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生活与幼儿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398882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幼儿生活与幼儿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浅谈幼儿生活与幼儿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浅谈幼儿生活与幼儿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浅谈幼儿生活与幼儿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浅谈幼儿生活与幼儿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幼儿生活与幼儿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

《浅谈幼儿生活与幼儿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幼儿生活与幼儿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幼儿生活与幼儿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

因此,对幼儿教育而言,一日生活的各环节是教育的途径,也是教育评价的途径。

生活与教育,生活与幼儿的发展就这样缠连在一起。

让幼儿愉快、健康地生活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

为此《纲要》中直接提出了诸多指向幼儿生活的目标,如使幼儿“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使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

使幼儿“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等等,都是指向幼儿愉快、健康生活的,指向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

二、到幼儿的生活中去选择教育内容。

当年的陶行知先生,曾把杜威先生的“教育即生活”翻了个跟头,提出“生活即教育”。

他认为,有什么样的生活,便有什么样的教育。

因此,他主张“用生活来教育”。

年龄愈小,愈需要这种生活教育。

其实,在幼儿的生活中,蕴含着许许多多具有教育价值的生活素材,但我们教师往往视而不见,缺乏教育的敏感,总习惯于从文本和概念中为幼儿选择教育内容。

比如:

幼儿每天要穿衣服,衣服上有扣子,扣子有大小、多少,还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随着身体长高,衣服会变小;

幼儿每天要吃饭,吃饭要用餐具,餐具是由各种不同的材料做的,有不同的用途;

餐具也有大小多少;

餐具的摆放是分类的、有序的……这些都是每一个幼儿司空见惯的。

然而,我们的教师常常忽略了这些,喜欢从概念入手,喜欢以经过抽象处理的各种图、形和教具来进行计数、形状、排序和分类等活动,久而久之,幼儿的数学活动便成为脱离幼儿生活的纯学具的操作,自然也就无法“用简单的数学的方法去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再比如:

对幼儿进行关爱和同情教育时,我们常常习惯于从文本中去寻找故事,从媒体中去寻找线索,或者创设一些情境,向幼儿进行关爱和同情教育,这些做法都无可非议,但是我们常常忽略了发生在幼儿生活中的事和人。

如:

有些智力迟钝、有孤独症状、或身体有残缺的幼儿,他们不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关心和帮助,还常常被其他幼儿嘲笑。

幼儿是无罪的,问题出在我们老师身上。

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够抓住这些发生在幼儿身边的事和人,帮助幼儿学会关心需要他们帮助的小朋友,我想,这会比讲故事、看新闻的教育效果要好得多。

生活中这样的素材可以说信手拈来,遗憾的是让它流失掉了。

我们教师还应有挖掘、利用“教育资源”的观念。

相对于幼儿的成长来讲,不仅仅教师是资源,教具、玩具、教材都是资源,实际上我们生存的环境中所有的人、事、物都是幼儿学习或成长的资源。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主动发展的,所以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环境。

一方面是宽松、自由、平等的对话式的心理环境,另一方面丰富、多元的、动态发展的物质环境。

  三、把幼儿生活作为教育的途径。

我们不仅应选择幼儿的生活作为教育的内容,而且应通过幼儿的生活来进行教育,生活既是教育的内容,又是教育的途径。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有多处强调,幼儿园的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去进行,“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进行,有趣的、丰富多彩的生活是最适合幼儿的学习活动形式之一,也是最有效的学习途径之一。

尤其是与人类生活紧密相关的学习领域,更不能缺少生活的参与。

例如,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应渗透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具有教育价值,都应从幼儿发展的现实出发,加以充分的组织和利用。

例如心理健康教育、科学教育。

让我们的老师们接受这样一种理念并不困难,困难在于将它转变成一种行动。

因为人们在接受一种新的理念的同时,与它相悖的原有的旧的观念不会自然消失,它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会顽固地左右我们的行动,干扰新的观念的执行。

多少年来,上课、教授在人们的思想上根深蒂固,它使人们习惯于在原有的轨道上作惯性运动。

因此,当我们选择了幼儿的生活作为教育的内容后,我们对教育途径的选择,常常是很自然地、不由自主地想到上课,想到教师的教授。

比如,我们许多老师在选择“超市”作为幼儿的教育内容时,常常带幼儿到超市去参观,这种教育的途径,与原有的图片教学相比,无疑是一大进步。

但参观回来以后,很多老师的做法却是问答式的交流,教师问,幼儿端坐回答:

“你在超市看到了什么?

”、“超市都有些什么样的人?

”……原来参观时兴致勃勃的幼儿,现在显得那么的无奈。

其实,幼儿并不是对超市所有的内容都感兴趣,他们只对能够引起他们兴奋的内容感兴趣,他们只对他们熟悉的事物感兴趣。

他们对参观内容的交流,喜欢用自已的方式,他们喜欢参与式的、活动式的交流和表达,因此,教师在参观后,仍然应让幼儿以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去表达,去和同伴们分享。

而不是回到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回答问题。

生活中的人和事原本充满了活力,但一旦被我们选中,就成了没有生命的教具。

比如,吃点心、起床后的穿衣穿鞋,生活中的散步都可以自然而随机地渗透许多教育的行为,但是我们常常习惯把它们变成课的形式,似乎唯有教,我们才放心。

致使有些可以而且应该在生活中自然渗透的内容,也一定要通过上课才能完成。

再比如,《甜甜的梦》是适合小班的一首诗歌,它完全可以在午睡这一环节中自然地渗透,而无需端庄静坐地上课,同样可以收到我们期望的效果。

如果我们坚持这样去思考问题,去设计幼儿的活动,我们就可以把幼儿从课的捆梆中解放出来,让幼儿回到自己的生活中、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去感受周围的人、事、物及其关系。

当我们反思我们的幼儿园课程时,我们会发现:

许多时候,我们仍然无法摆脱教材、课堂的控制,我们习惯于从文本出发,我们迷信于教师的教,致使我们的课程远离了幼儿的生活,无法收到它应有的效果。

欲使幼儿真正得到发展,幼儿园的课程必须从幼儿的生活出发,利用幼儿身边的人和事,利用幼儿熟悉的环境,以适合幼儿的方式,去组织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远离幼儿生活的、由成人的意志强加给幼儿的课程,不可能成为幼儿有效的经验,也无法使幼儿在真正意义上得到发展。

四、关注游戏与幼儿自主的探索活动

要使教育回归幼儿生活,就要将教育与幼儿特有的生活方式紧密结合起来。

幼儿特有的生活方式一是指游戏,二是指幼儿自主的探索活动。

无论是《规程》还是《纲要》都反复强调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让教育以游戏的方式存在,既体现了对幼儿权利的尊重,又可以发挥教育最大的利益。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本质就是生活化,因为游戏是幼儿生活中的基本活动。

在此,一方面强调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尽可能游戏化,变幼儿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减轻幼儿的智力负担;

另一方面强调幼儿自主的游戏活动。

 

学会学习·

学会交流·

学会反思

——幼儿园教研工作再思考

集美区实验幼儿园蔡爱卿曾梅芬

教研活动是幼儿园引导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专业素质并走上研究之路的有效载体。

每一所幼儿园、每个教师都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困惑、矛盾。

而真正解决这些新问题,直面这些新困惑,走原来的教研老路是行不通的。

两年来,我园以园本教研为起点,以园本培训为中介,以园本课程开发为落脚点。

将园本管理贯穿其中,起协调组织作用进行园本教研活动,为我园教师与幼儿园的发展开辟成长道路。

一、完善的管理是园本教研的保障

1、健全的教研网络

教研组是教研活动开展的基本组织单位,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基础。

我园在园长的统一领导下建立以下教研组:

(1)、园长为组长,段长为成员的园教研组。

(2)、段长为组长,年段教师为成员的年段教研组。

(3)、班主任为组长,配班教师、生活教师为成员的班级教研组,形成三级教研网络,此外还有以科研课题研究为主的课题研究小组。

这样的分组教研形式纵横联系,教研目标明确集中,避免以往教研泛、散的现象,使我们的教研目标更加明确,教研内容更加集中,教研最终结果更有价值。

2、严格的教研制度

规范的教研制度能够使教研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规范有序。

我园以以下制度为主导,灵活结合其他相关制度开展教研工作:

(1)、学习制度:

学习是实践的基础,是实践的依据,有意义的学习可以使教育工作目的性更强,手段更灵活,避免教育的盲目性。

每周围绕国家教育政策、《纲要》、《纲要解读》、《创造性游戏组织与指导》、各类教学理论、教学信息、专家讲座等进行研讨式的学习,这已经形成我园的一项制度,并得到保持和发扬。

(2)、集体备课制度:

每周一次的年段教研活动。

由年段长组织年段教师讨论近期教育计划、内容,解决每周年段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围绕区域活动开展情况,主题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研讨,并制定教学目标、主题活动内容,要求做到每次教研活动都能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

(3)、教学观摩研讨制度:

我园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进行一次园内观摩活动,为教师提供相互学习的平台。

两年来,针对区域活动、主题活动、领域活动、创造性游戏进行了园内观摩活动。

(4)、评价制度:

我园将教研工作列入教师的考核评价范围,每学期针对教研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量化考核,用以评价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育工作情况。

3、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为了更有效的开展各项教研活动,幼儿园在各方面都给予了支持与保障。

(1)、合理的时间的保障:

保证每周一次的园教研组、年段教研组、班级教研组的活动时间。

园教研组定于每周四上午,时间1小时。

年段教研组活动时间定于每周五下午,时间1小时。

班级教研组灵活穿插在一日各个环节,做到随时观察、随时交流、随时解决问题。

(2)、畅通的信息渠道:

幼教改革日新月异,新理念、新经验都是宝贵的学习财富。

市、区各级教研活动,我园都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虚心向姐妹园学习、交流经验。

此外,我园订有《学前教育研究》、《学前教育》、《幼儿教育》、《早期教育》、《福建幼儿教育》等多种幼教刊物、开辟锦霞幼儿园网站、实现校园网的连接,为教研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与环境。

(3)、财力、物力保障:

幼儿园每年提取一定资金购置教玩具、图书、音像资料,班班都有照相机、电视机、VCD、展示台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除此之外我园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创造性游戏的指导策略》获得市级立项,为了保障课题的顺利开展,改善专用游戏室及配备课题所需的各项设施,确保专用的游戏场所和游戏材料。

两年来共投资50多万元,使我园的教研工作在实践中都到充分的保障和落实。

(4)、科学的人力资源配备:

一是注重教研组长的选拔与配培养。

教研组长的选拔直接影响教研组的活动质量,她们应该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实践经验,并要有先学、先做、先总结的思想。

在工作中园领导帮助她们出点子、压担子,把她们推到工作的第一线,组织她们参加各类公开课,促进她们深入教研,提高教研能力。

二是多渠道培养教师队伍。

聘请专家对教师进行一年的跟踪指导,使全园教师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一个层次。

建立有效的学习机制,鼓励教师参与各类学历的提高,目前有六位教师在进修本科学历,这支积极向上的队伍是我园教研工作得以顺利深入开展的保障。

二、教师的自我反思是园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

教师是教研的主体,在教研活动中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够充分发挥尤为重要。

教学前的反思能够提高教师的预测和分析能力,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对教学的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的反思有助于提高总结能力和科研能力。

因此教师只有经常的自我反思才能形成问题意识,才能更好的思考。

1、跟踪式反思

一日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安排是否合理、过渡是否自然、组织教学是否有序、幼儿常规是否良好等,一系列问题的反思为教研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素材。

我园由园领导通过随堂听课、一日活动跟踪、平行班相互观摩的方式,对教师的一日活动组织提出建议,教师据此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制定出调整措施,改进教育行为,提高教育效果。

其次园长定期查阅教案、活动反思、主题材料、家教内容等文字材料,及时了解教师各方面的工作情况并及时向老师进行反馈,教师针对困惑,棘手的问题进行交流研讨,并由园长提出指导性意见。

两年来教师教学材料的整理更加规范,理论水平不断提高。

2、共享式反思

共享式反思的教研形式是指在教研活动中围绕着多个具体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认识进行争论,把问题具体化、现象化,在讨论中获得共鸣,获得一致的看法和解决的方法。

因此这种共享式的反思形式成为我园年段教研的主要方式。

段长针对本年段的“区域划分是否合理”、“是否为幼儿营造适合独立操作的空间”、“材料的投放是否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学习需要”、“区域的标志是否有意义”、“是否便于幼儿认知和操作”、“主题活动的目标制定与内容选择是否落实《纲要》要求”、“主题环境的创设是否具有再创造性与延续性”等问题,多方位、多角度进行研讨活动,梳理思维,总结学习的收获与体会,找寻实际教学与理论之间的差距,增强教研工作的随机性和实效性。

3、研究式反思

我园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创造性游戏的指导策略》是市级立项课题。

我园成立以园长为组长的课题领导小组带领教师进行课题研究。

教研活动紧紧围绕着课题的研究体系、内容即指导目标、内容、策略、过程、要求、评价展开研讨,教师对课题的内涵及研究的意义有了深入的了解,从而使她们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到课题地研究过程中。

在幼儿园总课题的架构下,三个年段分别制定了子课题《创造性游戏中师幼互动的指导策略》、《创造性游戏中幼儿的社会性的发展》、《创造性游戏中主题环境创设的科学化》,同时各班根据本年段的课题制定课题研究计划,营造了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的氛围,教师逐渐养成了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的意识。

三、互助合作是园本教研的灵魂

园本教研离不开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我园立足实际,以多种形式组织教师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1、区域活动观摩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

由于区域活动又具有开放性、材料的多样性、活动气氛宽松,形式灵活等特点。

针对这些特点我园围绕“区域场地规划是否合理”,“区域材料投放是否科学”,“区域标志是否清楚简明便于幼儿取放”,“幼儿区域活动是否有序”等问题进行了全园性的区域观摩活动。

区域活动各具特色。

其一:

班班标志清楚、规范且突出年龄特征,方便幼儿活动时取放。

如大班段结合幼儿即将入小学的需要,利用汉字来设计标志、投放材料;

中班以数字和图片相结合,突出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来设计标志和投放材料;

小班则以生动形象的图片和实物照片来设计和投放材料,充分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

其二:

区域的设置科学合理,更注重以幼儿发展为本,例如开设悄悄话、别吵我等区域;

材料的投放更注重目标性、实效性,可操作性,区域环境的创设温馨、舒适。

2、主题环境创设观摩

环境是幼儿每天所处、所接触的,幼儿的身心发展、社会发展、个性发展,无一不受到环境的影响,为了充分发挥环境各要素的教育意义。

我园围绕环境创设是否体现主题的活动主线、是否科学利用幼儿的作品进行创设,是否体现主题活动的延续性和再次创造等问题有所侧重开展观摩研讨。

各班主题活动开展深入,细致,主题环境的创设各具特色,改变了以往主题环境只是单纯的幼儿作品展示,内容以片断为主且零碎的缺憾,而是呈现出主题活动主线清晰、内容展示完整、延续性强的特色。

例如大班段的主题《健康宝宝》环境创设能够体现主题的延续性,合理巧妙的利用幼儿作品进行创设,美不胜收;

中班段主题《来来往往》能够随着主题开展的不断深入逐步丰富墙饰,特别突出了幼儿的再次创造,精彩纷呈;

小班段的主题《玩具王国》则是充分利用了家长资源,让家长积极参与到主题环境的创设中,妙不可言。

主题环境创设充分体现为幼儿服务,与幼儿充分互动的教育意义。

3、教学观摩活动

在教研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教学观摩的形式,结合每次的教学观摩活动,组织教师进行实地教研。

a、园内观摩:

采取的是辩论式的教研形式,开课前组织教师进行讨论教学活动设计,观摩时要求教师带着问题观摩,活动结束后组织教师进行研讨活动,结合教学活动进行分析,让教师充分发表意见,对于提高观摩活动实效有很大帮助。

b、对外观摩:

本着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态度进行研讨活动。

在观摩活动中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整合各级教研组的教学建议,精心设计和组织观摩活动。

区级观摩活动《主题活动-有趣的毛线》、《我和音乐一起玩》、《美丽的服装》、《叶子是个宝》、市级观摩活动《角色游戏-集美小商品市场》、《有用的布》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专家的引领是园本教研持续发展的关键

园本教研虽然以本园教师参与为主,但我们更需要幼教专家的参与。

因为我园教师的理论背景和专业眼光不足,离开专家的引领,园本教研常常会陷于同等水平的不断重复,使教研的实质步伐缓慢、盲目,出现形式化、平庸化的现象。

我园充分意识到有专家的引领,幼儿园的发展目标会更趋于明确,同时通过专家的引领和培训,可以使教研工作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园坚持聘请专家来园进行实地指导,为我园园本教研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聘请市初教室林秀娟主任多次来园针对主题活动的开展进行讲座,与教师面对面进行互动,使教师对主题活动的开展有了明确的认识。

聘请香港幼教顾问蔡伟忠博士来园进行跟踪指导,针对区域活动设置与材料的投放、主题活动的开展与环境创设、周计划目标导向、一日活动、一周活动的整合,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解答教师的疑难问题,并实地下班进行具体指导和调整。

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指导,我园教研工作更加深入、扎实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

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了成长的平台,给教师提供了反思总结的机会。

面临幼儿教育的重大转折,每位教师都需要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反思。

只有不断的学习、交流、反思,我们的教研工作才能真正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就能激情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在游戏中还幼儿一片自由天地

集美幼儿园陈晓莉

自主游戏是指能充分体现儿童意愿,激发儿童的自主性、参与性,最大限度体现儿童自主精神的一类游戏活动。

在自主游戏中,孩子要学会自己摆放和收拾玩具,自己确定游戏的主题(要玩什么),自己学会结伴(和谁一起玩),自己决定游戏的场地(在哪里玩),自己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如材料不够怎么办),自己解决游戏的人际纠纷。

当然,自主决不等同于放任自流,它是规则下的自主,是教师隐性影响下的自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因此,开展游戏活动是实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一条重要途径。

游戏在最大限度上满足幼儿内在的需要。

教师在了解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共同参与游戏环境的创设,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及均等的游戏机会。

在指导上要抛弃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游戏观,把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性游戏带到实践中。

我班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了自主性游戏在过程中得到了一些体会,那就是:

教师在指导幼儿开展自主性游戏的过程中必须做到“四个转变”。

一、由“教师全权负责”向“幼儿自主参与”的转变。

幼儿的年龄小、能力差,所以在以往的游戏中,教师要为幼儿创设环境、提供材料,帮幼儿分配角色,在这样的游戏中幼儿只是配角,受教师指使、受教师支配,幼儿很少有自己发挥的机会。

所以要这样问“这是幼儿在游戏,还是教师在游戏幼儿?

”这显然剥夺了幼儿自主游戏的权利。

首先,在游戏的创设方面引导幼儿参与,各抒己见。

我班在开展自主性游戏时,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幼儿开设了几个平行游戏。

设有两个“娃娃家”、两个“理发店”,另外还有一个“儿童医院”,以后又逐步增添了“公共汽车”、“银行”、“小小超市”等,这些游戏都是在幼儿有了这方面的需求时,我们再加以引导的情况下创设的。

如“超市”游戏,是我们班的陈馨怡小朋友想出来的。

有一次在游戏中,我看到她抱着娃娃去坐车,说:

“我和娃娃要去乡下看外婆!

”我就对她说:

“那你要带点东西去吗?

”“是啊!

我要去买点东西!

”“没有东西啊,那不买了!

”在她的提醒下我就和小朋友讨论怎么办,她建议开一个超市,就这样决定开一个超市。

第二天就有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空盒子、包装袋等东西。

这样,我们的“超市”就开张了。

所以,我们班的大部分游戏就是这样根据幼儿的游戏需要而发展、产生的。

其次,在角色的选择方面充分尊重幼儿的个人意愿。

在游戏前,我没有固定的要求幼儿谁必须玩什么,而谁有不能玩什么。

我是根据幼儿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有人选择了这些角色游戏、也有人选择了建构游戏、还有人选择了看图书、捏橡皮泥……我就和孩子们讨论,帮这些游戏取名字。

就这样,建构区、图书馆、手工坊……应运而生。

到下次游戏的时间,幼儿就会参加到新游戏中去。

在游戏时,我不以“不许参加游戏”作为威胁和惩罚,因为我知道,幼儿有游戏的权利,我们不能剥夺他们游戏的权利,不能剥夺他们在游戏中得到发展的权利。

未来社会需要多种多样的人才,古人云:

直木适做梁,弯木适做犁。

教师应为每个幼儿提供适宜自身发展的空间,尊重个性,尊重个性发展。

二、由“幼儿服从教师”向“幼儿服从规则”的转变。

培养幼儿遵守规则的目的在于为了让幼儿学习自律、自制,不是为了让幼儿都“听老师的话”,或者畏惧某一位老师。

因此,我们在开展游戏时首先和幼儿讲清楚,只有遵守了游戏的规则,我们才能玩的更开心。

(1)在制定游戏规则时,让幼儿参与制定游戏的规则。

在游戏中,我试图让幼儿一起参与制定简单的游戏规则,这样幼儿会更容易理解规则,遵守规则。

比如,在“娃娃家”游戏中,我让幼儿讨论“家中有谁?

”有的说有爸爸、妈妈,有的说还有爷爷、奶奶,这样我就告诉幼儿,“家中有两个人,也可以有四个人。

”在以后的游戏中我又让幼儿讨论“如果还有小朋友很想来娃娃家,那怎么办呢?

”最后得出:

他可以来娃娃家做客,可以做姐姐,可以做阿姨,可以做外婆……在以后自主选择游戏中从没有发现家中挤满人或者争着做爸爸、妈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