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大江中学届高三高考考前辅导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438181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7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大江中学届高三高考考前辅导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苏省大江中学届高三高考考前辅导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苏省大江中学届高三高考考前辅导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江苏省大江中学届高三高考考前辅导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江苏省大江中学届高三高考考前辅导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大江中学届高三高考考前辅导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江苏省大江中学届高三高考考前辅导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大江中学届高三高考考前辅导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大江中学届高三高考考前辅导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

物质、运动、规律、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动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

辩证法<

联系、发展、矛盾、辩证的否定观>

抓体系认识论<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人民群众、价值、价值观、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实现人生价值)。

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决定作用;

《哲学生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的观点);

易混易错点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两个事物都是联系的;

“点面结合”体现的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的辩证统一,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认识的途径(实践、读书)≠认识的源泉(实践);

科学理论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决定作用;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二、政治解题思路与技巧

(一)解读材料要充分

1.图表型材料:

表头、注解、数据、比较、关系、趋势

2.文字型材料:

“主、谓、宾”与“句、冒、分”

3.混合型材料:

注意寻找材料之间或图表之间的关系,如“原因——结果”、“今昔、国别或地区对比”、“问题——举措”等。

(二)回答问题有章法

1.关于设问的解读

要抓住设问中包含的信息点:

“用什么知识”(哪一模块?

哪块儿知识?

哪个知识点?

)、“针对什么问题”“回答什么”(现象和问题、原因和依据、意义和影响、措施和建议、评析和认识,以及“合理性”、“可行性”、“必然性”等作答要求。

2.几类典型问题的思路

回答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切不可生搬硬套。

但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我们也能总结一些基本的套路。

▲选择题解题技巧

“七不选”

(1)题肢本身表述错误者不选(逆向选择题除外)(先看答案,先排除错误的选项,再看题目和材料)。

(排谬法)

(2)题肢与题干要求不相符者不选(抓住题目的关键词,抓住中心意思排除干扰项)。

(排异法)

(3)题肢和题干矛盾者不选(筛选正确的题肢)。

(4)题肢与题干相重复者不选(读透题干问的方向及侧重点)。

(排重法)

(5)正误相混者,即题肢中既有正确的部分也有不正确的部分,不选(仔细读完题肢,小心陷阱)。

(排乱法)

(6)反向选择题中正确者不选(认真审题)。

(7)题干要求单一者(如带有核心、根本、关键、最主要、中心等字眼),有些题肢即使能在题干中得到体现,但如果不符合题干单一性的要求,也不能选。

例:

近年来,“山寨文化”借其草根性、民间性、自发性受到追捧。

然而,一些不健康文化也借山寨之名无限放大。

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市场越活跃,越需要加强管理和引导

②要大力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③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排乱法前对后错)

④创新是文化发展的源泉(排谬法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A)

漫画选择题

四看:

看标题;

看画面;

看文字;

看夸张之处

三连:

画画相连;

画话相连,画书相连。

二排:

排除“单打一”;

排除“眉毛胡子一把抓”两种错误的做法。

一透:

透过现象看本质(漫画主旨)

漫画《顾“钱”不顾后》告诫我们

A.要正确处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

B.要坚持唯物辩证法(答案B)

C.要强调矛盾统一性

D.要认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简析题解题技巧(先梳后理、先理后实、先死后实)

(一)认真审题时注意获取、理解、提炼、整合信息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的要求和考查意图

试题立意:

试题要考的主题

试题提供的信息试题情景:

根据试题立意选择的相应的材料

(审题)试题设问:

对被试者所需回答内容的具体规定

先读材料:

明确材料的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

具体的审题步骤再读设问:

明确原理的范围、回答的指向

(读、找)再读材料:

在仔细阅读情景材料的基础上,弄清材料包含哪几层意思,有的可能有一层,有的可能有多层,然后归纳出各层意思所揭示的中心意旨;

是要明确题目的设问角度。

(二)找依据。

在审题的过程中,要从材料中“折射”出理论依据,即课本在这个问题上所运用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

(三)用课本所讲的理论依据简明扼要地分析、说明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精确地组织答案。

具体要求是:

观点原理要准确,紧扣题意来表达,事理交融要点齐、扼要、简洁、层次分明。

具体解题方法:

1、“图表题”类

(1)看全:

一看标题,表格名称中的相同、相近或相关联的中心词,往往就是本题所要分析的主要问题;

二看内容,看时要有“两比较”,即“横向比较”(通常比差距)、“纵向比较”(通常比变化);

不同表格之间的关系。

是因果关系?

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等等。

这可能也会是后面的设问要求回答的问题;

三看注释。

(2)三注意:

①注意现象与本质的统一。

对于“材料(图表)说明了什么现象?

”这类问题,要扣住指定的材料或图表(含注)作答;

答案不仅写出图表表明的现象(即将图表语言转换成文字语言),还应指出这一现象所包含的本质性问题,准确还原出相关知识点。

即要注意“升华”②注意原理与材料的统一。

如:

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③材料与材料间的联系对于“表格(材料)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类问题,要注意不能仅仅在显性信息的层面上揭示其关系,还应进行概括,上升到本质、制度或理论的高度。

此外,我们平时所涉及到的此类问题,基本上是一种因果关系,但也不能教条化、定式化,要因题而异。

2、“为什么”类

试题直指课本体系与时政中的理论依据、性质、地位、意义、现状等内容。

须特别注意抓准角度,抓全层次!

3、“意义”类

一般包括课本体系与时政中的“经济意义、政治意义、文化意义”三个部分。

注意区分设问角度,从角度和材料出发链接有关知识体系,综合运用知识多角度阐述意义。

4、“怎么样”类

主要考查综合概括能力。

作答时要注意行为主体的多样性、知识运用的综合性和思维的拓展性。

5、“体现---哲学道理”类

考查对基础知识、基本观点的掌握情况,考查有针对性地调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题时,首先要锁定好题干限定角度,然后根据材料中的表述语,一一对应分析,做到理论联系材料实际。

6、“评析”类

考查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辩证思维的能力。

要了解题目到底包含几层意思,以课本理论为依据,对其观点分别加以回答。

要求围绕特定知识紧扣辨题多角度辩证分析,重在知识点的还原。

“评析”离不开辩证的否定,肯定时,简要写出课本理论依据;

否定时,补全相关要素。

“评析”需要总体评价,包括点评辨题实质和表态等。

▲综合探究题解题技巧

1、归纳:

对所探究的材料作横向分析,纵向分析,比较分析,趋势分析,抓标题、指标、注解,注意分总结合,运用好概念化语言。

对数据的意义和影响的分析:

用好课本体系与时政中的“经济意义、政治意义”。

2、对探究中出现的观点进行综合评析:

题目要素----多角度辩证分析+3W

3、对探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措施:

材料中的要素----时政语言+课本体系+主体

4、对探究中发现的做法作“体现---哲学道理”的思考:

锁定角度--------要素含义----有关哲理----联系分析(综合性)。

5、结合自身实际,从时间和空间、横向和纵向上谈“青年学生怎么办”:

从实际出发,立足实践,坚持矛盾分析方法,设计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注意试题开放性、综合性的要求。

多想想平时班级学校活动的一些形式.

三、时政热点简析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经济角度——消费相关知识、公平相关知识、财政相关知识、全面小康和科学发展观相关知识。

2.政治角度——国体相关知识、政府相关知识、中国共产党相关知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3.文化角度——文化作用相关知识、精神文明建设相关知识。

4.生活与哲学——整体与部分的统一、发展观点看问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建设美丽中国

1.经济角度——消费相关知识、企业经营相关知识、全面小康与科学发展观相关知识。

2.政治角度——国体相关知识、政府相关知识、中国共产党相关知识。

3.文化生活——文化作用相关知识、精神文明建设相关知识。

4.生活与哲学——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关知识、真理相关知识、唯物辩证法相关知识、联系和发展相关知识、价值观知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三)中国梦

1.经济角度——公平相关知识、全面小康与科学发展观相关知识。

3.文化角度——文化作用相关知识、民族精神相关知识、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相关知识。

4.生活与哲学——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关知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价值观相关知识。

四、2013高考中要注意的时政热点问题

提醒要求:

1.要认真研读这些参考答案!

想一想:

这些答案来自哪里;

从设问出发,为什么会是这些答案?

对这些答案,能否浓缩成基本观点或关键字加以概括?

对这些答案,能否在理解基础上加以记忆?

2.想一想:

这些答案还可以用来回答另外一些什么题目?

或者说,针对一些变化题、一些新颖设问,能否使用这些答案中一些元素或答题思路,加以解答?

3.切忌“死背”需要理解运用!

切忌轻视,需要思考关注!

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

2013年1月我国多地雾霾天气造成严重大气污染,这样就使PM2.5(细颗粒物)这个大家原本很陌生的专有名词迅速成为社会热词。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过年放鞭炮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它承载着亲人团聚的幸福。

是“中国年”年年必不可缺少的元素。

但2013年1月由于多地雾霾天气的出现,许多地方出台政策禁止或减少燃放烟花炮竹,这就使年味淡了一些,于是很多人在“要民俗要年味”还是“要蓝天要健康”上产生了纠结心理。

材料二  PM2.5对环境对人体健康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中国政府绝不靠牺牲环境和人民身体健康换取经济增长。

2012年PM2.5检测项目首次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

并指出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PM2.5)等项目监测,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

与之相适应的是政府工作报告中经济增长目标也定在7.5%。

201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继续把经济增长目标定在7.5%。

这进一步彰显了中国政府减缓经济增速以提升发展品质的决心,也进一步彰显出中国政府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

材料三2013年“两会”期间,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呼吁国家加快修订大气污染等方面的法律,加大治理环境的力度。

但也有代表指出,目前治理环境污染还存在许多困难和压力,做好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谈谈你对中国人过年纠结心里的认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意识活动的特点分析我国政府这样做的道理。

并就如何处理好“民俗年味”与“蓝天健康”的关系提两条方法论建议。

⑶结合材料,运用宏观调控的有关知识,分析政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依据并为政府解决这一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⑷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在改善环境、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公民所起的作用。

⑸结合材料三,请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上述困难和压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6分

(2)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013年预期经济增长目标定为7.5%,为今年经济增长制定了目标和计划。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中国政府减缓经济增速以提升发展品质的决心体现了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这也是对经济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为未来经济建设提出的规划,体现了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

(8分)

①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和创新的思维方法。

“民俗年味”中的一些积极的,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优秀的习俗要保持。

但对于不适应时代发展,给环境带来污染的习俗要坚决剔除,创新传承年文化的方式,做到既要传承春节文化又要保护环境。

②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借鉴先行先试地区处理二者关系的一些共同的经验和方法,又要和本地的实际相结合,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分)

①部分消费者没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②部分企业没有真正确立起科学发展观。

③国家宏观调控的力度不大,执法力度不强。

④经济发展方式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

⑤市场存在固有的弊端和局限。

(答出三点得6分)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舌尖上的浪费

200O亿元,是中国人一年在餐桌上浪费掉的粮食价值;

2亿人,是一年倒掉的食物可以解决口粮的人数。

“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令人痛心。

舌尖上的节约

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

所谓光盘,就是吃光你盘子中的食物。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从今天开始,做个“光盘族”吧!

“今天不剩饭,从我做起,我是“光盘”!

舌尖上的中国

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火了。

精致的画面,快速、跳跃的剪辑,以及充满悬念的叙述方式,将中国视角、民族风格、世界胸襟融合,加上国际化的创作,使得它成为一个“代表中国纪录片当下创作、创新、发展的新标杆。

”《舌尖上的中国》把“吃,还原到了家度、乡村、社群、邻里关系,还原到了传统,还原到了人最本真的生活状态之中,从而表现中国饮食的文化内涵,这是它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l)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舌尖上的中国》受到观众热捧的原因。

(2)结合材料,简述针对“舌尖上的浪费”现象,人们开展“光盘”行动,是如何体现意识的能动作用的。

(3)结合材料“舌尖上的浪费和舌尖上的节约”,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4)有同学认为“遏制舌尖上的浪费责任在普通民众”,运用公民和政府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1)①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舌尖上的中国》受到热捧的原因之一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3分)。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新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舌尖上的中国》满足了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3分)。

③正确处理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舌尖上的中国》,对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3分)。

④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舌尖上的中国》吸收和借鉴了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实现了民族文化与世界风格的有机融合(3分)。

⑷①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1分)遏制舌尖上的浪费需要群众正确行使公民的权利,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1分)加强对政府公职人员公款吃喝的监督。

(1分)因此说遏制舌尖上的浪费,普通民众人人有责,是正确的。

②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需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2分)在遏制舌尖上的浪费中要起表率作用,题中观点没有认识到政府工作人员在遏制浪费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因此是片面的。

(1分)

深化改革

材料一 根据党中央部署,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反复比较论证,形成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草案)》。

根据党的建议,国务院十八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审议通过后精心组织实施。

材料二 政府职能转变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微观事务管理,该取消的取消、该下放的下放、该整合的整合,加快形成权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法治保障的国务院机构职能体系,真正做到该管的管住管好,不该管的不管不干预,切实提高政府管理科学化水平。

材料三 现行行政体制仍存在许多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地方,国务院部门在职能定位、机构设置、职责分工、运行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职能越位缺位、行政效能不够高、不作为乱作为等,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完善制度机制特别是职能转变加以解决。

⑴材料一体现了政治生活的什么道理?

⑵结合材料二分析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经济意义。

⑶运用“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的知识,结合材料三分析推进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必要性。

(1)概括材料包含的经济信息。

并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促进社会公平措施。

材料二2013年02月05日 

,国务院批转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的战略部署,要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优化收入分配结构,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扎实基础。

(2)分析我国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社会公平的经济原因。

(2)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密切联系。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扩大内需,刺激消费;

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有利于提高效率,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要根据中共十八大精神,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

据此,要充分认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在行政体制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要坚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成熟先行;

以职能转变为核心;

继续简政放权,处理好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推进机构改革、完善制度机制、提高行政效能,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2)用唯物辩证法的道理分析中央对国务院机构改革的要求的正确性。

走和平发展道路

十八大报告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坚持和平发展。

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通过深化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

1.什么是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见教材P109)

2.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

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选择。

③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有利于建立国际新秩序,构建和谐世界。

④有利于为我国创造良好的国家环境,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3.中国怎样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①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

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②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通过自身努力和自主创新,大力发展经济、科技等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③必须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材料一 “十一五”期间我国GDP、财政收入、居民收入增长情况

材料二:

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

这是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报告强调,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1)描述材料一中存在的问题并说明其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

(2)运用劳动、生产与经营的知识谈谈如何促进居民倍增计划的落实?

(1)①财政收入增长过快,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低于财政收入和GDP增速,说明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比重偏低,分配政策不合理。

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不利于提高居民消费数量和质量,不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不利于拉动相关产业发展,从而不利于扩大内需,不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2)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③实施积极就业政策,扩大就业,从而增加收入。

④拓宽居民投资理财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新型城镇化建设

1.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谈谈如何又好又快地推动我国城镇化建设。

①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③加强宏观调控,发挥财政作用,着力解决城镇化过程中伴随产生的就业等民生问题。

2.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简要说明大力推进城镇化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

大力推进城镇化,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和投资,优化我国需求结构。

有利于推进第二,第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有利于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调整我国就业结构。

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城乡发展,优化城乡和区域结构,2分(答3点给6分)

3.推进城镇化对我国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

积极影响:

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收入。

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

有利于发展第二、三产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消极影响:

大量农村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向城镇聚集,可能影响农村经济发展,也会给城市的资源、环境和基础设施等带来巨大压力。

4.从经济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