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44599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docx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docx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

课题

《物质的分类》——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课型

新知识课

学科

高中化学

教材版本

人教版必修·1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分为“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和“分散系及其分类”两部分内容。

课标在本节课的要求为“能够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教学内容:

1.分类法的含义;

2.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3.对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4.分类方法在生活、化学研究、化学学习中的意义。

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生对物质认识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活动,开展教学。

注意从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物质分类的方法,在对初中学习过的物质和反应进行分类的基础上,认识化学中的分类。

本节内容在整个化学学习中起到了承前启后,提纲契领的重要作用。

“承前”是指通过分类的方法,学生可以对初中学习的化学知识进行梳理,使之系统化,初步建立分类的概念,深化和发展学生的认识。

“启后”是指在今后的化学学习中,分类方法和分类思想是重要的指导理论。

“提纲契领”是指高中化学课程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类别作为知识编排主线,每一种类别的元素及其化合物都是从典型的元素及其化合物作为切入点展开,已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在这样一种教材内容编排下,掌握分类的方法,以类别的视角,以分类的角度去学习化学就变得尤为重要。

学生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进行了纯净物、混合物及酸、碱、盐等的学习,这就是物质分类的应用,但学生正从直觉型经验思维向抽象型思维过度,还没有形成分类的学习思想。

本节内容正是对初中已学过的物质及化学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类方法的含义;

2.掌握两种重要的分类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初步具有分类的意识。

2.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对给定的物质及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加深对两种分类方法的了解,形成运用分类思想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分类方法对化学学习、日常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物质分类图的绘制

教学策略

小组讨论

【教学流程图】

活动

任务

板块

 

活动1.1.1:

游戏记忆大比拼

 

活动1.1.2:

举例生活中的分类

任务1.1:

了解分类法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活动1.1.3:

观看视频,对垃圾进行分类

板块1:

了解生活中的分类

 

任务1.2:

总结分类的定义及意义

活动1.2.1:

总结分类的定义

 

活动2.1.1:

对给定的物质进行分类

任务2.1:

认识交叉分类法

活动2.1.2:

利用交叉分类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板块2:

学习化学中的分类

任务2.2:

认识树状分类法

活动2.2.1:

利用树状分类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任务2.3:

运用两种方法对化学物质及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活动2.3.1:

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或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板块1:

了解生活中的分类

任务1.1:

了解分类法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活动1.1.1:

记忆大比拼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跟大家做一个小游戏,考一考大家的记忆力。

请大家在10秒的时间里尽可能多的记住以下词语:

生物、阴天、盐酸、语文、排球、大雨、醋酸、足球、化学、硝酸、晴天、篮球。

(10秒后)

时间到,现在就来看看谁记的词语多,并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词语的。

(同学举手展示)

看来大家的记忆力还都不错,还有一些同学发现了这些词语有一定的联系,把他们进行了归类,方便了记忆。

可见分类在我们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活动1.1.1.1:

观察以上词语,在10秒内找到规律或用自己的方法尽可能多的记住这些词语。

 

活动1.1.1.2:

展示自己的记忆成果,分享记忆方法。

(酸类:

盐酸、醋酸、硝酸

学科类:

生物、语文、化学

天气类:

晴天、阴天、大雨

球类:

排球、足球、篮球)

用游戏、比赛的方式引出分类的概念,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找到词语中的内在联系(分类),初步体会分类法能为我们的学习带来便利。

活动1.1.2:

与学生交流讨论生活中利用分类法的现象

其实分类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有哪位同学能跟大家分享一下你身边的分类。

分类法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他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让一切事物变得井然有序。

活动1.1.2.1:

举例说明身边的分类

(超市、图书馆、垃圾、网站、商场、奥运会……)

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分类现象,进一步体会分类法在我们生活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活动1.1.3:

观看垃圾分类的广告视频

刚才有的同学提到了垃圾的分类,那么我们现在就来看一个小的视频,大家看看垃圾都可以分为哪几类?

(同学回答问题)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我们得出的分类结果是不一样的。

那么在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就可以依据我们的需要,对事物进行分类,这样也为我们带来了便利。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分类。

【板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活动1.1.3.1:

观看视频,列举垃圾的几种不同的分类

(可回收、不可回收;根据来源:

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根据危害性:

有害垃圾、无害垃圾……)

加深学生垃圾分类的意识;体会不同的分类标准,分类结果也有着一定的差异;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物质的分类。

任务1.2:

总结分类的定义及意义

活动1.2.1:

总结分类的定义

请大家根据刚才我们所讨论学习的内容,对分类下一个定义。

(同学总结)

【板书】一.分类:

把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不同的种类。

活动1.2.1.1:

总结分类的定义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分类法的认识。

板块2:

学习化学中的分类

任务2.1:

认识交叉分类法

活动2.1.1:

完成连线题

Na2CO3钠盐

Na2SO4钾盐

K2SO4硫酸盐

K2CO3碳酸盐

像这样对同一物质依据不同标准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法我们称为交叉分类法。

【板书】二.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1.交叉分类法:

(定义)

活动2.1.1.1:

完成连线题

Na2CO3钠盐

Na2SO4钾盐

K2SO4硫酸盐

K2CO3碳酸盐

(分类依据:

阴阳离子组成)

初步理解交叉分类法的概念,体会交叉分类法的作用。

活动2.1.2:

利用交叉分类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请大家根据你们所掌握的知识,利用交叉分类法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HCl、HNO3、CH3COOH、H2CO3。

活动2.1.2.1:

对以上物质进行分类

(根据是否含氧:

有氧酸:

HNO3、CH3COOH、H2CO3

无氧酸:

HCl

根据酸性强弱:

强酸:

HCl、HNO3、H2CO3

弱酸:

CH3COOH)

加强对交叉分类法的理解,并能运用交叉分类法。

任务2.2:

认识树状分类法

活动2.2.1:

对物质进行分类

下面就请大家根据自己以前学习的知识,小组讨论,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

我们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小组汇报)

像这种对同类事物进行连续分类的方法我们称为树状分类法。

【板书】2.树状分类法:

(定义)

活动2.2.1.1:

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

纯净物单质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物质化合物碱

氧化物

混合物

……

根据初中的学习经验,对物质进行分类,加强了初高中知识的联系,深化学生对物质的分类的概念,初步形成分类意识;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增强学生合作的能力,培养合作意识。

任务2.3:

运用两种方法对化学物质及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活动2.3.1:

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刚刚我们已经学习过了两种简单的分类方法,那么现在请大家根据下面的例题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例】对下列反应进行分类,并说出你的分类依据:

①红磷燃烧

②铁和盐酸的反应

③利用氯酸钾制取氧气

④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

⑤硫的燃烧

⑥CO2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⑦锌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小结】化学物质有成千上万种,化学反应又千变万化,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分类法为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大大的减轻了我们的学习任务,让我们学习的知识更加系统化。

希望同学们能将分类法运用到你的学习过程中去。

 

活动2.3.1.1:

对上述反应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进而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以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为标准:

化合反应:

①⑤

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

④⑥

置换反应:

②⑦

以得氧和失氧为标准:

氧化还原反应:

①②③⑤⑦

非氧化还原反应:

④⑥)

由对化学物质的分类推广到对化学反应的分类,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分类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让学生体会分类法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布置作业

1.课后习题P291.2.3

2.预习分散系及其分类

板书设计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一.分类:

把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不同的种类。

二.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交叉分类法:

按照不同的标准对同一物质进行分类的方法。

Na2CO3钠盐

Na2SO4钾盐

K2SO4硫酸盐

K2CO3碳酸盐

分类的依据:

阴阳离子的组成

2.树状分类法:

对同类事物进行连续分类的方法。

纯净物单质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酸强酸

弱酸

化合物碱强碱

物质弱碱

盐正盐

酸式盐

碱式盐

氧化物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混合物

(不唯一)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生活身边事为案例,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欲望。

层层递进的问题设置与内容展开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地理素养,同时逐步认知知识与地理原理。

从措施到成因的分析过程打破定势思维,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但由于时间关系每一个小组的收获与思考没能够一一的展示出来,应当给于每个小组展示的机会,可安排组间课下交流。

教学改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