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核心素养全聚焦Word下载.docx
《英语核心素养全聚焦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语核心素养全聚焦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笔者始终认为,作为外语学习的英语学科教学在基础阶段首先要突出其工具性,其次才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缺失了工具性,人文性就无从谈起。
既然是工具,就要了解和认识工具,学习和掌握使用工具的方法和技能技巧。
要达到这个目标,只能是通过语言实践,即言语活动,并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规律。
上述观点为正确认识和科学实施高中英语学科教学提供了基本原则,同时,对“高中英语学科基本素养”的一般性理解也提供了思想基础。
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英语学科素养的最基本维度。
语言意识、学习策略和思维品质是语言能力的拓展和延伸,反过来又促进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技能的提高,有助于更高级语言能力的生成。
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是英语学科“树德立人”的价值目标体现,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
是英语学科基本素养的内核,是培养语言技能的载体,任何脱离基础知识的技能培养都是无法实现的。
语言知识是全面的、生动灵活的,而非单一的、固化不变的。
单纯的词汇语法知识只是语言知识的一部分,语篇、话题、功能是深化词汇和语法知识的更高层次,因此,要有综合语言知识观,经过识记、理解、熟记、感悟、转化、生成等多元过程,达到见多识广,触类旁通。
是英语学科基本素养形成的载体,是学习和应用语言知识的途径,是形成语言理解能力(听、读、译)和语言表达能力(说、写、译)的方式。
它们互为依托、相互促进,不可偏废。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高中英语学习阶段,译是重要的能力要素之一,因为母语对外语学习质量起着不可或缺的影响作用。
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高中学生英语基本素养的直接体现。
语言能力包括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是在语言学习和应用的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
所以,提供足够的时空,安排合理的活动形式和任务内容,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情境中使用语言知识、锻炼语言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是通过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能力发展而形成的心理机制,是英语学科基本素养的内在表现。
语言意识涵盖很多功能,既包括对语言本身的接受、感悟、领会和应用等方面的形成的自我直觉功能,也包括认知、调控、交际、资源、策略和情感等方面的自主选择功能。
好的语言意识标志学习者学习习惯养成,学习能力发展,和学习品质提升的境界。
是建立在理性认识上的学习方式,是英语学科基本素养培育过程中的脚手架和助推器。
传统的良好学习方法和现当代有效学习策略相结合,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互联网、大数据提供的各种平台,有助于优化学习过程和提高学习效果。
学习策略培养越来越得到教学双边的重视,在新课程实践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具备学科素养的学习者都有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策略,反过来,有了良好的学习策略更有助于学科素养的生成。
是指个体在思维活动中智力特征上的差异,是衡量一个人思维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英语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基本素养的最高层次。
英语思维模式与汉语言思维模式有差异,包括语法,语义,语篇,语用,文化差异等。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英汉两种语言思维模式之间的异同、联系、转换、互补会给学习者以跨地域、跨文化的思维想象空间,从而使学习者拓宽视野,开放胸怀,形成良好的跨文化意识,并具备面向未来的国际视野。
总之,高中阶段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到底如何定位和描述,仍处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方兴正艾阶段。
我们希望未来的课标和有关文件在维度划分、范畴确定、概念阐释方面尽量做到深入浅出,简洁明快,有可接受性、可参照性和可操作性。
本文只是个人的心得体会。
由于认识能力有限,难免挂一漏万,失之偏颇。
衷心希望大家提出批评指正。
有关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粗略的思考朱善萍:
南京外国语学校科室主任,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江苏省英语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英语高级教师,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
工具性、实践性、人文性、思想性、科学性。
1.工具性语言素养1)英语语言知识;
)英语语言技能。
2.综合性人文素养1)全球化视野;
2)兼收并蓄、融贯中西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批判性思维能力与精神;
4)未来应对21世纪国际性普遍问题和挑战的意识与能力;
5)跨文化交流意识和对他文化的容忍和理解;
6)对本国汉语语言文化的他视角理解和热爱。
1)具备一定的英语词汇知识3,500—4,500;
2)具备系统的语法知识,含句法、语法、适当的修辞知识;
3)具备围绕高中英语课程规定的功能意念项目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4)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和能力;
5)具备良好的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英语学科素养之我见禹明:
特级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
英语学科素养是指通过英语课程的实施,提升学生未来生活与工作中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道德水准和形象气质。
英语学科素养是有阶段性要求的,小学、初中、高中相互衔接与促进,每个学段侧重点有区别。
英语学科素养的三个维度及高中的表现表述。
1)对异国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2)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3)对国际礼仪的自觉践行;
4)对国际交流活动的主动参与;
5)对团队合作的积极参与。
1)中学阶段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
2)中学阶段应该具备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3)运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利用网络学习的能力;
4)自我规划调控,主动学习的能力。
1)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
2)善于系统思考,分析,推断与解决问题。
培养中学生核心人文素养——英语教育的追求雷传利: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
外语类学科教育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英语教育。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其发展路程屡历风雨,时至21世纪的今天依然争论不休,究竟该如何去认识它的教育价值及培养中国学生哪些核心人文素养仍需认真思考。
从英语教育所发挥的社会效能上看,它百科全书式的内容以及无障碍性国际交流的特性能普遍地为学生补充学习内容,构建最广泛意义的世界知识;
它对打破地区、民族、宗教、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封闭,增进文化理解与包容,避免文化冲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国际视野;
在生活与就业国际化方面它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从教育事业的发展上看,英语教育在教育发展国际化,缩小并最终消除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以及有效促进国内教育均衡化发展上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学习英语能更有效地帮助中国学生了解汉语言的特点,更加热爱并弘扬本民族文化精髓。
从课程建设与发展上看,英语教育逐步发展成为了一门综合性突出的基础性学科。
学科教学无论从话题内容的广泛性、视角与思想的多样性、素质与能力培养的全面性,还是语言学习中项目任务的规划与实施的新颖性与实用性,学习方式众多选择性所体现出的新的教学思想与方法等方面,我们皆可见英语教育与其他学科在知识与能力方面的广泛联系、互相补充和互相包容,其学科的基础性和在培养人才上的重要性逐渐从隐含中显现出来,既与其他学科关联、互补,又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
从教育的功能上看,英语教育究竟能给中国学生培养哪些素质呢?
在知识经济时代英语能更好地帮助人们借助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学习、生活、创业、工作。
英语教育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
英语教育所体现的双语性以及多文化、多形式学习能更好地提升学生语言、艺术、思想等方面的鉴赏能力。
由于视野更加开阔、知识更加丰富、方法更加多样,以及历史、文化、习俗等学习内容的不同,英语教育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发散思维、批判思维能力,最终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其功效也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
积极的英语学习在养成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理解、表达、沟通、协调能力,提升学生思维效率与品质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
它也有助于协调并完善学生的人格发展。
不难看出,英语教育能更全面地促进学生发展,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上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程晓堂: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新近提出的英语素养(或英语学科素养)这个概念,大家或多或少感到不容易理解。
经常听到或读到这样的观点: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英语就是一种语言技能,谈不上素养。
其实,这种观点只注意到英语作为一种语言的价值,没有全面把握英语作为一个学科的育人价值。
如果不能准确把握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就不能理解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一、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修订中的各学科高中课程标准都以核心素养为基础来设置课程的内容和目标。
这一举措与以往的课程内容和目标的主要区别在于,除了重视发展学生的学科能力以外,还凸显了课程的育人价值。
甚至可以这样说,育人价值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
所谓学科的育人价值,是指某个学科的课程内容除了使学生学习某些学科知识和发展学科技能之外,还要促进学生在心智能力、情感态度、思想品德、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发展。
对于中国人来说,英语是一门外语,学习英语有利于我们在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国家安全等领域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也有利于我们通过英语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但是,中小学的英语学科和英语课程,除了使学生把英语作为交流工具来学习以外,还具有多重的育人价值。
大家都知道,母语的作用绝对不只是帮助我们交流。
母语是我们思维的工具。
另外,母语与我们的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同理,英语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也与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学习英语的过程是学生接触其他文化、形成跨文化理解意识与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的过程。
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
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课程理念,就是从英语的工具性和英语学科的人文性这两个角度来设置英语课程的目的与目标。
也就是说,学习课程不仅要考虑学生应该学习哪些英语知识和技能,将来能够用英语做哪些事情,还要考虑学生通过学习课程可以学习其他哪些方面的知识,形成哪些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为了全面体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在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内外有关核心素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现实需求,修订后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待颁布)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归纳为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
1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主要是指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进行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核心”。
语言能力是一个含义很广的概念。
它既包括过去常说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也包括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还包括语言意识、交际身份意识等。
具体地讲,语言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英语和英语学习的一些意识和认识,例如,对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的重要性的认识,对学习英语的意义与价值的认识,对英语与文化、英语与思维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2)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特别是运用英语语言知识建构和表达意义的能力;
(3)理解各种题材和体裁的英语口语和书面语篇的能力;
(4)使用英语口语和书面语进行表达的能力;
(5)通过语言建构交际角色和人际关系的能力。
关于语言能力的内涵,有几点需要特别关注。
第一,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不局限于语音、词汇和语法层面的知识,还包括语篇知识和语用知识。
Bachman和Palmer提出的语言能力模型就包括很多重要的语言知识,其中包括语篇知识和语用知识。
第二,语言能力的界定不仅强调了语言知识的学习,而且特别注重语言知识在建构和表达意义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就是说,语言使用者究竟是如何利用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语用等方面的知识来表达意义的。
第三,在语言技能方面,特别强调对语篇做出的反应。
过去更加强调对语篇的理解,即知道语篇表达了什么意义,而不太重视读者对语篇表达的意义应该做出的反应。
也就是说,我们读一篇文章之后,应不只停留在理解上,还要对语篇内容有自己的思考、判断和分析。
第四,要注意语言能力描述中反映不同思维层次的目标,如“阐释和评价语篇中的主要信息和观点”“评价事实与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和比较语篇中的主要信息和观点”“理解事实与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区分语篇中的事实与观点”“找出语篇的主要信息和观点”。
要准确把握这些目标描述中使用的“阐释”“评价”“分析”“比较”“理解”“区分”“找出”等描述词语的内涵差异。
第五,强调语篇的人际意义。
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与其说是读者与文本互动,不如说是读者与文本的作者互动。
既然是互动,那么作者与读者总是以一定的角色进行互动。
换句话说,作者在创作语篇时,总要直接或间接地体现自己的角色,也会为期待的目标读者设置角色。
这就是语篇的人际意义。
对很多英语教师来说,这些概念可能有些陌生,但其中的道理应该并不难理解,只是在过去的英语教学中不太重视。
2文化品格
文化品格核心素养不仅仅指了解一些文化现象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还包括评价语篇反映的文化传统和社会文化现象,解释语篇反映的文化传统和社会文化现象,比较和归纳语篇反映的文化,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场与态度、文化认同感和文化鉴别能力。
从这个角度来看,文化品格的内涵超越了以往所说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虽然文化品格的某些方面显得抽象和宽泛,但文化也是可教授的,教授的重心在于通过学习者对获取的信息加以思考,为不同的文化信念寻找合理性解释,从而增补、丰富自己的知识信念系统。
3思维品质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十分密切。
学习和使用语言要借助思维,同时,学习和使用语言又能够进一步促进思维的发展。
学习和使用母语以外的语言,可以丰富思维方式,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英语教育界人士广泛认为,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很多活动能够促进学习者思维能力的发展。
作为核心素养的思维品质,既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思维能力,也不同于语言能力中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而是与英语学习紧密相关的一些思维品质,例如,理解英语概念性词语的内涵和外延;
把英语概念性词语与周围世界联系起来;
根据所给信息提炼事物共同特征,借助英语形成新的概念,加深对世界的认识;
根据所学概念性英语词语和表达句式,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用英语进行理解和表达的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培养通用思维能力(如识别、理解、推断),而且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英语使用者(不一定是英语本族语者)独有或擅长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
4学习能力
21世纪的公民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发展英语学习能力尤其重要。
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对中国的中小学生来说,学好英语并非易事。
因此,掌握英语学习的要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显得尤其重要。
需要注意的是,作为核心素养的学习能力,并不局限于学习方法和策略,也包括对英语和英语学习的一些认识和态度,例如,对英语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和持续的兴趣,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成就动机,能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有主动参与语言实践的意识和习惯。
另外,除了使用学习方法和策略以外,还要能够监控方法和策略的使用情况,评估使用效果,并根据需要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
用“学习能力”的概念取代以往几个版本英语课程标准中的“学习策略”,进一步突出了学会学习的重要性。
学生不仅需要在学英语、用英语的过程中使用学习策略,而且要形成学习英语的能力,为自主学习和可持续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最近总说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能考试、能评价么?
高洪德:
如何评价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这是一个敏感、有时是关键的问题。
核心素养能考试、能评价吗?
黄志红:
课程改革的瓶颈往往是课程的评价,尤其是在中国的国情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形势下的英语课程评价。
朱崇军:
我感觉英国提出的三个维度,很有借鉴意义:
“对学习的评价”,“为学习的评价”,“作为学习的评价”。
是的。
评价的目标本来就是多元的,与课程目标相对应。
个人认为:
新课程标准以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样培养两个问题为目的提出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拓宽了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内涵,丰富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目标,这对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新英语课程标准下的测评体系,必须是科学合理全面地测评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针对核心素养的考试与评价是不容易的。
核心素养所蕴含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只有在真实社会情境中才能展现。
例如一名汽车驾驶员的素养要在他驾车执行一系列社会任务的情境中加以观察和判断。
程惠云:
首先,不能否认终结性考试对教学的反拨作用。
例如,在现有的评价体系中知识和技能是“硬目标”,是“干货”。
而文化修养是“软”目标。
“软”自然斗不过“硬”。
在分数至上的大环境中,分数与教师的命运密切相关。
高考就是有指挥教学的作用。
其次,进一步深化高考改革。
在考试中体现对各项核心素养的考查。
文化和思维的测评是难点,更多的是融合在语言能力的测评中。
如果说核心素养可考,可以认为核心素养的部分元素是可以检验的,但不一定是单纯纸笔考试方式。
可以通过在考试中进行语篇分析来考查学生的文化价值观念,但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完成一个涉外交流项目能更充分体现学生的文化观念和策略。
至于更宽意义上的文化品格,例如自信、社会责任感等,则需要在特定社会生活情境中加以观察评估。
陈新忠:
对于核心素养的考查,要从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评价方式进行思考。
应考虑如何设计出让学生在复杂情境下完成的任务。
在这样的形势下,学校方面能做的形成性评价形式就多样一些。
为便于评价,修订的课程标准将对英语学业质量标准提出明确要求,明确核心素养目标,例如可能提出“能阐释和评价语篇涉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评价语篇反映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现象”等。
这就包含了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但又不是全部。
评价难。
难在教师自身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教育胸怀。
例如思维的发展贵在引导有效和空间自由。
高中生的年龄正是人一生中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是思维发展最活跃的时期。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此同时,教师又需要策略地引导学生澄清“非价值”或“反价值”的想法;
有理有据地阐明自己的观点。
这个度的把握需因学生的个体特质不同而变化。
所以是极其困难的。
引导过度则绑架学生思维,引导不力又有放任自流之嫌。
看看2016全国卷(I)的考查情况。
下页表1是2016英语全国卷(I)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体现。
平时学生课堂内外的表现性评价很重要,但又不为师生所重视。
表1.2016英语高考试题全国卷(Ⅰ)
这个表有意思,不过是否有牵强之处?
比如短文改错,只说了内容价值,没说考察了什么?
改错题,任务不真实。
改错这个题整个来说对语言的基础知识考查的面比较广。
命题者是想通过“诚信经营”这个理念情景命题,这些错误设计有低级错误,也有高级错误,当然很多时候不一定是学生常犯的错误。
整个还是不错的。
2016高考试题(全国卷I),写作题更接近于考查核心素养。
该题的真实情境:
申请到一家外贸公司兼职,写申请需要帮助。
考查的语言能力:
表达意图、情感;
思维品质:
分析、推断(需要帮助);
文化品格:
以合适方式表达请求和谢意。
但改错一题的问题就来了:
非真实语境;
错误主要与词汇和语法有关。
改错是个人写作之后的editing环节,与书面表达的考查目标有重合。
与其培养学生的改错能力,不如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王宇江:
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应通过主观题进行,像阅读表达和开放写作,考核学生的批判性与创新性思维。
教师对改错题的评论:
“学生分明能读懂这篇文段,却非要他们纠正错误,这是怎样语言运用情境?
”高考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选择题过多。
选择题、改错题这类非自然语言任务用于基础教育阶段,弊端之一是难以考查学生应有的语言水平,之二是对教学产生负面导向。
没错。
如果改革的话,改错先改掉吧。
纸笔测试中,加大主观性试题。
没错,一些错误的确会给学生误导,但这些错误的设计主要是从语言基础知识的核心(词法、句法、章法)三个方面设计的,可能有个别错误设计的不自然,即在现实运用过程中可能从没有此类错误,命题者是凭想象完成的。
评价的功能应该是监控、调整和增强学生自信心,但高考的性质决定很难兼顾。
具体到测评什么,即测评的标准是什么,应该怎么理解呢?
个人认为我们首先要正确理解和界定什么是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其中每一个课程目标包括什么内容?
哪些需要承传?
哪些需要丰富?
哪些是增加的内容?
所以,题型相信也会随着新课标的出台而需要改进。
但高考不能完全取代高中的课程教学测评,有很多是需要过程评价和非测试性的评价方式的。
如:
语言能力即语言运用能力,是指在社会情景中借助语言以听、说、读、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
测评的标准和内容包括:
1.关于英语和英语学习的一些意识和认识;
2.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特别是运用英语语言知识建构和表达意义的能力;
3.
理解各种题材和体裁的英语口语和书面语篇的能力;
4.使用英语口语和书面语进行表达的能力;
5.通过语言建构交际角色和人际关系的能力。
其中:
(1)对语言知识的测评不局限于语音、词汇和语法层面的知识,还包括语篇知识和语用知识;
(2)注重语言知识在建构和表达意义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就是说,语言使用者究竟是如何利用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语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