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医师三基训练23附录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448803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临床医师三基训练23附录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医临床医师三基训练23附录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医临床医师三基训练23附录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医临床医师三基训练23附录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医临床医师三基训练23附录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临床医师三基训练23附录Word格式.docx

《中医临床医师三基训练23附录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临床医师三基训练23附录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临床医师三基训练23附录Word格式.docx

临床病因学研究、临床诊断性研究、临床疗效研究、疾病的预后研究、大规模药物临床试验等。

(2)临床证据的评价与利用:

Cochrane协作网、医学信息检索(光盘检索、因特网检索、循证医学网站)、系统综述、Meta一分析、卫生经济学评价、生命质量、不良反应、决策分析、卫生技术评估、临床资料库和医疗质量评估、筛选基本药物等。

(3)临床科研方法:

临床医学科研选题与申报、医学论文撰写、成果的申报等。

(4)循证医学在各学科中的应用。

7.什么是Meta分析?

Meta分析又称荟萃分析,是对具有相同研究题目的多个医学研究进行综合分析的系统评价,它是汇总多个研究的结果并分析评价其合并效应量的一系列过程,包括提出研究问题、制定纳入和排除标准、检索相关研究、汇总基本信息、综合分析并报告结果等。

8.循证医学的基础包括哪些方面?

①高素质的临床医生;

②最佳的研究证据;

③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方法和知识;

④患者的参与。

9.循证医学实践的目的是什么?

(1)弄清疾病的病因和发病的危险因素。

(2)提高疾病早期的正确诊断率。

(3)帮助临床医生为病人选择最真实可靠具有临床价值并且实用的治疗措施;

指导合理用药,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

(4)应用促进病人预后的有利因素,以改善病人的预后和提高其生存质量。

(5)应用最佳的研究证据于卫生管理,可促进管理决策的科学化。

10.循证医学对未来临床医学有何影响?

(1)促进临床决策科学化,避免乱医乱治、浪费资源,因而可促进临床医学发展。

(2)促进临床医生业务素质的提高,紧跟科学发展水平。

(3)发掘临床难题,促进临床与临床流行病学科的科学研究。

(4)促进临床教学培训水平的提高,培养素质良好的人材。

(5)提供可靠的科学信息。

有利于卫生政策决策科学化。

(6)有利于患者本身的信息检索,监督医疗,保障自身权益。

11.系统评价和一般的文献综述有何差别?

系统评价和一般文献综述的差别见下表

一般综述与系统评价的差别

项目一般综述系统评价

问题涉及面较广通常为临床需要解决的某一具体问题

资料检索无严格规定,易产生偏倚全面收集,有明确的检索策略及要求

文献筛选无严格规定,筛选时易混入有严格的方法学评价,公平应用,较少

人为主观因素混入人为因素

评价无一定标准有严格的评价指标

数据合成通常仅为定性的归纳多以定量的Mata分析为主

推论有时是有根据的通常是有根据的

12.病因学研究的评价原则有哪些?

(1)因果联系的结果是否来源于真正的人体试验?

(2)因果联系的联系强度如何?

(3)因果联系的时间顺序怎样?

(4)因果联系有一致性吗?

(5)有无剂量、时间一效应关系?

(6)因果联系应符合流行病学规律。

(7)因果联系的生物学依据是否充分?

(8)联系的特异性怎样?

(9)对所研究的因果效应,有无类似的因果联系的证据?

13.评价诊断试验的原则有哪些?

(1)是否与金标准进行了同步比较?

(2)研究对象的代表性如何?

病例组是否包含了各型病例?

对照组是否包括极易混淆的其它疾病患者?

是否说明了研究了对象的来源?

(3)样本的含量是否足够?

(4)临界值的确定是否合理可靠?

(5)诊断试验的重复性及测量变异如何?

(6)诊断试验的评价指标计算是否合理?

解释是否合理?

(7)对联合试验的评价是否得当?

(8)是否交待了诊断试验的具体步骤?

(9)是否对诊断试验的临床实用性做了实事求是的评判?

14.临床疗效研究的评价标准有哪些?

(1)研究对象是否真正被随机地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

(2)研究对象是否有严格的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所有的研究对象是否都按同样的诊断方法得到确诊?

(3)是否如实地报告了全部临床有关结果?

(4)报道的病例构成情况是否与临床实际相符,是否详细介绍了研究对象的情况?

(5)对病人流失情况是否有所说明,有多少病人得到了完整的随访,依从性如何?

(6)统计学的显著性和临床意义的重要性是否都进行了分析和处理?

(7)是否对干预措施进行了实用性评价?

15.预后研究的评价原则是什么?

(1)病例来源是否交待清楚?

这些病例的临床特征能否代表该病的总体?

(2)纳入对象的零点时间是否相同?

(3)研究对象的诊断是否有误?

是否都用当前能获得的最佳诊断方法确定为有病?

(4)因果的时间顺序是否肯定?

(5)暴露时间与程度是否明确,与对照组是否一致?

(6)有无时间一效应梯度,有无剂量一效应梯度?

(7)评价结局的指标是否过硬?

敏感性与特异性如何?

(8)是否随访了全部纳入的病例?

(9)随访时间是否足够?

(10)判断结局是否用了盲法?

(11)样本含量是否足够?

(12)研究结果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如何?

是否有助于病人及家属进行解释?

(13)是否校正过影响预后的其它因素?

16.临床经济学评价标准有哪些?

(1)研究的意义:

①课题的重要性如何?

②课题是否阐明从什么角度进行经济评价?

③课题适用性如何?

(2)设计是否科学,有无合适的比较或备选方案?

①是否列出了备选方案?

②备选方案是否具有可比性?

③备选方案是否清楚?

(3)经济分析是否完整?

(4)是否具备完善的效果衡量?

①效果是否确定?

②效果是哪种类型?

③效果的真实性如何?

(5)是否具备完善的成本衡量?

①成本计算是否精确?

②成本计算是否可靠?

③成本计算是否完整?

(6)成本和效果的衡量方法是否合适?

①成本效果的衡量单位是否正确?

②成果效果的计算是否全面?

(7)成本和效果的可靠性如何?

(8)对成本和效果是否均做了时间性调整?

(9)最佳方案的筛选或决策是否做了增值性分析?

(10)对影响成本和效果的诸多因素是否作了敏感性分析?

17.中药新药临床试验分为哪几期?

共分四期:

I期临床试验是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

包括人体耐受性试验和药代动力学试验,为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典型的I期临床试验是临床药理学试验。

由于中药的特点,在无法进行药代动力学试验时I期临床试验主要是人体耐受性试验。

II期临床试验是对新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初步评价,并为III期临床试验推荐临床用药剂量。

典型的II期临床试验是探索性试验。

III期临床试验是为了进一步评价新药的疗效及安全性,是扩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典型的III期临床试验是验证性试验,在分析II期临床试验所获得数据的基础上,III期临床试验应验证药物对目标适应症和人群是安全、有效的、并为受益一风险评价以及药物获准上市提供足够依据,同时为撰写药物说明书提供所需的完整信息,为此III期临床试验研究内容可涉及剂量一效应关系、更广泛的人群、疾病的不同阶段、或合并用药、长期用药情况的研究等。

Ⅳ期临床试验是新药上市后的监测,是在临床广泛使用的条件下考查疗效和不良反应。

应特别注意发现罕见的不良反应。

通常Ⅳ期临床试验对于药物使用的合理化具有积极作用,Ⅳ期临床试验可包括安全性研究、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流行病学研究等。

需注意的是Ⅳ期临床试验应在获准上市时许可的适应症范围内进行。

18.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中首要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为什么要遵守之?

临床试验中首要的基本原则是对照原则。

遵守对照原则可以判断出受试者治疗前后的变化(如体征、症状、检测指标的改变以及死亡、复发、不良反应等)是由试验药物,而不是其他因素(如病情的自然发展过程或者受试者机体内环境的变化)引起的。

对照组的设置能科学地回答如果未服用试验药物会发生什么情况。

19.什么是随机?

临床试验中为什么要遵守随机原则?

随机是指参加临床试验的每一个受试者都有相同机会进入试验组或对照组。

随机化有利于避免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之间的系统差异,使得各种已知的或未知的影响因素在两组中分布趋于相似,有利于两组具有可比性,为统计分析提供必要的基础。

20.什么是重复?

为什么要遵守重复原则?

重复是指临床试验中各组的受试者应达到一定的数量(样本含量),以尽量减少临床试验中的偏倚,反应出所研究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样本含量过少,所给出的安全性和疗效的信息量较少,结论缺乏依据,稳定性较差。

样本含量过多,会增加实际工作中的困难以及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因此,在研究方案实施前需根据统计学要求,对样本含量做出估计,以保证在可靠性的条件下,用最少的受试者获得所需的试验结论。

21.简述中药新药临床试验设计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哪些?

基本方法主要有:

(1)随机化方法。

包括分组随机和试验顺序随机。

常采用分层、分段随机化方法;

(2)盲法。

根据设盲的程度分为双盲和单盲。

如果条件许可,应采用双盲试验,尤其在试验的主要变量易受主观因素干扰时。

如果双盲不可行,则应考虑单盲试验;

(3)多中心临床试验。

22.什么是多中心临床试验?

在进行多中心临床试验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多中心临床试验是指由1个或几个主要研究者总负责,多个研究单位合作,按同一临床方案同时进行的临床试验。

多中心临床试验必须在统一组织领导下,按一个共同制定的研究方案开展临床试验;

多中心临床试验要求各中心研究人员明确研究目的,采用相同的试验方法,试验前人员要统一培训试验过程要进行质量监控;

当主要指标易受主观影响时,需进行一致性检验;

当实验室化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或参考值范围不同可统一由中心实验室检验,进行检验方法和步骤的统一培训和一致性测定。

23.试述中药新药临床试验设计的基本类型,请分别解释其概念。

有随机平行组对照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成组序贯设计。

随机平行组对照设计指将受试者随机地分配到试验的各组,同时进行临床试验。

交叉设计是一种特殊的自身对照设计,是将每一个受试者随机地在两个或多个不同试验阶段分别接受指定的处理(试验药和对照药)。

析因设计是通过试验用药品剂量的不同组合,对两个或多个试验用药品同时进行评价,不仅可检验每个试验用药品各剂量间的差异,而且可以检验各试验用药品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或探索两种药物不同剂量的最佳组合。

成组序贯设计是把整个试验分成若干个连贯的分析段,每个分析段受试者数相等,且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受试者数比例与总样本中的比例相同。

该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分段试验逐段分析,一旦可以做出结论即停止试验,适用于显效较慢与多中心临床试验的需要。

24.应如何确定中医病名、证候诊断标准?

中医病名诊断标准应参照全国统一标准制定,若无现行标准,可考虑参照最新版的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制定,也可采用全国专业学会标准或国际会议等提出的标准(需标明名称、来源等)。

中医病名诊断标准原则上应公认、先进、可行。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应参照现行的全国统一标准制定,可采用全国专业学会标准或国际会议等提出的标准。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原则上应公认、权威、可行(需标明名称、来源、原作者和修订者等)。

25.应如何制定受试者入选标准?

受试者入选标准必须与临床试验的分期和试验目的相符合,包括疾病的诊断标准,证候诊断标准;

入选前患者相关的病史、病程和治疗情况要求;

其他相关的标准,如年龄、性别等;

为了保障受试者的合法权益,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亦应作为入选的标准之一。

26.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中受试者退出后,该怎样处理其病例和检验结果?

无论何种原因,对退出试验的病例,应保留其病例记录表,并以其最后一次的检测结果转接为最终结果,对其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全数据分析。

27.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的观测指标有哪些?

各类指标分别包括哪些内容?

观测指标有人口学资料、一般体格检查、安全性指标、疗效指标。

人口学资料包括年龄(范围)、性别、种族、身高、体重、健康史、用药史、患病史等。

一般体格检查包括呼吸、心跳、血压、脉搏等。

安全性指标包括:

①试验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

②与安全性判断相关的实验室数据和理化检查;

③与预期不良反应相关的检测指标。

疗效指标包括:

①相关症状与体征:

应注意与中医证候相关的症状与体征;

②相关性的理化检查;

③特殊检查项目如病理、病原学检查等。

特殊检查的受试者数需根据不同疾病来确定。

28.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中的对照组设置有哪几种类型?

有3种:

安慰剂对照、阳性药物对照、剂量-反应对照。

29.什么是安慰剂?

设置安慰剂对照的目的是什么?

安慰剂是一种模拟药物,其外观如剂型、大小、颜色、重量等都与试验药尽可能保持一致,但不含有试验药物的有效成分。

设置安慰剂对照的目的在于克服研究者、受试者、参与评价疗效和安全性的人员等由于心理因素所形成的偏倚,控制安慰作用。

设置安慰剂对照还可以消除疾病自然进展、转归的影响,可以分离出由于试验药物所引起的真正不良反应,所以能够直接度量在试验条件下试验药物和安慰剂之间的差别。

安慰剂对照常常是双盲试验,可以是平行对照,也可以是交叉对照。

30.什么是药物对照?

在选择阳性对照药物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在临床试验中采用已知的有效药物作为试验药的对照,称为阳性药物对照。

阳性药物对照必须是公认的法定药物。

在选择中药对照药时,应考虑新药与对照药在功能和主治上的可比性。

还可以从便于设盲角度加以选择。

在选择化学药作为对照药时,在适应病种上应具有可比性,在选定阳性对照药的同时,应提供相应的背景,如对照药的质量标准、说明书的复印件。

在双盲试验中阳性对照药物与试验药物在形、味等方面差异较大时,可采用双模拟的方法进行双盲设计;

阳性药物对照可以是平行对照也可以是交叉对照,试验药与阳性对照之间的比较需要在相同条件下进行,阳性对照药物使用的剂量、给药方案必须是该药最优剂量和最优方案,如果不是阳性药物的最优剂量会导致错误的结论。

31.什么是剂量-反应对照?

其主要用途是什么?

剂量反应对照:

将试验药物设计成几个剂量,而受试者随机地分入-个剂量组中观察试验结果,这样的临床研究称为剂量一反应对照。

它主要用于研究剂量和疗效、不良反应的关系,或者仅用于说明疗效,剂量-反应对照有助于给药方案中优剂量的选择。

32.临床试验中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有哪几种?

根据受试者的主观感受、是否影响治疗进程以及对受试者健康所造成的客观后果等方面,将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分为三种:

(1)轻度不良反应:

受试者可忍受,不影响治疗,不需要特别处理,对受试者康复无影响;

(2)中度不良反应:

受试者难以忍受、需要撤药或做特殊处理,对受试者康复有直接影响;

(3)重度不良反应:

危及受试者生命,致死或致残,需立即撤药或做紧急处理。

33.不良反应中A型不良反应和B型不良反应分别包括哪些?

A型不良反应通常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继发反应等;

B型不良反应包括特异性遗传素质反应、药物过敏反应、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等。

34.应如何判断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中的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的判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不良事件的发生与试验用药有合理的时间顺序;

不良事件的表现符合已知的药物反应类型;

停药后反应减轻或消失;

再次给药后反应再次出现:

不良事件无法用受试者疾病来解释。

判断不良反应可参照卫生部不良反应监察中心制定的标准。

35.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中该怎样处理不良事件?

轻度不良事件:

在不影响受试者健康的情况下,一般不需要特别处理或仅对症治疗。

中度不良事件:

应中止试验,并对受试者做有针对性处理。

重度不良反应:

重度不良事件危及受试者生命,立即停止其临床试验并进行紧急救治。

36.I期临床研究中如何确定给药剂量?

剂量确定应当慎重,以保证受试者安全检查为原则。

应当充分考虑中医药特点,将临床常用剂量或习惯用量作为主要依据。

也可参考动物实验的剂量,制定出预测剂量。

然后用其中1/5量作为初始剂量:

对动物的毒性反应的药品物或注射剂的剂量,可取预测剂量的1/10~1/5量作为初始剂量。

37.人体耐受性试验的总结内容有哪些?

人体耐受性试验由临床药物研究基地负责医师做出总结,主要是:

①I期临床试验的安全剂量;

②推荐II期临床研究的剂量及其理由;

③未发生不良反应的剂量;

④发生轻度不良反应的剂量;

⑤发生中度不良反应的剂量;

⑥不良反应的性质,危害程度,发生量时间,持续时间,有无前期征兆。

38.人体耐受性试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①统计分析及专业分析;

②个别受试者的重要不良反应;

③剂量依赖关系;

④反应的时间问题;

⑤设盲及安慰剂;

⑥同时观察药效。

39.针对中药临床研究观察或研究结果不一致性的原因,可采取提高临床观察一致性的有关措施有哪些?

①临床研究前统一培训;

②良好的检查环境;

③核实关键性资料;

④盲法评价原始检查数据;

⑤同时报告结论和证据;

⑥应用适当的辅助检查;

⑦建立中心实验室。

40.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中评价依从性的方法有哪些?

目前常用的服药依从性评价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药物水平检测:

包括药物水平的检测、药物代谢产物的检测、标记物的检测等;

②药片计数:

清数受试者剩余的处方药物量,借以测估受试者的依从性,用药依从性=受试者服用的处方药物量÷

受试者应服处方的药物量×

100%。

41.统计分析的实施中,数据审核包括哪些方面?

数据审核包括:

①是否符合正态分布;

②有无离群值;

③有无缺失值;

④剔除和脱落受试者应做出统计描述,并计算脱落率和剔除率。

42.临床试验总结报告撰写注意事项有哪些?

注意事项:

①临床试验总结报告是临床研究的总结,其撰写重点宜放在原始数据的整理、资料和试验结果的分析,其理论阐述要注意掌握好分寸;

②要严肃认真,忠实于临床观察记录的原始资料;

③在临床试验的统计结果表达及分析过程中都必须采用规范的统计学分析,并应贯彻于临床试验始终;

④临床试验总结报告的主要内容,适用于总报告及各临床参加单位的分报告;

⑤临床试验总结报告要与临床试验的设计方案互相衔接,有关的标准与方法要与临床试验的设计方案一致,如有更改,要做说明。

⑥安全性检测中有关实验室检测的数据,不可简单地用“治疗前后均在正常值范围内”一句话应付,要进行逐个指标的统计学分析。

⑦如报告中涉及文献引用,需有“参考文献”专栏,依次列出有关文献。

43.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统计分析的类型有哪几种?

统计分析的类型:

①描述性统计分析,其数据可分为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

②推断性统计分析,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44.什么是假设检验?

常用的假设检验有哪几种?

其目的分别是什么?

假设检验:

两组对比分析时,先对两组的总体差异情况作一假设,再通过两样本数据统计分析来检验这一假设,称为假设检验。

常用的假设检验有两种:

(1)优效性检验:

其目的是推断两药间的差别是否有显著意义;

(2)等效/非劣性检验:

其目的是推断新药与有效参比药是否临床等效。

45.统计分析计划书包括哪些内容?

内容:

①统计数据集的选择;

②确定统计分析的指标;

③制定有关图表格式;

④确定统计方法;

⑤确定统计软件。

46.什么是临床观察一致性?

其评价方法有哪些?

临床观察一致性是指研究者在临床试验过程中,对于同一现象的观测结果或分析判断一致的程度。

临床观察一致评价方法根据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的不同采用不同计算方法,计数资料常用Kappa(K)等指标。

计量资料可采用组内相关可靠性系数方法进行分析。

47.在临床试验中证候研究有哪些注意事项?

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①证候夹杂和证候动态转化;

②证候客观化及微观辨证。

48.临床试验中什么情况下需要停止试验?

临床试验的中止可从以下方面考虑:

①试验中发生严重安全性问题,应及时中止试验;

②试验中发现药物治疗效果太差,甚至无效,不具有临床价值,应中止试验,一方面避免延误受试者的有效治疗,同时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③在试验中发现临床试验方案有重大失误,难以评价药物效应;

或者一项设计较好的方案,在实施中发生了重要偏差,再继续下去,难以评价药物效应;

④申办者要求中止(如经费原因、管理原因等);

⑤行政主管撤销试验等。

49.一个创新药的临床研究开发过程需要历经哪些类型的研究?

①人体药理学试验:

②治疗作用探索性研究;

③治疗作用验证性研究;

④治疗作用研究。

50.开发肿瘤新药研究临床试验所选病例的西医诊断标准及疗程怎样确定?

临床试验病例选择的西医诊断标准一般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著的《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及国家通用标准,也可酌情参考国内外权威性著作。

放化疗辅助用药应与化疗周期基本相同,其疗程应与放化疗同步,为客观说明问题,一般化疗不应少于2个小周期(42~56天)。

止痛、升血等改善症状药应根据药物作用机制和有效剂量视情况而定。

51.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如何评价?

①治后生存期(治后生存率);

②临床证候改善情况;

③肿瘤体积的变化;

④肿瘤无进展时间;

⑤行为状况评分标准;

⑥体重变化的评价标准;

⑦免疫功能评价标准;

⑧健康和生存质量的自我评价;

⑨受试药物属化、放疗的辅助药物的疗效评价;

⑩毒性反应的评价。

52.进行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临床试验疗效性观察主要选取哪些指标,若以防治糖尿病并发症为试验目的,选取指标要做何种变化,并举例说明。

①详细询问病史:

了解并记录患者的饮食、活动量、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

②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检测,试验开始、结束,及试验中每周1次。

③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试验开始、结束,各测1次。

④血脂检测,试验开始、结束,各测1次。

还可根据试验目的、研究条件增加设立其他指标。

如研究血糖、血脂改善机制,可加做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