UA从肾小球滤过后在肾小管中重吸收和分泌,最后排出滤过量的8%,在严重衰竭时肾小管分泌大增,可达滤过量的85%被排出,慢性尿毒症时SUA的增高程度不明显。

血尿酸增高见于痛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结核、肾盂积水、子痫、慢性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摄入过多含核蛋白食物、尿毒症肾炎、肝脏疾患、氯仿和铅中毒、甲状腺功能减低、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妊娠反应红细胞增多症。

血尿酸减低:

见于恶性贫血、Fanconi综合征、使用阿司匹林、先天性黄嘌吟氧化酶和嘌吟核苷磷酸化酶缺乏等

微量白蛋白(mALB)

4.22-18.12mg/L,mALB/Cr为0.47-3.48mg/mmol

尿mALB是指在尿中出现微量白蛋白。

白蛋白是一种血液中的正常蛋白质,但在生理条件下尿液中仅出现极少量白蛋白,尿常规检测不出来,mALB尿:

20-200μg/min,20-200mg/L,30-300mg/24小时,3.4-33.9mg/mmol。

mALB尿反映肾脏异常渗漏蛋白质,是肾小球早期损伤的预报指标。

尿β2-微球蛋白(β2m)

0.4-10.9IU/L,NAG/Cr为0.35-1.10U/mmol

β2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