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442548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9.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传染病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传染病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传染病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传染病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染病Word下载.docx

《传染病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Word下载.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传染病Word下载.docx

此外可根据皮疹形态、痒感、在摩擦及受压部位皮疹较多的特点,停药后皮疹可逐渐消退,病程中缺乏呼吸道卡他炎症及麻疹粘膜斑等特点进行鉴别。

⑤、川崎病(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多件于婴幼儿,以持续发热,睑球结膜充血、口唇皲裂、颈淋巴结重大、指趾端梭型红肿及恢复期指趾端脱皮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程中也可出现皮疹,但无麻疹样出疹顺序,疹退后无色素沉着,口腔粘膜金矿可充血但无粘膜斑。

抗菌治疗无效。

⑥其他病毒感染 

柯萨奇病毒及埃可病毒感染时常伴有皮疹,应根据其临床特点加以鉴别。

2.手足口病重症并发症及临床表现。

并发症及临床表现:

①中枢神经系统:

并发脑膜炎、无菌性脑膜炎、急性暂时性迟缓性瘫痪。

严重者并发脑干脑炎,表现为肌痉挛、共济十条年、眼球震颤、动眼神经麻痹、延髓麻痹,出现呼吸衰竭、循环衰竭、休克、昏迷、眼反射消失、呼吸停止,可伴自主神经系统失调,出现循环系统异常,表现为出冷汗,皮肤发绀,气促,心动过速、高血压、高血糖,一些患儿很快进展至肺水肿或肺出血,预后差,病死率高。

②呼吸系统:

并发肺水肿和或肺出血,常在发病后72小时内出现,病死率很高。

肺水肿可单独出现,但常伴随脑干脑炎和自主神经系统失调之后出现,临床表现有呼吸窘迫,伴心率增快、气促、肺部湿罗音、咳泡沫痰。

对于并发肺水肿患者需与重症肺炎做鉴别诊断。

③其他:

心肌炎、肝炎等。

3.各种感染性出诊性疾病的传播途径以及预防隔离措施?

①麻疹

途径:

病毒主要通过感染者呼吸道分泌物产生的气溶胶粒子传播,病毒粒子在环境中能存货1小时以上,因此可通过吸入感染。

预防及隔离措施:

主要措施是接种麻疹疫苗。

免疫功能正常的麻疹患者需隔离至出疹后5天,并发肺炎者隔离至出疹后10天,免疫抑制的个体需要隔离至疾病完全缓解。

②水痘和带状疱疹

传染源为水痘和带状疱疹患者,通过呼吸道或者直接接触患者疱疹液传播,传染期为出疹钱1-2天至皮疱疹疹干燥结痂为止。

1岁以上未患过水痘的小儿可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进行主动免疫预防。

对水痘患者应采取呼吸道和接触隔离措施,对于带状疱疹采取接触隔离。

隔离期为出疹至皮疹全部结痂后,免疫功能受损的患儿需延长至1周以上。

对于暴露的易感住院患儿,接触水痘病人后第10至21天内也需要避免空气和接触传播,接受医学检疫,如易感者接受过丙种球蛋白,检疫隔离期延长至接触后28天。

③猩红热

急性期患者及健康带菌者为主要传染源,通过鼻咽分泌物飞沫或直接密切接触传播。

对于咽炎患者采取呼吸道隔离,对于上课激发感染,猜去接触隔离,有效抗生素起始治疗24小时后可解除隔离。

密切接触者需检疫一周,在流行机构,对带菌者给与抗菌素治疗。

④手足口病

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为传染源,肠道病毒可经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者粘膜疱疹液及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

患儿需居家或住院隔离治疗和观察,避免交叉感人。

我国预防控制中心规定隔离2周。

接触者加强手卫生,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

⑤幼儿急诊

感染者唾液中存在病毒,病毒通过呼吸道分泌物和唾液传播。

家庭成员在原发感染后无症状排泄病毒而成为主要的传染源。

预防及隔离措施;

病情自限,无特异预防及隔离措施,及时对症退热等治疗。

⑥风疹

通过患者或者隐性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除真气的患者传染性最强,在出疹钱10天和出疹后15天患者都有可能排毒。

目前采用单价风疹减毒活疫苗和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三联疫苗用玉风疹预防。

患者需隔离至出疹后7天。

妊娠期妇女在孕早期,无论是否接种过疫苗,君应避免与风疹患者接触。

第二节感染性腹泻

1.感染性腹泻的常见病原体包括那些?

细菌:

1、致泻性大肠杆菌2、弯曲杆菌3、沙门菌

病毒:

引起腹泻的病毒有:

轮状病毒、人类杯状病毒、腺病毒、巨细胞病毒

2.试述对感染性腹泻患者进行抗病原治疗的原则

1.病毒及细菌毒素(如食物中毒等)引起的腹泻一般不需用抗菌药物。

2.首先留取粪便做常规检查与细菌培养,结合临床情况给予抗菌药物治疗。

明确病原菌后进行药敏试验,临床疗效不满意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

3.腹泻次数和粪便量较多者,应及时补充液体及电解质。

4.轻症病例可口服用药;

病情严重者应静脉给药,病情好转后并能口服时改为口服。

第三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1.中枢神经系统干的常见入侵途径有那些

1血源性感染——脓毒血症,感染性栓子等;

②局部扩散——颅骨开放性骨折、乳突炎、中耳炎、鼻窦炎等;

③直接感染——创伤或医源性(腰椎穿刺等)感染;

④经神经感染——某些病毒发狂犬病病毒可沿周围神经,单纯疱疹病毒可沿嗅神经、三叉神经入侵中枢神经而引起感染。

2.细菌性、结核性、病毒性、真菌行脑膜炎的鉴别诊断

1.细菌性脑膜炎:

根据流行季节:

多为冬春季,儿童多见,当地有本病发生及流行。

  根据临床表现:

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斑及脑膜刺激征。

严重者可有败血症、脑实质损害,而有感染性休克、循环衰竭、意识障碍、惊厥及呼吸衰竭。

  根据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明显增高。

脑脊液检查颅压升高及化脓性改变。

细菌学检查阳性即可确诊。

2.病毒性脑膜炎:

多种病毒可引起脑膜炎,症状一般较轻,多于2周内恢复,脑脊液检查,外观正常,白细胞数多在1000×

106/L以内,一般在50-100×

106/L或200×

106/L之间,淋巴细胞达90-100%。

糖及氯化物正常。

蛋白稍增加。

涂片及培养无细菌发现。

外周血白细胞不高。

3.结核性脑膜炎:

鉴别诊断要点包括结核病接触史,结素反应阳性或已有结核病,胸部X线摄影对诊断有帮助,最可靠的诊断根据是从脑脊液查见结核杆菌。

尚有一些早期诊断方法可供参考

(1)脑脊液的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2)脑脊液乳酸盐测定,(3)脑脊液腺苷脱氨酸的活性测定,(4)脑脊液免疫球蛋白的测定。

4.真菌性脑膜炎:

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不如细菌性脑膜炎典型,起病常隐匿,表现为慢性或亚急性过程。

从发病至出现显著的临床表现常在4周以上,患者可出现一些不典型的表现,如乏力,低热等。

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头痛、嗜睡、意识紊乱、恶心、呕吐、颈项强直或神经系统检查异常等。

起病后通常不会同时出现这些临床表现,而是表现为其中的一项或两项,比如患者可仅出现亚急性的痴呆表现。

随病情进展可出现颅内压力增高,亦可出现颅神经瘫痪和癫癎等表现。

真菌性脑膜炎多呈脑脊液单个核细胞增多,一般为(20~500)×

106/L。

多核白细胞比例往往不固定,但多在50%以下,而某些真菌性脑膜炎可表现为脑脊液呈多核白细胞增多为主,这大多见于曲霉菌、接合菌纲、芽生菌属感染。

嗜酸性细胞增多性脑膜炎则提示球孢子菌感染的可能。

在长期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患者以及艾滋病患者等严重免疫缺损者中,即使是在隐球菌脑膜炎活动期也可呈脑脊液细胞数极低甚至正常。

虽然绝大多数真菌性脑膜炎呈单个核细胞增多性脑膜炎,但在慢性脑膜炎中可出现中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脊液表现。

3.常见化脓性脑膜炎的抗生素选择

①.用药原则化脑预后严重,应力求用药24小时内杀灭脑脊液中致病菌,故应选择对病原菌敏感,且能较高浓度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

急性期要静脉用药,做到用药早、剂量足和疗程够。

②.病原菌明确前的抗生素的选择包括诊断初步确立但致病菌尚未明确,或院外不规则治疗者。

应选用对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三种常见致病菌皆有效的抗生素。

目前主要选择能快速在患者脑脊液中达到有效灭菌浓度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噻肟(cefo—taxime)200rog/(kg·

d),或头孢三嗪(ceftriaxone)100mg/(kg·

d),疗效不理想时可联合使用万古霉素(vancomycin),40mg/(ks·

d)。

对p内酰胺类药物过敏的患儿,可改用氯霉素100mg/(kg·

③.病原菌明确后的抗生素治疗

(1)肺炎链球菌:

由于当前半数以上的肺炎球菌对青霉素耐药,故应继续按上述病原菌未明确方案选药。

仅当药敏试验提示致病菌对青霉素敏感,可改用青霉素20~40万u/(ke·

(2)脑膜炎球菌:

与肺炎链球菌不同,目前该菌大多数对青霉素依然敏感,故首先选用,剂量同前。

少数耐青霉素者需选用上述第三代头孢菌素。

(3)流感嗜血杆菌:

对敏感菌株可换用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200mg/(kz·

耐药者使用上述第三代头孢菌素或氯霉素。

(4)其他:

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者应参照药敏试验选用乙氧奈青霉素(nefcillin)、万古霉素或利福平等。

革兰阴性杆菌者多考虑上述第三代头孢菌素外,可加用氨苄青霉素或氯霉素。

④.抗生素疗程对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其抗生素疗程应是静脉滴注有效抗生素10~14天,脑膜炎球菌者7天,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脑膜炎应21天以上。

若有并发症,还应适当延长。

第四节败血症

1.革兰阳性菌败血症和革兰阴性菌败血症的异同点

    革兰阳性细菌败血症

    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

  主要致病菌(毒素)

  金黄色葡萄球菌(外毒素)

  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内毒素)

  常见原发病

  痈、急性蜂窝织炎、骨与关节化脓性炎症、大面积烧伤感染

  胆道、尿路、肠道感染,大面积烧伤感染

  寒战

  少见

  多见

  热型

  稽留热或驰张热

  间歇热,严重时体温低于正常

  皮疹

  谵妄、昏迷

  四肢厥冷、发绀

  少尿或无尿

  不明显

  明显

  感染性休克

  发生晚、持续短、血压下降慢

  发生早、持续长

  转移性脓肿

  并发心肌炎

2.败血症的抗菌治疗原则

由于败血症病情危急,故在留取血和有关标本后即根据患者原发病种类、诱发因素、免疫状况、流行病学资料、可能的病原菌及本地区的细菌敏感状况尽早给予经验治疗,待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调整用药。

3.败血症的经验性治疗

经验性治疗是根据患者年龄、原发疾病性质、免疫功能状态、可能的入侵途径等推测病原菌选用抗菌药物。

原发感染在肺部多为肺炎链球菌或流感杆菌等所致,可选用青霉素或半合成青霉素或一代头孢菌素等;

原发感染在膈肌以下多为革兰阴性细菌所致,可选用三代头孢菌素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或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免疫低下者败血症多为革兰阴性细菌所致,可采用三代头孢菌素或

广谱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真菌败血症应选择相应抗真菌药物等。

第五节发热

1.发热和发热待查的定义

发热:

机体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体温中枢“调定点”商议,从而引起体温调节性升高。

发热待查:

发热病人,经常规检查和治疗,提问扔不能恢复正常,诊断不能明确,称为发热待查。

2.急性发热性感染病的诊断思路

⑴是否是感染性发热

⑵分析感染发热的疾病类型

分析包括:

季节性和地方性、伴随表现、皮疹、出血、黄疸、某些特殊特征、各系统伴随表现

3.发热待查的常见病因及特点

(1)急性起病,早期表现类似普通流感,主要为发热、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

有些患者可见眼结膜炎;

(2)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热程1至7天,一般为2至3天;

(3)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

(4)半数患者有肺部实变体征。

淋巴细胞大多降低。

骨髓穿刺示细胞增生活跃,反应性组织细胞增生伴出血性吞噬现象。

部分患者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咽拭子细菌培养阴性;

(5)半数患者胸部X线摄像显示单侧或双侧肺炎,少数伴胸腔积液。

第六节鼠疫

1.简述鼠疫的临床表现

临床分型有腺型、肺型、败血型及轻型,除轻型外,各型初期的全身中毒症状大致相同。

①腺鼠疫:

占85-90%。

除全身中毒症状外,以急性淋巴结炎为特征。

累及淋巴结以腹股沟淋巴结炎最多见,其次为腋下,颈部及颌下,也可几个部位淋巴结同时受累。

初起表现为局部淋巴结肿痛,病后第2~3天症状迅速加剧,红肿热痛并与周围组织粘连成块,剧烈触痛。

4~5日后淋巴结化脓溃破,病情随之缓解。

部分可发展成败血症、严重毒血症及心衰或肺鼠疫而死。

经抗生素治疗后,病死率可将至5~10%。

②肺鼠疫:

最严重一型。

起病急骤,发展迅速,除严重中毒症状外,起病24~36小时内出现剧烈胸痛、咳嗽、咯大量泡沫血痰或鲜红色痰;

呼吸急促,并迅速呈现呼吸困难和紫绀;

肺部可闻及少量散在湿罗音、可出现胸膜摩擦音;

胸部X线呈支气管炎,与病情严重程度不一致。

如抢救不及时,多于2-3日内,因心衰,出血死亡。

③败血型鼠疫(暴发型鼠疫):

分为原发型和继发性两类。

原发型因免疫功能差,菌量多,毒力强所致。

常突然高热或体温不升,神志不清,谵妄或昏迷。

无淋巴结肿。

皮肤黏膜出血、鼻衄、呕吐、便血或血尿、DIC和心衰,多在发病后24小时内死亡,很少超过3天。

病死率高达100%。

因皮肤广泛出血、瘀斑、紫绀、坏死,死后尸体呈紫黑色,俗称“黑死病”。

继发型可由肺鼠疫、腺鼠疫发展而来,症状轻重不一。

④轻型鼠疫(小鼠疫):

发热轻,患者可照常工作,局部淋巴结肿大,轻度压痛,偶见化脓。

血培养可阳性。

多见于流行初、末期或预防接种者。

2.鼠疫的基本病理变化有哪些

血管和淋巴管内皮细胞损害及急性出血性、坏死性病变。

淋巴结肿常与周围组织融合,形成肿块,呈暗红或灰黄色;

脾、骨髓广泛出血;

皮肤黏膜有出血点,浆膜腔发生血性积液;

心肝肾可见出血性炎症。

肺鼠疫呈支气管或大叶性肺炎,支气管及肺泡有出血性浆液性渗出及散在菌栓引起的坏死结节。

3.鼠疫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方案是什么

治疗原则:

①凡确诊或疑似鼠疫患者,均应迅速组织严密的隔离消毒,就地治疗,不宜转送。

隔离到症状消失、血液、局部分泌物或痰培养(每3日1次)3次阴性,肺鼠疫6次阴性。

②早期、联合、足量地应用敏感抗菌药物,首选以链霉素治疗。

③在用抗菌药物治疗同时,积极对症治疗,减轻鼠疫毒素对心、肺、肾功能的损害。

病原治疗方案:

以早期、联合、足量、敏感抗菌药物为原则。

1链霉素:

为治疗各型鼠疫首选药物。

成人首剂量1g,以后每次0.5g,每4小时1次,肌注,1~2天后改为每6小时1次。

小儿20~40mg/kg/日,新生儿10~20mg/kg/日,分2~4次肌注。

疗程一般7~10天。

对严重病例应加大剂量,最初二日,每日4g,继以每日2g,分4次肌注。

②庆大霉素

成人每日24~32万单位,分次稀释后静滴,疗程7~10日。

③四环素

对链霉素耐药时可使用。

轻症者第一、二日,每日2~4g,分次口服,以后每日2g;

严重者宜静脉滴注,首剂0.75~1g,每日2~3g,病情好转后改为口服。

疗程7~10天。

④氯霉素:

每日3~4g,分次静脉滴入或口服,退热后减半,疗程5~6天。

对小儿及孕妇慎用。

⑤磺胺嘧啶:

首剂5g,4小时后2g,以后每4小时1g,与等量碳酸氢钠同服,用至体温正常3日为止。

不能口服者,可静脉注射。

磺胺只对腺鼠疫有效,严重病例不宜单独使用。

第七节霍乱

1.试述霍乱的传播途径

主要借水传播,污染的食品(污染海产品、生食、半生食等)对传播也甚重要,手及苍蝇等污染细菌后对传播疾病也起一定作用。

2.简述霍乱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典型病例病情严重,多数患者起病急骤,在数小时内出现剧烈吐泻、脱水、微循环衰竭、代谢性酸中毒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治疗不及时将导致死亡。

霍乱以无痛性腹泻和米泔水样粪便为特征。

病程一般可分为三期:

①泻吐期:

绝大多数病人以急剧腹泻开始,继而出现呕吐,一般不发热,无明显腹痛,无里急后重感。

每日大便数次,量多,甚至难以计数,每天2000~4000ml,严重者8000ml以上。

大便初为泥浆样或水样,后迅速转为米泔水样便,少数患者有血性水样便或柏油样便。

腹泻后出现喷射性和连续性呕吐,初为胃内容物,继而水样,米泔样。

本期持续数小时至1~2日。

②脱水期:

由于频繁的腹泻和呕吐,大量水和电解质丧失,病人出现脱水、微循环衰竭、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

表现为眼窝下陷,声音嘶哑,皮肤口唇干燥,腹下陷舟状,血压下降,脉搏微弱,尿量减少或无尿,肌肉痉挛抽搐,心动过速等症状。

此期一般为数小时至2~3日。

③恢复期:

病人脱水得到及时纠正后,多数症状消失而恢复正常,腹泻次数减少,甚至停止。

表现为皮肤湿润,发音恢复,尿量增加。

此时少数患者可出现发热性反应,儿童多见,体温升高至38~39℃,一般持续1~3天后自行消退。

3.详述霍乱的治疗原则

①严格隔离:

按甲类传染病隔离治疗。

确诊与疑似病例应分开隔离,彻底消毒排泄物。

危重病人应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在医护人员陪同下送往指定的隔离病房。

病人症状消除后,粪便连续两次培养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②补液:

几时、足量、正确地补充液体是霍乱治疗的关键。

轻度脱水病人,以口服补液为主。

中、重型脱水病人,须立即进行静脉输液抢救,待病情稳定、脱水程度减轻、呕吐停止后改为口服补液。

原则:

先盐后糖,先快后慢,纠酸补钙,注意补钾。

③抗菌:

抗菌药物作为液体疗法的辅助治疗。

在液体治疗的同时,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以减少腹泻量和缩短排菌期。

可根据药品来源及引起流行的霍乱弧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选定一种常用抗菌药物,至粪便培养检查转阴。

④积极对症治疗,改善减轻并发症。

第八节病毒性肝炎

1.简述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

急性病毒性肝炎临床分为2型:

急性黄疸型、急性无黄疸型。

急性黄疸型肝炎:

病程可分为3个阶段。

1黄疸前期(前驱期):

多以发热起病,伴以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常有上腹部不适、腹胀、腹泻。

尿色逐渐加深,至本期末尿色呈浓茶状。

部分病例以发热、上呼吸道症状等为主要表现。

少数病例有关节酸痛、皮疹等症状。

肝脏可轻度肿大,伴触痛、叩击痛。

血清转氨酶显著升高。

本期一般持续3~7天。

2黄疸期:

患者发热减退,尿色继续加深,巩膜、皮肤出现黄染,且逐日加深,约于2周内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

患者胃肠道及乏力症状可有所好转,随黄疸增加患者可出现皮肤瘙痒,大便颜色变浅,心动过缓等症状。

本期肝肿大达肋缘下1~3cm,有明显触痛及叩击痛,部分病例且有轻度脾肿大。

本期一般持续约2~6周。

③恢复期:

黄疸逐渐消退,症状减轻直至消失。

肝、脾回缩,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本期约持续1~2个月。

戊型肝炎易出现胆汁淤积,黄疸常在2~6个月后消退。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起病大多徐缓,临床症状较轻,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的黄疸前期,但多数无发热,以乏力和消化道症状为主,无黄疸。

肝常肿大伴触痛及叩击痛;

少数有脾肿大。

肝功能改变以ALT明显升高为主。

多于3个月内逐渐恢复。

2.简述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的目标及适应症

●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的目标:

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

●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

①HBeAg阳性者,HBVDNA水平≥105拷贝/ml(HBeAg阴性者,HBVDNA水平≥104拷贝/ml);

②ALT水平≥2倍正常值上限;

(如用于干扰素治疗,ALT应≤10×

ULN,血总胆红素水平<

ULN);

③ALT水平<2倍正常值上限,肝组织学显示KnodellHAI≥4,或明显炎症坏死。

具有①并有②或③的患者应进行抗病毒治疗。

对达不到上述治疗标准者,应监测病情变化,如持续HBVDNA阳性,且ALT异常,也应考虑抗病毒治疗。

3.简述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

●重型肝炎临床分为3型:

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

①急性重型肝炎(暴发型肝炎):

起病急,病情发展迅猛,病程短(一般不超过10天)。

患者常有高热,消化道症状严重(厌食、恶心、频繁呕吐,鼓肠等)、极度乏力。

黄疸出现后,迅速加深。

出血倾向明显(鼻衄、瘀斑、呕血、便血等)。

在起病数日内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如性格改变,行为反常、嗜睡、烦躁不安等)。

可急骤发展为肝昏迷,出现扑翼样震颤、肝臭等。

肝脏迅速缩小。

亦出现浮肿,腹水及肾功不全。

实验室检查:

处周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血小板减少;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下降,纤维蛋白原减少。

血糖下降;

血氨升高;

血清胆红素上升,ALT升高,但肝细胞广泛坏死后ALT可迅速下降,形成“酶胆分离”现象。

尿常规可查见蛋白及管型,尿胆红素强阳性。

②亚急性重型肝炎:

起病初期类似一般急性黄疸型肝炎,但病情进行性加重,出现高度乏力,厌食、频繁呕吐、黄疸迅速加深,血清胆红素升达>

171.0μmol/L(10mg/dl),常有肝臭,顽固性腹胀及腹水(易并发腹膜炎),出血倾向明显,常有神经、精神症状,晚期可出现肝肾综合征,死前多发生消化道出血,肝性昏迷等并发症。

肝脏缩小或无明显缩小。

病程可达数周至数月,经救治存活者大多发展为坏死后肝硬化。

肝功能严重损害,血清胆红素声速升高,ALT明显升高,或ALT下降与胆红素升高呈“酶肝分离”;

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白、球蛋白比例倒置,丙种球蛋白增高;

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下降;

胆固醇酯及胆碱脂明显降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