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1第五章酶和ATP复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中生物必修1第五章酶和ATP复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1第五章酶和ATP复习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8.下图是研究物质A和物质B对某种酶活性影响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A能提高该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B.物质B能提高该种酶的催化活性
C.减小底物浓度可以消除物质A对该种酶的影响
D.增大底物浓度可以消除物质B对该种酶的影响
9.下图表示酶的催化反应过程。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酶促反应过程可表示为a+b→c+d
B.适当增大a的浓度会提高酶促反应的速率
C.c或d的生成速率可以表示酶促反应的速率
D.若探究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影响,b的数量就是实验的自变量
10.为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进行了部分前期操作,具体如下表。
有关该小组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3号试管设置的保温温度只能为100℃
B.步骤④结束后应在37℃环境下保温5min
C.若对调步骤③与④操作顺序,则实验结果相同
D.保温结束后应该用碘液检测
11.人体内酶、激素、神经递质三类物质的共性是
A.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B.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C.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
D.具有信息传递作用
12.下图中曲线
表示的是在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A点时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酶促反应速率加快
B.在A点时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酶促反应速率不变
C.如果在B点时向反应体系加入少量同种酶,曲线一定不变
D.如果在A点时将反应体系温度升高5℃,酶促反应速率可能按曲线②方式变化
13.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A.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B.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C.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研究酶的高效性
D.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3、7、11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
14.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是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
②有的从食物中获得,有的在体内转化而来
③是活细胞产生的④酶都是蛋白质
⑤有的酶是蛋白质,有的酶是RNA⑥酶在代谢中有许多功能
⑦在新陈代谢和生殖发育中起调控作用⑧酶都是生物催化剂
A.①②⑤B.②③⑦C.③⑤⑧D.④⑤⑥
15.高温淀粉酶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中有很大的实用性。
研究者从热泉中的嗜热菌中提取了高温淀粉酶,有关高温淀粉酶的实验研究如下图所示。
(残余酶活性是指将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时间,然后在最适温度下测得的酶活性。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酶只能在最佳温度范围内测出活性
B.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该酶使用的最佳温度是80℃
C.曲线②各数据点的数据是在80℃时测得的
D.低于最适温度下保温不影响残余酶的活性
16.(9分)下图表示ATP水解产生ADP过程。
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A表示,P代表,如果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后可作为物质基本结构单位中的一种。
(2)图中①代表,其中蕴藏着。
(3)对于绿色植物来说,ADP和Pi合成ATP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主要有,写出生成ATP的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
17.Ⅰ、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他们对实验的处理如下表所示:
试管
组别
实验处理
加入体积分数为3%的H2O2溶液(mL)
温度
加入试剂
试管1
2
常温
2滴蒸馏水
试管2
a
90℃
试管3
2滴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
试管4
b
2滴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
(1)表格中的a、b应填写的内容分别是和。
在上表的实验处理中,研究了哪些自变量?
。
(2)表中的哪两组试管对照,可研究生物催化剂与无机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差别?
(3)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填“能”或“不能”)用过氧化氢为实验材料。
Ⅱ、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
请据题分析作答:
现提供若干套(每套均有数个)实验装置如图Ⅰ(a~d)所示:
(1)若要探究的具体问题是:
酵母菌是否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均能产生CO2。
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装置序号,有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为c→b→a→b,则无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为: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装置中c瓶的作用是:
,b瓶中澄清的石灰水还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代替,则颜色变化为:
(3)利用图Ⅱ所示装置(橡皮塞上的弯管为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
想得到实验结论还必须同时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装置(假设该装置编号为Ⅲ)除用等量清水代替NaOH溶液外,其他设计与装置Ⅱ相同。
请预测与结论相符合的现象,并填写下表:
序号
装置中红色液滴的移动现象
结论
装置Ⅱ
装置Ⅲ
1
向左移
不移动
只进行有氧呼吸
向右移
3
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18.(10分)根据材料回答下面有关实验探究问题。
某个学生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比较甲、乙、丙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淀粉酶的活性
【实验原理】略。
【实验材料】三种微生物淀粉酶提取液(提取液中酶蛋白浓度相同)等
【实验步骤】a.取四支试管,分别编号(试管4为对照组试管);
b.按下表内要求进行操作;
蒸馏水(ml)
pH=8缓冲液(ml)
0.5
淀粉溶液(ml)
甲生物提取液(ml)
乙生物提取液(ml)
丙生物提取液(ml)
总体积(ml)
3.8
c.将上述四支试管放入37℃的水浴,保温1小时;
d.在上述四支试管冷却后滴入碘液;
e.观察比较实验组的三支试管与对照组试管的颜色及其深浅;
【实验结果】
(注:
“+”显色,“++”显色更深;
“-”不显色)
颜色深浅程度
++
-
+
(1)实验操作表并没填写完整,请补充完整操作表格。
(2)在实验结果中,试管4的颜色深浅程度是(用“+”或“-”表示)。
(3)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无关变量有(写出2种即可)。
(4)除了用碘液检验淀粉的剩余量来判断实验结果外,还可以用试剂来检测生成物的量。
若用该试剂检验,颜色变化最深的试管是。
(5)根据上述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不同来源的淀粉酶,虽然酶蛋白浓度相同,但活性不同。
造成实验中三种酶活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6)同学们还做了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关系的实验。
右上坐标中已根据实验结果画出3号试管中酶活性的曲线,请你在答题纸坐标图中画出2号试管中酶活性的曲线。
19.研究发现豚鼠血清对人淋巴瘤细胞有抑制作用,而对正常细胞无影响。
进一步研究发现,发挥作用的物质是L—天冬酰胺酶,它能将L—天冬酰胺分解,而淋巴瘤细胞自身不能合成该氨基酸,增殖被抑制。
(1)为验证该酶对两种细胞的影响,某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
正常细胞淋巴瘤细胞培养基(含细胞生长所需物质)L—天冬酰胺酶
实验步骤:
a.分组
实验组:
培养基+L—天冬酰胺酶+淋巴瘤细胞
对照组:
培养基+
b.适宜条件下培养后,观察细胞生长状况,检测L—天冬酰胺含量。
实验结果(如下表):
结果分析:
该实验利用了酶的特性;
表中
应为;
对照组细胞内L—天冬酰胺含量正常的原因是。
(2)患者多次静脉注射该外源性酶后疗效降低,是因为发生了反应;
该酶口服无效,原因是。
(3)根据实验结果,你认为理想的抗肿瘤药物应该具有的特性是。
20.某工厂生产了一种加酶洗衣粉,其包装袋上印有如下部分说明。
成分:
含碱性蛋白酶等
用法:
洗涤前先将衣物浸于洗衣粉的水内数小时。
使用温水效果更佳。
请回答:
(1)质检局针对该洗衣粉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检验
该实验的目的是。
(2)一学生为探索该洗衣粉中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参考上述⑴的实验材料及方法进行了有关实验,并把结果以下列曲线图A、B表示。
①由图可知,使用该加酶洗衣粉的最适宜温度约为。
②在O℃和75℃时,酶的催化效率基本都降为零,但温度再度回到45℃,后者的催化作用已不能恢复,这是因为。
③实验中该同学怎样控制无关变量?
(3)该加酶洗衣粉不能用于洗涤丝质及羊毛衣料,其主要原因是。
Ⅱ生物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pH对人体酶活性的影响,准备5支含有等量酶溶液的相同试管,PH设置如下。
每支试管加1块1cm3的正方体凝固蛋白块,试管均置于25℃室温条件下,将各试管蛋白块消失的时间记录于下表:
酶溶液的pH
12345
蛋白块消失的时间(min)
1391145>
60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因变量是。
(2)酶活性最强时的pH是_________。
(3)蛋白块消失的时间与酶活性强弱的关系是______。
请用2种方法改进实验,使实验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
方法;
(4)为确认蛋白块的消失是由于酶的作用,还应对实验进行什么设计?
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细胞核无法进行细胞呼吸,细胞核需要的ATP主要由线粒体提供,A项正确;
ATP是生命活动直接的能源物质,机体无时无刻不在消耗ATP,睡眠时生命活动并没停止,也需要消耗能量,故B项错误;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都在细胞质基质中有ATP形成,C项正确;
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主要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其消耗的能量主要是由细胞呼吸所提供的ATP,故D项正确。
2.C
【解析】
试题分析:
酶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只有蛋白质才在核糖体上合成,A错。
蛋白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其催化作用不能用双缩脲试剂检验反应物是否完全分解,B错。
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出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少部分转移到ATP中,C正确。
在ATP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T代表三个磷酸基团,D错。
考点:
本题考查酶和ATP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C
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
本题主要考察ATP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4.C
①为ATP的水解过程,能量来自于高能磷酸键的断裂,A错误;
②为ATP的合成过程,消耗能量,不能供给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直接利用,B错误;
①过程为ATP的水解过程,能量供给人体各项生命活动利用,②过程为ATP的合成过程,能量来自糖类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C正确;
①过程为ATP的水解过程,能量供给人体各项生命活动利用,②过程为ATP的合成过程,能量来自糖类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D错误.
5.C
H2O2在自然条件下也能缓慢分解,所以pH=a或d时,e点不为0,A项错误;
O2的最大释放量只与H2O2的量有关,与酶的活性无关,与pH=c时相比,pH=b时酶的活性下降,e点不变,但H2O2完全分解所用的时间延长,f点右移,B项错误;
依题意,在最适温度下适当提高温度,酶的活性降低,e点不变,f点右移,C项正确;
增加H2O2量,e点上移,f点右移,D项错误。
本题考查酶和影响酶活性因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6.C
甲图曲线显示,光合作用强度达到大值时,呼吸作用强度还在继续增加,说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不同,A项错误;
乙图中,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和细胞呼吸提供的能量,n点之后矿质元素的吸收量不再随着O2%的增加而增加,说明限制因素不是能量,而是载体蛋白的种类与数量,B项错误;
丙图中,m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C项正确;
丁图中,酶的活性在k点所对应的温度时最大,因此k点对应的温度表示酶的最适温度,但对于恒温动物而言,体内的酶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D项错误。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生长素的生理作用、酶的特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7.BC
分析表各种数据,实验温度梯度设置合理,若将实验温度改为00C、550C、1000C时,设置梯度太大,故A错误;
之所以实验结果相同是因为反应物淀粉已经被全部水解,因此可以增加反应物淀粉的量或减少酶量,故BC正确;
由于斐林试剂需要加热才能鉴定还原糖,因此不能用斐林试剂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故D错误。
本题考查酶的特性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8.D
图中酶能降低该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物质A能提高该种酶的催化活性,故A错误;
物质B抑制了该种酶的催化活性,故B错误;
图中当底物浓度达到一定值以后,随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度不在增加,所以增大底物浓度可以消除物质A对该种酶的影响,故C错误;
图中当底物浓度达到一定值以后,随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度不在增加,所以增大底物浓度可以消除物质B对该种酶的影响,故D正确。
本题考查酶活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9.A
由图可知a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应是酶,b被分解成了2个不同的产物,该酶促反应过程可表示为b→c+d,故A错误。
适当增大a的浓度会提高酶促反应速率,故B正确。
C或d即产物的生成速率可以表示为酶促反应的速率,故C正确。
如果探究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影响,b是底物所以b的数量就是实验的自变量,故D正确。
本题考查酶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10.D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自变量是不同的温度,应至少设置低于最适温度、最适温度、高于最适温度的三组实验,不同的酶变性失活的温度不同,因此3号试管设置的保温温度不一定为100℃,A项错误;
步骤④结束后,1、2、3号3支试管应分别在0℃、37℃、高温的环境下保温5min,B项错误;
酶具有高效性,若对调步骤③与④操作顺序,则实验结果不同,C项错误;
保温结束后,通过用碘液检测底物,即淀粉的剩余量来反映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D项正确。
本题考查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11.B
少数酶是RNA,部分激素是蛋白质,A错误;
酶作用于底物发挥作用,激素和神经递质作用于特定的受体,B正确;
酶不作用于细胞,C错误;
酶不具有信息传递作用,D错误。
本题考查细胞中化合物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2.AD
据图可知,在曲线OB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酶促反应速率加快,B点之后,因为受酶数量的限制,反应速率不变,所以在A点时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酶促反应速率加快,A项正确,B项错误;
B点之后的反应速率主要受酶的量的限制,如果在点时向反应体系加入少量同种酶,则反应速率加快,曲线斜率会变大,C项错误;
因为图中曲线
表示的是在最适温度下得到的,所以如果在A点时将反应体系温度升高5℃,则酶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速率减慢,可能按曲线②方式变化,D项正确。
本题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和识图分析能力。
13.C
试题解析:
A选项中加热会促使过氧化氢的水解,所以选择过氧化氢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是不合适的;
B选项中选择蔗糖这个底物来验证酶的专一性是不合适的。
D选项中我们选择的材料是正确的但是无法对实验的结果进行检测。
C选项中我们可以根据气泡的多少及产生气泡的速率来验证酶活性的高效性。
实验设计的原理
点评:
主要根据酶活性受温度、PH值影响,以及酶活性的验证时,底物对酶活性的影响等等。
14.C
除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外,所有红细胞都能产生酶,①错误,③正确;
酶不能从食物中获取,②错误;
酶的成分是蛋白质或RNA,④错误,⑤正确;
酶都是生物催化剂,只能起催化作用,⑧正确,⑥⑦错误;
所以C正确,A、B、D错误。
本题考查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15.C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酶都有催化活性,所以在不同的温度下都可以测定出酶的活性,A项错误;
由曲线
可知,该酶的最适温度是80℃,但由曲线
可知,温度超过70℃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后,在最适宜温度下酶的活性会急剧下降,所以80℃不是使用该酶的最佳温度,B项错误;
曲线
中的数据表示残余酶活性,也就是将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最适温度80℃下测得的酶活性,C项正确;
根据前面分析可知,酶的最适温度是80℃,在大于70℃条件下保温足够长时间,残余酶的活性急剧下降,故D项错误。
本题考查酶的特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16.
(1)腺苷磷酸基团核酸(或RNA)
(2)高能磷酸键大量的化学能
(3)光合作用呼吸作用ADP+Pi
ATP
(1)图中A表示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
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后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结构单位中的一种。
(2)图中①代表高能磷酸键,其中蕴藏着大量的化学能。
(3)绿色植物体内ADP和Pi合成ATP过程有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本题考查ATP的结构及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关系,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17.Ⅰ、
(1)2常温温度和催化剂(答对一个0.5分,答错不给分)
(2)试管3和试管4(写3、4不扣分,序号格式写错不给分)
(3)不能
Ⅱ、
(1)d→b
(2)吸收空气中CO2,排除其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由蓝变绿再变黄
(3)只进行无氧呼吸向右移
Ⅰ、
(1)分析表格中4组实验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催化剂种类,因变量是气泡的数量,各组加入H2O2的量和温度都是无关变量,应保证相同且适宜,所以表格中的a应填写2,b处应填写常温。
(2)表格中试管3和试管4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其余无关变量相同,符合单一变量的对照原则,可以用来研究生物催化剂与无机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差别。
(3)过氧化氢受热会分解,如果用其做温度探究的实验,会对实验结果带来干扰,因此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不能用过氧化氢为实验材料。
Ⅱ、
(1)无氧条件应密封,所以无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为d→b。
(2)装置中c瓶内装入的是NaOH溶液,NaOH溶液可以将空气中的CO2吸收,排除其对实验结果检测过程的干扰;
b瓶中澄清的石灰水是用来检测CO2的指示剂,还可用其他的检测CO2的指示剂即溴麝香草酚兰水溶液来代替,CO2可使溴麝香草酚兰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3)根据题意可知,装置Ⅱ内的NaOH溶液可将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吸收,所以装置Ⅱ内红色液滴移动的距离可代表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O2量;
装置Ⅲ内用等量清水代替NaOH溶液,所以装置Ⅲ内红色液滴移动的距离可代表酵母菌呼吸作用中CO2产生量与O2消耗量的差值。
根据表格可知,第2组实验中装置Ⅱ内红色液滴不移动,说明酵母菌没有消耗O2,装置Ⅲ内红色液滴向右移,说明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了CO2,综合分析可知此时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等3组实验中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时,酵母菌吸收O2的体积小于释放CO2的体积,所以装置Ⅲ内压强增大,红色液滴向右移,而装置Ⅱ内红色液滴向左移。
本题考查“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和识图分析能力。
18.
(1)
蒸馏水
2.3
pH=8缓冲液
0.5
淀粉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