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备课.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44032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备课.docx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备课.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备课.docx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备课

第四单元:

永恒的愿望

课题:

迈向和平的世界

1、携起手来,为了和平与安全

教学目标:

1、了解联合国的宗旨及联合国的组织结构。

2、知道安理会的职责。

3、知道中国是联合国的始创国和常任领事国之一。

4、知道在维和部队中我国战士所作出的贡献。

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搜集资料,了解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都发挥哪些作用。

2、教师就联合国的基本情况做一些专门准备。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

教师说明: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一战和二战的内容。

战争是不堪回首的,它带给人类和历史的创痛是巨大的,爱好和平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追求和平是全世界共同的主题。

经过人们的长期努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一个以和平、合作、安全为宗旨的国际组织应运而生。

”(教师板书课题)

2、阅读与讨论。

教师朗读教科书第10页上方的课文,然后让学生阅读下面阅读标识框中的文字,引导学生讨论并且给予适当的补充和说明。

3.探究与讨论。

阅读教科书第11页的内容,然后以自由发言的形式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中国参加过维和部队吗?

参与了哪些工作?

取得了哪些成就?

4、教师总结本课的学习,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搜集有关奥运会的资料。

 

2、相聚在五环旗下

教学目标

1、知道奥运会是为和平、团结、友谊、公正而举行的世界盛会。

2、知道五环旗的意义。

3、知道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教学准备

1、师生搜集奥运会匹克运动会有关和平等方面内容的照片、资料。

2、检查并且落实学生搜集资料的情况。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

教师出示五环旗,并提问学生:

“谁知道五环代表什么?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相聚在五环旗下》。

2、阅读与讨论。

教师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2~15页的内容,并根据教科书和课前搜集的资料,引导学生讨论。

要点:

你知道奥林匹克圣火代表什么吗?

在雅典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为什么要将橄榄枝花环送给各国运动员?

古代奥运会和现代奥运会都体现了一种什么追求?

你能发现奥运会的变化吗?

为什么说奥运会是国际大家庭的盛会?

3、思考与制作。

将学生分成小组,互相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并为宣传2008年北京奥运会制作一份小报。

4、展示与交流。

各个小组向全班展示自己设计的小报。

5、教师总结有关奥运会的知识,肯定学生的设计,布置家庭作业。

教学资源

有关“非典”时期的医护人员事迹,现在的小学生可能比较陌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向父母等长辈了解。

家庭作业

1、搜集有关红十字会和南丁格尔的资料。

2、向父母了解“非典”时期护士们的先进事迹。

3、闪光的红十字

教学目标

1、知道红十字会的宗旨和工作内容。

2、了解南丁格尔的事迹。

教学准备

搜集红十字会组织在国内、国际各种战争和自然灾害中所从事的救援及所起到的作用。

教学活动及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在追求和平的事业中,还有一个以维护人类和平、减少各种战争和灾难带给人们的痛苦为最高宗旨的组织,你知道它是什么组织吗?

2、阅读与交流。

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6页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讨论。

要点:

红十字会是一个什么组织?

红十字会的宗旨是什么?

你听说过红十字会组织做过哪些事情?

请举例说明。

教师可结合从广播、报纸、电视上了解到的情况启发学生,同时让学生展示更多的资料来说明红十字会是一个从事救护伤病员、救助难民、赈济灾民等人道主义救援活动的组织。

3、阅读与讨论。

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7页南丁格尔的事迹,引导学生以自由形式讨论。

要点:

南丁格尔的选择表明了什么?

他将伤病员的死亡率由50%下降到2.2%,靠的是什么?

为什么人们将她尊崇为民族英雄?

人们将她的生日定为“国际护士节”,永久地纪念她,这说明了什么?

南丁格尔的事迹中体现了什么精神?

告诉学生,中国也有南丁格尔奖,人们想那些在护士行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护士们颁发南丁格尔奖,以表达对她们的感激。

就在前几年,中国大地上十分流行“白衣天使”这一称呼,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引导学生讨论。

要点:

当整个国家面临突如其来的“非典”威胁时,中国千千万万普通的护士坚定地站在危险的第一线,面对生与死的考验,用自己的生命与健康,为度过危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人们感激她们,称呼他们为“白衣天使”。

4、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向家长了解法轮功的罪行。

第二课时

教学活动及过程

教师展示资料库

1、国际红十字会的诞生

“国际红十字协会”创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1919年,创始人是美国红十字会的以为领导人亨利·戴维逊。

亨利·戴维逊创建这个组织的起因是: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大部分地区处于一片混乱之中,经济凋敝,疫病横行,大批一贫如洗的难民在欧洲大陆四处流浪。

当时,没有几个国家设有卫生部,也没有组织大规模救济工作的真正的国际性机构。

有鉴于此,戴维逊于1919年召集了一次国际医学大会,倡议“把不同国家的红十字会联合起来,形成一个类似于国际联盟的组织,发起一个持久的和世界性的运动会来提高卫生水平,防止疾病和减轻痛苦”。

戴维逊的倡议立即得到响应,同年,国际红十字协会诞生了。

2、中国红十字会简史及其任务

1950年8月2日,中国红十字会召开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代表会议,协商改组事宜,并向政务院了汇报。

周恩来总理亲自审阅了报告,亲笔修改了会章,并于9月6日批准了章程和领导机构。

10月,改组后的中国红十字会在国际红十字会协会第21届理事会上当选为协会执行理事。

1952年,周恩来总理代表政府发表声明,承认1949年关于改善战地伤病员境遇等4项日内瓦公约。

同年7月,第18届国际红十字会承认中国红十字会是中国唯一合法的全国性红十字会,中国红十字会因而成为新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第一个恢复合法席位的团体。

截至1988年底,全国99%的地(市、洲、盟)和92%以上的县(市、旗)建立或恢复恶劣红十字会。

基层组织发展到15.6万个,红十字会员为1800万人。

第五单元:

地球真美丽

课题:

做一名地球卫士

1、地球属于谁

教学目标

1、学习简单的食物链知识。

2、初步了解物种灭绝的事实。

3、理解自然界不同事物之间普遍的相互依赖关系。

4、思考并且形成人类对自然界的正确态度。

教学准备

1、在课前,可以请全班或部分学生找一找有关动植物灭绝的资料(也包括本地区现在已经消失或濒危的动植物)。

2、教师准备一些有关动植物灭绝的资料。

3、教师应当联系本地区实际,找一找在本地区已经消失或者已经濒危的物种资料,并且了解导致其消失的原因。

第一课时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

“教师朗读教科书第50页的课文,然后说明:

课文中提到的同学们的感觉可能与大家相同,我自己也有相同的感觉,也很欣赏同学们的报告。

2、阅读与讨论。

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50页的课文,然后通过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讨论:

除了课文中提到的,还有哪些生命比人类在地球出现得更早?

怎样才算是“与其他生命友好相处“?

为什么说”尊重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就是爱护人类自己“?

(人类生存离不开良好的环境)

3、小组讨论。

教师朗读教科书第50页下方的“令人深思的数学”,并请学生结合第51页几个学生的疑问和感想。

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请学生参考教科书的内容,以及自己在课前所搜集到的资料、教师提供的有关资料等,交流有关动植物灭绝的情况。

教师在小组内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两种向全班介绍,在介绍时要说明该物种灭绝的原因。

并且鼓励以小组合作形式向全班介绍,如有人介绍该物种特点,有人说明其灭绝原因,同时,还有人模拟等。

教师要提醒学生,也许有些动植物在全世界还没有彻底灭绝,但已经逐渐减少,会走到这样的地步?

可以在全班介绍这样的动植物。

教师在小组讨论时巡视,适当协调各小组所选择的物种,尽量避免重复。

4、全班交流。

每个小组轮流向全班介绍。

教师也可以向全班做介绍,特别是有生态意识,使他们感受到这个问题离自己并不遥远。

教师对各个小组的介绍进行评价,并特别赞扬那些能够清楚说明物种灭绝原因的或者能够选择本地区实例的小组。

(1)全班讨论。

全班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应特别引导学生思考:

随着物种的消失和灭绝,会出现审美的情况?

人类会面临什么样的局面?

我们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

(2)教师简单小结本课内容,布置家庭作业。

资源

1、目前,多种科普读物中都有关于动植物灭绝的介绍,教师可以实现准备一些。

特别是在学生家庭藏书可能有限的地区,更应当在此方面多花洗些时间。

本课题资料库中提供的一些内容可供教师参考。

2、学生介绍的物种中,有的物种灭绝的原因可能与人类活动无关,比如恐龙。

教师应当允许这样的内容出现,只要指出或者说明其真正原因即可。

3、有关“怎样与其他生命友好相处”的讨论是开放式的,事实上,至今科学家和社会各界对这一问题都有各种不同的看法。

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承认多种不同的意见都有其合理性。

比如,学生可能会涉及人类要活下去,有时必须以其他生命作为代价——像作为食物,或者当其他生命危及自身安全时。

但教师要把握住并且让学生理解,生物的多样性是保持人类生存发展所必须的环境条件,因此必须尽可能地停止或者减少生物灭绝。

家庭作业

1、布置学生写一篇感想。

2、预习教科书第51页有关生物链的内容。

评价

1、对学生的小组介绍进行评价。

2、对学生所写的感想给予书面等级评价,并选择优秀的后面的课上向全班介绍。

第二课时

教学活动及课程

1、导入。

从家庭作业1中选择优秀者,由教学或者学生朗读。

2、阅读与探究。

教师提问学生:

“有没有听说过食物链?

什么教做食物链?

3、自由辩论。

4、教师小结本课内容,布置家庭作业。

注意事项

1、教师在食物链的讨论中要让学生充分的思考,除了教科书上展示的食物链以外,自然界还存在多种多样的食物链,它们彼此之间又存在着复杂的联系。

2、强调每一个物种都在特定的食物链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因此每个物种的消失都不是这个物种本身的事情,必然会队与他在一个食物中的其他物种产生影响。

3、在讨论害虫、益虫、害鸟、益鸟时,可以举例子,例如,20世纪50年代,人们为了粮食增产,消灭吃粮食的麻雀,结果大批果树减产——缺少了麻雀的捕食,虫害大增。

家庭作业

如果探究和辨论的时间较长,可以将教科书上“藏羚羊的守护神”的阅读活动作为家庭作业。

评价

观察学生在各项活动中的表现并做记录。

 

2、水的危机

教学目标

1、了解水质的不同标准,及其对于人类生活的具体意义。

2、进一步从宏伟和微观角度了解水资源的严峻现状。

3、在原有基础上提升珍惜和爱护水资源的态度。

4、能够自觉自愿地投入节约水的行动中。

教学准备

1、教师就中国七大水系的水质准备一些资料,尤其是关于污染程度和原因的。

2、教师就本地区水资源的现状做具体调查,以了解按照国家标准,本地区的水质属于哪个类别,便于在学习七大水系及水的质量标准时,帮助学生理解类别的实际意义。

3、准备一份较大的全国地图。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

可以以朗读“地球属于谁”第一课时的优秀作业开始,然后说明,今天主要讨论关于水的内容。

2、阅读与讨论。

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53页的照片和文字,通过提问和讨论,使学生充分理解这些照片和文字所表达的意义。

教师要传达给学生这样的信息,即水资源的危机不仅局限在某个地区或某个国家,而是整个地球和全人类都面临的危机。

3、小组探究。

将学生分成七个小组,每个小组各代表教科书第54页的七大水系显示图中的一各水系。

然后各小组分别研究自己的水系,参与显示图下方的标准和全国地图,明确该水系的状况,准备向全班做介绍。

教师强调,介绍时要能够详细具体地加以说明。

例如:

我是海河,发源与太行山和燕山,流入渤海,在我地流域中,有许多重要的城市,像首都北京、直辖市天津、石家庄……一共有25座!

可是今天,在我的整个流域中,之有3.1%是洁净的I类水,10.7%是Ⅱ类水,7.7%是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