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试题带答案文档格式.docx
《资阳市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试题带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阳市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试题带答案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1905年,李叔同为母亲办丧事,在《大公报》上发布声明,概不收受呢缎、轴幛、银钱、洋圆等物,可以送挽联、纪念诗文、花圈等;
参加追悼会的人,不行旧礼,愿意者可改行鞠躬礼。
李叔同特意为母亲写了哀歌,整个仪式简朴感人。
这一史实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A.断发易服B.移风易俗C.实业救国D.践行民权
7.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
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1958年4月井冈山会师
B.20世纪30年代在抗日救亡的高潮中。
聂耳谱写了《义勇军进行曲》
C.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根源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D.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8.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
三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A.挽救中华民族B.实行君主立宪制
C.推翻清朝政府D.建立民主共和国
9.58.民国时期,西装在沪上极为流行,银行职员,大的百货公司店员,再穷也要“淘”一件二手西装。
而头戴礼帽,手拿手杖,眼戴金丝眼镜,西装革履……已成为“摩登先生”的标准装束,这说明了()
A.社会性质的改变B.习俗风尚的变革
C.辛亥革命的成功D.人们生活的富裕
10.一战期间,我国民族工业得到发展的主要外因有()
A.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B.日本给北京政府贷款
C.北洋军阀分裂
D.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11.《中国近化工业史资料》在描述一战后至新中国成立前,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状况时说道:
“铁路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
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也皆消沉。
”下列关于此现象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卷土重来B.国民党发动内战
C.官僚资本的玉迫D.一战后我国民族工业的产品质量下降
12.近代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
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A.1908年某天某宴请,面对左一个“大人”右一个“老爷”,迎客师张某把头都叩晕了
B.1910年,李某赴京参加了科举考试
C.1911年,王某通过《申报》获得了武昌起义的消息
D.1915年.赵某穿着中山装参加了一个重要宴会
13.胡适曾说:
张謇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英雄,这是谁都个能否认的他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
从中看出张謇的主要贡献是()
A.师夷长技B.开办军事工业
C.实业救国D.发动武装起义
14.张老师在讲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时,按发展阶段设计了四个标题:
“干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
其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是指民族工业的
A.艰难产生B.初步发展C.黄金时代D.走向衰落
15.下面漫画是著名漫画家剑凡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作品,一把写着“提倡”的残破扇子,扇着写着“实业”的燃烧着的蜡烛。
这幅漫画说明
A.民族工业走向衰败不可避免
B.辛亥革命后实业救国成为潮流
C.实业救国的浪潮方兴未艾
D.中国民族工业受到外企的排挤
16.“作为晚清状元,张謇提出‘父教育,母实业’的思想,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
370多所学校……张謇的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发展,但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就开始每况愈下了。
“以下对张謇事业兴衰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
A.张謇提出的“父教育,母实业”思想体现了他发展经济与重视人才并举的思想
B.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有利于张謇企业的迅速发展
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措施也是张謇企业发展的原因之一
D.20年代中期张謇企业每况愈下的重要原因来自于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17.如果你是晚清时期的一位读书人,在1907年,你不可能做到的是
A.在京师大学堂就读
B.阅读《申报》
C.参加科举考试
D.观看电影《定军山》
18.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了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南通大生纱厂、上海福新面粉公司等组史料。
据此判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中国近代
A.民主政治的进程
B.新式教育的出现
C.民族工业的发展
D.社会生活的变化
19.一战期间,我国民族工业得到发展的主要外因是
B.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
C.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北洋军阀的割据纷争
20.清末状元张謇认为:
“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
”他认为解决“目前之急”的关键是
A.兴办实业B.创办学堂C.筹划海防D.编练新军
21.据史料记载,1912年孙中山应山西都督阎锡山邀请来到太原,发表了重要演讲,他说:
“去岁武昌起义,不半载竟先成功,此实山西之力……使非山西起义,断绝南北交通,天下事未可知也。
”还说“有天赋之煤铁资源,山西前途不可限量”。
受孙中山思想影响,山西民族实业家纷纷兴办实业,走上了“实业救国”之路。
下列对这段材料的理解有误的是
A.山西在辛亥革命中起到了重大作用
B.辛亥革命促进了山西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C.山西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为全国最早
D.实业救国是当时社会重要的思潮
22.下图是中国棉纺织业布机数(1912-1921年)和机制面粉业年产量(1913-1921年)柱状图。
该图反映了
A.列强加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起步
C.中国重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D.民族工业获得快速发展良机
23.下面是一位同学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这一主题进行探究的知识总结,其中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大生纱厂的结局印证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历程的曲折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C.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我国民族工业再度受挫
D.抗战胜利后,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投降,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快速发展
24.近代以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方式和社会生活也发生了变化。
关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京师大学堂是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的
B.商务印书馆是在广州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C.《申报》创办于北京,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D.聂耳的《黄河大合唱》体现了中国人民顽强拼搏的精神
25.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革命文艺蓬勃发展。
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其中创作的作品“气势磅礴,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独立、坚强,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顾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
此作品的应是
A.《义勇军进行曲》B.《黄河大合唱》C.《毕业歌》D.《暴风骤雨》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在对旧制度进行改造的同时,也冲击了与封建制度相伴随的一些陈规陋习,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还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
取消“大人”、“老爷”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的平等称呼,体现了国民互相之间的尊重和追求平等的愿望。
故C符合题意;
封建等级观念已根深蒂固、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白话文带来的语言变革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2.B
B
依据所学可知,20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成就突出,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
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郭沫若的《女神》、茅盾的《子夜》、曹禺的《雷雨》、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徐悲鸿的《愚公移山》、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等。
故B①②④符合题意;
《黄河大合唱》的作者是冼星海,故含有③的A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B。
3.A
A
题干的“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烟、洋布在沿海城市成为时尚,文明结婚、集体婚礼纷纷出现,公园、咖啡馆在大都市风行一时,新式的旗袍、中山装也备受人们青睐。
”体现出清末以来,出现的崇洋逐新趋向。
故A符合题意;
婚姻自主意识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故B不符合题意;
民族复古情怀与题干信息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
自由平等风尚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材料,获取信息。
4.B
【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70年代以后,有线电报传入中国,方便了人们之间的联系,成为主要的通讯工具,B项正确,ACD排除,所以答案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时间是1901年,分析四个选项事物出现的时间,排除A,再根据题干“使用的最快捷”的信息,排除CD,由此得出正确答案。
5.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中,第一个发展高潮是《马关条约》之后,外国人在华创办工厂,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掀起了发展实业的浪潮;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因此图中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的原因包括选项BCD,但是不符合题意;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选项A不属于图中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的原因,符合题意,故选A。
6.B
依据题干“1905年,李叔同为母亲办丧事……整个仪式简朴感人。
”结合所学知识,伴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也开始发生深刻变化。
题干中的内容体现出学习主题是移风易俗。
B选项符合题意;
断发易服在题干中体现不出来。
A选项不符合题意;
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C选项不符合题意;
践行民权在题干中体现不出来。
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C
依据所学可知,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根源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属于历史观点,故C符合题意;
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聂耳谱写了《义勇军进行曲》、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属于历史事实,故ABD不合题意;
8.A
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为了救亡图存,仁人志士身先士卒从事变法、革命、实业,B项是康有为变法的目的,CD项是孙中山革命的目的,张謇主张实业求国,他们的共性是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故A项符合题意,BC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应选A。
9.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成立后,在社会习俗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改礼仪等等。
材料中徐庶的内容“再穷也要“淘”一件二手西装,头戴礼帽,手拿手杖,眼戴金丝眼镜,西装革履”,体现了当时的社会习俗的变化,故选B。
10.D
D
本题考查的是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一战期间,我国民族工业得到发展的主要外因有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给我国民族工业带来了发展的“春天”,故选D。
11.D
根据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民族资本主义的春天,随着资金的相对增多、制度的逐步完善、先进技术的逐步采用,民族工业的产品质量也逐步提升,故D符合题意;
战后,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卷土重来,后来又有国民党发动内战、官僚资本的压迫,民族工业萧条甚至破产,故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2.B
科举考试在1905年被废除,B项说法错误;
辛亥革命之后才取消“老爷”“大人”等称呼,A可能发生;
《申报》是在1872年创办的,武昌起义发生的时间是1911年,C项的说法正确;
中山装出现在辛亥革命之后,D项说法正确。
13.C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清末状元张謇在《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的情况下,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C选项符合题意;
师夷长技是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来的。
开办军事工业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选项不符合题意;
发动武装起义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进入“黄金时代”。
故“忽如一夜春风来”是指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艰难产生对应的是“干呼万唤始出来”,排除A;
初步发展对应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排除B;
走向衰落对应的是“无可奈何花落去”,排除D。
15.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在中国开矿设厂,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
清末状元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民族的工商业,于是他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压迫,张謇的大生纱厂等企业获得了进一步发展;
但好景不长,“一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企业开始走下坡路,最后被吞并。
漫画中一把写着“提倡”的残破扇子,扇着写着“实业”的燃烧着的蜡烛,说明民族工业走向衰败不可避免。
故A符合题意。
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此题应识记与灵活掌握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程以及特点。
16.D
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
“以下对张謇事业兴衰的理解中,不正确的”,要求选出与之相关的错误选项,根据所学知识,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进入20年代,随着国际关系的调整和经济的恢复,列强不断扩大对华资本输出和商品倾销,选项中D符合题意,故选D。
17.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废除。
因此在1907年,你不可能做到的是“参加科举考试”。
选项C符合题意;
选项ABD符合史实,但是不符合题意,故选C。
18.C
依据题干信息“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南通大生纱厂、上海福新面粉公司”可知,此内容反映的主题是民族工业的发展。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直接在中国内地开厂设矿,进行经济掠夺。
这种状况激发起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新式工业的热情,民间出现投资设厂、兴办实业的高潮。
状元张謇抱着“实业救国”的志向,回家乡创办了大生纱厂,故C符合题意;
题干没有涉及民主政治的进程、新式教育的出现、社会生活的变化,故ABD不合题意。
19.C
根据题干“主要外因”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得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进入“黄金时代”,A项是内因,BD项是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排除ABD,所以答案选C。
解题的关键是是抓住题干的限定词“外因”,结合课本关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的相关知识来解答本题,A项是内因,BD项是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利用排除法选出正确答案。
20.A
依据课本所学,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直接剥削中国人民,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他提出“实业兴国”的口号,并身体力行,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A项符合题意;
创办学堂和筹划海防,编练新军都是洋务运动的内容,BCD不符合题意;
21.C
依据题干信息,1912年孙中山应山西都督阎锡山邀请来到太原,发表了重要演讲,他说:
对这段材料的理解有误的是山西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为全国最早。
题干材料未提及山西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为全国最早,故C符合题意;
题干信息体现了ABD表述,不合题意。
22.D
根据“中国棉纺织业布机数(1912-1921年)和机制面粉业年产量(1913-1921年)柱状”可知,题干反映中国棉纺织业布机数(1912-1921年)和机制面粉业年产量(1913-1921年)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国内近代企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乂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个发展机会,进入“黄金时代”。
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23.D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甲午战争后出现的“实业救国”的浪潮初步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卷土重来,我国民族工业再度受挫,“状元实业家”张謇的大生纱厂也由原来发展的黄金时期转向萧条衰落。
ABC都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20世纪30到40年代,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导致民族工业日趋萎缩。
D与史实不符,但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D。
24.A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京师大学堂是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的,是维新变法运动留下的唯一的成果,选项A表述正确;
商务印书馆创办于上海,B项错误;
《申报》创办于上海,C项错误;
《黄河大合唱》的作者是冼星海,D项错误。
25.B
表现出中华民族伟大,独立、坚强,体现了中国人民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的是《黄河大合唱》。
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作于1939年3月,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B符合题意;
《义勇军进行曲》是抗日战争时期聂耳作曲,与题干“气势磅礴”等不符,A排除;
《毕业歌》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所作,但与题干内容不符,C排除;
《暴风骤雨》是文学作品,D排除。
故选择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