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昆虫学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435783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昆虫学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农业昆虫学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农业昆虫学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农业昆虫学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农业昆虫学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昆虫学Word下载.docx

《农业昆虫学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昆虫学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昆虫学Word下载.docx

抗性(Resistance)、主要害虫再猖獗(Resurgence)、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原因:

抗性、天敌被杀伤)。

、残毒(Residue)。

“3致”:

致畸、致残、致癌。

潜所诱杀:

利用不少害虫具有选择特殊性环境潜伏的习性,也能诱杀害虫。

系统调查:

在害虫的发生期,每隔一定的时间,如5d或一星期等,做一次田间调查。

系统调查通常是定田或定点进行,根据需要可以是全年也可以是某个重要阶段,以便系统了解害虫在田间的动态。

IPM:

根据生态学的原理和经济学的原则,选取最优化的技术组配方案把有害生物种群数量较长期地稳定在经济损害水平以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不全周期型:

全年孤雌生殖,不发生有性世代。

简答题

害虫包括:

有害昆虫和螨类

农业昆虫学的任务:

维护生态平衡,控制害虫种群,防止虫灾的发生或作答限度地减少虫灾的损失;

在保护环境·

促进农业生产持续性发展的同时,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一求得最大社会·

经济效益。

虫源包括:

本地虫源和外地虫源

害虫的防治目标:

通过对害虫种群的合理治理来防止虫灾的发生。

四、虫灾的防治途径有两条:

1、阻断跟随链防止入侵:

害虫和作物的关系是长期协同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食物链关系,由此产生了跟随现象。

阻断这一跟随链防止害虫入侵是害虫防治的重要途径:

如植物检疫、套袋技术、纱网隔离、驱避剂等。

2.生态控制:

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对害虫种群实施生态控制。

采用农业技术、生物技术、物理技术、化学技术等直接杀死害虫或改造、控制害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

最大限度地创造有利于植物生长的环境,最大限度地恶化害虫生存和种群发展的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将害虫种群数量控制在允许水平以下。

害虫防治的主要方法

五种方法:

P12

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机械

害虫在田间的分布常见有几种?

答:

随机分布。

核心分布。

嵌纹分布。

田间调查常见的取样方法有哪几种?

答:

五点式.对角线式·

棋盘式·

“Z”字式·

平行线式

昆虫的田间分布及对应的调查取样方法。

随机分布——五点式·

对角线式

核心分布——棋盘式·

嵌纹分布——“Z”字式

水稻害虫

1.水稻螟虫在云南省发生的独特之处

水稻螟虫

全省三化螟、二化螟、大螟普遍发生。

独特之处:

①海拔1600米以下,年平均气温18℃以上的地区,以三化螟为主。

②海拔1600—2000米,年平均气温15—18℃的温凉地区,二、三化螟混合发生。

③大螟广泛分布

 

2.三化螟的取食特点

食性:

单食性,仅取食(危害)水稻,个别报道可取食野生稻。

危害方式:

以幼虫钻蛀稻株,取食稻茎内壁(可以穿节为害),叶鞘组织、稻苞。

危害特点:

(其中a、b两点不同于其他稻螟)

a.取食茎内白色幼嫩组织,穗苞内的花粉和柱头、基本上不吃有叶绿素部分。

b.幼虫蛀入后大量取食前必先在叶和茎节间的适当部位作“环状切割”,咬断大部分维管束,称为断环,致使稻株上部萎蔫

c.幼虫可以转株为害。

3.为什么可以利用排灌水来防治二化螟?

二化螟以4-6龄幼虫在稻桩、稻草、茭白、野茭白、三菱草及杂草中越冬。

灌水可以将其淹死。

其次,蛹期生理转化旺盛,耗氧量大,灌水淹没,会引起蛹大量死亡,可利用这一点,在幼虫即将化蛹时,结合水稻生长需要,先排水降低水位,使幼虫在稻株基部化蛹,然后在灌水3-4天,越冬代淹水10天,可使大部分蛹淹死。

4水稻螟虫的预测预报公式

.预测方法

1)异地预测:

全国范围类,甚至国际合作进行;

预测迁出区和迁入区的虫情。

2)预测发生期:

成虫始盛期=田间化蛹率达16%的日期+当代蛹历期

成虫高峰期=田间化蛹率达50%的日期+当代蛹历期

卵的孵化始盛期=成虫始盛期+产卵前期+卵历期

卵的孵化高峰期=成虫高峰期+产卵前期+卵历期(最佳施药的时期)

卵的孵化高峰期=化蛹率达50%的日期+当代蛹历期+产卵前期+卵历期

5.飞虱为什么会出现长翅和短翅型?

翅型分化:

飞虱成虫有长翅型、短翅型之分(多型现象)。

原因:

内因——内分泌激素;

外因——食物(营养)、气候条件、虫口密度;

因此,营养条件好、气候条件适宜(气温高、湿度大)、虫口密度小,短翅型成虫数量增加;

反之,则长翅型成虫数量增加。

短翅型也称定居型或繁殖型,不能飞,只能爬、跳,但繁殖力大,寿命长。

短翅型数量增多,是造成严重为害的预兆;

长翅型能飞(迁飞型)、善跳,但产卵量少,长翅型成虫的发生,说明飞虱将大量迁移。

小麦害虫

麦芽传毒能力:

种类

危害部位

温湿度

传毒

二叉蚜

主要分布于麦株下部叶片背面

畏阳光,喜干旱耐低温

传毒(小麦黄矮病)能力最强

麦长管蚜

特嗜穗部:

故又称“小麦穗蚜”

喜光照、潮湿、

无网长管蚜

主要为害叶片,常分布于麦株中下部

最不耐高温

禾缢管蚜

嗜食茎杆和叶鞘

喜湿畏光,

传毒能力(小麦黄矮病)最弱

地下害虫

地下害虫发生为害的特点

1、种类多

常发性地下害虫的主要有地老虎类、蛴螬类、蝼蛄类、蟋蟀类、金针虫类、种蝇类、白蚁类,此外,象甲、拟步甲、天牛、根粉蚧、地粉蚧、枇杷蚁粉蚧、根蝽和根蚜等也时常发生。

2、食性复杂

地下害虫为害粮食作物、棉花、油料作物、蔬菜、糖料作物、中草药、牧草、花卉、草坪等多种植物;

同时,也是果树和重要害虫。

3、分布广

遍及我国各地,从南到北、从高山到沿海均有分布。

另外,相对地,北方金针虫类发生重;

南方地老虎类发生重。

4、危害时期集中

主要发生在旱地作物,以春、秋两季发生较重。

5、隐蔽危害

在土壤中不易及时发现。

小地老虎幼虫取食特点:

6龄(少数7—8龄)。

3龄前常栖息在植株的心叶、叶背,昼夜活动取食,咬成许多缺刻或小孔。

被害心叶展开后呈窗纸状孔或排孔。

3龄后扩散,白天潜伏在浅土中,夜间出来取食,3龄后幼虫有假死性和自相残杀性;

一遇惊动,就缩成环形。

4龄以上幼虫多将植株茎基部咬断,将苗拖入土中或土块缝中继续取食。

5—6龄进入暴食期,其食量占整个幼虫期的91.2%,每头一夜可交断幼苗3—5株,造成大量缺苗断垄。

当食料不足时,幼虫还可迁移为害。

小地老虎越冬迁飞:

a、在北纬330左右以北地区,未发现越冬虫源;

目前已经确认,小地老虎具有长

距离迁飞的特性,其虫源可能为迁飞而来。

b、北纬330以南到南岭以北地区,一般以幼虫和蛹在土中越冬,或成虫在草堆,屋草,甚至石头下越冬。

c、在南岭以南地区或在冬暖(1月份平均温度为8℃)的地区,可终年繁殖为害。

东方蝼蛄的重要习性:

多数均是昼伏夜出,晚9—11时为活动取食高峰。

主要习性是:

趋光性,强烈,趋化性、趋粪性、趋湿性。

产卵习性,喜在湿性的地方产卵。

蔬菜害虫

小菜蛾危害特点

寄主:

以十字花科植物为主,也可取食番茄、马铃薯、某些花卉等。

方式:

幼虫危害叶片。

1和2龄幼虫可钻蛀入叶片组织,潜食叶肉,残留表皮,

形成透明斑快,农民称为“开天窗”。

3—4龄幼虫将叶片咬成孔洞和缺刻(4龄

暴食期,占总食量的80%左右),严重时叶片被吃成网状仅留叶脉。

严重时菜叶

被吃成网状,降低品质和食用价值。

在蔬菜苗期为害,常集中心叶危害。

分析小菜蛾从20世纪70年代上升为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的原因:

1、十字花科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食物充足。

2、化学杀虫剂的大量使用,杀伤天敌,抗性的产生(是蔬菜害虫抗药性发展最快的害虫之一,也是目前在大田对微生物农药产生抗性的唯一害虫)。

3、小菜蛾本身的繁殖能力高以及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如对食物的要求极低、抗寒能力强)。

菜粉蝶危害特点

寄主:

主要(偏嗜)是十字花科植物,在缺乏十字花科寄主时,可为害白花菜科、百合科、金莲花科等9科35种植物。

方式:

初龄幼虫在叶背啃食叶肉,残留表皮成透明小孔,三龄后将叶咬成孔洞和缺刻,严重时将叶片全部吃光,造成的伤口可引起软腐病的侵染和流行;

影响产量和质量。

美洲斑潜蝇与南美斑潜蝇危害特点

美洲班潜蝇产卵于寄主植物叶的上表皮下,幼虫取食叶片正面叶肉,形成先细后宽的蛇形弯曲或蛇形盘绕虫道,其内有交替排列整齐的黑色虫粪,老虫道后期呈棕色的干斑块区,一般1虫1道,1头老熟幼虫1天可潜食3cm左右。

老熟幼虫从潜道顶端破孔钻出.在叶正面或坠落入土化蛹。

南美斑潜蝇则在叶的上、下表皮下均可产卵,幼虫主要取食背面叶肉,多从主脉基部开始危害,形成弯曲较宽(1.5-2mm)的虫道,虫道沿叶脉伸展,但不受叶脉限制,可若干虫道连成一片形成取食斑,后期变枯黄。

老熟幼虫绝大多数从叶背面钻出,在叶背或坠落入土化蛹,偶尔也有个别虫在潜道内化蛹。

两种斑潜蝇成虫危害基本相似,在叶片正面取食和产卵,刺伤叶片细胞,形成针尖大小的近圆形刺伤“孔”,造成危害。

“孔”初期呈浅绿色,后变白,肉眼可见。

幼虫和成虫的危害可导致幼苗全株死亡,造成缺苗断垄;

成株受害,可加速叶片脱落,引起果实日灼,造成减产。

幼虫和成虫通过取食还可传播病害,特别是传播某些病毒病,降低花卉观赏价值和叶菜类食用价值。

一、农业昆虫学的任务:

维护生态平衡,控制害虫种群,防止虫灾的发生或最大限度的减少虫灾的损失;

在保护环境、促进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同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以求得最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虫害发生的条件有两:

1、虫源和入侵

虫源:

本地虫源、外地迁入虫源

2、适宜害虫生存和种群发展的环境条件(生态条件):

食物(适宜、足够的食物、害虫发生期与作物危险期吻合度)

适宜的气候条件和其他生态条件(如天敌等)

三、害虫防治的主要方法五种方法:

植物检疫、农业防治(P15)、生物防治(P18)、化学防治、物理机械防治法。

农业防治P15

(一)农业防治理论基础

理论基础:

农业害虫是以农作物为中心的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其它任何组成部分的变动都会直接影响害虫的种群数量的变动。

如:

环境条件对害虫不利就可以抑制害虫的发生发展,避免或减轻虫害,相反就会增加害虫的危害性;

又如:

农作物本身是害虫的一个主要生存条件,而耕作制度、农业技术措施的变动,不仅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并且也影响其它环境条件如土壤、田间小气候、害虫的天敌消长等,从而又直接或间接地对害虫的发生消长有所影响。

因此,深入掌握耕作制度、栽培管理等农业技术措施与害虫消长关系的规律,就有可能保证在丰产的前提下,改进耕作、栽培技术措施,抑制害虫的来源,压低害虫基数;

或改变环境条件,使其不利于害虫而有利于作物,提高作物抗虫和耐虫能力,减轻为害损失;

或通过影响害虫天敌控制害虫种群数量;

或通过农业技术改变害虫的生活条件和机械杀伤及时消灭害虫在大量发生为害以前,从而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保持在不足以造成经济为害的水平。

农业防治优缺点

优点:

1.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农业防治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结合必要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进行,不需要增加额外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因此易于被群众所接受,防治规模大:

试验一旦证明某种措施有效且结合农业生产过程进行,往往比较容易被群众接受并大面积推广。

2.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农业防治法对其他生物和环境的破坏作用最小,基本不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

3.对害虫的发生具有预防作用,符合植物保护工作方针利用农业防治法防治害虫,大多是从预防的角度出发,加之措施多样化,能从多个方面对害虫的发生起到抑制作用。

缺点:

1.有些防治措施与丰产要求有矛盾,或与耕作制度有矛盾。

2.一些农业防治法所采用的具体措施地域性、季节性比较强,限制了其大面积推广;

3.农业防治措施的防虫效果表现缓慢或不十分明显,特别是在害虫大发生时往往不能及时解决问题。

(害虫)生物防治法P18

(二)生物防治的生物学基础

理论基础(依据):

(P19)在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以多种形式生存和繁衍,但每种生物与其他生物之间总有着各种联系和制约,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食物链的联系。

食物链是农田系统的基本单元,食物网和生物群落是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生物间的相互依存和制约关系,就在食物链、食物网和生物群落中发生演替。

在农田系统中,作物、害虫、天敌组成了食物链中紧密联系的3个环节,其中任何一个发生变化,必然引起其他环节的变化。

因此,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分析害虫种群与天敌种群的相互关系,人为地予以加强天敌数量,从而控制害虫种群数量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

四、害虫综合治理的3个基本观点:

p26

1、生态学观点:

害虫综合防治以生态学原理为依据,根据害虫种群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各种可能的防治措施,将害虫控制在一定水平以下,维护生态平衡,同时使农业生态系统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2、经济学观点:

重视防治成本与收益之间的研究,以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3、社会学观点:

重视各种防治措施对环境的影响,把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保障人类的健康。

害虫综合治理的特点:

p26——27

1、允许害虫在经济损害水平以下继续存在。

2、以生态系统为管理单位。

3、充分利用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

4、强调各种防治措施的优化组合。

5、提倡多学科协作攻关。

五、田间调查常用取样方法P8—P9

1、取样单位

2、取样数量

3、取样方法:

五点式、棋盘式、对角线式、“z”字形式和平行线式等。

不同害虫分布类型取样方法不同:

随机分布:

五点式、对角线式取样。

核心分布:

棋盘式、平行线式。

嵌纹分布:

“z”字形式。

序贯抽样:

P9

六、玉米虫害

(1)玉米螟危害的3个集中时期(玉米不同生育期为害状):

玉米心叶期(喇叭口期):

初孵幼虫啃食心叶肉,留下表皮使叶面呈现许多细碎的半透明斑,通称"

花叶"

,后将纵卷的心叶蛀穿,心叶展开后,形成整齐的横排圆孔“排孔”,4龄后蛀食茎杆。

玉米穗期:

幼虫先取食雄花,雄穗抽出后,即转移钻蛀雄穗柄,易造成风折,使雄穗呈黄白色枯死。

雌穗膨大抽丝期:

取食嫩穗的花丝、穗轴,虫龄大后直接咬食乳熟的籽粒,并引起霉烂。

有研究指出,玉米心叶期被害对产量影响最为严重。

(2)玉米螟在我国的2个优势种而哪个是优势种?

而抗玉米螟的是哪几种?

中国常发生两种:

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rmacalis(Guenee)(我国优势种)

欧洲玉米螟Ostrinia.nubilalis(Hü

bner)国内仅分布于西北新疆等地;

国外欧洲、北美等。

(3)薯类害虫(甘薯小象甲)

危害寄主:

为害甘薯、野牵牛、砂藤、蕹菜等旋花科植物;

但仅能在甘薯、砂藤等植物上完成生活史。

成虫和幼虫均能为害,以幼虫危害为主;

幼虫蛀食粗蔓和薯块形成隧道;

成虫咬食茎(老蔓)、叶、幼芽、露土薯块和贮藏薯块,影响生长,并易引起病害,使受害薯块发生恶臭和苦味,不能食用或饲用。

甘薯产区因此虫为害,薯块损失达5~20%,严重的达30%以上。

习性与越冬:

越冬主要以成虫在田间(虫薯、藤头和藤蔓里)和贮藏虫薯块中及茎、叶、土缝、杂草、岩石等隐蔽处越冬;

幼虫和蛹也能在薯块中越冬。

在南方温暖的地区(如广东、福建等),冬季可继续繁殖。

习性成虫飞翔力弱,怕直射日光,有假死性。

卵多散产在薯块的皮层下,其次是较粗的薯蔓(老蔓)上,产卵孔(产卵前在寄主上咬一深口,产1—3粒卵于其中(多数1粒:

散产),然后分泌黄褐色胶质物,封住产卵孔)口一般盖有胶质物,每雌约产卵30~200粒。

幼虫幼虫期都在薯块或藤头内生活,薯块内部被幼虫蛀食成不定形的弯曲隧道,隧道内充满虫粪,由于伤口诱致病菌侵入,使受害薯块发生恶臭和苦味;

老熟幼虫在隧道末端近表层处化蛹。

发生条件:

此虫在气候温暖、土壤粘重、缺乏有机质、干燥而带酸性土壤、栽培管理粗放、连作等条件下发生较重。

七、烟草害虫

(1)烟草蛀茎蛾(烟农称之为“大脖子虫”)

危害寄主烟草(现在知该虫危害烟草)。

方式幼虫沿叶脉、嫩茎蛀食:

蛀食叶肉留上下表皮,有潜痕;

蛀食叶脉,使叶片出现畸形、肥厚、皱缩或扭曲状;

蛀食嫩茎或侧芽,受害处肿大形成虫瘿,俗称“大脖子”。

烟株受害后生长停滞,植株矮小,顶叶簇生,叶片小而肥厚,严重受害时整株烟枯死,严重影响烟叶的产量和品质。

(2)烟草潜叶蛾

越冬该虫无严格滞育现象,只要温湿度、食料条件适合,冬季也能继续正常取食、发育。

在我国南方此虫的各种虫态均能越冬,但以幼虫为主,在田间残留薯块、落叶间、烟茬、茄茬和地边烟秸堆中过冬。

室内主要薯块或墙缝中越冬。

1月份0℃等温线为其能否越冬的分界线。

北方蛹在烟残株、烟地和墙缝(挂晒烟)内越冬

(3)烟蚜

烟蚜在云南省的生活情况:

西南烟区(我省属之)和南方烟区为不全周期型:

烟蚜终年以孤雌胎生的方式繁殖,未发现雄性蚜。

如云南烟区气候温和,烟蚜全年以孤雌胎生蚜在烟草、油菜和十字花科蔬菜上转移为害,不发生有性世代,无明显的越冬滞育现象,每年发生19-23代。

油菜和十字花科蔬菜(冬季)油菜收后(3月下旬—4月上旬)烟株上

9月烟草收割后

烟地(秋季)烟田(5月份)

云南烟区烟蚜防治应抓住四个时期:

(云南烟区)

1防治油菜和十字花科蔬菜(春季在蔬菜上的高峰期)上的蚜虫,减少虫源。

2烟苗期防治,防止其入大田地。

3大田初期发现,及时防治,防止蔓延。

4、云南烟区烟蚜的种群数量6月底或7月初达到防治指标(单峰型),防治对策是化学防治加打顶抹叉加保护天敌。

储粮害虫

储粮害虫的特点及防治原则?

仓库害虫的特点

1.几乎所有环境因子均可人为控制:

eg:

湿度、温度等;

管理规范的仓库,湿度低,温度波动范围小,环境稳定。

2.没有生产过程,只有各级消费过程,初次消费过程是储粮害虫取食粮食,对害虫而言,食料十分丰富。

在仓库生态系统中,只有能量的流动,而没有真正的生态学意义上的自然物质循环。

3.是一个封闭和开放的系统

储粮害虫防治的基本原理

(重点)和农田生态系统比较,仓库生态系统中自然因素作用很小,各种生态因素都基本为人控制,因此,防治储粮害虫主要强调人为对仓库生态环境因素的控制,即创造对储粮害虫不利的生态环境(如低温、缺氧等)。

对储粮害虫的防治原则:

“消灭为主”。

假眼小绿蝉在云南越冬的情况?

以成虫在较温暖的茶树的背面、冬作豆类、杂草及其它植物上越冬。

而在广东、云南一带无明显的越冬现象。

P349

茶树害虫

茶茸毒蛾在云南越冬的情况和发生世代?

主要卵在茶树叶背面、细枝或枯草上越冬。

(但在云南、南缅等地人工饲养和野外调查,在海拔1500米以下发生5代,无越冬期;

1500-2300米茶园,一年发生4-4.5代,有越冬期,其中在1800米以上地区各种虫态均可越冬,但以蛹和卵为主(占越冬虫源72.4%),幼虫占25.3%,成虫占2.3%)。

世代皖南、杭州均一年发生4代,在云南茶区,南缅等地人工饲养和野外调查,一年发生4—5代

茶上的油桐尺蠖的防治方法和发生危害规律?

成虫昼伏夜出,行动迟缓(容易捕打),趋光性强。

卵成堆产于茶园周围树木的皮层缝隙或孔洞内,或茶树上、中部枝叉间或基部枝干裂缝和枯枝落叶间。

幼虫初孵幼虫活跃,能吐丝下垂,借风力分散。

幼虫怕阳光,多在傍晚和清晨取食。

3龄以前食量较小,随着虫龄增大,食量剧增。

幼虫行走如架桥,故名“造桥虫”。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各代蛹期,结合耕作:

机械杀伤、不良环境杀之、拣除虫蛹或天敌捕食。

2、物理机械防治

(1)捕杀成虫。

每天上午9时前人工捕杀静栖在茶园周围树干、墙壁和茶丛间的成虫(行动迟缓),效果较好。

(2)可在成虫盛发期后,人工刮除在树皮裂缝和墙壁裂缝中的卵块。

(3)灯光诱蛾:

成虫发生盛期每晚点灯诱杀成虫。

3、生物防治。

在1、2龄幼虫期,喷施核型多角体病毒或每毫升含孢子1亿的杀螟杆菌。

4、树干刷白茶园周围树木,用石灰水刷白,阻止其产卵,并有杀卵作用。

(石灰水中加入少量药剂效果更好)

5、药剂防治:

在3龄幼虫盛发前施,90%敌百虫晶体1000倍稀释液、50%杀螟硫磷乳油500倍稀释液、辛硫磷等。

果实害虫

梨实蝇的发生情况?

防治方法?

发生条件

果树种类和品种布局的影响很大。

一个果园或邻近果园早、中、晚熟品种均有,给梨实蝇的发生创造了良好的继代繁殖条件,果实受害就重,品种单一,果实成熟期一致,受害就轻。

不耐低温:

1—3.5℃条件下,10天后,其中的幼虫可冻死。

(一)农业防治a.冬季耕犁树冠下的土,15cm左右,机械杀伤、利益天敌捕食和不良环境造成其蛹死亡。

b.避免桃、梨或与早熟苹果混栽或两种果园毗连栽植。

栽培品种果实的成熟期尽量一致,避免早、中、晚熟品种在同一果园栽培。

(二)物理防治果实套袋可防止成虫产卵,防治效果较好。

及时采摘虫果和拣拾落地虫果,将其深埋,消灭其中的幼虫。

有低温贮藏条件时,将果实存放在1~3.5℃条件下,10天后,其中的幼虫可冻死。

三)诱杀成虫用烂水果煮熟后加糖和醋制成糖醋液,稍加点敌敌畏乳剂,诱杀成虫效果较好。

(四)药剂防治关键时期是成虫发生期。

常用药剂有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等。

甘蔗二点螟的危害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