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盐 化肥》单元检测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430473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46.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盐 化肥》单元检测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盐 化肥》单元检测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盐 化肥》单元检测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盐 化肥》单元检测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盐 化肥》单元检测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盐 化肥》单元检测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盐 化肥》单元检测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盐 化肥》单元检测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盐 化肥》单元检测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

6.下列除杂的方法正确的是(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方法

H2(水蒸气)

通过浓硫酸

NaOH溶液(Na2CO3)

加入适量稀盐酸

N2(O2)

通过足量炽热的炭层

Fe(Cu)

加入过量硫酸铜溶液,过滤

A.AB.BC.CD.D

7.学习了中和反应的知识,若想使某种pH=0的溶液变成pH=8的溶液,应加入下列何种物质才能实现()

A.水B.氢氧化钠溶液C.稀硫酸D.pH=0的溶液

8.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正确的是()

A.铁粉(铜粉)——加入过量硫酸铜溶液,过滤

B.CO2(HCl)——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C.NaOH溶液(Na2CO3)——加入适量的Ca(OH)2溶液,过滤

D.CaO(CaCO3)——加水,过滤

9.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由CH4、H2、CO、CO2和H2O中的某几种气体组成。

为确定其成分依次进行了如下实验(假设每一步反应均完全)。

①通过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

②通过氢氧化钠固体,质量增加;

③在O2中点燃,燃烧产物能使白色CuSO4粉末变为蓝色。

则原混合气体的成份不可能是()

A.CO2、H2O、CH4B.CO2、H2O、H2C.CO2、H2O、COD.CO2、CO、CH4

10.在“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用装置甲溶解固体B.用装置乙进行过滤

C.用装置丙蒸发滤液D.用装置丁称量固体

二、填空题

11.构建知识网络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图是不同物质间相互转化关系图。

其中A、B、C、D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且都含有铜元素,B为黑色粉末,C为红色粉末。

“→”表示一种物质一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请回答问题:

(1)C的化学式,A的化学式;

(2)写出由B生成硫酸铜的化学方程式;

(3)在该知识网络所涉及的化学反应中,可以归纳出能与盐发生反应的物质类别有____________。

A单质B氧化物C酸D碱E盐

12.“探险队员”—盐酸,不小心走进了有许多“食人兽”(即能与盐酸发生反应的物质)的小山,盐酸必须避开它们,否则无法通过,请你帮助它走出小山。

(1)请用图中物质前的序号连接起来表示所走的路线:

入口→→→→

→出口。

(2)盐酸刚进入口时,碰到两种阻止它前进的物质,其中一种是能“吃掉”盐酸的盐,它的化学式是(填化学式),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小山中潜伏着黑色的“食人兽”,若盐酸遇上,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13.固体M(由几种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组成)加足量水溶解得到有色溶液甲.进行图中实验.(X、乙、丙均为无色溶液且X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能发生化学反应的均恰好完全反应)试推断:

(1)沉淀C的化学式为。

(2)X溶液中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3)甲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阴离子是(填离子符号)

(4)固体M最多由种物质组成。

14.(5分)下列字母A~F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由氢、碳、氧、氯、钠、钙、铁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其中D、E、F均由三种元素组成。

(1)A能进行光合作用,被称为气体肥料,A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B是胃酸的主要成分,可与C发生反应,得到黄色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D可与B发生反应,但无明显实验现象,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4)E是补钙剂和建筑材料中的主要成分。

若向B和一定E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F溶液,看到有气泡产生,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由F生成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

三、推断题

15.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Na2CO3、FeCl3、CaCl2、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它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1)推断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请设计实验证明(简要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16.A~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和反应关系(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

“→”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

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其中A、B、C、D、E物质类别不同,E与F物质类别相同,B为磁铁矿的主要成分,D和E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__________,E的俗称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B→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E→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反应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17.实验室里有两瓶失去标签的白色粉末,只知它们分别是氯化钠(NaCl)和碳酸钙(CaCO3)(难溶于水),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将它们区分开来。

将实验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填写在下列表格中。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与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实验室有一瓶敞口放置的过氧化钠(Na2O2)固体。

同学们想证明这瓶过氧化钠是否变质,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2Na2O2+2CO2=2Na2CO3,2Na2O2+2H2O=4NaOH+O2↑

【提出猜想】①没有变质②部分变质③全部变质

【实验过程及结论】

(1)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水,无明显现象,证明猜想______正确(填序号);

(2)取少量

(1)中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证明原样品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原有实验基础上,进一步设计实验证明原样品中还可能含有什么物质。

(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

19.某同学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充分反应后,并对反应后的固体物质进行回收利用,实验数据如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前

实验后

试管内固体物质的质量

试管内固体物质的质量

18.0g

13.2g

(1)得到氧气多少克________?

(2)最多能回收二氧化锰多少克________?

(3)回收后的一种物质可以作肥料,它属于______肥,要回收反应后的物质需要用到操作有哪些?

20.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实际生产中,产品Na2CO3中常混有少量的NaCl,现有样品11.0g,将其放入干净的烧杯中,向烧杯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质量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图中A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至0.1%)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植物需要的营养元素有氮、磷、钾,四种盐中,MgC12不属于化肥,KNO3中含有的营养元素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

NH4NO3中的营养元素只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Ca(H2PO4)2中只含有营养元素磷元素,故属于磷肥。

故选B。

2.C

【解析】A.火碱、烧碱、苛性钠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正确;

B.纯碱、苏打是碳酸钠的俗称,正确;

C.熟石灰、消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错误;

D.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正确。

故选C。

3.B

试题分析:

A、很多宝石绚丽多彩,是因为宝石中含有某些金属离子,而使宝石呈现出绚丽多彩的光泽,故选项解释错误;

B、一氧化碳使人中毒,是因为一氧化碳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窒息死亡,一氧化碳分子有毒,故选项解释正确;

C、浓硫酸与稀硫酸的溶质均为硫酸,浓硫酸有吸水性而稀硫酸没有,不是因为溶质的分子构成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

D、氯化钠固体不导电,不是因为氯化钠固体中没有离子,而是因为构成氯化钠的离子不能自由移动,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B。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构成和分子性质的应用,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C

A、铝、银均属于金属单质,铝能与稀硫酸反应,银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不能与稀硫酸反应,错误;

B、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错误;

C、硫酸铵、氯化铵均属于铵盐,与碱性物质混合后能放出氨气,降低肥效,它们都不能跟碱性肥料混合使用,正确;

D、一氧化碳、三氧化硫均属于非金属氧化物,但一氧化碳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错误。

考查碱的化学性质;

金属的化学性质;

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5.A

【解析】A、硝酸钠中含有钠元素,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正确;

B、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紫色,错误;

C、硝酸钡中含有钡元素,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绿色,错误;

D、硝酸铜中含有铜元素,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绿色,错误。

故选A。

6.A

【解析】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氢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NaOH、Na2CO3都和稀盐酸反应,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氧气通过炽热的炭层时可与碳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氮气不与碳反应,能除去杂质但引入新的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Fe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而铜不反应,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

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点睛: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7.B

【解析】pH=0的溶液显酸性,pH=8的溶液显碱性。

A.加水使溶液的酸性稀释,酸性变弱,但始终呈酸性;

B.氢氧化钠溶液和酸的溶液刚好完全反应得中性溶液,继续加热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会使溶液的pH=8;

C.稀硫酸溶液呈酸性,不会使溶液变成pH=8的溶液;

D.加入pH=0的溶液,溶液的pH不变。

8.C

铁粉(铜粉)加入过量硫酸铜溶液将铁反应掉了,所以A错误,CO2(HCl)——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二者都会和溶液反应,所以BC错误;

NaOH溶液(Na2CO3)——加入适量的Ca(OH)2溶液生成碳酸钙沉淀同时生成氢氧化钠;

CaO(CaCO3)——加水后,水和氧化钙能发生反应,所以D错误。

故选C.

物质的除杂

9.C

说明有二氧化碳,②通过氢氧化钠固体,质量增加;

说明进入盛有氢氧化钠装置内的气体中有水,但是可能是原混合气体中的水,也可能是从石灰水中带出的水;

③在O2中点燃,燃烧产物能使白色CuSO4粉末变为蓝色,说明最后点燃的气体含有氢元素;

由于一氧化碳燃烧不会生成水,所以混合气体不可能是CO2、H2O、CO

CH4、H2、CO、CO2的性质

10.BC

【解析】试题分析:

量筒不能用作反应容器和溶解容器,所以A错误,D中称量粗盐应该放在一张质量相等的纸片上,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

故选BC。

实验操作

11.

(1)CuCu(OH)2

(2)CuO+H2SO4==CuSO4+H2O(3)ADE

框图式的推断题,抓住一些特殊的反应现象、特殊的性质及特殊的反应条件等级题目的“题眼”,该题的题眼A、B、C、D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且都含有铜元素,B为黑色粉末,可判断为氧化铜,属于氧化物,C为红色粉末,则为铜,属于单质,故可判断D应为硝酸铜,而A应为氢氧化铜

(1)C为铜,化学式为:

Cu;

A为氢氧化铜,化学式为:

Cu(OH)2

(2)B为氧化铜,能与酸反应,故由B生成硫酸铜的化学方程式为:

CuO+H2SO4==CuSO4+H2O

(3)C→D是金属单质铜与硝酸银反应,属于金属与盐溶液反应,CuSO4→Cu(OH)2是利用CuSO4与氢氧化钠反应,属于碱与盐溶液反应,CuSO4→D(硝酸铜),是利用CuSO4与硝酸钡溶液反应,属于盐与盐溶液反应,,故选ADE

框图式的推断题

12.

(1)

(2)Na2CO3;

Na2CO3+2HCl=2NaCl+H2O+CO2↑(3)CuO+2HCl=CuCl2+H2O

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可知有入口依次通过

→出口;

2)盐酸刚进入口时,碰到两种阻止它前进的物质,其中一种是能“吃掉”盐酸的盐,它的化学式是Na2C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2HCl=2NaCl+H2O+CO2↑;

(3)小山中潜伏着黑色的“食人兽”,在所给物质中氧化铜为黑色,故若盐酸遇上,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CuO+2HCl=CuCl2+H2O

酸的化学性质

13.

(1)AgCl;

(2)KOH;

(3)Cl﹣、SO42-;

(4)6

X、乙、丙均为无色溶液且X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丙和硝酸银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C和硝酸钾,所以C是氯化银,丙中含有氯化钾,溶液乙和硝酸钡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B和氯化钾,所以B是硫酸钡,乙中含有硫酸钾、氯化钾,甲和X会生成红褐色沉淀A和乙,所以A是氢氧化铁沉淀,X是氢氧化钾,所以甲中至少含有氯化铁、硫酸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

(1)沉淀C的化学式为AgCl;

(2)X溶液中的溶质是KOH;

(3)甲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阴离子是Cl﹣、SO42-;

(4)通过推导可知,M中最多含有氯化铁、硫酸铁、氯化钾、硫酸钾、硝酸钾、硝酸6中物质组成

考查物质的鉴别、推断;

盐的化学性质。

14.

(1)CO2

(2)Fe2O3+6HCl=2FeCl3+3H2O

(3)HCl+NaOH=NaCl+H2O

(4)Na2CO3+2HCl=2NaCl+CO2↑+H2OCa(OH)2+Na2CO3==CaCO3↓+2NaOH

(1)A能进行光合作用,被称为气体肥料,为二氧化碳,化学式为:

CO2

(2)B是胃酸的主要成分,为盐酸,可与C发生反应,得到黄色溶液,说明得到含Fe3+的溶液,则C可能为氧化铁或氢氧化铁,但由两种元素组成,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6HCl=2FeCl3+3H2O

(3)D可与B发生反应,但无明显实验现象,由于B为盐酸,故可判断D为NaOH,故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Cl+NaOH=NaCl+H2O

(4)E是补钙剂和建筑材料中的主要成分,可判断为碳酸钙,若向B(盐酸)和一定E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F溶液,看到有气泡产生,说明所加的盐酸过量,故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CO2↑+H2O;

根据上面的推断D为NaOH,由F生成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a(OH)2+Na2CO3==CaCO3↓+2NaOH

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

15.Na2CO3、CaCl2取少许红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若试液仍为红色,则证明含有氢氧化钠。

(1)固体样品加水后有白色固体生成,溶液为无色,故说明固体中一定没有氯化铁,因为氯化铁的溶液显黄色,该白色沉淀只能是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的碳酸钙沉淀,无色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碳酸钠和氢氧化钠都显碱性,故混合物中一定有碳酸钠和氯化钙,可能有氢氧化钠;

(2)由于碳酸钠的存在对氢氧化钠的确定有影响,故要取少许红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中性的氯化钙溶液,除去碳酸钠,若试液仍为红色,则证明含有氢氧化钠。

16.H2SO4熟石灰(或消石灰)4CO+Fe3O4高温3Fe+4CO2Ca(OH)2+Na2CO3==CaCO3↓+2NaOH分解反应

【解析】B为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故B是四氧化三铁(Fe3O4);

B、C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故C是铁;

D和E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故D和E分别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钙中的一种,又C(铁)能与D反应,故是D是硫酸铜,E是氢氧化钙;

E与F物质类别相同,故E可以是氢氧化钠;

A能与氢氧化钠、铁、四氧化三铁、氢氧化钙反应,且能转化为硫酸铜,故A可以是硫酸。

(1)由分析知,A是硫酸,E是氢氧化钙。

故A的化学式H2SO4,E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

(2)①B→C为四氧化三铁与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CO+Fe3O4

3Fe+4CO2;

②E→F为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3)A与B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转化为C的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C转化为B属于化合反应;

A与C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A转化为D属于复分解反应;

C与D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A与E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E与D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E转化为F属于复分解反应;

A与F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由此可知,上述反应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完成此类题目,关键是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结论,然后利用顺向或逆向或两边向中间推,逐一导出其它结论。

17.将两种白色粉末各取少量于两支试管中,然后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足量蒸馏水,振荡。

如果白色粉末溶解,得到无色溶液的,原固体是氯化钠;

白色粉末不溶解的,原固体是碳酸钙。

NaCl易溶于水,CaCO3难溶于水,利用两种物质的溶解性不同,进行鉴别。

【点睛】

这是一个对比实验,需要注意的是所取的固体要适量,加入足量蒸馏水中。

18.③碳酸钠(Na2CO3)取少量

(1)中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或取少量原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水溶解),加入足量CaCl2溶液(或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若溶液变红,则原样品中含氢氧化钠,反之则不含氢氧化钠。

(1)由于过氧化钠能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水,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有过氧化钠,故是全部变质,故猜想③正确;

(2)取少量

(1)中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证明原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钠;

(3)原固体中还可能含有氢氧化钠,要证明氢氧化钠的存在,需要先除去碳酸钠,然后使用酚酞试液检验,故答案为:

取少量

(1)中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然后向上层清液中加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则含有氢氧化钠.

考查物质变质成分的实验探究的知识。

19.4.8克;

5.75克。

钾肥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氧气的质量=18.0g﹣13.2g=4.8g

(2)设氯酸钾的质量为x

x=12.25g

二氧化锰的质量为18.0g﹣12.25g=5.75g

(3)氯化钾是含有钾元素的化合物,可以作为钾肥使用。

氯化钾易溶于水,而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以用溶解、过滤、蒸发获得氯化钾。

20.Na2CO3与盐酸或HCl恰好完全反应96.4%

(1)由图像可知,当滴入上述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加入的稀盐酸恰好与碳酸钠反应。

由图像可知,当滴入上述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加入的稀盐酸的量是过量的,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为NaCl、HCl。

(2)设样品中,含Na2CO3的质量为x。

Na2CO3+2HCl

2NaCl+H2O+CO2↑

10673

x100g×

7.3%

x=10.6g

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

≈96.4%

答:

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9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