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网络规划WCDMA技术支持问题答复专题1201A10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388483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W网络规划WCDMA技术支持问题答复专题1201A10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W网络规划WCDMA技术支持问题答复专题1201A10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W网络规划WCDMA技术支持问题答复专题1201A10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W网络规划WCDMA技术支持问题答复专题1201A10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W网络规划WCDMA技术支持问题答复专题1201A10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W网络规划WCDMA技术支持问题答复专题1201A10Word文档格式.docx

《W网络规划WCDMA技术支持问题答复专题1201A10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网络规划WCDMA技术支持问题答复专题1201A10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W网络规划WCDMA技术支持问题答复专题1201A10Word文档格式.docx

共传输设备

WCDMA与GSM/DCS系统之间的共传输

4,共用内容:

共机房

施工安装时关注机房的大小、空调及配电情况。

2数据用户与话音用户的干扰是否一样?

在WCDMA系统中,数据业务用户和语音业务用户产生的干扰是否一样,应该如何考虑?

答复:

数据业务与语音业务由于各自解调门限和扩频增益的不同,因此其产生的干扰也会不同。

一般来说,语音业务扩频增益大,数据速率底,发射的功率较小,因此从业务功率的角度来看,语音业务产生的干扰相对较小。

但是数据业务一般采用效率更高的编码方式(如:

turbo码),经管由于数据速率较高导致发射功率较大,但从单个数据bit的角度来看,产生的干扰反而是数据业务的小。

3规划时,对不同地形的电子地图的精度如何考虑

在进行网络规划时,对不同地形所需要的电子地图的精度如何考虑?

电子地图的精度主要是指栅格划分的大小。

20米精度的数字地图代表每个栅格单元为20米×

20米。

精度越高,给定面积下的象素点也就越多,从而导致网络规划时的运算量成倍增加。

因此,选用何种精度的数字地图。

是根据网络规划的实际需要来确定的,关键要看是否满足实际建网的要求。

按照分层网的概念理解,我们可以将网络分为宏蜂窝,微蜂窝和微微蜂窝三种情况。

宏蜂窝:

小区覆盖半径一般大于500米,天线挂高在30米以上。

微蜂窝:

小区覆盖半径一般在100米~200米之间,天线挂高在15米左右,无线电波一般在街区范围传播。

微微蜂窝:

小区覆盖半径定义为小于100米,但是在实际情况下一般小区覆盖半径也就20~30米左右,无线电波在建筑物内部传播。

对于宏蜂窝规划时,其特点是小区覆盖半径较大,根据我们在GSM网络规划方面的经验,在市区一般采用20米精度的数字地图,在郊区允许使用低于20米精度的数字地图,如:

50精度的数字地图。

这主要是考虑到单位面积市区地貌及高度的变化要比郊区快得多,20米精度以下的电子地图不足以反映实际的无线环境。

对于微蜂窝规划,由于小区覆盖半径很小,且天线挂高比较低,一般低于周围平均建筑物的高度,这时候建筑物对电波传播的影响因素就非常大了。

因此,在规划时采用的数字地图必须含有建筑物的具体信息。

在密集市区,20米栅格内可能就会有不只一座建筑物,因此,采用20米精度的数字地图就不能满足实际规划的需求,必须选用5米甚至更高精度的电子地图。

4模型校正的精度

传播模型校正的过程中如何控制模型校正的精度问题?

模型校正分为几个过程,首先进行连续波测试,测试得到的结果再导入规划软件用于模型参数的调整。

这中间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到模型校正的准确度。

在下面的讨论中,都基于一个假设,就是电子地图的信息是准确的,和实际环境有良好的吻合。

首先,在进行连续波测试的时候,所采用的模拟发信机必须具有良好的功率稳定度(如:

+0.5dB)。

如果发射功率误差过大,则会直接影响到最后接收到的电平值。

其次,对测试设备的精度以及测试速度也有一定的要求。

专业的CW测试设备的采样方式有三种:

按时间采样、脉冲采样及距离采样。

一般我们采用的测试设备主要时按时间进行采样。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进行采样,都必须严格满足李氏定理规定的40个波长采样36~50个样点的要求。

在测试过程中,GPS对测试结果的影响也很大。

差分GPS虽然精度很高,误差可达1米以内,但是由于具体实现困难(还必须有差分发射机),一般很难采用。

目前,我们常用的手持GPS的精度可以达到15米以内。

部分新机型可以达到10米以内的精度。

除了考虑GPS的精度以外,还需要考虑GPS所采用的投影坐标系与我们要进行校正的电子地图的投影坐标系是否一致。

因为,同样经纬度的点在不同投影情况下,代表的是不同的地理点。

另外,对于部分区域,可能存在相同clutter(地貌)对电波所造成的衰减不同。

这时候,就必须将校正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子区域,分别进行校正。

除了上面这些特点以外,手工调整经验和技巧也对模型校正的结果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5链路级仿真、系统级仿真的概念

链路级仿真、系统级仿真的概念如何理解?

链路级仿真简单的说就是针对单用户的,在特定信道模型和编码方式情况下研究其解调性能。

而系统仿真则关注全网的一个影响,关心用户和用户之间的关系。

6AgilentE7476A路测设备采集数据样点数目较少如何处理?

AgilentE7476A路测设备采集数据样点数目较少如何处理?

路测设备记录数据间隔从0.5秒到几秒不等,与路测设备处理机处理速度有关,如果USERLIST和TOPN设置的参数过大,都将使得路测设备处理速度变慢,导致采样点数目减少,建议测试时参数设置中删除冗余的小区数目,从而提高采样频率。

7UNET自动站址选择功能

如何理解UNET自动站址选择功能?

也称为站址规划辅助工具,比如对于3G网络规划,在没有2G站址可供参考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华为的网络估算工具先估算出网络规模,然后结合数字地图,在数字地图上自动给出站址的分布情况。

8WCDMANodeB下行链路功率分配策略

WCDMANodeB下行链路功率分配策略是怎么样的?

NodeB下行链路功率分配包含两部分内容:

公共信道的功率设置

专用信道最大发射功率的设置

对于公共信道的功率设置策略,主要是保证在设计小区覆盖范围内,各公共信道能够以最小的功率达到一定质量的覆盖,以减少系统容量开销,并避免导频污染的产生。

对于专用信道的最大发射功率设置,需要通过链路预算确定,保证在设计小区覆盖范围内的连续通话。

一般来说,如果需要大区制的覆盖,则专用信道最大发射功率可以设高一些,如果提高容量是最关心的因素,则最大发射功率可以相对小一些。

9WCDMA在覆盖上的优越性

WCDMA在覆盖上的优越性体现在哪些地方?

WCDMA的核心频段与DCS1800使用的频段接近,因此在相同的覆盖环境和距离的情况下,其路径损耗和穿透损耗基本相同。

WCDMA覆盖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如下两点(针对语音业务进行比较):

1、高灵敏度:

下行条件下,DCS1800系统的终端灵敏度协议规定值为-100dBm,商用终端的灵敏度典型值为-102~-105之间。

而WCDMA终端灵敏度典型值为-117dBm。

上行条件下,DCS1800系统的基站灵敏度协议规定值为-104dBm,商用基站的灵敏度典型值为-110dBm。

而WCDMA基站灵敏度协议规定的最小值为-121dBm,华为的NodeB基站的灵敏度指标优于-126dBm。

由此可见,WCDMA系统的灵敏度要远远优于GSM系统。

这得益于WCDMA的高扩频增益。

2、AMR语音编码方式:

GSM系统的话音业务的信源速率为13k,而WCDMA系统对语音业务可以采用AMR编码方式,其速率集合为:

12.2k,10.2k,7.95k,7.4k,6.7k,5.9k,5.15k,4.75k。

在满足一定话音质量的要求下,随着语音业务源速率的降低,系统可以获得更大的扩频增益。

10BLER和BER是如何统计的,它们之间是否有固定关系?

BLER和BER是如何统计的,它们之间是否有固定关系?

UE统计的BLER和BER之间没有固定关系。

UE收到的译码前的数据总会存在一定的误码,这个就是BER;

由于译码时可以纠错,所以有些错误块可以被纠正,有些错误块就无法纠正,这样剩下的无法纠正的错误块就构成了BLER。

在计算BER时,UE根据译码后得到的数据"

A'

"

(包括对的和错的数据块)再进行编码,然后与收到的译码前数据进行比较,不一致的地方认为是误比特,这样就得到了BER。

由此就产生了BER统计的准确性问题了:

举例来说:

在假设空口没有丢帧的情况下如果译码后的数据A'

完全正确,即BLER=0,那么,将A'

编码后的数据会与发送端的数据完全相同,将这个数据与Ue收到的译码前的数据进行比较,得到的BER就是准确的。

如果译码后的数据A'

存在错误块,即BLER不等于0,那么将A'

编码后的数据将与发送端的数据不同,将这个数据与Ue收到的译码前的数据比较后得到的BER就不能完全代表真实的BER了。

无论怎样,UE统计的BLER和BER也没有固定的关系。

NODEB的BER和BLER统计和UE原理是一样的。

BLER和BER没有必然关系,但在大量统计后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偏差不会很大。

11智能天线和动态多波束天线的区别是什么?

何为波束定位合并算法?

智能天线和动态多波束天线的区别是什么?

智能天线可以分为两种:

自适应智能天线和多波束天线,自适应智能天线能够根据一定的算法自动调整其波束的形成,其波束随着用户的移动自动调整其方向,动态多波束天线的波束是固定的,用户在不同波束间移动时,要使用波束切换技术。

波束定位合并算法是自适应智能天线中根据接收到的用户信号,调整各个阵元的加权系数进行信号合并,使得用户有用信号最强、干扰信号最弱的算法。

12传播环境中不同信道类型的区别

传播环境中不同信道类型的区别

信道类型根据实际估算对象进行设置,可选类型有:

Static、TU3(3km/h)、TU50(50km/h)、TU120(120km/h)、RA120(120km/h)、RA250(250km/h)和HT120(120km/h)。

这些设置是主要根据3GPPR4TR25.943V4.0.0(2001-06)中的建议,使用COST259多径信道模型(ChannelModel):

Static、Tux(typicalurban)、RAx(ruralarea)、HTx(hillyterrain),其中X指移动的速度。

多径的传播条件如下表所示:

Table1.Channelforurbanarea

Tapnumber

Relativetime(s)

averagerelativepower(dB)

dopplerspectrum

1

-5.7

Class

2

0.217

-7.6

3

0.512

-10.1

4

0.514

-10.2

5

0.517

6

0.674

-11.5

7

0.882

-13.4

8

1.230

-16.3

9

1.287

-16.9

10

1.311

-17.1

11

1.349

-17.4

12

1.533

-19.0

13

1.535

14

1.622

-19.8

15

1.818

-21.5

16

1.836

-21.6

17

1.884

-22.1

18

1.943

-22.6

19

2.048

-23.5

20

2.140

-24.3

Table2.Channelforruralarea

-5.2

Directpath,

0.042

-6.4

0.101

-8.4

0.129

-9.3

0.149

-10.0

0.245

-13.1

0.312

-15.3

0.410

-18.5

0.469

-20.4

0.528

-22.4

Table3.Channelforhillyterrainarea

-3.6

0.356

-8.9

0.441

0.528

0.546

-11.8

0.609

-12.7

0.625

-13.0

0.842

-16.2

0.916

-17.3

0.941

-17.7

15.000

-17.6

16.172

-22.7

16.492

-24.1

16.876

-25.8

16.882

16.978

-26.2

17.615

-29.0

17.827

-29.9

17.849

-30.0

18.016

-30.7

在实际使用中会对上述的模型做一个简化处理。

常用的信道模型的解释如下:

Static:

静态信道,无多径

TU3:

典型城区步行速度(3KM)

TU50:

典型城区普通车速(50KM)

TU120:

典型城区高速(120KM)

RA120:

开阔地区高速(120KM)

RA250:

开阔地区高速列车(250KM)

HT120:

山区高速(120KM)

13case1/2/3/4/5是什么含义?

case1/2/3/4/5是什么含义?

case1/2/3/4/5是用来描述UE和BTS的性能要求的多径信道模型,3GPP协议规定,UE和BS都必须在静态传播环境和一定的多径传播环境中进行性能测试。

静态传播环境只有一个传播信道,没有多径和衰落,附加的高斯白噪声在接收机前端被叠加到有用信号中。

下表列出了3GPP定义的几种多径传播信道环境,每种衰落模型的所有多径上都有一个典型的多普勒频谱。

表2-1-1多径衰落环境的传播条件

Channeltaps

Case1

Speed3km/h

Relativedelay(ns)

976

Averagepower(dB)

-10

Case2

20000

Case3

Speed120km/h

260

521

781

-3

-6

-9

Case4

Case5

Speed50km/h

上表中的Case1实质上是一个衰落严重的一抽头信道,Case2和Case4定义的也是UE低速移动但是有较高的多径分集的环境,因此信号衰落严重程度较轻。

Case3有4个多径分支,但UE的移动速度为120km/h,这种信道非常类似于同样速度的车载信道环境。

Case5同Case1基本相同但UE速度为50km/h。

14RAKE接收机的搜索窗大小是多少?

也就是说时延大到什么程度的信号分量无法被合并接收?

RAKE接收机的搜索窗大小是多少?

现在要测一个光纤直放站,我拿不准它和施主小区信号交叠区域是否会出问题。

这个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1、UE接入时基站对信号的测量;

2、接入后对信号的检测。

在UE接入时,由于距离的关系NodeB必须在一个较大的范围中进行接入信号的搜索,这个由参数“小区半径RAD”来决定。

物理范围为2~2304chips,表示的距离为156.25m~180km,步长78.125m。

在整个接入搜索窗中对接入信号进行解调,取能量最大的位置处的时间偏移为Tp值,并对左右共80个chips进行多径合并。

由于搜索是在下行发后就启动,所以到收到上行信号时路径应该是小区半径的两倍,所以对应到小区半径时应该将该参数对应的公里数除2,并且需要说明的是该距离是指多径情况下的半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直线小区半径。

当NodeB接入板配置为支持多扇区情况时(如果一个上行接入板单独对应一个小区的话就可以接入更远的用户,这是由产品实现方式决定的),小区半径最大只能配置为384,即15km。

所以在接直放站时就需要考虑光纤和直放站覆盖半径的共同影响,以此来决定该参数取多大的值,以及是否一个上行接入板只配一个小区。

在对UE的接入信号处理完毕后,该Tp值就会传递给专用信道,作为NodeB对该UE在专用信道上的搜索位置。

此时的搜索窗口的大小为96个chips,但只有中间的88个chips参与多径合并。

该搜索窗口每6ms进行一次滑动调整,以适应UE的移动带来的搜索位置变化。

一次滑动调整不大于1个chips。

正确设置小区半径的参数后接入应该没有问题,在直放站和施主小区的重叠覆盖区内上行问题也应该不大(按照多径来处理),主要就是算一下施主和直放站的传输时延的差,应该不会超过88个chips的范围。

下行就要看手机对多径处理的指标情况了,通常也应该没有大问题。

15Unet仿真拒绝的原因?

Unet仿真拒绝的原因?

A:

在Unet中,每次simulation中会包含多个迭代iteration,在每次iteration中,Unet都会依次接入所有用户。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仿真中有100个用户,那么每次iteration都会依次接入这100个用户,然后在每个用户的接入过程中进行以下5个操作:

(1)决定该用户的最优服务小区——可能出现的rejection有Ec/Io<

Ec/Iomin,Admissionrejection

(2)决定进入该用户激活集的其他候选小区

(3)上行功率控制——可能出现的rejection有Pmob>

PmobMax

(4)下行功率控制——可能出现的rejection有Ptch>

PtchMax

(5)上下行干扰更新

在尝试了接入所有用户,并在以上步骤中拒绝了一些用户后,Unet再对整个网络进行拥塞和无线资源管理,这时可能出现的rejection有loadsaturation,Ch.Eltssaturation,Cellpowersaturation,Multiplecauses,Codesaturation。

有这样可能的情况会出现:

同一个用户在多个iteration中都被拒绝,而且不同的iteration中被拒绝的原因不一样,即在不同的阶段被拒绝。

当这个用户在累计被拒绝的次数达到5次,那么在以后的iteration,Unet不会再考虑这个用户了,也就是说,不再接入该用户,该用户被永久拒绝了。

这样被拒绝的用户就标志为multiplecause,因为他5次被拒绝的原因有多个。

解决的办法是看除了Multiplecause,其它是哪些为主要的拒绝原因,一般拒绝最多的原因不会是Multiplecause,而我们只有想办法去减少那些主要拒绝的原因从而减少Multiplecause的拒绝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