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川教版新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44186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川教版新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春川教版新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春川教版新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春川教版新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春川教版新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川教版新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

《春川教版新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川教版新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川教版新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

春川教版新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2017春(新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六学习主题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一、隋朝

1、建立:

581年,都城在大兴,建立者是隋文帝杨坚,年号为“开皇”。

2、统一:

589年,统一。

3、开皇之治:

开皇年间,隋文帝勤勉治国,锐意革新。

(1)政治上:

确立三省六部制,重视选拔人才,推行新的选官制度,裁减冗员。

(2)法律上:

修订法律,废酷刑。

(3)经济上:

推行均田制,减赋徭,倡导节俭,屯粮备荒。

形成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史称“开皇之治”

5、灭亡: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二、科举制度

1、隋前的选官制度:

两汉——推荐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2、科举制度:

(1)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下令“分科举人”,

(2)隋炀帝开设进士科。

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3)特征:

分科考试,择优录取,相对公正和公平。

(4)影响:

选管制从推荐转为考试为主,通过考试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各级政权担任官职。

三、大运河的开凿:

1、隋炀帝的功绩2、隋炀帝时,于605年,开凿了以洛阳为中心,北到涿郡,南到余杭。

从北到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

3、大运河的开凿的影响;沟通五大水系,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政治联系的加强。

四、隋亡:

原因:

隋炀帝的暴政,灭亡: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所杀,隋亡。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贞观之治

1、唐建立:

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贞观之治:

626年,李世民继位,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1)、吸取隋亡教训,懂得“为君之道”,遵从“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古训

(2)治国措施:

①政治上:

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改革三省六部)(“房谋杜断”)

②经济上:

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允许农民用实物代替徭役)

③法律上:

简法轻刑,修订法律;(《贞观律》)

④教育上:

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

(国子学、太学)

⑤民族关系:

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和亲、封赏,灭东突厥),改善民族关系。

(被拥戴为:

天可汗)

表现:

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力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二、女皇武则天(政起开元,治宏贞观)

1、690年武则天称“神圣皇帝”,改国号周,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统治措施:

①招揽人才,提拔了姚崇、宋王景等有才干的人;②组织编写农书,指导农业生产;③鼓励兴修水利、栽桑养蚕;④减免赋税徭役

3作用:

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三、唐玄宗和“开元盛世”

1、712年,李隆基当了皇帝,就是唐玄宗。

前期年号“开元”。

2、治国措施:

(1)任用贤能:

启用姚崇、宋璟任宰相

(2)采取措施发展生产:

鼓励扩大耕地面积,号召兴修水利;(3)下令整理财政:

下令整理财政,清理土地和户口;(4)废除刑罚法律:

废除酷刑苛法;(5)倡导节俭:

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隋朝与秦朝的相似之处有哪些?

(1)、建立背景:

都是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2)、政权特点:

都采取新的措施来加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

(3)、灭亡原因:

都被农民起义推翻;

第3课盛唐的社会景象

一、经济的繁荣1、农业:

兴修水利,改进工具(曲辕犁和水转筒车见17图)粮食:

北方粟、麦为主,南方水稻为主,经济作物桑、茶。

2、手工业:

纺织业和陶瓷业(唐三彩)

二、开发的社会:

都城长安成为开发的国际性大城市,有来自各地的胡人在这里经商外国留学生参加唐的科举考试,担任官员,开发的长安为对外交流搭建了平台。

三、诗歌的繁荣:

1、山水诗人:

孟浩然、王伟。

2、边塞诗人:

高适、岑参、王焕之

3、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

李白浪漫主义诗人,诗特点:

壮阔、激情,用词绝,无人可仿。

杜甫现实主义诗人,诗特点:

深沉、浓郁,技巧,效仿典范。

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一、唐与吐蕃

1、吐蕃族生活在青藏高原,是藏族的祖先。

吐蕃的首领称赞普。

2、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吐蕃。

定都逻些。

3、关系:

A、和亲①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

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B、会盟823年,唐蕃正式结盟,立会盟碑在拉萨大昭寺门前。

二、中日关系:

1、日本派使节访问,僧人留学生也来,著名的有空海、阿倍仲麻吕。

2、中国的高僧鉴真东渡日本讲授佛学。

三、玄奘西行(唐与印度):

1、中国古代称印度半岛为天竺。

2、唐朝时僧人玄奘到天竺。

学习佛学,求取佛经,他和他的弟子还把旅途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

鉴真、玄奘的优秀品质:

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开拓进取

唐朝采取那些方式来加强与少数民族的联系:

经济文化交流、册封、联姻、会盟、

唐朝是一个开放的社会表现在哪些方面?

表现:

选官制度开放、民族政策开放、对外交往开放、文学艺术开放

第5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一、安史之乱:

1、原因2、安史之乱:

755年——763年,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反唐,

成为唐由盛衰的转折

二、藩镇割据:

1、地方节度使划区管辖形成繁镇割据,称霸一方。

2、农民起义:

唐末爆发了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后被镇压。

三、五代十国:

1、五代,907年,朱全忠废唐朝皇帝,建梁朝,史称后梁,以后,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相继统治黄河流域,称五代

2十国:

与五代并存的其他地方还有十个政权,称十国

3、五代十国南方政治经济的特点:

南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北方战乱,五代十国我国经济重心有南移的势态

第6课北宋的政治

一、北宋的建立:

1、五代后期,后周世宗柴荣有统一天下的愿望,经他努力,为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奠定了基础。

2、960年。

赵匡胤发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北宋,定都东京,他就是宋太祖。

二、中央集权的加强的措施:

1、玩弄权术,削夺朝中大将的兵权。

2、中央设政事堂管政务,枢密院管军务,形成“二府”并立的局面。

又设“三司”管财政。

3、收回节度使的行政权、兵权和财权。

三、重文轻武的时代、

第7课辽、北宋、西夏的建立

一、北宋、辽、西夏的对峙

1、契丹建立:

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他用汉人为谋士,学习汉族政治制度,设置州县,与后梁对峙;947年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

2、北宋对辽的战略:

北宋为收回幽云十六州,完成统一,对辽用兵而失败,后来又采取防御为主的战略。

3、“澶渊之盟”:

1004年,辽进攻北宋,1005年双方议和,史称“澶渊之盟”,影响:

此后,双方边境稳定,经济交往频繁。

(杨家将)。

4、西夏的建立:

(1)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定都兴庆(今银川),建西夏。

(2)西夏与北宋议和:

1044年双方议和:

在交界处设置“榷场”,进行交易,维持了长时间的和平关系。

二、金灭辽河北宋

1、金建立:

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大金,定都会宁。

完颜阿骨打就是金太祖

2、金灭辽河北宋:

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军攻占北宋都城东京,掳走宋微宗、宋钦宗,北宋灭亡。

三、南宋偏安江南和岳飞抗金:

1、赵构在应天府称帝,重建宋朝,赵构就是宋高宗

2、南宋偏安江南:

面对金军的威胁,赵构渡过长江,以临安为都城,史称南宋。

3、岳飞抗金:

在抗金雄狮中,岳家军最突出。

(1)岳家军:

训练有素,纪律严明

(2)郾城之战:

岳家军以少胜多。

金军哀叹:

“撼山易,憾岳家军难”。

岳飞是抗金英雄

4、南宋与金的议和:

1141年,南宋与金议和:

南宋向金称臣,割地,纳银、绢,史称“绍兴”和议。

影响:

双方战事停息,经济都得到恢复和发展。

各族政权比较表:

名称

都城

民族

建立者

建立时间

灭亡时间

北宋

东京

赵匡胤

960年

1127年

南宋

临安

赵构

1127年

1276年

契丹(辽)

上京

契丹

耶律阿保机

916年

1125年

西夏

兴庆

党项

元昊

1038年

1227年

会宁

女真

完颜阿骨打

1115年

1234年

各政权议和带来的共同影响:

和好使双方边境相对稳定,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并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

第8课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的表现:

1、农业:

两宋时,水稻是南方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原产北方的小麦、粟、豆在南方扩大种植;棉花和茶叶是重要的经济作物。

2、手工业:

两宋时,南方成为我国手工业生产最繁荣的地区。

制瓷业、造船业、棉纺织业。

二、经济重心南移

1、南移原因:

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②、南方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③、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

2、两宋时,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南宋诗人陆游在一篇文章中说:

“朝廷在故都,实仰东南财赋。

”请回答:

(1)、“故都”指哪里,是今何处?

(答案:

东京。

今天河南开封)

(2)、国家财政收入依靠“东南财赋”说明了什么?

(答案:

江南经济发展,成为国家的经济重心所在,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依托)。

第9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

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尊推铁木真为“成吉思汗”,大蒙古国建立

2、成吉思汗治理大蒙古国:

实行军民合一的千户制,制度法律,设置最高行政和司法官,扩建防卫军,创造蒙古文字。

二、蒙古军灭西夏和金

1、蒙古灭西夏:

1227年,蒙古灭西夏

2、蒙古灭金:

窝阔台继位后,1234年,蒙、宋联合灭金,这一胜利对蒙古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三、忽必烈建元朝: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定都大都(今北京),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第十课元朝的统一

一、元灭南宋

1、南宋灭亡:

1276年元军攻占临安,南宋灭亡。

2、1279年元朝统一中国。

元朝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实现了大统一。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首领当皇帝的统一王朝(元朝)

文天祥是抗元英雄

二、行省制度(元朝的治国措施)

1政治上:

A在中央,设置中书省管理全国政务。

B在地方:

设立行中书省(行省)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管地方军事、行政、财政事务。

;c、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列岛和台湾及附属岛屿。

2、民族关系上:

(1)在中央增设宣政院,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和西藏的军政要务。

(2)在西藏设置宣慰使司作为西藏的地方行政机构,处理具体事务。

意义:

从元朝开始,西藏已正式纳入中央直接管辖下

(3)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人与汉族融合,被统称为汉人;形成信俸伊斯兰教的新民族——回族。

第11课宋元时期的城市生活

一、城市商业的繁荣(宋元时期,著名的商业都市有:

东京、临安、大都)

1、北宋东京:

有“夜市”和“晓市”。

成都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2、南宋临安:

市内的摊点场所,以“行”和“团”相称

3、元大都:

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说这里珍贵的货物最多

三、都市的生活

两宋时,人们娱乐的场所叫“瓦子”,南宋临安的园林称为“苑囿“”

四、宋词、元曲

1、豪放派的:

苏轼、辛弃疾,合称“苏辛”。

2、婉约派:

李清照

3、元曲:

包括散曲和杂剧。

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人,代表作《窦娥冤》,他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提名为世界文化名人。

元曲家:

王实甫,白朴、马致远。

第12课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隋唐时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2、北宋中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王祯对木活字印刷术有所创新。

3、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的意义:

对传播我国古代文化,保存古代典籍发挥了重要作用。

传播:

东传至朝鲜和日本,西传至欧洲。

欧洲直到1450年才开始用活字印刷的《圣经》。

二、指南针

1、战国时制成司南2、北宋时我国发明了指南针,并用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