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复习思考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389820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诊断学》复习思考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医诊断学》复习思考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医诊断学》复习思考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医诊断学》复习思考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医诊断学》复习思考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诊断学》复习思考题Word格式.docx

《《中医诊断学》复习思考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诊断学》复习思考题Word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诊断学》复习思考题Word格式.docx

5.潮热的概念?

试述其证候类型及产生机理。

证候类型与产生机理:

①日晡潮热:

胃肠燥热内结

②午后或夜间潮热:

阴虚火旺

③身热夜甚:

温病热入营分,耗伤营阴

6.寒热往来的类型及产生机理。

寒热往来发无定时:

(多见于少阳病,为半表半里证)

正邪相争,正胜则发热,邪胜则恶寒

寒热往来发有定时:

(常见于疟疾)

疟邪侵入人体,潜伏于半表半里的膜原部位,入与阴争则寒,出与阳争则热。

此外,气郁化火、妇女热入血室也可导致寒热往来。

7.自汗与盗汗怎样鉴别,各自病机是什么?

自汗:

经常日间汗出不止,活动尤甚的症状。

病机:

气虚证、阳虚证

盗汗:

入睡时汗出,醒后汗自止的症状。

阴虚内热证、气阴两虚证

8.何谓绝汗?

试述其临床常见类型及产生机理。

指在病情危重的情况下,出现大汗不止的症状。

临床类型及产生机理:

①亡阴之汗:

高热烦渴,汗出如珠如油,热而粘手

②亡阳之汗:

身凉肢厥,大汗淋漓,汗稀而冷

9.试述各种疼痛的性质及临床意义。

1胀痛:

1)胸胁脘腹胀痛——气滞

2)头目胀痛——肝火上炎或肝阳上亢

2刺痛:

是瘀血致痛的特点。

如胸胁脘腹等部位刺痛,多是瘀血阻滞、血行不畅所致。

3冷痛:

1)寒邪阻滞经络——实证

2)阳气亏虚,脏腑经脉失于温煦——虚证

4灼痛:

1)火邪窜络——实证

2)阴虚火旺——虚证

5重痛:

1)湿阻气机

2)肝阳上亢,气血上壅

6酸痛:

1)湿邪侵袭肌肉关节,气血运行不畅

2)肾虚骨髓失养

7绞痛:

1)有形实邪阻闭气机——胆结石、心肌梗塞

2)寒邪凝滞气机——寒邪犯胃所引起的胃脘痛

8空痛:

气血亏虚,阴精不足,脏腑经脉失养

9隐痛:

阳气精血亏虚,脏腑经脉失养

10走窜痛:

1)胸胁脘腹疼痛而走窜不定,称为窜痛——气滞

2)四肢关节疼痛而游走不定,称为行痹——风邪偏胜

11固定痛:

1)胸胁脘腹等处固定作痛——瘀血

2)四肢关节固定作痛——寒湿、湿热阻滞,热壅血瘀

12掣痛:

1)筋脉失养

2)筋脉阻滞不通

10.简述头痛部位与经络病变的关系。

①前额连眉棱骨痛——病在阳明经

②头痛连项——病在太阳经

③两侧头痛——病在少阳经

④巅顶痛——病在厥阴经

11.腰痛的常见类型有哪些?

①腰部经常酸软而痛——肾虚

②腰部冷痛沉重,阴雨天加重——寒湿

③腰部刺痛,或痛连下肢——瘀血阻络或腰椎病变

④腰部突然剧痛,向少腹部放射,尿血——结石阻滞

⑤腰痛连腹,绕如带状——带脉损伤

12.头晕的常见证候类型有哪些?

①头晕胀痛,口苦,易怒,脉弦数——肝火上炎、肝阳上亢

②头晕面白,神疲乏力,舌淡脉弱——气血亏虚

③头晕而重,如物缠裹,痰多苔腻——痰湿内阻,清阳不升

④头晕耳鸣,腰酸遗精——肾虚精亏,髓海失养

⑤外伤后头晕刺痛——瘀血阻滞脑络

13.失眠的证候类型有哪些?

虚证——营血亏虚,或阴虚火旺,心神失养,或心胆气虚,心神不安

实证——火邪、痰热内扰心神,心神不安,或食积胃脘

14.嗜睡与昏睡、昏迷有何区别?

前者呼之即醒,而后者难以呼醒,强行唤醒而仍神志模糊,甚至呼之不醒。

15.简述麻木的病因病机。

①气血亏虚②风寒入络③肝风内动④风痰阻络

⑤痰湿或瘀血阻络

16.如何鉴别耳鸣与耳聋的虚证与实证?

简述其病机。

①实证——突发耳鸣,声大如雷,按之尤甚,或新起耳暴聋者

⑴肝胆火扰、肝阳上亢

⑵痰火壅结、气血瘀阻、风邪上袭

⑶药毒损伤耳窍

②虚证——渐起耳鸣,声细如蝉,按之可减,或耳渐失聪而听力减退者

病机:

⑴肾精亏虚

⑵脾气亏虚,清阳不升

⑶肝阴肝血不足,耳窍失养

17.如何鉴别目痒的虚证与实证?

其病机有何不同?

①实证——两目痒甚如虫行,伴有畏光流泪、灼热者

肝火上扰、风热上袭

②虚证——目微痒而势缓

血虚,目失濡养

18.简述目昏、雀盲、歧视的病机。

三者病因病机基本相同,多因肝肾亏虚,精血不足,目失所养引起,常见于年老、体弱或久病之人。

19.头晕、目眩、目昏有何不同?

1头晕:

指病人自觉头脑旋晕,轻者闭目自止,重者感觉自身或眼前景物旋转,不能站立的症状。

2目眩:

指病人自觉视物旋转动荡,如坐舟车,或眼前如有蚊蝇飞动的症状。

(眼花)

3目昏:

指视物昏暗,模糊不清的症状。

20.何谓心悸?

简述心悸的发病原因。

发病原因:

①心胆气虚②胆郁痰扰③心气、心阳亏虚

④心阴、心血不足⑤心脉痹阻⑥脾肾阳虚,水气凌心

21.如何鉴别惊悸与怔忡?

22.口渴欲饮或口渴不欲饮的临床意义有何不同?

①口渴咽干,鼻干唇燥,发于秋季者,多因燥邪伤津所致

②口干微渴,发热,脉浮数者,多见于温热病初期,邪热伤津不甚。

③大渴喜冷饮,壮热,大汗出者,为里热炽盛,津液大伤的表现。

严重腹泻,或汗、吐、下及利尿太过,耗伤津液,均可导致大渴引饮。

④口渴咽干,夜间尤甚,颧赤盗汗,五心烦热者,是阴虚津亏,虚火内炽的表现。

⑤口渴而多饮,小便量多,形体消瘦者,属消渴病。

小儿夏季见之,且无汗或少汗、发热者,为夏季热。

⑥渴不多饮,兼身热不扬,心中烦闷,苔黄腻者,属湿热证。

⑦渴不多饮,兼身热夜甚,心烦不寐,舌红绛者,属温病营分证。

⑧渴喜热饮而量不多,或水入即吐者,多由痰饮内停所致。

⑨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兼面色黧黑,或肌肤甲错者,为有瘀血的表现。

23.询问患者口渴饮水与否有何临床意义?

试述常见临床表现。

临床意义:

口渴与饮水的异常,主要反映体内津液的盈亏和输布情况,以及证候的寒热虚实。

临床表现:

①口不渴饮②口渴欲饮

24.口味异常的表现有哪些?

简述各种口味异常的临床意义。

①口淡:

脾胃虚弱、寒湿中阻、寒邪犯胃

②口甜:

湿热蕴脾、脾气亏虚

③口黏腻:

湿邪——痰热内盛、湿热中阻、寒湿困脾

④口酸:

消化不良,肝胃不和

⑤口苦:

火热之证——心火上炎、肝胆火热

⑥口涩:

燥热伤津、脏腑热盛

⑦口咸:

肾虚、寒水上泛

25.脾气亏虚与湿热蕴脾皆可导致口甜,如何鉴别?

湿热蕴脾,与谷气相搏,上蒸于口,故口甜而黏腻不爽。

口甜而少食、神疲乏力者,多属脾气亏虚,因甘味入脾,脾气虚则甘味上泛之故。

26.询问患者二便应注意了解哪些情况?

性状、颜色、气味、时间、便量、排便次数、排便感、兼证

27.询问患者小便情况应了解哪些内容?

尿次、尿量、排尿时的异常感觉

28.简述遗尿与小便失禁有哪些不同?

遗尿:

睡时小便自行流出(3岁以下小儿除外)

小便失禁:

小便自溢不能随意控制

29.月经过多与崩漏有何不同?

月经过多:

月经血量较常量明显增多的症状。

崩漏:

非正常行经期间阴道出血的症状。

 

望诊复习思考题

1.假神

久病、重病之人,精气本已极度衰竭,而突然出现某些神气暂时“好转”的虚假表现者,是为假神。

2.痫病

指病人突然昏倒,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醒后如常的症状。

3.常色

健康人面部皮肤的色泽,谓之常色。

可分为主色和客色两种。

人之种族皮肤的正常色泽是为主色,又称正色。

因外界因素(如季节、昼夜、阴晴气候等)的不同,或生活条件的差别,而微有相应变化的正常肤色,谓之客色。

4.主色

5.客色

6.善色

指病人面色虽有异常,但仍光明润泽。

7.恶色

指病人面色异常,且枯槁晦暗。

8.阴脏人

体型偏于矮胖,头圆颈粗,肩宽胸厚,身体姿势多后仰,平时喜热恶凉。

9.阳脏人

体型偏于瘦长,头长颈细,肩窄胸平,身体姿势多前屈,平时喜凉恶热。

10.痿病

肢软无力,行动不便而不痛。

11.痹病

关节拘挛或肿痛,屈伸不利,肢体行动困难。

12.解颅

卤门迟闭,骨缝不合。

是肾气不足,发育不良。

13.痄腮

一侧或两侧腮部以耳垂为中心肿起,边缘不清,按之有柔韧感及压痛。

因外感温毒所致。

14.鹅口疮

婴儿满口白斑如雪片,是湿热秽浊之气上攻于口。

15.口形六态

口张、口噤、口嘬、口僻、口振、口动

16.乳蛾

一侧或两侧喉核红肿肥大,溃烂有黄白脓点,脓汁拭之易去,咽痛不适者。

17.白喉

咽部溃烂处见灰白色假膜,拭之不去,重擦则出血,随即复生者。

为外感火热疫毒所致。

18.瘿瘤

颈部结喉处有肿块突起,或大或小,或单侧或双侧,或弥漫性肿大,可随吞咽而上下移动。

多因肝郁气结痰凝,或与地方水土有关,属痰气搏结。

19.瘰疬

颈侧颌下有肿块如豆,累累如串珠。

因肺肾阴虚,炼液为痰,或外感风火时毒,夹痰结于颈部所致。

20.背曲肩随

久病病人,后背弯曲,两肩下垂,称为“背曲肩随”,为脏腑精气虚衰之象。

21.缠腰火丹

腰部皮肤鲜红成片,有水疱簇生如带状,灼热肿胀者,称缠腰火丹。

由外感火毒与血热搏结,或湿热侵淫所致。

22.鹤膝风

膝部肿大而股胫消瘦,形如鹤膝,称为“鹤膝风”。

寒湿久留、气血亏虚所致。

23.阴缩

男性阴囊阴茎,或女性阴户收缩,拘急疼痛,称为阴缩。

24.阴挺

妇女阴户中有物突出如梨状,名为阴挺。

25.丹毒

皮肤突然鲜红成片,色如涂丹,红肿灼热,边缘清楚,为丹毒。

26.肌肤甲错

指皮肤干枯粗糙,状若鱼鳞的症状。

血瘀日久,肌肤失养所致。

27.斑疹

斑:

皮肤黏膜出现深红或青紫色片状斑块,平铺于皮肤,抚之不碍手,压之不退色的症状。

疹:

红色或紫红色、点小如粟或如花瓣,高出皮肤,抚之碍手,压之退色的症状。

28.水痘

皮肤出现粉红色斑丘疹,很快变成椭圆形的小水疱。

顶满无脐,晶莹明亮,浆液稀薄,皮薄易破,大小不等,分批出现,常兼有轻度恶寒发热表现。

因外感时邪,内蕴湿热所致。

29.透关射甲

小儿络脉直达指端,称透关射甲。

1.望神的重点是什么?

诊察眼神的变化是望神的重点。

2.神乱的特点是什么?

多反复发作,缓解时常无“神乱”表现

3.少神的临床表现及临床意义?

两目晦滞,目光乏神,面色少华,暗淡不荣,精神不振,思维迟钝,少气懒言,肌肉松软,动作迟缓。

提示精气不足,机能减退。

多见于虚证患者,或疾病恢复期病人。

4.精亏神衰与邪盛神乱所致失神的主要表现有何不同?

1精亏神衰而失神:

两目晦暗,目光无彩,面色无华,晦暗暴露,精神萎靡,意识模糊,反应迟钝,手撒遗尿,骨枯肉脱,形体羸瘦。

2邪盛神乱而失神:

神昏谵语,循衣摸床,撮空理线;

或卒倒神昏,两手握固,牙关紧急。

5.假神的病情“好转”与重病病情真正好转有何不同?

1假神见于垂危病人,病人局部症状的突然“好转”,与整体病情的恶化不相符合,且为时短暂,病情很快恶化。

2重病好转时,其精神好转是逐渐的,并与整体情况好转相一致,如饮食渐增,面色渐润,身体功能渐复等。

6.如何理解“有气不患无色,有色不可五气”?

(P38)

气与色相比较,气的盛衰有无,对判断病情轻重和预后比色更为重要。

五色之中,凡明润含蓄为气至,晦暗暴露为气不至。

7.简述面部五脏分属。

①《灵枢·

五色》分候法:

鼻——明堂;

眉间——阙;

额——庭(颜);

颊侧——藩;

耳门——蔽

眉心——肺;

鼻根——心;

鼻柱——肝;

鼻尖——脾

②《素问·

刺热》分候法:

额——心;

鼻——脾;

左颊——肝;

右颊——肺;

颏部——肾

8.试述望面色的临床意义。

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皆可通过面部色泽的变化而反应于外,因而临床将面部作为望色的主要部位。

9.五种病色各主何病?

①赤色——主热证,亦可见于戴阳证

②白色——主虚证(血虚、气虚、阳虚)、寒证、失血

③黄色——主脾虚、湿证

④青色——主寒证、气滞、血瘀、疼痛、惊风

⑤黑色——主肾虚、寒证、水饮、血瘀、剧痛

10.如何鉴别阴黄与阳黄?

阳黄:

面黄鲜明如橘皮色——湿热

阴黄:

面黄晦暗如烟熏色——寒湿

11.如何理解“形胜气者夭”“气胜形者寿”?

(P44)

精气充于形体之中,形体虽胖而精气不足,少气乏力者,抗病力弱,故主夭;

形体虽瘦而精力充沛,神旺有力者,抗病力强,故主寿。

形与气两者相比较,气的强弱尤具有重要意义。

12.怎样根据病人的坐、卧位姿态判断病性的阴阳寒热虚实?

1动者、强者、仰者、伸者——阳证、热证、实证

2静者、弱者、俯者、屈者——阴证、寒证、虚证

13.五轮学说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内容:

瞳仁属肾,称为水轮;

黑睛属肝,称为风轮;

白睛属肺,称为气轮;

两眦血络属心,称为血轮;

眼脸属脾,称为肉轮。

观察五轮的形色变化,可以诊察相应脏腑的病变。

五轮学说对眼科临床和内科病证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14.如何鉴别痈、疽、疔、疖?

1痈——红肿高大,根盘紧束,焮热疼痛;

未脓易消,已脓易溃,脓液粘稠,疮口易敛。

2疽——漫肿无头,皮色不变或晦暗,局部麻木,不热少痛(无头疽);

未脓难消,已脓难溃,疮口难敛,脓液稀薄,易邪毒内陷。

3疔——患部形小如粟,根深如钉,漫肿灼热,麻木疼痛,多发于颜面手足。

4疖——患部形小而圆,红肿热痛不甚,根浅,脓出即愈。

15.如何鉴别斑与疹?

1斑:

2疹:

16.排出物变化总的辩证规律是什么?

色白,质稀——虚证、寒证

色黄,质稠——实证、热证

17.试述望痰涎的临床意义。

(P64)

望痰:

1痰白清稀——寒痰

2痰黄稠有块——热痰

3痰少、黏,难咯——燥痰

4痰白滑量多,易咯——湿痰

5痰中带血,色鲜红——咯血(肺热)

6腥臭脓血痰——肺痈

望涎:

1口流清涎量多——脾胃虚寒

2口中时吐黏涎——脾胃湿热

3小儿口角流涎(滞颐)——脾虚湿盛、胃热虫积

4睡中流涎——胃中有热、宿食内停、痰热内蕴

18.如何鉴别远血与近血?

(问诊)

远血——血色暗红或紫黑,或大便色黑如柏油状,与大便均匀混合

近血——便血鲜红,血附在大便表面或于排便前后滴出

舌诊复习思考题

1.痿软舌

舌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伸缩回旋。

多见于伤阴或气血俱虚。

2.腻苔

苔质致密,颗粒细小,融合成片,如涂有油腻之状,中间厚边缘薄,紧贴舌面,揩之不去,刮之不脱,称为腻苔。

主湿浊、痰饮、食积。

3.腐苔

苔质疏松,颗粒粗大,形如豆腐渣堆积舌面,边中皆厚,揩之易去,称为腐苔。

主食积胃肠,或痰热内蕴。

4.镜面舌

舌苔全部剥脱,舌面光洁如镜者,称为镜面舌。

舌深绛无苔而光亮如镜,主胃气、胃阴枯涸。

舌色恍白如镜,毫无血色,也称恍白舌,主营血大亏,阳气将脱,均属病危难治。

5.积粉苔

苔白如积粉,扪之不燥者,称为积粉苔,常见于瘟疫或内痈等病,系秽浊湿邪与热毒相结而成。

6.黄腻苔

黄苔而质腻者,称黄腻苔,主湿热或痰热内蕴,或为食积化腐。

1.简述舌的脏腑部位分属。

舌尖——上焦心肺

舌中——中焦脾胃

舌根——下焦肾

舌边——肝胆

胃脘病诊断:

舌尖——上脘

舌中——中脘

舌根——下脘

2.试述察舌诊病的原理。

1舌为心之苗。

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

2舌为脾之外候。

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

3肝藏血、主筋。

足厥阴肝经络舌本。

4肾藏精。

足少阴肾经循喉咙,夹舌本。

5足太阳膀胱经经筋结于舌本。

6肺系上达咽喉,与舌根相连。

7其他脏腑组织,由经络沟通,也直接或间接与舌产生联系。

3.简述诊舌的方法。

1先看舌尖,再看舌中、舌边,最后看舌根部。

(不固定)

2先看舌质,再看舌苔

3既要迅速敏捷,又要全面准确,尽量减少患者伸舌的时间。

若一次望舌判断不准,可让病人休息片刻后,再重新望舌。

4根据临床需要,还可查看舌下络脉。

5必要时还应配合其他诊察方法。

4.简述正常舌象的特征、意义。

特征:

淡红舌,薄白苔。

(舌体柔软灵活,舌色淡红明润,舌苔薄白均匀,苔质干湿适中)

意义:

说明胃气旺盛,气血津液充盈,脏腑功能正常。

5.舌诊的内容有哪些?

1望舌质:

舌神、颜色、形质、动态

(诊察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

2望舌苔:

苔质、苔色

(诊察病邪的性质、浅深,邪正的消长)

3望舌下络脉

6.影响正常舌象的生理变异因素有哪些?

1年龄性别因素

2体质禀赋因素

3气候环境因素

7.试述舌色的分类与主病。

1淡红舌——气血调和,见于正常人。

病中见之多属病轻。

2淡白舌——主气血两虚、阳虚。

枯白舌主脱血夺气。

3红舌——主热证(实热、阴虚内热)

4绛舌——主里热亢盛、阴虚火旺

5青紫舌——主血行不畅

8.绛舌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热入营血,耗伤营阴

2血液浓缩而瘀滞

3虚火上炎

9.简述老、嫩舌特征及临床意义。

老舌:

舌质纹理粗糙或皱缩,坚敛而不柔软,舌色较暗者,为苍老舌。

多见于实证。

嫩舌:

舌质纹理细腻,浮胖娇嫩,舌色浅淡者,为娇嫩舌。

多见于虚证。

10.如何望舌下络脉?

望舌下络脉的临床意义。

望舌下络脉主要观察其长度、形态、色泽、粗细、舌下小血络等变化。

首先观察舌系带两侧大络脉的长短、粗细、颜色,有无怒张、弯曲等异常改变,然后观察周围细小络脉的颜色、形态有无异常。

舌下络脉是分析气血运行情况的重要依据。

1舌下络脉短而细,周围小络脉不明显,舌色偏淡——气血不足

2舌下络脉粗胀,或呈青紫、绛、绛紫、紫黑色,或舌下细小络脉呈暗红色或紫色网络,或舌下络脉曲张如紫色珠子状大小不等的结节——血瘀

11.何谓镜面舌?

如何辩证?

12.分析患者出现淡白舌、黄腻苔的临床意义。

脾胃虚寒,复感湿热。

舌色淡白主虚寒,而苔黄腻又主湿热。

舌质主要反映正气,舌苔主要反映病邪,此为寒热夹杂,本虚标实。

13.分析患者出现红绛舌、白滑腻苔的临床意义。

成因:

①外感热病,营分有热(舌质红绛);

气分有湿(苔白滑腻)

②阴虚火旺(舌红);

复感寒湿,痰食停积(苔白滑腻)

③体内有热(舌红绛);

湿邪困阻(阳气不能外达,苔白滑腻)

舌质红绛,本属内热,苔白腻,又常见于寒湿内郁。

14.如何察舌的神气?

有何临床意义?

舌神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舌体的色泽和舌体运动两方面。

舌之颜色反映气血的盛衰,舌体润泽与否可反映津液的盈亏,舌体运动可反映脏腑的虚实。

1舌色红活明润,舌体运动自如者,为有神气——阴阳气血精神皆足,生机乃旺,虽病也是善候,预后较好。

2舌色晦暗枯涩,活动不灵者,为无神气——阴阳气血精神皆衰,生机已微,预后较差。

15.举例说明舌诊的临床意义。

1判断邪正盛衰

舌体淡红,柔软灵活,苔薄白而润——正气充足,气血运行正常,津液未伤

舌色淡白——气血两虚

舌干苔燥——津液已伤

2区别病邪性质

寒湿为病——舌淡苔白滑

燥邪为患——舌红少津

实热证——舌红绛苔黄燥

3辨别病位浅深

苔薄白——疾病初起,病情轻浅

苔黄厚,舌质红——病邪入里,病情较重,主气分热盛

舌绛——邪入营分

舌质深绛或紫暗,苔少或无苔——邪入血分

4推断病势进退

苔色由白转黄,由黄转为灰黑,苔质由薄转厚,由润转燥——病邪由表入里,由轻变重,由寒化热,邪热内盛,津液耗伤,为病势发展。

舌苔由厚变薄,由黄转白,由燥转润——病邪渐退,津液复生,病情向好的方向转变。

5估计病情预后

舌荣有神,舌面有苔,舌态正常——邪气未盛,正气未伤,胃气未败,预后较好。

舌质枯晦,舌苔无根,舌态异常——正气亏虚,胃气衰败,病情多凶险。

闻诊复习思考题

1.太息

又称叹息,指情志抑郁,胸闷不畅时发出的长吁或短叹声。

是情志不遂,肝气郁结之象。

2.谵语

指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的症状。

多属邪热内扰神明所致,属实证。

3.夺气

指语言低微,气短不续,欲言不能复言的症状。

是宗气大虚之象。

4.少气

又称气微,指呼吸微弱而声低,气少不足以息,言语无力的症状。

属诸虚劳损,多因久病体虚或肺肾气虚所致。

5.顿咳(百日咳)

咳声短促,呈阵发性、痉挛性,连续不断,咳后有鸡鸣样回声,并反复发作者,因风邪与痰热搏结所致。

6.水逆

口干欲饮,饮后则吐者,称为水逆,因饮邪停胃,胃气上逆所致。

7.呃逆

指从咽喉发出的一种不由自主的冲击声,声短而频,呃呃作响的症状。

是胃气上逆的表现。

8.嗳气

指胃中气体上出咽喉所发出的一种声长而缓的症状。

1.闻诊包括哪些内容?

闻诊是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来诊察疾病的方法。

听声音:

诊察病人的声音、呼吸、语言、咳嗽、心音、呕吐、呃逆、嗳气、太息、喷嚏、呵欠、肠鸣等各种响声。

嗅气味:

嗅病体发出的异常气味、排出物的气味、病室的气味。

2.简述失音与失语的区别。

失音是神志清楚而声音不能发出,即语而无声

失语是神志昏迷或欠清,不能言语,多见于中风或脑外伤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