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测试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393265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1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测试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测试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测试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测试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测试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测试Word格式.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测试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测试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测试Word格式.docx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推动

C.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发展

D.南京国民政府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7.下图是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在通商口岸设立洋行的情况。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加速了中国融入世界市场的进程

B.反映了列强资本输出的强烈要求

C.与清政府允许列强在华设厂有关

D.延缓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进程

8.在1912—1922年的十年间,荣氏兄弟新办的面粉厂和纱厂达到14家之多。

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包括()

①币制改革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②群众提倡国货、抵制日货等运动的推动

③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④辛亥革命和民国建立,为民族工业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9.下表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该表反映出(  )

A.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日趋合理

B.列强对中国资本输出不断扩大

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本解体

D.中国近代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10.1935~1936年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8.86%,1936年国民生产总值约230亿美元,为日本的1.8倍,占世界经济的近4%,是近代中国经济的最高点。

这一时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政府的推动  

B.国内政局的稳定

C.国际社会的支持  

D.科技发展的影响

11.“如果说,从前的农户是自己植棉(或购入棉)、自纺、自织、自用(也部分供应市场),现在则是从市场买进口机纱,织成布匹自用或供给市场。

1894年,土布生产中使用机纱的比重已占23.4%。

”从材料中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A.进口机纱导致纺织分离

B.民族纺织工业迅速发展

C.传统织布业占据市场优势

D.传统纺织品完全商品化

12.19世纪70年代前后出现的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等企业()

A.都出现在中国东南沿海

B.都是私人建立的近代企业

C.都属于外国人出资建立的

D.说明工业文明战胜了自然经济

13.“一战”期间,中国发展最快的两个行业是(  )

A.橡胶工业和军工业

B.化工业和卷烟业

C.面粉业和纺织业

D.纺织业和化工业

14.张之洞说:

“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

”这表明他主张(  )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15.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迎来发展的春天。

这一时期(  )

A.民族工业体系逐渐独立完整

B.纺织业成为最大的新式工业

C.近代工业形成对传统经济的绝对优势

D.主要工业部门民族资本超过外国资本

16.据1882年9月《申报》记载:

“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

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

”这种现象说明了(  )

A.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B.洋务企业的近代化因素增多

C.社会各界支持集股筹资企业

D.国人受到新型商业模式利润的刺激

17.读下图,如果把树苗比喻成民族资本主义,则“夏天”所描述的历史时期当为()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B.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新中国成立之初

18.下列图中五条曲线反映了1840~1956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即自然经济、民族资本、外国资本、洋务资本与官僚资本发展变化情况。

其中最能反映近代中国发展主流的是()

A.A

B.B

C.C

D.D

19.1916年,山西商人乔殿森集资1.5万两白银在太谷东关创办了利川蛋厂:

该厂系诸人合资而成,对厂中伙友(员工)按商家惯例,根据其表现、业绩给予顶身股,年终按股分红。

试办数年后,产品正式行销出口,效益颇丰。

利川蛋厂“效益颇丰”的主要原因是(  )

A.国际形势影响

B.国民政府重视

C.经营理念创新

D.国家政局稳定

20.中国人创办第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是在() 

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戊戌变法时期

21.有学者认为:

“1840—1919年的八十年间,可以说是中国社会震动最烈,经济变迁最显著的非常历史时期。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该阶段“经济变迁”的是(  )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洋务企业的兴衰

D.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22.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

洋货“充积于厦口”。

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

”“松太布市,销减大半,丝、茶出口日盛。

”材料直接反映的最主要问题是(  )

A.中国官场腐败无能

B.外国商品对华输出造成小农破产

C.外国经济入侵严重冲击了中国民营手工业

D.外国经济侵略导致中国自然经济瓦解

23.下表为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丝、茶出口概括简表。

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农业生产转而种桑养茶。

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农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中国出口贸易占优势地位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加深

D.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24.从1885到1892年,清政府财政收入中的田赋由38.5%下降到35.2%,而厘金(国内贸易征税)和关税收入则由36.7%上升到43.2%,其中关税收入逐年上升了3.8%。

这表明(  )

A.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B.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陷入困境

D.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25.《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痛陈其主张:

“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

中国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

”由此可见,张謇认为(  )

A.实现民族独立是工业建设的重要前提

B.兴办商务是西方富民强国之根本所在

C.中国应该农、工、商业同步发展

D.兴办实业是实现富国御侮根本之道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时中国的工业革命已经起步了,1865年到1890年间,上海建立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南京建立了金陵机器制造局,开办了洋学堂,后来,兰州织呢局、上海机器织布局成立,京师大学堂设立,各省也开办了洋学堂。

再后来,海军衙门设立,购置军舰,设立南北电报局、开平矿务局和湖北汉阳枪炮厂,国家开始步上机械化和工业化的轨道,整个国家的发展态势良好,洋务运动非常成功。

到了1890年代以后,中国碰到一个钉子,就是它和日本的甲午战争。

——张英、赵蕾、张怡徽《中国故事:

世纪的成功和世纪的失败》

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材料“洋务运动非常成功”的观点谈谈你的认识,分析作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碰到一个钉子”的原因。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海上(松江地区)官、民、军、灶,垦田几二百万亩;

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

所繇共百万之赋,三百年而尚存视息者,全赖此一机一杼而已。

非独松也,苏、杭、常、镇之币帛,嘉、湖之丝纩,皆恃此女红末业,以上共赋税,下给俯仰。

若求诸田亩之收,则必不可办。

——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五《蚕桑广类·

木棉》

材料二 (19世纪晚期)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

煤油、洋烛、洋电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不为材;

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治者多无事偷闲。

此其大者。

尚有小者,不胜枚举。

所以然者,外国用机器,故工致而价廉,且亦成功;

中国用人工,故工本而价贵,且成功亦难。

华人生计,皆为所夺矣。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三 作为传统产棉区的太湖流域东部,到1919年,仅常熟、嘉定、上海、宝山、南汇、奉贤、川沙、崇明八县的棉田面积,合计就达367万亩。

原本棉花产量有限的浙东沿海地区,也是“海滨沙地皆棉田也,每岁所收,为出口一大宗。

”——陈国灿《论江南农村市镇的近代转型》

材料四 江浙两地的农民因为地理的优势和便捷,进上海、南京和杭州等大城市做工的不在少数,而去当时的上海,则是流动目的地的首选之地。

据统计,从1912年到1932年,20年间,仅在苏南颇具实力的荣家企业从2家增至21家,工人数也从1334人增至33416人,而其中绝大多数来自江浙两省农村。

对此,时人评论说:

“中国工人多……致远方男女来谋食者日繁有徒,虽离家不计也。

”——仲富兰《试论近代江浙农村人口流动与习俗变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代江南地区经济结构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概述江南经济出现的新局面。

从国际分工的角度看,这样的新局面体现了世界经济怎样的发展趋势?

导致这一趋势的主要国际因素是什么?

(3)材料四中江浙地区农民从业状况出现什么现象?

并分析造成这一变化的历史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明中后期至民国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在中国经济转型中所处的地位。

28.近代中国伴随着苦难,一步步走向蜕变。

民族工业是第一个迈向蜕变的,然而在蜕变的整个过程中,它却如同幼虫破茧成蝶一般艰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情况统计表

(注:

商办企业注册资金1万元,外商企业注册资金10万元,10万元以下未做统计)

材料三仅1937年8月~1938年3月,上海被日军摧毁的工厂就超过两千家,损失超过八亿元。

在华北,日本采取“军管理”办法,将中国民族企业整个吞并……1937年,宋子文趁人之危,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强行买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当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

——历史必修二教材(人教版)

(1)请结合当时中国政治、经济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所说的“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2)依据材料二,从经济结构的角度说明1895——1913年中国近代工业中的三类企业发展情况并指出其原因。

(3)依据材料三,这一时期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9.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作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

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此时民族企业发展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所示的民族工业的状况,从政治、思想方面分析对我国民主革命转型所产生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

30.随着中国大门被迫打开,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方式使中国人眼界顿开,先进的中国人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化从此开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以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此后,中国于19世纪后半期创建新式工业。

当时,西方拼命地向中国推销纺织品和鸦片,而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的却是……“机船矿路”。

“机”主要指兵器,“船”主要指战船,“矿”主要指煤矿,“路”指铁路……从封建统治集团分化出来的开明派部分地捕捉到时代脉搏,认识到这些基础产业和设施对中国“求强”、“求富”的重要意义。

——董志凯《从“机船矿路”到“瓶颈产业”》

材料二(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

两江闽浙,十之二三;

河洛以北,万不得一。

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汉冶萍公司》

材料三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

归纳材料一中当时中国工业化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19世纪末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3)材料三中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哪一时段发展最为显著?

指出影响该时段发展的外部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中国工业近代化的主要因素。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洋布完全占领中国的棉布市场”的说法绝对,故A项错误;

材料中“幅宽质细价廉,人皆便之,反弃土布而不用”的信息说明中国传统小农经济面临着解体的困境,故B项正确;

“洋布质优价廉有利于获取利益”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C项错误;

材料只是说明外国商品进入瓦解着中国自然经济,并没有提及中国人开始认识到西方的先进性的信息,故D项错误。

2.【答案】A

【解析】从“矿务铁路总局”“农工商总局”“商部”“农工商部”“设立邮传部主管铁路和电报事宜”的信息,可以看出清政府这些举措有利于工商业、交通运输和通讯业的发展,故A项正确;

结合晚清的史实来看,此时的清政府已经日薄西山,危机四伏,没有实现富国目的,故B项错误;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最终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故C项错误;

此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故D项错误。

3.【答案】C

【解析】“使洋商垄断收入锐减”说明洋务运动在客观上起到了抵制外来经济侵略的目的。

4.【答案】B

【解析】英国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发动鸦片战争,又从图片可以看出,鸦片战争后英国制造品输华值比鸦片战争前增加,故A项错误;

184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比1843—1847年有所降低,说明英国商品输出出现滞销,故B项正确,C项错误;

英国商品输出出现滞销主要原因是受到自然经济顽强抵制,故D项错误。

5.【答案】C

【解析】晚清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才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A项错误;

中国股份制公司的普及的信息说法欠妥,故B项错误;

材料中“招商局开其端,公司因之云集”的信息说明招商局创办推动公司制发展,故C项正确;

材料中主要论及招商局对公司制发展的影响,没有提及对自身力量发展,故D项错误。

6.【答案】B

【解析】注意材料时间1916年至1918年,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在甲午战争后,故A项错误;

此段时间正好在1915年“二十一条”泄露之后,民众反日情绪高涨,抵制日货、提倡国货,故B项正确;

南京临时政府是在1912年,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南京国民政府是在1927年之后,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7.【答案】A

【解析】图片反映通商口岸洋行数量不断增加,说明中国融入世界市场的进程加快,故A项正确;

反映了列强资本输出的强烈要求是1895年《马关条约》,故B项错误;

清政府允许列强在华设厂是在1895年《马关条约》,故C项错误;

通商口岸洋行数量不断增加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进程,故D项错误。

8.【答案】C

【解析】解答该题时把握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12—1922年”,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

国民政府于1935年实行“币制改革”,故排除含①的选项即可。

本题选C。

9.【答案】D

【解析】近代中国轻工业发展,重工业发展滞后,故A项错误;

表格显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不能体现列强对中国资本的输出,故B项错误;

表格中“原料”和“手工制品”的出口在出口总数中所占一定的比重,表明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并不能表明基本解体,故C项错误;

1895年后中国民族工业出现初步发展,1912年后民族工业出现黄金时代,从表格数据可看出中国出口商品比重的不断增加,正是由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导致的,故D项正确。

10.【答案】A

【解析】1935~1936年,正是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国民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

这个时期,日本侵华,国共内战,政局动荡,中国科技落后,故B、D两项错误;

西方国家危机不断,谈不上对中国的支持,故C项错误。

11.【答案】A

【解析】读懂材料即可,材料说的是农户逐渐用洋纱取代土纱用于生产布匹。

毫无疑问是指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中的纺织分离。

B错误,农户生产的是土布,即家庭手工业的产品,和民资毫无瓜葛。

C错误,材料只给了土布生产的洋纱比例,根本无法得出此观点。

D错误,材料提到土布除供给市场外还有自用,显然不是完全商品化。

12.【答案】B

【解析】从地域上看,中国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尽管诞生并发展,但始终未战胜自然经济而取得统治地位。

因此,只有B项正确。

13.【答案】C

【解析】“一战”期间中国发展最快的行业属于轻工业,故C项正确;

A、B、D项均有行业属于重工业,故A、B、D项错误。

14.【答案】C

【解析】张之洞属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其主张没有涉及西方政治制度,A项不对;

材料中“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应为民用,所以B项不对;

D项材料没有涉及。

15.【答案】B

【解析】关键信息:

民国初年。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迎来了短暂的春天,但没有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主要是民用工业,A项说法错误,B项说法正确;

C项“绝对优势”说法错误,应是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D项“民族资本超过外国资本”说法错误。

16.【答案】D

【解析】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是在1895年甲午战争后,故A项错误;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洋务运动的影响,而非洋务企业的近代化问题,故B项错误;

材料中未出现社会各界支持集股筹资企业的佐证信息,故C项错误;

题干反映了受到洋务企业利润的刺激,国人纷纷抢购,故D项正确。

17.【答案】B

【解析】题干中的“夏天”是指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获得较快发展;

“春天”指的是一战期间;

“秋天”指的是抗战时期;

“冬天”指的是抗战胜利后;

“新的春天”指的是建国后。

18.【答案】D

【解析】A是自然经济,B是洋务经济,C是外国资本,D是民族资本。

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主流趋势是民族资本的产生与发展。

19.【答案】A

【解析】题中“1916年”恰好处于1914年至1918年“短暂的春天”时间段,外国列强忙于一战无暇顾及侵略东方,故A项正确;

国民政府重视是在1927年至1936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故B项错误;

经营理念创新也是其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

1916年处于北洋军阀割据时期,政局并不稳定,故D项错误。

20.【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已经引进了一大批先进的技术,创办了近代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故选B。

A项时期并未在中国产生近代企业;

C、D项都是在洋务运动之后。

21.【答案】D

【解析】自然经济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洋务运动兴衰都属于1840—1919年间,故A、B、C项不符合题目要求;

而官僚资本主义兴起于1927年之后,不属于该时段,故D项符合题目要求。

22.【答案】C

【解析】中国官场腐败无能不是材料反映的直接问题,故A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小农破产信息,故B项错误;

材料反映外国商品入侵,导致中国土布土棉不复畅销,中国传统手工业受到冲击,故C项正确;

中国传统手工业受到冲击反映中国自然经济解体,外国经济侵略导致中国自然经济瓦解不是材料反映的直接问题,故D项错误。

23.【答案】C

【解析】结合材料可知农民是从种植粮食作物转为种桑养茶种植经济作物为主,不能体现农业结构的根本性变化,故A项错误;

表格体现的是农产品出口额增加,没有进口的数额,无法判断出口贸易占优势,故B项错误;

从材料和表格都可得出农产品大量出口成为商品,故C项正确;

中国近代自然经济解体是一个逐渐的过程,故D项错误。

24.【答案】D

【解析】材料中的厘金和关税收入上升是诸多因素的结果,并不能表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故A项错误;

田赋的下降也不能说明清朝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错误;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陷入困境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

材料中提到税收田赋下降,而厘金(国内贸易征税)和关税收入则上升,说明这一时期的自然经济不断瓦解,近代工业和对外贸易不断发展,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故D项正确。

25.【答案】D

【解析】材料关键信息是:

“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

《马关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张謇倡导实业救国,他认为发展工业是富国强兵的根本,只有这样才能抵御外敌入侵,挽救民族危亡,B项错误。

A、C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答案为D项。

26.【答案】

(1)认识:

材料夸大了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

洋务运动虽在军事、科技、经济、教育等方面学习了西方,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强”和“求富”的目标,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但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未从根本上动摇封建统治,其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避免不了最终失败的命运。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应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原因: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也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严重

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这一切都延缓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解析】

(1)解答本题关键有二,一是熟知洋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