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说明文分类突破训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396690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说明文分类突破训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说明文分类突破训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说明文分类突破训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说明文分类突破训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说明文分类突破训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说明文分类突破训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说明文分类突破训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说明文分类突破训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说明文分类突破训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外形简单修长;

身体透明,两侧有一对翅膀;

个子小,身长最大不超过7厘米。

2.说说第②自然段画线句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分)

第②自然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海天使个子小,但运动能力强的特点。

3.请简析本文的说明顺序。

(2分)

逻辑顺序,依次说明了海天使的得名、外形、捕食、繁殖生存等内容。

二、(2016眉山改编)说明文阅读。

(6分)

动物迁徙之谜

①野生动物的季节性集群迁徙活动一直是科学家最想解开的谜题之一。

②迁徙现象出现在各种各样的动物身上,从淡水湖泊里的微生物到生活在大海里的鲸鱼,都有这种迁徙习性。

③那么,动物为什么要迁徙?

季节性气温变化是动物迁徙的原因之一。

根据食物可用程度进行的迁移活动常常取决于季节性的气温变化。

比如,当冬季来临,鸟类的食物——昆虫突然消失时,食虫鸟就会掉头飞向气候更温暖的地方,以寻找更丰富的食物资源;

而随着小型啮齿动物和鸟类越来越少,像北美红尾隼这样的食肉鸟就不得不飞向墨西哥或墨西哥湾沿海地带;

同样,当冬季到来,北方地区各大小河流冰封后,以鱼和水生植物为食的动物就不得不迁往南方。

④像美洲野牛、羚羊之类的食草哺乳动物大多以集群形式一起吃草,它们会很快吃光一个地区的牧草。

如果是在夏季,草会很快再长出来。

在草重新冒出来之前,食草动物常常会漫游到附近不远的地方,寻找新草地。

当草再次覆盖大地时,它们就会重新回到原来的牧场。

但是,如果是在冬季,草吃光后就不再长出来,这就迫使动物们旅行到更远的地方,以寻找新的食物资源。

直到春季来临,大地复苏时,它们才再次返回到它们以前的食源地。

⑤动物迁徙的另一个原因是要找到一个相对安全、资源相对丰富的地方生育后代。

绿龟就是一种因生殖原因而迁徙的动物。

当产卵季节来临时,雌绿龟就会离开它们的栖息地——巴西沿岸,游到2000千米之外的阿森松岛,然后拖着疲惫的身躯,爬到海岸上,在松软的沙滩上挖一个浅坑,将卵产在里面。

在生殖任务完成后,绿龟将返回巴西沿岸。

⑥动物迁徙一般以四种形式进行:

全部迁徙、部分迁徙、差别迁徙和突发迁徙。

全部迁徙是指一个种群,在繁殖季结束时全部成员都离开繁殖地的迁徙活动,通常是迁往几千千米之外的越冬地。

部分迁徙是指一个种群的部分成员一年到头都留在繁殖地内,其余的则迁往他处。

差别迁徙是指一个种群的全部成员都迁徙,但在迁徙的时间、周期和距离上存在较大的年龄和性别差异。

比如,银鸥随着年龄增加,迁徙距离越来越短;

雄性美洲雀鹰待在繁殖地的时间长于雌鹰。

突发迁徙是指一个物种在一些年份根本不迁徙,而在另一些年份却突然离开繁殖地。

这种迁徙模式很可能与气候和食源变化有关。

一般来说,冬季越寒冷,食物越缺乏,一些物种就越可能产生突发迁徙行为。

1.本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说明动物的迁徙之谜的?

迁徙的原因和迁徙的形式。

2.第⑥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主要采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楚地说明了动物迁徙的四种形式的区别。

3.第④段中加点词语“大多”能不能去掉?

为什么?

不能去掉。

因为“大多”是绝大多数的意思,是从范围上限定了并非所有的食草哺乳动物都会以集群形式一起吃草;

如果删去了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三、(2017原创)说明文阅读。

(7分)

叶片缘何各不同?

①细长的柳叶、鹅掌般的枫叶、心形的酢浆草叶,植物的叶片除了为我们制造必需的氧气外,更以丰富的形状吸引了无数收集者的目光。

那么植物的叶片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形状呢?

②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先看看叶片是干什么用的。

《初中生物》课本

里讲过,叶片因为含有叶绿体而具有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二氧化碳转变为有机营养物质的作用。

简单地说,叶片就是为植物制造营养的车间。

从营养器官的角度出发,叶片只要能制造营养,长成什么样都行,但从植物整体的角度看,叶片的生长必须符合植物整体的利益最大化。

设计一片叶片,植物必须考虑到三个重要的因素,即制造一片叶片需要的物质量、叶片的寿命和叶片吸收、转化阳光的效率。

因为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生理特点、生活在不同的环境,所以这三个因素也不尽相同。

而这三个因素反映到具体的一片叶片上,就是每一种叶片都有其独特形状,更具体地说,是每一种叶片都有其独特的叶脉结构。

③叶脉之于叶片,正如同骨骼和血管之于我们。

在叶片正常的生理活动中,叶脉既起到运输物质的管道作用,又起到支撑叶片的骨架作用。

不同的叶脉结构在叶片上形成了不同的叶脉密度、叶脉间距离和叶脉回路。

所谓叶脉密度就是单位面积上叶脉的长度,密度越高,表示植物对这片叶片的水分、养料供应越充足;

叶脉间距离则反映了植物对叶片持续供给的能力;

叶脉回路则反映了叶片的强度和寿命,回路越多表示营养物质和水可以通过更多的路径被送到叶肉细胞中。

④植物正是通过叶脉决定了叶片的寿命、功能等。

例如对于生活在热带的植物,较高的气温一方面需要植物有更高的蒸腾速率,另一方面又让植物不需要每年更换一次叶片,所以它们的叶脉往往较大,叶脉回路多,水分供应充足,叶片就比较厚,边缘比较光滑;

而寒带的植物虽然蒸腾速率低,但每年冬天都需要植物脱落一次叶片,所以植物叶片往往都比较薄,这样制造一片叶片用的成本就低,冬天丢了也不可惜。

但作为一片薄叶片,它的叶脉不可能特别粗,其边缘的水分运输必然受到限制,所以其边缘的叶片区域经常就被抛弃了,叶片也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裂口。

⑤除此之外,为了应对水分蒸发、动物侵蚀等不利因素,很多植物的叶片还长着绒毛、毒腺,并且通过改变自己的颜色提高生存机率。

另外,有些植物因为有特殊的需要,还会让叶片执行一些其他工作,比如猪笼草的捕虫叶、豌豆的叶卷须等,这些看上去不像叶子的叶片叫做“变态叶”

,是叶片中的特种部队。

⑥正是这些多种多样的生存环境最终使每一种植物都有了样式独一无二的叶片,可以说每一片造型独特的叶片都是植物进化的真实写照,正因如此,有些植物学家尝试通过研究古叶片的化石来推测古时候的环境变化。

当我们下一次赞美一片叶片的独特造型时,也别忘了它们在几亿年风雨中的坚持。

(选自《大众科学》2016年第6期)

1.本文的说明中心是叶片不同的原因,采用了逻辑顺序。

2.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

打比方。

作者把“叶片”比喻成“车间”,形象地表达出叶片对于植物的重要作用。

3.结合全文,请写出叶片形状不同的原因。

①为了应对不同的环境,叶片的叶脉不同,所以形状不同;

②为了应对水分蒸发和动物的侵蚀,植物的叶片会长出绒毛、毒腺,甚至会改变颜色;

③为了一些特殊的需要,有些植物还会长出特殊的叶片。

四、(2017原创)说明文阅读。

地震前的“植物预报员”

①在各种地震的前兆中,人们十分注意某些动物的异常现象,比如牛羊乱窜、蛇兔迁徙、蛤蟆上路等。

但人们也许不太知道,某些植物在地震前也会有很明显的“异常反应”。

②20世纪70年代,我国曾发生过多次地震,这些地震前,许多植物就出现了异常现象:

1970年宁夏西吉发生5.1级地震,震前一个月,距震中60公里的隆德县在初冬时蒲公英提前开花;

1972年长江口地区发生4.2级地震,震前附近地方的山芋藤突然开花;

1976年7月,唐山发生大地震,震前唐山出现竹子开花,柳树枝条枯死,一些果树结果后又再度开花。

③据科学家分析,地震前最敏感的植物是含羞草。

在强烈地震发生的几小时前,对外界触觉敏感的含羞草叶会突然萎缩,然后枯萎。

在正常情况下,含羞草的叶子白天张开,夜晚合闭。

如果含羞草叶片出现白天合闭、夜晚张开的反常现象,便是发生地震的先兆。

比如1938年1月13日,日本发生了强烈地震,在地震前的11日上午7时,日本许多花园里的含羞草开始张开,但是到了10时,叶子突然全部合闭。

含羞草不但能预测地震,还可预测灾害性的天气变化,对突发性的反季节性温差、地磁、地电等变化会产生有违常规的生长活动。

④据文字记载,会预测地震的植物还有很多。

比如印度有一种甘蓝,如果出现生长新芽的现象,即是发生地震的预兆。

还有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上的一种樱花类植物“地震花”,在地震发生之前,会突然开花。

岛上的居民把这种植物当作观测装置,只要发现它开花,马上作应急准备。

⑤植物不仅能够监测地震,而且还能将地震情况记录下来。

美国科学家哥尔顿·

杰可比发现,树木的年轮具有记录地震的作用。

这位植物学家在阿拉斯加州的某地发现松树的年轮长得很不规则,相互挤在一起,于是他查阅有关资料,果然在1899年这里曾发生过大地震,并且震后地面有些上升。

杰可比认为,发生地震后,由于树木的生长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而影响了树木的生长。

比如,地面上升或下降,能改变地下水对树木的供应;

地面的裂口会损坏树根,从而影响树木对水分和养料的吸收。

这些环境变化,都会在树木的年轮上留下痕迹。

因此,经历过地下断层活动期的树木,在它的年轮上都会记录下当时地震的有关情况,为人类研究地震、预测地震,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数据。

⑥那么,在地震前夕,植物为什么能感到地震即将来临呢?

科学家认为,地震在孕育的过程中,由于地球深处的巨大压力,使它在石英石中造成电压,于是就产生

了电流。

植物根系受到地层中电流的刺激,便在体内出现相应的电位变化,从而引起植物的异常现象。

⑦当然,利用植物来预报地震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还很不成熟,但我们相信,通过科学家们的持续努力,用植物预报地震的理想一定能实现。

1.本文的说明中心是会预测地震的植物。

2.文章③④段介绍了哪几类可以预测地震的植物?

含羞草、甘蓝、“地震花”。

3.第③段画线句子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举例子。

列举日本地震前含羞草突然张开闭合的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了“含羞草叶片出现白天合闭、夜晚张开的反常现象,便是发生地震的先兆”,进而说明了“地震前最敏感的植物是含羞草”。

五、(2017原创)说明文阅读。

为什么没有绿色哺乳动物?

①小型哺乳动物如兔子、田鼠,基本围绕着绿色植物生活。

如果它们是绿色的,就能隐身到四周环境背景中。

但事实上,大部分的哺乳动物是棕色、灰色或别的什么颜色,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到一只棕色的兔子从一边蹦到另一边的田地里。

②在自然界中,哺乳动物与其他类别的动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比如昆虫、鱼儿、青蛙、蜥蜴、鸟类(常见的如鹦鹉)等非哺乳动物,它们中的某些种类进化出了绿色的皮毛和皮肤。

变色龙就常常用“善变”的体色来巧妙伪装,融合到环境中,不易被敌人发现。

③为什么没有绿色哺乳动物呢?

④既然绿色是眼睛看到的,那么我们先从眼睛来分析。

其实,除了人类等少数的灵长类动物之外,几乎所有哺乳动物都是红绿色盲,大部分哺乳动物的天敌也是哺乳动物,比方说狐狸就会捕食兔子和田鼠。

⑤人类眼睛有3种类型的颜色传感器:

红色的、绿色的和蓝色的。

而狐狸等哺乳动物只有2种颜色传感器:

绿色的和蓝色的。

这说明大多数哺乳动物的视觉效果跟人类不一样,它们无法将绿色和其他颜色分辨开来。

就狐狸而言,棕色的兔子只是一个较深的绿色影子;

而棕色的兔子可能认为自己是在与自身体色一样的草木之下隐藏着;

但在人类看来却不是,棕色的兔子已经暴露了它的位置,因为棕色和绿色草木有明显色彩差异。

⑥对大多数哺乳动物来说,更容易分辨的是色彩的强弱,只要皮毛颜色不过于显眼,就不会被捕食者发觉。

此外,一些动物学家认为,需要在树丛中伪装自己的主要是一些小型哺乳动物,它们大都生活在地面,在各种垃圾和枯枝败叶中觅食,即使生活在树上的,也主要在褐色树干上活动,它们所需要的保护色正好是灰色或褐色而不是绿色;

其次,从远处看去,树叶其实并非是纯粹的绿色,而是带有斑点的暗绿色。

士兵们穿的迷彩服之所以不采用纯绿色,也正是这个道理。

因此,大多数哺乳动物的皮毛以棕色、灰色为基本色,并夹杂着其他颜色的条纹和斑点。

⑦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很多哺乳动物,它们的主要天敌是蛇,兔子和田鼠也会被蛇捕食。

然而蛇的眼睛却跟人类一样有3种颜色传感器。

因此,捕食者的视觉颜色因素并不是完整的答案。

⑧动物想让自己变成绿色的话,有两种办法:

一是自己合成绿色的色素,比如水螅、毛毛虫和螳螂。

可是哺乳动物的毛发中并没有绿色的色素。

哺乳动物的皮毛中只具有两种色素:

一种色素使毛发呈黑色或褐色,另一种色素使毛发呈黄色或橙黄色。

没有绿色色素的哺乳动物,当然也就无法自身产生绿色了。

⑨第二种方法是利用光的衍射。

以青蛙为例,青蛙皮肤上特殊的结构可以衍射蓝光,然后与自身的黄色素混合,就能显出绿色了。

同理,鸟类是依靠羽毛的特殊结构来衍射光线,然后与自身色素结合,才得以显现五彩斑斓的颜色。

这种方法很巧妙也很聪明,但很难复制,因为哺乳动物表层覆盖着皮毛,就算用这种办法,所形成的绿色皮肤也会被毛发遮住,别人也就看不到了。

另一方面,哺乳动物的皮毛纤细,又不像鸟羽一样容易衍射,所以也不能利用这种方法产生绿色。

(选自《科学导报》)

1.概括没有绿色哺乳动物有哪两个方面的原因。

①捕食者的视觉颜色因素;

②哺乳动物无法自己形成绿色。

2.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举例子、作比较。

直观鲜明地说明哺乳动物没有绿色的情况。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删去后不影响句子意思准确表达的一项是(2分)(D)

A.小型哺乳动物如兔子、田鼠,基本围绕着绿色植物生活。

B.

几乎所有哺乳动物都是红绿色盲。

C.即使生活在树上的,也主要在褐色树干上活动。

D.可是哺乳动物的毛发中并没有绿色的色素。

【解析】A项“基本”表示兔子、田鼠的活动范围并不止于绿色植物;

B项“几乎”表示哺乳动物中红绿色盲多,但并不是全部;

C项“主要”表明褐色树干并非所有活动范围。

故选D项。

六、(2017原创)说明文阅读。

太空也能“3D打印”

张配豪

①在电影里,每当宇航员被孤身遗留在其他星球,就只能接受漫长的等待,等待下一次执行任务的飞船来接他回家。

实际生活中,当空间站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时,维修人员也要像电影里的宇航员一样接受很长时间的等待,直到飞船从地面带来零部件进行更换,而且每一克太空货物的“邮费”都价格不菲。

如果有一台3D打印机,能在太空打印所需零部件,既省时又节约费用,岂不是一举两得?

②如今,梦想再次照进现实。

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4月18日对外宣布,由该院和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技术中心共同研制的国内首台空间3D打印机,已经在法国波尔多成功完成抛物线失重飞行试验,能够在微重环境下完成3D打印。

③与普通的3D打印机最大的区别是,这台机器要在超重、失重以及正常重力状况下都可以正常工作。

为了验证技术的可能性,这台国内首台空间3D打印机来到法国波尔多进行抛物线失重飞行试

验。

在为期3天的飞行试验中,这台打印机完成了4种模型的微重力打印。

其中,打印了一块“中国科学院”字样的牌子,还打印了多个小巧的长方体。

与普通3D打印机相比,这台机器看起来更小巧,与微波炉的大小相差无几,由塑料制成。

虽然小巧,这台机器打印出来的扳手、螺丝等塑料零件却极为精致。

④目前这台打印机是研究改进的第三版,通过对设计、电机、传动设备的不断研发并经过失重飞行试验,证明该打印机在地球上斜着、倒着,在微重、无重力条件下都能打印,且打印效果与国外水平相当。

⑤其实欧美国家也在研究太空3D技术,目前全世界仅有3台空间在轨3D打印机送上国际空间站,其中两台是NASA支持的一家公司研发,另一台是欧洲研发。

⑥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王功表示,虽然中国太空增材制造技术研究的起步晚于美国,但研究更为积极活跃,在理念和技术上并不落后,此次试验共对五种材料和两种制造工艺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的验证与探索,其中包含了NASA从未尝试过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获取了不同材料与工艺在微重力环境下的特性数据。

⑦经过研究,我们发现虽然咱们国家在这个领域起步晚,但是要想实现跨越式的突破或者弯道超车也不是没有可能。

中科院重庆研究院3D打印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段宣明说,“我们这台3D打印机能够打印最大零部件尺寸达200mm×

130mm,该尺寸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首台空间在轨打印机打印尺寸的2倍以上,并超过今年3月26日NASA运至国际空间站的升级版3D打印机打印尺寸。

⑧在段宣明看来,将来我们国家要建成空间站肯定是需要空间3D打印机的。

“未来可能会需要金属的,因为在空间站需要的材料仅仅是塑料的肯定是不够的,塑料的更多的是在空间站的舱内使用,未来的3D打印机可能会发展到舱外去,这样一来,技术难度要更大一些,这也是我们研发的一个方向。

另外,中科院也正在同步研究3D打印材料的循环利用技术,未来可以将空间站内的部分废弃物,如航天员的饮水袋等,制备成太空3D打印的原材料。

(《人民周刊》2016年12期)

1.选出对本文理解正确的一项(2分)(

D)

A.国内首台3D打印机在法国波尔多成功完成抛物线失重飞行试验,只能够在微重环境下完成3D打印。

B.目前全世界仅有3台空间在轨3D打印机送上国际空间站,其中一台是中国的,一台是NASA支持的一家公司研发,另一台是欧洲研发。

C.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段宣明表示,虽然中国太空增材制造技术研究的起步晚于美国,但理念和技术并不落后。

D.中科院也正在同步研究的3D打印材料的循环利用技术,未来可以将空间站内的部分废弃物制备成太空3D打印的原材料。

【解析】A项出自文章第②段最后一句“能够在微重环境下完成3D打印”,第④段“证明该打印机在地球上斜着、倒着,在微重、无重力条件下都能打印”,从这两句可以看出“只能”表述太绝对,故A项表述错误。

B项出自文章第⑤段,根据“其中两台是NASA支持的一家公司研发,另一台是欧洲研发”可知B项表述错误。

C项出自文章第⑥段,原文是“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王功表示”,C项偷换主语,表述错误。

故应选D项。

2.联系上下文,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未来的3D打印机可能会发展到舱外去。

“可能”一词表猜测,在句中是对未来的3D打印机发展到舱外去的可能性的猜测,并非完全肯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3.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列数字、作比较。

列举具体的数据,将国内首台3D打印机和NASA生产的3D打印机进行比较,说明了我国3D打印在技术上并不落后,使文章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第2类传统文化

七、(2016岳阳)说明文阅读。

中国花语

①在西方,每年5月的第二个

星期日是母亲节,在这一天,人们会给母亲献上代表祝福的花——康乃馨。

康乃馨作为母亲花,是西方的花语

而我们中国也有母亲花,其名为萱草,又叫“忘忧草”,食用时名“金针”。

②大家知道为什么“萱草”代表母亲花吗?

《诗经·

伯兮》里有诗句: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谖草”就是“萱草”,可以让人忘忧。

“背”就是“北堂”,“北堂幽暗,可以种萱”,北堂就是母亲居住之所,代表母亲。

古时游子要远行,就会先在北堂种萱草,希望减轻母亲对孩子的思念,于是后世就把“萱草”当作了母亲花。

③玫瑰在西方花语里代表爱情。

但中国花语里,象征爱情的却不是玫瑰,而是桃花。

桃花象征春天、爱情和美丽的容颜。

桃夭》就是一首祝贺年轻女子出嫁的诗歌,“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写尽了人与花的夺目光彩。

④很多国家都有国花,比如荷兰的郁金香,日本的樱花,英国的玫瑰……中国的国花,很多人都认为应定为牡丹。

牡丹受到追捧大约是从唐代开始,开元年间,宫廷内开始重视牡丹,并在沉香亭前及骊山行宫等处栽植红、紫、浅红、通白等各色牡丹。

花初开,杨贵妃带众宫女游赏花间,如醉如痴。

牡丹的特质一为高贵,二为大气。

难怪刘禹锡写诗曰: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⑤除此几种,中国还有献给老师的花与献给医生的花,都是杏花。

杏花与老师相关可追溯至孔子,相传“孔子游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

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

”杏坛就是环植杏花的高台。

而杏花与医生关联则追溯到三国时期的医生董奉那里,董奉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为人治病而不收钱,只要求重病痊愈者栽杏五株,小病痊愈者栽杏一株,仅仅十年时间,当地已经栽了十万余株杏树,蔚然成林……所以后世医家每以“杏林中人”自居。

⑥中国花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人欣赏花,不仅欣赏花的颜色、姿容,更欣赏花中所蕴含的人格寓意、精神力量。

所以,在中国花语里“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莲花被称为“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之士……中国人爱花,爱的是神韵。

(文/常小仙,有删改)

1.结合文章内容,揣摩“椿萱并茂”(椿,椿庭,父亲的代称)这个词语的意思:

父母健康;

说说医家常以“杏林中人”自居的原因:

希望自己拥有像董奉一样高尚的医术医德。

2.第③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举例子;

具体生动地说明了在中国花语里桃花象征春天、爱情和美丽的容颜。

3.“牡丹受到追捧大约是从唐代开始”一句中的“大约”可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去。

“大约”说明“牡丹受到追捧从唐代开始”还没有十足的根据,而去掉“大约”则表示事实是确信无疑的,与客观事实不符。

“大约”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八、(2016来宾)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瓷器

①中国瓷器是世界公认的伟大发明之一。

它之所以名扬天下,主要在于其本身所包含的三项独创技术:

胎质、瓷釉、烧结火候。

②中国瓷器的胎质大多具备

一定的透明性,所谓有素肌玉骨之像。

它的原料多为高岭土,无论东南沿海还是华中各省都有此土,尤其是在江西景德镇高岭村一带,风化了的白云母花岗岩蓄藏丰厚。

也就是说,在中华大地取用制瓷原料是得天独厚的。

③瓷釉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