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教学设计王叶爱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429227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9.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扬州慢教学设计王叶爱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扬州慢教学设计王叶爱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扬州慢教学设计王叶爱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扬州慢教学设计王叶爱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扬州慢教学设计王叶爱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扬州慢教学设计王叶爱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

《扬州慢教学设计王叶爱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扬州慢教学设计王叶爱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扬州慢教学设计王叶爱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

学情分析:

学生为高二年级文科平行班学生,语文素养一般。

通过本学期诗歌鉴赏单元学习与训练,学生初步了解了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能够理解诗歌中意象的概念,但自主性不强,需要老师多加点拨、引导,调动积极性与想象力,初步感知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三、【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本文主旨“黍离”之悲

2.熟读并背诵《扬州慢》 

过程与方法:

1.诵读、想象,今昔对比中体会诗歌内涵 

2.意象、修辞拓展训练 

情感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蕴涵在作品中的抚今追昔的哀思 

现代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诗歌鉴赏氛围 

教学重点:

“《黍离》之悲”的解读 

教学难点:

对名句“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的赏析 

教学方法:

吟咏、赏读结合,讨论、讲析结合 

教学设计:

问题探究法 

四、【教学准备】

资源收集:

对作者姜夔生平了解、结合时代背景了解扬州、名家读本词、名家点评本词、重要意象搜集 

课件制作: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课前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通过生动的画面和优美的音乐,渲染出诗词特有的古典意境。

调动多种感官和形式的感知,可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获得美感,与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活动准备:

给出预习提纲(知人论世、读、品、背诵、改写),学生提前预习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李白有首诗写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诗中作者送友人至扬州,今天我也送大家到姜夔笔下的扬州去走走、看看。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姜夔的《扬州慢》。

(二)相关链接

那扬州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扬州自古就是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

自古以来,即为人文荟萃之地, 

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之说鼎盛时期的扬州,春风十里,歌舞升平唐。

徐凝《忆扬州》中写道,“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可见扬州盛极一时 

那么,南宋时期的扬州又是什么样的景象呢?

下面,我们就一起跟随南宋后期著名的布衣词人姜夔的的脚步,看看他到扬州后见到了什么?

(三)作者简介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江西鄱阳人,布衣终生,以清客身份周游四方,常作达官贵人坐上客,是一名耿介清高的雅士。

善书法、精音乐、能自度曲。

诗词俱工,词尤负盛名。

词多记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亦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

南宋中期向后期过渡时期的代表词人,其词上承周邦彦,下开吴文英、张炎一派。

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

(四)解题

姜夔作词,常自谱曲而不用现成曲调,所以词牌词题是统一的。

《扬州慢》既是词调(词牌)又是题目,与词的内容密切相关,后来只被用作词谱,就与词的内容无关了。

这是一首慢词。

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重抒情,一般都比较长。

但与长调有别,长调单指字数,习惯上58字以内为小令,59—90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扬州慢》共98个字,是一首长调,也是一首慢词。

(朗读指导:

语速慢,较舒缓、吐字宜慢、稍长。

(五)解读小序

【译文】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

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

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

我内心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

黍离>

的悲凉意蕴。

【思考】

问题1.概括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

明确:

交代了时间、地点和见闻、写作原因及他人评价。

写作时间:

淳熙丙申至日

所见所闻: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写作缘由:

感慨今昔

其他词人的评价:

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问题2.什么黍离之悲?

黍离之悲:

周幽王残暴无道,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

周平王东迁洛邑,是为东周。

东周初年,有王朝大夫到镐京去,看到宗庙宫殿均已毁坏,长了庄稼,不胜感慨,因作此诗。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黍离之悲——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六)诵读指导

1.学生自读

2.学生范读,并谈谈这样处理朗读的理由,老师及时提出指导意见

3.老师指导:

A.感情基调是悲伤的,因此,语速要慢,较舒缓,

B.断句,详见PPT

C.讲求抑扬顿挫:

感情色彩强烈的词和句要重读,感情要饱满;

淡淡忧伤的语句轻缓拖出;

字正腔圆。

详见PPT

(七)探究文本

(1)一读

上一片有哪个词可以来概括今日的扬州城特点?

昔日的扬州城是怎么样的呢?

请用红笔画出来。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带着以上问题自读,并解答

第一,空城;

第二,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二十四桥仍在,青楼梦好;

第三,自胡马窥江去后

(2)二读

问题1.词人进入扬州城,看到、听到、想到了怎样的图景?

上片中哪个词可以用来概括今日的扬州城特点?

讨论交流后,梳理成板书。

见到——荠麦青青、废池乔木、二十四桥、波心荡(以动写静)、冷月、红药

听到——清角吹寒 

(以声写静) 

联想——重到须惊,难赋深情;

桥月仍在、玉人已无;

花开依旧、人事全非

扬州城已是“空城”(词眼)

问题2.昔日的扬州城是怎样的景象呢?

诗人如何描述?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青楼梦好”`“豆蔻词工”`“二十四桥”“红药”,这些词句写出了昔日扬州的繁华热闹。

化用杜牧诗词,用典,今昔对比,昔盛今衰,惊心痛心

问题3.今昔对比,反差巨大,词人的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感慨?

这种感慨,词人是借助何种表现手法抒发的?

昔盛今衰,感时伤世,伤今怀古的感慨。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在杜牧的笔下曾经流淌过无数赞美扬州的诗文,可是面对今日的扬州,杜牧非常震惊,再有才华也难赋深情的诗文了。

因“空”而“惊”,反照现实扬州凄清荒凉,令人心痛!

虚(昔日繁华的扬州)实(作者眼前所见空城之景)相济,虚实结合。

问题4.是什么原因使昔日繁华富庶的扬州城变成了一座“空城”呢?

胡马窥江去。

南宋王朝南渡后,金人屡次渡淮,扬州变得残破不堪。

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

虽已时隔十五年了,但作者经过扬州时依然“荠麦青青”,疮痍满目,不禁追忆丧乱,感慨万千,黍离之悲。

小结:

这首词写作者自己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寄托了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表达了词人因祖国山河的残破、人民的不幸而极其沉痛的心情,既有内心的郁愤,也有爱国的深情。

(八)名句欣赏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用典、对比。

这是写进城后的所见所想。

唐代诗人杜牧用“春风十里扬州路”象征昔日的繁华,而今日却变成“荠麦青青”,如此萧条冷落。

上下两句,今昔对照鲜明,突出了今日扬州的荒凉不堪的景象。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这三句用了拟人的写法。

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意即它们是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

它们“犹厌言兵”,更何况当地的人民呢?

这样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冷月无声”,属于移就辞格,月本来无声,可这么一说,反而觉得它是本该有声的了。

为什么呢?

因为从前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游人极盛,笑语盈耳,还有美女吹箫唱歌,月儿见此光景也陶醉了,它也跟着人们一起欢笑。

可是现在呢?

“二十四桥仍在”,而歌声笑语却听不到了,甚至连月儿也没有声息了,只是沉浸在冷冰冰的湖水中,随波荡漾。

如此冷落凄凉的景象,怎能不令人伤怀呢?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红药一到春天就开始生长,不管人世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自然物的本性不会改变。

往年,它可以供游人观赏,可是现在城空了,人少了,何况国难未息,谁也无心去观赏它。

真有点儿“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味道。

词人借此曲折地表现出劫后扬州人民的凄苦生活情况,以及自己感时伤乱的情怀

(九)师生试归纳主旨:

综观全词,有情有景,有虚有实,回环反复,跌宕生姿,读来确有身临其境之感。

词人通过扬州昔盛今衰的对比,追怀丧乱,感慨今昔,抒发了对国事的痛惜伤感的黍离之悲。

(十)板书:

(十一)拓展延伸:

本词运用的艺术手法,你能从学过的诗词中再举出几个例子吗?

今昔对比:

1.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保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追忆中原沦陷前的繁华景象。

词作上片以今昔对比手法,往昔的升平繁华,与目前的战乱险恶形成强烈反差,表露了词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感情,和报国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2.李白《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诗篇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

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4.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今与昔对比]上阕写去年元夜时的幸福欢乐,下阕写今年元夜时的苦闷伤感,对比鲜明,突出景物依旧而人的心情却不一样了,体现眼前的苦闷伤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